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

【喷嚏图卦20120421】置身天崩地裂般欢呼中,我如潮流中一片枯叶

免责声明: 以下内容,有可能引起内心冲突或愤怒等不适症状。若有此症状自觉被误导者,请绕行。若按捺不住看后症状特别明显,可自行前往CCAV等欢乐频道进行综合调理。其余,概不负责。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证原文的完整性,请注明来源和链接。凡未经许可在原文基础上故意增删少量内容后,冒名改编者,谢绝转载。 每天一图卦,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这个世界 【1】他留给妻儿的钱很少,大概5位数英镑 国际媒体披露了英国商人男保姆生前更多情况及家庭状况。男保姆祖上曾是民国时英国驻天津总领事。生前,他生活富足,但算不上豪华。他曾提出想建一个以英国为主题的购物中心。死后,”给他的妻子和孩子留下的钱很少,大概5位数英镑,妻子还在为京郊的豪宅还贷款。” 伦敦《标准晚报》星期五引述消息报道,在渝遭杀害的英商男保姆,最后时刻在酒店房间遭到殴打,两名人士企图让他喝下含毒的饮料,但是男保姆将饮料吐出。随后这二人强压住男保姆,把毒药灌入他的嘴中。王留下保姆口中吐出的毒药,保存下来成为目前最有力的证据。两人是谷和张。张是B家最忠诚的勤务员,「B家从小一直把他带大,为B家他什么都肯做。」 【2】香港一酒店发生大火 近百名明星逃生 据香港媒体报道,近日凌晨3时左右,香港北角油街長實君琸海逸酒店突发大火。内地一间公司举办活动,安排逾百名影星入住起火酒店,大部份影星安全逃离火场。 张含韵 : 我从没想过会遇到这么大的火,从没试过几分钟时间能跑下32楼。我感谢老天保佑,好人相助,我们活着出来了。2012.04.21 04:50 港岛 海逸君卓.   照片右下角显示时间:凌晨3点。对比逃出时间4点15,那么我应该在图中的某个房间里,在火海的怀抱中,睡得正香… 阿弥陀佛 【3】农民聚众抗议政府 公安局长混乱被杀 云南丽江永胜县仁和镇,千名民众包围镇政府,抗议煤矿开采致房屋受损政府处事不公。县公安局副局长汪少勇率队前往。见局面失控,拔枪示警,民众误以为朝他们开枪,气愤,手持镰刀、斧头、棍棒一涌而上。混乱中,汪少勇被捅死,15名警察被砍伤。 @于建嵘 :云南丽江某公安局副局长对访民鸣枪示警,被访民乱刀砍死了;湖南湘潭某90后候仼副局长在公示时,被网民拔光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啊:它让许多人在惊诧中感到了恐惧,它也许多人在绝望中看到希望 【4】一片冰心在玉壶 央视主持人 @赵普 一条劝告“不要再吃老酸奶和果冻”的微博,引发了各界对明胶乃至毒胶囊的关注,随后赵普既没在央视出镜,也没发微博,已有消息确认赵普被央视内部停岗。记者昨日采访了解到,央视公关科表示并不清楚此事,而赵普本人则向记者发送一条短信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谢谢关注!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张怡筠 :央视这次的毒胶囊揭露报道深得人心,否则无良商家不知还要伤害多少无辜的你我。。。我们理解并尊重每个单位的工作规定, 也深信有些决定有其为难和不得已。尊重规定保守秘密,是职业人的行为;而有些事关人命的事,心怀不忍率先提醒,则是人的行为,往往更能为组织赢得美誉。 @宗晓凯 :汶川大地震时在直播的他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哽咽了。在青海玉树大地震,新闻频道的直播,赵普又激动了,他在电话连线中,一次次的问玉树县一个坍塌小学的情况。他又哽咽了。因发出微博,告诫大家不要吃老酸奶和果冻,称内幕很可怕,而被央视封杀,他就是赵普,向你致敬。 【5】最高法未核准吴英死刑 发回重审 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不核准吴英死刑,将案件发回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最高法认为,吴英集资诈骗犯罪事实清楚,一审判决、二审裁定定性准确,审判程序合法。吴英如实供述所犯罪行,并供述其贿赂公务员,综合全案考虑对吴英判处死刑可不立即执行。 【6】青岛报纸登市领导讲话遭抵制 市民焚烧报纸抗议 青岛早报昨天这个头版标题刊出后,遭到当地网民强烈不满和抵制。有人焚烧报纸,有人则要求该报道歉。 @作业本 :正告青岛:不要发动媒体指责人民,即使是心存侥幸含沙射影的指责都注定失败。不信,你们可以再度尝试。你们也无权要求人民温和质疑理性建议。另,早报社长及总编辑,你们该辞职回家养菊。舔菊至此,神鬼共唾。最后,请所有青岛人即刻开始抵制“青岛早报”,直到他们道歉为止! 【青岛园林局改口称将继续种树 称市民打电话大多支持种树】 植树增绿不会停,会按既定计划推进。青岛市城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很多市民误以为植树增绿”戛然而止”,”其实不是,只是巧合,因为前海一线工程刚好结束”。 据其介绍,目前接到的220多个市民电话大多支持种树。 【7】山西女商人变身副县长 被指吃15年空饷 王辉,女,1970年生,1990年山西省行政管理学校毕业,进入文水县民政局。1992年到北京经商,经商15年后,于2007年重返文水县政界。第三年升任县政协副主席。第四年改任副县长。记者调查获知,在她经商的15年间,从来不上班,却一直领着工资。当地人士称:她的争议大一点,从不上班,回来却当了领导! 【8】汶川地震巨额捐款被挥霍 汶川5.12大地震让无数国人垂泪,然后慷慨捐款,加上全体党员“特殊党费”,数额达到惊人的数千亿元。4月20日,国家审计署公布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跟踪审计结果,暴露无数问题:遍地豪华办公楼、招投标违规操作、科级干部竟有66平米豪华办公室……据央视 http://t.cn/zOOO86y 【9】发改委官员谈猪:它不好管 “六个部门管一头猪”,结果从价格到质量安全都管不好?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称,虽然“六个部门管一头猪”,但俗话说:“猪粮安天下”,这头猪不好管。现在国家猪肉管理预警的两个指标:一个是猪粮比价6:1;一个是母猪存栏4100万头。老百姓“确实需要有个正确认识” 【10】肝硬化父亲放弃治疗离世 为女儿省2万元治脑瘤 原毛织设计师曹清举2006年被查出是晚期肝硬化,为了支付医疗费用,他与妻子变卖房产以及共同开办的小型毛织厂。其后曹清举女儿被查出脑瘤,为给女儿治病,曹清举放弃治疗逝世,给女儿省下2万元医疗费。 【11】认知中国的第一课 @夜班工人丙 :家里住进一位交流生,16岁的法国少年。接他的时候,中方老师叮嘱,法方要求,孩子如果病了不能随便给他吃中国产的药。小帅锅来后,不喝俺家的自来水、桶装水,只喝瓶装矿泉水。之后又为上不了一些网站而烦恼。这孩子是来学习中国文化的,但药品安全、食品安全和网络封锁,却成了他认知中国的第一课。 【12】特伦苏有虫子? @文小俊 :看到网上说特伦苏有虫子,随手拿起自家一个剪开倒出,杯子是刚刚洗过,结果…一只小虫赫然在其中,你们家的有么?要是这条微博也被强行删除,那位截图留个证 【13】这属于恶意污染食物罪 据美国《星岛日报》19日报道,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格林维尔警方表示,当地一家麦当劳餐厅的雇员因向顾客的饮料中吐痰,被拘捕并遭到指控,如果罪名成立,他可能面临20年有期徒刑。据悉,当时店内有两名顾客称冰茶不够甜,将饮料退回。而19岁的店员马文在偷偷向冰茶中吐痰后,将饮料又交还给顾客。他于18日被捕并受到恶意污染食物罪名的指控。 @雾满拦江 :美国的法律,是很拿人当回事的。尤其是入口之物,法律极重。这里有条新闻,美国的麦当劳,有个店员,偷偷往顾客的饮料里吐痰,这属于恶意污染食物罪。如果罪名成立,最高会被判二十年。就算是不判那么多年,这辈子他恐怕再也没有勇气这么干了。在中国,专家拿百姓不当玩艺儿,公开忽悠百姓服食铬胶囊… @董藩 :这个蠢货,做这事你来中国做啊,在中国生产毒奶粉、假药、地沟油都没事的! 【14】宜昌一患者手术后吐出塑料针筒 54岁的张华因鼻炎发作,到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做手术。术后,嘴巴和鼻部等出血,喉部剧烈疼痛,数次吐血。医生检查后认为是手术后正常反应。张华反复呕吐后,吐出一支注射器针筒,长8厘米,上面布满血丝。医院向患者道歉后,称还在调查。 【15】易经专家:梅西今夜可能发挥失常 潇湘晨报报道称,易经研究专家刘子瑛从八字分析入手分析了梅西今晚的运势,”龙年的梅西,不会像2011年那样风光,运程相比去年较弱,4月22日这一天,为癸丑日,也是水旺之日,梅西命局中火旺,水火交战,可能因情绪不稳定而发挥失常。“ @自扯自蛋 : 我就一个问题,大师,你算时差了么大师….. 【16】四川大熊猫自然交配画面首次曝光 http://t.cn/zOWP8aW 【17】东北话版《泰坦尼克号》: http://t.cn/zOOxgto 【18】挪威杀手讲述作案细节:专瞄头部开枪 布雷维克说,他身穿警服来到岛上,骗夏令营的保安,说他是在首都发生爆炸后被派到岛上来的,他说,在开枪杀死第一个人之前,他的“脑子里有100个声音”告诉他不要杀人,迟疑片刻之后,他扣动扳机,击中两个人的头,接着大开杀戒。 【19】朝鲜举行大规模集会声讨李明博 据朝中社报道,包括军人、公务员与平壤市民在内的朝鲜各界民众20日在金日成广场集会,谴责并发誓要“消灭”韩国李明博政府 @经济学人中文网 :朝鲜“古拉格”持续存在的时间已是当年苏联古拉格的两倍,然而世界却未正视这一问题。 http://t.cn/zOOWWuF 【20】置身天崩地裂般欢呼中,我如潮流中一片枯叶 @司马南 :近距观察金正恩,发现他身体喜欢左右摆,似习惯而非拘泥。120万人无论如何算是大场面了,他很“吼了得住”。像明星谢幕一样,他环周与人交流,冲着每一个方向或挥手微笑,或拱手致谢,头五五中分,牙齿很白。最近距其十几米,我看得十分真切。置身天崩地裂般欢呼中,我如潮流中一片枯叶。 人民万岁 @司马南 :我小心翼翼地专门问过与我座谈的朝鲜学者郑教授:“世袭”两个字在朝鲜政治中如何规避?你们如何有针对性地作出阐释? 郑教授回答:世袭是封建时代的事情,世袭者武力压迫人民维持统治,而领袖是按照人民的意愿选举产生的。从法律上说,国家最高领导人是金永南,而金正恩是朝鲜人民的精神领袖。 看到有人骂起朝鲜来那那么有优越感,那么切齿痛恨,我很困惑。朝鲜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人民勤劳善良。他们今天的饥馑清贫、被妖魔化、被封锁、被威吓,难道真的都是“不民主体制”造成的吗?有谁注意过,朝美在法律上仍然处于交战状态?有谁研究过,美国几十年的高压制裁要对朝鲜人的饥馑负多少责任? 【21】原来他们也睡觉 4月16日,朝鲜平壤,金日成诞辰100周年演唱会,几名男子在演出时睡着了 【22】这么一比,笨蛋其实是可以接受的 本月19日,马英九座驾与随行车队在行经台北中山北路的一个交叉路口时,正好有一辆救护车鸣笛也准备通过,而警察为让车队顺利通过,竟然把救护车挡在红灯前将近5分钟,严重延误救护车救人。引起网友不满,被痛批!对此,台北市中山分局坦承警察执勤失当,该名警察未先引导救护车通过,违反规定,记申诫两次,分队长督导不周,连带申诫一次。 笑蜀 : 在龙应台基金会交流,几个当地的学生给我说:台湾前几年上来的是个坏蛋(陈水扁),现在上来的是个笨蛋(马英九)。台湾咋就这么扯蛋呢?然后我看报纸,天天都在骂马英九,好像马是笨蛋都成了全民共识。然后,有天晚上跟中正大学一个教授看电视。电视报道说薄.谷.开来又杀情夫又捞钱,那教授下巴都几乎掉下来了,说:这么一比,笨蛋其实是可以接受的,就连阿扁,原来也不是很坏的一个蛋。 台北文林苑强拆程序上完全合法,但台湾人民还是怒气难平。事后我进中正大学图书馆,三部电梯,门上贴的全部是抗议海报:青年们,你们为什么不生气?号召加入连署,监督修法。吃了那么多毒药毒品的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么? @飘过蓝天的浮云 :她叫马以南。是东汉名将马援的后代,因为弟弟是政治人物,结果她被人家挖地三尺,挖出几十年前,她曾经做枪手,替人家代考的事情。她面对媒体做了诚恳的解释和道歉还不算,他弟弟还被迫就此事发表谈话,曰:那是他大姐年少轻狂,是好多年前的旧事了,请不要在去挞伐他姐姐了。这个弟弟的名字叫马英九。 @胡同台妹_宮鈴 :人們哭泣是因為帶領回家的領頭人去世 【23】幼升小 2012年4月14日,杭州一小学“幼升小”报名现场,挤满了前来为孩子报名的家长。一些家长早上4点多就赶来排队,因为他们还要带着孩子一天之内跑其他几所学校,这样“命中率”会高一些。据了解,该校招生计划为2个班60人,但报名人数已经达到了758人。 【24】三人行 4月7日下午2点,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白堤的木椅,一位男子坐在两位女士中间,他们三人正在一起看手机。不少路过的游人笑着说,这个男的好幸福。 【25】男人看到老婆,女人看到老公 【26】走后门 @济善园之三慎斋 :1970年大学通过“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招收工农兵学员,由于废除了考试,领导说了算,“走后门”成风。72年中央发出杜绝“走后门”的通知,但毛却批示“开后门也有好人,前门来也有坏人”,72—76年,70%的招生名额被干部子女占用,有些地方内定的干部子女名单甚至排到了1986年。 【公园私园】1971年2月在没有任何公告通知的情况下,从20年代起就对公众开放的北海、景山公园被神秘关闭,停止开放。文革结束后大家才知道,原来是江青为了游玩方便,以“保护首长安全”的名义下令关闭的,公园成了只供他们游玩的私园,直到78年才重新开放。图为76年10月6日江青被捕前在景山公园摘苹果。 【27】7501瓷 @稗官野记 :【7501瓷】1974年,湖南、山东、江西等历史上三大名窑所在地的省革委会接到了中央的特殊任务,为主席特制一套生活用瓷.75年1月起,在江西省公安厅现场24小时监制下,景德镇官窑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完成了”7501工程”.共生产了100套近万件瓷器.从中精选出6套近千件,送呈中南海,其余就地全部销毁。 【28】普世主义乃权力说辞 @南风窗 :【普世主义乃权力说辞】西方国家领导人、主流媒体和知识分子将普世主义作为推行全球政策的依据,他们视西方为善的化身,其主张和行动(哪怕是明显错误)反映的是不证自明的普世真理。但人权、民主、西方文明的高高在上、自由市场的无可避免等理念都不是自明的,需要认真审慎分析,抽离出其中有害因素。 【29】我了解你们的种族,它是由绵羊组成的 @经济学人中文网 :我了解你们的种族。它是由绵羊组成的。他们给少数人统治着,很少或是从来没有给多数人统治过。他们抑制了自己的感情和信仰,跟随着一小撮最会喊叫的人。有时候那喊叫的一小撮人是对的,有时候是错的;可是那没关系,大伙儿总跟着它——马克·吐温(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 【30】那么多耀眼的关注,最终只拿我们几个破钱真会是太委屈他们了 @经纬张颖 :会做生意的创业者都早已默默无闻的在尝试在做。不会做的,没感觉的,或过多看重名耀,才会去参加那些电视创业大赛。我两年前内部就提过不要投资电视上创业比赛胜出的前几名。那些创业者花了那么多时间精力,过关斩将得到那么多专家的认可,那么多耀眼的关注,最终只拿我们几个破钱真会是太委屈他们了 @周鸿祎 :再伟大的创业也需要日复一日处理很多琐碎小事,年复一年坚忍图强,所谓成功都是熬出来的,所以创业者需要放下那些浮躁的虚荣心,把自己清空当NOBODY而不是SOMEBODY,别幻觉自己在舞台上痛说革命家史表达自己对成功的渴望,现实很残酷不需要煽情,孔雀性太自恋的人不是创业者。 【31】妈的只有蠢货才给自己画条线,只有蠢货才给自己找不努力的理由 @张发财 :我23岁时,傻逼业务经理跟我说,兄弟,人一过30就没创造力和想象力了。当时真受他暗示以为过了就完了……这是我30岁的设计,现在做的比五年前更好。才知道,妈的只有蠢货才给自己画条线,只有蠢货才给自己找不努力的理由。 【32】日光浴 【33】一个人的成就,永远不会超越自己思想的格局。 http://t.cn/zOOrinB  ( @喷嚏意图 ) 一位柏克莱的中国留学生问中国作家余华:“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有可能解决吗?”余华回答:“只要食品安全的检查有电影审查的强度和力度,有电影审查的精益求精和吹毛求疵,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也就指日可待了。”.   【 光明与磊落(韩寒《三重门》手稿集+精美笔记本) 】 :你说你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我想我可以试着告诉你为何。因为,你一生没做坏事,所以,就是这样。   来源: 喷嚏网 综合编辑 友情提示:请各位河蟹评论。道理你懂的 喷嚏新浪围脖: http://weibo.com/dapentizk   、 @喷嚏意图 (新浪)、  喷嚏意图 (腾讯) 喷嚏官方淘宝店: http://shop58267249.taobao.com/ 广告联系:dapenti#dapenti.com (# 换成 @) 喷嚏电影频道(beta): http://www.dapenti.com/v/index.html       打喷嚏链接: 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xilei&id=60698 用手机上 喷嚏网 :m.dapenti.com        每天网络精华尽在【 喷嚏图卦 】        喷嚏网官方新浪围脖

阅读更多

爱思想 | 龙应台:祟洋或反洋,我们都是别人的奴隶

龙应台:祟洋或反洋,我们都是别人的奴隶 进入专题 : 祟洋 反洋    ● 龙应台 ( 进入专栏 )       说台湾非常崇洋?好像是的。不管货品好坏,一加上洋文包装,就有人趋之若骛。走进豪华大饭店,侍者对外国客人殷勤备至,对自己的同胞却往往视而不见。有难题存在,总要打上“有碍国际观瞻”的字号才能得到快速的解决,如果有政客来访,记者最强调的,是此人对台湾印象好不好。在教育上,当年背诵“床前明月光”和“臣密言、臣以险衅”的一代,现在忙着送下一代到英语幼稚园读“哈罗,你好吗”。每年夏天一批一批优秀或不优秀的青年乘着一架又一架的七四七到西方去接受头脑与精神的改造。到了彼岸,大部分就不再回头。     可是台湾真的祟洋吗?好像又不是。一个金发朋友在动物园里看槛栏里的猴子,旁边一个年轻人突然大声说:“哇塞!猴子看猴子!”周围的人愉快地大笑。这位中文非常好的朋友一句话不说地走开。认为西方人是猴子、鬼子、蛮子的中国人可还真不少。中国菜世界第一,中国人会用筷子真聪明,中国人讲礼义廉耻、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却功利现实、人情浇薄。中国的夫妻一夜就有百世的恩情,西方的男女轻薄随便,道德败坏。中国人在制礼作乐的时候,西方人还在茹毛饮血呢!     如果说台湾祟洋的心理很深,那么“反洋”的情绪却一点儿也不弱。写文章的A,一旦提到西方的优点,就得赶忙下个注解:“我不是祟洋!”作为招架之用。“祟洋”这个辞本身就是个骂人的话,表示我们的社会一方面深深受西方文明的吸引,一方面心底又有很深的排拒感。在这两种冲突的情绪左右之下,就产生许多奇怪的现象。     譬如说,如果某个生在台湾的金发小孩说,“我要作中国人,我不要回美国”,或是哪个传教士说,“我热爱中华文化,我把一生献给中国”,我们的报纸会大加喧腾,每个中国人都觉得得意。反过来说,如果一个生于美国的中国孩子说,“我不要作中国人”,或一个留学生胆敢宣布“我热爱美国文化,我要献身美国”,恐怕很少中国人不气愤填胸,骂这个人是数典忘祖的叛徒。也就是说,别人仰慕我们理所当然,我们却绝对不可以钦佩别人。这个心理怎么解释?     许多父母千方百计地把儿女送到国外,以逃避台湾的联考制度。这些父母被指责为祟洋媚外。而事实上,在台湾凡是作父母的,大概心头都有一个解不开的结:希望孩子无忧无虑地长大,可是在教育制度的箝制下,不得不眼看着他眼镜愈戴愈厚、书愈读愈死、精神愈逼愈紧张。如果有机会,哪一个父母不希望儿女能逃过这个制度?在这种情况之下,有父母送子女出国,我们不沉痛地检讨教育制度的缺失,问为什么台湾留不住人,反而拿出“崇洋”的帽子来指责,这不是也很奇怪吗?     挣扎在祟洋与排外两种心态之间,我们有时候就像个同时具有自卑感与自大狂的个人。对人,做不到不卑不亢。许多人对金发碧眼的人固然是讨好赔笑,过度的谄媚,也有许多人特意地表现自尊而故意以傲慢无礼的态度相对。我们的驻外人员有时在签证手续土刁难外人,所采的大概就是‘我偏要整你”的心理。在自卑与自大的搅混之下,对事我们就做不到客观冷静。     在讨论台湾种种社会问题时,常发现三种直觉的反应。其一是:“怎么,老说咱们不好,西方就没这些问题吗?”     我可不懂,台湾有的缺点,与西方有什么关系?难道说,好,意大利也脏,所以台湾脏得有道理?墨西哥的污染也很严重,所以我们污染没有关系?别的国家有相似的问题,于是我们的问题就可以随它去?不管西方有没有类似的问题,我们仍旧得正视自己的缺陷,不是吗?     第二种反应是:“你老说欧美文明进步,你崇洋!”这种说辞完全是感情用事。如果有人说欧洲干净,那么正常的反应应该是,第一问,欧洲干净是否事实?第二问,“干净”是不是我们想要的东西?如果两问答案都属肯定,那么第三问:我们如何效法,做到“干净“?整个程序和祟洋不祟洋扯不上一丁点的关系。     第三种常出现的反应,尤其来自官方,是说:“那是西方的,不合台湾实情!”这“不合台湾实情”是个很重的大帽子,一方面骂人家崇洋、一方面骂人家不切实际,一方面也挡住了改革的呼求。什么建议或观念,只要加上“西方”的标帜,就容易以“不合台湾实情”来打发掉、而事实上凡是“西方”的,不一定就“不合台湾实情”,“不合台湾实情”也不表示不能作。公德心不合台湾实情吧?我们要不要公德心?近一代民主是西方的,我们要不要民主?守法似乎也不合台湾实情,我们要不要守法?     这三种反应都很情绪化;“我们应该关切的是欧美一些价值观念或行为值不值得我们撷取。如果值得,那么不管西方不西方,都应该见贤思齐,努力地去“祟洋”。如果不值得,那么不管西方不西方,我们都不要受诱惑。但是我们若不能清除掉对西方的情绪作用——盲目地媚洋也好,义和团式的反洋也好——我们就永远不可能面对西方,就事论事,作客观而合理的判断。     当一个西方人说:“在台湾吃东西有中毒的危险,过街有被撞死的可能。中国人脏、乱、嘈杂、粗鲁”的时候,大概没有几个中国人不勃然大怒的,但是我不,因为我知道,当中国人从东南亚或其他地区回来的时候,他们也说:“哇!那边好落后,吃东西有中毒的危险,上街会被撞死。他们又脏、又乱、又吵,真受不了!”“他们”听了又如何?用自家一把尺量天下的,不仅只西方人而已。这个世界,有丑陋的美国人,也有丑陋的日本人、德国人、法国人,你想,就少得了丑陋的中国人吗?     更何况,听到别人批评时,正常合理的反应应该是,先问他说的是否真有其事?若真有其事,如何改进?在听到西方人的批评之后,或者因民族情绪高涨而勃然大怒,或者特别为了讨好西方而快马加鞭,都是不正常的心理表现。     收音机里听到立法委员说:“我们出去考察,发觉欧美国会议员都有助理,我们没有,害我们很不好意思……”说得理直气壮,我听得一头雾水:因为他们有,所以我们也要——这是什么逻辑?但是今天好像这个现象很普遍:纽约有地下车的涂鸦画,台北也要有,不管有多难看。美国有自由女神,咱们也来个孔子大像,不管是否实际。这是心理上的奴隶。反过来,别人出国深造,我偏不出去,我爱国。西方讲开放容忍,我就偏讲保守的美德;西方人谈尊重个人,我就偏说团队至上。西方愈怎么样,我就愈是不怎么样。这,也是心理上的奴隶。我们必须除去这个心魔,才能正眼看着西方——他们反核,我们要不要?他们反污染,我们要不要?他们有休假制度,我们要不要?他们讲性开放,我们要不要?每一件事作客观冷静的、不自卑不自大、不情绪反应的探讨,中国人才有可能从西方巨大的阴影中自己站出来。否则,祟洋或反洋,我们都是别人的奴隶。 进入 龙应台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祟洋 反洋    文章分享到 :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抽屉网 腾讯微博 豆瓣 百度搜藏 更多 本文责编: frank 发信站:爱思想网(http://www.aisixiang.com ) ,栏目: 天益笔会 > 杂文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52528.html    

阅读更多

一五一十 | 2 什么样的人在台湾可以当”代表“和”委员?

作者: 郑东阳  |  评论(0)  | 标签: 台湾民主 , 台湾 , 两岸 , 民意代表 , 立委 , 人大代表 民主时代台湾“立委”选举20年 台湾民意代表进化史 提要:目前台湾“立委”很多有大学教授、媒体、司法行业的工作经历,硕士以上学位的“立委”超过5成,精英理政趋势开始显现。根据台湾政治大学教授盛杏的一项学术调查,拥有博士学位的“立委”接近九成认为“地区整体利益要优先于选区利益”,而大学以下学历的“立委”对二者的选择则是五五开;同样,曾在大学任教、有过媒体从业经验、担任过法官与律师的“立委”中,都有8成左右选择“地区整体利益优先”,而没有三种从业经验的“立委”的选择也基本上是五五开。 对不少台湾人来说,有这样一个职业,既可以满足从政梦想,又不会像公务员那样枯燥或政务官那样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个选择就是当选“立委”。 2012年春天,位于台北市济南路的台湾“立法院”迎来了49位新主人。年初,他们与其他64名追求连任者在激烈的选战中获胜。经过选后短暂的半个月交接,新一届“立委”宣誓就职,并选出了国民党籍“立委”王金平和洪秀柱作为“立法院”正、副院长。未来四年,他们将在二人的带领下,审核马英九团队的每项预算案、人事案、法案,并受理来自选区民众的投诉和监督。 自1992年台湾结束“万年国代”的历史、进入民主时代的“立委”选举以后,台湾的民意代表群体无论在其内部结构还是在角色功能、社会地位上,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除他们薪水较高外,在今天的台湾,民意代表远比“部会首长”更容易获得民众尊重,而且他们可以监督同样民选的县市长、领导人。因此,越来越多作家、媒体人甚至是歌星、运动员加入其中,他们或者因为专业被延揽入阁,或者因为高人气被政党看中,通过竞选成为民意代表。 “立委”做什么? 张晓风是本届“立法院”“新兵”中的一个,而且是最显眼的一个。这位71岁的老人是台湾著名作家,那句让文艺青年们高频率引用的“爱的反面不是恨,是漠然”,便出自她中年时的作品《只是太年轻》。从政之前,除了写作外,她也曾投身公益、推动环保,为“抢救国文”、保护湿地大声疾呼。 张晓风的人生新旅程从其在台北市济南路的“立法院”坐班开始。所有“立委”都有自己的办公室,“立法院”有研究大楼。一些区域“立委”还会在所在选区设立办公室。每当换届选举结束后,落选“立委”留下不少空办公室,不少连任“立委”会纷纷抢先选择采光好、地点佳的办公室,不理会前一任主人落选是否因为风水不佳。 在参观了办公环境后,张晓风觉得“没大观园那么好玩、优雅,却是办事的地方”。“立委”服务科会向每位新科委员介绍院内环境、建筑,张晓风对国书馆最感兴趣,第一天她便发现馆内有中文大辞典。这位作家忘不了老本行,没过几天,她便用上了这部辞典和自己的专业——当“行政院长”陈冲在台上用高昂的语调宣读施政报告时,他没有收获掌声,也没有在“立委”审议报告时获得夸赞。相反,张晓风对这份报告提了29点建议,要求陈的“官样文章”应该有点新意,更白话一点。总计全长17页的施政报告,张晓风改了一半,并附上自己的理由,比如用“亮丽”来形容执政成绩用词不谦,应该改正。 接受“立委”质询是每个“部会首长”都必须面对的事情。被批文字迂腐已算好运,大部分“部长”在面对质询时,像做错事的孩子,被家长一样的“立委”们轮番轰炸。也有运气好的“部长”,比如龙应台。反对党“立委”林佳龙开口便称,自己手里抱着的是熬夜看的4本龙的书,另外一名反对党“立委”林淑芬开门见山直称“你是我读书时的偶像”,但毫无意外,随着其施政时间越长,被质询的机会越多,这种友好场面将很难再现。 除了设立办公室服务选民、在议场质询“部长”外,“立委”们还拥有行政机构的人事同意权、法案的提出权和表决权。 若要立法,首先必须进行“提案”,可由其他四院(“行政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立委”或党团提出,预算案则仅限由“行政院”提出。草案提出后,会送交“程序委员会”进行审议,通过后列入议程中的报告事项。 提案在议程中进行一读,即朗读标题,之后可送交相关的专业委员会讨论审查,或经由院会决定后,直接送交二读。每当换届选举结束后,除了抢占办公室,抢先登记“专业委员会”也是“立委”们最热衷的事,类似“财经委员会”、“外交与国防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都最受欢迎,若某专业委员会的报名“立委”人满为患,就只能抽签决定其去向了,但是最终的安排还要符合政党与性别比例原则。 在提案二读时,院会会进行深入讨论。二读是立法过程中重要的步骤,用以提出质疑、进行说明、修正等,最后投票决定是否送交三读、撤销、或送回委员会重新审议。 若有委员提议并获超过15名委员的附议,可在当次会议就直接进入三读程序。三读的过程仅能就文字进行修正,除非发现有违宪或其他法律时,才可提出撤回重审。在三读时,如果有委员对于议案有不同意见,仍必须等议案表决后,再提出覆议。若能三读通过,再经“总统”公布,这部法案便可以施行。 从卡路里消耗量来说,“立法院院长”和“副院长”并不是好差事,三读法案是个极为漫长的过程,而且在通读一些争议较大的法案时,反对党“立委”会千方百计试图阻扰,而他们身边会出现“护驾”的同党“立委”。由于两党政治理念甚至族群认同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通读法案的过程可能演变成“白刃战”,作战武器便是鞋子、矿泉水瓶等。在1990年代,这种现象几乎每天都能见到,台湾议会民主也因此总会遭到国际舆论的批评,也被对岸讽刺为“民主乱相”。不过近年来,“立法院”打架现象明显缓解,党团协商正成为新的协调方式。 谁能当“立委”? 张晓风能成为新科“立委”,得益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点名。 根据台湾地区现行的法规,“立委”由自由地区人们选出,实行“单一选区两票制”,俗称“一票投人,一票投党”——投票时,选民可以领到两张选票,一票投选区域“立委”,一票投选政党。区域“立委”中,得票最高者当选。而得票超过5%的政党则是依政党选票的得票比例,分配34个不分区及侨选“立委”席次。 不分区“立委”由各政党推荐,候选人不必亲身竞选。张晓风所在的亲民党在年初的“立委”选举中,政党票刚过5%的门槛,分得两席不分区“立委”名额。根据台湾相关规定,只有“立法院”里拥有两席以上,才可以组成党团。 之所以被亲民党提名为不分区“立委”参选人,与张晓风在台湾良好的口碑和公益形象有关。大部分政党在选择“立委”参选人时会考虑候选人的各方面条件,符合社会期待、名气较大是最重要标准。因此在年初的“立委”选举中,国民党曾派出台湾著名篮球女明星钱薇娟、著名女主播陈以真参选,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在南部选区高票落选,已经让不少国民党支持者感到不可思议。 前台南市市长许添财也参加了今年的“立委”选举,并成功为民进党在台南获得一席区域“立委”。许添财在2001、2005年曾两度成功当选台南市市长。2010年,在台南县市合并成为新的“台南直辖市”时,许添财也曾试图参选市长,但在党内初选中他败给民进党政治新星、时任台南市区域“立委”的赖清德。由于民进党是在野党,并没有行政资源,因此参选同样有民意支持度的“立委”成为许添财延续政治生命的重要途径。 而对于尚在执政的国民党政治新星来说,有当选“立委”或地方县市长的经验会成为其履历上不可忽视的闪光点。苏俊斌曾经是马英九2008年竞选大位时的杰出助手、贴身发言人,选后曾担任“行政院”新闻局局长。但有志于从政、曾担任过”立委”助理的苏俊斌深知,若能当选“立委”可比担任所谓“正部级干部”获得更多加分,民意基础比待遇重要。在年初的选举中,国民党征召了这位青年才俊,作为“刺客”参选台南市的区域“立委”。苏俊斌最终高票落选,而国民党也将其虽败犹荣例子作为教材,用于拓展南部选票。有了民意支持度,苏俊斌也获得国民党更大力的栽培,在今年2月份,他被任命为国民党组发会主委。要知道苏俊斌2004年还只是“立委”助理,8年间能有如此完美的履历表,殊为不易。 而国民党内中常委名单的变化也生动说明民意代表地位的变迁。很长时间里,国民党中常委大多是“行政院”的部长和党的高级干部、高级军官,但解禁后,越来越多位置被“立委”占据。制度的改变让民意代表在党内获得了更多尊重。当1998年上将唐飞站在“立法院”质询台,成为首个接受“立委”质询的三军“参谋总长”时,“党政军”的集体“臣服”让立法机构作为最高权力象征有了历史的注脚。 如果说知名公益人士有理由高概率当选“立委”,类似邱毅这样的揭弊能手为什么会落选?这也是本届选举中大陆不少民众的疑问。事实上,邱毅也是各个政党喜欢征召的对象。从政前,邱毅是康纳尔大学的博士后、学界的佼佼者,2000年被宋楚瑜看中,并担任其竞选总部发言人。此后,邱毅凭借其良好形象,为亲民党获得一席高雄选区的区域“立委”席次。国亲整合后,这位已成为台湾电视名嘴的候选人被国民党视为掌上明珠,恐其落选,国民党在第七届“立委”选举中,将其列入不分区“立委”中的安全名单,邱毅第三次成功当选。但在两个月前的新一届选举中,邱毅再次被下放到高雄选区,而没有在不分区“立委”的安全名单内,事后的结果证明,虽然他有高知名度,但离高雄市选民太遥远,邱毅未能获得大多数选民的青睐。 能获得较大政党的征召是参选最好的敲门砖,对普通民众来说,参选门槛是年满20岁、并获得3000人联署。当然由于党禁早已开放,因此组党参选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两个月前的开票结果显示,一些小型政党虽然未能获得超过5%门槛的选票,但类似以环保为诉求的绿党、主张福利的“免费健保联盟”等小党却意外获得10万以上选票,甚至比新党得票率还要高。 从“职业代表”到代表职业 选举制度让公众对政客的要求越来越多元。曾几何时,代表台湾“民意”的台湾立法机构中,除了少数增额民意代表外,大量民意代表是1947、1948年大陆时期选出的第一届国大代表和立法委员。国府迁台这些民意代表长年不换,被讽刺为“万年国代”。 不过,即使是这些“万年国代”,其权利的合法性也来自当选时大陆民众的选票。根据1946年国民党政府通过的选举法,民意代表中有少数民族、职业团体代表、侨民代表等保障名额。以“立委”席次分配为例,民国时期就已经实现城乡同比选举民意代表,而且规定各选区要有妇女保障名额。除了按选区分配“立委”席次外,蒙古各盟、旗选有22名保障名额,西藏15名,其他民族与边疆地区6名,侨民19名。而代表各行各业的职业团体有89个名额,分别来自农民、渔民、工人、工业、商业、教育,颇具苏联式人大色彩。 1949年以后,“国民大会”与“立法院”两个民意机构的选举依然按大陆时期的法律进行。由于大陆被视为“沦陷区”,因此大陆地区迁台的代表一直不需要换届选举,仅在台湾举行“自由地区”增额民意代表选举。而迁台代表中,职业团体代表少得可怜,因此在数次增额民代选举中,新增的职业团体代表是重要组成部分。 在长达46年的第一届“立委”结束任期后,1992年开始的第二届“立委”选举中,由于“宪法”的修订,职业团体“立委”被取消,就此成为一个历史名词。这一举措在当年曾引起台湾舆论讨论,有台湾媒体担心不再有“中央”民意代表真实而深入地关心农、劳、渔民的需求,但亦有台湾媒体认为这才符合公平原则。 当年职业团体选举制度取消后,为延续政治生命,18名职业团体“立委”多数转战区域“立委”。有趣的是,成为区域“立委”后,这些“立委”的问政风格翻转,质询内容开始跳脱特定团体格局,问政内容在地方建设猛打转,一改过去给非所在行业的民众留下的“打酱油”印象。 | 自1992年选举制度改变后,除了少数不分区“立委”外,大多数立委是区域“立委”。因此对这些“立委”来说,自身除了是所在选区民众、政党利益的代言人外,也将站在整个地区的立场,为地区整体利益作出决策。 目前台湾“立委”很多有大学教授、媒体、司法行业的工作经历,硕士以上学位的“立委”超过5成,精英理政趋势开始显现。根据台湾政治大学教授盛杏的一项学术调查,拥有博士学位的“立委”接近九成认为“地区整体利益要优先于选区利益”,而大学以下学历的“立委”对二者的选择则是五五开;同样,曾在大学任教、有过媒体从业经验、担任过法官与律师的“立委”中,都有8成左右选择“地区整体利益优先”,而没有三种从业经验的“立委”的选择也基本上是五五开。 经过近20年发展,台湾地区的两党制已经形成,国民党和民进党两个政党对新进“立委”的教育、职业背景要求也几乎趋同。从1992年的第二届“立委”选举到最近的第八届“立委”选举,政务官和资深的政党高管参选“立委”的比例正在下降,出身于民间社会团体、NGO领导者的“立委”越来越多。官方曾希望设立职业代表来顾及各个团体,而制度的改变看来并没有让“职业立委”失根,反而在竞争中产生了一批更能代表各职业团体的民意代表。(凤凰周刊2012年第10期,4月5日出版)

阅读更多

蒋家,一个家族的沉浮

在茫茫的大海上,载着蒋氏父子的江静号,随波浮荡,向着一个前途未卜的远方,孤独地驶去。然而,这一天后,身后的海岸,再也没有见过他们父子返航的帆影。 1949年5月7日早上6时整,蒋介石所乘坐的江静号由上海复兴岛启碇出发,顺着奔涌的黄浦江,向吴淞口驶去。当轮船驶入大海时,蒋经国曾这样描述他们父子看到的景象:“太阳高照大海,显示着美丽而雄伟的晨景。”(《蒋经国自述》) 然而,正如前不久他们离开老家溪口时所喟叹的,“家园虽好,未可久居”,这般壮美的山河也更加触动起蒋介石失落的心怀,因为在大陆的失败,他正踏上一段黯然的逃离之路。 当陆地上的高楼树木、各色景物渐渐消失在视线里,恶劣的情绪也开始充满他的心灵。当天,蒋介石在日记中痛苦地写道:“今日的仇敌,是坚强、恶毒、凶险的共党,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对付敌人呢?我旧的创痕还未愈,新的创痕又深了。” 惆怅的情绪,同样感染着在他一旁的长子。蒋经国看着父亲的身影,不由感到一些凄凉,他说,父亲此行,“如这大海中的孤舟,四顾苍茫,又如漫漫的长夜里,一灯微照”。蒋经国痛感“国事已不堪设想”,“只有向天祷告,保护我父的安全和健康”。 就这样,在茫茫的大海上,载着蒋氏父子的江静号,随波浮荡,向着一个前途未卜的远方,孤独地驶去。倔强的蒋介石,依然还有一丝不甘,他说:“这一条革命大路,已由先烈用他们的血来铺平了,我们今天要前进,莫退,莫退,前进!今天黑暗重重,危险艰苦,但凭着一线光明的希望,及我对总理的忠贞,我一定要不屈不挠地奋斗下去。” 然而,这一天后,身后的海岸,再也没有见过他们父子返航的帆影。 四散飘零 当蒋介石离开的时候,他或许还会想起,近四十年前,就是在上海,他与陈其美义结金兰,并跟随他度过了一段出生入死的青年时光,从此与陈家结下了不解之缘。22年前,也是在上海,他与宋美龄的婚礼在大华饭店举行,这次婚姻使得蒋介石与宋子文的家庭、国民党创始人孙中山的家庭,乃至孔祥熙的家庭联结成一体。 由于这些缘故,“四大家族”的说法便跟随着蒋介石政权的兴起而流传开来。在中国现代史上,分别于政治、军事、工商界最有权势的蒋、宋、孔、陈四个家族以蒋介石为中心,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格局。他们显赫一时,势力渗透到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影响到国民党的命运,而且还深刻地影响到了中国的命运。 然而,随着局势的败坏,这样一些曾经紧密相连的家族也慢慢露出了裂痕。抗战后期,孔家的丑闻不断被揭露出来,一桩桩走私、舞弊大案令舆论大哗。国民党内部与孔祥熙素有矛盾的政学系、CC系、军统组织以及孔的大舅子宋子文等群起而攻之;一些爱国民主人士也愤怒声讨孔家以权谋私、大发国难财的可耻行为。一时间,孔祥熙成了众矢之的,1944年11月,孔祥熙被免去财政部长之职;1945年5月以后,他又先后失去了行政院副院长、中央银行总裁、“四行”联合办事处副主席和中国农民银行董事长等重要职务。孔祥熙下台后,住在上海老宅,门庭冷落,郁郁不得志。为了谋求东山再起,孔祥熙多方活动,在1946年当选为“国大代表”,但由于政学系、CC系的抵制,孔的复出依然遥遥无望。 而也是在这时,他“精明”的妻子宋霭龄就已在上海对孔家家族的财产进行了最后的清理,并在美国的里弗代尔独立大道购买了一幢新的住宅,作为自己流亡海外的居住地。1947年年初,在最后告别故土之前,宋霭龄来到南京看望小妹宋美龄。在南京期间,宋美龄陪伴大姐,常作竟夕长谈,回忆几十年来宋氏家族的兴衰沧桑。最后,她开始在北方四处巡游,先后到北平、天津、太原、青岛等地访问,仿佛是在跟这片土地上的城市一一作别。 1947年秋,孔祥熙更感觉到日暮途穷,蒋介石也越来越表现出对他的不满和厌恶。孔祥熙便以陪护宋霭龄治病为由,由上海赴美国纽约定居,从此夫妇二人再未踏上中国大陆一步。有人说,从前宋氏家族中,宋霭龄第一个站出来支持蒋介石的南京政府,从而催生了“蒋家王朝”。如今,宋氏家族中又是宋霭龄第一个离开了“蒋家王朝”漂洋过海到美国。她的离去为蒋家在大陆的前途涂上了黯淡的一笔。 几乎与此同时,由于蒋介石发动内战而造成的经济问题,也令宋子文成了替罪的羔羊,使他离开了行政院院长的职位。一片声讨之下,他曾于1947年,向国民党中央党部捐献了他个人在“中国建设银行”的全部股份–价值五千亿法币的股票,但是仍然难以抚平各界对他的谤议与指责,特别是蒋介石又在随后任命他担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兼省主席,媒体“捐官鬻爵”的批评更是铺天盖地。1949年1月,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的宋子文向蒋介石递交了辞呈。4月下旬,解放军攻占南京,停留在香港的宋子文于5月16日乘机飞赴法国,同年6月赴纽约定居。而他的两个弟弟,宋子良、宋子安也在1947年前后定居美国。 又何止是这两个家族,政治的背弃、亲信的疏离和越来越多的反抗,令蒋介石这个独裁者愈发孤独起来。就在四年之前,因为领导这个国家取得抗战的胜利,他一跃成为整个东方世界的英雄,和这个民族备受尊崇的领袖,而此刻,他所有的荣耀已荡然无存。曾经的人民都纷纷站到了他的反对者的行列,将其视为这个国家正在经历着的沉重灾难的罪魁祸首。 曹聚仁在《蒋经国论》中谈到当时的形势:“局势一变坏,蒋介石对左右的信赖便越来越差,左右对他的离心、裂痕越来越宽。……到了1948年冬天,谁忠心耿耿,谁有二心?已很难说。就是一向奉元首为神明的股肱之臣,也摇着头叹气,希望蒋先生回去休息了。” 1949年初夏,曾经唇齿相依的“四大家族”,除了陈立夫还在跟随着国民政府辗转迁徙外,其他人都飞鸟投林,找寻他们各自的出路去了。 重建王朝 5月10日,蒋介石乘船抵达普陀,当夜,天晴风暖,蒋介石“独坐舷头,澄怀伴月,大有‘月光如水水如天’之情景”(《蒋经国自述》)。次日,游佛顶山慧济寺、登菩萨顶灯塔,又下山游览古佛洞、梵音洞、天福庵。 其实,自“引退”以来,蒋介石便着意表现出一种不问政务、寄情风月的雅兴,然而表面的平静,却无法抚平他内心中的波澜,正如蒋的侍从秘书曹圣芬所说,“这是他一生中最烦恼最紧张的自我反省时期”。在这逍遥山水的闲适时光里,蒋介石思考着种种问题的所在,于是,一项“重振革命大业”的计划,也在他的头脑中渐渐浮现出来。 5月17日,在定海的蒋介石,收到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来电,请他“打销遁迹远隐之意”。6月24日,蒋介石来到台北,在台北市北面的草山上,选定了一所名叫“士林”的别墅作为自己的落脚之地,在此,蒋介石也开始了对于这个政权的一番彻骨的改造。 几乎是随着国民政府一迁到台湾,蒋介石首先就进行了一番重大的人事更迭。原来国民党内派系力量错综复杂,经过一场大动乱的淘汰清洗,到台湾后已经是七零八落,这为蒋介石铲除各派势力提供了最好时机。蒋介石一复职,便免除了阎锡山行政院长的职务,与此相似,之前的军政要员,胡宗南、白崇禧、何应钦、汤恩伯等元老们也都尽弃不用,被驱离了权力的中心。 蒋介石认为在大陆溃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个对武装部队实施政治控制并进行政治教育的机构。为此,他建立了“国防部”总政治部,由蒋经国出任主任,并在每个部队设置政治军官。 经济上,国民党的官员们已经在大陆见识到中共是如何有效地利用贫农对地主的不满情绪来反对政府的,因而,蒋介石到台湾后最主要的经济措施便是推动了土地改革。正如主持这一改革的陈诚所说:“允许佃农和长工在地主的剥削之下呻吟,不仅是个土地和经济问题,而且是个社会和政治问题。这个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必然会影响局势的稳定甚至国家的生存。” 政治上,蒋介石则直言不讳地流露出对他的对手–共产党的欣赏,如共产党的组织、纪律、宣传和精神道德,正是国民党所匮乏的。因而,蒋介石坚定地宣称:他将不惜牺牲感情与颜面,彻底改造本党,“以便重新组织我们的革命机器和重新振奋我们的革命精神”。 国民党改组,显然带有人事的倾轧,蒋要打击的主要目标是一直以来把控党务的CC系。二陈兄弟,陈果夫卧病已久,虽然膺选评议委员会,但这仅是个由元老组成的顾问机构,姿态多于实质,一年之后,他便病死台北。而真正的CC系巨头陈立夫,则被迫离开台湾,远赴美国新泽西以经营农场为生。国民党改造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清理党籍,那些投奔共产党的国民党知名人士,如傅作义和宋庆龄等均被除名;许多没有投奔中共但又与台湾保持着距离的人们,也被蒋介石认为不够忠诚,而遭除名,这就包括他的亲戚孔祥熙和宋子文。 对于绝对的独裁而言,这还远未结束。1953年,吴国桢因与蒋氏父子矛盾重重而远走美国。2年之后,身兼台湾“防卫总司令”与“陆军总司令”两项要职的孙立人,也以“武装叛乱”“密谋犯上”等罪名,被剥夺军权、长期拘禁。由于吴、孙二人与海外的宋子文家族关系密切,所以,一般认为他们是蒋氏父子排除党内异己的政治斗争中又一牺牲品。至此,在台湾军政大权上,形成了蒋家一家独大的局面。 1956年10月中旬,宋美龄以替蒋介石过70大寿为名,邀请孔祥熙夫妇来台。孔祥熙由于身体状况欠佳,不适远行,仅由宋霭龄赴台为蒋祝寿。在士林官邸举办的茶会上,宋美龄专门给孔夫人介绍起台湾各界的要人,宋霭龄发现,那些新晋的陌生面孔都已姓蒋,“四大家族”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一系列动作下来,蒋介石又重新获得对于这个政权的控制,蒋介石对国民党的组织与运作,有了比大陆时期更紧密的控制,这正是他在台湾所要完成的第一步目标。蒋介石曾在1949年6月12日的日记中写道:“余在台决不放弃革命领袖之职责与权力,无论军政,必尽我监督与指导之职责,任何人亦不能加以违抗也。” 在蒋介石的权力日益巩固的同时,他又重新走上神坛。那个年代,台湾小学生的国文课本里,几乎每一册,都有颂扬“总统”蒋介石的课文,在这位“总统”身上汇集着“爱国”“忠勇”“自强不息”“不怕劳苦”“光辉伟大”等种种光环,蒋介石渐渐化身神明。那时,“蒋公像”陆续出现在各个城市的广场中,为了领袖形象的神圣庄严,台湾当局专门制订了厚厚一大本的《总统蒋公铜像制作办法》,“细致到半身铜像只能做到三个扣子”。据统计,“蒋公”的铜像,在台湾竟一度高达四万多座。 在学校、军营、医院、机关,在熙来攘往的街头,在孩童们传唱的歌谣里,蒋介石的影子亦随处可寻。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通过一系列意识形态的宣传及狂热的领袖崇拜,蒋介石已将他的影响遍布台湾的每一寸空间,烙印在百万人的心灵。 1972年,蒋介石又要连任“总统”,为了营造“全国拥戴、万众一心”的气氛,政府举行大学生朗诵比赛,于是,每一所大学,有文采、懂音乐、有表演天分、声音优美的学生都走到一块,用最大的热情,集体创作作品,来歌颂领袖的伟大、民族的伟大。那时20岁的龙应台是个“国语标准、声音优美”的大学女生,便负责了朗诵,于是,她一遍又一遍用字正腔圆的北京话朗诵着“领袖”“长江”“黄河”“长城”这样的词汇,而每次高喊出“领袖”时,还要“配上激越的手势、虔诚的表情、流动灵转的眼神”。龙应台在《走过的路》一文中写道:“我们的感情真挚,我们的信仰诚恳,我们的动机纯洁,因为我们完全不知道最悲伤的黑暗就藏在那美丽凤凰木的阴影里。” 像龙应台这样,“糊里糊涂”地爱着“国家”,爱着“总统”,几乎是那个时代共同的记忆。另一位台湾作家朱天心还记得在念高中的时候,如果朝会唱“国歌”的时候看到有人在讲话或者聊天,朝会结束,她就会去找他们理论,甚至跟他们打架。她说,“当时,我一直很担心我们的老‘总统’会死掉,我觉得如果他死了,我们的‘国家’就没有前途了……” 子承父业 那时,蒋介石已是台湾无可争议的领袖。1960年,蒋介石第二届“总统”任期届满。按规定,“总统”连选连任只能一次。但此时,“国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修改“临时条款”,规定:“动员戡乱时期总统连选得连任,不受宪法第47条连任一次的限制”。这样,蒋介石不仅第三次连任,而且还为他成为“终身总统”提供了法律依据。 蒋介石的连任,引起了以《自由中国》杂志为核心的一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强烈不满,他们称蒋介石任意修改宪法,与过去的军阀简直没什么两样,在共和时代,却依然实行家天下的政治。一些异见人士的指责并没有令蒋介石有所改变,在谋求自己“终身总统”的同时,一项重建蒋家王朝的重要部署亦在有条不紊进行着,那就是“子承父业,培植蒋经国接班”。 在蒋介石的精心策划和大力支持下,蒋经国在党、政、军、青、特各条战线全面出击,相互渗透。短短几年,蒋经国就已在台湾国民党政权的核心中站稳了脚跟,成为令人刮目的新一代政治强人。 1965年,蒋介石的另一亲信,68岁的陈诚去世,也是这一年,蒋经国出任“国防部”部长。至此,蒋经国将成为蒋介石的唯一接班人,已是岛内的人尽皆知的“秘密”。1969年,蒋介石提名蒋经国为“行政院副院长”,三年之后,出任“行政院院长”,承担起全面管理“政府”的正式领导角色。于是,这样一幕便出现在台湾:父亲做“总统”,儿子做“行政院”院长。蒋氏王朝在专制独裁的道路上达到了高峰。 蒋介石将手中的台湾和无限的权力传递给儿子,以来延续家族的荣耀,然而,随着深入处理国家事务,这个蒋介石着力培养的继承人,却在工作重点和统治方式上,与他的父亲表现得迥然不同。 蒋介石所代表的是传统儒家的施政方式:家长作风、远离群众,对群众施恩并要求群众对他本人效忠相报。而蒋经国“已谋求在官僚体制的范围内,建立较明确的责任制,而不太强调派系背景和同领导人的个人关系”(《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如果说,台湾,对于蒋介石,始终只算个反攻大陆的基地的话,那么,对于蒋经国来说,它却是成就自己平生抱负唯一的选择。于是,蒋经国对父亲越来越像念经般喊叫的“反攻大陆”也不全然置信,他更注重实际的问题,更加实干,而抛弃了父亲一直以来枯燥无味的反共理论说教和伦理道德的宣扬。 然而,几乎是蒋经国刚要开始主掌政局,一系列的打击便接踵而至。1971年10月,联合国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驻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1972年尼克松访问北京,发表“上海公报”。同年9月,中日邦交正常化,然后,一个个的国家纷纷与台湾“断交”,台湾陷入了战后最大“外交”危机。“外交”挫败的直接后果便是让国民党失去了国际正当性,而他在台湾统治的合法性也开始受到质疑。 在这种情况下,台湾需要打造一个更为开放的社会,吸引外人投资,以通过经济、文化等各种非官方的渠道,继续与国际社会保持往来。与此同时,发展经济成为台湾未来唯一的生路,假使继续保持高水准的经济增长,人民安居乐业,则无虑反对分子的挑战。蒋经国说:“我们勤勤恳恳地为老百姓做事,我们是不会完蛋的。”他认为,只要在经济文化上取得进步,必然得到人民的支持。 繁华难继 然而,蒋经国无论如何也不会料到,他的务实而又不失英明的决策,最终却在一点一点地瓦解着他的统治。 蒋经国的“十大建设”,是最为人称道的成就,但他却不得不面临着一个崭新的台湾所带来的挑战。一条纵贯南北长达四百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开始第一次出现在这座海岛之上,加之先后完竣的机场、港口、铁路等工程,它们构建起一个更加完善更加通达的网络,联系起城市与村落、海洋与山地、陆地与天空。于是,一个人群流动更加频繁、节奏更加快捷的台湾便催生出来。 台湾与国际间的经济联系,并没有因为“外交”问题而间断,反而因其良好的投资环境日益吸引着外来资本的注意。1971年至1978年间,台湾地区与美国间贸易总额由13亿美元,激增至74亿美元。经济上的联系,使得“美国制造”成为整个台湾最不陌生的一样东西。 人们对美国制造的东西,“从可口可乐、冰箱、电视机、汽车到好莱坞电影,皆有一份说不出的,直觉的向往和喜好”(杨泽《有关年代与世代的》)。那些好莱坞电影及美国流行音乐,大量炮制了美国的生活方式与意识形态,慢慢渗透到台湾,一些不同以往的元素开始在这个沉闷死板的政权控制下潜滋暗长。 那时的年轻人用10块钱新台币即可拥有一张盗版的《鲍勃·迪伦》,他们开始蓄起长发,穿牛仔裤、绿色美军外套;普遍听着美国民歌和摇滚音乐;开始在外头租房子同居,追求自由。这是一代1950年代出生,1960年代受小学、中学教育,曾一径顺着体制不敢须臾离经叛道的青年。而一进入1970年代,他们便急躁地穿上喇叭裤,女孩子登上“恨天高”,“长发嬉皮”“奇装异服”地走在台北的街头,嬉闹玩耍。他们不再尊重权威,而更加关注与自己相关的事物。舒国治在《台北游艺》中说,一种东西在他们胸中渐渐涌出来,愈来愈强,“孕育完成想要爆发似的”,正是当时青年人生命状态的写照。 那时的青年,虽则也稍稍允许热切地讨论政治,但那更为明确的诉求,还来自另一个阶层–中产阶级–的表达。从1970年代开始,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展开,及产业的升级,各种文教、科技人员、经济行政管理人员、会计师、律师等知识分子群体迅速扩大,他们因所得财富、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相似而形成一个社会阶层。他们在重新分配某些方面的权力,更多参与政治发言的要求日益强烈。 而在依然“戒严”的台湾,所有这些变化,都开始无一例外地化作游行、集会、抗议等种种运动,冲击着蒋经国。1977年,由于国民党在桃园县长选举投票过程中做票,引起中坜市民愤怒,上千名群众包围中坜市警察分局,捣毁并放火烧毁警察局。1979年,《美丽岛》杂志在高雄集会,要求当局解除“戒严”,开放党禁、报禁,参加和围观群众约两万人。国民党以“涉嫌叛乱”为由,将其镇压。 对蒋经国最沉重的打击来自江南案。1980年,一本名为《蒋经国传》的单行本开始流传。它的作者江南曾是蒋经国的老部下,对蒋氏家庭内情比较了解。该书对蒋氏父子的秘史首次作了揭露,但也有人认为这本传记毁谤了“总统”,破坏了“国家形象”。此书之后,江南还计划为吴国桢、孙立人写传,可还未动笔,他便于1984年10月遭人暗杀,死在旧金山的自家车库里。 “江南案”一出,迅速震惊了海内外。根据美国政府的调查结果,此案的策划者正是蒋孝武,台湾的情报机关雇佣黑帮势力实施了此次暗杀行动。蒋孝武是蒋经国极力培养的次子,被认为是意在培养的下一代“蒋家接班人”。“江南案”令蒋孝武名誉扫地,经过考虑,蒋经国不得不把儿子外放新加坡。蒋经国一度在治国上得到的掌声,日益湮没在那响彻岛屿的批评声浪里。 1985年,自蒋孝武远走岛外的那一刻起,这个家族与这个政权,度尽劫难、流转两岸、跨越半个多世纪的交缠,便注定结束了。 来源:看历史 作者: 刘永峰 因为盗链严重,而我们服务器带宽有限,所以图片设置了防盗链,请见谅。如果您的阅读器看不到图片,请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即可显示图片。 部分文章附有精彩小视频,如果您的阅读器无法观看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 http://luo.bo/23030/ 本文小编:梁萧 标题: 蒋家,一个家族的沉浮 网友评论 发布时间:2012/04/07, 08:02 萝卜网 Copyright © 2010 – 2012 分享国内外精彩网事。 更多精彩欢迎您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欢迎网友 投稿 、推荐文章。 c5d85dad8496c5aa16731e645eaa0010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蒋介石逃生密道开放供游人参观 还原蒋介石的本来面貌 蒋介石最爱的“秘密花园” 蒋介石重庆官邸被“保护性拆除” 蒋介石抗战胜利讲话:宽容才是拯救这个国家的良药 来自无觅网络的相关文章: 狂乱家族壁纸第二弹 (@hexieshe) 马氏家族 (@fanjian) 团子大家族的短裤和妹臀团子大家族 (@hexieshe) 金山快写 – 快盘家族推出的在线文档服务(10枚邀请已送完) (@syncoo) 云笔记 – FIT 家族的跨平台云记事本工具 (@syncoo) 无觅

阅读更多

一五一十 | 龙应台:文化是什么(上)

作者: 爱看  |  评论(0)  | 标签: 所见所闻 来源: 公民社会网 ( 刊于:爱看) 夜凌晨3时,台北 曾经有一个特别难忘的场合,作为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的我被要求当场“简单扼要”地说出来,“文化是什么?” 1999年9月,第一次以官员身份踏进台北市议会,开始了长达四个月的质询期,每天坐在议会里四五个小时接受议员轮番问政。议员发言多半用一种怒吼咆哮的声音,透过麦克风扩大音量,耳朵嗡嗡作响。一天下来,我总是在半晕眩的状态下回到办公室,再批公文到半夜。交通局长原是台大教授,他说他的症状是胃绞痛,呕吐。 到了12月底,事情变得迫切了,因为预算必须完成“三读”通过,1月份开始的政务才能执行。咆哮了四个月的议会为了要表现“戮力为公”,很戏剧化地总是拖到12月的最后一两天再以“通宵不寐”的方式审查预算,从下午两点开始连审24小时或48小时。在这个过程中,52个议员可以分批轮流上阵,回去小睡一场或者吃个酒席再回来,每个局处的首长官员却得寸步不离地彻夜死守。 我坐在大厅一隅,看着窗外冬夜的雨湿湿地打在玻璃窗上,嘁嘁作响,觉得全身彻骨的寒意。 就在这样的一个阴冷寒湿、焦灼不安,而且荒谬透顶的凌晨3点钟,我突然发现“龙应台局长”被唤上了质询台,为台北市的文化预算辩护。一个议员,刚从外面进来,似乎喝了点酒,满脸红通通的,大声说,“局长,你说吧,什么叫做文化?” 对着空荡荡的议事大厅,冬夜的凌晨3点,台北市文化局长说: 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他怎么从卖菜的小贩手里接过找来的零钱? 如果他在会议、教室、电视屏幕的公共领域里大谈民主人权和劳工权益,在自己家的私人领域里,他尊重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吗?他对家里的保姆和工人以礼相待吗? 独处时,他,如何与自己相处?所有的教养、原则、规范,在没人看见的地方,他怎么样?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 那微醺的议员事后告诉我,他以为我会谈音乐厅和美术馆,以为我会拿出艰深的学术定义。 我当然没有,因为我实在觉得,文化不过是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生活的实践中。 粉墙下一株蔷薇 凌晨3时的议会其实不容许我把话说得透彻;否则,我想我会慢条斯理地继续说: 胡兰成描写他所熟悉的乡下人。俭朴的农家妇女也许坐在门槛上织毛线、捡豆子,穿着家居的粗布裤,但是一见邻居来访,即使是极为熟悉的街坊邻居,她也必先进屋里去,将裙子换上,再出来和客人说话。穿裙或穿裤代表什么符号因时代而变,但是认为“礼”是重要的──也就是一种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尊重,却代代相传。农妇身上显现的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底蕴。什么叫底蕴呢,不过就是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因为祖辈父辈层层传递,因为家家户户耳濡目染,一个不识字的人也自然而然陶冶其中,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于焉形成,就是文化。 小时候我住在台湾农村,当邻家孩子送来一篮自家树种出的枣子时,母亲会将枣子收下,然后一定在那竹篮里放回一点东西,几颗芒果、一把蔬菜。家里什么都没有时,她一定将篮子填满白米,让邻家孩子带回。问她为什么,她说,“不能让送礼的人空手走开。” 农村的人或许不知道仲尼曾经说过“尔爱其羊,吾爱其礼”,但是他可以举手投足之间,无处不是“礼”。 希腊的山从大海拔起,气候干燥,土地贫瘠,简陋的农舍错落在荆棘山路中,老农牵着大耳驴子自橄榄树下走过。他的简单的家,粉墙漆得雪白,墙角一株蔷薇老根盘旋,开出一簇簇绯红的花朵,映在白墙上。老农不见得知道亚里斯多德如何谈论诗学和美学,但是他在刷白了的粉墙边种下一株红蔷薇,显然认为“美”是重要的,一种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环境的做法。他很可能不曾踏入过任何美术馆,但他起居进退之间,无处不是“美”。 在台湾南部乡下,我曾经在一个庙前的荷花池畔坐下。为了不把裙子弄脏,便将报纸垫在下面。一个戴着斗笠的老人家马上递过来自己肩上的毛巾,说,“小姐,那个纸有字,不要坐啦,我的毛巾给你坐。”字,代表知识的价值,斗笠老伯坚持自己对知识的敬重。 对于心中某种“价值”和“秩序”的坚持,在乱世中尤其黑白分明起来。今天我们看见的巴黎雍容美丽一如以往,是因为,占领巴黎的德国指挥官在接到希特勒“撤退前彻底毁掉巴黎”的命令时,决定抗命不从,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保住一个古城。梁漱溟在日本战机的炮弹在身边轰然炸开时,静坐院落中,继续读书,思索东西文化和教育的问题。两者后果或许不同,抵抗的姿态一致,对“价值”和“秩序”有所坚持。抵抗的力量所源,就是文化。 日子怎么过,就是文化 15岁那年,我们从台湾中部苗栗的农村搬到高雄海边的渔村。第一次进入渔村,惊诧极了:怎么跟农村那么不一样? 如果说农村是宁静的一抹黛绿,那么渔村就是热闹的金粉。原来这世界上有那么多的神,每一位神都有生日,每一个生日都要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地庆祝。渔村的街道突然变成翻滚流动的彩带,神舆在人声鼎沸中光荣出巡。要辨识渔村的季节吗?不必看潮水的涨落或树叶的枯荣,只要数着诸神的生日,时岁流年便历历在前。庙前广场有连夜的戏曲,海滩水上有焚烧的王船,生活里有严格遵守的禁忌,人们的心里有信仰和寄托。在农人眼中,渔人简直“迷信”极了。而15岁的我,就这样开始了“人类文化学”的启蒙课:农村文化和渔村文化是不一样的。 不一样的背面,有原因。渔人生活在动荡的大海上,生命的风险很高,未知数很多。尤其在长达38年的“戒严”时代里,以国家安全为理由,台湾政府甚至不准许渔民拥有基本的现代海上通讯设备,怕渔民“通匪”;于是风暴一来,救援的能力很低。夜里摸黑上船“讨海”的年轻父亲,并不知道自己清晨是否一定会回来看见家里还在温暖被子里的幼儿。所谓“迷信”,不过是在无可奈何中面对茫茫世界的一种自救方式,为无法理解的宇宙寻找一个能安慰自己的一套密码检索。 所以文化,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在特定的地理、历史、经济、政治条件中形成。农民不吃牛肉,因为对他而言,牛不是家畜禽兽而是一个事业合伙人。渔民在餐桌上不准孩子翻鱼,因为人在吃鱼神在看,他不能冒任何即使只是想像的危险。 这个意义上的文化,我们很难说文化有高或低,厚或薄,好或坏,它是什么就是什么。 但是文化还有另一个层次的意义。 文化决定社会发展 同样是祭鬼酬神,为什么有的留在“迷信”的层次,有的却从酬神的野台戏中提炼出伟大的戏剧,从土砌的庙宇教堂中发展出精致的建筑美学,从祭祀的仪式里观悟出舞蹈和音乐的艺术,而祈祷经文的念诵转化出隽永的文学、深刻的哲学? 人,对于自身“存在”处境自觉的程度,以及他出于这种自觉而进行反思,而试图表达,在自觉和表达之间所激发的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强弱,就造成文化和文化之间的不同。人的自觉程度越高,反思的能力越强,表达的冲动越大,创造力和想像力的空间就越大。在这一个灵魂探索的过程里,思想的内涵和美学的品位逐渐萌芽、摸索、发展而成型。 从这一个层次上来谈,文化是一种特别的品质,它可能高度发展也可能严重萎缩。有些社会结构适合文化的发展而有些结构会造成文化的停滞。连年战争屠杀或是长期的独裁暴政对文化所可能带来的伤害,历史里有太多明显的例证。龚自珍所看见的19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就是一个因为集权控制思想到极致,整体国民创造力被侏儒化到了连盗贼都没有创意的地步。而即使在太平的日子里,不同社会结构里人们在文化艺术里渗透的程度也不同。在这样一个语境里,我们可能做价值的评比,认为某些文化丰富多元,某些则呆滞而单调,某些文化充满活泼的创造力正走向高峰,某些文化停留在一个静态水平或者正从繁华丰盛走向一潭死水。我们也可能说,某一个历史朝代是文化盛世而另一个朝代是文化的荒原。 是因为文化可能蓬勃发展也可能呆滞停顿,人的自觉的水平和努力的程度,对于文化的发展确实会造成不同,所以我们才会去强调文化多么重要,但是,文化“呆滞停顿”有什么不好呢?为什么一定要“蓬勃发展”的文化呢?文化究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不同?也就是说,文化究竟是真的重要,或者它其实只是政治人物的美容术语,文化人的一厢情愿?如果我们可以相当清楚地说出科学、经济、医学、科技为什么重要,我们是否也能用同样干净利落、逻辑清朗的语言说出,文化为什么重要? 20世纪初,韦伯曾经用基督教文化里的价值观来解释为什么许多基督教国家发展出资本主义的经济繁荣。以韦伯的理论为基础,哈瑞森、福山、亨廷顿、普特南、英格哈特等等研究现代化的学者都不断提出论证,认为文化在形塑一个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行为上,是一个关键元素。 英格哈特所主持的“世界价值观调查”,说明了文化对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影响:文化价值观上愈重视个人自主和多元开放的地区,经济力愈强大;愈强调集体意识、国家或宗族权力的地区,愈是穷困。文化价值观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也就是说,是的,文化很重要,因为它决定了一个社会如何面对现代化的挑战──与自由市场能否接轨、全球化的竞争能否适应、政府管治的清廉与否、公民意识的建立有无等等。有些文化很轻易就过关,有些却长期陷在传统历史的制约泥沼中,无能自拔。 为“四郎”哭泣吧 任何图表和统计都可能有欺骗性,任何学说都可能被推翻,这些学者以现代性作为衡量文化价值的标准,是否偏颇,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但是韦伯和被韦伯所影响的学者们显然都希望为文化的重要找出一个科学的甚至可以量化的方法,来解释文化的重要。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可能找得出一百个方式来回答“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但是我愿意从一场戏说起。 有一天台北演出“四郎探母”,我特别带了85岁的父亲去听。从小听他唱“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我好比浅水龙,困在了沙滩……”老人想必喜欢。 遥远的10世纪,宋朝汉人和辽国胡人在荒凉的战场上连年交战。杨四郎家人一一壮烈阵亡,自己被敌人俘虏,娶了聪慧善良的铁镜公主,在异域苟活15年,日夜思念母亲。悲剧的高潮就在四郎深夜潜回宋国探望老母的片刻。卡在“汉贼不两立”的政治斗争之间,在爱情和亲情无法两全之间,在个人处境和国家利益严重冲突之间,四郎跪在地上对母亲痛哭失声:“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 我突然觉得身边的父亲有点异样,侧头看他,发现他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父亲16岁那年,在湖南衡山乡下,挑了两个空竹篓到市场去,准备帮母亲买菜。路上碰见国民党政府招兵,这16岁的少年放下竹篓就跟着去了。此后在战争的炮火声中辗转流离,在两岸的斗争对峙中仓皇度日,七十年岁月如江水漂月,一生不曾再见到那来不及道别的母亲。 他的眼泪一直流。我紧握着他的手。 然后我发现,流泪的不只他。斜出去前一两排一位白发老人也在拭泪,隔座陪伴的中年儿子递过纸巾后,将一只手环抱着老人瘦弱的肩膀。 谢幕以后,人们纷纷站起来,我才发现,啊,四周多是中年儿女陪伴而来的老人家,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他们不说话,因为眼里还有泪光。 中年的儿女们彼此不识,但是在眼光接触的时候,沉默中仿佛已经交换了一组密码。是曲终人散的时候,人们正要散走四方,但是在那个当下,在那一个空间,这些互不相识的人是一个温情脉脉、关系紧密的群体。 在那以后,我陪父亲去听过好几次的“四郎探母”,每一次都像是一场灵魂的洗涤,感情的疗伤,社区的礼拜。 从“四郎探母”,我如醍醐灌顶似的发觉,是的,我懂了为什么“伊底帕斯”能在星空下演两千年仍让人震撼,为什么“李尔王”在四百年后仍让人感动。 文化,或者说,艺术,做了什么呢? 它使孤独的个人为自己说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义。少小离家老大不回的老兵们从四郎的命运里认出了自己不可言喻的处境,认出了处境中的残酷和荒谬,而且,四郎的语言——“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为他拔出了深深扎进肉里无法拔出的自责和痛苦。文化洗了他的灵魂,疗了他的伤口。 它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他发现,他的经验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的集体的经验,他的痛苦和喜悦,是一个可以与人分享的痛苦和喜悦。孤立的个人因而产生归属感。 它使零散、疏离的各个小撮团体找到连结而转型成精神相通、忧戚与共的社群。“四郎”把本来封锁孤立的经验变成共同的经验,塑成公共的记忆,从而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凝聚了社会的文化认同。白发苍苍的老兵,若有所感的中年儿女,原本不属于这段历史的外人,在经验过“四郎”之后,已经变成一个拥有共同情感而彼此体谅的社会。 我明白了“同胞”的意思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而公民社会,因为不倚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粘合剂。 政治人物可以喊一万次口号,要汉人尊重弱势的少数民族,但是一万个口号比不上一支歌。我记得一场露天的原住民诗歌晚会,我们邀请了一位长老,从东部山区部落特别北上来唱原住民的古曲。他开唱时,突然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而落,雨水打在长老皱纹很深的脸上,他全身湿透、仰脸向天,闭着眼睛继续歌唱,没有乐器伴奏的原音,苍老而悠远,交织在哗哗雨声中。满满的人群在雨中站立,雨水从头发流下来,流进人们的眼睛,但是没有一个人离去。 我看见年轻的原住民毫不遮掩地流着眼泪,眼泪和雨水混在一起──可能是一个孤独的城市打工浪子被歌声激起了自己对家乡部落的无限深情。大部分仍是汉人,淋着大雨听歌,深深被歌声震动。 雨夜中的一首歌,我相信,让汉人认识了原住民,让原住民认识了他自己。 我也记得公元2000年9月在台北市森林公园一场晚上的音乐会。几天前,9月21日,两千多人死于地震。音乐会上只有素白的野姜花,散发着甜美的近乎哀伤的香气。夜色一沉,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入,在草坡上默默坐下。没有政治人物的致词,没有明星主持人的串场,从头到尾只有音乐和诗歌。两旁的屏幕上写着:“同胞,你的名字我们记得”。死难者的名字,一个一个出现。白底黑字,无言地出现。 好安静的夜晚。烛光里,人们的眼泪没有声音地一直流,为自己其实不认识的人。 音乐会过后,我收到很多市民的来信,其中一封,没有署名,只有几行朴素的字: 我从来不知道“同胞”是什么意思 一直到森林公园那个晚上。 我明白了。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