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荒

华尔街日报|中國“錢荒”:自造的危機

中國央行正在與它自己人為製造出來的流動性緊張局面角力。 上周初中國突然出現的“錢荒”現象推動短期利率最高飆升至25%,在全球市場引發恐慌。到上週五,資金面壓力稍有緩解。交易員們稱,中國央行可能要求大型國有銀行不得囤積現金,釋放更多資金來緩解市場的流動性緊縮狀況。但對於中國央行來說,其首要任務依然是在中國領導層的指令下遏制商業銀行為所欲為的不正常信貸現象。             批評人士認為,中國政府本輪遏制信貸增長的攻勢力度可能過於猛烈,引發了許多其他問題的出現,這加大了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陷入動盪、增長持續放緩的風險。 如果上述舉措進一步拉低中國經濟增速,影響將波及全球,從亞洲、拉美、非洲的大宗商品供應商到歐洲、美國的製造企業和高科技公司都將受到衝擊。 很少對其政策措施做出解釋的中國央行沒有回復記者多次的置評請求。 中國此次流動性緊張發生在全球市場震盪之際。全球市場近來大幅波動,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採取的大規模貨幣寬鬆措施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簡稱:美聯儲)開始談論縮減定量寬鬆計畫的影響。 外界對於中國央行可能正採取措施緩解流動性緊張壓力的猜測幫助推低了中國銀行間市場的借款成本。上週五午盤,7天期加權平均回購利率從上週四尾盤的11.62%降至9.29%。 不過,該基準利率仍遠高於2%-3%的正常水準。分析師們表示,相關部門可能需要採取更加強有力的措施來恢復融資環境的穩定。隨著銀行千方百計籌措資金來滿足緊迫的季度末資金需求,本周銀行間市場利率仍有可能上升。 隨著銀行間市場利率居高不下,各銀行的融資成本也都處於高位。摩根大通(J.P. Morgan)的經濟學家朱海斌表示,如果銀行為轉嫁成本而提高貸款利率,這實際上就相當於貨幣緊縮,而這將給本已放緩的經濟帶來更大的壓力。 中國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較上年同期增長7.7%,為全球金融危機以來表現最糟糕的一個季度。甚至在央行6月初開始通過控制流動性推高銀行間市場利率之前,市場就普遍預計中國經濟增長將進一步放緩。此次流動性緊張危機的發生可以說是精心策劃的一步,決策者知道流動性緊張局面的出現將導致經濟進一步放緩,因為利率上升註定將導致信貸降低,至少在短期內。 中國央行沒有解釋控制流動性的原因,以及這一政策將持續多久,或者它如何衡量政策成敗。這對於缺乏透明度的中國銀行系統而言並不稀奇。去年第三季度信貸大幅增長時,中國官員也基本保持沉默。當時,信貸增長暫時推動了經濟加速增長。 與發達國家的中央銀行不同,中國央行並不獨立。中國央行需要向政府最高機構國務院及共產黨最高領導機構中央政治局彙報。中國國務院上週三誓言,將堅決防範系統性風險,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用好增量、盤活存量。中國分析師表示,這實際上意味著中國央行將繼續控制資金入市,以減少影子銀行信貸的大幅增長。 據野村(Nomura)的資料顯示,2012年中國信貸資金總額(也稱作社會融資規模)已經從2008年占GDP的145%增長至2012年的207%,經濟學家警告稱,這樣的增速與導致亞洲、歐洲和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信貸泡沫相比已經相差無幾。中國的信貸增長主要來自影子銀行機構。因為中國具有強大的金融儲備且基本上與全球金融系統隔絕,很少有人認為中國即將爆發危機,儘管如此,中國官員和外部經濟學家對於如此巨額信貸最終的清算越來越感到擔憂。 哈佛大學(Harvard)專門研究金融危機問題的經濟學家Kenneth Rogoff表示,中國官員也許希望主動採取應對措施,以此提高軟著陸的可能。他們也可能認為,如果信貸收縮過猛,他們可以隨時開閘放水。 曾任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研究員的朱海斌表示,抑制銀行間市場信貸快速增長還可以削弱銀行進行金融套利的能力。銀行可以從銀行間市場借款,再以高利率將資金貸給信託公司。與那些違約風險較高的借款人,信託公司常常被看做是沒有風險的借款人。中國的信託公司是那些把從投資者那裏籌集的資金貸給不同項目的融資工具。 央行對於這一時機的選擇可能受到中國新一屆領導人增加對小型企業和行業貸款的政治意願影響。與國有大型企業不同,小型企業獲得銀行信貸的難度較大。 此外,選擇在6月份製造這場流動性危機,可以有足夠時間在10月份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前消除由此引發的任何不良影響。新一屆領導人肯定希望到那時經濟處於上升態勢。野村(Nomura)分析師張智威表示,從政治角度而言,到那個時候再收緊政策並非最佳選擇。 但中國央行的行動也可能是建立如下假設基礎上的,即中國政府對經濟還有一定程度的掌控能力;央行已經不具備這種能力。 中國央行可以控制其向市場提供的信貸規模,但很難掌控這些資金的去向。在過去,央行和很多高級官員將大型國有銀行看作是政府的左膀右臂。但隨著國有銀行在經濟和政治領域的影響力進一步壯大、中國經濟的總量和複雜程度進一步提高,央行在微觀管理方面的能力有所下降。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分析師陶冬和Weishen Deng表示,對流動性的爭奪加劇了金融系統的系統性風險,引發了政策不確定性並進一步放大了市場波動。市場有理由懷疑央行是否有恢復銀行間市場平靜的意願和能力。 即使央行再度開啟信貸閘門,令市場恢復平靜,我們也不清楚國務院加大對新興產業和戰略性行業信貸扶持的目標能否實現。銀行業可能會因此變得更加保守,更多將貸款提供給大型國有企業等老客戶,儘管這些客戶主要來自房地產、鋼鐵和水泥等產能過剩的行業。 摩根大通的朱海斌表示,有過這一經歷後,銀行會更加不願意放貸;將信貸傳遞給所需的目標已經超出了央行的政策能力範圍。 Bob Davis / Shen Hong     from 椰子樹下打盹的哲學家 http://tw.myblog.yahoo.com/jkt921/article?mid=18457 Shop Amazon – Top Holiday Deals Event

阅读更多

周彦武:央行和政府都在走钢丝

中国这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很诡异,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正是央行为了防范银行发生金融危机所采取的银行间市场整顿。 中国的中央银行是一个奇怪的机构,表面上看它是一个独立的决策机构,实际只是一个高层政策的传声器,是一个政策的发布机构。也正因为这样,商业银行对央行一直是略带蔑视的态度,商业银行更在意银监会的一举一动,而非央行。不过央行决不甘心被人瞧不起,一方面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央行要夺回对商业银行的控制权,这就是6月初开始的银行间市场整顿。 6月初流动性突然紧张的一个原因,热钱流入速度大幅度放缓,新增外汇占款狂跌77%。另一个原因是央行面对流动性紧张视若无睹,不再放水激活流动性。热钱并未完全停止流入中国大陆,人民币还在升值,甚至有时候央行的人民币中间价贬值,外汇市场即期汇率还是升值的。 央行和商业银行的对峙就此拉开,在上周四端午假期结束以后,市场再次感到惊讶,因为央行只是选择让正回购到期,而没有主动地注入更多的流动性去稳定市场情况。而20亿央票的发行更是明确表示,无论你们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有多紧张,我央行是不会放水激活流动性的。周二又传出四大行高管施压央行要求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四大行一向是不缺资金的,他们一向是给别人拆借出钱的,如今罕见的四大行联手施压央行求资金,足见资金面紧张程度。不过央行可不会轻易投降,央行主办的报纸金融时报在周一的报道中否认中国货币市场可能出现流动性危机,并且认为个别银行遭遇融资问题是因为其严重依赖在银行间市场借入短期资金以及超过贷款的限制。该报道还称银行需要自己解决融资问题,不应该依赖央行介入提供流动性。 四大行出现资金紧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6月底7月初是香港上市的四大行发红利的时间段,6月底7月初,四大H股银行都得派息,工行207.44亿,农行48.11亿,中行146.34亿,建行最高达644.32亿,四大行合计1046亿,与大陆不同,大陆派发股息还是将资金汇到了券商托管帐户也就相当于存款账户了,H股就不同了,四大银行需要买汇,你不能给H股股东发人民币吧。 流动性紧张的本质原因就是银行们一方面大搞理财产品,把3-4万亿的银行信贷隐藏在银行间资产里。另一方面是银行的放贷是肆无忌惮,毫无风险意识的疯狂放贷。6月上旬信贷总量超5月整月,商业银行,尤其是像光大、兴业、民生、华夏、中信、浦发这样的股份制中型银行,基本上是能发多少贷款就放多少贷款,四大行还稍有顾忌,尽管如此斗已经很疯狂,6月1日至9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贷款发放量分别为750亿元、580亿元、380亿元和460亿元,总计2170亿元,已超过四大行5月份整体信贷投放量,也远超四大行去年6月份整体信贷投放量。今年5月,四大行信贷投放量为2080亿元,去年6月则为1800亿元。常情况下,四大行信贷投放量占银行整体信贷投放量的35%~40%,以此推算,仅6月上旬,银行信贷投放量可能达到5425亿元~6200亿元,逼近5月份全月信贷投放量。如果按照当前的信贷投放节奏,6月份银行信贷投放量很可能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远远超过5月份的信贷总量。在四大行信贷投放增加的同时,存款状况却不乐观。6月1日至9日,四大行存款负增长1400亿元。 不仅是这一个月的贷款很疯狂,2007年以后的银行放贷都很疯狂。显然,疯狂放贷是不会有什么高质量的放贷的,这也是为什么1季度新增贷款天量却无法刺激经济增长。高层和央行对此已经深感焦虑,4月底起,央行就表示不会接受过快的信贷扩张,相较短期利率,央行仍然更关注信贷质量和货币供应。换句话说,如果银行让信贷过快地增长,央行为了保持对它们的控制,是不会理会银行间市场利率的上升的。最近发生的事件,可能已经导致银行削减了它们的信贷敞口,从今以后更谨慎地管理流动性,虽然这样仍存在出现短期信贷紧缺的小规模风险。正因如此,我认为,降息降准恐怕都不是大可能的,那样等于央行向商业银行无条件投降了,还没怎么对峙就投降,央行决不会这么做,即使投降,也得在1年甚至几年以后。 不给商业银行们点颜色看看,央行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不过流动性的突然收紧,导致的后果可能让央行都大跌眼镜,极有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流动性收紧带来的滚雪球效应将向各个领域快速蔓延,恶性循环要开始了。 6月底,商业银行们的第一次大考就要开始了,特别是中型商业银行,3月底以来银监会对理财产品进行规管,13万亿(元)的理财产品中很大一部分将在6月底到期,给银行带来很大的现金支付压力。过去3年,中型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规模占存款规模的比例从2010年的10%左右升至今年3月的近30% 外汇领域,流动性收紧跟加息没有区别,人民币升值不停,周二周三人民币中间价都是贬值的,但是外汇市场即期汇率贬值幅度都只有人民币中间价贬值幅度的一半或三分之一。不过由于外贸渠道严查,即便人民币铁定升值也没有太多热钱能溜进大陆了,而升值进一步打击中国的出口经济。 股票领域,中国的股市严重依赖资金,虽然银行资金进入股市是非法的,但是操作主板和大股的主力,都是从银行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取得廉价资金。收紧流动性,对股市打击尤为明显,特别是主板和大股。创业板的主力还多是自有资金。IPO重启不是近期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因为IPO重启早已是妇孺皆知,利空早就消化了,近期11个交易日,上证下跌超过9%,逼近2100点的大跌主要还是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紧张。 金融领域,可能触发一连串地跑路事件,昨日暴出的江阴城镇建设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下称江阴城建)董事长许才良失踪,再次震动了江阴。截至上周末,许才良仍未回国。该人士称,当地政府已介入协调债权人和公司的关系,初步统计债务在7亿-8亿元,主要为下属公司银行贷款担保负债。江阴城建为江阴农商行法人股东,许才良与江阴农商行间也有过贷款往来。中国有相当大一部分贷款,都是借新钱还旧帐,但流动性收紧,每家银行都缺钱,优先照顾大客户,小客户就可能借不到钱,那也很简单,溜到美国就OK。 债券领域,国债罕见流标,上周五,财政部发行了2013年记账式贴现(四期)国债。本期国债计划发行150亿元,期限为273天。但实际发行面值金额95.3亿元,投标倍数仅为0.64倍。根据财政部的公告,本期国债经招标确定的发行价格为97.283元,折合年收益率3.76%。与上一期同类型同期限的国债相比,上周五发行的国债认购倍数萎缩,其收益率也大幅上行了87个基点。相比之下,5月10日财政部发行的第三期记账式贴现国债,计划发行150亿元,实际发行面值金额150亿元,认购倍数为1倍。经招标确定的发行价格为97.903元,折合年收益率2.89%。 国债流标,接下来地方债也要流标,而地方政府的投资就会受到影响,没钱项目自然就没法开工,固定投资就要减少,而固定投资是中国GDP最主要的贡献来源,也就意味着GDP要下滑。地方债近期逐渐扩大,6月19日中央还新增了山东和江苏两省自行发债试点,无须财政部代发债券,山东和江苏的城市商业银行恐怕必须买自己领导发的债券。为什么选择江苏和山东,因为1季度银行40%的不良贷款都在江苏,光伏、造船、钢贸是高发区,地方政府急需资金来维持。 流动性紧张推高资金成本,这就加大了那些高资产负债率企业的负担,中国的企业,资产负债率一向很高,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大型国企或地方政府企业、所谓的新技术高科技行业(实际都是一点科技含量都没的)、高速公路、机场、开发区,资产负债率都在70%以上,现金流为负,且不断萎缩,近期房地产企业好一点。这些企业每月都要借新钱还利息,流动性收紧,这些企业就可能破产,并且这些企业也很乐意破产,因为有政府财政兜底,破产再变卖资产还可以从中大捞灰色收入,也可以避免继续向银行哀求资金,何乐而不为。 6月底,商业银行们的第一次大考就要开始了,特别是中型商业银行,3月底以来银监会对理财产品进行规管,13万亿(元)的理财产品中很大一部分将在6月底到期,给银行带来很大的现金支付压力。过去3年,中型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规模占存款规模的比例从2010年的10%左右升至今年3月的近30% 如果央行在下半月继续紧缩流动性,推测至少有两家以上的中型商业银行面临某银行60亿银行间贷款违约的情况,那么就会引发一发小型金融危机,可能有小型的商业银行破产或者说需要政府援助,估计山东或江苏背景的某银行,最近江苏地区占了中国新增不良贷款的50%,频现跑路潮,山东和浙江占了10%左右,光伏ed生物科技钢贸造船是重灾区,那些所谓高科技的基本都是靠骗贷靠银行承兑汇票过日子,特别是led,扬州尤其多.并且有可能将来导致将来更大的金融危机 流动性收紧如果持续6个月以上,将出现跑路潮、破产潮、经济大滑坡这样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如果央行在对峙中输了,降准或增加流动性,那意味着更大的危机在酝酿中,宽松的货币政策第一个会刺激房价继续飞涨,加剧通货膨胀,更多的呆帐坏帐出现,更多的金融黑洞。 这就是中国的两难,央行和政府都在走钢丝,万一掉下来呢?地球上可没有那么强的保险绳能拉得住。

阅读更多

纽约时报 | 中国货币市场闹钱荒,银行间拆借利率创新高

香港——中国金融体系正在遭受现金紧张的折磨,银行间拆借利率于周四激增,银行间的拆借活动也几近停滞,与此同时,政府正力图调整经济结构并惩罚投机者。 过去两周,中国同业银行及货币市场上的利率都有所激增,这意味着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越来越怕借款给彼此。那些需要短期现金或流动资产的机构必须支付高利率,如果付不起,就会增加它们违约的可能性。 中国央行拒绝进行干预,并且拒绝向信贷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分析人士称,政府的无动于衷是有原因的:政府正试图调整经济结构并惩罚投机者。 最近几年,中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影子银行活动,规模较小的银行和信托公司向规模较大的国有银行借钱,转头又把资金以高利率借给私有公司和房地产开发商,后者借贷的时候通常会面临困难。 对于受困于经济放缓的中国政府来说,这是一种有风险的策略。很多这样的公司可能更难偿还贷款,很多分析人士还担心,这些损失会波及整个银行系统。 但分析人士称,央行希望推迟向经济注入资金,以期减少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该举措多半会降低短期利率。“央行希望加速改革,”摩根大通(JPMorgan)经济学家朱海斌说。“他们希望给市场上一课:你需要自己管理自己的风险,而不是指望央行。” 与其他许多央行不同,中国人民银行(People’s Bank of China)并不是独立的,要向国务院报告。 朱海斌和其他一些经济学家称,正在放缓的经济已经严重依赖于低利率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对这样的经济进行重组可能是危险的;这一决定可能会过快地收紧信贷,过快地降低增长速度。 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如果政策制定者不进行干预,所受冲击最大、资金状况最差的那些贷款者的违约行为可能会导致那些机构倒闭。损失可能会蔓延到其他银行,导致普通中国人挤兑存款。从短期来看,市场多半会继续动荡,尤其是金融机构的股价。 Silvercrest资产管理公司(Silvercrest Asset Management)的常务董事兼首席策略师程志宇(Patrick Chovanec)说 ,“中国的银行间市场基本上已经冻结,很像雷曼破产之后美国信贷市场冻结的状况。利率有报价,但没有交易发生。” 位于上海的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 National Interbank Funding Center )发布的每日官方利率显示,周四,银行间的隔夜拆借利率激增至13.44%,创下纪录。而周三的利率是7.66%,上月的利率不足4%。 中国的决策者们手中有众多选择,可以将更多的钱注入金融体系,包括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交易证券以控制利率或流动性——或者,更加激烈的方式是,释放一部分这些银行必须存在央行的数以百亿计的人民币准备金。在过去,中国经济面临困境的时候,政府通常会介入,强令国有银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哪怕这样的举措有可能推高资产价格,导致过度投资。 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研究员白安儒(Andrew Batson)及潘启思(Joyce Poon)周四在一份研究简报中写道,“中国央行允许银行间利率激增持续的时间比通常的要长,这是在向市场传递一个信号,即需要锁紧流动性,放缓信贷的边际增长。的确,自从1月以来,央行就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在银行间市场上吸收流动性,为与银行进行这种摊牌奠定基础。”周四,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研究中国的经济师陆挺在一份研究简报中写道,虽然银行间拆借利率激增会对不计后果的贷方产生预期的效果,“如果流动性短缺现象持续时间过长,也会毫无疑问地扰乱金融市场及实体经济。” 近几个月,中国经济出现增长放缓迹象。周四,6月份的对工厂采购经理人的初步调查显示,中国的产出量已经跌至9个月来的最低水平,因为制造商为了应对国内外需求的疲软而迅速降低了生产。 经济增长放缓,再加上金融业的流动性短缺,已成为中国新上任的领导层所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 3月份就职的李克强总理称,他计划进行改革,以推动稳定增长,而非依赖来自国有银行的宽松信贷。宽松信贷曾帮助中国经济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来的几年里强劲复苏。 银行间利率在两周前开始激增,那是在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三天假期前。银行通常在公共假日之前有更高的现金需求,所以最初的利率增长在当时并未被视为异常。 但是,随着情况恶化,央行克制住了为金融体系注入新钱的冲动。周四,作为基准的7天回购利率曾一度上扬至25%,这是借贷成本的另一个衡量,在周三时是8.5%,周四最终回落到11.2%。 央行试图控制理财产品的发放。这些产品是短期的债务投资产品,银行营销这些产品时,称其有稳定的回报,像普通储蓄一样但利率更高。据北京惠普评级公司(Fitch Ratings)高级主管朱夏莲(Charlene Chu)估计,3月份,中国这类产品的未偿贷款总量约为13万亿人民币,约合2.1万亿美元。 银行可以通过出售这类产品提高自己的收费收入。但是,由于这类产品不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关于某种产品里面到底打包了多少贷款、债券或其他资产,透明度很低。而且,尽管这类产品本身通常是短期,例如三个月,但是他们所支持的基础贷款往往是较长期的——例如两年。 去年10月,中国银行当时的行长肖刚在《中国日报》的评论专栏中写道,“ 理财 产品某种程度上根本就是‘旁氏骗局’。 当投资者失去信心减少或者撤出理财产品时,现在看上去乐观的故事将会结束。 ”他指的是理财产品的到期时间与他们所支持的贷款的到期时间不符。肖刚现在是中国证监会主席。

阅读更多

福布斯中文网|中国政府正发动一场“可控的金融危机”?

昨天,中国银行间市场的交易参与者们经历了史无前例的一天:钱,从来没有这么贵过。 早盘,各大商业银行同业市场的交易部门开始以10%以上的利率吸纳存款,于是11点公布的隔夜利率和七天利率双双超过10%——创历史新高。短期资金近乎枯竭的情况下,场内场外的资金贩子们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借钱,如同泥牛入海。中午11点左右,隔夜同业利率一度在25%的位置成交,而隔夜回购利率(repo)更一度达到30%。“把高利贷直接搬到同业市场了?”一位基金经理感叹。   与资金紧张相对应的是银行间债券市场价格暴跌,国债、央票收益率急升,交易所部分企业债跌幅超过1%。一位银行交易员说,多数机构早上只有一任务:平仓。连中小投资者都开始用闲置资金参与国债逆回购——有的品种年化收益已经突破20%。   利率之高,吓到了所有参与者,托管银行不愿轻易结算。大额交易延迟,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券款对付(DVP)交易延迟,最后交易系统再次延迟半小时关闭,给银行提供时间找钱——这已经是一个月来的第三次。   高度紧绷的市场环境下,一点点流言蜚语也会让局势失去控制:中国当地媒体21世纪网爆出消息,称四大银行之一的中国银行,出现资金违约——作为银行间市场的出借方四大行之一,如果中行违约,其严重性将远远超过此前传闻的光大银行违约。   晚间21点,中国银行在微博上发布消息否认违约,21世纪网接近12点时,撤回新闻并致歉,几乎同时,同在21报系旗下的《21世纪经济报道》称,下午资金已经以低利率从工行或国开行流出,相信是在央行指导下“维稳”。   在恐慌,谣言和绝望中,银行间交易市场的20日过去了,对很多银行交易员来说,今天大笔资金以惊人的利率借入,这也意味着过往积累的利润可能已经灰飞烟灭。   这场“钱荒”是从初夏6月6日开端的——那天,被认为是中国基准利率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开始突然飙升,隔夜利率从6日的5.98%飙升到8.29%,七天利率升至6.66%。   三年以来,中国短期资金市场的利率飙升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年末季末或者春节,各大商业银行总会因为存款考核或者季节原因出现资金紧张——但极少在资金原本并不紧张的6月出现如此凶险从未出现。过去,每每遇到这样情境,中国央行都会投放资金,平抑利率。但是,事情开始变化。   消息人士透露,监管部门在两个月前向各大银行吹风:“不仅要过好日子,还要过紧日子”。6月银行间资金开始紧张后,有关央行将恢复逆回购或动用SLO工具投放资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传闻不绝于耳,更传出“四大行逼宫央行投放资金”的消息,但央行依旧淡定的持续每日20亿央票发行(回笼资金)令所有期待这些“放水”的交易者开始绝望。   让利率飙升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中国总理李克强两次讲话,6月8日和19日这位持有经济学博士的总理发表了“用好资金增量、盘活资金存量”观点——在讲话和随后官方媒体的解读中,明确传递出中国高层新的货币思路:放慢货币增长速率,迫使自己服务实体经济。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微博)点评称:“倒逼金融机构去杠杆,挤压融资平台,在紧环境下淘汰落后产能。央行近期行为找到了高层依据。”   “央妈变成后妈了”——在这样的预期下,银行间市场的主要借款方:中小商业银行承受着最大压力,以高额利率吸纳资金,但在7月份会资金更加紧张的预期下,四大行也紧紧的捂住口袋,甚至进场争夺。即将到来的7月,将是银行转股分红、企业财政缴款之时,月底直到7月。如果央行继续“冷眼旁观”,中国银行间市场的钱荒,将会继续。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2013难初夏的银行间同业市场资金紧张,是央行有意为之无疑,但其形成的原因依旧有许多猜测和推论,中国管理层和央行试图进行哪种“中国式去杠杆化”,乃至进行一场“可控的金融危机”?解释不一,可归纳为几点。   中国政府出手整顿论:在第一季度贸易出口畸形虚高,全世界都清楚背后通过贸易套利的作法后,中国外管局20号文,严厉打击保税区和深圳香港的贸易资金套利,导致5月份新增外汇占款大幅放缓,环比降7成,基础货币供应出现了下降。而上半年清查银行间市场债券违规,暂停丙类户的“债券风暴”,让银行间债券的流动性再次趋紧。   热钱流出论:这个难以证实的说法几乎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上。5月以来,巴西、印度和东南亚诸国的股债汇市都遭遇重挫,资金正在撤离新兴市场的说法喧嚣一片,彭博报道,过去4年来流入新兴市场的资金外流了3.9万亿美元。在中国高层主动调整的信号下,华尔街唱空中国的声音再起和人民币继续升值预期减弱,为热钱撤离的说法再次创造了语境。   美国东部时间6月20日,伯南克首次公布了QE退出的潜在时间表,这对于全球流动性的收紧,显然也影响到了中国资金市场。   央行去杠杆论:这是昨天晚上被提及最多的说法:中国央行在敲打“影子银行”。在08年之后,通过大大小小的融资平台,中国商业银行贷款大跃进。2010年,贷款风险被警示后,各大银行通过理财计划和买入返售持有了信托权益等资产,大量同业资金投入非标准化资产。央行这次收紧,是对这些银行的“敲打”,逼迫他们尽快将表外融资回表,降杠杆,去风险。   银行期限错配论: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微博)认为,有些银行流动性管理出问题,热衷期限套利,造成了短期借来的钱,投入长期资产中,出现严重的期限错配,被投入到长期资产中,而因为货币乘数效应,长期资产又没有足够对应货币存放在各大银行。   另一种猜测是,在中国银监会8号文后,银行被迫动用自营资金购买投资非标准化资产,恰逢这次资金紧张,于是陷入前所未有的资金紧缺。   某种意义上而言,中国监管层发动了一次压力测试,一场“可控”的金融危机,试图逼迫各大银行将从资金空转和不良产能中释放出来,投向实体经济中潜在的优质资产,以解决中国经济中长期存在的资本错配问题。不过“演习”参与者们的表现,恐怕要令人失望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利率双轨制——存贷利率固定,但理财产品等民间融资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为求利润,受到高利率吸引,通过各种途径办法将信贷业务包装后投入高利率市场可能难以避免。发动一次“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会做出什么样的改革呢? 相关日志 2013/06/21 — 堪比雷曼恐怖的光大银行60亿元人民币贷款违约事件,揭开冰山迷雾一角 2013/06/21 — 蔡靖:中国必然危局将怎样拉开? 2013/06/21 — MRandson:金融危机七步曲 2013/06/19 — 童大焕: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2013/06/17 — 东南亚债务激增或面临经济危机 外资“不惜任何代价”出逃 2013/06/11 — 经济风险拆弹的三项注意 2013/05/31 — 华尔街见闻:国际铜市的异象 2013/05/20 — 地方债超20万亿 业内称若楼市崩盘将爆发债务危机 2013/05/19 — 《华尔街日报》中国要主动“革命”以防危机? 2013/05/17 — 金融风险逼近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51734?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 Shop Amazon – Top Holiday Deals Event

阅读更多
  • 1
  • 2

CDT/CDS今日重点

【CDS词条】林昭

四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顶端新闻|反对调休的声音,不能装作听不到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