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

重庆新闻办微博称误删除王立军接受休假式治疗信息

重庆新闻办微博称误删除王立军接受休假式治疗信息-《财经网》 重庆新闻办微博称误删除王立军接受休假式治疗信息-《财经网》 【《财经》综合报道】 8日上午10点54分,重庆市政府新闻办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王立军副市长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精神高度紧张,身体严重不适,经同意,现正在接受休假式的治疗。”但13时许,该官方微博又删除了此信息。至删除时,该信息已被转发数万次。10余分钟后,该微博又称是工作人员误操作,又重新发布了该信息。而中新网稍早报道说,重庆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已在上午11时许向该网站记者证实了该信息。 王立军出生于1956年,曾任辽宁省铁岭市公安局局长、党组书记,锦州市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锦州市副市长。2008年6月调任重庆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党委副书记;2009年3月任重庆市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2011年5月任重庆市副市长至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王立军因重庆打黑而备受各方关注。 中共重庆市委在2月初发布相关决定,王立军不再兼任重庆市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以副市长身份分管联系经济领域工作。 自2月2日至8日,7天内重庆市政府连续四次发布有关王立军任职与活动信息(时间由最近开始): 2月8日:王立军副市长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精神高度紧张,身体严重不适,经同意,现正在接受休假式的治疗。 2月6日:【王立军调研教育工作】昨日,副市长王立军到市教委、重庆师范大学调研时要求,全力打造人才高地、教育高地,为全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他还提出了改革与活力、方式与内涵、发展与质量、民生教育与公平体现、中国特色与国际接轨、投入产出与保障等六个方面促进教育发展的工作思路。 2月2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公布市政府领导分工,副市长王立军分管教育、科技(知识产权)、环保、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体育、民防、园林、参事、文史、修志工作。分管市教委、市科委、市环保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等部门单位;联系市科协。 2月2日:据悉,近日市委决定,王立军同志不再兼任市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以副市长身份分管联系经济领域工作。 王立军简历: 王立军,男,蒙古族,1959年12月生,内蒙古阿尔山人,省委党校研究生,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一级警监,教授,研究员。1987年12月入党,1976年7月参加工作。 1976.07—1978.02  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林业局天池林场知青 1978.02—1981.03  解放军00419部队文书、秘书、调度 1981.03—1982.12  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林业局职员 1982.12—1984.04  辽宁省铁法市(县级)商业局职员 1984.04—1989.09  辽宁省铁法市(县级)公安局民警、晓南派出所副所长(其间:1986.06—1988.07辽宁省中等专业教育自学考试政法专业学习) 1989.09—1992.02  辽宁省铁法市公安局晓南派出所所长、大明派出所所长 1992.02—1993.11  辽宁省铁法市公安局副局长 1993.11—1999.12  辽宁省铁岭市公安局副局长(1992.09—1994.07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干部专修科管理专业学习,1993.08—1996.07辽宁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1995.09正县级) 1999.12—2000.08  辽宁省铁岭市公安局党组书记、副局长 2000.08—2002.12  辽宁省铁岭市公安局局长、党组书记(其间:2001.10—2002.10  美国加州大学MBA远程教育学院学习,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02.12—2003.05  辽宁省铁岭市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副市级) 2003.05—2004.11  辽宁省锦州市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 2004.11—2008.06  辽宁省锦州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2004.09—2006.04东北财经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专业[EMBA]学习,获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08.06—2009.02  重庆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常务,正厅局长级) 2009.02—2009.03  重庆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副局长 2009.03—2011.05 重庆市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 2011.05—         重庆市政府副市长,重庆市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 党的十四大、十六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分管的工作:教育、科技(知识产权)、环保、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体育、民防、园林、参事、文史、修志工作。 分管的部门(单位):市教委、市科委、市环保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体育局、市民防办、市园林局、市政府参事室、市文史馆、市志办、市教育考试院(市招生办、市自考办);联系市科协。(来源:重庆市政府网站) 《财经》综合报道 【作者: 《财经》综合报道 】 (责任编辑:吕强)

阅读更多

传昨夜王立军成都美国领馆避难被拒

从2月7日晚间开始,国内微博开始出现美国驻成都领事馆周边路段出现大批军警戒严的消息,并上传了大量现场图片,有行人被阻通行并禁止询问原因,同时有目击者见到一辆渝A字头的越野车停在领事馆外,随后被警方拖车拖走。魏如久律师最先发出消息:“重庆市副市长王立军逃至美国驻成都领事馆要求避难,被拒绝后已被公安人员拘捕送至北京。” 此消息随后在国内网络被迅速大量转发。 目前国内官方和美国驻成都领事馆对此事均无证实。 微博摘录: @簪花兒開了:谁告诉我领事馆路怎么了,无数防暴警察,把路封了还不断检查来往行人和车辆 @午夜频率:坐等被删 重庆 王立军实名举报薄熙来 逃到美国驻重庆领事馆寻求政治庇护 //@SmallWang: 推特得到的消息,不知真假:70多辆车围住领事馆,有警察配冲锋枪,据说是副市长王立军因打黑得罪人,求美国领事馆政治庇护 Archi_wang:回复@巴黎野城: 搜了一下,真相也许是被要求卖主求保被发现,怕成为高层争斗的牺牲品才逃跑保命。 — 抢在中纪委前,薄熙来先动手清理王立军周围的人 重庆王立军的事件,博讯得到最新消息:先前报道的王立军周围的人被抓,确有其事,具体情况是:薄熙来抢在中纪委前,先动手清理王立军周围的人,搞证据。据悉,从司机开始,薄熙来已经逮捕了王立军周围十一人。此事对薄熙来“打黑”运动是极大的讽刺。 消息还称,日前王立军去重庆一所大学考察是临时作秀,是薄熙来批准后前才去的。 消息人士表示,王立军被捕随时有可能。两天前南方周末记者打通了王立军的电话,问他“是否出事了”。王立军说:“我现在还是自由的。” 问他“司机是否被抓?” 他回答:抓就抓呗。 — 重庆原公安局长王立军揭发薄熙来,周围的人被捕 博讯据北京消息,重庆副市长、原公安局长王立军已经向中纪委实名举报薄熙来家人腐败和转移资产到海外。 中纪委已掌握,王立军主要涉嫌以下犯罪: 1、在辽宁锦州和铁岭,对黑社会(主要是矿产业)进行保护,捞取好处。 2、在两地任职期间,通过控制公安设备、服装采购,拿取回扣。仅在重庆3年,警务设备采购涉及金额几百亿元,由他的朋友控制,回扣进入海外账户。 在重庆,王立军要求所有警察穿西装,成本200元,支付4000元。 3、王立军在大连、重庆接受朋友的房地产等好处。 消息人士称,王立军在重庆标新立异,将公安局改为“警察署”,警服、警车独成一体,引起中央不满,但对他进行调查是因为他黑白两道的腐败问题。博讯2011年5月曾独家报道“辽宁铁岭公安局局长谷凤杰涉嫌重大违法犯罪被双规”的消息,因为王立军曾在1995年到2003年在铁岭市任职公安局副局长、局长等职务,不排除两者间有关联。 — 王立军拔枪对组织部长,要曝光薄熙来和夫人谷开来的违法腐败 博讯从北京消息人士处得知,薄熙来知道王立军被中纪委调查的消息后,为免于引火烧身,提前和王立军划清界限。 王立军为了薄熙来两肋插刀,在重庆“打黑”并清除“异己”,大难临头,原想找薄熙来帮忙,却被无情抛弃。在组织部长宣布对他免职公安局长并做调查时,王立军愤怒的拔枪以对,并向政法委书记摔茶杯,公开宣布与薄熙来决裂,声称要曝光薄熙来和夫人谷开来的违法腐败的料! 王立军还以“在重庆生命将有危险”为由,要求调回辽宁或北京。 ——- 重庆王立军实名举报薄督,恐遭薄督追杀,遂连夜奔走,逃到美国驻成都领事馆寻求政治庇护。其后故事有两个版本:一、进入领事馆;二、被拒后被捕押往北京。 昨夜驻城都的美领馆外布有特警,据说,有重庆高官请求政治庇护被拒绝,已押送到帝都,此人在重庆唱红打黑中立功,有猜测是王立军。 —— lang: ‘zh-CN’ 相关日志 2011/07/12 — 金融时报:“唱红”关乎大是非 2011/06/29 — 红军:路线争斗终于上升到经济基础的争论上来了 2011/06/06 — 许志永:方洪没虚构事实也没扰乱公共秩序 2011/03/05 — 薄熙来不按常理出牌,逆天了:公租房中选名单报纸全部刊登出来了 2011/01/31 — 金融时报:“红二代”的意志 2010/12/13 — “红色重庆”的价值 2012/02/08 — 唱红派和体制派的重大挫折,重庆局长换人的背后 2012/02/02 — 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辟谣 2012/02/02 — 网传重庆市公安局长王立军因腐败、刑讯逼供被免职 2012/01/17 — 中共十八大中央政治局9常委2.0版

阅读更多

爱思想 | 张维为:重庆归来话重庆

张维为:重庆归来话重庆 进入专题 : 重庆模式    ● 张维为       邓小平讲过一句名言:听过枪声和没有听过枪声的军人就是不一样。我觉得,与此类似,一个地方实地看过,还是没有看过,也是不一样的。这次到重庆的实地参观考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重庆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对重庆经验也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也促使我进行了一些新的思考。我想从“硬件”和“软件”两个角度来谈谈我的看法。     先讲一下自己对重庆“硬件”发展的印象。我这次是从欧洲到香港,再从香港到重庆,一路走来的,所以可以进行非常鲜明的印象比较。重庆比肩接踵的高楼大厦,繁华时尚的商业氛围, 看上去已经不逊于任何国际大都市了。昨天我们又到了最基层,参观了虎峰山村党支部的服务平台,这个服务平台的硬件条件,已经不亚于欧洲国家最基层的镇政府的办公条件。服务平台发布即时就业信息的那种大型电子屏幕,欧洲国家基层政府还没有。重庆的交巡警平台也很先进,欧洲国家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这两天看到的重庆市区居民的住房水平,我看总体上超过了香港市民的平均居住水平,尽管香港的人均GDP为24000美金,重庆是4000美金。所以我们今天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东西。邓小平曾讲过,我们虽然人均GDP不是很高,但因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我们人民得到的实惠要大于资本主义社会,这个观点得到了印证。以我的观察,上海和深圳等沿海发达城市也好,重庆也好,百姓的居住条件总体上已经好于香港和日本,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个实实在在的东西,经得起国际比较。     从“软件”的角度看,我也感触很深。首先可以明显地感到重庆的人心比较顺。我在这里先后坐了6次计程车,每次都和司机聊重庆,他们感觉都比较好,对重庆这些年的变化很自豪,对市委、市政府这些年的工作评价很高,我在国内无论到哪里都喜欢和计程车司机聊聊天,了解一些当地的情况,对本地党政领导人评价这么高的的确不多。这说明重庆近年工作的成绩是深得民心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重庆经验持怀疑态度的人应该到重庆看一看,了解一下实情和民情,可能会改变自己的看法。     过去人们总认为,谈民生,是“蛋糕”做大了以后的事,但从这次考察的情况来看,重庆可以在改善民生的同时把“蛋糕”做大。换言之,分“蛋糕”和做“蛋糕”可以齐头并进。     分好“蛋糕”能促进做大“蛋糕”,这是一个很有启发的实践。公租房也好,户口落地政策也好,严格地讲都属于分“蛋糕”。重庆市为公租房建设投入了1000亿元。300亿来自政府,700亿银行贷款。政府的钱不用还,银行的钱通过房租还。这一方面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许多企业的后顾之忧,户口落地政策使重庆吸引到了更多的农民工和青年才俊,这些都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到重庆来投资,投资多也意味着把“蛋糕”做大了。做“蛋糕”和分“蛋糕”相辅相成,令人鼓舞,这个创新实在是很有意义。     处理好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不容易,两者关系微妙。处理得好,可以保持两者的相对平衡,相互促进。效率提高了,可以更好地实现公平,也就是说把“蛋糕”做大了以后,就可以更容易地分好“蛋糕”。反过来看,分好“蛋糕”又可以增强人民的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但如果两者的关系处理得不好,过度追求任何一方,都会事与愿违,最终损害的是人民的整体利益。重庆今天做到了两者互相促进,值得充分肯定。     我有一个观点,中国的发展要放在整个世界的背景下来看。我多次说过,中国正在探索超越西方模式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我还说过,中国的“发达板块”在这方面起着带头作用,上海在许多“硬件”上(地铁、机场、公路、码头、高铁等)和“软件”上(人均寿命、婴儿死亡率、社会治安等)超过纽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这两天在重庆考察后,我觉得我们的“新兴经济体板块”也可以这样做,并可能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在不少方面(如住房、社会治安、居民幸福指数等)后来居上。从这个角度看,重庆的探索也具有国际意义。     在政治制度方面,中国探索的是“选拔” 加某种形式的“选举”模式,我过去比较关注这个模式在上层构架的实践,但这次在重庆,我们看到基层党组织的一些实践,实际上也是这个思路,通过组织功能性党小组,党员干部帮助农民,提供具体服务,如科技入户等。这样做既锻炼了党员干部,又使百姓知道投票该投给谁,这是很有创意的做法,也有利于从政治层面推动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我看中国探索的“选拔”加某种形式的“选举”的政治模式站得住脚,从基层到最高层,通过这样一种制度安排,其总体效果明显好于西方光是靠“选举”的模式,因为西方模式几乎没有了人才观念,这也是西方现在总体走下坡路的关键原因。     我们探索新的社会制度,不走西方那种社会和政府对抗的道路,而是探索社会和政府高度良性互动的制度,重庆的干部“大下访”看来是一个很好的做法。通过定点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驻点指导等多种方式,主动地了解和掌握百姓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难题,解决了过去积压的大量信访问题,力求把各种矛盾化解于未然。实现共同富裕实际上也是一个社会进步的伟大目标,背后是社会和谐与公正的理念,重庆“大下访”的做法体现了这种理念,也为中国探索新的社会互动模式作出了贡献。重庆还用健康的文化来凝聚人心,满足市民的精神需求,增强了重庆发展的精神动力,这也是中国社会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试验。     在经济领域内,我们探索的是混合经济制度,重庆的“八大投”,带动了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实现了“国民共进”,这值得称道。重庆实践证明,不只是西方的私有制经济是现代经济,中国混合型经济也是现代经济。混合经济制度可以实现“国民共进”,创造出比西方私有制经济制度更高的生产力,给人民带来更多的实惠,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制度保证。     总之,我看重庆探索的东西内容非常广,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做法,这是我原来没有想到的。这是政治家在做大事,有眼光,有魄力,有周密的可行性方案,有落实各项政策的执行力,所以使重庆成了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希望重庆再接再厉,在探索中国道路方面取得新的成绩,也希望重庆进一步推进话语创新,把重庆故事说得更好,从而使“重庆经验”在中国乃至世界上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进入专题: 重庆模式    文章分享到 :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抽屉网 腾讯微博 豆瓣 百度搜藏 更多 本文责编: frank 发信站:爱思想网(http://www.aisixiang.com ) ,栏目: 天益专题 > 专题文库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4943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红旗文稿,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阅读更多

中国选举与治理 | 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关注重庆治理

    用先进文化引领发展,发展将呈现境界之美;用先进文化浸润生活,生活将呈现细节之美。2007年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以文化高地建设引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提升了发展的境界,创新了发展的思路,聚集了发展的合力。2011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等6个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都位居全国第一,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市民安全感指数和市民生活满意度也位居全国第一。与此同时,重庆还被一些国际知名媒体评选为2011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城市”、“亚洲最佳投资城市”和“全球15个新兴商务环境最佳城市”。   “抓文化就是抓方向、抓未来,也是抓民生、抓发展的内生动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说。不断增强的“文化软实力”,正成为重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强劲动力。    “思想解放”催生“内陆开放高地”   文化的高度,决定发展的高度。   “文化是流淌在一个民族肌体里无处不在的软实力。只有文化才能让人类坚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也只有‘以文化人’,人的素质和境界才能全面提高,进而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2011年11月24日,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仲呈祥,应邀为重庆市委中心组作了《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主题演讲。几天后,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所长李林,又应邀为重庆市委中心组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专题讲座。2007年以来,重庆市委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重视学习,还要注意学习方法,要善于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和文化品位。市委中心组举办的高品位、高层次、高水平的系列讲座,从此成为“受欢迎、起作用、有实效”的“思维盛宴”,使“理论之树常青,创新之泉常涌”。   市委中心组学习是引领重庆扩大开放、科学发展的“发动机”和智力引擎。2008年初,薄熙来在“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动员会上,提出要用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和中央对重庆的要求这“三把尺子”,“量”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与不足。“三把尺子”使全市干部群众的头脑更加清醒。查找差距、“加塞”学习成为时尚,“5加2”、“白加黑”成为常态,重庆跨越式发展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观念的更新带来了方法的创新。学习过程既是提高认识和水平的过程,更是解决问题、科学发展的过程。2008年以来,重庆市委常委会定期确定重点课题学习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市委全委会先后审议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中共重庆市委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中共重庆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等重要文件,“内陆开放高地”和“文化高地”、“文化强市”,成为全市上下共同的奋斗目标。   重庆市委精心办好中心组学习这个“干部队伍建设示范班”,着力解决“不敢解放思想”、“不愿解放思想”和“不会解放思想”的问题,将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的直辖市。   2011年,重庆外资投资实际到位1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5%,增幅全国第一;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350余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倍以上,增幅全国第一;完成海外投资60亿美元,位居全国前列。这三项令人惊叹的指标,标志着重庆已基本建成内陆开放高地。    “唱读讲传”形成“干群和谐如一家”   古人讲:载舟覆舟,可畏惟人;得民心者得天下。其实,政权的核心就是人心,一个政权稳定与否就在于人心向背。得人心,有两个方面极其重要:一是执政者能不能积极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二是能不能把道理讲清楚,让大家都理解你的政策。执政者不仅要懂得自己应该干什么,而且要让广大的民众知道你在干什么。大到国家,小到城市,都是这个道理。   干部队伍的境界,决定一个地方的发展境界。重庆市委要求各级干部带头参加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主旋律,变生硬说教、简单灌输为潜移默化地感染,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使广大干部群众由被教育对象变为自我教育的主体。由市委书记薄熙来亲自策划,市委宣传部每月编辑出版的《读点经典》丛书,选取古今中外诗词佳作,开本小巧,好读好带,很快成为深受干部群众喜爱的“口袋书”。这套丛书目前已编辑出版37辑,单辑发行量超过70万册,并成为一些兄弟省市领导干部的“必读书”。   “唱读讲传”强化“公生明,廉生威”、“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等理念,培养了各级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大智慧”,奠定了重庆“民生导向、共富发展”的人文基础。2007年以来,重庆市委先后召开了8次全委会,次次都关乎民生。会委会相继作出了“五个重庆”建设、“民生10条”、“共富12条”、“民主法治15条”等重要决定,形成了重庆科学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全市各级干部不当“和稀泥”的瓦匠,不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木匠,人人争当“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迎难而上“硬碰硬”的铁匠,一心一意谋发展,俯下身子为民生。   2008年以来,重庆市委在基层党组织建立“书记接待、成员走访、办理答复”三项制度;同年,启动“干部大下访”活动,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采取定点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座谈走访、驻点指导、专题调研等形式,带着感情、责任、法律、政策下访群众,推动矛盾大排查,问题大解决;2009年,在全市机关干部中普遍开展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进三同”和“结穷亲”党性作风实践锻炼。   3年多来,重庆干部累计走访群众5026.3万户次,建立民情档案21.6万册,“结穷亲”57.6万户,投入127亿元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27万余件。干部下去了,民意上来了;问题解决了,民心回来了,“草鞋作风”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和谐如一家”的鱼水关系。抽样调查表明,认为干群关系“好”或者“很好”的重庆市民,已经由3年前的56.2%上升到2011年的75.8%。    文化民生培育城市“根与魂”   最宏大的文化工程,在社区的楼栋院坝里;最美丽的文化风景,在居民的举手投足间。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重庆提出了“为民服务、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在未成年人中开展“五心四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大学生中开展“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以建设“民生国企、责任国企”为目标,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红岩精神和三峡移民精神,积极培育重庆城市精神,实现了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全覆盖,创新开展了餐桌文明大行动,推进户外公益广告建设,坚持每年评选“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和道德模范、美德少年、“雷锋式警队”、“白求恩式医院”。   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山村小学任教,在讲台上坚守到癌症晚期的“80后”“最美山村女教师”曹瑾;20余年资助300余名农村贫困学生,自己至今居住在不到10平方米的集体宿舍的水泥厂普通职工郑书明……一个个践行核心价值的动人事迹,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凝聚着城市的精神,催生出知荣辱、守法纪、讲诚信、树新风、做好人的良好社会风气。   文化要贴近人心,文化设施要贴近普通市民,实现在“惠民”中“慧民”。2009年,重庆市委三届五次全委会将文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重庆市委全委会又作出了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据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介绍,近5年来,全市预算内文化投入每年都明显递增,文化设施建设已累计投入300亿元,每年的经常性文化运行支出也由5年前的5亿元增加到了近30亿元。全市实行城市住房开发投资的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以大投入夯实文化发展的基础。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城镇“15分钟文化服务圈”、农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基本建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财政每年为远郊区县划拨3000万元,兴建了区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等“四大件”。从主城区征收的城市建设配套费按照每平方米4元用于街道文化中心建设,累计建成街道文化中心100个、社区文化活动室2169个。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914个,配套村文化活动室8967个,标准农家书屋5400个,文化大院12000户。2010年以来,累计投入7.3亿元实施“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工程,安装广播终端6万个、直播卫星接收设备90万套,发放彩电11.4万台,解决了500万人口看电视难的问题,广播“响在了老百姓的耳朵、通在了老百姓的心里”。遍及城乡的群众大舞台,是文化发展的良田沃土;广泛开展的送电影、送图书、送故事、送戏剧、送展览、送春联等“六送”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让老百姓实现了从“文化吃饱”到“文化吃好”的跨越。   贴近时代,经典才有魅力;把握市场,文化才有活力。2005年,重庆以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为着力点推进专业文艺院团改制,“第一个吃螃蟹”的市歌舞团整体转制,划入重庆广电集团。市财政对市级专业文艺院团的扶持从“养人”转为“养事”,按演出场次进行补贴,鼓励和引导院团贴近演出市场,挖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市委宣传部牵头拍摄和重点组织创作的《周恩来在重庆》、《记忆之城》、《解放大西南》、《医者仁心》等50余部影视剧作品,成为立足本土优秀文化资源、彰显新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