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自由亚洲 | 评论界议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

收听或下载声音文件 中国共产党27号公开发布了两个文件,其中一个文件–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引起了评论界的关注。有评论人士认为,中共应当把自己置于国家的法律之下,在其党内法规中增加防范利益冲突的规定。 中国共产党27号公布的另外一个文件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这个文件就哪些文件和法规应当备案、哪些不属备案范围作了规定。这个规定虽然不能说与整个国家的事务毫无关系,但其适用范围只在共产党一党之内,不像《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  涉及到中国将在一个什么样的党领导下获得发展的问题。 新华社援引中共党内分析人士的话说,《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是一部“立法法”,换句话说,这是今后制定党内法规所遵循的原则。 完善党内法规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新华社说,目标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学者夏明教授表示,中共如果要约束权力的膨胀,防止贪腐,就应当汲取美国的经验,要求官员回避利益冲突: “有利益冲突而隐藏不报…… 这就是犯法。” 旅居美国的中国事务评论家刘念春表示,不应该将党规凌驾于法律之上: “他们的党员犯了法,那必须是党内先‘解决’。” 夏明教授说,要防止党规党法形同虚设,就要约束共产党干部的权力: “特权会使得党规党法形同虚设。” 有中共党内人士呼吁提高党的科学执政能力,夏教授说,要实行科学执政,就必须尊重科学: “必须依靠政治科学、行政科学、法律学和社会学的基本原理。” 夏教授说,中共拟将法规建设制度化,说明中共既意识到党内贪腐等问题的严重,也在谋求强化对政权的控制: “共产党内部的矛盾和问题呈几何级增长。”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对征求意见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注意听取党代会代表、专家学者和群众的意见。对此,夏教授表示,要征求群众意见,必须保证这些群众是独立的:   “(中国的非政府机构)都与政府绑架在一起,成为一个共同点利益集团了。” 刘念春也表示,从以往的情况看,执政党不会选持有不同政见的人征求意见: “他们(指当权者)选那些人作代表给他们提意见,这些人都只能提一些不关痛痒的问题。”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阅读更多

法广 | 要闻解说: 台湾和菲律宾政府合作调查"广大兴28号"事件

台湾中央社报道,「广大兴28号」渔船遭菲律宾公务船枪击事件,台菲双方经连日协商,对於菲律宾提出看船等11项协助请求,及台湾提出登船验枪等10项协助请求,已达成合作调查共识。双方互派调查团,27日上午出发。 菲律宾调查团由国家调查局外事处处长德干佐(Daniel Deganzo)担任团长,团员分别来自鑑识、枪械、弹道、法医学等部门,8人抵台后将分4组展开调查工作,预定停留4天。 台湾法务部表示,菲律宾调查团27日会到法医研究所与鑑识人员会面,以了解渔民洪石成遗体验尸过程;28日到屏东地检署了解相关证据;29日到屏东与台南,随同我方人员登船检验,并到国立成功大学了解船跡纪录;30日将到刑事局做子弹弹道比对鑑识。 台湾调查小组以屏东地方法院署检察官为主,由主任检察官林彦良领队,与刑事警察局相关鑑识专家共8人组成,希望透过双方的合作调查,查明事实真相。 另外台湾外交部也对菲律宾舆论有选择地进行了转述。台湾外交部说,「每日询问者报」在25日报导中指出,「广大兴28号」船长洪育智宣称事件发生当日,该船是在「公共渔场区域」作业,也未试图冲撞菲律宾公务船,他们是在无挑衅情形下被开枪射击;罹难者洪石成的长女洪慈綪表示,洪石成的死是「谋杀」,她要求公开菲律宾海岸巡防队所拍摄的影带,并坚持菲律宾政府应召开国际记者会并对死者道歉。 台湾外交部说,「马尼拉标準今日报」25日报导指出,菲律宾政府同意台湾调查人员检视菲国海防队所掌握的录影带,并与台湾展开协商一个可能的渔业协议。马尼拉经济文化办事处理事主席培瑞斯(Amadeo Perez)表示,菲律宾司法部同意台湾调查人员检视事件影带;菲律宾农业部长艾卡拉(Proceso Alcala)希望台菲技术工作小组能在6月或7月会晤并讨论,就台菲渔业协议达成双方都可接受的方案。 此外,台湾外交部表示,「菲律宾星报」在25日以「国家调查局调查指向海防队有疏失(NBI probe points to Coast Guard negligence)」為题指出,菲律宾司法部长德利马(Leila De Lima)表示,菲国国家调查局(NBI)已有「初步发现」,希望调查人员能在台湾搜集足够证据来进行确认。消息来源指出,海防队员可能因违反接触规定、过度使用武力及职责疏失等面临起诉。 对于菲律宾公务船攻击「广大兴28号」,造成船上渔民洪石成不幸中弹身亡一事,台湾外交部表示,菲律宾参议员特立尼斯(Antonio Trillanes IV)日前在接受TV5专访时表示,菲律宾公务船枪击台湾渔民,导致台湾渔民遇难,显然已经违法,呼吁菲律宾政府应尽速采取措施,和平解决此事件。菲律宾前眾议员小陆辛(Teddy Locsin Jr.)在24日也在ABS-CBN新闻台的网路评论专区发表专文,建议菲律宾总统艾奎诺三世(Benigno Aquino III)向台湾政府正式道歉,在事件展开全面调查后作出相应的赔偿。

阅读更多

法广 | 中国: 官媒批“宪政” “七不讲”将成为当局意识形态管控主轴

昨天(5月21日),中共党刊《求是》杂志的子刊《红旗文稿》刊发文章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晓青文章《宪政与人民民主制度之比较研究》,以南方周末新年献辞原稿中“中国梦即宪政梦”为靶,称“社会主义”即中国现行政治体制,与“宪政”不相容。 而今天(5月22日)的《环球时报》则发表社论,指责“宪政”最终是要削弱、否定中国既定的发展道路,实际上是绕了个弯,用新说法提出中国接受西方政治制度的老要求。 在多场政治运动中披坚执锐的《解放军报》,则在头版刊文《中国梦的自信在哪里》,痛批,试图“反思”中共建政后六十年历史者,是“居心不良”。 杨晓青断言,“社会主义宪政”不可取,“社会主义宪政”必然走上“社会民主主义”的道路,因为宪政是整体改变国家的性质、政权制度架构和社会发展的方向,而不是仅仅改变几个非核心的原则和制度。 例如,宪政根本上是实行议会民主政治,主张主权在民,不经过这种多党竞选而上台执政则没有“合法性”。 但据杨的说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竞选”得来的,而是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成果。虽然没有经过多党竞选而上台执政,却有“不容置疑”的合法性。 司法方面,根据杨的说法,中国司法机关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坚持“依法治国、司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中国军队接受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不可能是“中立化、国家化”的军队。 因此,杨晓青认为,宪政的关键性制度元素和理念并不适合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宪政理念体现了“政治强权和话语霸权”,具有“欺骗性”。 她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经取得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巨大进步”,为什么还要倒退回去搞旧的、“过了时”的宪政? 杨晓青还特别强调,切不可单独提“宪法和法律至上”。据她的看法,因为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至上是不可分离的整体,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法定程序,宪法和法律都是可以修改的。单独提“宪法和法律至上”,容易掉入“宪政”的“话语圈套”。 杨晓青的文章在微博上引起轩然大波,新浪微博上转载网络文章的媒体微博后,很快累计了数千上万的评论,大多数对此文观点极不赞同。 北大教授贺卫方说, “杨言之价值就是清楚地告诉我们不要再抱幻想,让我们知道,建设一个宪政中国最关键的障碍何在。同时也让我们反思,过去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实践与理论所回避的一个死角在哪里,社会中的种种弊端的根源是什么。” 评论员李铁则说,“杨晓青火了,她在党报发表文章,说宪政只能是资本主义搞,社会主义不能搞宪政。这文章太歹毒了吧?也就是说,要搞宪政,得先把社会主义灭了,不然没得搞。是这个意思吗?” 今天的《环球时报》社论更是杀气腾腾,似乎秉承了来自中共意识形态掌舵人的意志。 文章说,“宪政”主张在深层上是与中国现行宪法对立的;“宪政”说既“误导”了部分知识分子,在现实中,它还成为“少数投机者”制造个人影响力的“噱头”,或者成为有些人发泄对社会“不满”的说辞。 对中共历史错误方面,即所谓《通报》中所指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今天的《解放军报在头版刊发《中国梦的自信在哪里》。文章中引用的中共烈士方志敏的“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吐槽。 此文重点其实是批判所谓“历史虚无主义”,该文说,有人打着所谓“反思历史”的旗号,或者用改革开放后的30年否定改革开放前的30年,或者用改革开放前的30年否定改革开放后的30年,居心不良。 “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厉害,请勿撕破我的历史。”坚决反对任何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坚持实事求是,分清主流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 一般认为,习李新政在号称大力推进经济改革的同时,对民众的政治权利诉求,相较胡温时期的回避,似乎更倾向于正面打压和拒绝。以“七不讲”为主轴的意识形态新极权“倒春寒”,将成为今后一个阶段的中国社会转型和意识形态变迁的重要变数, 不过也有乐观的网友认为,“这些东西出来,说明人民的自我权益意识增强了,政府害怕了,所以出来抹黑,但让普世价值、新闻自由、公民社会、公民权利、党(中共)的历史错误、权贵资产阶级、司法独立这些话题在公众中得到更多讨论,是好事”。

阅读更多

刘植荣:这些世界著名城市为何由盛转衰

这些世界著名城市为何由盛转衰? ——警惕后城市化时代的萧条 作者: 刘植荣 中国政府网2013年5月24日发布信息,国务院同意并转发发展改革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其中包括“研究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年内会出台。 城市化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道德问题,文化问题。如果规划不当,就会发生后城市化时代的萧条,它即使不会发生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也会发生在我们的子孙后代身上。通过研究工业化国家城市化进程,可以让我们在规划城镇化时更具前瞻性。 何为“后城市化时代的萧条”? 人类经济活动,无不是为了追求幸福。从游牧生活,到定居下来开垦田地,组成村落,这是人类为了自身安逸的自然选择。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分工让产品有了剩余,这就需要把这些剩余产品拿到一个地方去交换其他产品或货币,由此产生了集市,并演变成城镇。工业化需要大量劳动力,农业人口涌向城镇,城镇就扩张成为城市。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带来一些城市本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污染问题、交通拥堵问题、就业问题,等等,这又逼迫市民逃离城市,使城市人口下降,空置建筑增多,经济萎缩。这种现象就是“后城市化时代的萧条”。 英国利物浦: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利物浦是通往英国的港口大门。19世纪初,通过利物浦港口的贸易量占世界贸易总量的40%,利物浦成为当时世界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1830年,利物浦与曼彻斯特之间开通了城际列车,交通的便利让利物浦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商贾云集,利物浦很快繁荣起来,其财富总值超过了伦敦,被誉为是“欧洲的纽约”。但好景不长,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人类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让利物浦遭到灭顶之灾,大批企业倒闭,失业率高达30%,成为英国最高。 紧接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利物浦遭到德军80次轰炸,2500名市民被炸死,市区几乎一半房屋被炸毁。二战后,虽然房地产业重新火热起来,但依赖外贸的利物浦,当英国工业品出口风光不再时,也就断了利物浦的不少财路。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利物浦的支柱产业造船业急剧萎缩,失业率再次成为英国最高。城市大片区域荒废,杂草丛生,基础设施闲置,很多公园、道路、学校、医院、商店和住宅缺乏必要的维护,到处是破败的景象。到外地谋生的利物浦人,一张嘴就遭到歧视,对方一听是利物浦口音,就知道是落魄之人。2011年的人口普查显示,利物浦人口为466400人,而1931年的人口普查则为846101人,人口下降了将近一半。 20世纪90年代开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救助措施,欧盟在2000-2006年也为利物浦提供了救助基金,但这些救助措施效果并不显著。利物浦的失业率一直保持在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之上,死亡率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50%,人均寿命全国最低,肺癌发病率全国最高,有三分之一的家庭申请住房补贴或房产税补贴,三分之一的在校儿童符合免费就餐条件(政府为低收入家庭学生支付餐费)。 利物浦是工业革命的先驱城市,铁路、大西洋海运、有轨电车、电力机车等都是在利物浦发明的。这里还产生了“甲壳虫乐队”等众多世界知名音乐团队,吉尼斯把利物浦命名为“世界流行音乐之都”。 2008年,利物浦还与挪威的港口城市斯塔万格一起,被命名为“欧洲文化之都”。利物浦有丰富的建筑遗产,2004年,利物浦市区有几个区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利物浦是个伟大的城市,但它确实衰老了,就像一个衰老的伟人一样,给人的感觉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美国底特律:“汽车之都”成“美国最悲惨的城市”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底特律的船运、造船业和制造业快速发展。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底特律的黄金时代,被誉为是“西方的巴黎”。 1896年,亨利·福特在底特律租用的一个车间里制造了他的第一辆汽车,后来,威廉·C·杜兰特、道奇兄弟、帕卡德家族、沃尔特·克莱斯勒等也相继在底特律成立汽车制造公司,使底特律成为世界的“汽车之都”。 汽车制造业创造了大量工作岗位,各地移民涌来,使底特律成为美国的第四大城市,1940年,底特律人口占密歇根州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1973年和1979年的石油危机,重创底特律汽车制造业,由于汽油价格上涨,让汽车销量锐减,工厂大批裁员,底特律开始萧条了。 根据1950年的人口普查,底特律市区有1849568人,而2010年的人口普查还剩下713777人,60年间人口流失了61.4%。白人和中产阶级迁移到郊区居住,让市区更加荒凉,市区的房地产急剧贬值,甚至出现了标价一美元的住房出售。 美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房产税,大量房屋被废弃,这导致税源流失,同时,经济萧条让市民收入下降,有30.5万房屋主人因收入低免除房地产税,有77个街区每个街区仅有一户居民交房地产税。政府财政吃紧,无法支持公共治安、消防、公交、学校、清洁、照明等公共服务系统,不得不中断一些街区的街道照明,这更加剧了市区人口向外迁移,住房空置率不断攀升,形成恶性循环。2013年2月,底特律被《福布斯》杂志评为“美国最悲惨的城市”。 经济形势恶化、废弃建筑增多导致犯罪率升高,底特律连续4年是美国最危险的城市,被称为“犯罪之都”。2011年,底特律每10万人中有48.2人死于谋杀,59.8人受到性侵,695.6人遭到抢劫,每1000名居民里就有62.18人有犯罪前科。2008年,密歇根州的谋杀案有三分之二发生在底特律,而此时底特律的人口仅是全州总人口的十分之一。犯罪率高导致生活成本增加,例如,底特律的汽车保险费是美国最高的。 底特律2013年的财政赤字为3.27亿美元,长期公债余额为140亿美元。2013年3月14日,密歇根州长宣布了底特律紧急财政法案,试图把底特律从破产的边缘挽救回来。 德国莱比锡:由“繁荣之都”到“欧洲最脏的城市” 早在15世纪,莱比锡即成为德语地区的出版和印刷中心。1835-1840年,莱比锡开始了工业化进程,传统产业是印刷业、图书贸易和贸易展览会。自1914年起,莱比锡每年定期举办国际图书博览会。 1933-1935年,国家社会主义者上台后,取消了工会组织,逮捕工会领导人,使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1938年11月9日“水晶之夜”(德国纳粹反犹太人行动),莱比锡有成千上万的犹太市民被驱逐或被抓进集中营,流失了大量技术人员和资本,莱比锡的经济基础受到重创。 二战后,莱比锡成为东德的第二大城市。在20世纪50-60年代,政府在莱比锡上马了一批化工项目,但不久遭遇了石油危机,这批项目宣告失败。从此,莱比锡的经济仍靠劳动密集型的煤炭开采等传统产业支撑,但这种粗放型经济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莱比锡成为“欧洲最脏的城市”。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莱比锡的城市建筑老化,同时由于许多化工企业排污严重,市区生活环境恶化,导致大量市民迁移出市区到郊区定居。同时,街头经常爆发市民示威,抗议政府上马的一些项目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柏林墙被推倒后,莱比锡市民潮水般地涌向西德地区,使莱比锡人口锐减。在经济转型期,私有资本对经济结构进行了重组,淘汰了产能落后的企业,莱比锡走上了去工业化的进程,工厂大批裁员,市区到处是空置建筑。1930年,莱比锡人口为70万人,现在仅有54万人,莱比锡这个一度的“繁荣之都”成了“鬼城”。 从2002年开始,保时捷和宝马这两大汽车制造业巨头在莱比锡投资设厂,创造了就业岗位,加之莱比锡与周围几个社区合并,这使莱比锡人口开始缓慢回升。 俄罗斯伊万诺沃:城市化最终毁灭了城市 1871年起,伊万诺沃因纺织业得到快速发展,被誉为是“俄罗斯的曼彻斯特”。由于纺织业从业者多为女性,伊万诺沃也被称作是“新娘城市”。 苏联时期,伊万诺沃的纺织品产量占苏联纺织品总产量的50%。纺织企业女工比例高达90%,这造成伊万诺沃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单身母亲人数增加。政府不但没有认识到这个社会危机,反而以此为荣,称这是“苏维埃妇女独立自主的成功面貌”。 伊万诺沃的经济在停滞了几十年后随着苏联的解体彻底崩溃,纺织品市场很快就被土耳其和东亚竞争者占领。1998年伊万诺沃工业总产值只有1980年的20%。从1990年到2001年,伊万诺沃纺织工人的数量从41300人降到14400人。1998年,伊万诺沃的失业人口达到1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9%。 失业率升高的直接后果就是居民收入降低。2004年,伊万诺沃的人均月收入是1987卢布(56欧元),低于贫困线标准(59欧元)。伊万诺沃收入低于贫困线的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百分比逐年上升,1998年为31%,1999年为64%,2000年为76%,2002年为82%。伊万诺沃市的人口持续减少,1989年人口普查为481042人,2002年人口普查为431721人,2010年人口普查为408330人。 计划经济的典型特点就是不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凭领导主观意志决定经济政策,制定经济发展蓝图。苏联时期,政府大力推行城市化,使人口过快向城市集中,远远超出苏联的经济发展水平。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萧条城市在几年内从7个飙升到93个。 城市化越早的国家,萧条的城市就越多 英国利物浦、美国底特律、德国莱比锡、俄罗斯伊万诺沃曾是世界赫赫有名的城市,现在,它们都变得萧条冷清,工业化国家城市发展史告诫了我们什么? 从以上几个例子不难判断,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越早的国家,萧条的城市就越多,萧条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人口数量下降。城市的萧条首先发生在英国,随后是其他的欧洲国家,继而是美国和日本,现在,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萧条的城市。 根据德国城市建筑学者蒂姆·里耶涅茨的研究,伦敦作为世界第一大都市长达100年之久。从20世纪初开始,伦敦人口持续衰减。1901-1981年,伦敦中心区人口下降了45%,很快,伦敦的人口下降遍及整个城市,1939-1991年,大伦敦人口下降了22%。 二战后,美国也出现了人口下降城市,其势头超过欧洲工业化国家。1950-1960年,美国萧条的大城市有芝加哥、费城、底特律、华盛顿等38个。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和意大利也加入了萧条城市行列。 从1950年开始,世界萧条城市的数量大于城市化城市的数量,在1960-1990年间,萧条城市数量增长了一倍,而城市化城市数量只增长了约60%,大多数萧条城市在工业化国家。在20世纪后半叶,超过10万人口的萧条城市美国有59个,英国有27个,德国有26个,意大利有23个。 根据联合国城市化展望,世界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950年占29.4%,1970年占36.6%,2011年占52.1%,2030年将占59.9%,2050年将占67.2%。2011年,发达国家的城镇人口占77.7%,预计到2030年增加到82.1%,到2050年增加到85.9%。2011年,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占46.5%,预计到2030年增加到55.8%,到2050年增加到64.1%。可见,未来的城市化主要体现在发展中国家。 根据美国人口学家的分析,2075年世界人口将达到历史峰值的92亿,之后会逐步回落到83亿人的平衡点。城镇人口的峰值将出现在2070年,为70多亿;农村人口的峰值出现在2000年,为30多亿。 可见,全球城市化将在2070年前后结束,在这之前,世界范围城市化和后城市化时代的萧条同时进行,发达国家萧条城市会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萧条城市也会普遍出现。 单纯为促GDP增长强行推行城市化,无疑是一种灾难 政府在城市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政府如果错误判断经济形势,制定的城市化政策失误,就会导致后城市化时代的萧条,这比经济危机带来的萧条危害更大,时间更长久。例如,根据密歇根州的法律,居民有权自己确定土地的使用,政府不干预,也无需征求临近居民的意见。这就导致一些商店、娱乐场所等迁移到土地更便宜的郊区,抽走了市区的经济活力,让市区萎缩。 城市萧条与产业结构密不可分。如果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搞商品中转城、汽车城、出版城、纺织城、化工城、金融城等,一旦这个行业出现危机,就会让一个城市的经济崩溃。所以,城市发展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考虑产业结构的均衡,只有这样才具有抵御各种危机和风险的能力。 一些国家的城市化进程过快,远远超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承受能力,导致城市移民的再度贫穷。例如,农民卖掉农村的房地产带着财富移民城市,自己却没有做好融入城市的技能准备,而城市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这就导致很多新移民长期处于失业状态,吃完移民时带进城市的财富就沦落为赤贫状态。这也是城市化导致犯罪率上升的一个原因,因为贫穷是滋生犯罪的土壤。 城市过大,会使居民生活成本和经营成本上升。在大城市,人们上下班的路程很长,花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会长到两三个小时,交通费增加,休闲时间缩短,这与人们进入城市追求幸福的预期相悖。时间一长,当忍无可忍时就又逃离城市,造成投资和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 一些国家把城市化表现在建筑上,认为盖更多的房子让城市容纳更多的人口就是城市化。但是,如果产业没有跟上去,没有工业,没有商业,没有贸易,就无法养活这么多人口,人去楼空是城市化过快的必然结果,换言之,城市化政策失误会搞垮一个城市。 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应该是多维度的,除了GDP外,还有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受教育程度提高,弱势群体参政机会增多,休闲时间延长等。为了整个民族的利益,为了子孙后代的福祉,我们一定要从长计议,让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如果单纯为促GDP增长而强行推行城市化,这对城市无疑是一种灾难。(本文发《 羊城晚报 》2013年5月25日B5版)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阅读更多

德国之声 | 桥下彻:各国军队“都曾需要女人”

日本大阪市长桥下彻本周一对外宣布,他本人愿意收回建议美军为避免性犯罪而应利用日本色情场所的言论。但同时坚持日本军队二战时期需要慰安妇的说法。 (德国之声中文网)日本维新会共同党首桥下彻表示,两周前的言论是出于美军性侵犯日本冲绳平民所带来的”危机感”,冲绳地区驻扎着大量美军士兵。 桥下彻在东京外国记者俱乐部组织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明白我说的话可能会被理解成对美军和美国人民的侮辱。” “硬汉们的性冲动” 桥下彻两周前在记者面前关于日本战时对慰安妇的需要以及现代性服务的表态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也加大了饱受日本战争摧残的邻国的不满,他们抱怨日本对战争时期犯下的暴行缺乏赎罪的诚意。 桥下彻于5月13日考察冲绳岛南部时向美军军官提出建议,让驻扎在那里的士兵应该”更好地利用”当地合法的性产业。他说:”如果你不利用好这些地方,你就无法掌控这些硬汉们的性冲动。” 他当时还表示,日本战时强迫韩国、中国等亚洲国家女性成为慰安妇的做法是出于维持军纪、让军人放松的需要。 桥下彻对上述表态没有给予道歉,但是他表示,使用所谓的慰安妇的做法是一种”侵犯人尊严和妇女人权的不可原谅的行为。这其中包括大量韩国及日本女性。” 世界各国的军队”看上去都曾需要女人” 他还表示,报道中关于他”慰安妇”制度有必要的表态被断章取义。他想说的是,战争的历史表明,世界各国的军队”看上去都曾需要女人”,所以也在战时侵犯了妇女权益。 他在承认日本犯下了错误的同时,指出二战期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以及前苏联军队也曾有类似的问题。 桥下彻在最新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基于日本必须带着负疚的心情面对历史罪行、决不能为自己开脱的前提之下,我觉得世界上其他国家不应该仅仅指责日本,或者把’性奴’及’性奴役’仅仅与日本挂钩的做法来给这件事情定性。” 历史学家们表示,有高达20万名大部分来自朝鲜半岛以及中国的女性曾被迫在日本军中的妓院里向日本士兵提供性服务。的确,其他参与二战国家的军队也设有妓院,但日本是唯一一个被指责为广泛而有组织地对女性采取性奴役的国家。 “敢言”的桥下彻 今年43岁的桥下彻近年来以敢言著称。去年,他领导的保守派维新会与民族主义者石原慎太郎的太阳党合并。后者现在是日本议会中的在野党。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去年12月份上任前主张修改一份时任内阁官房长官河野洋平1993年就日本强征随军”慰安妇”道歉的”河野谈话”。但安倍最近又表示,他支持”河野谈话”,不会对其加以修改。 综合报道:任琛(美联社) 责编:李鱼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S词条】梅大高速塌方事故

【文章总汇】哥大学生抗议风波

四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香飘飘不是爱国,是爱钱”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