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

茅于轼是中国知名的经济学家、自由主义思想家和社会评论家。他以其对经济改革和市场经济的观点和贡献而闻名。

他对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政策和治理方式持有批评和不同意见。

茅于轼认为中国应该向市场经济和私有产权倾斜,主张减少政府的干预和管制,推动经济自由化和市场化改革。他批评了中国共产党在经济领域的干预和官僚主义,认为这限制了市场的发展和个人自由的实现。茅于轼也对中国的土地征收、住房制度和经济垄断等问题提出了批评,并呼吁改革和开放。

然而,茅于轼的观点和批评往往与中共的政策和意识形态相悖。中共强调国家在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和对重要行业的控制,强调公有制和国家垄断的重要性。因此,茅于轼的自由市场观点与中共的经济主张存在冲突。

茅于轼的批评和观点使他在中国政府和官方媒体中受到限制和打压。他的社交媒体账号被封禁,他的演讲和出版物受到审查和限制。尽管如此,茅于轼在国内外仍有一定的影响力,并且他的观点在一些知识界和民众中得到了支持。

中国数字空间收藏

时间馆公民行动馆人物馆

CDT视频 CDT播客 CDT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CDT征稿 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收录文章

茅于轼 | 中美关系回顾

中美关系回顾 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 茅于轼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在中国有不少人想打倒美国,把美国看成是我们的头号敌人(也许中国政府的一些官员也有类似的想法)。这个想法从何而来?值得我们回顾一下。 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的100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不断被帝国主义侵犯,包括日本、俄国、英国、法国、德国、葡萄牙等。其中对华侵犯最凶的首推日本,其次是俄国,再下来是英国、法国、德国。 在满清时代,俄国人在东北的势力最大。后来通过日俄战争,日俄两国在中国的领土上打仗,日本人逐渐占了上风。早在1895年,日本就在《马关条约》中逼迫清政府割让台湾(还承认朝鲜完全独立),进而于1931年出兵占领东三省,建立“满洲国”。其他一些国家虽然没有占领中国的领土。但都在中国设置租界。据统计,到1937年,外国在中国的租界一共有二十多个。上海、天津、青岛、武汉、广州、九江(庐山)都有英、法、德等国的租界。这些国家还在中国有领事裁判权,即外国人在中国犯了法要由外国的领事裁判,中国法院不能审判外国人。 但是美国没有如此大规模地侵犯中国。美国对中国最大的一次侵犯就是1900年的八国联军。那次对华入侵美国不是主犯,只能算是从犯。1901年,中国因义和团事变而和八国联军签订的《辛丑条约》要求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其中德国和俄国共占总额之半。1909年美国决定退回赔款,用于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和兴建协和医院等之用。这些事业对中国的现代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从1937年开始的抗日战争,国民党正面抵抗,共产党侧面配合,但抵御不了日军的入侵。到1941年,现在京广线以东的繁华富裕地区几乎全被日军占领。国民党退守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幸亏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爆发了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成为中国的同盟军。一方面,美军供给国民党抗战用的大量物资,又以国民党的大后方为基地展开对日轰炸;另一方面,美军在太平洋直接对日展开海战及关岛、塞班岛、中途岛、菲律宾、印尼等地等地的陆战,一直打到日本本土的冲绳岛。美日之间的战争打了四年之久,最后以牺牲12.4万美国军人的代价取得胜利。那时中国和美国是“一条战壕里的兄弟”。由于美国帮助中国打败了日本,中国得以收复广大的上海、广州、北京等地的沦陷区,还把1931年丢失的东三省收回了。超出人们意料的是,半个世纪以前被割让给日本的台湾也回到中国手中。最重要的是,美国和英国力主中国成为1945年联合国的创始国,更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从 洪水猛兽。美国虽然以人权立国,在对付共产主义时却不遗余力,战后的一段时期,曾把有共产主义倾向的人看成危险分子,和现在的恐怖主义分子差不多。在“冷战”时期,美国把苏联和整个共产主义阵营视为敌人。“冷战”结束后,虽然对共产主义不再那么敌视,但是一直保持着警惕。苏联垮台,冷战结束,世界局势出现重大转机。美国不再面对有形的敌人。此时应该是全球裁军的大好时机。如果美国带头,世界可望变得和平一点。可是美国只是减少了军费开支,并没有裁军,还继续研制新武器,其目的无非是想用武力称霸,贯彻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于人。这种思想和作风引发各地的反感。这就是恐怖主义的最初缘来。美国打伊拉克,打阿富汗,一方面是对911事件的报复,另一方面也是想用武力达到自己意识形态方面的目的,但事实上并不成功。奥巴马上台后有意改变这条路线,但是积重难返,一时怕改不过来。最近南中国海的领土纠纷美国也想插手。中美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这对两国都将是极大的灾难。 同样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和美国的关系就完全不同。它们是战略联盟。美国卖武器给台湾,而对大陆则禁止出口与国防相关的敏感性技术。可见,中美关系今天呈现的不同情况,其根本的原因起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二战前的两国历史并无关系。如果各方坚持自己的意识形态不让步,进而想强加于人,冲突将在所难免。 回顾这一段变化,可让我们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有一个更为清醒的认识。    中美关系回顾   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  茅于轼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中美关系回顾 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 茅于轼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在中国有不少人想打倒美国,把美国看成是我们的头号敌人(也许中国政府的一些官员也有类似的想法)。这个想法从何而来?值得我们回顾一下。 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的100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不断被帝国主义侵犯,包括日本、俄国、英国、法国、德国、葡萄牙等。其中对华侵犯最凶的首推日本,其次是俄国,再下来是英国、法国、德国。 在满清时代,俄国人在东北的势力最大。后来通过日俄战争,日俄两国在中国的领土上打仗,日本人逐渐占了上风。早在1895年,日本就在《马关条约》中逼迫清政府割让台湾(还承认朝鲜完全独立),进而于1931年出兵占领东三省,建立“满洲国”。其他一些国家虽然没有占领中国的领土。但都在中国设置租界。据统计,到1937年,外国在中国的租界一共有二十多个。上海、天津、青岛、武汉、广州、九江(庐山)都有英、法、德等国的租界。这些国家还在中国有领事裁判权,即外国人在中国犯了法要由外国的领事裁判,中国法院不能审判外国人。 但是美国没有如此大规模地侵犯中国。美国对中国最大的一次侵犯就是1900年的八国联军。那次对华入侵美国不是主犯,只能算是从犯。1901年,中国因义和团事变而和八国联军签订的《辛丑条约》要求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其中德国和俄国共占总额之半。1909年美国决定退回赔款,用于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和兴建协和医院等之用。这些事业对中国的现代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从1937年开始的抗日战争,国民党正面抵抗,共产党侧面配合,但抵御不了日军的入侵。到1941年,现在京广线以东的繁华富裕地区几乎全被日军占领。国民党退守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幸亏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爆发了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成为中国的同盟军。一方面,美军供给国民党抗战用的大量物资,又以国民党的大后方为基地展开对日轰炸;另一方面,美军在太平洋直接对日展开海战及关岛、塞班岛、中途岛、菲律宾、印尼等地等地的陆战,一直打到日本本土的冲绳岛。美日之间的战争打了四年之久,最后以牺牲12.4万美国军人的代价取得胜利。那时中国和美国是“一条战壕里的兄弟”。由于美国帮助中国打败了日本,中国得以收复广大的上海、广州、北京等地的沦陷区,还把1931年丢失的东三省收回了。超出人们意料的是,半个世纪以前被割让给日本的台湾也回到中国手中。最重要的是,美国和英国力主中国成为1945年联合国的创始国,更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从 在中国有不少人想打倒美国,把美国看成是我们的头号敌人(也许中国政府的一些官员也有类似的想法)。这个想法从何而来?值得我们回顾一下。     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的100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不断被帝国主义侵犯,包括日本、俄国、英国、法国、德国、葡萄牙等。其中对华侵犯最凶的首推日本,其次是俄国,再下来是英国、法国、德国。 洪水猛兽。美国虽然以人权立国,在对付共产主义时却不遗余力,战后的一段时期,曾把有共产主义倾向的人看成危险分子,和现在的恐怖主义分子差不多。在“冷战”时期,美国把苏联和整个共产主义阵营视为敌人。“冷战”结束后,虽然对共产主义不再那么敌视,但是一直保持着警惕。苏联垮台,冷战结束,世界局势出现重大转机。美国不再面对有形的敌人。此时应该是全球裁军的大好时机。如果美国带头,世界可望变得和平一点。可是美国只是减少了军费开支,并没有裁军,还继续研制新武器,其目的无非是想用武力称霸,贯彻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于人。这种思想和作风引发各地的反感。这就是恐怖主义的最初缘来。美国打伊拉克,打阿富汗,一方面是对911事件的报复,另一方面也是想用武力达到自己意识形态方面的目的,但事实上并不成功。奥巴马上台后有意改变这条路线,但是积重难返,一时怕改不过来。最近南中国海的领土纠纷美国也想插手。中美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这对两国都将是极大的灾难。 同样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和美国的关系就完全不同。它们是战略联盟。美国卖武器给台湾,而对大陆则禁止出口与国防相关的敏感性技术。可见,中美关系今天呈现的不同情况,其根本的原因起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二战前的两国历史并无关系。如果各方坚持自己的意识形态不让步,进而想强加于人,冲突将在所难免。 回顾这一段变化,可让我们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有一个更为清醒的认识。     在满清时代,俄国人在东北的势力最大。后来通过日俄战争,日俄两国在中国的领土上打仗,日本人逐渐占了上风。早在1895年,日本就在《马关条约》中逼迫清政府割让台湾(还承认朝鲜完全独立),进而于1931年出兵占领东三省,建立“满洲国”。其他一些国家虽然没有占领中国的领土。但都在中国设置租界。据统计,到1937年,外国在中国的租界一共有二十多个。上海、天津、青岛、武汉、广州、九江(庐山)都有英、法、德等国的租界。这些国家还在中国有领事裁判权,即外国人在中国犯了法要由外国的领事裁判,中国法院不能审判外国人。     但是美国没有如此大规模地侵犯中国。美国对中国最大的一次侵犯就是1900年的八国联军。那次对华入侵美国不是主犯,只能算是从犯。1901年,中国因义和团事变而和八国联军签订的《辛丑条约》要求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其中德国和俄国共占总额之半。1909年美国决定退回赔款,用于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和兴建协和医院等之用。这些事业对中国的现代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从1937年开始的抗日战争,国民党正面抵抗,共产党侧面配合,但抵御不了日军的入侵。到1941年,现在京广线以东的繁华富裕地区几乎全被日军占领。国民党退守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幸亏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爆发了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成为中国的同盟军。一方面,美军供给国民党抗战用的大量物资,又以国民党的大后方为基地展开对日轰炸;另一方面,美军在太平洋直接对日展开海战及关岛、塞班岛、中途岛、菲律宾、印尼等地等地的陆战,一直打到日本本土的冲绳岛。美日之间的战争打了四年之久,最后以牺牲12.4万美国军人的代价取得胜利。那时中国和美国是“一条战壕里的兄弟”。由于美国帮助中国打败了日本,中国得以收复广大的上海、广州、北京等地的沦陷区,还把1931年丢失的东三省收回了。超出人们意料的是,半个世纪以前被割让给日本的台湾也回到中国手中。最重要的是,美国和英国力主中国成为1945年联合国的创始国,更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从 1840年受屈辱一百年以来,头一次扬眉吐气,受到世界各国的尊重。不过那时候参与联合国事务的是国民党政府。所以我们不大提起这件事。我们强调的是1949年全国解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其实1945年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 1840年受屈辱一百年以来,头一次扬眉吐气,受到世界各国的尊重。不过那时候参与联合国事务的是国民党政府。所以我们不大提起这件事。我们强调的是1949年全国解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其实1945年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 但是,在五年后的1950年,朝鲜的金日成南侵失败,求救于中国。那时中国大陆已经由共产党执政,毛泽东和斯大林商量决定派志愿军赴朝。由于最初是北朝鲜入侵南朝鲜,成为国际事端。联合国决议组成“联合国军”抵御北朝鲜的入侵,形成中朝联军对抗“联合国军”的战争。美军是联合国联军的主力。实际上变成了中国和美国打仗。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打死美军5.4万人,志愿军阵亡人数没有公布。此后美国从友邦变成了敌人,敌我关系转了个180度。这是中国在国际上立场转变的关键之役。 在这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宣传称,“美帝”是中国的头号敌人。在毛泽东时代组织过几十次反美大游行。“打倒美帝”是最响亮的口号。大多数中国人不经思考,也这么看。到底两国有什么利害冲突,并没有好好想过。 中美两国之间没有领土或主权之争,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在历史上没有结怨(除了朝鲜战争),相反倒有许多利益共同点。在投资和贸易方面都有大量相互依存。中美两国人民一直是友好的。中国几十万留学生多半瞄准美国的大学。中国百姓喜欢看美国大片,看NBA的篮球。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实际上主要是中美之间的交流。既然如此,为什么中美成为互相敌对的国家呢?我认为主要是意识形态不同造成的。 中国信奉共产主义。共产主义认为资本主义一定会消亡,共产党人就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全世界的工人阶级的任务就是打倒资本主义,解放全人类。过去宣传说,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工人阶级兄弟们正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解救他们。美国是资本主义的总代表,是世界上剥削和不平等的祸根。苏美对持,冷战对抗,其出发点就在此。中国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一份子,当然也以美国为敌。以后苏联垮台,但是中国继续以共产主义的面貌出现。现在我们不再说埋葬资本主义,但是坚持我们自己的道路,它不同于资本主义。 中国在国际关系的策略上虽然经过了重大调整,但是立场的改变并不那么容易。中国认为是好朋友的国家多半是集权国家,像朝鲜、津巴布韦、古巴、委内瑞拉,还有过去的利比亚、埃及。中国领导人和这些国家的领导人见面时互相拥抱以示亲热。而对民主国家表面上客客气气,实际上面和心不和。在内政方面总认为资产阶级的和平演变是对政权的主要威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一直是国家的基本策略。 在美国一方,也把共产主义看成     但是,在五年后的1950年,朝鲜的金日成南侵失败,求救于中国。那时中国大陆已经由共产党执政,毛泽东和斯大林商量决定派志愿军赴朝。由于最初是北朝鲜入侵南朝鲜,成为国际事端。联合国决议组成“联合国军”抵御北朝鲜的入侵,形成中朝联军对抗“联合国军”的战争。美军是联合国联军的主力。实际上变成了中国和美国打仗。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打死美军5.4万人,志愿军阵亡人数没有公布。此后美国从友邦变成了敌人,敌我关系转了个180度。这是中国在国际上立场转变的关键之役。     在这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宣传称,“美帝”是中国的头号敌人。在毛泽东时代组织过几十次反美大游行。“打倒美帝”是最响亮的口号。大多数中国人不经思考,也这么看。到底两国有什么利害冲突,并没有好好想过。     中美两国之间没有领土或主权之争,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在历史上没有结怨(除了朝鲜战争),相反倒有许多利益共同点。在投资和贸易方面都有大量相互依存。中美两国人民一直是友好的。中国几十万留学生多半瞄准美国的大学。中国百姓喜欢看美国大片,看NBA的篮球。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实际上主要是中美之间的交流。既然如此,为什么中美成为互相敌对的国家呢?我认为主要是意识形态不同造成的。 洪水猛兽。美国虽然以人权立国,在对付共产主义时却不遗余力,战后的一段时期,曾把有共产主义倾向的人看成危险分子,和现在的恐怖主义分子差不多。在“冷战”时期,美国把苏联和整个共产主义阵营视为敌人。“冷战”结束后,虽然对共产主义不再那么敌视,但是一直保持着警惕。苏联垮台,冷战结束,世界局势出现重大转机。美国不再面对有形的敌人。此时应该是全球裁军的大好时机。如果美国带头,世界可望变得和平一点。可是美国只是减少了军费开支,并没有裁军,还继续研制新武器,其目的无非是想用武力称霸,贯彻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于人。这种思想和作风引发各地的反感。这就是恐怖主义的最初缘来。美国打伊拉克,打阿富汗,一方面是对911事件的报复,另一方面也是想用武力达到自己意识形态方面的目的,但事实上并不成功。奥巴马上台后有意改变这条路线,但是积重难返,一时怕改不过来。最近南中国海的领土纠纷美国也想插手。中美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这对两国都将是极大的灾难。 同样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和美国的关系就完全不同。它们是战略联盟。美国卖武器给台湾,而对大陆则禁止出口与国防相关的敏感性技术。可见,中美关系今天呈现的不同情况,其根本的原因起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二战前的两国历史并无关系。如果各方坚持自己的意识形态不让步,进而想强加于人,冲突将在所难免。 回顾这一段变化,可让我们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有一个更为清醒的认识。     中国信奉共产主义。共产主义认为资本主义一定会消亡,共产党人就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全世界的工人阶级的任务就是打倒资本主义,解放全人类。过去宣传说,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工人阶级兄弟们正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解救他们。美国是资本主义的总代表,是世界上剥削和不平等的祸根。苏美对持,冷战对抗,其出发点就在此。中国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一份子,当然也以美国为敌。以后苏联垮台,但是中国继续以共产主义的面貌出现。现在我们不再说埋葬资本主义,但是坚持我们自己的道路,它不同于资本主义。 中美关系回顾 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 茅于轼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在中国有不少人想打倒美国,把美国看成是我们的头号敌人(也许中国政府的一些官员也有类似的想法)。这个想法从何而来?值得我们回顾一下。 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的100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不断被帝国主义侵犯,包括日本、俄国、英国、法国、德国、葡萄牙等。其中对华侵犯最凶的首推日本,其次是俄国,再下来是英国、法国、德国。 在满清时代,俄国人在东北的势力最大。后来通过日俄战争,日俄两国在中国的领土上打仗,日本人逐渐占了上风。早在1895年,日本就在《马关条约》中逼迫清政府割让台湾(还承认朝鲜完全独立),进而于1931年出兵占领东三省,建立“满洲国”。其他一些国家虽然没有占领中国的领土。但都在中国设置租界。据统计,到1937年,外国在中国的租界一共有二十多个。上海、天津、青岛、武汉、广州、九江(庐山)都有英、法、德等国的租界。这些国家还在中国有领事裁判权,即外国人在中国犯了法要由外国的领事裁判,中国法院不能审判外国人。 但是美国没有如此大规模地侵犯中国。美国对中国最大的一次侵犯就是1900年的八国联军。那次对华入侵美国不是主犯,只能算是从犯。1901年,中国因义和团事变而和八国联军签订的《辛丑条约》要求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其中德国和俄国共占总额之半。1909年美国决定退回赔款,用于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和兴建协和医院等之用。这些事业对中国的现代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从1937年开始的抗日战争,国民党正面抵抗,共产党侧面配合,但抵御不了日军的入侵。到1941年,现在京广线以东的繁华富裕地区几乎全被日军占领。国民党退守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幸亏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爆发了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成为中国的同盟军。一方面,美军供给国民党抗战用的大量物资,又以国民党的大后方为基地展开对日轰炸;另一方面,美军在太平洋直接对日展开海战及关岛、塞班岛、中途岛、菲律宾、印尼等地等地的陆战,一直打到日本本土的冲绳岛。美日之间的战争打了四年之久,最后以牺牲12.4万美国军人的代价取得胜利。那时中国和美国是“一条战壕里的兄弟”。由于美国帮助中国打败了日本,中国得以收复广大的上海、广州、北京等地的沦陷区,还把1931年丢失的东三省收回了。超出人们意料的是,半个世纪以前被割让给日本的台湾也回到中国手中。最重要的是,美国和英国力主中国成为1945年联合国的创始国,更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从     中国在国际关系的策略上虽然经过了重大调整,但是立场的改变并不那么容易。中国认为是好朋友的国家多半是集权国家,像朝鲜、津巴布韦、古巴、委内瑞拉,还有过去的利比亚、埃及。中国领导人和这些国家的领导人见面时互相拥抱以示亲热。而对民主国家表面上客客气气,实际上面和心不和。在内政方面总认为资产阶级的和平演变是对政权的主要威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一直是国家的基本策略。     在美国一方,也把共产主义看成洪水猛兽。美国虽然以人权立国,在对付共产主义时却不遗余力,战后的一段时期,曾把有共产主义倾向的人看成危险分子,和现在的恐怖主义分子差不多。在“冷战”时期,美国把苏联和整个共产主义阵营视为敌人。“冷战”结束后,虽然对共产主义不再那么敌视,但是一直保持着警惕。苏联垮台,冷战结束,世界局势出现重大转机。美国不再面对有形的敌人。此时应该是全球裁军的大好时机。如果美国带头,世界可望变得和平一点。可是美国只是减少了军费开支,并没有裁军,还继续研制新武器,其目的无非是想用武力称霸,贯彻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于人。这种思想和作风引发各地的反感。这就是恐怖主义的最初缘来。美国打伊拉克,打阿富汗,一方面是对911事件的报复,另一方面也是想用武力达到自己意识形态方面的目的,但事实上并不成功。奥巴马上台后有意改变这条路线,但是积重难返,一时怕改不过来。最近南中国海的领土纠纷美国也想插手。中美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这对两国都将是极大的灾难。 1840年受屈辱一百年以来,头一次扬眉吐气,受到世界各国的尊重。不过那时候参与联合国事务的是国民党政府。所以我们不大提起这件事。我们强调的是1949年全国解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其实1945年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 但是,在五年后的1950年,朝鲜的金日成南侵失败,求救于中国。那时中国大陆已经由共产党执政,毛泽东和斯大林商量决定派志愿军赴朝。由于最初是北朝鲜入侵南朝鲜,成为国际事端。联合国决议组成“联合国军”抵御北朝鲜的入侵,形成中朝联军对抗“联合国军”的战争。美军是联合国联军的主力。实际上变成了中国和美国打仗。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打死美军5.4万人,志愿军阵亡人数没有公布。此后美国从友邦变成了敌人,敌我关系转了个180度。这是中国在国际上立场转变的关键之役。 在这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宣传称,“美帝”是中国的头号敌人。在毛泽东时代组织过几十次反美大游行。“打倒美帝”是最响亮的口号。大多数中国人不经思考,也这么看。到底两国有什么利害冲突,并没有好好想过。 中美两国之间没有领土或主权之争,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在历史上没有结怨(除了朝鲜战争),相反倒有许多利益共同点。在投资和贸易方面都有大量相互依存。中美两国人民一直是友好的。中国几十万留学生多半瞄准美国的大学。中国百姓喜欢看美国大片,看NBA的篮球。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实际上主要是中美之间的交流。既然如此,为什么中美成为互相敌对的国家呢?我认为主要是意识形态不同造成的。 中国信奉共产主义。共产主义认为资本主义一定会消亡,共产党人就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全世界的工人阶级的任务就是打倒资本主义,解放全人类。过去宣传说,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工人阶级兄弟们正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解救他们。美国是资本主义的总代表,是世界上剥削和不平等的祸根。苏美对持,冷战对抗,其出发点就在此。中国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一份子,当然也以美国为敌。以后苏联垮台,但是中国继续以共产主义的面貌出现。现在我们不再说埋葬资本主义,但是坚持我们自己的道路,它不同于资本主义。 中国在国际关系的策略上虽然经过了重大调整,但是立场的改变并不那么容易。中国认为是好朋友的国家多半是集权国家,像朝鲜、津巴布韦、古巴、委内瑞拉,还有过去的利比亚、埃及。中国领导人和这些国家的领导人见面时互相拥抱以示亲热。而对民主国家表面上客客气气,实际上面和心不和。在内政方面总认为资产阶级的和平演变是对政权的主要威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一直是国家的基本策略。 在美国一方,也把共产主义看成     同样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和美国的关系就完全不同。它们是战略联盟。美国卖武器给台湾,而对大陆则禁止出口与国防相关的敏感性技术。可见,中美关系今天呈现的不同情况,其根本的原因起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二战前的两国历史并无关系。如果各方坚持自己的意识形态不让步,进而想强加于人,冲突将在所难免。     回顾这一段变化,可让我们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有一个更为清醒的认识。

阅读更多

茅于轼 | 劳动者对我国经济改革的贡献

劳动者对我国经济改革的贡献 –介绍苏洪涛的书《了不起的中国人》 天则经济研究所 茅于轼 苏洪涛在2009年9月份的时候来我家,跟我说了要写一本书,讨论中国改革中劳动者的作用。最初我是有些反对,因为初听上去这像是一本流行的民族主义方面的书。但是,听他认真解释之后,我就释怀了。他的基本观点我是认同的。中国经济的成功有许多因素,大家都谈过了。但是中国人的勤劳却很少有人提到过。其实这一点极其关键。如果我们比较中国人和外国人,或者比较有儒家传统的人和其他的人,这个特点就很明显。中国工人的生产效率高,听话,能吃苦耐劳。这些特点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中国人对很薄的利润也会不辞辛苦地追求。最典型的是温州人和四川人。改革初期,浙江人跑到全国各地弹棉花,西到新疆,北到黑龙江,到处都有浙江人的踪迹。弹棉花赚不了多少钱,但是他们远去万里之外,追求一点点利润。改革后,温州人跑遍世界各国,在十分困难而且危险的环境下求生存。四川人不怕吃苦。重庆的棒棒队,一个瘦小个子能挑一百五十斤,能爬很陡的坡。看了非常让人感动。这种精神是世界上少有的。这种传统可能和生活环境的艰难有关。这两个省都是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稀缺的省。总起来看,和别的国家比,中国就是一个缺乏资源的地方。这培养了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这种精神一旦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就能发挥出巨大的力量。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城市里盖起了无数的高楼大厦,全国修了五万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几千公里的地下铁,挖了约三百亿吨煤(为此死了十几万矿工),还在出口加工业的流水线上为中国挣得三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样的成绩是靠什么人做成的?当然,首先就是两亿多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他们拿着非常微薄的工资,经常加班加点,工作环境恶劣,安全没有保障。他们的权益还常常被侵犯,但是他们很少发出抱怨。只有工资被拖欠时才会向社会控诉,而且只能用自杀来获取社会的同情。他们愿意忍受这样苛刻的待遇,是因为比起改革以前,吃不饱饭,不许自由进城,困死在土地上的政策有了巨大改进。不但吃饱了肚皮还有一点工资可挣,所以并不觉得太苦,甚至还觉得生活大有改进。这是中国改革的特殊情况,是别的国家学不了的。 但是现在情况已经起了变化。现在进城打工的农民不再是吃不饱肚皮的农民,越来越多的是八零后出生的人,他们没有挨饿的经验,绝大多数是起码有初中文化的学生,他们见过世面,有丰富的信息来源,懂得自己的权益所在。再用过去的手段对付他们是非常脱离现实的。可是不管是企业,是政府还是用老办法应付,矛盾会越来越大。 巨大的贡献,微薄的报酬,显然是极不公平的。我们能不能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呢?从市场的角度看,这是很难的。因为工资水平基本上是由市场决定的。个别企业家发善心,给员工加工资 ,别的企业的职工都会被吸引过来,远远超过本企业的容纳能力。特别是职工在改革初期,农村有几乎无限的剩余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水平,在供过于求的条件下涨工资是不可能的。所以低工资是没有办法的事,谁也改变不了。改革中巨大的财富创造分给了企业家,农民工和消费者(国内的和国外的)。分配的规则是由市场决定。但是这种分配能说是公平的吗?如果说不公平,那又如何改变它呢?回到计划经济显然不是办法,计划经济下的分配的确比较公平,但是生产效率极低,结果是全国都受穷,对谁也没好处。市场经济虽然有很高的生产效率,可是分配就是那么不公平。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有办法缓解这一矛盾。比如增加企业家的所得税,用于公共福利,如上学,看病。农民应该和城里人一样享受社会福利保障。更应该秉公执法,保护进城打工者的权益,比如拖欠工资要惩治,加班加点必须按加班标准付酬,工作场地要安全卫生等等。但事实上我们的政府恰恰不是站在农民工的立场上为他们维权,而往往是欺侮弱者。这些弱势群体被欺侮,不得不上访求上级政府来主持正义。可是政府对待上访者又恰恰是驱赶,遣返,甚至拘捕,殴打。政府这样对待在改革中作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实在太没有道理了。当今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中,这一矛盾是最普遍,因而也是最应该立刻给予解决的。 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是资本家剥削了工人,所以工人的待遇那么低。从表面上看的确是这样。但是资本家发善心是没用的。问题在制度上。马克思也看到这一点,所以提出公有制的理想。但是他没想到公有制的毛病更大。二战以后全世界有几十个国家尝试了这种制度,基本上都失败了。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了。最近的例子是古巴,坚持了三十多年的公有制,受够了贫困的痛苦,现在开始允许私有经济的存在。私有制的市场经济虽然有很大的缺点,公有制的计划经济更不如它。人类社会不存在没有缺点的经济制度,只有更好一些的制度和更坏的制度。比较起来还是私有制的市场制度较好,因为它能做大蛋糕,扩大分配的基础,然后才谈得上分配的公平性。这也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发展的经验所证明了的。所以我们应对现在这种分配不公的对策不是回复到计划经济去,而是限制市场经济的这种毛病。限制的主要方法是政府要严格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最近一两年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悄悄地起了变化,许多地方发生了用工荒的现象,市场上普通工人的工资开始上涨。这也是市场的力量在起作用,谁也改变不了。而且这一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涨工资的幅度会越来越大。这是我国的人口构成所决定的。中国在很快进入老龄化时代,老年人在人口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劳动力占的比例越来越低,工资自然要上涨。这对企业也是一个压力,要求他们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用更好的技术,不再拼资源,拼低劳动力成本。同时也要求工人们提高 劳动者对我国经济改革的贡献       –介绍苏洪涛的书《了不起的中国人》      劳动者对我国经济改革的贡献 –介绍苏洪涛的书《了不起的中国人》 天则经济研究所 茅于轼 苏洪涛在2009年9月份的时候来我家,跟我说了要写一本书,讨论中国改革中劳动者的作用。最初我是有些反对,因为初听上去这像是一本流行的民族主义方面的书。但是,听他认真解释之后,我就释怀了。他的基本观点我是认同的。中国经济的成功有许多因素,大家都谈过了。但是中国人的勤劳却很少有人提到过。其实这一点极其关键。如果我们比较中国人和外国人,或者比较有儒家传统的人和其他的人,这个特点就很明显。中国工人的生产效率高,听话,能吃苦耐劳。这些特点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中国人对很薄的利润也会不辞辛苦地追求。最典型的是温州人和四川人。改革初期,浙江人跑到全国各地弹棉花,西到新疆,北到黑龙江,到处都有浙江人的踪迹。弹棉花赚不了多少钱,但是他们远去万里之外,追求一点点利润。改革后,温州人跑遍世界各国,在十分困难而且危险的环境下求生存。四川人不怕吃苦。重庆的棒棒队,一个瘦小个子能挑一百五十斤,能爬很陡的坡。看了非常让人感动。这种精神是世界上少有的。这种传统可能和生活环境的艰难有关。这两个省都是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稀缺的省。总起来看,和别的国家比,中国就是一个缺乏资源的地方。这培养了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这种精神一旦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就能发挥出巨大的力量。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城市里盖起了无数的高楼大厦,全国修了五万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几千公里的地下铁,挖了约三百亿吨煤(为此死了十几万矿工),还在出口加工业的流水线上为中国挣得三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样的成绩是靠什么人做成的?当然,首先就是两亿多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他们拿着非常微薄的工资,经常加班加点,工作环境恶劣,安全没有保障。他们的权益还常常被侵犯,但是他们很少发出抱怨。只有工资被拖欠时才会向社会控诉,而且只能用自杀来获取社会的同情。他们愿意忍受这样苛刻的待遇,是因为比起改革以前,吃不饱饭,不许自由进城,困死在土地上的政策有了巨大改进。不但吃饱了肚皮还有一点工资可挣,所以并不觉得太苦,甚至还觉得生活大有改进。这是中国改革的特殊情况,是别的国家学不了的。 但是现在情况已经起了变化。现在进城打工的农民不再是吃不饱肚皮的农民,越来越多的是八零后出生的人,他们没有挨饿的经验,绝大多数是起码有初中文化的学生,他们见过世面,有丰富的信息来源,懂得自己的权益所在。再用过去的手段对付他们是非常脱离现实的。可是不管是企业,是政府还是用老办法应付,矛盾会越来越大。 巨大的贡献,微薄的报酬,显然是极不公平的。我们能不能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呢?从市场的角度看,这是很难的。因为工资水平基本上是由市场决定的。个别企业家发善心,给员工加工资        天则经济研究所   茅于轼       苏洪涛在2009年9月份的时候来我家,跟我说了要写一本书,讨论中国改革中劳动者的作用。最初我是有些反对,因为初听上去这像是一本流行的民族主义方面的书。但是,听他认真解释之后,我就释怀了。他的基本观点我是认同的。中国经济的成功有许多因素,大家都谈过了。但是中国人的勤劳却很少有人提到过。其实这一点极其关键。如果我们比较中国人和外国人,或者比较有儒家传统的人和其他的人,这个特点就很明显。中国工人的生产效率高,听话,能吃苦耐劳。这些特点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中国人对很薄的利润也会不辞辛苦地追求。最典型的是温州人和四川人。改革初期,浙江人跑到全国各地弹棉花,西到新疆,北到黑龙江,到处都有浙江人的踪迹。弹棉花赚不了多少钱,但是他们远去万里之外,追求一点点利润。改革后,温州人跑遍世界各国,在十分困难而且危险的环境下求生存。四川人不怕吃苦。重庆的棒棒队,一个瘦小个子能挑一百五十斤,能爬很陡的坡。看了非常让人感动。这种精神是世界上少有的。这种传统可能和生活环境的艰难有关。这两个省都是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稀缺的省。总起来看,和别的国家比,中国就是一个缺乏资源的地方。这培养了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这种精神一旦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就能发挥出巨大的力量。 ,别的企业的职工都会被吸引过来,远远超过本企业的容纳能力。特别是职工在改革初期,农村有几乎无限的剩余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水平,在供过于求的条件下涨工资是不可能的。所以低工资是没有办法的事,谁也改变不了。改革中巨大的财富创造分给了企业家,农民工和消费者(国内的和国外的)。分配的规则是由市场决定。但是这种分配能说是公平的吗?如果说不公平,那又如何改变它呢?回到计划经济显然不是办法,计划经济下的分配的确比较公平,但是生产效率极低,结果是全国都受穷,对谁也没好处。市场经济虽然有很高的生产效率,可是分配就是那么不公平。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有办法缓解这一矛盾。比如增加企业家的所得税,用于公共福利,如上学,看病。农民应该和城里人一样享受社会福利保障。更应该秉公执法,保护进城打工者的权益,比如拖欠工资要惩治,加班加点必须按加班标准付酬,工作场地要安全卫生等等。但事实上我们的政府恰恰不是站在农民工的立场上为他们维权,而往往是欺侮弱者。这些弱势群体被欺侮,不得不上访求上级政府来主持正义。可是政府对待上访者又恰恰是驱赶,遣返,甚至拘捕,殴打。政府这样对待在改革中作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实在太没有道理了。当今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中,这一矛盾是最普遍,因而也是最应该立刻给予解决的。 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是资本家剥削了工人,所以工人的待遇那么低。从表面上看的确是这样。但是资本家发善心是没用的。问题在制度上。马克思也看到这一点,所以提出公有制的理想。但是他没想到公有制的毛病更大。二战以后全世界有几十个国家尝试了这种制度,基本上都失败了。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了。最近的例子是古巴,坚持了三十多年的公有制,受够了贫困的痛苦,现在开始允许私有经济的存在。私有制的市场经济虽然有很大的缺点,公有制的计划经济更不如它。人类社会不存在没有缺点的经济制度,只有更好一些的制度和更坏的制度。比较起来还是私有制的市场制度较好,因为它能做大蛋糕,扩大分配的基础,然后才谈得上分配的公平性。这也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发展的经验所证明了的。所以我们应对现在这种分配不公的对策不是回复到计划经济去,而是限制市场经济的这种毛病。限制的主要方法是政府要严格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最近一两年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悄悄地起了变化,许多地方发生了用工荒的现象,市场上普通工人的工资开始上涨。这也是市场的力量在起作用,谁也改变不了。而且这一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涨工资的幅度会越来越大。这是我国的人口构成所决定的。中国在很快进入老龄化时代,老年人在人口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劳动力占的比例越来越低,工资自然要上涨。这对企业也是一个压力,要求他们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用更好的技术,不再拼资源,拼低劳动力成本。同时也要求工人们提高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城市里盖起了无数的高楼大厦,全国修了五万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几千公里的地下铁,挖了约三百亿吨煤(为此死了十几万矿工),还在出口加工业的流水线上为中国挣得三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样的成绩是靠什么人做成的?当然,首先就是两亿多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他们拿着非常微薄的工资,经常加班加点,工作环境恶劣,安全没有保障。他们的权益还常常被侵犯,但是他们很少发出抱怨。只有工资被拖欠时才会向社会控诉,而且只能用自杀来获取社会的同情。他们愿意忍受这样苛刻的待遇,是因为比起改革以前,吃不饱饭,不许自由进城,困死在土地上的政策有了巨大改进。不但吃饱了肚皮还有一点工资可挣,所以并不觉得太苦,甚至还觉得生活大有改进。这是中国改革的特殊情况,是别的国家学不了的。 ,别的企业的职工都会被吸引过来,远远超过本企业的容纳能力。特别是职工在改革初期,农村有几乎无限的剩余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水平,在供过于求的条件下涨工资是不可能的。所以低工资是没有办法的事,谁也改变不了。改革中巨大的财富创造分给了企业家,农民工和消费者(国内的和国外的)。分配的规则是由市场决定。但是这种分配能说是公平的吗?如果说不公平,那又如何改变它呢?回到计划经济显然不是办法,计划经济下的分配的确比较公平,但是生产效率极低,结果是全国都受穷,对谁也没好处。市场经济虽然有很高的生产效率,可是分配就是那么不公平。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有办法缓解这一矛盾。比如增加企业家的所得税,用于公共福利,如上学,看病。农民应该和城里人一样享受社会福利保障。更应该秉公执法,保护进城打工者的权益,比如拖欠工资要惩治,加班加点必须按加班标准付酬,工作场地要安全卫生等等。但事实上我们的政府恰恰不是站在农民工的立场上为他们维权,而往往是欺侮弱者。这些弱势群体被欺侮,不得不上访求上级政府来主持正义。可是政府对待上访者又恰恰是驱赶,遣返,甚至拘捕,殴打。政府这样对待在改革中作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实在太没有道理了。当今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中,这一矛盾是最普遍,因而也是最应该立刻给予解决的。 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是资本家剥削了工人,所以工人的待遇那么低。从表面上看的确是这样。但是资本家发善心是没用的。问题在制度上。马克思也看到这一点,所以提出公有制的理想。但是他没想到公有制的毛病更大。二战以后全世界有几十个国家尝试了这种制度,基本上都失败了。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了。最近的例子是古巴,坚持了三十多年的公有制,受够了贫困的痛苦,现在开始允许私有经济的存在。私有制的市场经济虽然有很大的缺点,公有制的计划经济更不如它。人类社会不存在没有缺点的经济制度,只有更好一些的制度和更坏的制度。比较起来还是私有制的市场制度较好,因为它能做大蛋糕,扩大分配的基础,然后才谈得上分配的公平性。这也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发展的经验所证明了的。所以我们应对现在这种分配不公的对策不是回复到计划经济去,而是限制市场经济的这种毛病。限制的主要方法是政府要严格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最近一两年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悄悄地起了变化,许多地方发生了用工荒的现象,市场上普通工人的工资开始上涨。这也是市场的力量在起作用,谁也改变不了。而且这一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涨工资的幅度会越来越大。这是我国的人口构成所决定的。中国在很快进入老龄化时代,老年人在人口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劳动力占的比例越来越低,工资自然要上涨。这对企业也是一个压力,要求他们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用更好的技术,不再拼资源,拼低劳动力成本。同时也要求工人们提高     但是现在情况已经起了变化。现在进城打工的农民不再是吃不饱肚皮的农民,越来越多的是八零后出生的人,他们没有挨饿的经验,绝大多数是起码有初中文化的学生,他们见过世面,有丰富的信息来源,懂得自己的权益所在。再用过去的手段对付他们是非常脱离现实的。可是不管是企业,是政府还是用老办法应付,矛盾会越来越大。     巨大的贡献,微薄的报酬,显然是极不公平的。我们能不能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呢?从市场的角度看,这是很难的。因为工资水平基本上是由市场决定的。个别企业家发善心,给员工加工资,别的企业的职工都会被吸引过来,远远超过本企业的容纳能力。特别是职工在改革初期,农村有几乎无限的剩余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水平,在供过于求的条件下涨工资是不可能的。所以低工资是没有办法的事,谁也改变不了。改革中巨大的财富创造分给了企业家,农民工和消费者(国内的和国外的)。分配的规则是由市场决定。但是这种分配能说是公平的吗?如果说不公平,那又如何改变它呢?回到计划经济显然不是办法,计划经济下的分配的确比较公平,但是生产效率极低,结果是全国都受穷,对谁也没好处。市场经济虽然有很高的生产效率,可是分配就是那么不公平。 ,别的企业的职工都会被吸引过来,远远超过本企业的容纳能力。特别是职工在改革初期,农村有几乎无限的剩余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水平,在供过于求的条件下涨工资是不可能的。所以低工资是没有办法的事,谁也改变不了。改革中巨大的财富创造分给了企业家,农民工和消费者(国内的和国外的)。分配的规则是由市场决定。但是这种分配能说是公平的吗?如果说不公平,那又如何改变它呢?回到计划经济显然不是办法,计划经济下的分配的确比较公平,但是生产效率极低,结果是全国都受穷,对谁也没好处。市场经济虽然有很高的生产效率,可是分配就是那么不公平。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有办法缓解这一矛盾。比如增加企业家的所得税,用于公共福利,如上学,看病。农民应该和城里人一样享受社会福利保障。更应该秉公执法,保护进城打工者的权益,比如拖欠工资要惩治,加班加点必须按加班标准付酬,工作场地要安全卫生等等。但事实上我们的政府恰恰不是站在农民工的立场上为他们维权,而往往是欺侮弱者。这些弱势群体被欺侮,不得不上访求上级政府来主持正义。可是政府对待上访者又恰恰是驱赶,遣返,甚至拘捕,殴打。政府这样对待在改革中作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实在太没有道理了。当今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中,这一矛盾是最普遍,因而也是最应该立刻给予解决的。 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是资本家剥削了工人,所以工人的待遇那么低。从表面上看的确是这样。但是资本家发善心是没用的。问题在制度上。马克思也看到这一点,所以提出公有制的理想。但是他没想到公有制的毛病更大。二战以后全世界有几十个国家尝试了这种制度,基本上都失败了。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了。最近的例子是古巴,坚持了三十多年的公有制,受够了贫困的痛苦,现在开始允许私有经济的存在。私有制的市场经济虽然有很大的缺点,公有制的计划经济更不如它。人类社会不存在没有缺点的经济制度,只有更好一些的制度和更坏的制度。比较起来还是私有制的市场制度较好,因为它能做大蛋糕,扩大分配的基础,然后才谈得上分配的公平性。这也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发展的经验所证明了的。所以我们应对现在这种分配不公的对策不是回复到计划经济去,而是限制市场经济的这种毛病。限制的主要方法是政府要严格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最近一两年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悄悄地起了变化,许多地方发生了用工荒的现象,市场上普通工人的工资开始上涨。这也是市场的力量在起作用,谁也改变不了。而且这一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涨工资的幅度会越来越大。这是我国的人口构成所决定的。中国在很快进入老龄化时代,老年人在人口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劳动力占的比例越来越低,工资自然要上涨。这对企业也是一个压力,要求他们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用更好的技术,不再拼资源,拼低劳动力成本。同时也要求工人们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有办法缓解这一矛盾。比如增加企业家的所得税,用于公共福利,如上学,看病。农民应该和城里人一样享受社会福利保障。更应该秉公执法,保护进城打工者的权益,比如拖欠工资要惩治,加班加点必须按加班标准付酬,工作场地要安全卫生等等。但事实上我们的政府恰恰不是站在农民工的立场上为他们维权,而往往是欺侮弱者。这些弱势群体被欺侮,不得不上访求上级政府来主持正义。可是政府对待上访者又恰恰是驱赶,遣返,甚至拘捕,殴打。政府这样对待在改革中作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实在太没有道理了。当今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中,这一矛盾是最普遍,因而也是最应该立刻给予解决的。 ,别的企业的职工都会被吸引过来,远远超过本企业的容纳能力。特别是职工在改革初期,农村有几乎无限的剩余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水平,在供过于求的条件下涨工资是不可能的。所以低工资是没有办法的事,谁也改变不了。改革中巨大的财富创造分给了企业家,农民工和消费者(国内的和国外的)。分配的规则是由市场决定。但是这种分配能说是公平的吗?如果说不公平,那又如何改变它呢?回到计划经济显然不是办法,计划经济下的分配的确比较公平,但是生产效率极低,结果是全国都受穷,对谁也没好处。市场经济虽然有很高的生产效率,可是分配就是那么不公平。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有办法缓解这一矛盾。比如增加企业家的所得税,用于公共福利,如上学,看病。农民应该和城里人一样享受社会福利保障。更应该秉公执法,保护进城打工者的权益,比如拖欠工资要惩治,加班加点必须按加班标准付酬,工作场地要安全卫生等等。但事实上我们的政府恰恰不是站在农民工的立场上为他们维权,而往往是欺侮弱者。这些弱势群体被欺侮,不得不上访求上级政府来主持正义。可是政府对待上访者又恰恰是驱赶,遣返,甚至拘捕,殴打。政府这样对待在改革中作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实在太没有道理了。当今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中,这一矛盾是最普遍,因而也是最应该立刻给予解决的。 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是资本家剥削了工人,所以工人的待遇那么低。从表面上看的确是这样。但是资本家发善心是没用的。问题在制度上。马克思也看到这一点,所以提出公有制的理想。但是他没想到公有制的毛病更大。二战以后全世界有几十个国家尝试了这种制度,基本上都失败了。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了。最近的例子是古巴,坚持了三十多年的公有制,受够了贫困的痛苦,现在开始允许私有经济的存在。私有制的市场经济虽然有很大的缺点,公有制的计划经济更不如它。人类社会不存在没有缺点的经济制度,只有更好一些的制度和更坏的制度。比较起来还是私有制的市场制度较好,因为它能做大蛋糕,扩大分配的基础,然后才谈得上分配的公平性。这也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发展的经验所证明了的。所以我们应对现在这种分配不公的对策不是回复到计划经济去,而是限制市场经济的这种毛病。限制的主要方法是政府要严格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最近一两年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悄悄地起了变化,许多地方发生了用工荒的现象,市场上普通工人的工资开始上涨。这也是市场的力量在起作用,谁也改变不了。而且这一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涨工资的幅度会越来越大。这是我国的人口构成所决定的。中国在很快进入老龄化时代,老年人在人口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劳动力占的比例越来越低,工资自然要上涨。这对企业也是一个压力,要求他们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用更好的技术,不再拼资源,拼低劳动力成本。同时也要求工人们提高     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是资本家剥削了工人,所以工人的待遇那么低。从表面上看的确是这样。但是资本家发善心是没用的。问题在制度上。马克思也看到这一点,所以提出公有制的理想。但是他没想到公有制的毛病更大。二战以后全世界有几十个国家尝试了这种制度,基本上都失败了。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了。最近的例子是古巴,坚持了三十多年的公有制,受够了贫困的痛苦,现在开始允许私有经济的存在。私有制的市场经济虽然有很大的缺点,公有制的计划经济更不如它。人类社会不存在没有缺点的经济制度,只有更好一些的制度和更坏的制度。比较起来还是私有制的市场制度较好,因为它能做大蛋糕,扩大分配的基础,然后才谈得上分配的公平性。这也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发展的经验所证明了的。所以我们应对现在这种分配不公的对策不是回复到计划经济去,而是限制市场经济的这种毛病。限制的主要方法是政府要严格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最近一两年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悄悄地起了变化,许多地方发生了用工荒的现象,市场上普通工人的工资开始上涨。这也是市场的力量在起作用,谁也改变不了。而且这一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涨工资的幅度会越来越大。这是我国的人口构成所决定的。中国在很快进入老龄化时代,老年人在人口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劳动力占的比例越来越低,工资自然要上涨。这对企业也是一个压力,要求他们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用更好的技术,不再拼资源,拼低劳动力成本。同时也要求工人们提高自己的技术文化水平,能胜任更复杂的工艺要求。也正是我国改变经济发展模式所要求,也是中国变成发达国家的必要径路。 劳动者对我国经济改革的贡献 –介绍苏洪涛的书《了不起的中国人》 天则经济研究所 茅于轼 苏洪涛在2009年9月份的时候来我家,跟我说了要写一本书,讨论中国改革中劳动者的作用。最初我是有些反对,因为初听上去这像是一本流行的民族主义方面的书。但是,听他认真解释之后,我就释怀了。他的基本观点我是认同的。中国经济的成功有许多因素,大家都谈过了。但是中国人的勤劳却很少有人提到过。其实这一点极其关键。如果我们比较中国人和外国人,或者比较有儒家传统的人和其他的人,这个特点就很明显。中国工人的生产效率高,听话,能吃苦耐劳。这些特点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中国人对很薄的利润也会不辞辛苦地追求。最典型的是温州人和四川人。改革初期,浙江人跑到全国各地弹棉花,西到新疆,北到黑龙江,到处都有浙江人的踪迹。弹棉花赚不了多少钱,但是他们远去万里之外,追求一点点利润。改革后,温州人跑遍世界各国,在十分困难而且危险的环境下求生存。四川人不怕吃苦。重庆的棒棒队,一个瘦小个子能挑一百五十斤,能爬很陡的坡。看了非常让人感动。这种精神是世界上少有的。这种传统可能和生活环境的艰难有关。这两个省都是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稀缺的省。总起来看,和别的国家比,中国就是一个缺乏资源的地方。这培养了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这种精神一旦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就能发挥出巨大的力量。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城市里盖起了无数的高楼大厦,全国修了五万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几千公里的地下铁,挖了约三百亿吨煤(为此死了十几万矿工),还在出口加工业的流水线上为中国挣得三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样的成绩是靠什么人做成的?当然,首先就是两亿多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他们拿着非常微薄的工资,经常加班加点,工作环境恶劣,安全没有保障。他们的权益还常常被侵犯,但是他们很少发出抱怨。只有工资被拖欠时才会向社会控诉,而且只能用自杀来获取社会的同情。他们愿意忍受这样苛刻的待遇,是因为比起改革以前,吃不饱饭,不许自由进城,困死在土地上的政策有了巨大改进。不但吃饱了肚皮还有一点工资可挣,所以并不觉得太苦,甚至还觉得生活大有改进。这是中国改革的特殊情况,是别的国家学不了的。 但是现在情况已经起了变化。现在进城打工的农民不再是吃不饱肚皮的农民,越来越多的是八零后出生的人,他们没有挨饿的经验,绝大多数是起码有初中文化的学生,他们见过世面,有丰富的信息来源,懂得自己的权益所在。再用过去的手段对付他们是非常脱离现实的。可是不管是企业,是政府还是用老办法应付,矛盾会越来越大。 巨大的贡献,微薄的报酬,显然是极不公平的。我们能不能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呢?从市场的角度看,这是很难的。因为工资水平基本上是由市场决定的。个别企业家发善心,给员工加工资     苏洪涛的书,题目是了不起的中国人。他不但提到了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也提到了中国的企业家。相比之下,中国的企业家也是了不起的。与别的国家相比,他们的经营环境充满着风险和政策不确定性,人身和财产没有严格保护,但是他们成功地为社会和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工人提供劳动。但是劳动用于什么地方,生产什么产品,销往何处,定什么价格,都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家组合劳动,资本,市场,技术,用最低的成本生产出优质的产品。这部分工作不是工人做的,是企业家做的。改革前,工人同样劳动,但是财富的生产非常有限。原因就是没有企业家在组合要素中的作用。在中国的转型期中多数企业家获得了他们的报酬。不像工人因为劳动力供过于求,不得不忍受很低的工资报酬。相对而言,中国的企业家是稀缺的,他们能够得到因稀缺而造成的额外收入。现在连外国的企业家都赶来中国赚钱。因为中国的市场中企业家供不应求。 劳动者对我国经济改革的贡献 –介绍苏洪涛的书《了不起的中国人》 天则经济研究所 茅于轼 苏洪涛在2009年9月份的时候来我家,跟我说了要写一本书,讨论中国改革中劳动者的作用。最初我是有些反对,因为初听上去这像是一本流行的民族主义方面的书。但是,听他认真解释之后,我就释怀了。他的基本观点我是认同的。中国经济的成功有许多因素,大家都谈过了。但是中国人的勤劳却很少有人提到过。其实这一点极其关键。如果我们比较中国人和外国人,或者比较有儒家传统的人和其他的人,这个特点就很明显。中国工人的生产效率高,听话,能吃苦耐劳。这些特点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中国人对很薄的利润也会不辞辛苦地追求。最典型的是温州人和四川人。改革初期,浙江人跑到全国各地弹棉花,西到新疆,北到黑龙江,到处都有浙江人的踪迹。弹棉花赚不了多少钱,但是他们远去万里之外,追求一点点利润。改革后,温州人跑遍世界各国,在十分困难而且危险的环境下求生存。四川人不怕吃苦。重庆的棒棒队,一个瘦小个子能挑一百五十斤,能爬很陡的坡。看了非常让人感动。这种精神是世界上少有的。这种传统可能和生活环境的艰难有关。这两个省都是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稀缺的省。总起来看,和别的国家比,中国就是一个缺乏资源的地方。这培养了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这种精神一旦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就能发挥出巨大的力量。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城市里盖起了无数的高楼大厦,全国修了五万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几千公里的地下铁,挖了约三百亿吨煤(为此死了十几万矿工),还在出口加工业的流水线上为中国挣得三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样的成绩是靠什么人做成的?当然,首先就是两亿多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他们拿着非常微薄的工资,经常加班加点,工作环境恶劣,安全没有保障。他们的权益还常常被侵犯,但是他们很少发出抱怨。只有工资被拖欠时才会向社会控诉,而且只能用自杀来获取社会的同情。他们愿意忍受这样苛刻的待遇,是因为比起改革以前,吃不饱饭,不许自由进城,困死在土地上的政策有了巨大改进。不但吃饱了肚皮还有一点工资可挣,所以并不觉得太苦,甚至还觉得生活大有改进。这是中国改革的特殊情况,是别的国家学不了的。 但是现在情况已经起了变化。现在进城打工的农民不再是吃不饱肚皮的农民,越来越多的是八零后出生的人,他们没有挨饿的经验,绝大多数是起码有初中文化的学生,他们见过世面,有丰富的信息来源,懂得自己的权益所在。再用过去的手段对付他们是非常脱离现实的。可是不管是企业,是政府还是用老办法应付,矛盾会越来越大。 巨大的贡献,微薄的报酬,显然是极不公平的。我们能不能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呢?从市场的角度看,这是很难的。因为工资水平基本上是由市场决定的。个别企业家发善心,给员工加工资     苏洪涛并没有用偏见的态度看事物。他提到中国人的许多毛病,如出口劣质产品到俄罗斯,非洲,甚至东南亚和欧洲。中国人不遵守公共秩序,不懂得尊重别人,只顾自己。做生意时行贿;同行中彼此使坏,恶性竞争;做事缺乏原则,只管赚钱。如果这些毛病不改,中国经济的一时辉煌,最后将会拖累自己,这样干下去是走不远的。

阅读更多

茅于轼 | 中国超低生育率十万火急,人口政策请勿再“穷折腾”!

济水平。中国现在的经济实力,就是因为人口多。人口减少910,人均GDP能提高9倍吗?不能!人口稠密的国家有穷国也有富国,人口稀少的国家也如此,中国穷不是因为人口多。经济水平取决于经济起点、发展速度、发展时间、国家制度等,由知识技术和制度所决定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人口多,科研人才多,科研财力强,市场需求大,科研收益高,人口多有利于推动知识技术发展,因而人口多更有利于经济水平提高。 4、人口与社会资源。人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人口多,创造财富的劳动者和财政收入也多,人均社会资源水平与人口多少无关,减少人口不能提高人均医疗、教育(财政过去长期投入过低)等投入水平。如孩子减少,小学13年减少57%,小学教育资源就大幅衰减,未来高校资源等亦如此。到了未来,重老龄化压力大,反而挤压教育等人均投入。计划生育因造成未来中国人口严重老化(人口老化就意味着人口质量的下降)和带来独生子女成长问题,最终既降低人口数量又降低人口质量,重伤民族实力,穷折腾!如果把庞大计生费用投资于教育、环保,岂不更好? 劳动者是一切社会资源的源泉,生育是创造未来社会资源的活动。生育创造消费者,为企业免费提供消费者资源。生育创造劳动者,为企业和国家的财政收入免费提供劳动者资源。一切养老归根结底还是生孩子养老,因为未来若没有劳动者,老人手中的货币、投资等都将作废,一切养老无法维持,因而生育是为社会和国家免费提供养老资源(经济发展寿命延长,医疗费用等随年龄递增,因而经济发展提高养老压力,就像经济发展越来养不起孩子一样)。生育创造了未来社会资源的一切,何来多生孩子占用社会资源?应该是多生多贡献。“社会抚养费”(计生罚款)毫无道理,还危害“超生”(何谓“超生”?就是法律剥夺了公民自主生育权)孩子健康成长,穷折腾! 5、人口与自然资源。现在经济全球化,资源价格全球化,钢铁、石油等资源价格,除去税收和运费,价格都一样,人均实际利用的资源与人口多少无关。中国稀土出国占世界供给的97%,中国稀土大量减少,是因为人口多吗?人类的所有资源,都是人类的科学技术开发的,人口多,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强,人均开发利用成本更低,更有利于资源开发和实际利用的资源增加。人类历史表明,人均实际使用资源是随人口增加而增加的。比如开发出无污染的核聚变(不是现用的核裂变),将为人类提供不竭的能源。新材料、新资源、循环利用等可永久解决人类资源问题。 同样,生态环境问题不在于人口的多少,而在于生活生产方式的性质。日本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态环境问题最突出,后来虽然人口继续增加,但变好了,因为生活生产方式对环境影响的性质在改变。人可以把绿洲变成沙漠,也可以把沙漠变成绿洲。13亿人每个人植10棵树,就增加130亿棵树,大幅改善生态环境。人口多,人力、财力多,科技支撑强,更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关于人口与全球变暖是忽悠,曾经北京热到有大象,那时人口多吗?) 6、人口与房价。在城市化下,人口密度是个伪命题,无论国家人口多少我们都居住在人口密集的城市(节约土地,留下更多生态和农业空间)。荷兰人口密度是我们的三四倍,人均耕地比中国少许多,但荷兰为什么没高房价呢?中国农村为什么没有高房价呢?欧美国家发展历程长而慢,人口没有向少数城市过度集中。后来的东亚等国家发展快速且不均衡,高楼大厦、人口向少数城市过度集中,结果导致高房价和相对拥挤(北京还有权力导致资源集中)。 7、人口与交通。人口多,基础设施的人均成本低,更有利于交通发展,如高铁、地铁,中小城市因人口少就无法使用。中国春运拥挤,在于城乡分割、节日文化、运营机制和人均铁路不足等。俄罗斯人口稀少,但莫斯科照样挤地铁、高房价。如果埋怨人口多,请离开城市到中国人口稀少的大森林大草原,那里还是中国但不拥挤。 8、人口与国力。同等水平,人口越多,物力财力人力越多,经济科技实力越强,国力越强(中国军队以独生子为绝对主体将削弱战斗力)。所以发达国家实力排名是美日德,后发国家中国印度巴西实力最强。扣除老龄化的不同,未来世界人均GDP有趋同的趋势,人口将决定实力,国家与民族实力的长期竞争将取决于人口实力的发展。 9、人口与生活。人们的生活水平主要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因素,因而每个国家生活水平最高的地区都是人口众多的大都市地区。人口越多,基础设施的人均成本越低,这就是为什么城市化利于经济发展且大城市越来越大。人口越多,有利于知识技术进步,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因为人口多有利于生活水平提高。 现在 济水平。中国现在的经济实力,就是因为人口多。人口减少910,人均GDP能提高9倍吗?不能!人口稠密的国家有穷国也有富国,人口稀少的国家也如此,中国穷不是因为人口多。经济水平取决于经济起点、发展速度、发展时间、国家制度等,由知识技术和制度所决定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人口多,科研人才多,科研财力强,市场需求大,科研收益高,人口多有利于推动知识技术发展,因而人口多更有利于经济水平提高。 4、人口与社会资源。人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人口多,创造财富的劳动者和财政收入也多,人均社会资源水平与人口多少无关,减少人口不能提高人均医疗、教育(财政过去长期投入过低)等投入水平。如孩子减少,小学13年减少57%,小学教育资源就大幅衰减,未来高校资源等亦如此。到了未来,重老龄化压力大,反而挤压教育等人均投入。计划生育因造成未来中国人口严重老化(人口老化就意味着人口质量的下降)和带来独生子女成长问题,最终既降低人口数量又降低人口质量,重伤民族实力,穷折腾!如果把庞大计生费用投资于教育、环保,岂不更好? 劳动者是一切社会资源的源泉,生育是创造未来社会资源的活动。生育创造消费者,为企业免费提供消费者资源。生育创造劳动者,为企业和国家的财政收入免费提供劳动者资源。一切养老归根结底还是生孩子养老,因为未来若没有劳动者,老人手中的货币、投资等都将作废,一切养老无法维持,因而生育是为社会和国家免费提供养老资源(经济发展寿命延长,医疗费用等随年龄递增,因而经济发展提高养老压力,就像经济发展越来养不起孩子一样)。生育创造了未来社会资源的一切,何来多生孩子占用社会资源?应该是多生多贡献。“社会抚养费”(计生罚款)毫无道理,还危害“超生”(何谓“超生”?就是法律剥夺了公民自主生育权)孩子健康成长,穷折腾! 5、人口与自然资源。现在经济全球化,资源价格全球化,钢铁、石油等资源价格,除去税收和运费,价格都一样,人均实际利用的资源与人口多少无关。中国稀土出国占世界供给的97%,中国稀土大量减少,是因为人口多吗?人类的所有资源,都是人类的科学技术开发的,人口多,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强,人均开发利用成本更低,更有利于资源开发和实际利用的资源增加。人类历史表明,人均实际使用资源是随人口增加而增加的。比如开发出无污染的核聚变(不是现用的核裂变),将为人类提供不竭的能源。新材料、新资源、循环利用等可永久解决人类资源问题。 同样,生态环境问题不在于人口的多少,而在于生活生产方式的性质。日本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态环境问题最突出,后来虽然人口继续增加,但变好了,因为生活生产方式对环境影响的性质在改变。人可以把绿洲变成沙漠,也可以把沙漠变成绿洲。13亿人每个人植10棵树,就增加130亿棵树,大幅改善生态环境。人口多,人力、财力多,科技支撑强,更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关于人口与全球变暖是忽悠,曾经北京热到有大象,那时人口多吗?) 6、人口与房价。在城市化下,人口密度是个伪命题,无论国家人口多少我们都居住在人口密集的城市(节约土地,留下更多生态和农业空间)。荷兰人口密度是我们的三四倍,人均耕地比中国少许多,但荷兰为什么没高房价呢?中国农村为什么没有高房价呢?欧美国家发展历程长而慢,人口没有向少数城市过度集中。后来的东亚等国家发展快速且不均衡,高楼大厦、人口向少数城市过度集中,结果导致高房价和相对拥挤(北京还有权力导致资源集中)。 7、人口与交通。人口多,基础设施的人均成本低,更有利于交通发展,如高铁、地铁,中小城市因人口少就无法使用。中国春运拥挤,在于城乡分割、节日文化、运营机制和人均铁路不足等。俄罗斯人口稀少,但莫斯科照样挤地铁、高房价。如果埋怨人口多,请离开城市到中国人口稀少的大森林大草原,那里还是中国但不拥挤。 8、人口与国力。同等水平,人口越多,物力财力人力越多,经济科技实力越强,国力越强(中国军队以独生子为绝对主体将削弱战斗力)。所以发达国家实力排名是美日德,后发国家中国印度巴西实力最强。扣除老龄化的不同,未来世界人均GDP有趋同的趋势,人口将决定实力,国家与民族实力的长期竞争将取决于人口实力的发展。 9、人口与生活。人们的生活水平主要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因素,因而每个国家生活水平最高的地区都是人口众多的大都市地区。人口越多,基础设施的人均成本越低,这就是为什么城市化利于经济发展且大城市越来越大。人口越多,有利于知识技术进步,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因为人口多有利于生活水平提高。 现在 中国超低生育率十万火急,人口政策请勿再“穷折腾”!        济水平。中国现在的经济实力,就是因为人口多。人口减少910,人均GDP能提高9倍吗?不能!人口稠密的国家有穷国也有富国,人口稀少的国家也如此,中国穷不是因为人口多。经济水平取决于经济起点、发展速度、发展时间、国家制度等,由知识技术和制度所决定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人口多,科研人才多,科研财力强,市场需求大,科研收益高,人口多有利于推动知识技术发展,因而人口多更有利于经济水平提高。 4、人口与社会资源。人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人口多,创造财富的劳动者和财政收入也多,人均社会资源水平与人口多少无关,减少人口不能提高人均医疗、教育(财政过去长期投入过低)等投入水平。如孩子减少,小学13年减少57%,小学教育资源就大幅衰减,未来高校资源等亦如此。到了未来,重老龄化压力大,反而挤压教育等人均投入。计划生育因造成未来中国人口严重老化(人口老化就意味着人口质量的下降)和带来独生子女成长问题,最终既降低人口数量又降低人口质量,重伤民族实力,穷折腾!如果把庞大计生费用投资于教育、环保,岂不更好? 劳动者是一切社会资源的源泉,生育是创造未来社会资源的活动。生育创造消费者,为企业免费提供消费者资源。生育创造劳动者,为企业和国家的财政收入免费提供劳动者资源。一切养老归根结底还是生孩子养老,因为未来若没有劳动者,老人手中的货币、投资等都将作废,一切养老无法维持,因而生育是为社会和国家免费提供养老资源(经济发展寿命延长,医疗费用等随年龄递增,因而经济发展提高养老压力,就像经济发展越来养不起孩子一样)。生育创造了未来社会资源的一切,何来多生孩子占用社会资源?应该是多生多贡献。“社会抚养费”(计生罚款)毫无道理,还危害“超生”(何谓“超生”?就是法律剥夺了公民自主生育权)孩子健康成长,穷折腾! 5、人口与自然资源。现在经济全球化,资源价格全球化,钢铁、石油等资源价格,除去税收和运费,价格都一样,人均实际利用的资源与人口多少无关。中国稀土出国占世界供给的97%,中国稀土大量减少,是因为人口多吗?人类的所有资源,都是人类的科学技术开发的,人口多,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强,人均开发利用成本更低,更有利于资源开发和实际利用的资源增加。人类历史表明,人均实际使用资源是随人口增加而增加的。比如开发出无污染的核聚变(不是现用的核裂变),将为人类提供不竭的能源。新材料、新资源、循环利用等可永久解决人类资源问题。 同样,生态环境问题不在于人口的多少,而在于生活生产方式的性质。日本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态环境问题最突出,后来虽然人口继续增加,但变好了,因为生活生产方式对环境影响的性质在改变。人可以把绿洲变成沙漠,也可以把沙漠变成绿洲。13亿人每个人植10棵树,就增加130亿棵树,大幅改善生态环境。人口多,人力、财力多,科技支撑强,更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关于人口与全球变暖是忽悠,曾经北京热到有大象,那时人口多吗?) 6、人口与房价。在城市化下,人口密度是个伪命题,无论国家人口多少我们都居住在人口密集的城市(节约土地,留下更多生态和农业空间)。荷兰人口密度是我们的三四倍,人均耕地比中国少许多,但荷兰为什么没高房价呢?中国农村为什么没有高房价呢?欧美国家发展历程长而慢,人口没有向少数城市过度集中。后来的东亚等国家发展快速且不均衡,高楼大厦、人口向少数城市过度集中,结果导致高房价和相对拥挤(北京还有权力导致资源集中)。 7、人口与交通。人口多,基础设施的人均成本低,更有利于交通发展,如高铁、地铁,中小城市因人口少就无法使用。中国春运拥挤,在于城乡分割、节日文化、运营机制和人均铁路不足等。俄罗斯人口稀少,但莫斯科照样挤地铁、高房价。如果埋怨人口多,请离开城市到中国人口稀少的大森林大草原,那里还是中国但不拥挤。 8、人口与国力。同等水平,人口越多,物力财力人力越多,经济科技实力越强,国力越强(中国军队以独生子为绝对主体将削弱战斗力)。所以发达国家实力排名是美日德,后发国家中国印度巴西实力最强。扣除老龄化的不同,未来世界人均GDP有趋同的趋势,人口将决定实力,国家与民族实力的长期竞争将取决于人口实力的发展。 9、人口与生活。人们的生活水平主要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因素,因而每个国家生活水平最高的地区都是人口众多的大都市地区。人口越多,基础设施的人均成本越低,这就是为什么城市化利于经济发展且大城市越来越大。人口越多,有利于知识技术进步,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因为人口多有利于生活水平提高。 现在        作者:刘忠良    中国超低生育率十万火急,人口政策请勿再“穷折腾”! 作者:刘忠良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0-14人口已经降低到16.6%,属于“严重少子化”。据人口普查和抽查数据,中国近年来总和生育率仅为1.3左右,属于“超低生育率”。万分危险,未来中国将面临重老龄化和人口的崩溃式减少! 按照1.3的生育率推算,未来人口每过一代(约30年)将减少40%,到2300年中国仅剩下2800万人!人口是民族与国家的生命载体、实力与竞争力的源泉,人口的兴衰势必深刻影响并决定民族的兴衰,人口最终决定民族命运。如果中华民族的几千年来所积累的人口根基毁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我们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现行人口政策每持续一天,就会多产生3000多个光棍(一年约140万),强制结扎、强制上环、强制堕胎、对“超生”妈妈的折磨、对“超生”“黑孩”成长的危害……就会继续存在一天。人口政策调整不能再等了。 笔者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未有之困局》中指出,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人口历史也证明,生育率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降低,乃至降低到世代更替水平以下,然后人口减少。此文亦指出,中华生育文化的物质支柱是“养儿防老”,现代社会的养老方式把这根物质支柱拆掉了;精神支柱是“传香火”等,现已经严重退化,几乎荡然无存;保护生育能力和生育单位家庭的文化因素是“万恶淫为首”和佛家的不杀生等,可惜黄色泛滥,性道德崩溃,离婚率不断提高,中国每年记录在案的流产次数高达1300万,无论是生育能力还是生育单位家庭都遭到比较严重的破坏。 这样的民族生育文化,在现代社会下必然导致很低的生育率。现在全世界华人都是生育率最低的群体,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中华文化圈国家生育率世界倒数,我国的香港台湾澳门在世界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生育率垫底(仅生育一个孩子或不到)!中华民族正在面临史无前例的“新千年危机”——导致其必然大衰落的超低生育率! 现在中国孩子出生时的母亲年龄众数是26岁,对应于1985年,也即是说现在的生育主体是80后女生。现在年轻人是高生活压力,城市不必说,农村80后绝大多数不想呆在农村,在城市没有房子,低收入且高生活成本,生育率必然很低,未来中国更加如此。早在2006年的《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育龄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73个,未婚育龄妇女仅为1.46个。由于生活工作压力等因素,实际生育率只会更低。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鼓励生育,生育率也将是超低的。不仅如此,中国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将从2010年的1.1亿然后快速下滑到2017年的0.9亿,到2023年只有0.65亿了。人口政策不能再迟,鼓励生育刻不容缓!否则民族毁矣! 既然计生委通过专家论证中国最佳生育率是1.8(每过一代人口减少15%,如有最佳应该是2.1),可现在无论是生育意愿还是实际生育率均低于1.8,为了达到1.8中国应该鼓励生育,那还有什么理由继续计划生育和一胎政策呢? 1、低生育率与人口暴减。中国人口的增长,主要是过去人口结构年轻、寿命延长和死亡率大幅降低造成的。但超低生育率决定,这种增长模式在未来一定会导致人口暴减。假设原人均寿命35岁(新中国成立前,现74岁),有两对夫妇,共4人。一个生了男孩,一个生了女孩,组成新家庭,新夫妇也只生一个孩子。由于寿命延长,这个大家庭到现在就变成了7人。在这个例子中,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由于寿命延长,人口由4人变成7人,增长了75%,这就是一胎政策30年人口仍增长的原因。当最老的一代死去时,这个家庭就会从7人剧减至3人,减少57%,崩溃! 2、人口与计划生育历史。二战后全世界爆发婴儿潮,不能说毛泽东全世界鼓励生育吧?实际上,在缺乏避孕条件下,那点鼓励生育口号是不能提高生育率的。新中国成立后,生育率基本和以前一样(几千年来就如此),但儿童成活率和人口死亡率大幅降低,所以导致人口快速增长。在1954年中国就开始采取措施节制生育,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的5.8降低到1980年的2.24,全面一胎政策前的计划生育非常有效,根本无需再一胎政策(30年“少生四个亿”是忽悠,考虑到人口规律,顶多只有一亿多)。马寅初在世界婴儿潮时期要求强制只能生两个孩子,是侵犯公民自主生育权,也危害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中的竞争。马寅初的理论,十分幼稚荒谬无知短视(如“生产效率提高20倍,剩下95%的人怎么就业?”的疑问,很幼稚),竟然用来指导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政策,可悲至极! 3、人口与经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0-14人口已经降低到16.6%,属于“严重少子化”。据人口普查和抽查数据,中国近年来总和生育率仅为1.3左右,属于“超低生育率”。万分危险,未来中国将面临重老龄化和人口的崩溃式减少! 济水平。中国现在的经济实力,就是因为人口多。人口减少910,人均GDP能提高9倍吗?不能!人口稠密的国家有穷国也有富国,人口稀少的国家也如此,中国穷不是因为人口多。经济水平取决于经济起点、发展速度、发展时间、国家制度等,由知识技术和制度所决定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人口多,科研人才多,科研财力强,市场需求大,科研收益高,人口多有利于推动知识技术发展,因而人口多更有利于经济水平提高。 4、人口与社会资源。人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人口多,创造财富的劳动者和财政收入也多,人均社会资源水平与人口多少无关,减少人口不能提高人均医疗、教育(财政过去长期投入过低)等投入水平。如孩子减少,小学13年减少57%,小学教育资源就大幅衰减,未来高校资源等亦如此。到了未来,重老龄化压力大,反而挤压教育等人均投入。计划生育因造成未来中国人口严重老化(人口老化就意味着人口质量的下降)和带来独生子女成长问题,最终既降低人口数量又降低人口质量,重伤民族实力,穷折腾!如果把庞大计生费用投资于教育、环保,岂不更好? 劳动者是一切社会资源的源泉,生育是创造未来社会资源的活动。生育创造消费者,为企业免费提供消费者资源。生育创造劳动者,为企业和国家的财政收入免费提供劳动者资源。一切养老归根结底还是生孩子养老,因为未来若没有劳动者,老人手中的货币、投资等都将作废,一切养老无法维持,因而生育是为社会和国家免费提供养老资源(经济发展寿命延长,医疗费用等随年龄递增,因而经济发展提高养老压力,就像经济发展越来养不起孩子一样)。生育创造了未来社会资源的一切,何来多生孩子占用社会资源?应该是多生多贡献。“社会抚养费”(计生罚款)毫无道理,还危害“超生”(何谓“超生”?就是法律剥夺了公民自主生育权)孩子健康成长,穷折腾! 5、人口与自然资源。现在经济全球化,资源价格全球化,钢铁、石油等资源价格,除去税收和运费,价格都一样,人均实际利用的资源与人口多少无关。中国稀土出国占世界供给的97%,中国稀土大量减少,是因为人口多吗?人类的所有资源,都是人类的科学技术开发的,人口多,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强,人均开发利用成本更低,更有利于资源开发和实际利用的资源增加。人类历史表明,人均实际使用资源是随人口增加而增加的。比如开发出无污染的核聚变(不是现用的核裂变),将为人类提供不竭的能源。新材料、新资源、循环利用等可永久解决人类资源问题。 同样,生态环境问题不在于人口的多少,而在于生活生产方式的性质。日本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态环境问题最突出,后来虽然人口继续增加,但变好了,因为生活生产方式对环境影响的性质在改变。人可以把绿洲变成沙漠,也可以把沙漠变成绿洲。13亿人每个人植10棵树,就增加130亿棵树,大幅改善生态环境。人口多,人力、财力多,科技支撑强,更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关于人口与全球变暖是忽悠,曾经北京热到有大象,那时人口多吗?) 6、人口与房价。在城市化下,人口密度是个伪命题,无论国家人口多少我们都居住在人口密集的城市(节约土地,留下更多生态和农业空间)。荷兰人口密度是我们的三四倍,人均耕地比中国少许多,但荷兰为什么没高房价呢?中国农村为什么没有高房价呢?欧美国家发展历程长而慢,人口没有向少数城市过度集中。后来的东亚等国家发展快速且不均衡,高楼大厦、人口向少数城市过度集中,结果导致高房价和相对拥挤(北京还有权力导致资源集中)。 7、人口与交通。人口多,基础设施的人均成本低,更有利于交通发展,如高铁、地铁,中小城市因人口少就无法使用。中国春运拥挤,在于城乡分割、节日文化、运营机制和人均铁路不足等。俄罗斯人口稀少,但莫斯科照样挤地铁、高房价。如果埋怨人口多,请离开城市到中国人口稀少的大森林大草原,那里还是中国但不拥挤。 8、人口与国力。同等水平,人口越多,物力财力人力越多,经济科技实力越强,国力越强(中国军队以独生子为绝对主体将削弱战斗力)。所以发达国家实力排名是美日德,后发国家中国印度巴西实力最强。扣除老龄化的不同,未来世界人均GDP有趋同的趋势,人口将决定实力,国家与民族实力的长期竞争将取决于人口实力的发展。 9、人口与生活。人们的生活水平主要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因素,因而每个国家生活水平最高的地区都是人口众多的大都市地区。人口越多,基础设施的人均成本越低,这就是为什么城市化利于经济发展且大城市越来越大。人口越多,有利于知识技术进步,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因为人口多有利于生活水平提高。 现在     按照1.3的生育率推算,未来人口每过一代(约30年)将减少40%,到2300年中国仅剩下2800万人!人口是民族与国家的生命载体、实力与竞争力的源泉,人口的兴衰势必深刻影响并决定民族的兴衰,人口最终决定民族命运。如果中华民族的几千年来所积累的人口根基毁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我们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现行人口政策每持续一天,就会多产生3000多个光棍(一年约140万),强制结扎、强制上环、强制堕胎、对“超生”妈妈的折磨、对“超生”“黑孩”成长的危害……就会继续存在一天。人口政策调整不能再等了。     笔者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未有之困局》中指出,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人口历史也证明,生育率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降低,乃至降低到世代更替水平以下,然后人口减少。此文亦指出,中华生育文化的物质支柱是“养儿防老”,现代社会的养老方式把这根物质支柱拆掉了;精神支柱是“传香火”等,现已经严重退化,几乎荡然无存;保护生育能力和生育单位家庭的文化因素是“万恶淫为首”和佛家的不杀生等,可惜黄色泛滥,性道德崩溃,离婚率不断提高,中国每年记录在案的流产次数高达1300万,无论是生育能力还是生育单位家庭都遭到比较严重的破坏。     这样的民族生育文化,在现代社会下必然导致很低的生育率。现在全世界华人都是生育率最低的群体,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中华文化圈国家生育率世界倒数,我国的香港台湾澳门在世界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生育率垫底(仅生育一个孩子或不到)!中华民族正在面临史无前例的“新千年危机”——导致其必然大衰落的超低生育率!     现在中国孩子出生时的母亲年龄众数是26岁,对应于1985年,也即是说现在的生育主体是80后女生。现在年轻人是高生活压力,城市不必说,农村80后绝大多数不想呆在农村,在城市没有房子,低收入且高生活成本,生育率必然很低,未来中国更加如此。早在2006年的《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育龄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73个,未婚育龄妇女仅为1.46个。由于生活工作压力等因素,实际生育率只会更低。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鼓励生育,生育率也将是超低的。不仅如此,中国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将从2010年的1.1亿然后快速下滑到2017年的0.9亿,到2023年只有0.65亿了。人口政策不能再迟,鼓励生育刻不容缓!否则民族毁矣! 中国超低生育率十万火急,人口政策请勿再“穷折腾”! 作者:刘忠良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0-14人口已经降低到16.6%,属于“严重少子化”。据人口普查和抽查数据,中国近年来总和生育率仅为1.3左右,属于“超低生育率”。万分危险,未来中国将面临重老龄化和人口的崩溃式减少! 按照1.3的生育率推算,未来人口每过一代(约30年)将减少40%,到2300年中国仅剩下2800万人!人口是民族与国家的生命载体、实力与竞争力的源泉,人口的兴衰势必深刻影响并决定民族的兴衰,人口最终决定民族命运。如果中华民族的几千年来所积累的人口根基毁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我们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现行人口政策每持续一天,就会多产生3000多个光棍(一年约140万),强制结扎、强制上环、强制堕胎、对“超生”妈妈的折磨、对“超生”“黑孩”成长的危害……就会继续存在一天。人口政策调整不能再等了。 笔者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未有之困局》中指出,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人口历史也证明,生育率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降低,乃至降低到世代更替水平以下,然后人口减少。此文亦指出,中华生育文化的物质支柱是“养儿防老”,现代社会的养老方式把这根物质支柱拆掉了;精神支柱是“传香火”等,现已经严重退化,几乎荡然无存;保护生育能力和生育单位家庭的文化因素是“万恶淫为首”和佛家的不杀生等,可惜黄色泛滥,性道德崩溃,离婚率不断提高,中国每年记录在案的流产次数高达1300万,无论是生育能力还是生育单位家庭都遭到比较严重的破坏。 这样的民族生育文化,在现代社会下必然导致很低的生育率。现在全世界华人都是生育率最低的群体,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中华文化圈国家生育率世界倒数,我国的香港台湾澳门在世界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生育率垫底(仅生育一个孩子或不到)!中华民族正在面临史无前例的“新千年危机”——导致其必然大衰落的超低生育率! 现在中国孩子出生时的母亲年龄众数是26岁,对应于1985年,也即是说现在的生育主体是80后女生。现在年轻人是高生活压力,城市不必说,农村80后绝大多数不想呆在农村,在城市没有房子,低收入且高生活成本,生育率必然很低,未来中国更加如此。早在2006年的《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育龄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73个,未婚育龄妇女仅为1.46个。由于生活工作压力等因素,实际生育率只会更低。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鼓励生育,生育率也将是超低的。不仅如此,中国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将从2010年的1.1亿然后快速下滑到2017年的0.9亿,到2023年只有0.65亿了。人口政策不能再迟,鼓励生育刻不容缓!否则民族毁矣! 既然计生委通过专家论证中国最佳生育率是1.8(每过一代人口减少15%,如有最佳应该是2.1),可现在无论是生育意愿还是实际生育率均低于1.8,为了达到1.8中国应该鼓励生育,那还有什么理由继续计划生育和一胎政策呢? 1、低生育率与人口暴减。中国人口的增长,主要是过去人口结构年轻、寿命延长和死亡率大幅降低造成的。但超低生育率决定,这种增长模式在未来一定会导致人口暴减。假设原人均寿命35岁(新中国成立前,现74岁),有两对夫妇,共4人。一个生了男孩,一个生了女孩,组成新家庭,新夫妇也只生一个孩子。由于寿命延长,这个大家庭到现在就变成了7人。在这个例子中,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由于寿命延长,人口由4人变成7人,增长了75%,这就是一胎政策30年人口仍增长的原因。当最老的一代死去时,这个家庭就会从7人剧减至3人,减少57%,崩溃! 2、人口与计划生育历史。二战后全世界爆发婴儿潮,不能说毛泽东全世界鼓励生育吧?实际上,在缺乏避孕条件下,那点鼓励生育口号是不能提高生育率的。新中国成立后,生育率基本和以前一样(几千年来就如此),但儿童成活率和人口死亡率大幅降低,所以导致人口快速增长。在1954年中国就开始采取措施节制生育,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的5.8降低到1980年的2.24,全面一胎政策前的计划生育非常有效,根本无需再一胎政策(30年“少生四个亿”是忽悠,考虑到人口规律,顶多只有一亿多)。马寅初在世界婴儿潮时期要求强制只能生两个孩子,是侵犯公民自主生育权,也危害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中的竞争。马寅初的理论,十分幼稚荒谬无知短视(如“生产效率提高20倍,剩下95%的人怎么就业?”的疑问,很幼稚),竟然用来指导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政策,可悲至极! 3、人口与经     既然计生委通过专家论证中国最佳生育率是1.8(每过一代人口减少15%,如有最佳应该是2.1),可现在无论是生育意愿还是实际生育率均低于1.8,为了达到1.8中国应该鼓励生育,那还有什么理由继续计划生育和一胎政策呢? 中国超低生育率十万火急,人口政策请勿再“穷折腾”! 作者:刘忠良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0-14人口已经降低到16.6%,属于“严重少子化”。据人口普查和抽查数据,中国近年来总和生育率仅为1.3左右,属于“超低生育率”。万分危险,未来中国将面临重老龄化和人口的崩溃式减少! 按照1.3的生育率推算,未来人口每过一代(约30年)将减少40%,到2300年中国仅剩下2800万人!人口是民族与国家的生命载体、实力与竞争力的源泉,人口的兴衰势必深刻影响并决定民族的兴衰,人口最终决定民族命运。如果中华民族的几千年来所积累的人口根基毁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我们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现行人口政策每持续一天,就会多产生3000多个光棍(一年约140万),强制结扎、强制上环、强制堕胎、对“超生”妈妈的折磨、对“超生”“黑孩”成长的危害……就会继续存在一天。人口政策调整不能再等了。 笔者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未有之困局》中指出,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人口历史也证明,生育率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降低,乃至降低到世代更替水平以下,然后人口减少。此文亦指出,中华生育文化的物质支柱是“养儿防老”,现代社会的养老方式把这根物质支柱拆掉了;精神支柱是“传香火”等,现已经严重退化,几乎荡然无存;保护生育能力和生育单位家庭的文化因素是“万恶淫为首”和佛家的不杀生等,可惜黄色泛滥,性道德崩溃,离婚率不断提高,中国每年记录在案的流产次数高达1300万,无论是生育能力还是生育单位家庭都遭到比较严重的破坏。 这样的民族生育文化,在现代社会下必然导致很低的生育率。现在全世界华人都是生育率最低的群体,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中华文化圈国家生育率世界倒数,我国的香港台湾澳门在世界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生育率垫底(仅生育一个孩子或不到)!中华民族正在面临史无前例的“新千年危机”——导致其必然大衰落的超低生育率! 现在中国孩子出生时的母亲年龄众数是26岁,对应于1985年,也即是说现在的生育主体是80后女生。现在年轻人是高生活压力,城市不必说,农村80后绝大多数不想呆在农村,在城市没有房子,低收入且高生活成本,生育率必然很低,未来中国更加如此。早在2006年的《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育龄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73个,未婚育龄妇女仅为1.46个。由于生活工作压力等因素,实际生育率只会更低。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鼓励生育,生育率也将是超低的。不仅如此,中国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将从2010年的1.1亿然后快速下滑到2017年的0.9亿,到2023年只有0.65亿了。人口政策不能再迟,鼓励生育刻不容缓!否则民族毁矣! 既然计生委通过专家论证中国最佳生育率是1.8(每过一代人口减少15%,如有最佳应该是2.1),可现在无论是生育意愿还是实际生育率均低于1.8,为了达到1.8中国应该鼓励生育,那还有什么理由继续计划生育和一胎政策呢? 1、低生育率与人口暴减。中国人口的增长,主要是过去人口结构年轻、寿命延长和死亡率大幅降低造成的。但超低生育率决定,这种增长模式在未来一定会导致人口暴减。假设原人均寿命35岁(新中国成立前,现74岁),有两对夫妇,共4人。一个生了男孩,一个生了女孩,组成新家庭,新夫妇也只生一个孩子。由于寿命延长,这个大家庭到现在就变成了7人。在这个例子中,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由于寿命延长,人口由4人变成7人,增长了75%,这就是一胎政策30年人口仍增长的原因。当最老的一代死去时,这个家庭就会从7人剧减至3人,减少57%,崩溃! 2、人口与计划生育历史。二战后全世界爆发婴儿潮,不能说毛泽东全世界鼓励生育吧?实际上,在缺乏避孕条件下,那点鼓励生育口号是不能提高生育率的。新中国成立后,生育率基本和以前一样(几千年来就如此),但儿童成活率和人口死亡率大幅降低,所以导致人口快速增长。在1954年中国就开始采取措施节制生育,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的5.8降低到1980年的2.24,全面一胎政策前的计划生育非常有效,根本无需再一胎政策(30年“少生四个亿”是忽悠,考虑到人口规律,顶多只有一亿多)。马寅初在世界婴儿潮时期要求强制只能生两个孩子,是侵犯公民自主生育权,也危害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中的竞争。马寅初的理论,十分幼稚荒谬无知短视(如“生产效率提高20倍,剩下95%的人怎么就业?”的疑问,很幼稚),竟然用来指导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政策,可悲至极! 3、人口与经     1、低生育率与人口暴减。中国人口的增长,主要是过去人口结构年轻、寿命延长和死亡率大幅降低造成的。但超低生育率决定,这种增长模式在未来一定会导致人口暴减。假设原人均寿命35岁(新中国成立前,现74岁),有两对夫妇,共4人。一个生了男孩,一个生了女孩,组成新家庭,新夫妇也只生一个孩子。由于寿命延长,这个大家庭到现在就变成了7人。在这个例子中,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由于寿命延长,人口由4人变成7人,增长了75%,这就是一胎政策30年人口仍增长的原因。当最老的一代死去时,这个家庭就会从7人剧减至3人,减少57%,崩溃!     2、人口与计划生育历史。二战后全世界爆发婴儿潮,不能说毛泽东全世界鼓励生育吧?实际上,在缺乏避孕条件下,那点鼓励生育口号是不能提高生育率的。新中国成立后,生育率基本和以前一样(几千年来就如此),但儿童成活率和人口死亡率大幅降低,所以导致人口快速增长。在1954年中国就开始采取措施节制生育,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的5.8降低到1980年的2.24,全面一胎政策前的计划生育非常有效,根本无需再一胎政策(30年“少生四个亿”是忽悠,考虑到人口规律,顶多只有一亿多)。马寅初在世界婴儿潮时期要求强制只能生两个孩子,是侵犯公民自主生育权,也危害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中的竞争。马寅初的理论,十分幼稚荒谬无知短视(如“生产效率提高20倍,剩下95%的人怎么就业?”的疑问,很幼稚),竟然用来指导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政策,可悲至极! 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是短期提高了人均GDP,但未来呢?未来一个孩子养活一对退休的父母,是不是又大幅降低人均GDP和增加生活压力了?这就是为什么日本人均GDP与美国差距越来越大、日本2024年家庭财富要降低到1997年水平和日本许多家庭生活变困难的原因。一个421家庭,一旦最大一代退休,家庭劳动者暴减47或23,能不如此吗?“未富先老”、“又老又穷”,计划生育或人口减少最终不利于经济水平提高和生活水平提高。 10、人口与就业。人口多,消费者多,就业岗位也多,反之则相反,因而失业率与人口多少无关。现在少生孩子,孩子需求减少,母亲劳动参与率提高,反而加剧就业问题。未来人口减少时,人口老化从而消费不振,经济低迷从而投资不振,结果总需求不振,就业问题反而更严重,这也是今天日本、欧洲所面临的情形,未来中国更如此。 11、人口承载力。按人口密度,中国可以养活 47亿韩国人、34日本人、31亿以色列人、24亿英国人、23亿德国人、38亿荷兰人……据2009年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中国实际耕地面积为20.26亿亩,人均耕地超过1.51亩。按照国际0.8亩(农业强国荷兰仅略高于此)的粮食自给标准,中国可以养活25亿人。而未来随着科技发展会更高。 12、适宜人口。在城市化之下,人口密度是个伪命题。在经济贸易全球化之下(资源利用全球化了),一个国家的最大人口承载力是个伪命题,如新加坡。适宜人口应该是更有利于经济与生活水平提高和民族国家实力与竞争力提高,也即生活水平更高化和国力最大化的人口数量。我在未能出版的书(救民族真理却不能出版)中论证,在知识经济时代,边际人口GDP递增、边际人口综合国力递增,人口多有利于生活水平提高和综合国力增强。现中国人口承载力25亿,经济贸易全球化又推高这个数字,按适宜人口标准中国不应该低于20亿人,未来则应更高。 人口减少,或降低到7亿,老龄化严重,既不利于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也不利于民族与国家实力和竞争力的增强,怎么7亿就成了适宜人口呢?即便中国不计划生育,没有一胎政策,由于生育率会随社会经济发展而降低,且中华生育文化在现代社会下十分脆弱,中国人口也不会达到18亿或20亿。中国无需计划生育,更没有必要一胎政策,在超低生育率的今天继续这样的政策纯属穷折腾民族、国家、人民的未来,祸及子孙后代(生育率越低,老龄化越重,“失业魔鬼”跳出,年轻人就业和生活压力越大,生育率越低,恶性循环,祸及未来)。 (本文作者:刘忠良,cnlonglzl@126.com,15901201895。拯救民族,敬请帮忙转交给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官员、学者等,谢谢)     3、人口与经济水平。中国现在的经济实力,就是因为人口多。人口减少9/10,人均GDP能提高9倍吗?不能!人口稠密的国家有穷国也有富国,人口稀少的国家也如此,中国穷不是因为人口多。经济水平取决于经济起点、发展速度、发展时间、国家制度等,由知识技术和制度所决定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人口多,科研人才多,科研财力强,市场需求大,科研收益高,人口多有利于推动知识技术发展,因而人口多更有利于经济水平提高。 中国超低生育率十万火急,人口政策请勿再“穷折腾”! 作者:刘忠良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0-14人口已经降低到16.6%,属于“严重少子化”。据人口普查和抽查数据,中国近年来总和生育率仅为1.3左右,属于“超低生育率”。万分危险,未来中国将面临重老龄化和人口的崩溃式减少! 按照1.3的生育率推算,未来人口每过一代(约30年)将减少40%,到2300年中国仅剩下2800万人!人口是民族与国家的生命载体、实力与竞争力的源泉,人口的兴衰势必深刻影响并决定民族的兴衰,人口最终决定民族命运。如果中华民族的几千年来所积累的人口根基毁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我们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现行人口政策每持续一天,就会多产生3000多个光棍(一年约140万),强制结扎、强制上环、强制堕胎、对“超生”妈妈的折磨、对“超生”“黑孩”成长的危害……就会继续存在一天。人口政策调整不能再等了。 笔者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未有之困局》中指出,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人口历史也证明,生育率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降低,乃至降低到世代更替水平以下,然后人口减少。此文亦指出,中华生育文化的物质支柱是“养儿防老”,现代社会的养老方式把这根物质支柱拆掉了;精神支柱是“传香火”等,现已经严重退化,几乎荡然无存;保护生育能力和生育单位家庭的文化因素是“万恶淫为首”和佛家的不杀生等,可惜黄色泛滥,性道德崩溃,离婚率不断提高,中国每年记录在案的流产次数高达1300万,无论是生育能力还是生育单位家庭都遭到比较严重的破坏。 这样的民族生育文化,在现代社会下必然导致很低的生育率。现在全世界华人都是生育率最低的群体,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中华文化圈国家生育率世界倒数,我国的香港台湾澳门在世界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生育率垫底(仅生育一个孩子或不到)!中华民族正在面临史无前例的“新千年危机”——导致其必然大衰落的超低生育率! 现在中国孩子出生时的母亲年龄众数是26岁,对应于1985年,也即是说现在的生育主体是80后女生。现在年轻人是高生活压力,城市不必说,农村80后绝大多数不想呆在农村,在城市没有房子,低收入且高生活成本,生育率必然很低,未来中国更加如此。早在2006年的《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育龄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73个,未婚育龄妇女仅为1.46个。由于生活工作压力等因素,实际生育率只会更低。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鼓励生育,生育率也将是超低的。不仅如此,中国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将从2010年的1.1亿然后快速下滑到2017年的0.9亿,到2023年只有0.65亿了。人口政策不能再迟,鼓励生育刻不容缓!否则民族毁矣! 既然计生委通过专家论证中国最佳生育率是1.8(每过一代人口减少15%,如有最佳应该是2.1),可现在无论是生育意愿还是实际生育率均低于1.8,为了达到1.8中国应该鼓励生育,那还有什么理由继续计划生育和一胎政策呢? 1、低生育率与人口暴减。中国人口的增长,主要是过去人口结构年轻、寿命延长和死亡率大幅降低造成的。但超低生育率决定,这种增长模式在未来一定会导致人口暴减。假设原人均寿命35岁(新中国成立前,现74岁),有两对夫妇,共4人。一个生了男孩,一个生了女孩,组成新家庭,新夫妇也只生一个孩子。由于寿命延长,这个大家庭到现在就变成了7人。在这个例子中,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由于寿命延长,人口由4人变成7人,增长了75%,这就是一胎政策30年人口仍增长的原因。当最老的一代死去时,这个家庭就会从7人剧减至3人,减少57%,崩溃! 2、人口与计划生育历史。二战后全世界爆发婴儿潮,不能说毛泽东全世界鼓励生育吧?实际上,在缺乏避孕条件下,那点鼓励生育口号是不能提高生育率的。新中国成立后,生育率基本和以前一样(几千年来就如此),但儿童成活率和人口死亡率大幅降低,所以导致人口快速增长。在1954年中国就开始采取措施节制生育,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的5.8降低到1980年的2.24,全面一胎政策前的计划生育非常有效,根本无需再一胎政策(30年“少生四个亿”是忽悠,考虑到人口规律,顶多只有一亿多)。马寅初在世界婴儿潮时期要求强制只能生两个孩子,是侵犯公民自主生育权,也危害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中的竞争。马寅初的理论,十分幼稚荒谬无知短视(如“生产效率提高20倍,剩下95%的人怎么就业?”的疑问,很幼稚),竟然用来指导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政策,可悲至极! 3、人口与经     4、人口与社会资源。人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人口多,创造财富的劳动者和财政收入也多,人均社会资源水平与人口多少无关,减少人口不能提高人均医疗、教育(财政过去长期投入过低)等投入水平。如孩子减少,小学13年减少57%,小学教育资源就大幅衰减,未来高校资源等亦如此。到了未来,重老龄化压力大,反而挤压教育等人均投入。计划生育因造成未来中国人口严重老化(人口老化就意味着人口质量的下降)和带来独生子女成长问题,最终既降低人口数量又降低人口质量,重伤民族实力,穷折腾!如果把庞大计生费用投资于教育、环保,岂不更好?     劳动者是一切社会资源的源泉,生育是创造未来社会资源的活动。生育创造消费者,为企业免费提供消费者资源。生育创造劳动者,为企业和国家的财政收入免费提供劳动者资源。一切养老归根结底还是生孩子养老,因为未来若没有劳动者,老人手中的货币、投资等都将作废,一切养老无法维持,因而生育是为社会和国家免费提供养老资源(经济发展寿命延长,医疗费用等随年龄递增,因而经济发展提高养老压力,就像经济发展越来养不起孩子一样)。生育创造了未来社会资源的一切,何来多生孩子占用社会资源?应该是多生多贡献。“社会抚养费”(计生罚款)毫无道理,还危害“超生”(何谓“超生”?就是法律剥夺了公民自主生育权)孩子健康成长,穷折腾!     5、人口与自然资源。现在经济全球化,资源价格全球化,钢铁、石油等资源价格,除去税收和运费,价格都一样,人均实际利用的资源与人口多少无关。中国稀土出国占世界供给的97%,中国稀土大量减少,是因为人口多吗?人类的所有资源,都是人类的科学技术开发的,人口多,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强,人均开发利用成本更低,更有利于资源开发和实际利用的资源增加。人类历史表明,人均实际使用资源是随人口增加而增加的。比如开发出无污染的核聚变(不是现用的核裂变),将为人类提供不竭的能源。新材料、新资源、循环利用等可永久解决人类资源问题。     同样,生态环境问题不在于人口的多少,而在于生活生产方式的性质。日本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态环境问题最突出,后来虽然人口继续增加,但变好了,因为生活生产方式对环境影响的性质在改变。人可以把绿洲变成沙漠,也可以把沙漠变成绿洲。13亿人每个人植10棵树,就增加130亿棵树,大幅改善生态环境。人口多,人力、财力多,科技支撑强,更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关于人口与全球变暖是忽悠,曾经北京热到有大象,那时人口多吗?)     6、人口与房价。在城市化下,人口密度是个伪命题,无论国家人口多少我们都居住在人口密集的城市(节约土地,留下更多生态和农业空间)。荷兰人口密度是我们的三四倍,人均耕地比中国少许多,但荷兰为什么没高房价呢?中国农村为什么没有高房价呢?欧美国家发展历程长而慢,人口没有向少数城市过度集中。后来的东亚等国家发展快速且不均衡,高楼大厦、人口向少数城市过度集中,结果导致高房价和相对拥挤(北京还有权力导致资源集中)。     7、人口与交通。人口多,基础设施的人均成本低,更有利于交通发展,如高铁、地铁,中小城市因人口少就无法使用。中国春运拥挤,在于城乡分割、节日文化、运营机制和人均铁路不足等。俄罗斯人口稀少,但莫斯科照样挤地铁、高房价。如果埋怨人口多,请离开城市到中国人口稀少的大森林大草原,那里还是中国但不拥挤。 济水平。中国现在的经济实力,就是因为人口多。人口减少910,人均GDP能提高9倍吗?不能!人口稠密的国家有穷国也有富国,人口稀少的国家也如此,中国穷不是因为人口多。经济水平取决于经济起点、发展速度、发展时间、国家制度等,由知识技术和制度所决定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人口多,科研人才多,科研财力强,市场需求大,科研收益高,人口多有利于推动知识技术发展,因而人口多更有利于经济水平提高。 4、人口与社会资源。人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人口多,创造财富的劳动者和财政收入也多,人均社会资源水平与人口多少无关,减少人口不能提高人均医疗、教育(财政过去长期投入过低)等投入水平。如孩子减少,小学13年减少57%,小学教育资源就大幅衰减,未来高校资源等亦如此。到了未来,重老龄化压力大,反而挤压教育等人均投入。计划生育因造成未来中国人口严重老化(人口老化就意味着人口质量的下降)和带来独生子女成长问题,最终既降低人口数量又降低人口质量,重伤民族实力,穷折腾!如果把庞大计生费用投资于教育、环保,岂不更好? 劳动者是一切社会资源的源泉,生育是创造未来社会资源的活动。生育创造消费者,为企业免费提供消费者资源。生育创造劳动者,为企业和国家的财政收入免费提供劳动者资源。一切养老归根结底还是生孩子养老,因为未来若没有劳动者,老人手中的货币、投资等都将作废,一切养老无法维持,因而生育是为社会和国家免费提供养老资源(经济发展寿命延长,医疗费用等随年龄递增,因而经济发展提高养老压力,就像经济发展越来养不起孩子一样)。生育创造了未来社会资源的一切,何来多生孩子占用社会资源?应该是多生多贡献。“社会抚养费”(计生罚款)毫无道理,还危害“超生”(何谓“超生”?就是法律剥夺了公民自主生育权)孩子健康成长,穷折腾! 5、人口与自然资源。现在经济全球化,资源价格全球化,钢铁、石油等资源价格,除去税收和运费,价格都一样,人均实际利用的资源与人口多少无关。中国稀土出国占世界供给的97%,中国稀土大量减少,是因为人口多吗?人类的所有资源,都是人类的科学技术开发的,人口多,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强,人均开发利用成本更低,更有利于资源开发和实际利用的资源增加。人类历史表明,人均实际使用资源是随人口增加而增加的。比如开发出无污染的核聚变(不是现用的核裂变),将为人类提供不竭的能源。新材料、新资源、循环利用等可永久解决人类资源问题。 同样,生态环境问题不在于人口的多少,而在于生活生产方式的性质。日本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态环境问题最突出,后来虽然人口继续增加,但变好了,因为生活生产方式对环境影响的性质在改变。人可以把绿洲变成沙漠,也可以把沙漠变成绿洲。13亿人每个人植10棵树,就增加130亿棵树,大幅改善生态环境。人口多,人力、财力多,科技支撑强,更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关于人口与全球变暖是忽悠,曾经北京热到有大象,那时人口多吗?) 6、人口与房价。在城市化下,人口密度是个伪命题,无论国家人口多少我们都居住在人口密集的城市(节约土地,留下更多生态和农业空间)。荷兰人口密度是我们的三四倍,人均耕地比中国少许多,但荷兰为什么没高房价呢?中国农村为什么没有高房价呢?欧美国家发展历程长而慢,人口没有向少数城市过度集中。后来的东亚等国家发展快速且不均衡,高楼大厦、人口向少数城市过度集中,结果导致高房价和相对拥挤(北京还有权力导致资源集中)。 7、人口与交通。人口多,基础设施的人均成本低,更有利于交通发展,如高铁、地铁,中小城市因人口少就无法使用。中国春运拥挤,在于城乡分割、节日文化、运营机制和人均铁路不足等。俄罗斯人口稀少,但莫斯科照样挤地铁、高房价。如果埋怨人口多,请离开城市到中国人口稀少的大森林大草原,那里还是中国但不拥挤。 8、人口与国力。同等水平,人口越多,物力财力人力越多,经济科技实力越强,国力越强(中国军队以独生子为绝对主体将削弱战斗力)。所以发达国家实力排名是美日德,后发国家中国印度巴西实力最强。扣除老龄化的不同,未来世界人均GDP有趋同的趋势,人口将决定实力,国家与民族实力的长期竞争将取决于人口实力的发展。 9、人口与生活。人们的生活水平主要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因素,因而每个国家生活水平最高的地区都是人口众多的大都市地区。人口越多,基础设施的人均成本越低,这就是为什么城市化利于经济发展且大城市越来越大。人口越多,有利于知识技术进步,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因为人口多有利于生活水平提高。 现在     8、人口与国力。同等水平,人口越多,物力财力人力越多,经济科技实力越强,国力越强(中国军队以独生子为绝对主体将削弱战斗力)。所以发达国家实力排名是美日德,后发国家中国印度巴西实力最强。扣除老龄化的不同,未来世界人均GDP有趋同的趋势,人口将决定实力,国家与民族实力的长期竞争将取决于人口实力的发展。     9、人口与生活。人们的生活水平主要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因素,因而每个国家生活水平最高的地区都是人口众多的大都市地区。人口越多,基础设施的人均成本越低,这就是为什么城市化利于经济发展且大城市越来越大。人口越多,有利于知识技术进步,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因为人口多有利于生活水平提高。 中国超低生育率十万火急,人口政策请勿再“穷折腾”! 作者:刘忠良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0-14人口已经降低到16.6%,属于“严重少子化”。据人口普查和抽查数据,中国近年来总和生育率仅为1.3左右,属于“超低生育率”。万分危险,未来中国将面临重老龄化和人口的崩溃式减少! 按照1.3的生育率推算,未来人口每过一代(约30年)将减少40%,到2300年中国仅剩下2800万人!人口是民族与国家的生命载体、实力与竞争力的源泉,人口的兴衰势必深刻影响并决定民族的兴衰,人口最终决定民族命运。如果中华民族的几千年来所积累的人口根基毁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我们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现行人口政策每持续一天,就会多产生3000多个光棍(一年约140万),强制结扎、强制上环、强制堕胎、对“超生”妈妈的折磨、对“超生”“黑孩”成长的危害……就会继续存在一天。人口政策调整不能再等了。 笔者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未有之困局》中指出,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人口历史也证明,生育率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降低,乃至降低到世代更替水平以下,然后人口减少。此文亦指出,中华生育文化的物质支柱是“养儿防老”,现代社会的养老方式把这根物质支柱拆掉了;精神支柱是“传香火”等,现已经严重退化,几乎荡然无存;保护生育能力和生育单位家庭的文化因素是“万恶淫为首”和佛家的不杀生等,可惜黄色泛滥,性道德崩溃,离婚率不断提高,中国每年记录在案的流产次数高达1300万,无论是生育能力还是生育单位家庭都遭到比较严重的破坏。 这样的民族生育文化,在现代社会下必然导致很低的生育率。现在全世界华人都是生育率最低的群体,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中华文化圈国家生育率世界倒数,我国的香港台湾澳门在世界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生育率垫底(仅生育一个孩子或不到)!中华民族正在面临史无前例的“新千年危机”——导致其必然大衰落的超低生育率! 现在中国孩子出生时的母亲年龄众数是26岁,对应于1985年,也即是说现在的生育主体是80后女生。现在年轻人是高生活压力,城市不必说,农村80后绝大多数不想呆在农村,在城市没有房子,低收入且高生活成本,生育率必然很低,未来中国更加如此。早在2006年的《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育龄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73个,未婚育龄妇女仅为1.46个。由于生活工作压力等因素,实际生育率只会更低。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鼓励生育,生育率也将是超低的。不仅如此,中国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将从2010年的1.1亿然后快速下滑到2017年的0.9亿,到2023年只有0.65亿了。人口政策不能再迟,鼓励生育刻不容缓!否则民族毁矣! 既然计生委通过专家论证中国最佳生育率是1.8(每过一代人口减少15%,如有最佳应该是2.1),可现在无论是生育意愿还是实际生育率均低于1.8,为了达到1.8中国应该鼓励生育,那还有什么理由继续计划生育和一胎政策呢? 1、低生

阅读更多

茅于轼 | 茅于轼获美国卡图研究所2012弗里德曼自由奖

成功。跟其他发展中国家比,中国在这方面的成功是很了不起的。其中有我们的一份力量吧,所以这个奖,不光是给我,也是给中国所有促进自由的人一个鼓励。” 茅于轼1993年创办天则经济研究所,作为独立智囊机构,致力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他2004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中国50位杰出公共知识分子”之一,2007年和清华大学的秦晖一起被《中国新闻周刊》评为中国十年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 “米尔顿·弗里德曼自由奖”创立于2002年,每两年举办一次,是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的名义颁发 茅于轼获美国卡图研究所2012弗里德曼自由奖 成功。跟其他发展中国家比,中国在这方面的成功是很了不起的。其中有我们的一份力量吧,所以这个奖,不光是给我,也是给中国所有促进自由的人一个鼓励。” 茅于轼1993年创办天则经济研究所,作为独立智囊机构,致力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他2004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中国50位杰出公共知识分子”之一,2007年和清华大学的秦晖一起被《中国新闻周刊》评为中国十年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 “米尔顿·弗里德曼自由奖”创立于2002年,每两年举办一次,是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的名义颁发 茅于轼获美国卡图研究所2012弗里德曼自由奖 经济学家茅于轼 网易财经3月29日讯 美国智库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宣布,83岁的中国经济学家茅于轼(微博)获得该研究所颁发的2012年“米尔顿·弗里德曼自由奖”,奖金为25万美元。 卡托研究所认为,在中国,茅于轼是个人权利和自由市场的最积极倡导者之一,他倡导开放和透明的政策,并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自由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茅于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CATO给我这个奖,说明中国在自由争取方面有了很大        经济学家茅于轼   。该奖旨在表彰那些对自由意志主义运动有重大贡献的人士。 2012年“米尔顿·弗里德曼自由奖”颁奖仪式将于2012年5月4日在华盛顿的希尔顿酒店举行。 经过公开、全球范围内的提名程序,卡托研究所决定将该奖项授予茅于轼。 消息出来后,任志强(微博)、潘石屹等众多名人表示祝贺,任志强发微博表示,“茅老是真正为穷人办事的经济学家”。 网易财经3月29日讯 美国智库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宣布,83岁的中国经济学家茅于轼( 微博 )获得该研究所颁发的2012年“米尔顿·弗里德曼自由奖”,奖金为25万美元。 茅于轼获美国卡图研究所2012弗里德曼自由奖 经济学家茅于轼 网易财经3月29日讯 美国智库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宣布,83岁的中国经济学家茅于轼(微博)获得该研究所颁发的2012年“米尔顿·弗里德曼自由奖”,奖金为25万美元。 卡托研究所认为,在中国,茅于轼是个人权利和自由市场的最积极倡导者之一,他倡导开放和透明的政策,并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自由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茅于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CATO给我这个奖,说明中国在自由争取方面有了很大     卡托研究所认为,在中国,茅于轼是个人权利和自由市场的最积极倡导者之一,他倡导开放和透明的政策,并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自由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茅于轼获美国卡图研究所2012弗里德曼自由奖 经济学家茅于轼 网易财经3月29日讯 美国智库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宣布,83岁的中国经济学家茅于轼(微博)获得该研究所颁发的2012年“米尔顿·弗里德曼自由奖”,奖金为25万美元。 卡托研究所认为,在中国,茅于轼是个人权利和自由市场的最积极倡导者之一,他倡导开放和透明的政策,并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自由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茅于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CATO给我这个奖,说明中国在自由争取方面有了很大     茅于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CATO给我这个奖,说明中国在自由争取方面有了很大成功。跟其他发展中国家比,中国在这方面的成功是很了不起的。其中有我们的一份力量吧,所以这个奖,不光是给我,也是给中国所有促进自由的人一个鼓励。”     茅于轼1993年创办天则经济研究所,作为独立智囊机构,致力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他2004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中国50位杰出公共知识分子”之一,2007年和清华大学的秦晖 成功。跟其他发展中国家比,中国在这方面的成功是很了不起的。其中有我们的一份力量吧,所以这个奖,不光是给我,也是给中国所有促进自由的人一个鼓励。” 茅于轼1993年创办天则经济研究所,作为独立智囊机构,致力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他2004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中国50位杰出公共知识分子”之一,2007年和清华大学的秦晖一起被《中国新闻周刊》评为中国十年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 “米尔顿·弗里德曼自由奖”创立于2002年,每两年举办一次,是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的名义颁发 一起被《中国新闻周刊》评为中国十年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     “米尔顿·弗里德曼自由奖”创立于2002年,每两年举办一次,是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的名义颁发。该奖旨在表彰那些对自由意志主义运动有重大贡献的人士。     2012年“米尔顿·弗里德曼自由奖”颁奖仪式将于2012年5月4日在华盛顿的希尔顿酒店举行。 成功。跟其他发展中国家比,中国在这方面的成功是很了不起的。其中有我们的一份力量吧,所以这个奖,不光是给我,也是给中国所有促进自由的人一个鼓励。” 茅于轼1993年创办天则经济研究所,作为独立智囊机构,致力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他2004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中国50位杰出公共知识分子”之一,2007年和清华大学的秦晖一起被《中国新闻周刊》评为中国十年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 “米尔顿·弗里德曼自由奖”创立于2002年,每两年举办一次,是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的名义颁发     经过公开、全球范围内的提名程序,卡托研究所决定将该奖项授予茅于轼。     消息出来后,任志强( 成功。跟其他发展中国家比,中国在这方面的成功是很了不起的。其中有我们的一份力量吧,所以这个奖,不光是给我,也是给中国所有促进自由的人一个鼓励。” 茅于轼1993年创办天则经济研究所,作为独立智囊机构,致力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他2004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中国50位杰出公共知识分子”之一,2007年和清华大学的秦晖一起被《中国新闻周刊》评为中国十年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 “米尔顿·弗里德曼自由奖”创立于2002年,每两年举办一次,是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的名义颁发 微博 )、潘石屹等众多名人表示祝贺,任志强发微博表示,“茅老是真正为穷人办事的经济学家”。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