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权

深陷泥潭

      (摘要:全球经济整个困在滞胀的深渊里,最终,刺激政策的累积效应会在一场世界范围的通胀危机中展露无遗)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五年之后,世界经济还是没有恢复过来。领导无方是其主要原因。   刺激政策和紧缩政策都不起作用,也不会起作用。不幸的是,世界各大经济体的政府及其中央银行都拒绝改变其政策方案,并且将其失败归因于政策的力度还不够。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各国的这些错误政策将会让全球经济整个困在滞胀的深渊里,危机在国家之间不断蔓延。最终,刺激政策的累积效应会在一场世界范围的通胀危机中展露无遗。由此导致的货币紧缩将会重塑全球经济。       危机蔓延   近来全球经济坏消息不断。意大利选举就是一例。胜出的新统治集团反对上届政府的紧缩政策,但是没有提出有效的替代措施。这种不确定性导致意大利政府的债券市场再次如履薄冰,甚至可能会将整个欧元区拖入一场新的金融风暴。   美国政府最近几周被拖入了一场所谓的“自动减赤”的斗争中而没有解决方案。美国为此削减了850亿美元的政府支出,再次触发了美国经济二次探底的衰退风险。   事实上,此次的削减幅度不过只有GDP的0.5%,还不到美国财政赤字的十分之一。对“自动减赤”的极度担忧情绪反映了美国经济在五年的大规模刺激计划之后的脆弱状态,以及美国政治体系的功能障碍。   印度刚刚出台的预算打破了市场对于重大改革的希望。尽管预算根据良好的增长势头准备削减赤字,但是并没有显示任何举措来打破印度长期的财政挑战。政府赤字长期维持在GDP十分之一的高位,引发了通胀挤出投资。在全球经济疲软的情况下,印度似乎并没有创造自己的经济增长动力。   世界在不停地变化,各国领导人的面孔也可能会不时地发生变化。但是,尽管面孔常变,领导人的类型却一直没有变过。现在这一代领导人总是从水涨船高和掩盖问题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其应对经济困难的本能反应就是刺激增长。   非常不幸的是,这种思维方式现在已经没有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潜力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也比过去要低得多,如果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增长率甚至会更低。   那些希望依靠大环境的增长来解决所有问题的领导人,只会很快把他们所领导的经济体再次带入危机。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政府在财政和货币两方面都采取了刺激措施。美国的确有优势这么做,因为美元是全球储备货币。这给了美联储扩大货币供应的空间,而不用担心美元价值崩溃。政府也能借到比其他国家多得多的钱。   美国的刺激政策像变戏法一样使投机活动再度兴旺。股票市场突破了历史最高点,信贷息差则是历史最低。这就是美联储想要实现的目标。美联储希望较低的风险溢价可以促进投资,由此恢复增长。不幸的是,后者并没有发生。   美联储的解读是刺激的力度还不够,因此还要实施第三轮和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自从危机发生以来,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翻了两番,达到了现在的3万亿美元以上。很可能今年会再增加1万亿美元。这又一次在鼓励投机方面起到了完美的作用,却没能提高投资和GDP增长率。   尽管大多数分析人士都认为,美国此次的削减支出会是一场灾难,但我却认为,这是美国弥补过去五年政策谬误的第一条正面消息。   美国在婴儿潮一代退休后,支出会进一步增加。除非通过一定程度的削减来扭转这种趋势,否则,即使美元的独特地位也无法挽救美国将在五年内发生的债务危机。   财政紧缩将会鼓励美联储继续执行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我怀疑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明年卸任之前都不会改变政策。下一任美联储主席将不得不处理他留下的烂摊子,很可能会执行显著的紧缩政策。   如果你是一个投机者,在伯南克退休之前最好就退出来吧。他退休之后发生的事情可能会非常糟糕。   由于债券市场的需要,欧元区已经采取了紧缩政策。欧元区不像美国那样存在增加债务的空间。然而,欧洲的问题比美国更加糟糕。   紧缩政策的问题在于,仅靠它本身是难以奏效的。螺旋性下降似乎困住了所有执行了这一政策的国家。紧缩会引发衰退,进一步增加财政赤字,从而需要更大的紧缩。   现在,还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场恶性循环会在短时间内停止。随着就业率举步不前,欧洲国家很快就会发生政治动荡。   欧元区紧缩的目的是削减预算赤字,但是这只有在削减成本、提高北欧竞争力的情况下才会奏效。不幸的是,南欧和北欧之间的竞争力差距很大,可能高达30%。除了南欧国家的紧缩政策,北欧的经济调整也要实施一些通胀政策。   在缩小了竞争力差距之后,南欧国家的财政形势就会通过改善收入稳定下来。然而,就像在美国一样,增长问题还是无法解决。宏观政策可以稳定金融,但是不能创造增长。   近来,市场不知为何突然对日本经济非常看好,相信日元贬值可以恢复日本的增长。这恰恰是错误的。   我一直相信,日元由于日本经济基本面的疲软会出现贬值。现在日元下跌仅仅是反映了日本经济的颓势。   虽然对于解决通缩有一定帮助,但是,劳动力减少和企业竞争力恶化等阻碍增长的问题,是无法依靠日元贬值来解决的。   解决通缩的这个过程将会重新调整日本的收入结构,更多地向政府倾斜。家庭部门要承担通胀税,这对消费而言并非有利因素。日本工资下降远远超过CPI。这是日本竞争力下降的后果。治愈通缩不会创造实际工资增长的趋势。   因此,我不认为日元贬值会以某种方式将日本经济和日经指数送上增长的轨道。短期炒炒日元是正确的交易,但长期投资日经股票就不对了。       账单到期   自全球经济危机以来,新兴经济体保持了增长。但是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发达经济体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的热钱对于推动新兴经济体的增长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助长了包括中国的房地产和印度消费者信贷在内的很多泡沫。然而,新兴经济体忽略了这种由泡沫推动的增长所蕴含的巨大风险。随着时间推移,维持泡沫需要成倍于以前的资金。   新兴经济体由于起点较低,仍然有增长潜力。但是,这种潜力只有通过结构性改革才能释放出来。否则,为什么这些经济体仍然是新兴的呢?这无非是因为有一些结构性的原因拖后了这些国家几十年的发展。   因此,对新兴经济市场潜力的热情经常会错位,大多数金融投资者没有赚到钱。   新兴经济体在2008年时的金融状况还不错,因为对1997年、1998年的金融危机的教训记忆犹新。当时是实施结构性改革以建立自身发展动态的一个大好机会。不幸的是,太多国家为了发展滥用了其金融体系。   在诸如巴西、中国和印度这类大型新兴经济体中,低质资产的杠杆率过高。债务狂欢留下了通胀问题。它们现在面临着比2008年更大的困难。   迄今为止,新兴经济体所有的应对措施都是得过且过,指望出现奇迹。我相信新兴经济体在未来两年里将会经历像欧洲和美国一样的危机。   它们可以通过尽快实施结构性改革,提高增长预期来避免这场危机。私营部门由此进行的投资也可以帮助其躲过危机。不幸的是,现在还看不到任何改革的迹象。   印度最近的预算放弃了这个机会。中国则一直是在与投机共舞,希望可以将投机的水平控制在刚好维持经济运行的水平。这种认为经济管理完全是操控心理预期的错误想法,很可能会把中国带入一场大的危机。   我相信,新兴市场今年和明年的表现将会比发达国家更糟。这些新兴市场依靠泡沫生活的时间太长了。这个庞大的账单就要到期了。       方向错误   全球化进程在IT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严重降低了需求管理的有效性。除了煮咖啡、做饭或剪头发这样的工作,现在跨国公司可以把任何工作任意分布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供应方已经变成了面向整个全球经济。   因此,当一个国家通过刺激政策来扩大其需求时,本土供应方只会有微弱的反馈,从而使得政府的刺激措施几乎没有任何效果。这正是美国大规模的刺激计划没有提高本国的就业率,反倒在新兴市场创造了一个大泡沫的原因。   在当今的全球经济里,一个国家改善经济的方法应当是提高竞争力而不是管理需求。竞争力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住房、医疗卫生和教育。   货币刺激饮鸩止渴,只会助长像住房、医疗和教育这类不可交易的领域内的通胀。   传统的宏观经济措施短期内不会有太多效果,长期则会造成很大危害。   制约欧洲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就是劳动力老龄化严重,而且劳动力市场不灵活,由此导致其生产力下降。   现在,欧洲对宏观管理的关注无法解决这些困难。在欧洲的劳动力市场经历重大改革之前,欧洲经济将会持续停滞不前。   美国经济增长需要的则是提高教育质量,以及降低医疗成本。但是,美国的实际行动却是把大量资金投入刺激措施,恢复了投机活动。投机者的财富增加又增加了他们的话语权,从而促使政府以刺激经济的名义采取倾向投机的政策。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五年之后,各大经济体的政策目标仍有方向性错误,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被用来支持投机,将财富从大多数人转移给了少数人。全球经济因此仍然不稳定。     (来源:《财新新世纪》)

阅读更多

南风窗 | “杀马特”:文化贫困产物

在微博上,“杀马特”一词,一直是一个高频率用词。它音译于英文smart,意为时尚的、聪明的。但由于文化知识精英的话语垄断与价值重构,让“杀马特”从“smart”一翻译成中文,就成为了其反义词。现在在微...

阅读更多

FT中文网 | 别了 铁道部

一、大部制改革 异口同声的“别了,铁道部”、“再见,铁老大”——尽管正式宣布铁路政企分开是在昨天,但迫不及待的标题周六就已经在门户网站首页上出现,从新浪搜狐腾讯网易凤凰到新华网,再到微博热门话题标签;风潮一直延续到今晨各地都市报的封面大字上,从南方都市报、生活新报到重庆时报、现代快报、晶报……最应景的图片自然就是人们昨日上午在铁道部尚未拆下的招牌前留影,当天午后出版的合肥晚报已经第一时间将这幅场景搬上头版。...

阅读更多

法广 | 国际纵横: 看北京对朝鲜政策的变化

其实在中国国内,要求重新审视中朝关系,甚至主张不再支持平壤的呼声也逐渐浮出。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编审邓聿文2月27日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署名《中国应该放弃朝鲜》的文章。邓聿文提到,中国最佳的选择是采取主动权,争取朝鲜半岛的统一。而朝鲜的第三次核试验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重新审视其与金氏王朝长期盟友关系的最佳时刻。为此,邓聿文在文中列举了五点放弃朝鲜的理由。一:国家关系不可建立在意识形态上。邓聿文指出,国家关系如果建立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基础上是很危险的,既不符合国际关系的现实,也不符合中朝各自的现实,也是对中国发展同西方关系的否定。如果根据意识形态来选择盟友的话,那么今天中国和西方之间的关系将无法存在。虽然中国和朝鲜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两国之间的区别甚至大于中国和西方社会。二: “地缘优势说”夸大了朝鲜作用。邓聿文指出,把中国的战略安全寄托在所谓的地缘政治优势上,并不切实际,也夸大了朝鲜的作用。中国那种基于地缘政治而与朝鲜建立起来的战略盟友关系已经过时了。尽管在冷战时期朝鲜是中国有用的朋友,但朝鲜今天的作用则令人怀疑。设想一下,如果美国视朝鲜的核武为严重的威胁,准备对其发起先发制人的打击,那么中国是否觉得自己有责任帮助盟友呢?如果中国帮助朝鲜,又是否会引火烧身呢?三:朝鲜不会改革开放,迟早衰败。邓聿文指出,朝鲜将不会改革和对外开放。国际社会曾一度希望金正恩掌权后将推进改革,但这种设想似乎落空。而即使金正恩个人有改革的意愿,朝鲜的统治集团也决不允许他这么做,因为一旦朝鲜的大门敞开,可能就意味着其政权的倒台。中国为什么要与一个迟早要完蛋的政权为友呢?四:朝鲜正在离北京越来越远。邓聿文指出,朝鲜正在离北京越来越远。中国人习惯以朝鲜战争为由,形容中朝两国的关系是“鲜血凝成的友谊”,但朝鲜其实并不这样想。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就重写了那段历史,把上万名在朝鲜战争中死亡的中国儿女的历史从记录中抹去。许多志愿军战士的墓地也被夷为平地。对朝鲜人来说,甩掉“中国的束缚”是独立与自主的象征。五:警惕朝鲜“以核武威胁中国”。邓聿文指出,朝鲜一旦有了核武器,不能排除反复无常的金氏王朝以核武来要挟中国。据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薛立泰说,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2009年访问朝鲜时,朝鲜领导人金正日曾把朝鲜的贫穷归罪于中国“自私的”战略和美国的制裁。金正日还暗示,朝鲜退出六方会谈的原因是想摆脱北京的制约,并不是冲着美国来的。同时,金正日还建议如果华盛顿伸出援助之手,朝鲜可以成为美国对付中国的最坚固的堡垒。平壤还表示它可以利用核武来迫使中国就范。 邓聿文分析表示,朝鲜研制核武的部分原因是它幻想着可以借此与美国平等谈判,因此强迫美国妥协。如果美国愿意向朝鲜示好,那么朝鲜在同中国打交道时就可以掌握主动权,尤其是北京不满足朝鲜的要求时。这一点是完全有可能的。最后邓聿文总结称,基于上述考虑,中国应该放弃朝鲜,而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斡旋朝鲜半岛的统一。中国这样做将有助于瓦解美日韩的战略联盟,减缓东北亚地缘政治给中国的压力,同时也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 据中国媒体报道,就连毛泽东唯一的孙子、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毛新宇最近也就朝鲜第三次核试验表示:“朝鲜应该走无核化、和平发展的道路。”毛新宇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朝鲜无核化也是中国人民的心愿。”毛新宇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每逢人大政协两会期间他都会针对各种悬案发表见解。但此次是毛新宇第一次敦促朝鲜走无核化道路。牺牲在朝鲜战场的毛岸英是毛新宇的大伯,因此很多人分析称,受祖辈父辈的影响,毛新宇对朝鲜持友好态度。北京的一位外交消息人士表示:“具有代表性的‘红二代’毛新宇公开对朝核问题表明立场,中国人民对朝鲜第三次核试验的态度可见一斑。”毛新宇是毛泽东次子毛岸青的独生子。 剑中先生最近发表文章指出,在官方的默许下,中国强烈反对金家世袭政权的民意,获得了一定的释放,「中国网络上的主流意见非常清楚,基本是一边倒的谴责和批评:朝鲜挑战包括中国支持的安理会决议,违背了中国利益;中国此前的对朝政策遭遇失败。」甚至有人发出「解放朝鲜,终止半岛核危机」的激愤之音。 据估计,朝鲜為核开发累计投入了十一亿至十五亿美元,加上运载核武器的远程导弹,朝鲜共投入了二十八亿至三十二亿美元。这些钱可以买到九百三十三万吨至一千零六十六万吨的玉米,可供所有朝鲜人民食用二年七个月至三年。 北京每年向北韩提供石油消费量的百分之九十、粮食的百分之四十五、生活必需品的百分之八十。二○一二年為向金正恩示好,还对朝鲜进行了「中国援朝史上最大规模的单笔无偿经济援助」,但北京在朝核问题上的话语权仍旧等於零。 金家王朝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孤注一掷,把核武器当作救命稻草,还因為对於朝鲜权贵来说,最坏的情况不外乎没有外援饿死一些老百姓,而没有核武器,很可能就会重蹈萨达姆、卡达菲的覆辙。 就中朝关系,他指出,双方谁也离不开谁。在「唇齿相依」、「鲜血凝结成的友谊」的背后,中朝两个独裁政党的相互利用和较量从未平息。以朝核试验来说,中国的得意算盘是和稀泥,在台面上尽量与国际社会保持一致,但绝不会实质性制裁朝鲜。朝鲜这个国际麻烦的存在,将极大地减轻自由世界关注中国人权的力度,朝鲜因此成為北京亲朝派所谓的「战略资產」,和网民所谓的「制度缓冲」。為彰显自己的地区影响力和大国地位,二○○三年北京多方斡旋,一手促成了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平壤不甘心做北京与美国讨价还价的砝码,将计就计,顺势把六方会谈当成秘密研製核武的挡箭牌,加紧研製核武器。 二○○九年六月,在回答「中国是否与朝鲜存在同盟关係」的问题时,中共发言人秦刚表示中朝之间有著正常的国家关係和人员往来。这和今年中国对联合国制裁朝鲜决议案投赞成票一样,意味著北京在事实上否定了与平壤的军事同盟关係,即一九六一年七月十一日签订的《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规定「双方不参加反对对方的同盟、集团、行动或措施」、「一旦缔约一方遭受到一国或几国联合武装进攻时,缔约另一方应立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阅读更多

Co-China周刊 | 走吧,到情境中去——之香港人有没有中国心

       “ 香港对保障大陆奶粉供给,有没有道德义务? ”        “ 奶粉限带是区别对待本应一视同仁的民众,还是对本港市民负责? ”        “ 奶粉限带是不是说明香港人没有中国心? ”   “ 限带奶粉 ” 的政策出台后,类似的评论屡见不鲜,而从道德角度去评价这一公共政策,或是带入到任何其他话题的公共讨论当中去,是否合适仍需斟酌。 97 年回归后 , 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特别行政区保持财政独立 , 中央人民政府不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征税 , 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独立的税收制度,自行立法规定税种、税率、税收宽免及其它税收事务。港府的首要负责对象是香港本地居民,保证居民日常生活的稳定。奶粉荒出现时,政府的第一要务是保证本港居民的奶粉供给,这是制度性安排,亦是香港政府执政合法性的来源,和中港关系,香港人如何看待大陆人并没有直接关联。即使此次的事件客观上加深了中港矛盾。笼统地下结论说,香港人没有中国心,将问题提升到身份认同的高度不仅是不恰当的,也回避了真正的问题。 对于微博上的争论,诗人廖伟棠认为话语权越大,在公共讨论中的发言越需谨慎, “ 有一些在微博上有影响力的人,比如李开复,自觉或不自觉地引导了问题,把单纯的奶粉问题泛化为中港矛盾。先入为主的认为这是香港人对大陆人的歧视和排斥。他们没有去了解事情的始末和法例实施的尺度,就用不属实的信息挑起了争端。他们应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调解中港之间的张力,把事件的真正内涵揭露出来,而不是停留在口头的谩骂上,使得中港两地撕裂。 ” 中大通识教育部的课程副主任梁启智接受采访时谈了一些有意思的感受: 大陆的新闻作品在谈论香港时通常不是在谈论香港,而是在谈论一个叫做 “ 香港 ” 的符号。符号化的香港跟真正的香港是有一定距离的。而这个符号化的香港在大陆的报道中,经常被用来报道那些本来想报道但是不能报道的东西。大陆报道香港时其实不太关心香港到底在发生什么事,就像是孙中山当年讨论香港问题,其实不是想讨论香港,而是想讨论中国革命的未来。 97 年大陆拍《沧桑香港》其实不是想说香港,而是想说中国的崛起。如今大陆的很多报纸也是这样,当他们在谈论香港时,很多时候都是想影射和批评中国大陆的相关政策。奶粉这件事上,很少有大陆朋友真正关心香港到底在发生什么,而是在借此发泄对大陆食品安全监管不力的负面情绪。奶粉问题其实牵扯太多其他问题,具体问题应该具体谈,而不是给香港人扣上不爱国的帽子。 香港人对爱国的理解跟大陆人是不一样的。香港人首先要追问什么是爱国、为什么要爱国,其次要追问应该用什么方式来爱国。香港人纪念六四、为赵连海声援,这些爱国的事情大陆人是看不到的。 大陆人在媒体上看到的都是大陆给了香港什么优惠政策,觉得香港人应该知恩图报。在这种预设的基础上,大陆有买奶粉的需求香港竟然不满足,他们就觉得不能接受。但其实很多具体问题是有争议的。有大陆朋友说,香港要依赖大陆的电和水,我看到的资料是,香港卖给大陆的电,比大陆卖给香港的电要多;香港其实也没有那么缺水,是广东省要求香港一定要买。有一年广东缺水,香港提出不买了,广东省说,不行,一定要买。结果香港只好以比国际价格高几倍的代价把水买回来倒进大海。在这个意义上,香港人非常反感内地人说, “ 我们对你们那么好,你们为什么不知恩图报? ” 当然,香港人看到的关于大陆的报道也很可能是被符号化的大陆,这个也是香港人需要警惕的。梁启智坦言,他非常不想看到中港两地出现矛盾。互相了解进而互相理解,真的非常重要。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