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1510)头条,专栏,其他

作者:王馨语 | 评论(0) | 标签:(1510)头条, 专栏, 其他, 博客, 点击率, 能见度, 公民记者, 日志, 杂志

开专栏快一个月啦,总结一下。

博客,日志,网络杂志,1510集于一身,实在难得。我总是喜欢把东西分类,对于1510也是一样。大致上1510 是以日志为基础,报童从这个基础中挑选文章上头条形成网络杂志,真正属于博客性质的只有专栏。

人写东西总是希望有人看的,包括写也一样, 即便是有人说自己只是记录自己的生活,有没有人看无所谓,其实也是一样,还是希望有人看的,人多少都会有一点暴露的欲望,否则完全可以用日记本。希望有人看没有什么不好,追求点击率也没有什么不对。

普通用户:自由(虽然需要审核),点击率低,因为能见度实在是低,不过一天发5篇也可以。

头 条:其实没有头条用户,但是头条的能见度和热闹很吸引普通用户。文章上惯了头条的用户,头条对他有产生一种约束,即便是对于某篇不准备上头条的文章,也并不敢乱写,还是会注重质量。正常情况下,头条中不会出现同一作者的两篇文章,这也会使得上惯了头条的用户频率放慢(3天一文),如果快了,被替代的文章就 损失了点击率。既然有约束,那么自然是不自由的。

专栏:自由的很,点击率介于前两者之间。而且,单篇文章的点击率稍低,整体的点击率并不低,很平均。

房客:这算是一种用户,区别只在于不用审核,发文直接上头条。实际上网站中房客专有的那个页面并不会带来什么点击率。不用审 核代表着网站跟房客达到的一种内容上的信任。而发文直接上头条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1510网站说明里说的很清楚,普通房客的下一步就是争取成为房客,隐含的意思就是成为房客没有什么特别要求,甚至不会要求文章质量,只求相互间内容上的信任。最好的结果是所有普通用户都成为房客,起码大多数用户都成为房 客。但是好像主要有这么两种情况导致了房客并不多:首先是有不少人认为成为房客需要很多特殊条件;其次有很多人希望保持在网络上的隐蔽性,不想用真实身份。所谓最好的情况,代表的就是报童的工作越来越少,网站跟用户建立内容上的相互信任,以至文章像在流水线上一样,没有任何阻碍。这也就是为什么房客的文 章直接上头条,假设房客的文章分两部分,一部分可上头条,一部分不可上,如果文章不直接上头条,那么报童工作并没有减少,还是需要从新发布的文章中找出来 放到头条上,因此网站采取了房客文章都适合上头条的假定,报童发现有不合适的再撤掉,发现多了就替换,这样报童的工作减少了一些。

1510 要办公民记者,这就需要越来越多的公民成为房客,房客不是头衔,代表的是网站跟作者在内容上的信任。如果房客都只有一些所谓”专家“,”名人“,那么可以说这么好的一个创意就毁了。一个头条从头条版面最上 面走到最下面平均需要3天,这有些慢了,如果房客多了,成了流水线了,这个速度会加快,文章整体的点击率会减少,1510整个网站的点击率会增加很多,这又会导致文章整体的点击率上升。

公民记者是好事,公民记者才是民主,当前的头条引导舆论的状况还是属于极权。这不能怪网站,因为除了大家踊跃地成为房客,没有更好的办法。网络上的贫富差距就是能见度的差距,如果要民主在网络这个地面上建立,是否应该按谁写的好谁写的不好来分配资源?网络上 是否按劳分配,按需分配?如何给网络上的”穷人“多一些福利?不好回答。

还有一个重要,极其重要的问题是,成为房客之后的公民记者应该写 什么,怎么写???

如果按照角色来分,那么新媒体上一篇文章中有三个角色:写的,评的,看的(暂且忽略这三者交集的那部分)。

新媒体的受众主要是那些看的,这部分人也最多,不能因为他们不露声色就忽略这些人,一篇文章的点击率上千很轻松,评论过百就很难。这部分人是消费者,是上帝。

其余的写的跟评的人都是作者,都是要为看的人负责。写的跟评的之间关系很微妙,不管是什么关系,最重要的是互相尊重,以达到尊重看的人的目 的。写的对评的的尊重体现在回复别人的评论,不删除别人的评论;而评的对写的的尊重体现在完整阅读,理解意思,评论不使帖子跑题,能起到补充添彩的作用更 好,能起到批评改正问题的作用更好。最好的结果是,写的跟评的之间达到一种默契,写的会给评的留有空间,评的也正好能补充这缺的一块,当然这需要两者之间 的熟悉,个人博客上建立的朋友圈往往有此效果,Facebook上也大致可以。

写的跟写的之间大多自己写自己的,没有什么联系,有联系也 仅仅是其中一个写的到另外一个写的那里成为了评的。真正的写的跟写的之间需要建立互相引用的关系,没有此关系也可以通过圈子之类的功能弥补这种缺失。

对于能见度比较低,点击率比较低,无法上头条或者推荐的博主们,如果兴趣点在时事评论上(也就是潜在的公民记者们),可以采取“跟跑”策略,积极地引用能见度高,点击率高,天天在头条上的人。不是转载,不是抄袭,是就同一个事谈您自己的看法,积极地引用他们(引用的时候,要写出对方名字,文章题目,相关地址连接,不写就白引啦)-----这样做不但对任何人都没有害,反而是双赢!!这不仅限于1510,跨平台引用一样可以。另外,更要积极地引用自己。

====================================

王馨语私人博客:http://yourongnaida.com/wangxinyu/

王馨语语言教学博客:http://yourongnaida.com/wxylanguage/

王馨语1510文章分类: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00025484f84138b3

====================================

王馨语的最新更新:
  • 回答我几个问题 / 2010-04-18 15:32 / 评论数(29)
  • 吓策 / 2010-04-17 06:14 / 评论数(3)
  • 外语 / 2010-04-16 06:16 / 评论数(7)
  • 人民是如何被忽悠的(二) / 2010-04-14 06:48 / 评论数(3)
  • 拨乱反正之后勤物流 / 2010-04-12 05:57 / 评论数(2)
  • Read More

    灾难中的媒体

    作者:闾丘露薇 | 评论(6) | 标签:所见所闻

    今天潇湘晨报专栏

    ————————

    记者到灾区采访,首先要保障的当然是发出报导,因为对于记者来说,如果到了现场,却没有办法把现场的情况告诉受众的话,那所做的一切等于无. 灾难现场之所以需要记者,这是因为对于灾难现场之外的民众甚至是决策者来说,能够了解这个地方灾难发生的程度,需要怎样的帮助,救灾的工作进展如何,人手够不够,物资够不够.

    过去,灾区的信息发送,一直是依靠传统媒体,因此,那家媒体能够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往往会成为受众,甚至政府最依赖的信息源,并且依靠这些信息,来对受灾情况做出判断.但是这些年,随着网络的发展,特别是社交媒体的流行,信息源开始出现改变.

    去年一月,美国一架飞机在哈德逊河上紧急降落,飞机上的乘客透过手机,向twitter上发布信息,这些信息迅速的在民众之间传播,而最终,这些来自社交网罗的信息,也成为了传统媒体的信息来源,也就是说,在获取消息的速度上,普通民众和媒体,已经站在了同一条起跑在线.

    这样的情况在海地地震的时候发挥到了极致,一些twitter还有facebook的用户,不断的透过微博客信息,以及建立群组,来呼吁其它人向海地歌手威克利夫•金创办的基金会捐款,并且透过和手机捆绑的方式,民众只需要输入一个号码,就可以像这个基金会捐款五美元,让那些有捐款意愿,但是又觉得麻烦的人也很方便的做了善事.除了呼吁捐款,寻人,分享最新的地震消息,从图片到视频,透过社交网罗传递的信息量,超过了传统媒体的现场报导.

    这次的玉树地震,社交媒体同样成为了求助和希望提供帮助者之间的一个平台.在现场的记者,救援队工作人员,透过微博客的形式发布第一事件的消息,透过大量的转发,让公众了解灾区的灾情,特别是最需要哪些物资以及帮助.由网友透过微博客,呼吁大家关注还没有救援队伍抵达的地区,为救援工作的有效进行,提供了最有效的第一手数据.也有一些网友提供民间组织的信息,让那些有心人能够很快的知道,自己应该找谁,也让救援物资的搜集时间大大的缩短.

    说到底网络只不过是一种工具,就算是社交网站,也只不过是提供了一种更新一点的通讯工具而已,说到底还是使用的人,如何使用,告诉大家那些内容.而网罗的好处是,信息的来源能够更加广泛.我们听到的,不单单是救援队,或者传统媒体所看到和听到的,我们还可以听到,那些灾区的民众,他们的亲人朋友,那些民间组织工作人员所看到的,听到的.

    信息的传播,从过去的几个点变成了分散型的无数个点.这也使得信息更加的多元化,不再是一种声音,可以帮助受众去拼凑一个更加完整一点的画面.而更加个人化特色的信息,比广播电视这些传统的电子媒体发布的非个人化信息也要更有影响力,因为由一种亲近感,让人更加愿意行动,伸出援手.

    也因为这样,大家获得的信息,会有批评,会有质疑,甚至会有错误,但是这并不是坏事情,因为批评和质疑可以督促政府把没有做好的事情想办法去做好,而错误,大家可以从网上看到,自然会有其它的民众出来澄清,最终由民众自己来证明这是一个错误.

    至于在灾难现场,是只有一家人数足够多的媒体,还是足够多的不同媒体能够全面报导,我想答案非常简单,一个点和无数个点,对于受众还有救灾本身来说,那个更有效呢?

    闾丘露薇的最新更新:
  • 告別博鰲 / 2010-04-12 00:17 / 评论数(9)
  • 海南和迪拜 / 2010-04-09 10:06 / 评论数(7)
  • 湄公河,红衫军 / 2010-04-06 15:41 / 评论数(10)
  • 旅游,度假,旅行 / 2010-04-04 00:23 / 评论数(5)
  • 一个左派女子 / 2010-04-01 21:55 / 评论数(10)
  • Read More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