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丘露薇

李阳式启蒙

作者: 闾丘露薇  |  评论(0)  | 标签: 家庭暴力 , 李阳 , 立法 南都周刊专栏 ———————- 看李阳在媒体上谈论对于家庭暴力的看法,说实话,很是不舒服,在被《南都周刊》记者问到,在夫妻冲突的时候,女儿就在现场,是否担心对孩子的伤害多于对妻子的,他说:“没有什么伤不伤害,伤害就是成长,打打架闹一闹算啥伤害?人就是很无聊,老是觉得自己是最不幸的人,我们这点,(是)小事。”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励志,李阳自己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现在他是成功人士,而童年的不愉快,正是激励他奋发取得今天的成功的原动力。 当我们讨论这种想法是不是对的时候,或许可以先来讨论一下:成为李阳这样的人是不是一种目标?当然,如果只是从功成名就的角度,不去关心一个人的品质,那这个问题,毫无讨论的余地,没有办法,家庭暴力问题,只会随着李阳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不再会成为一个话题。因为,家庭暴力不是因为李阳才出现,只不过李阳是一个名人,只不过正好这个名人的妻子,把这桩很多人眼中认为的家庭私事,放到公众面前,才被人关注。但是看了那么多的采访,我还是很疑惑,媒体对于李阳的关注,是因为李阳这个人,还是因为家庭暴力本身。 我们也可以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对于应该是不断进步,而不是倒退的社会文明来说,即便自己的父母曾经这样对待自己,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理所当然地去对待我们的下一代?如果依然觉得这不是一个问题,那么,同样没有办法讨论下去。 正如李阳说的,他的行为,如果在美国,作为一个名人,一定是天大的事情。其实在很多地方,这都是天大的事情,如果有人用中国文化来替这种行为作一个解释,那么,看看同样是华人社会的台湾,还有香港,就会发现,社会对于家庭生活的标准确实不同。 说到台湾,关注到家庭暴力问题,并最终立法,还是因为1994年,台湾女性邓如雯因不堪丈夫的长期虐待,最后杀夫。在妇女团体的声援下,邓如雯只被判三年六个月监禁,而台湾的妇女团体也开始了立法推动工作,最终在1998年,台湾通过了“家庭暴力防治法”。 在反家庭暴力的立法上,香港要更早。在1986年已经有了家庭暴力条例这样的民事条例。我第一次采访有关家庭暴力的话题,就是在香港,2006年的时候,关于家庭暴力的讨论在媒体上有很多。 每一次家庭悲剧的发生,都会引发媒体一段时间的关注,但是家庭暴力的数字,并没有因为媒体和社会的关注而下降,反而在2008年,数量不断上升,虐待配偶的数字,从2005年的3598宗,上升到6843宗,如果看看升幅的百分比相当惊人,达到了九成。 在社会团体以及政府的努力下,香港家庭暴力的数字在过去两年终于开始平稳,而且当中绝大部分都属于轻微。只不过,新移民家庭暴力的比例却一直居高不下,这和台湾现在的家庭暴力个案的比例很相似。在台湾,越来越多的外来新娘面对这样的处境,而调查显示,这里面涉及家庭经济收入低、家庭教育水平不高,以及夫妻长期分居,导致感情交流不足等原因。虽然有立法,但是因为不懂法,或者法律意识淡薄,法律只能处罚违法的人,却并没有起到预防的作用。 在这一点上,香港和台湾的政府都做了不少,可以说是三管齐下,在预防方面,推出公益广告,进行行为意识的普及;政府和非政府团体,都有专门的协助受害者的服务,比如香港有专门的庇护所,让遭受家暴的人可以暂时和施暴者隔离,对那些处于经济不独立的受害者提供经济援助,因为只有这样,这些受害者才不会选择忍气吞声。 李阳说,自己的事件或许会推动反家暴立法。这让我突然想到了郭美美,因为有评论认为,大家应该要感激她,因为她,增加了中国官方慈善事业的透明度。其实这样并不理想,因为透明度是本来就应该具备的,为何之前大家无法撼动,或者呼声不高,而要等到一个郭美美的出现,才构成足够的压力? 不过李阳和郭美美比,实在是高估了自己,因为在他的事情发生之前,立法推动工作已经在进行,而他让社会更多人意识到立法的必要性,因为从他的身上,看不到对自己的行为有要负上责任的意思。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闾丘露薇的最新更新: 保障房,做好过不做? / 2011-10-16 09:15 / 评论数( 7 ) 红十字会的十字路口 / 2011-10-13 12:43 / 评论数( 11 ) 老有所依 / 2011-10-10 18:02 / 评论数( 8 ) 物价 / 2011-09-30 09:31 / 评论数( 8 ) 这些丁克们 / 2011-09-26 10:10 / 评论数( 13 )

阅读更多

周瑞金:从世界演变看中国改革路线图

  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一百年前就高瞻远瞩地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在迎来辛亥革命100周年的今天,我们以世界的眼光、历史的视角,结合中国的实践,审视我国改革所处历史方位,可以更自觉主动地把握改革的机遇和发展的进程。   如何观察辛亥百年来的中国发展进程,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特别是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的经济奇迹,我们应当从全球的视角加以观察。从世界经济、文化、宗教发展看,中国是世界进程的一部分。中国虽说有自己的国情和特色,但总体上从古代到近代,中国的许多重要文化、宗教、经济进程不但与世界其他国家基本同步发展的,而且在工业革命之前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一,综观辛亥革命百年来世界社会思潮与国家制度的激荡、较量、竞争与融合   辛亥革命百年来,前五十年风云激荡,战争、革命、危机、冲突不断。其间爆发两次世界大战,在一次世界大战中发生俄国十月革命;经历了一次席卷全世界经济大危机(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二次大战后诞生了十多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东西方阵营,五六十年代民族独立运动此起彼伏。尤其是中国、古巴革命,印度(包括后来的南非)独立,对全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后五十年,世界进入相对的和平发展时期。一是新技术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摧动工业化、知识化,出现知识经济、智能革命浪潮,中国正赶上这一波发展浪潮,取得巨大后发优势。从2008年开始又引发一场席卷全世界的金融大危机,至今世界经济未从这场危机中走出来;二是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中国崛起,欧盟出现,推动世界政治多极化。中国的经济与政治以崛起的姿态走进世界各国的视野。   辛亥百年来,我们看到世界社会思潮与国家制度的激荡变化:   1、以前苏联为代表的共产主义思潮及传统社会主义制度。经济上实行全面国有化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政治上实行一党专政、领袖集权;思想文化上舆论一律,垄断意识形态;对外关系上输出革命,组成集团,冷战对峙。苏联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席卷世界经济大危机中,显示了计划经济动员全社会财富,实现快速赶超粗放型工业化的优越性,在世界经济危机中一枝独秀。后来又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攻克柏林,战胜德国法西斯主义。上世纪50年代苏联在核技术利用和航空航天领域的领先发展,如第一艘原子破冰船下水,第一架超音速飞机上天,第一艘核潜艇下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开创了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这为社会主义在世界上赢得巨大威望,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追求的目标。然而,由于这个国家制度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高度集中和垄断,束缚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得不到提高,人民民主自由和人权遭到严重损害,内部危机日益深重,执政党严重脱离群众,终于显示出不可持续性,像抛物线那样先高后低,最终走向解体,并引发了东欧剧变,世界局势为之改观。   2、以德国纳粹党为代表的法西斯主义思潮及制度。经济上实行高度集权的国家垄断统制经济;政治上实行独裁专制,以恐怖手段镇压反对者;反对民主,扼杀人权,种族迫害,发动战争,给人类带来严重灾难。因此,它像电脉冲来得快消失得也快,很快被世界人民所唾弃。但它留给世界历史重大警戒,凡发动世界大战者必亡!由此得以开启世界和平发展的新时代。需要指出的是,纳粹虽然灭亡,但纳粹思想却一直阴魂不散,在世界各地时有火星冒出,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需要对此保持持续不断的警惕。   3、以欧洲各国社会党为代表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及制度。经济上实行现代市场经济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政治上以和平方式取得议会多数掌握政权,实行议会民主;提倡罢工自由,节制资本盘剥,推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计划;文化上提倡思想自由,多元发展。它像渐进线在欧洲发展着,结出今日欧盟之果。昔日战火不断,成为两次世界大战发源地的“火药桶”,今天变为统一货币、统一议会,边境开放,和平发展的区域经济政治联盟,成为世界经济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大创新。但是其高福利的模式也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沉重负担。希腊、意大利等国引发的欧债危机为其前途投下了一层难以忽视的阴影。   4、以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新政为代表,对传统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改良的思潮及制度。经济上坚持自由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同时实行必要的国家干预和社会调节,反对垄断;政治上坚持宪政自由和议会民主,推行社会改革,调整分配制度,建立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大缓和社会矛盾;文化上提倡多元兼容,自由思想,激励创新,不断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对外推行霸权主义。美国的变革无疑吸收了社会主义的一些因素,使资本主义制度在改良中发展,成为今日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但是美国基本制度对资本节制不力,甚至有意纵容,使得美国的金融大鳄有可能吞噬其他国家的金融财富;虚拟经济有可能吞噬实体经济所创造的财富,从而引发规模宏大的全球性金融乃至经济危机,带来社会动荡;大规模举债的发展方式也可能最终因其在一定时期内无力偿债而导致国家信誉的崩溃,也会拖累其他国家。   5、以中国改革开放为代表,对传统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的思潮及制度。经济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行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混合型经济和快速赶超的粗放型工业化。政治上实行一党领导多党合作,推进民主与法治建设;文化上强调主流意识形态,实行思想文化舆论统制;对外关系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发展。我国的改革无疑吸收了资本主义的一些因素,使传统社会主义走出困境,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但对这种中国发展模式,我们要有清醒认识。因为,它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与低工资、低地价、低人权的“三高三低”粗放型发展方式难以复制推广;同时,资源、资金、权力高度集中下的举国体制,虽然可以办大事,抗灾害,但也容易带来决策不当,暗箱操作,造成腐败,造成巨大浪费。甚至由于其不计成本的特点,容易形成官僚利益与垄断利益相勾结的特殊利益集团。举国体制办大事的特点又极易让执政者产生“大跃进”、“跨越式发展”这样的冲动。这种冲动如果和特殊利益牵扯在一起,将给中国社会带来无法估量、难以挽救的灾难后果。许多清醒人士已经看到,这已成为我国深化改革、社会转型、民主建设的一个难题。   二,综观辛亥革命百年来中国现代化路径选择的艰难、曲折与希望   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孙中山倡导三民主义,企图通过军政、训政、宪政道路走向宪政民主和人民共和。他毕生奋斗,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家天下的皇权统治,但没有彻底完成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临终留下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然而,蒋介石把持国民党后,走到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专制独裁道路上去,与共和背道而驰。蒋经国在台湾主政后采取一系列政治革新举措,特别在晚年出于“向历史交代”、“不计个人毁誉”的强烈心理动机,大力推进台湾民主政治转型,解除戒严,取消党禁和报禁,充实民意机构,促使地方自治法律化,作了宪政民主的勇敢探索,成就了民主转型的成功。今天台湾的政党政治虽然不能说已经很成熟,但国民党政权失而复得,说明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进程,展现了新的模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倡导社会主义,走向共和。建国60年来,前30年现代化路径选择,基本照搬斯大林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与政治制度,发生严重失误。经济上全面国有化,追求一大二公,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比前苏联更急于快速赶超粗放型的工业化,搞大跃进、人民公社。政治上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高度集权,进行全能主义的行政管制,取消了社会私权领域。文化上推行斗争哲学、驯服工具,实行一元化思想控制,舆论一律,文化统制。这样,造成国家吞噬了社会,执政党吞噬了国家,领袖吞噬了执政党的局面。我们党成立时走进了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大门,想不到建国后稍稍地跳出了德先生和赛先生的窗口,走到文化大革命道路上去,国家经济遭巨大损失,政治冤假错案遍及全国(仅胡耀邦同志主持平反工作五年间就平反了300多万人),社会信仰造成混乱,国民心理遭受巨大创伤。   以邓小平、叶剑英、陈云、胡耀邦为代表的一代老革命家,痛定思痛,大彻大悟,决心与斯大林传统社会主义制度决裂,与毛泽东晚年错误思想决裂,改弦易辙,另辟新路。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选择!经由这一历史选择,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三,当代中国在大国崛起中遇到的困境与难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奇迹般成就。GDP以年平均9.7%速度持续30多年增长而不衰,尤其在国际金融大危机之下仍保持高速增长。GDP总值由1978年3600多亿元猛增到2010年的39.7983万亿元(约5.74万亿美元),翻了110倍,人均达到4283美元。我国GDP总值去年已超过日本(5.47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占到世界的9.27%。邓小平同志预计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人均4000美元的目标,2010年已经达到,提前了40年。这真是谁都料想不到的。   再以汽车发展为例,2009年我国顶着金融危机汽车销量飞速增长,全年销售汽车1364万辆,增长46.2%。2010年我国汽车生产和销售又双双超过1800万辆(生产1826万辆,销售1806万辆),成为全球第一汽车生产和销售的大国。据2009年统计,我国石油日消耗量是800万桶,美国是2000万桶,中国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石油消耗量仅占十分之一,应当说还有发展空间。当然,中国幅员辽阔、人口多,主要还是发展轨道交通、公共交通。   还值得一提的是钢铁产量,2006年中国钢产量达到41750万吨,超过美英等28国的钢产量。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三国产钢13350万吨,英国加欧盟25国产钢19890万吨,他们加起来才33240万吨。想一想1958年我们为1070万吨钢,动员了9000万人土法炼钢,炼出400万吨是铁疙瘩,更严重的是山林被砍光,植被遭严重破坏,还让丰收的粮食烂在地里,没有人工收成,造成后来的大饥荒,饿死了三千多万人。一个是命令经济,一个是市场经济,两者对比何等鲜明!   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实现了三大社会经济转型,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走上了现代化、市场化、城市化、全球化的发展轨道。由此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相应发生了深刻变化。从世界历史来看,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跨国海洋贸易使欧洲国家从封闭社会到开放社会转型,从神权社会走向人权社会,其间引起多少次战争、革命,充满血腥与掠夺。19世纪到20世纪的工业革命,欧美国家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转型,也是引起社会很大动荡。至于俄罗斯和东欧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激烈震荡了八九年,通货膨胀达到百分之一千以上。而反观我国,30多年同时进行三大社会经济转型,5000万工人下岗再就业,6000万农民失去土地,二亿农民工在城市与农村间流动,却能保持全国政治与社会的基本稳定。而且,这些年还不断遇到国内外各种危机、灾难的冲击,都没有引起全国性大的动荡,值得引以自豪。   然而,社会经济转型期也是矛盾凸显期。随着国力的增强,人均GDP的提高,随着30多年来市场化的改革,也积累起来许多问题,使当前中国发展面临一些困境。   其一,大国崛起的烦恼。中国的崛起是客观事实。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崛起必然遇到新的问题。近年来围绕汇率、海权、领土、军事、周边关系、意识形态领域争议,中国与世界大国及周边国家不断产生摩擦,凸显了中国外交的严峻挑战,也透露了外部世界对中国崛起的疑虑、担忧,甚至敌意。在对待西藏、新疆、台湾、人权等问题上更经常产生纠纷。南中国海争议,美越联合海上演习,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日本民间反华情绪抬头,延坪岛炮击带来的频繁且规模升级的军演,以及诺贝尔和平奖揭晓引起新一轮对中国民主与人权的施压,等等,说明中国崛起遇到的外交挑战与麻烦也大大增加了。与此同时,国内狭隘民族主义思潮也抬头了。每出现一个涉外问题,民族主义思潮就上来,对正常外交产生干扰。而在外交应对上,受意识形态影响,常出现进退失据、十分被动的局面。尤其在处理与美国、朝鲜、非洲、中东等国关系上常陷于被动。外交工作上我们有时显得过于“另类”,适应不了大国崛起的挑战,往往很难与国际社会达成共识。同时,应对的对策不足,方式也不够灵活,缺少纵横捭阖的大国气度和韬略。   其二,社会经济转型的困惑。三大社会经济转型带来了四大问题:一是贫富差距拉大,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世界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已由改革开放前的0.28上升到目前的0.48(欧洲与日本在0.24~0.36左右)。而且,1%的人口掌握了41.4%财富,财富集中度畸高。招商银行联合贝恩管理顾问公司对外发布了《2009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中国内地高净值人群(指个人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到2009年底达32万人,持有可投资资产规模超过9万亿元。就是说,相当于中国总人口千分之0.2的人,持有相当于全国城乡居民存款余额20万亿元的近一半资金。此外,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而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电力、电信、石油、石化、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人数不到全国职工总数的8%,工资与福利收入总额却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   二是社会事业严重滞后,民生问题突显出来。在经济发展中社会事业发展被忽视了,比如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事业滞后。2003年在抗击SARS中表现较为突出,暴露出医疗卫生薄弱特别是农村。这些年GDP快速增长,财税大量增加,许多地方大造高楼大厦,经营城市,改造旧城,成了一种潮流。政府机关的大楼造得漂漂亮亮,但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农村小孩上不起学。不少城镇居民买不起房子,居住条件很差,等等。特别是市场经济所必然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至今没有建立起来。诸如就业难、上学难、看病贵、住房贵、治安乱等这些牵涉到百姓民生问题,民众怨言甚多,甚至把教育、医疗、住房称为“新三座大山”。   三是发展方式粗放,生态遭破坏,环境被污染。特别是水资源污染严重,全国七大水系都遭到污染,食品卫生问题更是十分严重。高投入,高消耗,带来能源、材料、资源浪费严重,吃老祖宗和下几代人的饭。如此高消耗发展模式引发了近年来全球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暴涨。要知道,环境债是高利贷,我们这代人借下了,子孙后代还不起。   四是权力腐败和社会腐败。一般官商勾结经济腐败,是世界各国都有的现象。我国腐败的严重性在于第一卖官买官盛行,导致吏治腐败,败坏党风、政风、社风,影响恶劣。沈阳市慕绥新、马向东买官卖官案,涉及市长、法院院长、检察长等16个第一把手;黑龙江省韩桂芝、马德买官卖官案涉及干部900多人,多名省级领导、上百名地市级领导卷入,引起全省领导干部大调整。有的贪得无厌,广东省原政协主席陈绍基(前公安厅长)涉案总金额达20亿元;有的贪财又贪色,95%贪官有情妇,60%腐败案与二奶有关。有人在网上公布“二奶排行榜”列出九个奖项,例如江苏省建设厅长徐其耀包养146名情妇得数量奖;重庆市委宣传部长张宗海,常年在五星级宾馆包养未婚大学本科女大学生17人,得素质奖;四川省乐山市长李玉书,20个情人年龄在16~18岁,得青春奖;还有海南省纺织局长李庆善,记性爱日记95本,制作性爱标本236份,得学术奖。多么荒唐!第二,我国腐败蔓延到法院、检察院,从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开始,到各地法院、检察院不少法官检察官犯案,有的甚至“一锅端”,这在法治国家少有。美国建国200年来,法官犯案的只有40来人,新加坡独立45年来没有一个法官犯案。因为法院、检察院被称为社会良心,是主持社会公道的机构,维护社会正义的主要力量,它的腐败是社会良心的丧失,社会正义平台被丢掉。第三是媒体舆论腐败,本来媒体是监督公权力的有力工具。我国媒体不但丧失了舆论监督的功能,而且还产生腐败现象。一个是吏治腐败,一个是司法腐败,一个是舆论腐败,显然比经济腐败更严重,是与政治体制弊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体制性的腐败,值得引起严重关注。   其三,市场竞争的焦虑。3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我国民众由人人参与政治搞阶级斗争的“政治人”,变为人人关心经济利益努力创造财富的“经济人”,这是历史的进步。但同时也出现了权力精英和资本精英的勾结,形成特殊利益集团,堵塞了民众的上升通道。现在和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不同,那时凭市场的自由竞争,靠自己的才干和努力,可以在社会获得上升通道。现在却遭到特殊利益集团的阻碍,要上好学校读书,要找好工作,要升迁,要提职,都要跑关系,找靠山,讲背景,这就产生了市场竞争的焦虑。社会上弥漫着浮躁情绪,不满情绪,幸福感减弱,失落感增加,教育学术领域也受到侵蚀。这样一来,就进入信仰空虚、是非无据、唯利是图、险燥慆慢的时期,多年积累的不满、怀疑、怨恨,到了释放期,一方面督促当局改善改革,另一方面,也越来越不信任当局,当局做什么都会被怀疑指责,越来越偏激,越来越不耐烦,越来越具有破坏性。这就导致民粹主义思潮起来,仇官仇富仇警的情绪到处宣泄。同时,追求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享受主义,成为社会普遍现象。金钱至上观念泛滥,人文精神丧失,人性的物化,导致不少人紧张、焦躁、精神崩溃,引起精神病患者大为增加,自杀率也不断上升。据有关报道,我国现在有将近一亿精神异常的人群,这么庞大的数字,真是令人不寒而栗。这就提出了一个迫切的任务,务必要把“经济人”变为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人”,以取得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   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积累的这些问题,给社会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基层权力失控,社会群体性事件增加。1993~2006年从8708件发展到9万件。2007~2009年连续三年社会群体性事件都超过9万件。2010年全国信访总量970万件(人)次,群体事件官方统计20817起。矛盾主要集中在农村土地征用和城镇房屋拆迁上,集中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上。群体性事件大体分三种类型:   一种是维权型的社会事件。从农民抗税费到抗圈地,又发展到地下资源、林权、环境污染问题,矛盾冲突加剧。2010年发生十大社会群体事件,安徽马鞍山万人群体事件、山东潍坊拆迁冲突、江西九江拆迁冲突、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拆迁冲突等都是数千上万人闹事抗议。从成都唐福珍到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到今年5·26江西抚州连环爆炸案,标志着暴力化加强。   抚州钱明奇爆炸案具有典型的警示意义。钱明奇为房产两次被强拆的补偿问题,曾经上访10年、上网1年。他两次上告法院败诉,为此绝食四天;到检察院上告不受理,他静坐抗议;后多次到北京上访,被关进黑监狱。为向社会发出他微弱的声音,五十多岁的他学电脑学发手机短讯,并在新浪、腾讯、天涯、凤凰4家网站同时开通了微博,在网上给媒体人士和律师发“私信”,诉说自己的遭遇。他发微博说,“我十年依法诉求未果,请大家理解我反腐报仇行动!”他表示自己不学唐福珍,也不学钱云会、徐武,要学董存瑞。爆炸前一天,他又发微博说,临川将会听到爆炸声。5月26日上午在抚州市检察院内停车场、临川区行政中心的地下车库入口处与东广场发生三起连环爆炸案,三人死亡,五人受伤。凤凰主持人闾丘露薇叹息:“进钱明奇的微博,赫然发现就在几天前,他曾转过我的帖子,后脊发凉。在那几千条评论中,我不会知道有一个声音是来自如此决绝、预备死亡的他。他一辈子不被听见,直到那一声巨响。”   今年6·6发生广东潮州古巷镇和6·10广州增城新塘镇群体事件,引发本地民工与四川籍民工大规模持械斗殴和互相报复,标志着二亿农民工维权问题提到新议程。

阅读更多

杨支柱 | 就丁克问题回应闾丘露薇

作者: 杨支柱    2011-10-02 10:35 星期日 晴      杨支柱      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女士在她的华商报专栏文章《这些丁克们》中说:“……这还算是温和的,采访一个学者,他一直坚持,现代婚姻的本质,就是要多生孩子,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当我们聊起丁克家庭的时候,他想也不想地说:“‘这只是借口,他们肯定都是因为生不出孩子。’看着他斩钉截铁的样子,我很是惊讶,因为如果外人看他,那也是一个在一些行为上不符合传统的,或者说是主流标准的人,通常这样的人,明白被无法理解,甚至被投以异样眼光的滋味,为何却会选择相信这样的理由,不相信别人和他一样,选择不是为了掩盖,也不是寻找理由,选择就是因为自己想要这样。”   她这是在不点名地批评我呢。9月22日晚上,闾丘露薇一行4人为了给凤凰台《走读大中华》栏目做一个有关计划生育的节目来我家采访我,可能是我太太问她最近是不是在做丁克的节目,她说采访丁克也是做这个计划生育的节目,因此我顺便谈了一下我对中国丁克的看法。   我觉得闾丘露薇的上述言论有两处曲解了我的意思。   “他一直坚持,现代婚姻的本质,就是要多生孩子,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我在9月18日新快报上发表的文章是《现代婚姻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生孩子》,没有这个“多”字。我不可能这么说。我和我太太只生了两个孩子,多吗?我多次说到,普通人生三个比较好。我并不赞成不顾自己养育能力生五六个、七八个孩子。我一贯强调,生到第三个,孩子们之间分享、合作、竞争、打斗的时候才有第三者,才有旁观的立场。因为有大量的人终身不婚、不育或育前死亡,主流家庭生三个孩子也才能维持人口的世代更替。我甚至提过一个很个性化的理由:我本人排行第三,我父母不生第三个就没有我。   我也不大可能说“他们肯定都是因为生不出孩子”。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有人选择不要孩子,这有什么难理解?毕竟人都有及时享乐的倾向,而生养孩子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如果联系前后文,我的意思应该是“他们大多数肯定是因为生不出孩子”。我特别提到,2006年卫生部就说中国不育夫妻在10%-12.5%之间,现在只会更高。但是你听到几个人称自己生理不育?他们基本上都说自己是丁克。另外有一些贪玩的年轻人结婚多年后会改变想法生孩子或收养孩子。真正的丁克并不多。   对中国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不育夫妻和自称丁克者这两个群体的重复率很高,至少在50%以上。将心比心,如果我和我妻子有一个不育,在收养孩子前我也极有可能自称“丁克”。但这是自愿选择的吗?这是别无选择。闾丘露薇明明知道我说大多数所谓丁克是医学上不育的夫妻,却把这种别无选择也纳入“自愿选择”,那么“选择不是为了掩盖,也不是寻找理由”自然也就不知所云了。   到底是当丁克、是生一个还是生十个,在没有计划生育的时代和没有计划生育的地方当然是个人权利。但有选择的自由并不意味着你的选择于自己是明智的,更不意味着你的选择是对社会是有益的。正如有言论的自由不意味着你说出的都是真理。无论是从延续父母、家族血脉的角度看,还是从社会养老的角度看,真正的丁克都有自私的嫌疑。说嫌疑,是考虑到有特殊情况需要排除,譬如双方父母中有半身不遂者导致老、小难以兼顾,又譬如一方有严重的家族精神病史担心遗传。   闾丘露薇说,“每个人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不同,导致最终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这是社会的一种进步。”这种完全相对主义的道德观我也不能赞同。法律应当保障人们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但这决不意味着人们选择的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是健康的。如果不洗脸、不刷牙、不做家务、不帮助自己处于困境中的兄弟姐妹的人多起来,是不是也是社会进步?这些行为也是不影响他人的自由选择,而且多一些人这样生活造成的社会问题远不像多一些人选择不生育那么严重。   其实恰恰因为是自由选择,才存在道德上的可责难性。如果责难医学上不育的夫妻不生孩子,那不是神经病吗?我坚信,过多的人选择逃避生育的道德责任,是社会堕落的标志,是人口老化和社会衰落的催化剂。当自由选择成为道德责难的挡箭牌时,实际上道德已被取消,人们的心里已不再有道德上的“应为”,只剩下本能上的“欲为”和法律上的“必为”,这样的人民更适合做独裁统治下的螺丝钉。   如果自己做丁克还反对别人多生孩子,那就不只是自私,而且相当愚蠢。自己不生,还不让别人多生点,你老了使用大熊猫给你提供各种服务啊?当然,这是对那些鼓吹做丁克为减少中国人口作贡献的人说的;不是说闾丘露薇本人,她有孩子,她也并未反对别人生孩子。      新快报2011年10月1日   

阅读更多

闾丘露薇 | 从消除歧视开始

南都周刊专栏 疑惑,因为我不是太确定,这些刚刚成年的年轻人,到底非常清楚自己的取向,还是因为被带进了这个圈子,以为自己和对方一样,或者只不过觉得这样,非常的时尚? 之所以有这样的疑惑,这是因为,同性恋这个话题,在中国社会被谈论的太少,至少一直以来,在公开场合,主流媒体上面,都没有出现过的话题,如果出现,则会被描绘成前卫,或者是异类的形象,总之非常的表面。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会认为自己对这个话题相当的了解。这一点不像在香港还有台湾等华人社会,同性恋有公开的游行,有关于同性恋的电影,也有名人公开承认自己的性取向,这个话题,已经不再是一种禁忌,或者是被官方视为,意识不良的东西,同样,也不意味着新潮。 这些日子在中国内地的微博上,关于同性恋婚姻是否应该合法的话题讨论的非常热闹,这让我觉得有些跳跃,因为现在,大多数人甚至还不明白同性恋到底是什麽,大部分的同性恋也还不敢公开承认自己的性取向。 当然也有一些人已经开始站出来了,有的公开和自己的伴侣举行自己的婚礼,也有学者为同性恋不受社会歧视将进行呼吁,也有的人告诉我,之所以要把同性恋婚姻合法化这个问题提出来,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唯一一个可以为同性恋这个团体争取权益的办法。很多人谈到了美国。 其实美国和欧洲相比,在同性恋问题上算是保守,直到2003年,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以6比3的票数,才使得同性恋的性行为终于在美国,不再算违法。但是关于同性恋婚姻的讨论,如果从全美国的范围来讲,依然是在激烈的讨论当中,甚至成为选举中,政客们争取选票不能够回避的问题。 因为不违法,同性恋的权益,得到美国宪法的保护,如果受到歧视,可以告上法庭。而在香港,1996年通过的性别歧视条例,也从法例上,保护同性恋,双性恋以及改变性别的人士不被 ——————/ 九十年代末,一个十年不见的男性朋友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有一个秘密要告诉你。”我想也没有想就问他:“你是不是同性恋?”/ 我们相识于大学时代,八十年代末,我还不知道同性恋这个词汇,只是觉得很奇怪,这个帅气的男生,从来没有见他带过女朋友出来聚会,直到九十年代初期,自己到了香港,透过电影,小说,新闻报道,还有身边的同事朋友,才开始了解同性恋这个群体,有的时候,会想起这个当年的好朋友,似乎明白了他当时一些,让自己觉得有点点奇怪的举止。而现在,终于有机会验证了自己的猜测。/ 看到我的坦然,朋友自然觉得松了一口气。当天晚上,他带着我去了北京三里屯胡同里面的一家同性恋酒吧,算是带我开开眼界。不过他也不忘提出一个要求:让我第二天扮演一个他暗恋了无数年的角色,因为他需要让他的领导相信,他之所以到现在为止身边还没有女朋友,是因为他的一片痴情。 因为他的关系,我认识了他圈子里面的不少朋友,每当他结识了新的恋人,或者失恋的时候,我会成为他第一个倾诉对象,当然,同样的,当我自己遇到烦恼的时候,他也成为了我的垃圾桶。 尽管这样,同性恋这个词,只有在我们重逢的那天提过一次,不管是和他带来的朋友,还是我自己结识的其他同性恋朋友,大家总是处于一种心照不宣的状态,最多在聊天的时候,对方会用“我们”这个词,或者告诉我他们经常去聚会的场所,来代表他和他的朋友所处的同一个群体。 南都周刊专栏 —————— 九十年代末,一个十年不见的男性朋友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有一个秘密要告诉你。”我想也没有想就问他:“你是不是同性恋?” 我们相识于大学时代,八十年代末,我还不知道同性恋这个词汇,只是觉得很奇怪,这个帅气的男生,从来没有见他带过女朋友出来聚会,直到九十年代初期,自己到了香港,透过电影,小说,新闻报道,还有身边的同事朋友,才开始了解同性恋这个群体,有的时候,会想起这个当年的好朋友,似乎明白了他当时一些,让自己觉得有点点奇怪的举止。而现在,终于有机会验证了自己的猜测。 看到我的坦然,朋友自然觉得松了一口气。当天晚上,他带着我去了北京三里屯胡同里面的一家同性恋酒吧,算是带我开开眼界。不过他也不忘提出一个要求:让我第二天扮演一个他暗恋了无数年的角色,因为他需要让他的领导相信,他之所以到现在为止身边还没有女朋友,是因为他的一片痴情。 因为他的关系,我认识了他圈子里面的不少朋友,每当他结识了新的恋人,或者失恋的时候,我会成为他第一个倾诉对象,当然,同样的,当我自己遇到烦恼的时候,他也成为了我的垃圾桶。 尽管这样,同性恋这个词,只有在我们重逢的那天提过一次,不管是和他带来的朋友,还是我自己结识的其他同性恋朋友,大家总是处于一种心照不宣的状态,最多在聊天的时候,对方会用“我们”这个词,或者告诉我他们经常去聚会的场所,来代表他和他的朋友所处的同一个群体。 对于这些相识已久的朋友,我相信他们已经非常清楚自己的性取向,也明白他们自己选择的一条道路,在他们当中,和自己的父母坦白的并不多,或者是用一种模糊的,同样心照不宣的方式,回避这个话题。不过,每次看到他们身边要年轻很多的同伴的时候,我总是会有一点点的 对于这些相识已久的朋友,我相信他们已经非常清楚自己的性取向,也明白他们自己选择的一条道路,在他们当中,和自己的父母坦白的并不多,或者是用一种模糊的,同样心照不宣的方式,回避这个话题。不过,每次看到他们身边要年轻很多的同伴的时候,我总是会有一点点的疑惑,因为我不是太确定,这些刚刚成年的年轻人,到底非常清楚自己的取向,还是因为被带进了这个圈子,以为自己和对方一样,或者只不过觉得这样,非常的时尚? 之所以有这样的疑惑,这是因为,同性恋这个话题,在中国社会被谈论的太少,至少一直以来,在公开场合,主流媒体上面,都没有出现过的话题,如果出现,则会被描绘成前卫,或者是异类的形象,总之非常的表面。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会认为自己对这个话题相当的了解。这一点不像在香港还有台湾等华人社会,同性恋有公开的游行,有关于同性恋的电影,也有名人公开承认自己的性取向,这个话题,已经不再是一种禁忌,或者是被官方视为,意识不良的东西,同样,也不意味着新潮。 这些日子在中国内地的微博上,关于同性恋婚姻是否应该合法的话题讨论的非常热闹,这让我觉得有些跳跃,因为现在,大多数人甚至还不明白同性恋到底是什麽,大部分的同性恋也还不敢公开承认自己的性取向。 疑惑,因为我不是太确定,这些刚刚成年的年轻人,到底非常清楚自己的取向,还是因为被带进了这个圈子,以为自己和对方一样,或者只不过觉得这样,非常的时尚? 之所以有这样的疑惑,这是因为,同性恋这个话题,在中国社会被谈论的太少,至少一直以来,在公开场合,主流媒体上面,都没有出现过的话题,如果出现,则会被描绘成前卫,或者是异类的形象,总之非常的表面。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会认为自己对这个话题相当的了解。这一点不像在香港还有台湾等华人社会,同性恋有公开的游行,有关于同性恋的电影,也有名人公开承认自己的性取向,这个话题,已经不再是一种禁忌,或者是被官方视为,意识不良的东西,同样,也不意味着新潮。 这些日子在中国内地的微博上,关于同性恋婚姻是否应该合法的话题讨论的非常热闹,这让我觉得有些跳跃,因为现在,大多数人甚至还不明白同性恋到底是什麽,大部分的同性恋也还不敢公开承认自己的性取向。 当然也有一些人已经开始站出来了,有的公开和自己的伴侣举行自己的婚礼,也有学者为同性恋不受社会歧视将进行呼吁,也有的人告诉我,之所以要把同性恋婚姻合法化这个问题提出来,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唯一一个可以为同性恋这个团体争取权益的办法。很多人谈到了美国。 其实美国和欧洲相比,在同性恋问题上算是保守,直到2003年,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以6比3的票数,才使得同性恋的性行为终于在美国,不再算违法。但是关于同性恋婚姻的讨论,如果从全美国的范围来讲,依然是在激烈的讨论当中,甚至成为选举中,政客们争取选票不能够回避的问题。 因为不违法,同性恋的权益,得到美国宪法的保护,如果受到歧视,可以告上法庭。而在香港,1996年通过的性别歧视条例,也从法例上,保护同性恋,双性恋以及改变性别的人士不被 当然也有一些人已经开始站出来了,有的公开和自己的伴侣举行自己的婚礼,也有学者为同性恋不受社会歧视将进行呼吁,也有的人告诉我,之所以要把同性恋婚姻合法化这个问题提出来,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唯一一个可以为同性恋这个团体争取权益的办法。很多人谈到了美国。 其实美国和欧洲相比,在同性恋问题上算是保守,直到2003年,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以6比3的票数,才使得同性恋的性行为终于在美国,不再算违法。但是关于同性恋婚姻的讨论,如果从全美国的范围来讲,依然是在激烈的讨论当中,甚至成为选举中,政客们争取选票不能够回避的问题。 因为不违法,同性恋的权益,得到美国宪法的保护,如果受到歧视,可以告上法庭。而在香港,1996年通过的性别歧视条例,也从法例上,保护同性恋,双性恋以及改变性别的人士不被歧视。而在中国内地,虽然同性恋不违法,但是如果遭到歧视,却得不到法律保护。 同性恋得到社会的承认,免受歧视,这是天赋人权,就算自己不认同不接受,也不能剥夺对方的权利,但是社会就算要达到这样的共识,也需要一个过程。至于婚姻关系,则是一种社会契约,这需要经过社会的讨论,这涉及到人们对于婚姻的本质的看法,社会的道德标准,伦理观以及价值观的问题,需要经过充分的讨论,如果社会的认知没有达到某一种程度的共识,那末就只能够处于讨论的过程之中。 如果同性恋这个问题,在社会上无法进行公开的讨论,在学生的教科书里面,没有关于同性恋的基本常识的普及,同性恋这个话题,不能出现在公开出版的文艺作品里面,没有公众人物,愿意站出来,带头公开自己的性取向,生活中,人们和同性恋交往的时候,依然用这一种心照不宣的态度,那末同性恋,其实还是一个被关在柜子里面的话题,不要说婚姻,距离消除歧视,还有一段遥远的距离。 /

阅读更多

闾丘露薇 | 权力的滋味

也因为这样,当批评官员的傲慢以及不近人情的时候,不应该忘记的,是要时刻反省自己,因为官员也是由人组成的,如果有一天,当自己的手中有了权力的时候,是不是就会变成自己批评的那种样子。而批评别人的时候,到底是因为认定这样做是错的,还是因为愤恨自己手中,没有这样的权力? 羊城晚报专栏 ,不少人也喜欢利用这样的权限来为难别人,以此来展现自己的权力。比如过马路的时候,会遇到态度极为凶狠的交通协管员,去停车的时候,同样会遇到给你脸色的管理员,虽然他们这样做是在完成工作,但是我一直想不通,为何会在应分的工作上面,加上如此多的个人情绪,似乎不严厉,就无法体现出自己的威严。 而有趣的是,如果面对的是装束富贵一些的人,或者是开好车的人,对方如果强硬一些,这些人又会面目变得不同,自动地把自己的权限乖乖上缴,不再把自己放在管理者的位置。 ———————   同事很愤怒地说起自己的一段经历,和其他的同事开车去机场接机,因为前面的车算是名车,于是畅通无阻地开进了VIP门口,而他开的车比较普通,被保安拦了下来。他据理力争,大家接的都是同样的人,为何他的车不能够进去,对方一摆手:“就是不行。” 也因为这样,当批评官员的傲慢以及不近人情的时候,不应该忘记的,是要时刻反省自己,因为官员也是由人组成的,如果有一天,当自己的手中有了权力的时候,是不是就会变成自己批评的那种样子。而批评别人的时候,到底是因为认定这样做是错的,还是因为愤恨自己手中,没有这样的权力? “其实别的车也是不能进去的吧?”以我对机场管理的了解,我很好奇,为何保安会对名车放行。 不过这样的情形真的很普遍,只要手里面有一点点权限,即便不是官员,不少人也喜欢利用这样的权限来为难别人,以此来展现自己的权力。比如过马路的时候,会遇到态度极为凶狠的交通协管员,去停车的时候,同样会遇到给你脸色的管理员,虽然他们这样做是在完成工作,但是我一直想不通,为何会在应分的工作上面,加上如此多的个人情绪,似乎不严厉,就无法体现出自己的威严。 而有趣的是,如果面对的是装束富贵一些的人,或者是开好车的人,对方如果强硬一些,这些人又会面目变得不同,自动地把自己的权限乖乖上缴,不再把自己放在管理者的位置。 也因为这样,当批评官员的傲慢以及不近人情的时候,不应该忘记的,是要时刻反省自己,因为官员也是由人组成的,如果有一天,当自己的手中有了权力的时候,是不是就会变成自己批评的那种样子。而批评别人的时候,到底是因为认定这样做是错的,还是因为愤恨自己手中,没有这样的权力?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