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车

王才亮 | 强拆:中国的9.11

2011年09月09日 09:53:18        11日,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撞击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世界造成震惊世界的历史事件。“911事件”即将届满10周年,纽约甚至美国已经进入高度警戒状态。为什么西方十年来在美国的带领下,对伊斯兰世界先后发动了多场战争,依旧却不能有安全感。     这十年间,西方的人们一直在寻找治本的方法,但没有找到那场灾难的根源是什么。根源不除,“911”不对称战争的悲剧还可能继续发生。     我想,对于西方世界要反思的除了宗教、地缘等因素外,对抗而缺少对话,强硬而缺少宽容的理念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换一个角度,“911事件”不是一场天灾,是一场人祸,是一场典型的不对称战争。核保护傘可以遏制现代化的大仗,却挡不住力量完全不对称的绝望者的自发性攻击。再有钱的人,也不可能永远生活在堡垒之中。     这十年间,我们国家的形势同样严峻,不仅有“藏独”、“疆独”闹事,国家投入很大的力量来反恐、维稳。而且我们还几乎麻木地忽略每天都在发生的另一场不对称战争的悲剧:因强制拆迁而引起的悲剧。需要我们大声呼吁的是:强拆的悲剧日益升级的结果将是当社会发生大规模冲突时,我们无法选择较为和缓的改良方式来应对变革。其后果可能比美国的“9.11”更严重。     9月3日,《改革内参》特邀专家和评论员会上,智囊们心忧天下,呼吁要继续推进改革。而我在此会上呼吁为了给改革留有必要的时间,从现在起就应当停止强拆--这一违法违宪的野蛮行径。我必须提醒社会,强拆引起的冲突已经发展成为了不对称战争。     记得在2003年,强拆刚被执政者作为城市化和土地财政的利器时,南京市玄武区政府只是出动了拆迁办的棒子队就逼得翁彪束手无策之下只有以自焚的方式来表达不满,开了中国被拆迁人之先河。至今,这一十分惨不忍睹的反抗方式还是许多性格懦弱的被拆迁人维权的最后一个方法。     在被拆迁人以自焚的方式来抗争时,强拆者是安全的,强拆的指挥者是轻松的。               这图中的房屋和女子是成都金牛区的唐福珍和她的家。但是在2009年的深秋,在金牛区政府领导的英明领导下,在城管和社会闲散人员的勇猛攻击下,被消灭在火焰中。     但是,兎子急了也咬人,偶尔发生的以暴抗暴事件让强拆者感到了危险。为了应对仍不对称的反抗力量,官员指挥强拆时不断增强力量,其方式各有千秋。     于是,民兵们变成了“保安”、“维稳服务队”,配备了防暴盾牌和除了枪枝之外的冷兵器。城管们更是不断改进装备,就差装甲车了。这不够,警察们或穿便服或着防暴服参与拆迁,或是任由黑社会份子摧毁民房,殴打民众绝不出警。至于许多法院以不立案、不判决甚至歪判来表示他们对于城市化进程的支持,更让民众感到失望。有人高兴,说“强拆推进了城市化进程”。还有人说:“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          于是,消防车、救护车成为强拆必备车辆的背后是对被拆迁民众生命的冷漠。当一个政府对民众生命表现出漠视的同时,执政的合法性必然流失。面对政府强拆的强大力量,如同本.拉登的手下劫机冲向白宫雷同,武汉黄陂的龚泽林、成都双流的黄文伟等驾车撞向强拆大军。虽然,我们国家对危险物品实行严格控制,甚至有的地区实行“菜刀实名制”,但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物品危险与否完全是相对的。民心向背才是社会是否稳定的基础,而非其他。强拆不止,血案难止,社会何有和谐?     为了中国的未来,为了社会的和谐,请立刻停止强拆!     当然,停止强拆,可能会减慢城市化的速度。但慢总比社会动荡好!当然,停止强拆,不是一道命令可以实现,需要一系列的手段,如刑罚,如摘决策者的帽子等等。虽然对于一些官员来说,有点痛苦,可会比自焚者的痛苦更甚吗?      上一篇: 《南方都市报》声明与世界杰出华…   下一篇: 没有了 阅读数(16) 评论数( 0 ) 0 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阅读更多

中国选举与治理 | 中国是一个盛产汉奸的国度-

中国是一个盛产汉奸的国度 作者:张召忠 来源:新浪 来源日期:2011-9-4 本站发布时间:2011-9-6 0:14:23 阅读量:269次    张召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是我军近年来遂行的规模较大的作战行动。事实证明,一场战争就能够维系几十年的和平。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后,中越两国之间的关系逐渐恢复,越南也进行了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点击 这里 查看更多与“汉奸”有关的文章。)   由于中越关系的好转,所以关于中越自卫反击作战的事情公开场合就不再提了,我感觉对于历史问题要实事求是,那是一场真正发生过的历史,有不少先烈为此付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我们应该让后代记住他们。   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可是我们经常忘记过去。前不久我到珍宝岛去,当我站在珍宝岛上勘察1969年中苏珍宝岛之战的现场时,我马上想到了南沙群岛,我感觉我们似乎缺少了什么。当时的边防部队只有步枪手榴弹,武器装备非常差,苏军则是飞机、直升机、坦克和装甲车,最终我们取得了自卫反击作战的胜利。   我带着对南沙的忧患前往珍宝岛,想在那个地方求得一个如何解决南沙问题的办法。在进行了大量调研之后,我突然感觉到,我们丢失的东西太多了,今天我们拥有了非常先进的武器装备,可丢失了最宝贵的战斗精神!珍宝岛精神丧失了,那是一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那是一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精神;那是一种“坚决扞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精神!   我在珍宝岛的时候,发信息给一些80后,问他们对珍宝岛知道多少,非常可惜,没有一个人知道珍宝岛。1999年中国驻南使馆被炸的时候,我就写了一本书叫做《下一个目标是谁》,书中说道,中国人记性不好,5月8日炸馆事件很快就会被忘掉,以后人们该吃吃该玩儿玩,不会再记起这个耻辱的日子。   我们有那么多节日,可唯独没有一个耻辱日,1993年银河号事件、1999年炸馆事件都应该作为耻辱日来纪念,提醒人们要增强忧患意识,不要总是以为天下太平,歌舞升平。   今年是炸馆事件十周年,凤凰卫视做了一个专题节目,可我们举行了些什么纪念性的活动?没有!这非常可惜。公共媒体太多的娱乐化,太多的浮躁,为什么不利用这些机会对公民进行一些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太缺乏忧患了。   去年我去黑河,那里有一个中俄瑷珲条约割让中国领土以及江东64屯被俄罗斯军队侵占的血腥历史展览馆,我看后非常震撼,深受教育。这个展览馆的领导告诉我,有关部门下过很多次通知了,让他们关闭展览馆,理由是这样的展览不利于中俄两国友好关系的开展。我当即告诉他,这简直是胡说八道!这个展览馆坚决不能撤!   中国是一个盛产汉奸的国度,抗日战争时期就出了100多万汉奸,当今的汉奸更多,有的是外交间谍,有的是经济间谍,有的是军事间谍,这些人丧尽天良,为了一己之利连国家都不要了!   我们不是捏造历史,我们是在回顾历史,那一段残忍的历史不仅仅让中国人记住,也应该让俄罗斯人记住,只有这样才能维系中俄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中俄之间才能接受教训,永不再战。

阅读更多

朝鲜日报 | 英媒:美国在中国南海部署最新型隐形军舰

据悉,美国把刚刚服役一年的一艘新一代高速隐形军舰部署在中国南海。 新华社4日援引英国媒体《泰晤士报》刊登的消息报道说,美国将新一代高速隐形军舰“独立”号部署在香港和新加坡之间的南海航道上。有分析认为,美国在中国和越南、菲律宾等国存在领土主权争议的中国南海部署最新型军舰,意图在于牵制中国在该海域称霸。 ◆美隐形军舰可实施陆海空立体作战 美国部署的“独立”号是去年1月服役的美国新概念濒海战斗舰,配备2架武装直升机和1架无人直升机,以及3辆装甲车。 这种军舰能够在濒海浅水区进行陆海空全方位作战。为实现隐形功能,舰体外部为铝合金材质,并配有降低噪音的特殊发动机。新华社还报道说,每艘价格约为4.4亿美元。 美国在中国南海部署该军舰,很有可能是为了维持该海域海军力量的平衡。 ▲最近美国的新一代高速隐形军舰“独立”号被部署在中国南海。上图为,去年3月“独立”号停泊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军基地。下图为,从正面看的“独立”号。照片=法新社 ◆是为了应对中国隐形高速艇? “独立”号被部署在中国南海,似乎与中国今年初在该海域部署022型高速隐形导弹艇有关。同样具有隐形功能的该舰艇虽然是乘员仅为12人的小艇,但具有以几分钟为间隔连续发射8枚导弹的能力。10艘舰艇编队即可发射80枚导弹,足以对一个地区造成毁灭性打击。 (新闻未完待续) 朝鲜日报中文网 chn.chosun.com 本文内容归朝鲜日报和朝鲜日报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摘编

阅读更多

曾飚 | 橡皮子弹和装甲车在哪里?

2011年08月26日 03:44:59 英国骚乱局势趋于平稳,但是在平息伦敦骚乱的过程中,是否采用橡皮子弹、装甲车,甚至军队,引起了争议。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国人似乎关注很少。在某海外华文论坛,居住在当地的中国人,也提问,为什么不使用更加严厉的手段,比如我们国人熟悉的橡皮子弹。     在英国本地,一贯左倾的BBC在头两天的报道中,使用“抗议者”这样的词汇来描述骚乱的参与者,受到了一些听众的抗议。     有趣的是保守阵营的论调。《泰晤士报》在8月 10日的社论,相当强硬,呼吁使用子弹和水炮来对付骚轮者。所谓社论,并非黑体大字,而是报纸第二页三篇短文之一。鉴于《泰晤士报》的保守立场,可以把这种呼声看作是英国统治阶层立场。在当天的一篇分析评论中,一位英国防暴专家,有过参与对付北爱地区骚乱的经验,认为使用上述霹雳手段,对付这场骚乱,应该在技术和效用是必须的。     同属右翼的《每日电讯报》则比较委婉地讨论使用这种手段的必要性。内政部女部长特里莎• 梅,是最早提前结束假期,回国参与此次平乱的政府部长,她在回答外界质疑的时候,强调了英国的形象问题,认为当这些手段在伦敦街头出现的时候,不符合英国给世人的形象。     我相信这是一个真实的想法,但是在一贯的英国政治话语表述中,提到了这个议题,往往表示这也是一个可能的措施。英国作为警察制度的发源地,威严但友善的英国警察,已经是与一个和大本钟一样的符号,在英国二战前,有一部老电影,曾经很细腻地刻画了,戴着高帽的英国警察,如何忙碌的一天,传达出的信息是警察的友善和乐于助人,与伦敦居民的鱼水情。     在英国,针对骚轮,可以动用的手段从普通警察,一直可以顺着防暴警察、橡皮子弹、水炮、装甲车、宵禁,甚至军队这样的单子一路下来。在此次平乱过程中,英国政府还是采取了较为温和的态度,主要是增加警力,在人员优势上来控制局面。从目前进展来看,还是起到了稳定局势的作用。仔骚乱进入第四个晚上,伦敦警察数量增加到 16000人,基本上稳定了局势。同时,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发出了通缉令,使得局面得到了极大的控制。     橡皮子弹装甲车论的登场,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却令人感到一丝担忧。第一,如果把英国不同媒体视为不同政治力量的传声筒,这种提前发布的强硬论调,无疑显示了英国社会上层阶级的恐惧,要将底层社会的反抗,很快地镇压下去,并且显示强大的威慑。这也意味着手段越严,内心越脆弱。这种粗暴地对待方式,显示了英国这两个处在社会阶层两端的阶层,实际上极度缺乏沟通。   相比之下,受灾地区的居民举起了笤帚,来收拾骚乱后的现场。他们是英国社会的中产阶级,是善良的受气包,坚定的社会稳压器。很遗憾,他们在此次骚乱中,让世人听到的声音不多。     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虽然英国缺乏一个中宣部来把握舆论导向问题,但是中产阶级的观点,在一场影响重大的社会事件中缺席。这令笔者更加担忧英国在不同阶级的沟通上面,可能出现了什么问题。近年来,英国在讨论“破碎的不列颠”( Broken Britain),现在可能就是一个后果,破碎的结局,就是碎片之间缺乏粘合和互动。     第二,在此次骚乱中,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参与打砸抢的华人几乎没有,有趣的是BBC 的中文部发布的新闻主题之一,就是是否有华人商家在此次骚乱中受损。实际上,这种华人受损最极端的图景,就是伦敦的唐人街在西区,也是英国的富人区的前门,一旦唐人街遭殃,损及英国最听话的少数民族的利益,那么事态可能已经十分严重。那个时候,按照英国目前媒体的强硬调子,装甲车已经开道特拉法加广场伺候。所以,伦敦乱不乱,可以唐人街是否遭殃,为一个最简单的指标。     此外,在发生骚乱的地区,是多民族混杂之所,也有很多华人居住在此处。不过这次骚乱者的目标,首先是商铺,而不是个人,这是此次骚乱中很值得关注的一点,表明他们更多表现的是对社会不满,而不是针对特定族群;其次,被袭击的商铺都是英国一些品牌店,一些小铺子更多是门面,比如玻璃窗户、大门受损,最有趣的是,据说在一处被抢劫地点,三家卖服装、电子用品商场被洗劫,而今挨着的英国书店 Waterstone无人问津,显然不是抢劫者尊敬知识,而是根本就不读书。     简而言之,在世人的眼里,这场伦敦骚乱,让这座城市颜面扫地,即使时候在鼓吹英国社会的中产阶级素质之高,警察处理之循规蹈矩,政府反应之慢,不如让媒体留一点版面,去思考不列颠社会怎么了,难道真是破碎了吗?假如这个社会已经彻底无法沟通,失去了整合的信心,即使让子弹和装甲车来拯救,维持稳定,也是软弱无力的。   上一篇: 总理驾到   下一篇: 上海与动车之旅 阅读数(6019) 评论数( 0 ) 0 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阅读更多

真的猛市长,用装甲车碾烂违章停泊车辆[v]

立陶宛维尔纽斯市的市长大人实在是无法忍受这些违章乱停车的家伙了,于是他开出了一辆装甲运兵车,从它上面轧过去了! 显然这是杀鸡儆猴的举措,不过这位车主好像也确实有点太惨了吧:进去办个事,出来就发现车子烂掉了?!而且不仅摄像机对着你,还有个满脸虎式微笑的西装男凑上来跟你握手…… ( YouTube ) [v]真的猛士,这样叠杯子 真的猛乌龟,自带车轮 真的猛冰淇淋车,水陆两栖 真的猛士,开车开半截[4p+4p1v] 真的猛男,敢于赤条玩过山车 无觅 © 煎蛋 / 随便看看 / 图片托管于 又拍网

阅读更多
  • 1
  • ……
  • 7
  • 8
  • 9
  • ……
  • 17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