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獨立媒體

香港獨立媒體 | 《荒蕪了的花園》的啟示

《荒蕪了的花園》的啟示 韓連山 「佔領中環」未付諸行動,已佔領了港人的腦袋,到處議論紛紛,有表態支持願慷慨就義者、有不以為然嘲諷怒罵者、有各懷鬼胎從中取利者、有質疑過程憂心忡忡者,一下子全城的焦點都被「佔領中環」的論述佔領了。 戴耀廷教授由倡議行動至聯繫各方至四出論述,謙謙君子心腸好、耳朶軟,身邊一眾獻計者當然有各自的考量,都各說各話認為怎樣的「行動方案」才是最有效、最周詳、最能達標的方法。於是戴教授的原方案由三部曲增至五部再添至七部,包括萬人簽誓言書、商討日、民間電子公投、超級區議員辭職進行變相公投、合法的不合作運動、不合法但不會影響社會秩序的不合作運動、最後才是佔領中環,並預計這行動大「可能」於二零一四年的七月推行。 看官們甭心急,這二零一四年七月才推行的預計也未必成事,我們的超級區議員何俊仁先生接受傳媒訪問時更表態「不想見到『佔領中環』真的發生」,還一再提醒市民參與「佔中」行動會「損失專業資格、損失退休金,對一啲人相當悲慘嘅情況出現」,強調後果嚴重,甚具嚇阻力量!民主黨諸君是真正肯犧牲個人利益參與行動?還是看死了這行動必觸礁,只想借機「洗底」?民主黨一貫「不戰而屈人之兵」哲學,又再次展現於今天「佔領中環」的部署,根本上就不想「佔中」成事。 然後真普選聯盟成立,27位泛民議員,27個各有考量的腦袋、27張能言善辯的嘴巴、27顆流著不同熱度血液的心臟,能討論出一個大家都有共識的政改方案嗎?戴教授最新鮮出爐的「非顏色革命」倡議又能取得多少議員同意?坊間已開始對戴教授的倡議甚有保留,有多少市民會同意戴教授「完全尊重共產黨的領導地位,甚至沒有說過梁振英下台」這理念?27位泛民議員如何說服選民同意普選出來的特首若「北京政府是不能接受的話,他(中央)可以不任命這個人」?然後市民「再選過,選到他滿意為止」? 「佔領中環」行動由倡議發展到今天,筆者看到的不是行動的構想漸趨成熟、可行性漸高,而是當中危機重重,越討論越糟糕,牛鬼蛇神魑魅魍魎盡出,不單倡議人戴教授開始進退失據,也不知有否被中共「嚇窒」?其他人等也漸露本色,維穩的維穩、騎劫的騎劫、狙擊的狙擊、吃花生的吃花生,教人對行動的熱衷冷了大半截! 海外朋友也高度關注事態發展,有網民一語中的,引用中國學者鄭振鐸名著《荒蕪了的花園》,比喻今天議論紛紛的「佔領中環」行動:一群人打算改造一座荒蕪的花園,「他們各舉了許多理由,互相辯論著,還引了許多例來證明他們的話,由早餐的時候一直辯論到正午,家家炊煙起了,還沒有停止;甚至於因為意見不合,互相謾罵,而且扭打了。」最終「荒蕪了的花園,還是照舊荒蕪著。」但願我們這塊「民主荒蕪」的香港,不會遭受同樣命運!

阅读更多

香港獨立媒體 | 大學之道?

大學之道?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禮記.大學》 三月份,中大遍地開花的同時,各書院的BA也開始大肆進行甚麼「BA系花草選舉」,到處都是他們的海報、橫額。他們似乎把中大當成就是自己的商學院。各書院的BA總是喜歡將自己的玩樂的事情大肆宣傳,到處dem beat,見人就問你是否商學院學生,其實根本就是一種「和理非非」的「佔領中大」行動。不只是BA,中大某書院的十個舍堂也常常大力參與很多純玩樂的活動:甚麼舍音盃、崇慶、崇唱、傅盃等,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將整個書院弄成遊樂場一樣。但他們的目的是甚麼?顯然不是「在明明德,在親民,止於至善」,而是「在明明玩,在趁墟,止於至high」。 簡直是不知所謂。 我不是說大學生不能玩。Ocamp玩一下沒甚麼所謂,歌唱比賽和運動會也沒有甚麼問題,為書院慶祝生日也是應當的。可是,當一群大學生用大學生的名義,在大學的地方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搞一場以純粹玩樂為目的的活動,還要大肆宣傳,甚至有些大學生將宿舍莊務、書院娛樂活動與學系娛樂活動視之為「主修」課目,這就是絕對的荒謬。 難道大學就是給你們自high的嗎? 簡單來說,《大學》所言之「明明德」,就是彰顯明晰之德性,方法就是「物格 → 致知 → 意誠 → 心正 → 身修 → 家齊 → 國治 → 天下平」。「親民」之親,就是仁愛,即關愛他人、關心社會。「止於至善」就是以「至善」為目的,不過何謂「至善」就是一個難搞的哲學問題。縱然我們不一定要接受儒家這套,不一定要做官,起碼也要以其所學去彰德顯道,對內成就自己之理想,對外成就社會之進步。儒者有其道德,道者有其道德,佛者有其道德,基督信徒有其道德,穆斯林有其道德,無神者也有其道德,但無論是那個道,那個德,那種「親民」,那種「至善」,也不可能是「止於至high」的玩樂。 我不是說大學生的首要目的就是要讀書。我說得很清楚:只要「對內成就自己之理想,對外成就社會之進步」即可。這可以是與學術成就無關的。中大至今仍為我國香港學運基地之一,對我國社運參與甚繁,儘管當中參與運動之人的政治立場或有理則不通之處,其熱誠也合乎大學生之宗旨。為了參與社會運動而犧牲學業、兼職和空餘時間,既是為了改變校園、改變社會、改變我國、改變世界,也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這方向仍不差。 當然有人選擇是以學術研究的方式以做到「對內成就自己之理想,對外成就社會之進步」。寒窗苦讀,考取碩士、博士,當然是因為自己對於學術有所抱負。這些對學術理想,哲學家就最多的了。然而,如果這理想只流於自我實現,而與社會無關的話,這仍不合大學生之宗旨。尤其是讀文、社、理、工、醫、法、教這些正統的學術科目,而又有志於研究工作或服務社會之人,如果能力許可,更應擔當公共知識分子。你怎可以把自己關在象牙塔裡,卻容忍社會充斥著一堆邏輯謬誤以及一堆文筆低劣的文字呢?作為歷史學家的公共知識分子就應當向大眾宣傳歷史學,作為地理學家的公共知識分子就應當向大眾宣傳地理學,作為經濟學家的公共知識分子就應當向大眾宣傳經濟學,作為自然科學家的公共知識分子就應當向大眾宣傳自然科學。醫生以醫學懸壺濟世,律師以法律仗義執言,教師以教育授業解惑,牧師神父以神學道濟天下,是理所當然的。 也有人利用大學生活這段比較自由的日子,進行藝術創作,這也能做到「對內成就自己之理想,對外成就社會之進步」。文學、音樂、視覺藝術、設計、演藝等藝術創作,不應只單純的無病呻吟就算了,也得向社會大眾傳達一種訊息,對社會的主流思想帶來衝擊。若哲學是迫使社會的左腦向前走,藝術就是迫使社會的右腦向前行。 不過如果有些可憐的「大學生」的「理想」就只是一時的自high,那麼他們就不配作大學生了。你以自high為大學生活之宗旨,對社會在社關、學衛與藝術都毫無建樹,當然是對社會無貢獻。那你還憑甚麼霸佔著大學生的身份,享用大學的資源呢? 春天的中大,最吵耳的不是牛蛙的叫聲,而是dem beat的聲音。每年只有不到兩成的本地生能夠考上大學讀學士。吝嗇的香港正苦本身在大專教育的資源分配上已經受盡社會批評,但是竟然有一群人把這僅有的資源也浪費了,活得根本不像一個大學生,在明明玩,在趁墟,在止於至high。除了「不知所謂」以外,我真的想不出有甚麼更好的形容詞。 主後二零一三年三月二十三日 大齋期第五主日後第六天

阅读更多

香港獨立媒體 | 網台3.0

2012年是香港網上世界爆炸的一年,從年初的D&G、反蝗蟲;四五月的二次創作版權修訂條例、健盤戰士、拉布戰;暑假的反國教;近年尾的DBC、守護龍尾。無錯,2012是網絡爆炸的一年,也是網台爆炸的一年,在2012年網台像雨後春筍般湧現,有慢慢改革的Myradio和人網、瞬間成為大台的熱血時報、42個會員的Ragazine、D100等。 香港人也因D100已認識到什麼叫網台,也否定了過去網台的時間表,使用一個大氣電波的時間表來營運,小編認為,不論是網台時間表或大氣電波的時間表,我也不會去聽live,任何的媒體也應on demand,網台也應Radio on demand,加上現時網台出podcast or MP3的速度不算慢,根本無需較鬧鐘聽live。 網台的出現亦填補了主流媒體的不足,如香港人也有至少一部電話,但在電視或電台中卻沒有一個專研究Gadget的節目。同時網台節目其實不斷突破其定位,Ragazine的網台大典是一個討論網台「花生」、 推廣網台文化,報導網台發展的節目,若網台發展得不夠大,根本沒有空隙給這節目生存,這個節目的定位,在小編的眼中是沒有看過的,甚至在傳統媒體也沒有這類節目。 當然,聽眾是有惰性的,當聽了一個好聽的節目,便不會去聽另一個同一類型的節目,例如你聽開十級自由風,你便不會去聽政治有呻吟;所以要在網台界中開一個已經有許多同類的節目而有一個高的收聽率是即度有困難的;只有開一個新類型的節目,才能有一條出路。女性市場是一個不同網台也想去開拓的市場,女性市場的吸引力是在於女性會在Whatsapp/LINE group中討論,這是一個極好的免費廣告宣傳,若部份網台能把握機會,鼓動風潮,造成時勢,必定對網台的發展有極之正面的影響。 後記:小編認為最好的聽網台的方式是透過Podcast或做用香港網台App,香港網台這個App幾乎整合了全港的網台,用一個App便能聽足全港的網台。而Podcast能自己下載新的節目,極之方便。 在寫完這篇文章後,收到消息,香港人網將會關閉。 閱讀更多請到: http://90sfoto.com/90stalkit

阅读更多

香港獨立媒體 | 前線福利從業業工會 : 一人一信簽名行動,要求撤回PW定影。

一人一信簽名行動 要求撤回PW定影 請於3月24日前完成 特首於施政報告中聲稱要全力協助活動工作員(PW)尋找合適的工作,但卻無視許多現職PW早已認為PW職位才是他們最合適的工作,社署更態度強硬,推出PW定影制度,來年不再批准機構於PW離職後重新招聘,實行有出無入,意圖藉此陰乾PW,最後削減大批社福前線同工,逃避增加必要資源予機構應付日益繁重的前線服務。 最近,社署更以資助部門的名義向機構領導層以發出回條,要求機構簽回,內容大約指簽署機構同意逐步淘汰PW並同意於PW離職後不作重新招聘,此舉等同利用資助者的角色,迫使機構就範,同意定影制度!若社署計謀得逞,在隨時失去PW而無法重新招聘的情況下,各單位的年度計劃勢必受嚴重影響! 有見及此,本會決定發起一人一信的行動,呼籲業界奮起參與,抵抗社署步步進迫,要求社署撤回定影制度!參與方法如下: 1. 簽妥後頁信件(如一張不敷應用,可大量影印),並影印兩份副本 2. 正本郵寄/電郵/傳真予特首梁振英,直接表達訴求! (地址:香港添馬 行政長官辦公室;電郵:ceo@ceo.gov.hk;傳真:25090580) 3

阅读更多

香港獨立媒體 | Co-China 夏令營(2013年):始於本土——本土、國家、世界的衝撞與協商

全球化浪潮席捲之下,保持在地的獨特和豐富變得愈發重要。然而如何在守護本土價值的同時能夠開放、多元?面對外來的族群和文化能否做到理解、寬容?在建立主體身份認同的時候怎樣可以不封閉、不排斥? 本土實驗一:慢城運動 自上世紀末開始,意大利、西班牙、挪威等歐洲國家的一些城鎮興起「慢城運動」,慢食、慢交通、慢生活、慢教育,與今日世界所鼓勵的快速與高效不同,他們倡導「慢」。因為「慢」,所以無需讓流水線作業的速食店取代本地傳統小食店;因為「慢」,可以為自行車和行人保留更多的公共空間;同樣因為「慢」,學校可以不 用惡性競爭的教學方式,給學生更多自由空間。 本土實驗二:碧山共同體計畫 因對過度城市化的批判和農業傳統發展模式的憂慮,藝術家 歐寧、左靖發起碧山共同體計畫。他們邀請藝術家、建築師、作家、導演、音樂人、學者等知識人來到碧山,一方面嘗試互助和自治的社區實踐,同時也充分利用在 地資源,比如碧山的歷史遺蹟、鄉土建築、族群文化、民間戲曲等,與當地村民一起合作,推動碧山的經濟、文化發展,希望為鄉村帶來新的復興機會。 本土記憶一:香港故事館 在都市更新過程中,承載無數人過往與記憶的舊區逐漸被簇新的高樓取代,原本街坊、鄰里間的生活方式亦隨之消失。香港一民間機構設立香港故事館,透過展覽、社區文化遊和民間學堂的方式,讓社區文化得以保存。在這裡,傳統工藝技師、有機農夫、家庭主婦成為了講師,帶領公眾認識豐富的社區歷史與多元的社區文化。 本土記憶二:恩寧路檔案 07 年底廣州恩寧路被政府納入舊城改造計畫,180餘戶居民聯名上書反對此計畫,反對終無效。一群年輕人來到恩寧路,他們用文字和影像記錄下恩寧路的最後時 光:有人以恩寧路即將拆除的建築為背景拍攝影片;有人到尚未拆遷的老房子里為居民拍攝全家福;還有人走訪社區居民,記下他們的個人史、家族史,希望藉此重構整個社區的歷史。這群年輕人令發生的一切留下痕蹟。 本土方法一:黃聲遠的宜蘭 耶魯大學畢業的台灣建築師黃聲遠20年來只做距離宜蘭車程30分鐘以內的項目,就地取材,同建築的建造者和使用者生活在一起,隨時根據需要調整設計,讓人與建築、與土地產生聯繫。他拆除圍牆、縮小道路, 將城市空間打通,營造友善城市。在黃聲遠看來,要從生活細節入手,城市才不會無序擴大,而只有「在地」,才可能打磨出符合理想城市的生活細節。 本土方法二:用音樂介入社區 90 年代初台灣政府決定在高雄美濃興建水庫,為了保護當地的環境和原本的生活形態,美濃村民紛紛站出來反對。詩人鍾永豐與樂手林生祥一起用音樂介入了這場抗 爭。他們以山歌為原型,用客家方言進行創作,歌唱客家人在美濃安家立業的歷史,歌唱美濃反水庫運動現場的群情激昂,歌唱鄉親去立法院請願的心情。後水庫項目暫停,但他們仍繼續用音樂參與社區的構建,用客家話唱出家鄉的故事。 本土衝突一:以民粹作為手段 近些年來愈來愈多的大陸人來香港旅行、購物、工作、生活,香港人的不滿也隨之增加:將大陸人比作「蝗蟲」,反對大陸新移民享受同港人一樣的福利,抗議大陸學生佔用過多宿位,抱怨自由行客人增多後城市環境惡化,反對大陸孕婦來港產子……雖都是資源之爭帶來的矛盾,但不乏有人以民粹作為手段,刻意挑起族群衝突,以此確立香港人的主體身份認同。 本土衝突二:狹隘民族主義下的國族認同 2012年9月,因釣魚台歸屬問題的爭議,中國爆發大規模反日遊行。北 京、上海、瀋陽、西安、成都等地有數千至數萬人走上街頭。示威者打出「凡日必反」、「日本人滾出中國」、「哪怕華夏遍地墳,也要殺光日本人」的標語口號, 後演變為打砸搶燒日系車、日式餐館、日資企業的行徑。瘋狂背後是狹隘民族主義下建立起的國族身份認同。 本土論述一:好的本土不該封閉 台灣文化人張鐵志成長的年代即是台灣本土化的年代,他認為「本土的重要就是重新站在自己的土地上,從滋養我們的文化中受益。但台灣本土化亦有其黑暗面,比如 狹隘的族群主義和排外。今天我們應該更認真地思考本土帶給我們的究竟是什麼,好的本土應該有吸收和包容能力,而不是封閉的排斥」。 本土論述二:本土意識彰顯人的主體性 香港學者羅永生認為香港的本土意識,並不是「大香港主義」,更非「城邦自治」,而是根植於本土生活、歷史經驗和社區文化傳統的主體性。本土並非必定排外,它 可以包容,可以發展,可以有自省空間,但歸根結底是以共同的生活經驗、價值和情感為基礎,並彰顯生活在本土空間的人的主體性。 以上諸種皆為「本土」的面向,掛一漏萬的例子除了說明在全球化浪潮席捲下本土的價值與可能,也想進一步探討如何在守護本土價值的同時能夠開放、多元;建立主 體身份認同的時候怎樣可以不封閉、不排斥;面對外來的族群和文化又能否做到理解與寬容。 只要您的年齡在18-25歲之間,且對此議題有深入思考,也做過些相關的事情,歡迎加入我們,一起尋找更開闊的本土。 講者:陳冠中、陳健民、陳映芳、陳允中,黃聲遠、黃之鋒、梁文道、羅永生、閭丘露薇、歐寧、錢永祥、葉蔭聰、張鐵志、鍾永豐、周保松、朱凱迪等 申請條件: 1、年齡在18-25歲; 2、對「本土」議題有深入思考並做過相關的事情。 申請所需資料: 1、個人簡歷。 您的個人簡歷需包含以下內容: a. 個人基本訊息 b. 您做過的與「本土」有關的事情 c.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