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

白衬衫 | 中国记者亲历苏联解体:民众若无其事

当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降下来的时候,我们迅速赶到红场,却什么也没发生,一切都是那么正常,可真实情况是一个国家消失了。虽然我们早已料到,但苏联民众的若无其事还是让我们很惊讶。      新华社原驻莫斯科记者盛世良口述       莫斯科的“八一九”现场     1978年8月30日,我开始担任新华社驻莫斯科分社记者,见证了上世纪80年代苏联僵化的政治空气逐渐解冻的过程。在莫斯科,无论是党务会议或是政府会议,普通民众只要掏半个卢布,就可以进会场旁听。1987年以来,被逐渐解禁的言论像是一颗颗炸弹,越来越多地在莫斯科各种官方会议上“爆炸”,而“点燃”导火索的通常是旁听会议的民众。     记得有一次,我去由苏联知识协会组织召开的一场报告会采访。会议过程中,一位工人模样的听众突然站起来,大骂苏联共产党搞社会主义搞了这么多年,成天“万岁万岁”喊着,居然还不如十月革命以前。散会后,我还以为克格勃会找这个人的“事”,结果他大摇大摆走出会场,没有人拦住他。     白宫民警打瞌睡,陆军司令部、国防部很平静     1990年,苏联开始实行总统制,并伴随着大量民选官员上台,我当时对苏联的未来保持着乐观态度,觉得这个国家终于打破了沉闷的政治体制,至少在表面看来,并未嗅到体制内将会有什么异常的动作。     1991年8月19日清晨,分社社长唐修哲急忙把睡梦中的我们喊起来开“飞行会议”,说北京来长途电话告知,戈尔巴乔夫“靠边站”了,“紧急状态委员会”开始行使权力。我们在震惊之余迅速分配了采访任务。5分钟后,竺承军和我各驾驶一辆车,往莫斯科市中心方向开。     还没等我的车开出1公里,我就看到前面停了一辆装甲车和满载士兵的军用卡车,我下车问坐在车里的军官:“为何要来莫斯科?”“执行任务。”这位军官只说了这么一句,之后就转过头去,没再理会我。     当我的车继续往市中心方向行驶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一路不仅没有见到任何军车,而且行人也很少见。等到达红场时,气氛像往常一样平静,仿佛已经和时局脱离了关系。我随意问了几个游人,都是外地来旅游的,说没听到消息,也不知道“紧急状态”为何物。     几分钟后,我们赶到最高苏维埃所在地白宫,比政变军队先到。我去询问白宫守门的民警,他们居然还在那里打瞌睡,说什么也不知道。而陆军总司令部和国防部这两个关键地点也是出奇的平静。     当我们赶到克里姆林宫时,看到有十几辆装甲输送车已经到了,印在每辆装甲车身上的军车号码全部用蓝色的复写纸盖住。老百姓就把一辆辆军车团团围住,不断地向军车上的士兵叫骂,一张张盖住车号的复写纸也很快被揭下,扔得满地都是,场面非常混乱。     政变部队的军车行动受阻,而此时一列小轿车却“悠然自得”地驶进了白宫,后来才知道这竟是叶利钦的车队。当时我就感到很奇怪,既然是政变,早该把叶利钦这帮人先抓起来,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走进白宫,然后组织对自己的反击呢?之后我就听到红场上的扬声器里传出了以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副总统鲁茨科伊、议长哈斯布拉托夫和总理西拉耶夫名义发出的联合声明:号召人民“反对军事政变,保卫民主政权”。     部队倒戈,效忠叶利钦     8月20日清晨,库图佐夫大街尽头,也就是白宫与我们大使馆之间,已被路障封住。路障外是7辆快速反应部队塔曼摩步师的T-72坦克。通往红场克里姆林宫和练马厅广场的路口都已被军队封锁,红场南出口被铁栏杆和警车挡住,100米外的莫斯科河桥头,停着7辆T-80坦克,还有弹药车和油罐车各一辆。     但我感觉苗头已经不太对了,这看起来不像是政变,却像在保卫叶利钦。坦克炮口不是指向叶利钦办公室的方向,而是相反的方向。坦克上插的是红白蓝三色旗,而不是镰刀锤子红旗,我问在坦克上的士兵怎么回事?他告诉我,在昨天晚上,列别德少将就已经率领我们“改旗易帜”了,现在我们只效忠叶利钦。     一名中年女教师从坦克上跳下来告诉我:“昨晚10点,阿加耶夫少校率5辆坦克投到叶利钦这边。今天早上6点,塔曼师又有50辆战车倒戈。”接着我又问了几名坦克兵,他们都证实了上述情况。     在白宫四周,停着数辆坦克、几十辆步兵战车、装甲车和军用卡车。那些士兵和莫斯科的姑娘们在坦克上并排坐着,有说有笑,姑娘们穿着士兵的军大衣,把鲜花插在坦克的炮口上。不断有市民和外国记者给军人送香烟、冰激淋和罐装外国啤酒,而那个时候能喝上罐装外国啤酒已是难得的享受了。     一名小伙子看我是外国记者,就带着我爬上靠近白宫围墙的壁垒上,我看白宫里面都很正常,院子里的面包堆得像小山一样,这些面包都是由众多担心白宫里断粮的市民,隔着围墙往里扔的。民心向背由此可见一斑。     在高尔基大街的莫斯科市政府楼前,墙面和电线杆上到处都贴着号召“无限期罢工罢市直到军政府垮台”的传单和标语,内容也大多是散布部队倒戈、外国谴责紧急状态委员会等传闻。普希金广场上,只有一家麦当劳快餐店仍在营业,顾客排了二三百米长的队,其他食品店里顾客也比平时多,对未来充满惶恐的人们大量地抢购面粉和鸡蛋。     晚上21时的电视新闻中,苏军政治部副主任为部队倒戈辟谣。但形势急转直下,政变部队撤回驻地。     分社值班的同志认为这一情况同国内的预测相反,拿不定主意是否要往国内发稿。我决定先发回国内,因为这是记者现场观察到的真实情况,就应如实报回,至于如何发稿,应由总社决定。     经过这一事件之后,我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到了苏联,也切身体会到苏共已经丧失了执政能力了。发动政变搞了个紧急状态委员会,最高层的人物都在里面,最终行动却以失败而告终,说白了就是到最后连保卫政权都不知怎么保卫,现在想想也是感慨万千。     新华社原驻莫斯科分社社长万成才回忆       目睹苏联国旗降落       80年代苏联物品紧缺,看见就买     1982年,我被派去苏联担任新华社莫斯科分社记者,但却是以驻苏使馆外交官的身份出现,因为中苏两国遵循对等原则只互派2名记者,而分社采编工作又比较繁重,所以只能以派驻外交官的名义加派记者。     从1982年到1985年,我感觉苏联社会氛围发生了很大变化。三位总书记相继去世,整个国家的政治空气变得异常沉闷。苏联经济结构长期畸形,一直是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薄弱。我还记得那个时候走在大街上,经常看到上班族人人都提着购物袋,随时准备购物,卫生纸、肥皂、黄油、面包,看见了就马上买,能买多少买多少。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就不知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再见”。     戈尔巴乔夫上台,民众抱很大期望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50多岁的他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清新形象,加上相貌也符合了苏联人的审美需求,又善于演讲,大家觉得苏联终于可以摆脱老人政治,所以民众对他抱以很大期望,要知道以前那些领导人就算是念稿也念不清楚。     还记得有次分社的设备坏了,请苏联的工程师过来修,我特意为苏联的三次国丧向他表示慰问,而他听了却没有回应,但要是谈到戈尔巴乔夫,他就马上变得健谈起来,从他的眼神里可以看出对戈尔巴乔夫的喜爱。     1987年,戈尔巴乔夫启动政治体制改革,当时的苏联媒体都言论自由了,一时间各个报纸对斯大林和勃列日涅夫的批判铺天盖地,几乎到了全盘否定苏联历史的地步,但对赫鲁晓夫的批判却相对较少。报纸上同样也出现了传统派攻击戈尔巴乔夫的文章,呼吁把他赶下台。     1989年苏联施行民主选举,民主派全面掌权,加上1990年修宪,这时苏联人的思维与价值已变得更加多元。处处是辩论与探讨,在议会大厦里,是人民代表之间的辩论。在议会外,大街小巷都是普通民众三五成群的小辩论,“要不要社会主义?”“要不要计划经济?”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离不开国家该往何处去的主题。     1991年,我那时已在北京专门负责编辑苏东方面的新闻。8月19日那天,我们接到了苏联方面来传来的消息,说莫斯科发生了政变。而此时分社同志还在睡觉,我们马上从北京打电话到分社,让记者们赶紧到新闻现场,但由于当时的局势非常复杂,所以我们写内参写得比较多,而关于“八一九事件”的公开报道相对较少。     通货膨胀率达到2000%     1991年10月,我被任命为莫斯科分社社长。重回苏联,感受到了启动政改以来,苏联人的日常生活非但没有改观,而且情况变得更糟糕。     在农贸市场里,只有西红柿、黄瓜、土豆几样品种,水果就更是少得可怜。通货膨胀率居然达到了2000%以上,商品价格每天都要涨90%。我有一位苏联朋友在《真理报》评论部工作,他曾经有几万卢布的存款,短短几天之间这几万块钱就没有了任何价值。     我们经常去戈尔巴乔夫主持的国务委员会采访,但感觉他已经被叶利钦架空了,就连我们中国大使想要向戈尔巴乔夫递交国书,他都没时间接。国家早已分崩离析,血肉已经没了,却只剩下了苏联的“白骨架”。而此时的苏联民众已经对戈尔巴乔夫极度失望了。     12月25日,当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解体的那一刻,没有人感到诧异,也没有人为此哀伤,大家都很平静。苏联解体的稿子是我写完后发到国内的,但提前几个小时就已经写好了,因为我们通过各种渠道证实,马上要宣布的就是解体的消息。当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降下来的时候,我们迅速赶到红场,却什么也没发生,一切都是那么正常,可真实情况是一个国家消失了。虽然我们早已料到,但苏联民众的若无其事还是让我们很惊讶。     2007年叶利钦去世,我在莫斯科见到了戈尔巴乔夫,那是在他基金会的办公楼里,他的办公室满墙挂的都是他和妻子的照片。我们当时聊了很多,但他显得比过去老多了。因为不想刺痛他,所以我们聊天的时候尽量避开敏感话题。他还是很健谈,说很多人背叛了自己,下台之后,只有一个人给自己打了电话,那些曾经的亲密战友与革命同志纷纷离他远去。在他80岁生日的时候,莫斯科甚至没有多少人想起。临走之前,戈尔巴乔夫送给我一本他写的书——《理解改革》。他真诚地希望人民能够理解他的改革,他并不是想把国家推向灭亡。     本文来源《文史参考》                                                                                                                                                       —–白衬衫

阅读更多

【网络民议】前进?达瓦里希

近日,一部北京电影学院90后毕业生王一琳编剧制作的怀苏题材毕业设计作品《前进,达瓦里希》在互联网上热传。与此同时,对短片的热烈讨论也充满了整个网络。这部短片充斥了大量的苏联文化元素,附带着许多政治隐喻...

阅读更多

【河蟹档案】一年就这么一天可以大白天做梦就多做一点吧

以下被新浪审查删除的微博来自自由微博网站,数字时代编辑整理: hahasun:通过网监的朋友确认,再过15分钟,facebook/twitter/youtube全部开通,感谢新领导、新政,国家有希望了! 2013年03月31日 23:44 殷慧芬的微博:转两张网络照片,玩玩。 2013年03月31日 19:37 ses35636a1q:拍案惊奇–》柒。前后矛盾的卖国书! 2013年03月31日 12:16...

阅读更多

秦晖 | 苏共末日:尚有一人是“男儿”

不光彩的结局 关于1991年苏共的瓦解,据说有一种感慨:这个执政74年、领导着一个超级大国和世界最强大之一的军队、拥有1900万名党员的庞然大党,一下子轰然垮掉,竟无一人是男儿,没什么人出来抗争!...

阅读更多

共识网 | 殷敏鸿:五星红旗与国徽源流考

“旗帜”一词在中国出现频率极高,但主是是个比喻词,指主流纲领路线等政治理念,对作为政治象征符号的旗帜本身却鲜有研究,现有关于国旗国徽的历史都是正面歌颂和不完整的。对现存国旗国徽等政治象征进行深入和全面研究,有助于更深刻认识作为主流纲领路线的“旗帜”。 五星红旗是世界各国中极少数几个体现政权和政治意识形态特征的国旗之一,还是现存世界唯一体现执政党领导人民涵义的国旗,影响海峡两岸华人和世界各国的认同。五星红旗模仿的是由布尔什维克党旗衍生的前苏联国旗,特点是黄色五角星与红色,象征革命与共产党的领导,五星红旗也深刻影响了国徽和其他旗帜,中国对旗帜和徽章控制严格,种类稀少,且风格与五星红旗相似。旗帜的繁荣是言论出版自由的重要表现。    国旗基础知识   旗帜是表现某一群体或个人的个性、理念、理想的标志和象征,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媒介。政治类旗帜是一种政治象征符号,政治符号是一种政治力量的工具,这种符号包括国家,民族,阶级,种族,教会或意识形态等,其构成乃基于社会流行信念,铸成群众向往的标志,刺激群众情绪,使之发生效忠反应,是一种直接左右群众信仰与行动,达成政治目的的有效工具。(1)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各国社会主义者对政治象征符号策略的运用,在达成所宣传的社会政治目标的运动实践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这场巨大的社会改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旗帜是最重要的政治象征符号之一,直观具体,最易于用来表达政治目标和情感,激起民众的认同和效忠情感。(2)旗帜是精神、方向和力量,会有人为了旗帜而牺牲。   国旗与国徽是最重要的旗帜之一,是一个国家的标志与象征,是民众的精神来源,需要尊重,战场上军人可以为国旗牺牲,外交场合因为国旗使用不当,会引起外交风波。所有国家对国旗都极其重视,许多国家制定专门的国旗法,对侮辱损坏国旗的行为进行处罚。国旗是一个国家的图腾,这一政治象征符号具有工具性,是把双刃剑,图案设计等运用不当会伤到自己。(3)正因为重要,我们更需要了解国旗的相关知识,首先,我们要放眼全世界,看各国国旗是怎么样的。   国旗与民主国家一样,是近代文明的产物,特别是在19世纪,很多国家如德国和意大利都有了国旗,这时的国旗不再代表统治者,而是代表国家和整个民族。(4)一些反抗运动使用的旗帜在反抗胜利后成为国旗。   根据国旗样式图案及其表现的涵义,国旗分为民族文化特征和政权特征两类。这其中民族文化特征国旗又可以分为十字旗,泛斯拉夫色旗,米字旗、泛非洲色旗,泛伊斯兰色旗等类别,占世界各国的绝大部分。(5)无论这些国家是发达还是贫穷落后,政权和意识形态先进与否,都没有把执政者和政治意识形态体现在国旗上,更不会表现执政者对人民的领导。政权意识形态特征国旗只有泛共产主义国旗,来源是前苏联国旗,目前只有中国,越南,老挝、朝鲜等极少数几个国家还在采用这种国旗。与体现国家民族特征的其他家族的现代国旗不同的是,红旗是政权和政治意识形态特征,民族文化特征不明显或没有。   国旗代表国家形象,影响国家软实力。国旗是传递国家形象的最重要标志之一,具有象征功能和传播功能,精炼地表述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特征,是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对国民与政府都具有重大意义。优秀的国旗的图案与涵义必须获得国内外最大多数人认同,并能经历长时间的考验。国旗形象有正面和负面之分,因为国旗的国旗代表最重要的国家形象,国旗自身形象影响国家形象,进而影响国家软实力。国旗形象包括国旗的样式图案形象,和国旗涵义形象,后者更重要,因为图案只是形式,而国旗涵义体现的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内涵思想,影响到人对这个国家本质的认识。对于国旗的不同认识会影响到对国家和政府的认同和支持程度。国旗的稳定性有利于民族的凝聚力和软实力,民族文化地理特征得国旗一旦确定,不但能获得国内外广泛接受,还能经受长时间的考验,即使政权更迭也不容易更改。   国旗并非一成不变,但相对来说,民族文化地理特征的国旗深入民众人心,且不代表政权和意识形态,不会惹来争议,所以稳定而持久,一般即使政权更迭也不会改换国旗,如韩国和俄罗斯的国旗,丹麦国旗已经存在近800年。政权和政治意识形态特征的国旗在政权更迭后肯定会改变。如苏东剧变后,这些国家的国旗国徽全部改换,萨达姆被推翻后的伊拉克,和卡扎菲被推翻后的利比亚迅速将国旗改换。也有的国家在不改变政体的情况下实现了国旗的改换,如加拿大。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换国旗派”和“改国旗派”则正在争论改换原有国旗的问题。   前苏联国旗国徽的由来、弊端与消亡   苏共党旗   红色在西方传统文化中有战争,血腥的涵义。17世纪以来,红旗一直被视为反抗旗帜,真正作为革命旗帜开始于1830年的法国,1848年法国大革命期间,巴黎的暴动者一度想以红旗作为国旗,1871年,巴黎公社再度高举红色旗帜,此后红旗便成为社会主义运动色彩的旗帜。(5)但红旗象征革命更多源自苏俄,因为巴黎公社的旗帜还有三色旗。斯拉夫文化中红色象征革命、起义、暴动,和这些活动需要的勇敢、忘我、牺牲等涵义,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深知红色的涵义和对民众的重要影响,所以在革命中崇尚红色,并打出红色旗帜,以此来表示其革命事业的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性质,更重要的是能用红色鼓动民众起义,发挥勇敢和牺牲精神。1905年革命和1917年的十月革命先后出现了红旗,1917年镰刀锤子成为国家标志,代表工农两大阶级。苏共党旗是红旗底色上的黄色镰刀锤子标志。五角星也是西方标志,被广泛用在苏联国旗国徽以及军旗等标志上。(6)   十月革命后之后苏俄成了红色的海洋,服饰上有红色,武装力量叫赤卫队、红军,中央党校叫红色教授学院,政府机关报叫红报等等。(6)重要的政治符号旗帜自然更是采用了红色为主体。1918年,苏维埃俄国带有金色大写首字母的红旗,一些独立或半独立的布尔什维克共和体制国家如白俄罗斯,乌克兰和远东共和国相继使用类似的红旗。   第一面正式的苏联国旗在1922年12月的第一届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正式通过,最终决定“红旗应该从党的旗帜变成整个国家的旗帜,各苏维埃共和国的人民将团结在这面旗帜下,联合起来成立一个统一的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一面国旗是红旗中央绣国徽图案,苏联国徽是共产主义国家国徽的源头,显著标志是置于最上方的五角星和以地球为背景的镰刀锤子。后来将左上角带有五角星和镰刀锤子标志的红旗作为国旗。1924年苏联宪法规定每一个加盟共和国国旗左上角都应该显示镰刀锤子。(7)   苏联国旗是一面由镰刀、锤子、五角星组成的红旗,锤子象征工人阶级,镰刀象征农民阶级,两者组合是工农联盟的标志,也是共产党的标志。五角星既象征工农每只手的五指劳动力,也代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红色是革命的颜色,黄色则是革命光芒的颜色。   各加盟共和国以苏联国旗为蓝本,添加少许图案。军旗等也都是红旗,镰刀锤子,五角星等标志。苏联国旗图案与涵义的实质是将苏联共产党与国家捆绑,让人们在认同国家的同时,自然也倾向认同共产党,形成党领导国家和人民,党至高无上的观念,要求人民爱国必爱党。   随着苏联输出革命战略的巨大发展,各社会主义国家相继成立,这些国家不但在制度和意识形态上学习苏联,苏联国旗也成了这些国家学习的榜样,形成一种新的旗帜家族—-泛共产主义色旗(或称红旗)。这些国家原有的民族特征旗帜被禁止出现和使用。如越南、红色高棉、蒙古、唐努-图瓦、被苏军占领期间的阿富汗、刚果(布)。其中一个典型的是越南国旗—-金星红旗,采用于1955年,图案为红色旗底中间一颗黄色五角星,红色象征革命和胜利,五角金星代表越南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五角星的五角分别代表工人、农民、青年、知识分子和士兵。越南国徽也是模仿自苏联,由红黄两色组成,红色圆面上方是五角金星,涵义与国旗中的五角星相同。(5)   二战后在苏联影响下建立的一些东欧国家如东德、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的国旗是传统三色国旗加上带政治意识形态色彩的国徽,捷克斯洛伐克国旗则完全没变。在1956年的匈牙利十月事件中,匈牙利民众将挖去政权色彩的国徽的国旗作为反抗运动和人民的象征。(5)东欧巨变后这些国家将原国旗中的国徽图案去掉,恢复为传统的民族文化特征国旗。更多的人民运动则是重新设计代表人民及其理想的新旗帜,这些旗帜是历史篇章的重要组成。   不过苏联领导人也知道,社会不能总是处在革命中,民众和政府都不能承受长期的社会动荡。所以在巩固政权后,政府对社会做了调整,革命党成为执政党,在形式上做了许多改变,红色及其词语从许多机构和报刊名称中消失了,二战结束后连红军也改称苏联军队,领导人的言论中也很少用红色来表示其象征意义。在符号的象征意义和现实的政治利益之间,苏共选择了后者。但是国旗国徽等政治象征基本没有改变。(6)   苏联体制的弊端逐年显现,先是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体制,八十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再次强烈冲击苏联体制,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及其他独立的加盟共和国采取全新的政治体制,苏联体制终于走到了尽头。一起剧变的还有东欧几个原社会主义国家,以及作为苏联附庸国的蒙古。苏联继承者俄罗斯联邦将使用六十多年的苏联国旗国徽作废,取而代之的是象征俄罗斯民族文化地理特征的三色国旗和双头鹰国徽。其他改变的加盟共和国也实行了去苏联化,首先将国旗国徽等国家象征改为民族文化特征,表示与苏联体制的决裂。这些国旗国徽没有了政权和政治意识形态色彩,也就没有了争议,获得全世界更多认同,增强了这些国家的软实力。   需要指出的是,上世纪曾经使用政权和政治意识形态特征国旗的国家还有纳粹德国。纳粹党使用的是希特勒亲自设计的“?e”字红底旗,后来随着纳粹党对德国政权的牢牢掌握,纳粹党旗又摇身一变为德国的国旗,且成为第三帝国其他旗帜的基础。   以下以苏联国旗和韩国国旗为例,比较政权特征国旗和民族文化特征国旗的优劣。   韩国国旗   韩国国徽   大韩民国建国时间为1948年,国旗继续沿用1883年朝鲜王朝就开始使用的太极旗。太极旗以儒家和道家思想为基础。白色旗底象征韩国人民的纯洁和对和平的热爱,中间为红色和蓝色构成的阴阳符号,加上八卦中的四卦,构思源于周易和道家,阴阳代表宇宙两种伟大的力量通过相互对立达到完美的平衡与和谐,整个国旗代表韩国人民永远与宇宙协调发展的理想性质。韩国国徽是国花木槿花为背景的阴阳图,环绕木槿花的绶带上书写韩文:大韩民国。(8)   韩国国旗国徽是民族文化特色,符合世界各国国旗国徽的主流设计理念,没有苏联国旗、越南国旗那样政权和政治意识形态色彩浓厚带来的负面效果,有诸多的正面影响,利于国民团结和民族自信心的建立、具有持久性、中性、少争议、利于对外交往等优势。相对于北朝鲜使用的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国旗,韩国的民族特色国旗还有利于获得同是朝鲜民族的北朝鲜民众的认同,对于韩国统一朝鲜半岛具有正面意义。   相对于民族文化特征的韩国国旗国徽,苏联国旗国徽具有诸多弊端。当人们看到苏联带五角星和镰刀锤子的红色国旗时,就会联想到苏联共产党对苏联人民的领导以及共产主义革命,政权和政治意识形态色彩太浓,形象不够好,与国际主流格格不入,难以获得广泛持久认同,不利于国家软实力的增强,后来苏联解体的历史也印证了这一点。苏联国旗的样式图案与涵义不能体现苏联国家民族文化地理特色,割裂历史,导致传统文化断层;将执政党标志置于国旗上的实质是将执政党神圣化图腾化,给人执政党一党独大、虚荣的不好印象,实际起到的是“捧杀”共产党的反作用,对共产党形象不利,降低共产党的权威,影响党员群众对党的向心力和党的执政能力。执政党要获得人民的衷心拥护,靠的是做为人民做实事,而不是写在国旗国徽上的政治说教。国旗国徽对国民和政府官员的精神意识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形成崇尚权力等封建意识,不利于形成健康的现代公民意识。得不到部分国人的认同,影响国民团结和向心力,影响国家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不利于改革和创新。因国旗备受争议的政治色彩,影响国民和外国人对苏联的认同度,影响对外交往。这样的国旗国徽不能长久,后来的苏联解体后更换国旗国徽印证了这一点,倒是沙俄时期使用的没有沙皇政权色彩,代表俄罗斯民族文化地理特征的三色国旗经过七十年的掩埋,重新被俄罗斯政府和人民接受。苏联国旗国徽成为失败体制的象征和前车之鉴。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