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库】《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节选(龙应台)_山间草地_新浪博客
【天下文库】《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节选(龙应台)_山间草地_新浪博客,山间草地,调景岭外头,香港的街上,每年涌进来二十万人。难民潮里,有很多、很多的孩子和少年。 蒙古族的席慕蓉在湾仔上小学,多年以后,像古时候的词,有水井的地方就有人唱, …
阅读更多发布者苏吴男爵 | 5 月 14, 2010
【天下文库】《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节选(龙应台)_山间草地_新浪博客,山间草地,调景岭外头,香港的街上,每年涌进来二十万人。难民潮里,有很多、很多的孩子和少年。 蒙古族的席慕蓉在湾仔上小学,多年以后,像古时候的词,有水井的地方就有人唱, …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5 月 9, 2010
作者:我是番茄 | 评论(6) | 标签:母亲节, 亲情, 龙应台, 孩子, 你慢慢来
“妈,你上次做的炒酱干是先放酱干还是先放辣椒?”
“妈,今天我看到小区这条街开了一家理疗店,免费的,你下次再来时又多了一个地方可以去 啦!”
“妈,拜托,不就贵了几毛钱吗,不要那么省好吧!”
“妈,我留着好几个地方都没去,等你下次来,我们周末一起去哈,反正这次考完啦,有时间了!”
不知不觉,母亲已经回老家一个月了,这样的电话粥又开始煲了。几乎每天、几乎固定时间、几乎相同琐碎的话题,开始了我们的对话。离家有一年多了,这样的电话粥已经成为我异乡生活的一部分,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这一年多和母亲说了在老家似乎十年才说的话。虽然说的无非是衣食冷暖这样枯燥的话题,可也许就是这样的琐碎,搭起了我和母亲的一座踏实的桥,让我们彼此从来没有向现在这样走近过。
都说“父母在,不远游”。自从成全我背井离乡的远游选择后,母亲就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偶然听她说才知道,从我离家后,她每天早上起床时不敢太用力,怕犯高血压;每次买几天的菜做一次吃几天;每天除了睡觉不会呆在家里,即使下雨也会一个人出去走走;尽管不善言辞的她总在电话里说和我没什么好说的,其实还是希望我打给她;虽然因为我的个人问题对我不满而常常会说诸如 “我这样活得还有什么意思”的赌气话,但还是努力保重自己,害怕给我带来麻烦,因为她知道,我们这个单薄的家没那个财力,更没那个人力承受。有时候,我觉得这个家就像大海上飘着的一叶扁舟,承蒙老天眷顾,在风和日丽中航行,却经不起任何风浪。于是,我更加懂得感恩和珍惜。以致当同样在生活中遇到非难时,相比于别人我总能相对豁然,殊不知,因为,我早已懂得,现在一时的风平浪静,于我,已经是莫大的恩惠。如果你始终深怀感激,就不会只看得到失去。
也许是出于内疚,或者是出于私心,这几年,尽管不好游山玩水的母亲总说比起看到我嫁为人妇她什么都不稀罕,我还是坚持带着母亲去到一些地方,不管她是否享受风景,我只是想尽可能多的让她去见识,哪怕只是专程路过,而比起相机里那些合影,我更想把这些片段印入心灵的底片。于母亲,也许也是一种收获。我分明看出,当她翻开我洗好并分类整理好装着一百多张照片的七个相册本时,当她向别人提起那些走过的地方时,当她指着电视里某个镜头说“这个地方我到过”时,当她坐在飞机上跟我说“你婶婶火车都没坐过,我坐上了飞机”时,一向严肃的母亲嘴角分明泛起了笑容。我读得出笑容里的欣慰。
龙应台先生在《孩子,你慢慢来》中这样写到,“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寥寥数语却已写尽一个母亲心底的温柔。而每每看这段话,我却总是忍不住想到对母亲说,“妈妈,请您慢慢来”。因为,我越来越懂得,一如孩子,母亲,也已经到了慢慢来的年纪。
于是,那些我们一起走过的地方,从来没有跟过团——旅行团的速度不适合年逾花甲的母亲这个年纪、这样的身体。我便是专职导游,是一对一的,只为母亲服务的。还好,这是我的专长。北京行里,我设计了整整九天的行程,按照半天休息半天出行的进度,走遍了京城必去的景点。记得在故宫的时候,我租好电子讲解器,听一遍,然后再用老家话给母亲讲解一遍,她还会很好学地跟我提问。在重庆时,无论是三峡还是武隆,我们以自助的方式体验着巴山蜀水的闲适;于香港、澳门,没见过什么大世面的母亲,在观繁华的同时也可以慢慢体会着出境的新鲜;而在普陀时,当母亲步履蹒跚着一步三拜地祈福上到佛顶山时,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儿时学的文章里写的背影的味道。
只是,当我牵着母亲的手散步的时候,一向风风火火的我步子还是会比她迈得快;性急的我平日里还是忍不住会因为一些琐事跟母亲着急甚至任性;而对她于我最大的不满,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固执辩驳。可是,每每当我安静下来,想起母亲额头的皱纹,斑白的两鬓,想起她为我做饭、缝补、收拾的专注时,想起我们这一路走来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的点点滴滴时,我的心是充满内疚的。原来,虽没有能力为我撑起一片天空的母亲,给我的不是可以一时挡风雨的遮蔽,是一世温暖相拥的深情,这份温暖才足以让我撑起这个单薄的家,这么多年。
是的,一如龙先生愿意用她一辈子的时间来等待她的孩子扎好那个蝴蝶结一样,我也愿意,用我此生的时间,跟在母亲后面,看着她的背影,听她的唠叨,吃她烧的不再那么可口却依然美味的菜,妈妈,您慢慢来,慢慢来。
P.S
这个母亲节,身在异乡的我,没有给母亲买什么礼物,也没有陪在母亲身边,更没有机会向往年一样策划这样那样的活动,可是,这一天从凌晨零点起,我以超乎寻常缓慢的速度,一个通宵,只写下这些寥寥数语,虽然平淡、寡然,可在我心里,每一个字都很重。尽管母亲不懂什么是博客,今天不会看到我写的这些话,也从来不知道我在博客写了这么多关于她的文字,可是,我相信,多年以后,我会庆幸,我和她有这么多可以咀嚼的记忆片段。于我而言,每一天都可以是母亲节,只要我们还在一起。谢谢她对我的包容和纵容。祝我的母亲和天下所有的母亲安康。
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5 月 6, 2010
5097. 西坝河西里的美丽传说。 2010-02-23 17:50
5098. 没头脑与不差钱。 2010-02-24 14:15
5099. 不是所有糕点都叫核桃酥。 2010-02-25 11:49
5100. 见仁见智。——据说有某男士在一个网上一夜情应征贴上这样…
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4 月 29, 2010
王超华 台湾自由撰稿人 风光旖旎的台湾日月潭 两岸开放旅游之后,台湾的日月潭、太鲁阁、野柳等自然风景区固然天天陆客不断,故宫和中正纪念堂等与国史有关的地方同样是他们的最爱。本地做旅游生意的人,在申请立案或招揽游客时,也会以此为卖点。 上个月,一口地道北京话的亲友来玩;原准备去看新竹北埔客家村,计程车司机一听他们说话,立刻问为什么不去张学良故居,那是老蒋软禁少帅十三年的地方。这几位本来就爱好近代史,于是驱车前往,竟然走了近两小时的深山险路才到。山里清泉淙淙,吊桥横跨,怀古思乡的好地方。只可惜,这是易地重建的故居。原来那幢日据时期的建筑,被山洪冲毁,只剩地基,现已开辟为遗址公园。 大陆从一九五零年代就设立并保护名人故居,原本比台湾开始得早;但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如今又遭房地产狂轰滥炸,能保留下来就算幸运。改革以来新开发设立的故居旧址,不少很有韵味,但一经重建就难免失真。台湾也有同样的问题。 民国政府播迁台湾,自己总觉得是临时状态,很久都没有注意文化建设。保护名人故居和历史遗迹,大约是在中美建交、蒋经国转而重视本土建设的一九八零年代才开始。就连胡适这样的文化名人,故居纪念馆都拖延到世纪末才确立。其中一大半经费来自美国友人捐赠。 民国几位著名人物来台后在台北地区的故居,都曾受益于二十一世纪初龙应台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时的深谋远虑。林语堂故居,钱穆故居,都是那时落实委托东吴大学,建筑得以修复,管理进入正轨。 阎锡山的故居和墓地比较偏僻,不通公车,由他一位昔日老兵张先生长期看护。我们去造访时,张先生几次提到龙局长,感谢她关注,故居终于在前两年划为古迹。 文化官员是否能为社会长远利益着想,是否能负责任地保存具有各种不同价值的文化遗存,代表了社会的文明水准。台湾在这方面有若干欠缺,似乎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比如,在关于古迹和故居的文宣材料中,文化意义正逐渐让位于旅游经济上急功近利的考量。制作者好像生怕访客会只进一家门,总要在网页上同时罗列当地不下五六种其他旅游项目,建议游客参访。结果,主项本来的意味无形中削弱很多。 名人故居中,这种现象不明显,但也不是没有。林语堂故居带阳台的正屋,原本是林氏客厅,现在成了餐饮部。虽然午餐精美可口,但总让人觉得整体上有喧宾夺主之嫌。林氏物品陈列,是他生前原样吗?不知主人家原来的洗手间设在哪里,应该不会是现在这样在楼下吧? 与此类似但更成问题的,还有政治干扰。绿岛上的人权文化园区,是曾在那里服刑的前政治犯施明德一九九七年担任立法委员时提议,在各方支持下设立的。前任总统李登辉和陈水扁曾分别出席那里人权纪念碑的落成和落成纪念日等活动。现任总统马英九还没有去过那里。 从2005年开始,这里每年举行绿岛人权艺术季。但园区的官方网站却没有2009年活动的正式记录。去年和今年的人权艺术季必须要到另外两个分别单列而且有版权的网址去找。那里的园区介绍很详细,只是去年那个网站竟然没有提供任何链接,即使是文建会委托代管园区的国立台东生活美学馆,也仅列出电话号码。今年情况好多了,相关链接一一显示。但为什么这么重要的活动却是由台北一家公司独揽,排斥相关国立单位? 我们特意去绿岛参观人权文化园区,竟然差点与其失之交臂。当然,那么大一个建筑群,不会看不见。问题是去政治犯监房八卦楼的大院入口前有一堵写满旧式文宣的墙,却没有任何导览指示牌。我们顺着围墙转了半天,最后跑回大厅询问才知道要怎样走。 骑着租来的自行车环绿岛一圈,随时可以看到各种醒目的导览标牌。为什么这个人权文化园区的指示牌不能做得更醒目一些呢? 急于赚旅游者的钱,加上有意消除反对党执政时的痕迹,这种保护文化遗产的导向,恐怕不是台湾社会长久发展的幸事。 联络/荐言 须填写项目 你的意见反馈: 你的联络资料: 姓名: 国家、城鎮: 电邮地址: 电话: 你的信息: 你的信息 总字数不超过300字:0 免责声明 我愿意让网络制作人员与我联络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imes | 4 月 27, 2010
“主要的原因恐怕是中国人自己对自己的苦难相当淡漠”
你露出很世故的表情,不屑地说:美国人命、以色列人命,比巴勒斯坦人命贵重;英国人、日本人命,比中国人命值钱;So What?在封建时代,路上失控的一辆马车,可能压死一个王孙贵族,也可能撞死一个卖油郎,结果就是不会一样。大街小巷会把那惨死的贵族的姓名挂在嘴边,路可能因而拓宽,车马行驶条规可能因而更改,马车夫可能因而入狱——谁也不会记得那卖油郎的名字。
你说的当然不是全没道理。人的价值往往由权势的大小来评定。四十年前,吉普赛人也是携老扶幼地进了集中营,剥光了衣服毒死在瓦斯房里。然而在滔滔舆论中,有多少声音是为他们而发的?流浪的、不识字的、没有国家的吉普赛人,没有权势,没有声音。
可是我相信权势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我们觉得这个世界似乎对中国人的苦难相当淡漠,主要的原因恐怕是中国人自己对自己的苦难相当淡漠。大陆的情况我不敢说;在台湾成长,我只记得全国的学童为光复节等节日游行、演讲、彩排歌舞话剧,用极大的人力、物力铺排繁华升平的气氛。只是从来不见,在七七那样的日子,中国人用一天的时间肃静下来,哀矜过去、审视未来,深沉地面对一下民族的灵魂,从来不见。
怎么我们对历史的创痛那么容易忘记?当我们自己对人命漠然的时候,又如何能怨怼别人漠视我们的苦难?
为什么中国人就无所谓呢?
一个美国人死了,美国举国震动,并且让大家都记得他的名字,好像他是个极重要的人。这里头,除了美国权势强大之外,更重要的,还是美国人对个人价值的看重吧?!一个中国人死了,不管他是死在日本恶兵的刺刀下,还是文革恶少的拳头下,还是黑暗的政治监狱里;不管他是被菲律宾海盗劫持的渔民,或是作了三十年俘虏的少年兵——如果中国人自己的心灵不受震动,自己不看重那小小个人的价值,恐怕也没有别人会去看重他吧。
中国人,也是有名字的,但必须自己先记得。你说呢?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