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车现场】左拾遗|特大贡献!36岁“大数据天才”马晓东,发明了健康码、行程码
这才是我们该追捧的星!你知道健康码、行程码的创始人是谁吗?他就是36岁的马晓东,一个出生于宁夏固原的男生,湖南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由他自己研发的健康码、行程码,无偿献给中国公民使用,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特别大的贡献。
阅读更多发布者大号冲塔 | 11月 7, 2022
这才是我们该追捧的星!你知道健康码、行程码的创始人是谁吗?他就是36岁的马晓东,一个出生于宁夏固原的男生,湖南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由他自己研发的健康码、行程码,无偿献给中国公民使用,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特别大的贡献。
阅读更多发布者桥 | 2月 18, 2022
藏在暗处的监控系统,搭起了一张潜网。很多人都感觉潜网存在,但谁来放网、操控、收网,却鲜有人知。
当我们面临潜网的时候,我们不仅在面对监控,同时也被卷入一场人、技术与权力的关系。技术赋予了潜网更深的隐晦性,它蛰伏在技术的脉络下,成为一种看不见的秩序,隐匿无踪,却无处不在。
发布者大号冲塔 | 10月 21, 2020
人脸识别的侵入性强,并且具有非接触性。像指纹、身份证信息,我们也经常在其他地方录入,但仅根据指纹无法快速地追踪到个人,人脸识别却可以。如果每天需要数百次地录入指纹,我们肯定会反感,但人脸信息可能在我们根本不知情的情况下,每天被捕捉、识别达数百次。
如果别人用你的人脸数据,开通相关账户用于违法犯罪,比如洗钱、涉黑、恐怖主义,你可能会因此而卷入刑事诉讼之中。像利用换脸技术,将你的人脸信息用于淫秽色情等视频中,由此造成的恶劣影响,根本不是抓到相关的违法犯罪分子就可以消除的。
我们每个人都是公众中的一部分。我们的人身或财产权利受到侵害,本身就意味着公共安全受到了威胁。所以,不能简单将人脸识别技术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归结为个人隐私保护与公共安全之间的紧张。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