胡锦涛

胡锦涛二十大闭幕会上被带离

胡锦涛,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曾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国家主席、国家军委主席等职务,是中共和中国前任最高领导人。其本人,也被视为中共内部派系“团派”的领袖人物。在其任内,中国社会矛盾激化,改革呼声不断,但是胡锦涛普遍被认为无所作为,保守僵化,以及因为逮捕诺贝尔和平奖获得人刘晓波等事件而遭遇批评。然而,由于习近平上台后中共和中国社会极具倒退和越加黑暗,胡锦涛的“不折腾”政策反而被一部人所怀念。

2022年中共二十大闭幕会上,在习近平的要求下,胡锦涛被强制带离,引发外界关注。

中国数字空间收藏

人物馆真理馆老大哥馆

CDT视频 CDT播客 CDT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CDT征稿 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收录文章

美国之音 | 中国网络观察:舆论控制难

早些时候,中国执政党共产党北京市委机关报《 北京日报 》凭借痛批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生活俭朴而招致中国网民的强烈反响、激烈反驳、热烈嘲笑而知名度陡增。 如今,《北京日报》再凭借发表一篇讴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报道而招致中国网民的强烈反响、激烈反驳、热烈嘲笑,再度成为中国互联网微博上富有娱乐价值的话题。 *一前一后,各有千秋* 上一次,《北京日报》引发的反响太热烈、过热烈,导致“北京日报”不出24小时便成为中国各大互联网门户网站微博的搜索禁忌词。也就是说,中共的报纸名称“北京日报”在中共依然掌权的国家变成一个“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能显示搜索结果的禁忌词组。 这一次,“北京日报”没有变成(至少是6月21日北京时间夜间还没有变成)不能搜索的禁忌词。因此,世界各地可以读华文的网民可以尽情欣赏《北京日报》的报道及中国网民的反馈所展示的中国政治生态,中国媒体生态。 *《北京日报》的故事* 这一次《北京日报》的故事起始于该报6月21日的一篇报道,题目是“主席一弯腰感动亿万网友”。报道说: “昨日,网络上一组照片引发热议。图片拍的是在G20峰会上,主办方用贴在地板上的各国国旗来标示合影时领导人的位置。合影结束后,惟有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弯腰把这面国旗贴纸捡起、细心地收了起来,从而中国国旗避免了被人踩踏。   “一个拾国旗的细节,带来的是满溢的感动。   “一位福建泉州的网友动情地写下:‘胡主席这样小小的动作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祖国,向尊敬的胡主席致敬’”。   “一位山东聊城的网友这样描述看到照片时的情景,‘一刹那间,我的鼻子酸酸的,毕竟他也是近七旬的老人呀!中国的掌舵人!’”   “一位北京市海淀区网友的留言赢得了3106次的认同推荐, 他是这样写的:‘我弯腰了,是因为我深爱着这片土地;我流泪了,是因为我们有这么好的主席!’” “主席一个拾国旗的细节,带来的是满溢的感动。一位网友说,63年前,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63年后的今天,胡主席在大洋彼岸的G20峰会上……无声地行动,向世界证明,‘中华民族伟大而光荣。’” “据统计,昨日,各大网站纷纷转载胡锦涛主席细心拾起中国国旗的照片,网民用发自肺腑的语言,通过新闻跟帖、论坛、博客、微博客等多种渠道,传递着感动、赞许与骄傲。截至昨日15时,相关新闻评论已超过6.4万条,微博信息发布超过9.3万条。” *中国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国* 在前互联网时代,尤其是在前微博时代,中国的舆论完全是官方的一统天下,官方宣传机构说什么就是什么,中国公众顶多是私下嘲骂、腹诽。 然而,有了互联网,有了微博,民间的舆论显然已经跟官方舆论平起平坐、甚至大有压倒官方舆论的势头。官方的《北京日报》刊发讴歌胡锦涛的奇文之后,来自中国用户最多的微博网站新浪微博的反响,就清楚地显示了这种局面。 许多网民对《北京日报》发出了直截了当的嘲笑: “熊猫稀饭:北京日报总是通篇奇文呐” “上海我要裸奔:北京日报绝对是一份神报。” “赵文元:事实再次证明,北京日报拍马屁和骂人一样没水准。” “筱-姑娘:北京日报太欢乐了太有才了,可以考虑以后订来看看[哈哈] ” “Chuck23:词整的真硬,要是北京日报社长在的话,肯定就跑过去用嘴叼起来然后吐吐舌头再敬个礼,最后摇着尾巴跑开了。 ” 有的网民则指出令中共宣传当局尴尬的事实,对他们所认为的当局的拙劣宣传提出谴责: “江苏叶俊:为什么国内媒体要对「主席拾起国旗贴纸」一事做不符合事实的报道?视频表明:http://t.cn/zWZHsI7 主席鞋子被连着了!!!” “医疗律师刘晔:今天,主席只是弯了一下腰,捡了一张粘纸,可是北京日报、环球时报们,至今还跪着,还要亿万中国人跟着跪!” “北京柏源: 北京日报天天写这种假新闻不恶心人吗?全国人民都知道是胶纸粘脚底了” 还有网民指出当今中国媒体已经不是铁板一块: “裴晓霖:今天最吸引眼球的媒体,当属《南方周末》和《北京日报》,一南一北,前者揭批了某人,后者拍马了某人。前者靠一篇篇客观详实的报道一点点赢得公信力,后者用一篇篇讥讽美帝赞扬专制的文件一次次丧失公信力。” *中国依然还是过去的中国* 《北京日报》的宣传性报道招致网民的强烈反弹,导致宣传变成了反宣传,给公众提供了抨击中共专制体制和开政治玩笑的大好机会。 官方舆论跟民间舆论形成势均力敌、甚至后者压倒前者的局面,无疑反映了中国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国。 然而,就在中国言论相对最自由的互联网微博上,观察家们可以看中国当局的专制依然是一如既往,中国人的言论自由依然可以被当局任意压制。 例如,人们在微博用户最多的新浪微博搜索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或“胡主席”,会被立即告知: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胡锦涛”搜索结果未予显示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胡主席”搜索结果未予显示 新浪微博用户不但不能搜索“胡锦涛”,也不能在微博贴中输入“胡锦涛”。试图输入者会被告知: “抱歉,此内容违反了《新浪微博社区管理规定(试行)》或相关法规政策,无法进行指定操作。如需帮助,请联系客服。” 于是,许多读了《北京日报》报道的中国网民相互转发这样的一句话:“我想赞美弯腰的一瞬,却无法输入他的名字!” 中国当局从来没有解释为什么胡锦涛和中国其他高级领导人的名字要如此划归禁区。但在传统的帝王时代,中国有所谓的“避讳”制度,皇帝的名字不能写也不能说。 在世界进入21世纪,在当今这个互联网时代,中国显然依然是过去的中国,中国过去的“避讳”制度依然完好无损,屹立不倒。

阅读更多

敏感词库|捡国旗、九千岁 及其他 2012-6-21

胡锦涛捡国旗相关:胡主席、捡国旗、作秀、路透(复测)
详情请见:网络民议| 胡锦涛:真真假假捡国旗

其他:通稿、九千岁、蛤蟆(复测)
备注:

所有中文词语在测试时都为简体。繁体搜索结果偶尔会有不同。
敏感词库测试截图均在本项目G+信息页内存档,欢迎访问。

阅读更多

德国之声 | 江泽民仍操控中共政治权力

中共18大,江泽民将再次扮演关键角色。据知情人士透露,江正在扫除一切障碍,安排他的心腹–上将贾廷安担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德国之声中文网)谁会预想到,退休已久的前中国政治领导人江泽民将在中共18大上再次扮演关键的角色呢?毕竟,85岁的江罹患严重的心脏病,去年媒体报道了他病危的消息。一定程度上归功于中国老年医学的惊人进步,江才恢复以往的部分活力。如今,他再次干预18大的人事安排。 心腹贾廷安 江对人民解放军的影响力最为明显。鉴于中国政治的列宁主义和王朝性质,将军们的忠诚对中共总书记保持权力至关重要。正因如此,即将卸任的总书记胡锦涛自今年年初起一直强调”党指挥枪”、”军队要绝对服从党的领导”。 江泽民,1995 知情人士透露,江正在扫除一切障碍,安排他的心腹–上将贾廷安担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贾任此职后,将有望进入中央军委。在18大上,中央军委大部分成员将易人。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负责人事。贾的支持对中共总书记赢得派系斗争至关重要。 59岁的贾廷安并非职业军人。他职业生涯的重头是担任江泽民的秘书和随从。早在1982年,他就已担任江泽民的个人秘书,当时江是电子工业部副部长,该部委如今已废除。1989年11月,江成为中央军委主席之后,贾廷安被任命为江的军事秘书、以及江泽民的办公室主任。5年后,贾成为中央军委办公厅副主任。该办公厅是解放军的神经中枢。2003年,贾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2007年至今,他出任总政治部副主任。 一家工厂悬挂的江巨幅肖像,2003 由于贾廷安并无军队实战经验,他的快速升迁引发职业军人出身的领导层人员不满。而且,贾还有腐败、卖官鬻爵之嫌。北京外交圈消息人士称,贾与江的紧密关系使得没有人胆敢对贾的不端行为进行调查。 对胡锦涛的威胁 江泽民对贾廷安的影响力对胡锦涛构成威胁。胡锦涛在18大上将把总书记一职移交给习近平。如果贾廷安成功升任中央军委委员,那么这将意味着,在胡锦涛退休后是否继续保留中央军委主席一职的问题上,江派将有发言权。 17大,2007 而且,江泽民2004年卸任中央军委主席后,仍享有特殊的地位,是多位有望在18大后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人士的保护伞。 这其中包括”太子党”的总书记接班人习近平、副总理王岐山、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副总理兼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 对胡锦涛而言,他的主要目标是自2017年中共19大起,由他所在的共青团派控制政治局。江的元老地位则对此构成严峻的威胁。 作者:林和立 编译:苗子 责编:叶宣

阅读更多

爱思想 | 王少农 智怀:论胡锦涛思想

王少农 智怀:论胡锦涛思想 进入专题 : 胡锦涛思想 真理 实践    ● 王少农   智怀        真理篇          思想的作用不是解决问题,思想的作用是告诉人们:这个世界本来没有问题。胡锦涛思想作为稳定世界的力量,凝聚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智慧,是世界成员对世界母体做出的回应。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提倡和平共处的胡锦涛思想是世界人民用来抵抗一切不公正行为的有力武器。     胡锦涛思想的核心理论是和谐世界观。胡锦涛指出:一切的民族、一切的国家,都有生存的权利。胡锦涛说:“这个世界大得很,容得下所有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毁灭他国的权利,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闭关锁国的可能。世界联系日益紧密,国家间的正常关系是理解与包容,而非排斥与对立。     比如,您的家庭所在的社区在建设,深夜的时候驶过一队轰轰隆隆的货车,作为业主,这时您是选择投诉呢,还是对工人师傅辛勤工作表示理解?     中国的崛起也是这样,一切问题都是建设的问题。世界在运动,人类动中有静。如果有十分钟,人类要用九分钟来思考,确保理性,用一分钟来行动足矣。这一分钟行动因为有九分钟思考作支撑,产生了惊人的速度与效果。这是“十分钟理论”,旨在说明要以静制动,用思想的力量获取成功,人类应停止盲动。胡锦涛思想是理性思考的中国国家学说。中国通过思考与行动消弭战争,确保那轰隆驶过的是满载希望的货车,而非带来毁灭的炮火。     怎样才能和谐?用劳动。劳动的时候自然形成和谐。就在共同劳动中,人类建设共同家园,那么一切问题都成了最终合一的推动力。我们眼前的世界依然是一个大多数人为生存而奋斗的世界,一切问题都是生存的问题。如何让所有人生存?面对这个世界第一号问题,中国的办法就是让人人做劳动者,引导人类劳动,就会有和谐。劳动创造世界,劳动者最光荣,劳动者天然联合,劳动者之间无战争。中国愿意带领世界人民建设家园,这是中国正在做的,中国领导人对世界人民的作用就这样显示出来了。一边是有的国家不停的毁坏,一边是中国带领世界各国不停地建设。在毁坏与建设中,中国依然是维持世界稳定与存在的力量。中国是战场的扫除者,也是家园的建设者。     一切制度都是劳动制度,尊重劳动者的程度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社会伦理与劳动制度相吻合,这个社会就是安定的,发达的,因为它有和谐作支撑。不是人类创造了和谐,而是和谐创造了人类。中国制度就是这种社会伦理与劳动制度相吻合的文明制度,这是中国稳定的因素,是中国作为国家五千年高度发达的关键,是人类制度的典范。现在,中国愿意把自己这条最大的治国经验与世界各国分享。     欲建其国者,必先建其伦理。为全民树立生存的逻辑,开拓共同生存的道路。当一个国家注重家庭建设、婚姻建设及青年工作、教育工作时,在政府的教化保育下,就会慢慢形成“育人的国度”,一切问题均可在道德框架下解决。道德是社会最高权威,可以保证社会劳动成果与个人劳动成果不被掠夺。     我们深知,毕其功于一役的建设是不存在的,但人类追求和平、幸福、公正的脚步永不止息,对美好家园的守望代代相传,因为这是人的本能。建设正在进行中,我们在途中相遇。祝福虽无多,却常有满心欢喜。最可慰者,莫过于看到世界各国人民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上幸福生活。     中国保护世界各国人民的信仰、文化、制度与生活方式,这是胡锦涛思想向世界发出的积极信息。中国是肯定者,因为中国也需要得到肯定。中国是关怀者,因为中国也需要得到关怀。     建设必然艰辛,最终得享安宁。中国提倡稳定,大稳定有大改革。流动的沙与土,凝固成磐石。中国要的是一个完好的世界。     和谐世界不是必需,而是必然。这是人类社会自身运动的必然结果。人类要生存,就必定是和谐的。所谓世界,是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作为自然人与社会人结合的产物,和谐是生存智慧。没有和谐就没有人类,没有和谐就没有世界。人类一直在为自身苦苦寻求一条出路,千百年来,和谐世界正是世界人民共同的选择。     人类思想有极限,根本原则就是思想不能毁灭思想者自身。人的思想与思想的人本身就应该是和谐的。人类并不缺少思想,也不缺少思想家,缺少的是思想者与他的思想之间的和谐。思想反噬自身,这是思想的悲剧。任何思想者都不过是普通劳动者,没有理由不尊重其他劳动者,应该谦虚地认识到自己是被创造者与被拯救者。思想者的谦虚是思想者的幸福,思想者的幸福是人类的幸福。思想是被信仰之手点亮的灯。人类靠思想指引,思想的力量来自思想者,思想者的力量来自和谐。人有几分谦卑,就有几分力量。最大的力量是合一。这是和谐的真谛。     胡锦涛思想在人类思想体系中是划定思想的思想,胡锦涛在人类思想家谱系中是成就思想家的思想家。是为思想立法者。他提出的不是苍白的愿景,而是深刻的现实;不是空洞的言辞,而是有力的武器;不是探寻方法,而是方法在探寻。     什么是胡锦涛思想?胡锦涛思想就是和谐。他是人类生存原则的经典表述,揭示出“和谐是人类生存所需”的普遍真理。胡锦涛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和谐,这是人类共同价值观。胡锦涛思想是和谐的思想,也是思想的和谐,其深度直达存在的起源。胡锦涛思想的作用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解决问题”,而是告诉人们:这个世界本来没有问题。溯本清源,为人类提供恒久动力,给人以安全感,为当今世界建立了牢固的安全机制。胡锦涛指出:只要世界各国都是为了求生存、求发展,那么一切问题都可以谈,也都可以得到合理解决。如果有的国家不在生存话语里说事情,不在生存空间里勾通,完全漠视人类的生存权利,则将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人不与光明和谐,就会与黑暗和谐,而最大的和谐是存在本身。胡锦涛思想是战斗的哲学,为的是保护人类的生存。     思想要为生存服务,思想家要为人类的生存负责。胡锦涛思想站在一个普通劳动者求生存的角度审视这个看似纷繁复杂的世界,告诉世人一个简单的道理:任何时候生存都必须是和谐的,非和谐不生存。生存即是和谐,和谐即是生存。胡锦涛为了人类的生存日夜忧虑,其思想出自拯救的使命。胡锦涛思想是中国领导人集体的集体智慧的呈献,是中国知识分子知识的结晶,说到底,他是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求生存的呼声。再不和谐,世界将荡然无存。     没有对立就没有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社会。同时我们也必须知道,没有和谐就没有这一切存在的基础、存在的必要与存在的意义。和谐使对立统一,使矛盾合力,就在不停地交换与更新之中,世界携带契痕,形成一个新的整体前进。     和谐是变革之道。要改变的不仅仅是现状这团“浆糊”,要彻底改变尚未形成、将要形成的新的“浆糊”。最大的改变是改变认识,可以把所有“浆糊”弃而不用,改变人类认知世界的方法,要明白生存是人类第一原则,共同生存是谁也无法否决的权利,人类共享生存权。一切的思想、观念与主张均不能否决人类全体与任何个体的神圣生存权。这是毫不含糊的。我们这样认知世界:世界因存在而美好。人类不是要变得更新,而是要变得更合理。美好生活一如往昔,聆听母亲的教诲。     人类渐渐意识到,为未来预设一个目标是容易的,因为它无需验证也无法验证,但作为一位负责任的思想家他不会这么做,思想贵在践行。种种预设未来的主张总会在当时得到不同人群的拥护,但在历史的变革中,预设总会失效。用不可知的未来指导可知的现在,等于把人扔进黑洞,显然这不是明智之举。思想者的工作是服务于当下,未来在其中。     我们有长远的安排,走一步退一步,走一步转一周,我们这种过份谨慎诚为世人所笑,但走长路的人都得学会观察,都会明白要以退为进,善于学习前人与他人的经验,这样一来,操作风险如同操作方向盘。     我们在反思,当世界和谐时,不能隔离那些并不和谐的人;当人们幸福时,不能遗漏那些还不幸福的人。国家不能只有一种声音,要让幸福的人发出欢笑,也要让不幸福的人发出言语。不同的声音不能混合着听,需要分别倾听。并且需要互相感知、互相倾诉,让交流成为常态的生存方式,而非稀缺的商品。最重要的是,要使幸与不幸者各自有家,各自有归宿,这样就不会有仇富,也不会有弃贫。正如《礼记》讲述大同社会所言:“男有分,女有归。”公正不是划分出来的,公正是合作的结果。公正需要配合,公正需要理解,公正需要重新命名,社会资源的分配者需要再学习。     和谐是幸福的秩序。要让人们知道,在人类社会中,合乎道德,就必然是富足的。     胡锦涛思想的价值在于关注人的幸福,并以此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改造社会,使人幸福。这是胡锦涛思想的魅力所在,也是他为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所乐于接受的根本原因。和谐社会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和谐世界的形成是时代的必然,是世界人民大团结的必然结果。和谐带来的是人类的幸福,失去的是幸福的枷锁。     当有的思想把人类引向分裂,胡锦涛思想是缝合人类的针,使人类成为一个不分散的主体。胡锦涛指出:不能把国家贴标签,不能把族群分等级。大江日夜流,冷战何时休?胡锦涛思想作为人的思想,回报人类母体的地方就在于:提倡众生平等,有教无类,尊重每一个生命,不允许生命的附加值反过来掠夺生命本身。胡锦涛视四海为一家,天下为一体,人类为一族,地球为一村。神龙雄视昆仑上,仰观天宇何苍苍。这不是气魄,是境界。这不是境界,是思想之光。胡锦涛思想视人类为整体,一切问题都是人类内部矛盾,没有敌我矛盾。全新视角带来全新命运,无疑这对当今世界来说是最宝贵的。     藏宝的箱子必是宝箱,凝聚人心的思想必是真知。如果我们不怀疑人类的整体认知水平,那么就无需怀疑世界人民的共同选择:胡锦涛思想正以他发出的柔和光芒轻轻托起地球,冉冉走出当下困境。     胡锦涛思想昭示中国道路,和谐是世界唯一出路。胡锦涛思想是真理。如果他不是真理,就不会发出真理的光芒。中国在普通劳动者一样朴素、平凡而伟大的领导人胡锦涛带领下达到了历史新的高度,中国人在危机四伏的当今世界依然为世界展示出勃勃生机并且展示出世界新秩序。这,就是真理的光芒。这,就是真理。           践行篇          胡锦涛善于学习。胡锦涛思想并不提供答案,虽然答案在其中,他是在告诉人们要严肃地思考问题,要勇敢地坚持原则,要有坚贞的信念,并笃行之。     中华民族是善于学习的民族,崇尚圣人智慧,传承文明典籍,愿意与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生存。国旗上的红与黄是血与土,象征赤诚与厚?裕还?丈系男怯肟帐侨擞胩欤?笳骶?裼胗篮悖还?柚械呐谟牖鹗橇橛肴猓?笳髡蕉酚牒秃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神圣国度,中国人有信仰,中华民族热爱真理。     中国所捍卫的并非一国之利益,而是天下人之利益。中国所寻求的并非一国之出路,而是全球之出路。这,才是真正的中国。中国有如此的眼界、心胸与智慧,是因为中国善于学习,善于交换,有忠有信,有仁有义,且有孝慈。作为和谐民族,中国希望告诉世界的就是要互相学习、互相尊重。如今,人类拥有善于引导人学习进步的胡锦涛思想,这是世界之幸事。     中国总是用包容的眼光看世界,与外部世界没有根本冲突,没有根本矛盾,总能找到共同语言,一起坐下来商量着办事。中国智慧地从生存的角度看待人类的行为,愿为践行人类共同价值观作出表率。     在尊重现实的前提下,已有的差异,中国不扩大;并不存在的分歧,中国不制造。中国坚持认为人类有共同点,存在共同价值观,这是和谐世界的基石。和谐世界之所以不是中国人自说自话,而是世界人民的需要,其根本原因正在于世界人民皆有生存之权利,皆有幸福之权利。     说权利就是说生存,说生存就是说和谐。我们不能被现实的复杂性蒙蔽双眼,尤其不能被那些人为制造的复杂事件蒙蔽双眼。不可一一应对,要走自己的路。不再互动,毅然转身,这将引起“复杂性”的崩溃。大道至简,君子行直道。     胡锦涛思想指引人积极践行共同价值观,这是从精神高度审视人类自身,利用精神武器更好地造福社会,觉悟众生。胡锦涛思想不是为一枝一叶的问题而生,他的使命就是引导人最终得以认识自己。     人类是一个谜。我们的任务并不是揭开谜底,公布答案;我们的任务是让这个谜永远是个谜,然而我们将永远不再进行任何一项新的猜谜活动,我们将忘掉这个谜,不关注谜题,不在乎答案。人类已经开始新的历程,重新塑造自己,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类不是机器,不接受任何非人的控制。人类的觉悟是幸福的开始,回到和谐就是回到创造。     人类不是一个谜,每个人就是他自己。命自我立,人心发出的意念决定了他自己的一生。社会是一面镜子,历史是一面镜子,人类并非在无穷的时空中穿梭,一切的意义就在当下。成就他人才能成就自己,为人民服务是人生最高宗旨,是幸福的“捷径”。     胡锦涛思想尊重科学。真理是讲科学的,和谐世界观是科学世界观。科学不是一切,但一切都有科学的道理。科学是人类灵魂漂泊无依之时的压舱石,帮助人类“有底”。科学不等于正确,正确的事物却经得起科学的检验,这是践行的意义所在:任何事情只要去“做”,就知道行与不行,对与不对。认识真理必然要通过科学,尤其要经得起常识的检验。尊重科学就是尊重人类自己。在浩瀚宇宙中,人类渺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科学告诉人类:存在必有意义,世事无绝对,万物的由来原在一处,因此人类社会可以通过和谐之途获得合理的生存与均衡的发展。人类认识宇宙的途径并不多,唯有尊重客观世界作用于人类的事实,人类才能从远未走出的精神蛮荒中走出来。科学使和谐的作用得到印证,万事万物因和谐而存在。     胡锦涛思想尊重自然。胡锦涛指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与人类自身和谐相处,社会和谐是自然和谐的有机组成部分。万物皆有灵性,人类并非孤独。就这样,胡锦涛思想区别于以往一切思想的地方、他作为“人的思想”的高贵性就显示出来了:人对天地万物葆有敬畏之心,那么人在建设国家、治理社会时也会对他人保持尊重。公民守法,执法者也不会无法。尊重自然才会有社会正义。社会正义不是产生于人类社会中,而是产生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里。社会正义是自然正义的投射。关于自然正义,圣人命之曰“道德”,乃天然道德威慑力,简称天道威慑力,这是人类的创造者凝聚人类的最大法宝。五经所言者即为此也。传统思想中的天人感应学说至今有着重要价值,天人和谐是社会正义的前提。当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与自然关系不和谐,其社会内部关系必然是不和谐的。尊重自然,社会和谐。天人互为因果,这取决于人的行为。践行真理者当知敬天,自然之道就是国法。要相信天本公正,人本良善。公正是大自然对人类社会无私的馈赠与丰厚的回报,因为大自然对人类是公正的,已尽一切供养。人类应该感恩惜福,并且取法天地、效仿自然,为同类献上无私之爱。愿以微弱之躯,供养天下苍生。     胡锦涛思想充满人文关怀。胡锦涛指出:人类社会虽然依靠科学取得进步、依靠法律进行治理,但绝不是冷冰冰的科学实验室与执法现场,人类要活得有尊严、有幸福、有自由,这是人类生存的三个基本需求,为此就必须要有人文的滋养。国家作为公民幸福的保护者,提供的是关爱,抵挡的是空虚。国家使人生获得意义,因为就在建设幸福生活的秩序中,人与人走到一起,使人生的交换成为可能。公民的幸福就是国家的尊严,人的自由就是社会的成功。宪法作为国家生活的总纲,与其说是规定了秩序,不如说传承了礼俗。宪法告诉国民要在共同价值观下生活,勿因自由而伤害自由,勿因幸福而失去幸福。中华文化以道德为法律,不以法律为道德。以文化为国家,不以国家为文化。胡锦涛思想缔造了人类新的国家文化:人当自律,国当自由。和谐世界的魅力就在于这是一个人人自律的自由国度。     胡锦涛思想尊重科学,尊重自然,充满人文关怀。     任何思想的形成都不是空穴来风,如果他真是思想的话,就必然带有思想者的血痕泪迹。胡锦涛,这位中国劳动人民的儿子,中国知识分子的担当者,中国公务员中的服务员,中国青年的导师,中国老人妇孺的呵护者,其成长的历史就是中国复兴的历史,正以无畏的精神、无私的奉献与和谐的智慧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走向合一。尊重思想家的最好方式是尊重他的思想,尊重思想的最好方式是学习。践行真理,造福全人类。     胡锦涛思想的形成本身就是实践真理的积极成果。通过实践,人类要回幸福的权利,那就是和谐。践行之下人们发现,这个世界是可以认知的,也是可以改变的;现实是可以把握的,也是可以塑造的;人生可以通过拥抱真理获得幸福与成功。胡锦涛思想正激励世界各国的思想战士实践真理,为全人类的幸福走到一起,这将掀起又一波思想联合的大潮,无疑这是人类思想勇士的伟大壮举。     胡锦涛思想的形成体现了全民意志,突出了全球意识,他是新中国领导人集体宝贵的领导经验的朴素表达,也是中国历代改革家成功经验的经典讲述,从根源上讲,是圣人之道在发光,是劳动人民在开口说话。     胡锦涛思想来自中国,但不仅属于中国,他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思想的力量来自思想者,思想者的力量来自人民。     人民是思想者的母亲。回报母亲的最好方式是造福人民。     胡锦涛思想的真正内涵是信仰。不是宗教信仰,不是政治信仰,胡锦涛思想是人的信仰,是人的价值观。他深刻记录了人类最重要的生活诉求是幸福,人类最根本的生存力量是和谐。     和谐是人类共同信仰。这是中国价值观,也是人类共同价值观。这是中国人的信仰,也是人类共同的信仰。信仰是一,才是真正的信仰。当信仰出现二,我们把它当作新的起点。当信仰出现三,我们把它当成即将展开的联合。二人为仁,三人为众。万水千山总是情,万紫千红都是春。信仰是一。我们无法知道、也不愿知道没有信仰的世界会怎样,我们只是本能地从母亲那里获得知识:有爱就有幸福,有信仰是一件幸福的事;对母亲有着共同信念,这必是幸福世界。因在信仰中,和谐世界就是幸福世界。     有共同信仰才有共同家园。胡锦涛思想与其说是国家理念,不如说是人的信念。人有信念,国家才有明天。胡锦涛思想缔造人类新的国家形态、缔造新的国家联合体,其有力武器是坚持人的信仰。     仁爱是人类天性,和谐是人类本质,真诚是人类存因。但闻真实不虚,未闻空中楼阁。和谐世界的魅力是真诚。     为什么要信仰仁爱?仁爱是信仰的对象。信仰需要一个明确的对象,这个对象能够满足我们心灵的需求。既然要满足我们心灵的需求,他就必须是仁爱的。换言之,因为他是仁爱的,所以我们信仰他。也就是说,我们信仰的是仁爱。仁爱是我们所信仰对象的唯一特性。他以唯一特性,即能满足我们所有需求,可见是全然之爱。他是爱的化身,也是爱本身,是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渴望的抚慰与指引。爱是我们的需求,通过确认这个需求,我们成为需求本身,进入“需求与满足需求”的信仰模式,最终通过全然之信获得全然之爱,对象与追求者合而为一。当今人类最需要的是仁爱与公正,因此我们以爱为信仰。     为什么要信仰和谐?和谐是信仰的方法。我们的信仰需要一个永恒的衡量标准来自我鉴定所信者是否合乎爱的需求,这个永恒的衡量标准就是和谐,中国术语把他叫做自然。当一件事是和谐的,那么就是正确的。若非则否。不和谐的美是和谐的显现。和谐是真理呈现,呈现的是真理本身。我们认知世界需要和谐,改造社会需要和谐,实现人生需要和谐。对方法的把握程度即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和谐是幸福的信号。和谐是使人幸福的方法,幸福是目的,和谐是手段,我们对爱的信仰是为了获得幸福。既然已经明了和谐是使人幸福的方法,那么我们就要成为方法本身,成为和谐本身。当一个人用来追求幸福的方法成为幸福本身,那么他就会获得幸福。幸福的方法是幸福本身,幸福的方法成就追求幸福的人。认知上的幸福我们把他叫做“逻辑幸福”,认识上的幸福我们把他叫做“真的幸福”。“真的幸福”是有体感的,让我们明白存在的意义。对信仰对象的信仰必然连带出对这一对象认知方法的信仰,因为单一对象必然锁定单一功能。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天不重与”,就是说上天不会把已经赐给我们的作第二次赐予,这就逼着我们一定要学会惜福。“天不重与”的第二个意思是上天在创造之时已为万事万物设立了单一功能,你不能水火不分,也不能用爱一个人的方法去爱另一个人。尊重独一性是对设立了这一独一性的创造者之全能与宏大计划有着起码的感知,他告诉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如果说世界上有一个通用的方法,那么就是尊重。如果说人类之间有一个共同的指向,那么就是和谐。和谐世界要有和谐的方法。我们对方法的信仰说明我们已经进入了“创造者与被创造者”的信仰模式,因为方法意味着创造,明白方法就是明白创造。什么是创造?创造就是合乎自然之道。     为什么要信仰真诚?真诚是信仰的标志。看一个人是否真诚就是看一个人是否有信仰,看一件事是否真诚就是看一件事是否会成功。没信仰的人永远不会成功,不真诚的事永远扔在水里。真诚是信仰的唯一标志,也是信仰的最大魅力。信仰的最大魅力是什么呢?是真诚。一个人最感动人的地方是什么呢?是真诚。使事情成功的最终关键因素是什么呢?是真诚。一个真诚的人说出真诚的话,好比泉眼流出泉水,大树打开浓荫,花朵发出芬芳,孩童发出笑声,这是天地间最自然、也是最美好的事情。求福得福是真福,未爱已爱是真爱。     为什么要信仰仁爱、和谐、真诚?因为除此以外我们别无信仰。他是一,指向万有。爱和真是一阕艰难的颂歌。人自有福,而我无言。信仰之所以是信仰,就在于不需要“资格”。人人都可以追求信仰,人人都可以追求幸福。没有不幸,只有不足。没有不好,只有不同。正因为如此,我们要歌颂我们的信仰,发出我们的信号。我们都是被拯救者。对于人类,我们献上大声的祝福,我们无声的祈祷留在心灵最深处。在幽暗的深水中,那漫过我们身体的不是水。这是我们的体验,也是我们的信心。     爱和真非口能言,唯人心自知。信仰之所以是信仰,就在于她是真诚的。践行得真知,笃行出真理。     在人类信仰的宝库中,胡锦涛思想是真诚的,他弘扬爱和真这一人类崇高信念,朴素的学说一如思想家本人。是的,他是朴素的,是高尚的,是大公无私的,是人类良善的自我呈献,他的诞生本身就是人类信仰开出的思维花朵。他证明了人类可以共同生存,既然人类是善良的、智慧的,那么也可以是成功的、幸福的。胡锦涛思想是人类之子在开口说话,说出了对天地的感恩,说出了对同类的信任。就在一片危机的世界中,我们听到了一个有力的声音响起:全世界劳动者联合起来,共同建设和谐世界!人类必将走向大同!     在胡锦涛思想带领下,人类已经开始了新的征途。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而这正是真正的思想者与劳动者喜欢的道路,你会懂得欣赏开在荆棘上的花。    进入专题: 胡锦涛思想 真理 实践    文章分享到 :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抽屉网 腾讯微博 豆瓣 百度搜藏 更多 本文责编: banxian 发信站:爱思想网(http://www.aisixiang.com ) ,栏目: 天益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5448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改革论坛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阅读更多

共识网 | 袁鹏:关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思考

   2011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中美两国达成“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共识。2012年2月习近平副主席访美期间进一步提出,中美之间应建立一种“前无古人,但后启来者”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2012年5月3日,胡锦涛主席在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就如何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提出“创新思维、相互信任、平等互谅、积极行动、厚植友谊”的五点构想。美国总统奥巴马强调美国“欢迎中国的和平崛起”,表示“美中两国可以向世界证明,美中关系的未来不会重蹈覆辙”。美国国务卿克林顿称,中美关系“不是像敌友那种黑白分明的关系”,“我们在共同树立典范,力争在合作和竞争之间达到一种稳定和彼此都能接受的平衡。这是前无古人的”。   可见,中美两国领导人都有突破大国兴衰历史宿命、构建和平共赢新型大国关系的政治意愿和历史使命感。两国战略思想界也不乏其人循此方向发表真知灼见。但是,在两国媒体、民间、军方甚至学者当中,中美关系“前景悲观论”甚嚣尘上。由此,在对中美关系现状的感知与未来的期待上,呈现出鲜明的官民脱节、官媒脱节、军民脱节现象。此外,美国高层的美好言辞似乎同其实际的政策和行动之间存在反差,给人留下“言不由衷”、“言行不一”的印象,反过来强化了“冲突论”、“悲观论”市场。如何将高层的意志转化成多数人的共识,如何将政治宣示落实到具体行动,是近中期中美关系努力的方向。而从中长期看,则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充实中美“积极合作全面关系”和“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内涵,从而为最终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创造条件。本文拟就此提出一些战略性思考。   一   中美关系既然是当今世界上最复杂的一对双边关系,对其现状和前景的把握就不能从一时、一事中仓促得出结论,甚至也不能从几件事、几年的发展中寻求答案,而必须始终从纵深的历史视角和宽广的国际视野中总结规律。   在2011年1月中美双方签署的《中美联合声明》中,双方高层一致认为,“中美关系既重要又复杂。中美已成为不同政治制度、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发展积极合作关系的典范”。换言之,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40年的发展历程已经证明,两国关系总体运行是成功的,这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前提。   那么,40年的中美关系究竟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有哪些基本经验可资借鉴呢?笔者将其基本规律概括为“螺旋上升、起伏不定”,将其基本经验概括为“斗而不破、合而不同”。   所谓“螺旋上升”,即中美关系的发展虽充满迂回曲折,但总体势头是向上、向前的,而不是倒退、走回头路。经贸上,两国早已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从建交当年不足25亿美元发展到2011年的4466亿美元,增长近180倍,2012年有望突破5000亿美元。这一数字仅低于中国同欧盟27国贸易额的总和(5672亿美元),也是中国与东盟10国2016年要努力实现的目标。金融上,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截至2012年1月中国拥有美国国债1.16万亿美元,占中国外汇储备总额(约3.2万亿美元)的36%,占外国总共持有美国债(约5.05万亿美元)的23%,占美国债总额(约15.3万亿美元)的7.6%,两国虽未如媒体所言达到“金融恐怖平衡”的程度,却已形成深度相互依赖。政治上,从当年的“乒乓外交”、“秘密外交”、“密室外交”发展至今,已形成60多种、几乎无所不包的全方位对话机制网络,这在大国关系史上是空前的。尤其是两国开创的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以及派生出的战略安全对话、亚太事务磋商、中东事务磋商等机制,成为稳定双方战略关系的重要平台。胡锦涛主席与奥巴马总统三年内会晤11次,也足以说明两国高层互动之频密。安全上,双方的合作从朝核、伊核到南北苏丹问题,从西亚北非到中亚南亚,已覆盖几乎所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唯其涉及面广,所以不时充满矛盾和博弈,但诚如希拉里·克林顿所言,“中国和美国无法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但如果没有我们的合作,就很难解决任何问题”。文化上,仅以近两年为例,据美国国际教育学会年度报告,2010-2011学年中国留美学生人数比上一学年增长22%,总人数近15.8万人,中国连续第二年成为美国国际学生的最大来源国。同期,美国赴中国留学人数增长2%,接近1.4万人。目前全美已有48个州设立了81所孔子学院和299个孔子课堂,美国成为全世界设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最多的国家。美国开设汉语课的公立大、中、小学超过5000所,学习汉语的学生突破20万。正是在这一大的背景下,两国元首推动成立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会议机制,将两国科教文体交流进行整合,使人文交流同战略对话、经贸合作一起,成为支撑中美战略关系的三根重要支柱。一句话,中美关系过去40年向前推进的速度、深度和广度,超乎人们想象,开创人类先河。   而这一切成就的取得,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正所谓“起伏不定”。1971年4月14日,受邀访华的美国乒乓球运动员听到周恩来总理讲“你们将为中美关系打开新篇章”时,不禁瞠目结舌,“小球转动大球”的中美关系正常化序幕就此拉开;同年7月9日,以“装病”方式从巴基斯坦秘密访华的基辛格,实现了中美两国高层时隔20多年的首次接触;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签署《上海公报》。其后,围绕建交的谈判旷日持久、波折不断,历经尼克松、福特两任总统,直至卡特总统上台,才最终于1978年12月中旬谈成建交公报,中美于1979年1月正式建交。三年后,双方经过斗争和博弈,就美国对台军售问题达成《八一七公报》。基辛格后来回忆说,《八一七公报》居然同《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平起平坐,实在有些奇怪,“因为这份公报内容含混”,“执行起来困难重重”。可见从一开始,美方就为不认真执行该公报埋下了伏笔。20世纪80年代被称为中美关系的“蜜月期”,根本原因是联合抗苏的主要矛盾掩盖了中美之间一系列次要矛盾。1989年“六四风波”使两国关系跌入谷底。1991年,刚趋好转的中美关系又因老布什对台出售150架F16A/B战机而受挫;1993-1994年,两国围绕“银河号事件”、“贸易与人权挂钩事件”等争执不断;1995-1996年围绕李登辉访美和台湾“大选”,中美针锋相对,一度出现美国两艘航母陈兵台湾海峡、两军冲突一触即发之势;1999年的“炸馆事件”和2001年的“撞机事件”引爆全体中国人民的抗美浪潮。由此可见,中美关系的发展从来都是充满坎坷的。原因无他,在于两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发展阶段、文明文化、地缘政治等方面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一时难以调和,也在于两国作为世界级大国的特殊国际影响力、彼此战略需求的内在动力、民间往来的巨大吸引力、经贸合作的巨大潜力所催生的广阔合作空间无法关闭。矛盾与合作交织,必然导致关系状态时起时伏。   中美关系之所以能够在起伏不定中实现螺旋上升,得益于两条重要经验,一是“斗而不破”,即双方始终恪守底线,不因个别事件影响两国关系大局,因此总能柳暗花明、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炸馆事件”、“撞机事件”等危机的处理如此,台湾问题的处理更是如此。可以说,从基辛格秘密访华到中美正式建交,台湾问题是主要障碍。经过中方长达8年的斗争,才逼使美国“断交、废约、撤军”,为中美关系正常化扫清障碍;从《八一七公报》发表至今,对台军售问题从来都是中美矛盾的焦点,而且近年来呈现两国斗争白热化的趋势。但斗争的背后,亦充满着妥协。美方在最敏感的武器出售上未敢轻易突破,中方则多以中止两军交流为手段进行反制,彼此都留有余地,在斗争—妥协—再斗争—再妥协的循环中维持两国关系大局,探索最终破解之道。二是“合而不同”。中美两国既没有因矛盾冲突而最终导致关系破裂,也没有因持续合作而丧失自我,相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命力越来越旺盛,甚至引发国际社会关于“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大讨论。这正是中国不同于前苏联的根本之处,也是美国不得不考虑转换“西化分化”战略,不断调整对华政策思路应对中国崛起的重要原因。   以上两个基本规律和两条基本经验,无疑对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具有重要参考和启迪意义。   二   有意思的是,自2001年4月1日中美“撞机事件”到2009年1月小布什下台,在近8年时间里,中美之间再未出现上述每隔两三年定会发生的重大恶性事件,相反,这期间美国对华政策出现了三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使两国关系保持了冷战后最长时段的和平稳定状态,以致不少人一度认为中美关系已经打破“起伏不定”的周期律,正在迈向一个全新的阶段。   第一件事发生在2003年12月9日。这一天,小布什总统在白宫会见温家宝总理期间,当着全球媒体的面正式表态反对陈水扁搞“入联公投”,这被普遍解读为美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公开反对“台独”。自此之后,中美之间围绕台湾问题的较量主要不再是美国支持“台独”与否,而更多聚焦于美国对台军售。   第二件事发生在2005年9月21日。这一天,美国常务副国务卿佐利克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发表题为《中国往何处去?——从正式成员到承担责任》的演讲。在这篇重要演讲中,佐利克提出了几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并带有某种颠覆性的命题:中国不反美、不反民主、不反资本主义、也不反现存国际体系。因此,美国不能再用大国关系的旧模式看待21世纪初的中国,而应调整过去30年来的对华政策,鼓励中国成为国际体系中“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利益攸关方”概念的提出,标志着美国对华战略的基础由“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转向“中国责任论”和“中国崛起论”,对华战略手法由“接触+遏制”转向“融合+牵制”,具有某种转折性意义。   第三件事发生在2008年8月8日。这一天,小布什携一家六口来华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当时西方借“3·14”西藏骚乱事件抵制北京奥运甚嚣尘上之时,小布什一家的到来客观上起到某种示范效应,带动多国元首访华,宣告西方抵制北京奥运图谋的破产;同日,俄格冲突发生,小布什未紧急回国,仍如期在京停留三天观看奥运赛事。这一事件表明,在攸关13亿中国人民民族情感的重大问题上,小布什总统顾全大局,由此一定程度改善了中国民众对美国的印象。   这三件事之所以相继发生并总体对中国有利,一个非常特殊的背景就是2011年“9·11事件”的突发。由于“9·11事件”,曾经想当一名“文教总统”和实现全球战略收缩的小布什最终成为“战争总统”,被迫将战略重心锁定全球范围反击恐怖主义,并将地缘重心转向中东、中亚。这一变局客观上使小布什政府淡化了“中国威胁论”,弱化了对亚太地区的经营,并期待同中国的战略合作,由此极大减缓了对中国的战略压力。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对“9·11事件”及后续的美国战略调整做出了迅速准确的战略判断,将联合反恐视作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的战略机遇。于是,中美联合反恐的大气候压住了其他各种矛盾汇集而起的小气候,中美关系遂相对平稳度过了七、八年。   这一时期中美关系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国际重大变局往往可以极大程度重塑两国关系的面貌,而能否朝互利共赢的积极方向演进,则取决于双方高层和战略思想界对客观形势的准确把握,以及战略上的及时果断调整。双方认知路径一致、战略调整相向而行,则无疑将推动两国关系顺利发展。反之,则有可能误判形势,进而殃及两国关系。   从2009年1月奥巴马总统上台执政到2011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美,这两年间中美关系戏剧性的大起大落,就多少同彼此的战略误判有关。鉴于国内对这一段中美关系的发展有着极不一样的评估,笔者在此略作铺陈,以厘清“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提法出笼的特殊背景。   2009年奥巴马总统上台,中美关系不仅没有陷入因美国领导人换届选举而发生颠簸的“怪圈”,而且较之小布什时期似乎更进一步。从当年初新任国务卿克林顿访华到4月1日实现“胡奥会”,从两国立法机构最高领导人近20年来首次互访,到奥巴马总统就任不足一年即访问中国,从首轮战略与经济对话成功举办,到媒体热炒“G2”、“中美共治”,2009年的中美关系可谓一路高歌猛进,被形象地比作“高开高走”。现在看来,这一年奥巴马对华政策出奇的积极,大体是三方面因素使然:一是面临“百年一遇”金融危机、反恐战场重回阿富汗和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在即,美国急需中国全方位合作与配合,因此刻意强调同舟共济,有意淡化对台军售、达赖、人权等因素;二是奥巴马、希拉里践行“巧实力”外交,希望通过柔性方式赢得中国的支持,这与倡导同伊朗的“握手外交”和“重启”美俄关系的大思路是一致的;三是奥巴马亚太事务团队核心成员斯坦伯格、贝德等人有同中国提升战略互信、重建战略保证的用心。   而对于奥巴马政府的上述考虑,中方当时显然存有一定认知落差。比如,较多看到了奥巴马政府有求于我的成分,对其“巧实力”外交本质的拿捏稍嫌不足;较多从阴谋论角度看待美国在阿富汗问题上寻求中国的合作以及美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的表现,也较多从防范角度看待美国副国务卿斯坦伯格提出的中美“战略再保证”等新思维,对美国当时面临的真实经济和战略困境估计不尽充分。其结果,双方对彼此都存在一定程度不切实际的期待。美方希望中国在上述三方面能同时满足其需求,并自认为只要美国放下身段中国必会有所合作,中国则期望美国对华政策能乘势有重大进展(如在军售和达赖问题上)。   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的阴差阳错和“谷歌事件”的不期而至,使彼此产生极大的希望落空、战略受挫感。还未及调整心态,奥巴马便于2010年1月宣布对台军售、2月在白宫接见达赖喇嘛,这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动作在奥巴马政府看来是在以“回归常态”回击中国的不配合,在中国看来则属于过河拆桥的霸权行径,更或者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对华战略组合拳。中国政府在美对台军售问题上的强硬反制(包括决定制裁涉军售相关公司等)反过来进一步刺激美国强硬派的反华立场,他们批评奥巴马的对华政策除了滋生中国的“外交傲慢”外一无所获。奥巴马对华政策由柔变硬,与应对国内压力不无关系。恰在这时,3月韩国“天安舰事件”突发。这场事关韩朝之争、至今仍无定论的偶然事件,引发的却是美韩对中国的猛烈批评,殃及的是中美关系。随后,美韩在黄海海域展开声言是针对朝鲜的多批次、大规模军演,被当时中国多家媒体和战略分析界人士解读为针对中国的军事讹诈和战略包围,引发两军之间的进一步对立。其后中日渔船相撞事件及美国公然插手南海争端接连发生,终使中美战略博弈从局部转向整体、从言论转向行动、从心理较劲转向外交争夺。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