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二逼

俺们没兴趣检测你们美国的空气!

中方:没兴趣公布美国空气质量数据 2012-06-07 02:38:38 来源:  新京报 (北京)  有 179919 人参与 80 核心提示:6月5日,环保部称反对外国驻华使领馆发布中国城市PM2.5数据。对此,美国回应称,不反对中国也发布美国的数据。6日,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回应,外国驻华使领馆不具有在中国开展环境监测和发布相关数据的法定资质,中方对美国空气质量数据不感兴趣。 新京报讯  昨日,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针对环保部有关负责人反对外国驻华使领馆发布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数据一事表示,外国驻华使领馆不具有在中国开展环境监测和发布相关数据的法定资质。 日前,针对中国环保部反对外国驻华使领馆发布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数据一事,美国务院发言人称此举不违反《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同时,美方称不反对中国驻美使领馆公布美城市空气质量数据。 刘为民称,外国驻华使领馆不具有在中国开展环境监测和发布相关数据的法定资质,也不具备从事环境监测的专业能力和条件。擅自监测并发布中国的环境质量数据,不符合《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的有关规定,也违反了中国有关环境监测的法律法规,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刘为民称,中方希望有关国家驻华使领馆遵守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尊重中国的法律法规,停止不负责任的行为。 对于中方是否愿意中国驻美使领馆公布美城市空气质量数据,刘为民表示,中方没有这个兴趣。 新闻回顾: 环保部:望驻华使馆停发中国PM2.5数据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表示,中国空气质量监测及发布,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属政府的公共权力,个别国家驻华领事馆自行开展空气质量监测,并从互联网发布空气质量信息,不符合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希望停止发布不具有代表性的空气质量信息。 延伸阅读: 另一面:数据失信,民间自测空气人人有份 环保部副部长昨日表示外国驻华使馆对中国PM2.5监测并发布数据技术上不规范,是干涉接受国内政的行为。这个非法违规不尊重主权的“定性”在民间却引发极大反弹,因为并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禁止民间监测空气数据,行政力量垄断环境信息的采集、发布才是更值得警惕的。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阅读更多

和精神病结婚获得北京户口的阴谋破产了

 为了落户北京,外地女子王某与精神病人小张登记结婚,被小张监护人发现,起诉到法院要求确认婚姻无效。昨天记者获悉,海淀法院判决确认婚姻无效。 小张的法定代理人杨某起诉称,小张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不具备完全行为能力。2012年1月,他在小张的住处发现一张结婚证,小张说是给外地女子王某帮忙,让她的户口进京才与王某结婚。因此杨某诉至法院,要求确认小张与王某的婚姻无效。   庭审过程中,被告王某未发表答辩意见。   法院经审理查明,2004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某附属医院做出诊断,确认小张患有精神分裂症,后小张办理了残疾人证。去年3月,小张与王某登记结婚。2012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某附属医院再次做出诊断,小张患有精神分裂症。   法院认为,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婚姻无效。故法院判决二人婚姻无效。 (记者王秋实)  来源:京华时报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阅读更多

合理虚构让真实历史更动人

2011-06-15 04:01:26 来源:  北京日报 (北京)  有 358 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 ( 1 ) 本报记者 王砚文   今晚,电视剧《开天辟地》将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这部由胡玫执导、邵钧林执笔的建党90周年献礼剧,横跨1920至1927年间的恢宏历史,集中展现了中共一大到五大,国民党一大、二大,以及廖仲恺遇刺、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想要以电视剧的形式重现如此宏大的历史,对于创作者而言并非易事。毕竟,在卷帙浩繁的庞杂史料之中,往往只是记录下了宏观的时代脉络和关键性的岁月瞬间,而潜藏其中的大量看似琐碎的细节,却往往淹没在时间的长河之中。但是,对于影视作品而言,这样的细节之处,恰恰才是最容易打动观众的关键,甚至决定了一部作品的成败。   这样一个困扰着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难题,作为《开天辟地》总编剧的邵钧林深有体会。但他打了一个有趣的比方:“难题往往就是这样,你解决不了,它是一部剧的‘坏点’,是收视成绩不佳的罪魁祸首;你想办法解决了,它反而就成了收视增长点。”面对历史素材,邵钧林大胆地进行了一番二度创作,在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虚构之间,建立起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结合。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在如何对待历史与虚构的关系上,邵钧林始终坚持着这样一条创作原则。   “既符合历史逻辑,又符合生活逻辑,每场戏我们都在拷问:对照史实的基础上,它究竟能不能找出看点?”邵钧林以周恩来遭人枪击的一场戏为例,这位悲愤交加的革命者走到黄浦江边,但他却在那里遇到了毛泽东。“周恩来遭枪击是有史可考的;按照史料记载,两位伟人的第一次见面确实发生在那一时期,但具体日期却无法考证。”邵钧林反问,“那我们可不可以在尊重基本史实的前提下,把两个故事通过逻辑串联起来,让它更具画面感和震撼力?”   另外一个让邵钧林颇为得意的虚构情节,发生在毛泽东得知李大钊就义之后。“首先根据史实,能够肯定毛泽东当时的心情是悲痛的,但具体的反应应该是什么样,谁也道不明。于是我们就把这场戏设计为他回到家中,把床上的两张草席抽出来铺在地上,趴上去就开始奋笔疾书。这种一言不发的沉默和剧烈的动作,能形成强烈的戏剧冲突。”   他甚至又大胆虚构,让陈独秀来到毛泽东的家中,默不作声地趴在另一张草席上写起字来。写毕,毛泽东把李大钊牺牲的消息告诉推门而入的杨开慧,杨开慧手一抖,油灯落地,狂窜的火苗吞噬掉了两张草席,那上面竟然同是李大钊生前写给孙中山的挽联,毛泽东与陈独秀的心照不宣,与在场三人共通的悲壮心情,自然便能令观众感动。   全剧只有一个特型演员   很多主旋律电视剧中,革命者的形象往往是脸谱化的,无法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邵钧林批评那是一种“见事不见人”的套路。在阅读史料的过程中,他觉得历史中真实的革命者明明是鲜活而生动的:“我创作中最深的感受,就是那个时代的革命青年对生活的态度真是太单纯了,他们可以为了理想,终身‘一根筋’地奋斗着。”他希望那些在创作时令自己感动的历史人物,也能够最终打动观众。   在塑造邓颖超的形象时,邵钧林查阅到这样一段史实:周恩来被捕入狱时,邓颖超背着铺盖卷去大狱,要替他坐牢。但是邵钧林又加进了一笔虚构:狱卒亮出刺刀,不准邓颖超再往前进,邓颖超一把甩下背上的铺盖卷,把行李挂到了刺刀上。他这样总结自己的想法:“要说邓颖超如何具有革命性,那都太虚,我就需要一个动作,这么一挂,一个大无畏的、飒爽的革命女青年的形象就活了,也丰满了。”   为了避免脸谱化的问题,《开天辟地》甚至大胆地弃用了特型演员。全剧150位知名演员中,仅有的一位特型演员是卢奇,但他扮演的并非邓小平,而是孙中山。在其演员表中,反而罗列着黄海冰、陈建斌、蒋勤勤等被定义为“偶像”的年轻明星。邵钧林不反对使用明星来出演革命领袖:毛泽东出场时才27岁;周恩来22岁;朱德比蒋介石大一岁,也才30多岁;参加党的一大的13个人,平均年龄只有28岁。他反而认为,明星更能凸显当年革命者的青春气息。   想象细节不能悖逆历史   尽管细节的虚构非常大胆,但邵钧林反复强调:“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为了写作《开天辟地》的剧本,他参考的文献足有上百本,其中还包括含有最新研究成果的新版党史。邵钧林甚至还曾亲自跑到一大的会址和嘉兴南湖等革命遗址实地探访,“史实不光在书里,站在实地终究不一样,一桌一椅,一篙一桨,好像都是一个个语码,是能敲击到那个峥嵘岁月的一个个按钮”。   起初,为了让《开天辟地》的情节看上去跌宕起伏,邵钧林曾请来两位写警匪片的年轻朋友帮忙,但拿出来的前十集剧本很快便遭到了否决。“可能写惯了商业片,他们的创作是怎么惊险怎么来,重大题材办公室的专家们普遍觉得距离史实过远、江湖气太重。毛泽东、周恩来、陈独秀,他们的说话方式不是想当然就能模仿,需要把大量史实都嚼烂了吃进去,再吐出来。”这给了邵钧林一个很大的教训:“即使是想象出来的细节,也不能与大的历史悖逆。”   其实历史本身的魅力便足以令人倾倒。邵钧林说,《开天辟地》涉及了许多历史疑案,比如廖仲恺被刺、中山舰事件等等,它们本身或疑点重重,或者在史学界尚存争论。“这种事件怎么写?合理想象?合理发挥?都不行,也不用。用不着再去刻意编织剧情,腥风血雨的历史本身,就天然地蕴含着惊险悬疑的元素。”邵钧林这样总结他对历史二度创作的经验:“既不把历史当成予取予求的采石场,也不把历史当成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才算真实、客观地还原了历史。”   经典记忆   两位伟人曾三次失之交臂   在《开天辟地》中,邵钧林为毛泽东和周恩来虚构了一次戏剧性的见面;但在查阅史料时他曾发现,其实两位伟人神交已久,而且曾有三次机会可能碰面,但两人却失之交臂。直到1926年1月,他们才于国民党“二全”大会前后聚首广州。“中山舰事件”发生后,二人曾一起分析当时的形势。   毛泽东与周恩来第一次碰面的机会是在1920年前后。当时毛泽东前往上海,为湖南人留学奔走联系,同年11月,周恩来从上海赴法留学时,毛泽东却已于数月前离开了上海。第二次机会是在中共一大召开之时。毛泽东在国内参加了这次会议,而周恩来本该回国赴会,却因为路途遥远而未能成行。另外,中共四大召开前夕,周恩来已经回国并确定参会,但本准备参会的毛泽东却以生病为由回了老家湖南,使得两人第三次失之交臂。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阅读更多

“雷锋没送过我奶奶”

这是一张许多人所熟知的照片:雷锋左手拎着一个大包袱,右手搀扶着一位手拄拐杖的老太太,一位小姑娘牵着老太太的衣角站在一旁。在雷锋画册上,对这张照片的注释是:“1960年,雷锋因公出差回来,在沈阳车站发现一位老大娘拄着拐棍,背着包袱走路很吃力,雷锋上前接过包袱把大娘护送到抚顺,当大娘的全家向雷锋道谢时,雷锋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自从这张照片发表以来,很少有人怀疑这张照片的真实性。然而,事实却是,这张照片跟历史开了一个善意的玩笑。记者在采访大连《新商报》副总编辑王盛波时,他说:“这张照片上的老太太就是我奶奶,而在拍这张照片之前,雷锋根本没护送过我奶奶回抚顺。”那么,这张照片又是怎么样拍出来的呢? 王盛波第一次见到这张照片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照片刊登在一本画册上。后来,他在抚顺伯父家也看到了这张照片,只不过这张照片被放得很大。伯父对他说:“照片上的老太太是你奶奶。不过,并不像画册上说的,雷锋没送过你奶奶回家,这张照片是后来补拍的。”“后来,这张照片的秘密我也只跟几位好朋友说过,”王盛波说:“那时,雷锋已经成了全国人民的偶像,人人都在学雷锋。在那个背景下,这样的消息是不能公之于众的。”    到了2001年,《大连日报》准备搞一期纪念雷锋的专题报道。当时正在《大连日报》工作的王盛波想要写一篇揭谜这张照片背后故事的稿子,他把自己的想法汇报给领导。领导当场拍板:“写啊,现在思想都解放了,有什么不能写的?”为了写好这篇稿件,王盛波回到抚顺,向伯父仔细询问了当时的情景。稿件顺利刊发,这件尘封了40多年的照片之谜终于大白于天下。 现在谈起40多年前的那段往事,王盛波的记忆依然清晰。王盛波回忆说:“雷锋生前所在部队驻地在抚顺市望花区,而我伯父一家当年也居住在望花区新民街一带。1957年,我爷爷、奶奶从山东龙口老家到关外看儿子,来到抚顺我伯父家。伯父在附近为我爷爷、奶奶租了一间屋子,离雷锋所在部队的营地很近。1960年的一天,我爷爷、奶奶在街上走着,迎面走来两个穿军装的人。后来他们才知道,两个人中一个是雷锋,另一个是一位新闻干事。”    “雷锋发现我奶奶与他曾从沈阳护送到抚顺看望儿子的老大娘很像,就主动与我奶奶攀谈起来。他问起我奶奶家里的情况,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等等。 事隔不久,雷锋和那位新闻干事一路打听找到了奶奶住的小院。那位新闻干事围着我奶奶问这问那,不时地往本上记着什么。 雷锋也没闲着,帮着给我奶奶家挑水、扫院子。临走时,那位新闻干事拿出相机问我奶奶:‘老人家,你跟雷锋照张相好吗?’奶奶高兴地答应了。这时,那位新闻干事看到邻居苏姓家中的小姑娘正在院子里玩耍,就忙喊:‘小妹妹,过来,一块儿照个相。’摆好姿式正要按快门,那位新闻干事好像又想起了什么,跟我奶奶说:‘老人家,你家里有没有包袱,拿来用一下。’”    就这样,这个后来为许多人所熟知的照片,瞬间定格了下来。 后来,王盛波还想再找到照片中的那位小女孩,但因为当年周围的邻居都搬走了,那位小女孩也不知去向,这也成为王盛波心中的一个遗憾。 2006年03月05日     大连晚报

阅读更多

金正恩指示 朝鲜成立新机构取缔韩剧

2012-02-15 09:59: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北京)  中新网2月14日电据共同社援引韩国媒体14日报道,消息人士称,朝鲜根据新领导人金正恩的指示,为防止国民逃往国外,成立了名为“114常务”的新机构,禁止韩国电视剧的DVD等流入朝鲜。 韩国的朝鲜新闻网站“Daily NK”称,新机构由朝鲜劳动党中央宣传鼓动部和国家安全保卫部构成。金正恩1月14日下令集中打击取缔从外部流入朝鲜的“不纯录像、出版物及出处不明的歌曲”。 朝鲜已有“109常务”负责取缔国外DVD等,而“114常务”的工作人员则秘访市场实施检查,居民们也提高了警惕。 据朝鲜逃亡者组织介绍,朝鲜市场上可以私下买到韩剧DVD等,因憧憬韩国繁荣而逃离朝鲜的居民正在增多。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