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

一五一十 | 可吸入颗粒物标准成“可疑标准”的追问

作者: 祝振强  |  评论(0)  | 标签: 时事观点 最近,大雾笼罩中东部地区,持久不散。北京地区在大雾笼罩之下,空气污染极其严重,外出即可极明显地感觉到不适。据报道,大雾天气以来,心血管能疾病的发病率急剧增加。而每晚的北京地区天气预报,却煞有介事、一以贯之地言:可吸入颗粒物,个位数,空气污染为“轻度污染”。 此预报与民众的感觉形成了天壤之别。与此同时,美国大使馆据称是为了馆内人员的安全,自设检测设备,每天在推特发布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情况,动辄300、500,且预警危险、极其危险、毒害等级的发布,令民众产生了警觉——这中间巨大的数字差,究竟是怎么回事? 于是乎,有关人员接受记者采访了,言天气预报不能被某国大使馆左右,天气预报不能看某国大使馆的“脸子”。言外之意,美国大使馆是别有用心的,是有预谋的,是个阴谋。 但是,事实真相终究不能被长久掩盖。不日,人们就搞清楚了,这是两套标准,美国监测的是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PM2.5;中国长期以来施行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PM10!中间竟然相差了近五倍之巨! 舆论似乎出现了逆转,11月1日,一批新的环保法规、标准开始实施,其中包括《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据称,这是国家首次对细颗粒物PM2.5的测定进行规范。这给人的感觉是,中国特色要和普世标准、世界卫生组织以及美国大使馆的标准看齐了。但是且慢,这是是“进行规范”,专家代言,中国施行新的PM2.5的标准,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也就是,今后,不管天气多么糟糕、多么毒害、多么要人命,我们的天气预报还会报出,“轻度污染”。 虽然至此,民众的疑惑终于解除了,但是,整个过程中,事件前前后后的诸多疑惑,却并不能让人释然,人们反而产生了更多的疑惑、更多的不解。 疑惑之一,这个标准当初是谁、根据什么、依据什么、出于什么目的制订的。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应该是对世界人民负责的。资料显示,10微米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5微米直径的可进入呼吸道的深部,2微米以下的可100%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可吸入颗粒物被人吸入后,会累积在呼吸系统中,引发哮喘病、心脏病、肺病、呼吸道疾病,降低肺功能等。对于老人、儿童和已患心肺病者等敏感人群,风险极大。 中国的众多专家学者以及决策者,对上述情况应该是了然于胸的。但是,制订标准施行时,相对于世界卫生组织的PM2.5,我们的标准不是2.6、2.7、2.8,甚至不是翻一倍,PM5,而是一股脑翻了好几倍,竟为PM10!若依有关人员后来的解释,是根据“中国国情”,试问,这个“中国国情”又是什么?我们不知道是谁、哪个团体何所然制订出这样缺德无良的标准,或许是永远都会是谜。这是否也属于“中国特色”? 疑惑之二,为什么对这样的、与世界卫生组织不同的标准,不进行起码的说明,在民众产生疑惑时,还要拼命地、千方百计地加以遮盖、掩饰?曾记否,早前几年,总有人对北京的天气是否达标发出质疑声,甚至有好事者在某个冬天,天天拍摄照片以验证。但是,所有的质疑与努力,都被相关人员冠冕堂皇的解释摆平。 现在,一切都明了了,民众被欺骗了——甚至这种欺骗一直被强硬地保持到了最后一刻,攻讦旁人的一般标准、普适标准,标榜自己的特色,抖落开包袱、脱光了衣服才知道谁没穿裤衩——这是PM2.5与PM10之间的差别,这是混淆真相、黑白颠倒与事实真相间的区别。 疑惑之三,民众健康、子孙后代健康以及环境保护与行政规章、政绩,究竟哪个重要。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问题是,有关方面究竟有什么必要遮盖、掩饰上述真相——拒不承认世界标准、唯我独尊,难道不觉得羞耻吗?难道就甘做小人吗?对民众遮盖、掩饰,难道就就不考虑包括自身在内的13亿人的身体健康、死活吗?再者说,中南海、钓鱼台与城乡结合部,拥有、享受的都是同一片肮脏的天空,特供天空、特供空气恐一时半会还达不到。这份欺君之罪,难道不严重吗? 蹊跷的是,北京在2000年之后,设有40多个PM2.5常规监测点,只是从未对外发布其监测结果。这又是为什么?试问,若人人得了心脏病、肺病等严重疾病,难道不是这个国家的灾祸吗?你相关部门、相关人员承受得起吗? 疑惑之四,这个PM10,到底何时才接轨世界一般标准,改变为PM2.5?或许可以说,从拒不承认存在差别,到终于承认有所不同,这算个不再狡辩、欺瞒、不再胡搅蛮缠的进步,但是,民众对于你们的为官节操、为官道德是不感兴趣的,他们关心的是,到底什么时候,他们才知道每天天气污染的真相?以及才可以根据真想采取自保措施? 想当初,非典盛行,北京已然成为危险的病源地。世界为之惶恐。当此关头,有关部门、有关人员不是为着国人、世界民众乃至整个人类的健康安危着想,而是白痴愚昧地拍胸脯子打包票,言北京是绝对安全的云云。这样的“诚信”虽然后来得以矫正,但带给世界的冲击是巨大的。而今,我看到的是,这样一个危险的、野蛮的路数,依旧被重复走过。这样的循环往复,不知要折腾到何许年。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祝振强的最新更新: 为道德滑坡“翻案”找替罪羊令道德重建无望 / 2011-11-01 14:01 / 评论数( 1 ) 施虐施暴的“教育”还要伤害多少无辜的孩子 / 2011-10-29 23:44 / 评论数( 0 ) 官员互掐斗殴是“狗咬狗”还是“人咬狗” / 2011-10-27 12:59 / 评论数( 0 ) 为卡扎菲之死大哭昏厥“脑死亡”的绝非穆巴拉克一个 / 2011-10-25 12:45 / 评论数( 3 ) 把“冷漠麻木”一概污为“民族性”的陈词滥调当休矣 / 2011-10-21 20:08 / 评论数( 0 )

阅读更多

闾丘露薇 | 公布一个pm2.5,到底有多难?

产商辩护,事实上,环保是每个人的事情,开车的更无法推卸责任,因为只要车子上道,就排放尾气,而尾气是pm2.5微粒的主要来源。众多的北京开工地盘,同样不能推卸环境污染的责任。但是所有这些,都和这次辩论的实质性问题没有冲突,很简单,大家要一个现在还看不到的数值,pm2.5到底多少,在过去这些年,和接下来的日子里面,这个数据有怎样的变化。要求公布一个数字,和大家必须从自己做起,为改善空气污染做努力,为何在一些人看来,变成了对立的事情? 杜少中承认,美国大使馆的数字走红,这是因为,对方能够用通俗的方法进行描述,发布的手段,页面的设计,都更加人性化。但如果打开环保局的网页,到底怎样的数字意味着应该减少户外活动,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应该避免上街,所有这些民众真正关心的实质性内容,都没有提供。 争论越激烈,对官员的回应批评得越多,显示公民意识在提升,而官员的及时回应,也反映出,至少有一些官员,意识到自己应该如何去做。人们在未来可能会看到一些改变,至少杜少中透露,会组织专家,来确定和空气质量对应的自我保护措施。虽然他挨骂,但是他也感谢公众,因为这是他一直想做的事情。阻力一直很大,而现在,因为公众的参与,事情可以做得快一些了。 补充:在交出这篇专栏稿件之后,事情又有了一些进展,而我自己,因为采访了一直研究空气问题的专家,也增加了不少知识和资讯。 1。杜少中和潘石屹在北京环保局检测中心见面了,杜少中还透过微博,邀请了不少关心这个问题的网友去参观。不过一提到地产商,学者也是咬牙切齿,因为工地越多,空气就会越差,这是没有办法的。 2。不少环保部门过去一直在做pm2.5的检测,包括北京环保局,还有很多科研机构,但是如果要统一公布,问题在于,测试仪器是否统一,操作人员的操作是否保证规范,学者还担心一点,地方的数据,如果成为一个硬指标,是否能够保持独立真实。 3。原来拿北京来说,pm2.5,只有去到密云,数值才会有所不同,在市区,不管哪个地方,没有区别。 4。说到尾气,油的质量非常重要,北京的油品质量,已经是全中国最好的了,和其他一些地方相差太大。 5。还是那句话,环保部从三年前就开始推动pm2.5的测量,学界更早,但是地方阻力很大,因为这和经济发展的理念,在很多人看来,是对立的。不过,不开始做,就不会有改变,学者回忆当年设定国标一,很多地方反对,甚至担心打击汽车行业,但是开始做了,汽车行业自己转变跟进,一些不做的城市,民众不满意了,于是政府也就跟着做了。所以,学者认为,北上广先公布pm2.5,会是比较符合国情的做法,也是他们在呼吁的。 6。二手烟会产生大量pm2.5微粒,在美帝使馆门口,用网友自备的机器测试,同事的二手烟飘过来,数值马上上升了二十多倍。嗯,二手烟呀,大家的肺呀。 字不准确,这是因为,空气质量这个问题,在现在,要故意隐瞒或者欺骗,已经是做不到的事情。但是,如果换算的标准不同,或者公布的数值、检测的对象不同,肯定会损害公众知情权。北京市环保局的副局长杜少中,并没有回避微博上网友们的质疑,但他的回应是否能够消解公众的质疑? 北京空气之所以引发大家关注,是因为郑渊洁在微博上七问环保部门,以及潘石屹贴出美国大使馆的监测数据。潘石屹说,他接到官员的电话,让他不要添乱,理由很简单,因为大家的标准不同。当我采访杜少中的时候,他也一再强调标准不同,他说,如果在pm10的超标问题都没有解决的时候,去谈pm2.5,显然不太合适。只是作为一名公众,我依然不太理解这些技术上的分别,我只能不断提出我的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何不直接公布pm2.5的监测数据?我也终于得到了我的答案,那就是,是否公布,不是北京市环保局说了算,他们一直以来都有检测pm2.5的数值,如果国家同意公布,他们马上可以做到。 一个其实很简单的问题,却变得很是复杂。首先因为有了美国大使馆的数据,争论变成一种民族主义情绪的对立,看看商业民族主义代表、《环球时报》的社论,就暗示“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媒体可能是为了迎合或者煽动读者情绪,但如果官员也带着这样的想法,就让我觉得很想不通。杜少中说,他们尝试联系美国大使馆,希望能够把自己的数值和对方进行PK,得不到回应。在我看来,作为一个最权威的官方机构,即便对方同意PK,但是公众依然得不到这个数据,这难道就算是回应公众质疑了?就算证明美国大使馆的数据偏高,但是公众依然不知道中国的官方数据到底是多少,意义又在哪里?因为就算不偏高,也不代表没有超标。 很多人批评潘石屹,自己作为房地产商,没有做好工地扬尘的工作,却来质疑环保局的数据。他也被杜少中在微博里面公开反问,有没有做好自己的本分。对于这一点,杜少中在和我说起来的时候,用了“将了一军”这个词来形容。我很好奇,难道潘石屹就不能用一个北京居民的身份来要求获得数据吗?杜少中的回答非常确定,“不能,因为他是公众人物,他是地产商。”而这样想的人不在少数,只要看看给潘石屹微博留的评论。 我不想为地   广告一下:本周五,也就是11月18日,凤凰卫视中文台,晚上0720,走读大中华,更加详细的报道。    补充:在交出这篇专栏稿件之后,事情又有了一些进展,而我自己,因为采访了一直研究空气问题的专家,也增加了不少知识和资讯。 1。杜少中和潘石屹在北京环保局检测中心见面了,杜少中还透过微博,邀请了不少关心这个问题的网友去参观。不过一提到地产商,学者也是咬牙切齿,因为工地越多,空气就会越差,这是没有办法的。 2。不少环保部门过去一直在做pm2.5的检测,包括北京环保局,还有很多科研机构,但是如果要统一公布,问题在于,测试仪器是否统一,操作人员的操作是否保证规范,学者还担心一点,地方的数据,如果成为一个硬指标,是否能够保持独立真实。 3。原来拿北京来说,pm2.5,只有去到密云,数值才会有所不同,在市区,不管哪个地方,没有区别。 4。说到尾气,油的质量非常重要,北京的油品质量,已经是全中国最好的了,和其他一些地方相差太大。 5。还是那句话,环保部从三年前就开始推动pm2.5的测量,学界更早,但是地方阻力很大,因为这和经济发展的理念,在很多人看来,是对立的。不过,不开始做,就不会有改变,学者回忆当年设定国标一,很多地方反对,甚至担心打击汽车行业,但是开始做了,汽车行业自己转变跟进,一些不做的城市,民众不满意了,于是政府也就跟着做了。所以,学者认为,北上广先公布pm2.5,会是比较符合国情的做法,也是他们在呼吁的。 6。二手烟会产生大量pm2.5微粒,在美帝使馆门口,用网友自备的机器测试,同事的二手烟飘过来,数值马上上升了二十多倍。嗯,二手烟呀,大家的肺呀。 广告一下:本周五,也就是11月18日,凤凰卫视中文台,晚上0720,走读大中华,更加详细的报道。 南都周刊专栏 ——————- 如果不是因为微博上关于北京空气质量的问题谈论得如此热烈,我不会关心这个议题。这是因为,美国大使馆的空气质量预报,已经发布了不短的时间,而北京的空气质量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就算数值再差,总不能拒绝踏足这个城市,也没有办法避免呼吸这里的空气,当然环保部门每天也公布自己的数据,看过几次,就没有再关心,因为太专业,实在看不懂。 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北京环保局的数 南都周刊专栏 ——————- 如果不是因为微博上关于北京空气质量的问题谈论得如此热烈,我不会关心这个议题。这是因为,美国大使馆的空气质量预报,已经发布了不短的时间,而北京的空气质量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就算数值再差,总不能拒绝踏足这个城市,也没有办法避免呼吸这里的空气,当然环保部门每天也公布自己的数据,看过几次,就没有再关心,因为太专业,实在看不懂。 补充:在交出这篇专栏稿件之后,事情又有了一些进展,而我自己,因为采访了一直研究空气问题的专家,也增加了不少知识和资讯。 1。杜少中和潘石屹在北京环保局检测中心见面了,杜少中还透过微博,邀请了不少关心这个问题的网友去参观。不过一提到地产商,学者也是咬牙切齿,因为工地越多,空气就会越差,这是没有办法的。 2。不少环保部门过去一直在做pm2.5的检测,包括北京环保局,还有很多科研机构,但是如果要统一公布,问题在于,测试仪器是否统一,操作人员的操作是否保证规范,学者还担心一点,地方的数据,如果成为一个硬指标,是否能够保持独立真实。 3。原来拿北京来说,pm2.5,只有去到密云,数值才会有所不同,在市区,不管哪个地方,没有区别。 4。说到尾气,油的质量非常重要,北京的油品质量,已经是全中国最好的了,和其他一些地方相差太大。 5。还是那句话,环保部从三年前就开始推动pm2.5的测量,学界更早,但是地方阻力很大,因为这和经济发展的理念,在很多人看来,是对立的。不过,不开始做,就不会有改变,学者回忆当年设定国标一,很多地方反对,甚至担心打击汽车行业,但是开始做了,汽车行业自己转变跟进,一些不做的城市,民众不满意了,于是政府也就跟着做了。所以,学者认为,北上广先公布pm2.5,会是比较符合国情的做法,也是他们在呼吁的。 6。二手烟会产生大量pm2.5微粒,在美帝使馆门口,用网友自备的机器测试,同事的二手烟飘过来,数值马上上升了二十多倍。嗯,二手烟呀,大家的肺呀。 广告一下:本周五,也就是11月18日,凤凰卫视中文台,晚上0720,走读大中华,更加详细的报道。 南都周刊专栏 ——————- 如果不是因为微博上关于北京空气质量的问题谈论得如此热烈,我不会关心这个议题。这是因为,美国大使馆的空气质量预报,已经发布了不短的时间,而北京的空气质量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就算数值再差,总不能拒绝踏足这个城市,也没有办法避免呼吸这里的空气,当然环保部门每天也公布自己的数据,看过几次,就没有再关心,因为太专业,实在看不懂。 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北京环保局的数 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北京环保局的数字不准确,这是因为,空气质量这个问题,在现在,要故意隐瞒或者欺骗,已经是做不到的事情。但是,如果换算的标准不同,或者公布的数值、检测的对象不同,肯定会损害公众知情权。北京市环保局的副局长杜少中,并没有回避微博上网友们的质疑,但他的回应是否能够消解公众的质疑? 北京空气之所以引发大家关注,是因为郑渊洁在微博上七问环保部门,以及潘石屹贴出美国大使馆的监测数据。潘石屹说,他接到官员的电话,让他不要添乱,理由很简单,因为大家的标准不同。当我采访杜少中的时候,他也一再强调标准不同,他说,如果在pm10的超标问题都没有解决的时候,去谈pm2.5,显然不太合适。只是作为一名公众,我依然不太理解这些技术上的分别,我只能不断提出我的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何不直接公布pm2.5的监测数据?我也终于得到了我的答案,那就是,是否公布,不是北京市环保局说了算,他们一直以来都有检测pm2.5的数值,如果国家同意公布,他们马上可以做到。 一个其实很简单的问题,却变得很是复杂。首先因为有了美国大使馆的数据,争论变成一种民族主义情绪的对立,看看商业民族主义代表、《环球时报》的社论,就暗示“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媒体可能是为了迎合或者煽动读者情绪,但如果官员也带着这样的想法,就让我觉得很想不通。杜少中说,他们尝试联系美国大使馆,希望能够把自己的数值和对方进行PK,得不到回应。在我看来,作为一个最权威的官方机构,即便对方同意PK,但是公众依然得不到这个数据,这难道就算是回应公众质疑了?就算证明美国大使馆的数据偏高,但是公众依然不知道中国的官方数据到底是多少,意义又在哪里?因为就算不偏高,也不代表没有超标。 字不准确,这是因为,空气质量这个问题,在现在,要故意隐瞒或者欺骗,已经是做不到的事情。但是,如果换算的标准不同,或者公布的数值、检测的对象不同,肯定会损害公众知情权。北京市环保局的副局长杜少中,并没有回避微博上网友们的质疑,但他的回应是否能够消解公众的质疑? 北京空气之所以引发大家关注,是因为郑渊洁在微博上七问环保部门,以及潘石屹贴出美国大使馆的监测数据。潘石屹说,他接到官员的电话,让他不要添乱,理由很简单,因为大家的标准不同。当我采访杜少中的时候,他也一再强调标准不同,他说,如果在pm10的超标问题都没有解决的时候,去谈pm2.5,显然不太合适。只是作为一名公众,我依然不太理解这些技术上的分别,我只能不断提出我的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何不直接公布pm2.5的监测数据?我也终于得到了我的答案,那就是,是否公布,不是北京市环保局说了算,他们一直以来都有检测pm2.5的数值,如果国家同意公布,他们马上可以做到。 一个其实很简单的问题,却变得很是复杂。首先因为有了美国大使馆的数据,争论变成一种民族主义情绪的对立,看看商业民族主义代表、《环球时报》的社论,就暗示“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媒体可能是为了迎合或者煽动读者情绪,但如果官员也带着这样的想法,就让我觉得很想不通。杜少中说,他们尝试联系美国大使馆,希望能够把自己的数值和对方进行PK,得不到回应。在我看来,作为一个最权威的官方机构,即便对方同意PK,但是公众依然得不到这个数据,这难道就算是回应公众质疑了?就算证明美国大使馆的数据偏高,但是公众依然不知道中国的官方数据到底是多少,意义又在哪里?因为就算不偏高,也不代表没有超标。 很多人批评潘石屹,自己作为房地产商,没有做好工地扬尘的工作,却来质疑环保局的数据。他也被杜少中在微博里面公开反问,有没有做好自己的本分。对于这一点,杜少中在和我说起来的时候,用了“将了一军”这个词来形容。我很好奇,难道潘石屹就不能用一个北京居民的身份来要求获得数据吗?杜少中的回答非常确定,“不能,因为他是公众人物,他是地产商。”而这样想的人不在少数,只要看看给潘石屹微博留的评论。 我不想为地 很多人批评潘石屹,自己作为房地产商,没有做好工地扬尘的工作,却来质疑环保局的数据。他也被杜少中在微博里面公开反问,有没有做好自己的本分。对于这一点,杜少中在和我说起来的时候,用了“将了一军”这个词来形容。我很好奇,难道潘石屹就不能用一个北京居民的身份来要求获得数据吗?杜少中的回答非常确定,“不能,因为他是公众人物,他是地产商。”而这样想的人不在少数,只要看看给潘石屹微博留的评论。 我不想为地产商辩护,事实上,环保是每个人的事情,开车的更无法推卸责任,因为只要车子上道,就排放尾气,而尾气是pm2.5微粒的主要来源。众多的北京开工地盘,同样不能推卸环境污染的责任。但是所有这些,都和这次辩论的实质性问题没有冲突,很简单,大家要一个现在还看不到的数值,pm2.5到底多少,在过去这些年,和接下来的日子里面,这个数据有怎样的变化。要求公布一个数字,和大家必须从自己做起,为改善空气污染做努力,为何在一些人看来,变成了对立的事情? 杜少中承认,美国大使馆的数字走红,这是因为,对方能够用通俗的方法进行描述,发布的手段,页面的设计,都更加人性化。但如果打开环保局的网页,到底怎样的数字意味着应该减少户外活动,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应该避免上街,所有这些民众真正关心的实质性内容,都没有提供。 产商辩护,事实上,环保是每个人的事情,开车的更无法推卸责任,因为只要车子上道,就排放尾气,而尾气是pm2.5微粒的主要来源。众多的北京开工地盘,同样不能推卸环境污染的责任。但是所有这些,都和这次辩论的实质性问题没有冲突,很简单,大家要一个现在还看不到的数值,pm2.5到底多少,在过去这些年,和接下来的日子里面,这个数据有怎样的变化。要求公布一个数字,和大家必须从自己做起,为改善空气污染做努力,为何在一些人看来,变成了对立的事情? 杜少中承认,美国大使馆的数字走红,这是因为,对方能够用通俗的方法进行描述,发布的手段,页面的设计,都更加人性化。但如果打开环保局的网页,到底怎样的数字意味着应该减少户外活动,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应该避免上街,所有这些民众真正关心的实质性内容,都没有提供。 争论越激烈,对官员的回应批评得越多,显示公民意识在提升,而官员的及时回应,也反映出,至少有一些官员,意识到自己应该如何去做。人们在未来可能会看到一些改变,至少杜少中透露,会组织专家,来确定和空气质量对应的自我保护措施。虽然他挨骂,但是他也感谢公众,因为这是他一直想做的事情。阻力一直很大,而现在,因为公众的参与,事情可以做得快一些了。 争论越激烈,对官员的回应批评得越多,显示公民意识在提升,而官员的及时回应,也反映出,至少有一些官员,意识到自己应该如何去做。人们在未来可能会看到一些改变,至少杜少中透露,会组织专家,来确定和空气质量对应的自我保护措施。虽然他挨骂,但是他也感谢公众,因为这是他一直想做的事情。阻力一直很大,而现在,因为公众的参与,事情可以做得快一些了。

阅读更多

闾丘露薇:公布一个pm2.5,到底有多难?

如果不是因为微博上关于北京空气质量的问题谈论得如此热烈,我不会关心这个议题。这是因为,美国大使馆的空气质量预报,已经发布了不短的时间,而北京的空气质量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就算数值再差,总不能拒绝踏足这个城市,也没有办法避免呼吸这里的空气,当然环保部门每天也公布自己的数据,看过几次,就没有再关心,因为太专业,实在看不懂。 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北京环保局的数字不准确,这是因为,空气质量这个问题,在现在,要故意隐瞒或者欺骗,已经是做不到的事情。但是,如果换算的标准不同,或者公布的数值、检测的对象不同,肯定会损害公众知情权。北京市环保局的副局长杜少中,并没有回避微博上网友们的质疑,但他的回应是否能够消解公众的质疑? 北京空气之所以引发大家关注,是因为郑渊洁在微博上七问环保部门,以及潘石屹贴出美国大使馆的监测数据。潘石屹说,他接到官员的电话,让他不要添乱,理由很简单,因为大家的标准不同。当我采访杜少中的时候,他也一再强调标准不同,他说,如果在pm10的超标问题都没有解决的时候,去谈pm2.5,显然不太合适。只是作为一名公众,我依然不太理解这些技术上的分别,我只能不断提出我的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何不直接公布pm2.5的监测数据?我也终于得到了我的答案,那就是,是否公布,不是北京市环保局说了算,他们一直以来都有检测pm2.5的数值,如果国家同意公布,他们马上可以做到。 一个其实很简单的问题,却变得很是复杂。首先因为有了美国大使馆的数据,争论变成一种民族主义情绪的对立,看看商业民族主义代表、《环球时报》的社论,就暗示“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媒体可能是为了迎合或者煽动读者情绪,但如果官员也带着这样的想法,就让我觉得很想不通。杜少中说,他们尝试联系美国大使馆,希望能够把自己的数值和对方进行PK,得不到回应。在我看来,作为一个最权威的官方机构,即便对方同意PK,但是公众依然得不到这个数据,这难道就算是回应公众质疑了?就算证明美国大使馆的数据偏高,但是公众依然不知道中国的官方数据到底是多少,意义又在哪里?因为就算不偏高,也不代表没有超标。 很多人批评潘石屹,自己作为房地产商,没有做好工地扬尘的工作,却来质疑环保局的数据。他也被杜少中在微博里面公开反问,有没有做好自己的本分。对于这一点,杜少中在和我说起来的时候,用了“将了一军”这个词来形容。我很好奇,难道潘石屹就不能用一个北京居民的身份来要求获得数据吗?杜少中的回答非常确定,“不能,因为他是公众人物,他是地产商。”而这样想的人不在少数,只要看看给潘石屹微博留的评论。 我不想为地产商辩护,事实上,环保是每个人的事情,开车的更无法推卸责任,因为只要车子上道,就排放尾气,而尾气是pm2.5微粒的主要来源。众多的北京开工地盘,同样不能推卸环境污染的责任。但是所有这些,都和这次辩论的实质性问题没有冲突,很简单,大家要一个现在还看不到的数值,pm2.5到底多少,在过去这些年,和接下来的日子里面,这个数据有怎样的变化。要求公布一个数字,和大家必须从自己做起,为改善空气污染做努力,为何在一些人看来,变成了对立的事情? 杜少中承认,美国大使馆的数字走红,这是因为,对方能够用通俗的方法进行描述,发布的手段,页面的设计,都更加人性化。但如果打开环保局的网页,到底怎样的数字意味着应该减少户外活动,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应该避免上街,所有这些民众真正关心的实质性内容,都没有提供。 争论越激烈,对官员的回应批评得越多,显示公民意识在提升,而官员的及时回应,也反映出,至少有一些官员,意识到自己应该如何去做。人们在未来可能会看到一些改变,至少杜少中透露,会组织专家,来确定和空气质量对应的自我保护措施。虽然他挨骂,但是他也感谢公众,因为这是他一直想做的事情。阻力一直很大,而现在,因为公众的参与,事情可以做得快一些了。 ————- 补充:在交出这篇专栏稿件之后,事情又有了一些进展,而我自己,因为采访了一直研究空气问题的专家,也增加了不少知识和资讯。 1。杜少中和潘石屹在北京环保局检测中心见面了,杜少中还透过微博,邀请了不少关心这个问题的网友去参观。不过一提到地产商,学者也是咬牙切齿,因为工地越多,空气就会越差,这是没有办法的。 2。不少环保部门过去一直在做pm2.5的检测,包括北京环保局,还有很多科研机构,但是如果要统一公布,问题在于,测试仪器是否统一,操作人员的操作是否保证规范,学者还担心一点,地方的数据,如果成为一个硬指标,是否能够保持独立真实。 3。原来拿北京来说,pm2.5,只有去到密云,数值才会有所不同,在市区,不管哪个地方,没有区别。 4。说到尾气,油的质量非常重要,北京的油品质量,已经是全中国最好的了,和其他一些地方相差太大。 5。 还是那句话,环保部从三年前就开始推动pm2.5的测量,学界更早,但是地方阻力很大,因为这和经济发展的理念,在很多人看来,是对立的。不过,不开始 做,就不会有改变,学者回忆当年设定国标一,很多地方反对,甚至担心打击汽车行业,但是开始做了,汽车行业自己转变跟进,一些不做的城市,民众不满意了, 于是政府也就跟着做了。所以,学者认为,北上广先公布pm2.5,会是比较符合国情的做法,也是他们在呼吁的。 6。二手烟会产生大量pm2.5微粒,在美帝使馆门口,用网友自备的机器测试,同事的二手烟飘过来,数值马上上升了二十多倍。嗯,二手烟呀,大家的肺呀。 广告一下:本周五,也就是11月18日,凤凰卫视中文台,晚上0720,走读大中华,更加详细的报道。 {lang: ‘zh-CN’} 相关日志 2011/11/02 — 京华时报:环保部门专家称目前国内PM2.5的污染情况较重,如制定标准,将大范围超标。 2011/11/01 — 北京的天气让我们深刻体会这句名言… 2011/10/24 — 《新世纪》周刊:“北京医保没钱了” 2011/09/24 — 王秀宁:危险的旅游,隐性的链条 2011/09/18 — 浙江海宁村民抗议污染 2011/09/06 — 《新世纪》周刊:渤海无人负责 2011/09/06 — 馒头笼子:渤海漏油到底谁应该负责 2011/09/04 — 大连:失重的跃进 2011/08/28 — 译者: 《卫报》:康菲公司曾警告说中国的合作伙伴可能会耽误清理泄漏的原油 2011/08/28 — 译者: 《外交政策》中国新兴的“抗议之城”

阅读更多

石述思 | “灰霾” 的都市空气咋变成了优良?

   前些天,北京大雾锁城,空气污浊。120都出来警告心脏病、高血压患者不宜出门。但气象部门发布的空气质量却显得举重若轻——轻微污染。这与公众感受有巨大落差,一时间议论纷纷。于是,有官员解释道:“雾天不等于污染天”,北京空气质量“自己与自己比有进步”。 的理念深入人心,这些年各城市对环境治理越来越重视,也的确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隐藏严峻的问题和挑战也日益凸显。 喜鹊般的数据造成了严重后果:首先有损于政府公信力——储备本来就不富裕;其次延宕了空气质量治理的投入和举措;还有要命的一点:抑制了公众自觉选择低碳环保生活的热忱——空气都好成这样了,即使多买车多上路还是有空间的。 环保部长周生贤最近发出一声叹息:“人民群众深受污染之害、苦不堪言,而监测数据喜气洋洋、自说自话”。 改变这一尴尬现实的前提是:有关部门少搞一些政绩,多一些民生情怀;少搞一些数据游戏,多做些污染控制——在此基础上完善标准、健全制度、加强监管、接受监督。 中国的城市空气质量数据不能总是变成真实的谎言——从呼吸的角度上看,官民是平等的,隐瞒和伪饰纯属害人害己。    回应显然不能让公众满意,有网友调侃说:同一个天空,不同的空气。    其实,相对于广东,北京气象部门承认自己空气轻微污染已相当值得钦佩。     媒体报道,10月以来,由于冷空气迟迟未来,天气又干燥少雨,广东多个显示出现雾霭天气,但翻查省环保部门10月份以来监测记录,全省各地空气质量一片“优良”。即使在气象部门监测到雾霾现象较为严重、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1公里的10月24日,全省21地市空气质量仍然保持全优良。 前些天,北京大雾锁城,空气污浊。120都出来警告心脏病、高血压患者不宜出门。但气象部门发布的空气质量却显得举重若轻——轻微污染。这与公众感受有巨大落差,一时间议论纷纷。于是,有官员解释道:“雾天不等于污染天”,北京空气质量“自己与自己比有进步”。 回应显然不能让公众满意,有网友调侃说:同一个天空,不同的空气。 其实,相对于广东,北京气象部门承认自己空气轻微污染已相当值得钦佩。 媒体报道,10月以来,由于冷空气迟迟未来,天气又干燥少雨,广东多个显示出现雾霭天气,但翻查省环保部门10月份以来监测记录,全省各地空气质量一片“优良”。即使在气象部门监测到雾霾现象较为严重、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1公里的10月24日,全省21地市空气质量仍然保持全优良。 这是一个奇迹,不管你信还是不信,反正气象部门信了。 但10月25日,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在向人大常委会报告环保工作情况时透露,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性大气污染日益突出,广州、深圳、上海、南京、苏州、天津等大城市的灰霾天数已占全年的30%—50%。 之所以形成如此落差,专家直陈,首先是由于目前的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只评价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大颗粒物(PM10)三项污染物,不能适应珠三角城市以机动车尾气为主的污染新形势了。 事实上,灰霾的形成主要与PM2.5有关(    这是一个奇迹,不管你信还是不信,反正气象部门信了。    但10月25日,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在向人大常委会报告环保工作情况时透露,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性大气污染日益突出,广州、深圳、上海、南京、苏州、天津等大城市的灰霾天数已占全年的30%—50%。    之所以形成如此落差,专家直陈,首先是由于目前的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只评价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大颗粒物(PM10)三项污染物,不能适应珠三角城市以机动车尾气为主的污染新形势了。     事实上,灰霾的形成主要与PM2.5有关(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与PM10相比,PM2.5由于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此外,反映机动车尾气造成的光化学污染的臭氧指标——2009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5143.3万吨,汽车是机动车污染物总量的主要贡献者,其排放的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超过70%,氮氧化物和颗粒物超过90%,但没有纳入到日常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中。    更神奇的是,目前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已经有一系列的pm2.5和臭氧数据,并通过这个领先国标的数据来指导都市的环境治理,甚至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发布污染数据时仍按落伍的国标,便形成了雾霭天优良的奇观。      这首先由于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目前受到发展指标和民生指标双重挤压,而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又相对乏力,便只好通过环保数据造假来保GDP硬指标。 的理念深入人心,这些年各城市对环境治理越来越重视,也的确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隐藏严峻的问题和挑战也日益凸显。 喜鹊般的数据造成了严重后果:首先有损于政府公信力——储备本来就不富裕;其次延宕了空气质量治理的投入和举措;还有要命的一点:抑制了公众自觉选择低碳环保生活的热忱——空气都好成这样了,即使多买车多上路还是有空间的。 环保部长周生贤最近发出一声叹息:“人民群众深受污染之害、苦不堪言,而监测数据喜气洋洋、自说自话”。 改变这一尴尬现实的前提是:有关部门少搞一些政绩,多一些民生情怀;少搞一些数据游戏,多做些污染控制——在此基础上完善标准、健全制度、加强监管、接受监督。 中国的城市空气质量数据不能总是变成真实的谎言——从呼吸的角度上看,官民是平等的,隐瞒和伪饰纯属害人害己。      发布漂亮数据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多么漂亮的成绩清单,年年可以超额完成向市民的蓝天数量承诺,这叫政绩,更叫所谓的民心工程。      假如城市赶上重大活动,政府部门发布的空气质量便向真空靠拢。在广州亚运举办前夕,当地有关部门发布了如下夺目成果——“广州今年前11个月空气质量优良率97.7%,比2004年提升了13个百分点,已超过96%的目标要求”。     平心而论,随着科学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这些年各城市对环境治理越来越重视,也的确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隐藏严峻的问题和挑战也日益凸显。 的理念深入人心,这些年各城市对环境治理越来越重视,也的确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隐藏严峻的问题和挑战也日益凸显。 喜鹊般的数据造成了严重后果:首先有损于政府公信力——储备本来就不富裕;其次延宕了空气质量治理的投入和举措;还有要命的一点:抑制了公众自觉选择低碳环保生活的热忱——空气都好成这样了,即使多买车多上路还是有空间的。 环保部长周生贤最近发出一声叹息:“人民群众深受污染之害、苦不堪言,而监测数据喜气洋洋、自说自话”。 改变这一尴尬现实的前提是:有关部门少搞一些政绩,多一些民生情怀;少搞一些数据游戏,多做些污染控制——在此基础上完善标准、健全制度、加强监管、接受监督。 中国的城市空气质量数据不能总是变成真实的谎言——从呼吸的角度上看,官民是平等的,隐瞒和伪饰纯属害人害己。     喜鹊般的数据造成了严重后果:首先有损于政府公信力——储备本来就不富裕;其次延宕了空气质量治理的投入和举措;还有要命的一点:抑制了公众自觉选择低碳环保生活的热忱——空气都好成这样了,即使多买车多上路还是有空间的。     环保部长周生贤最近发出一声叹息:“人民群众深受污染之害、苦不堪言,而监测数据喜气洋洋、自说自话”。     改变这一尴尬现实的前提是:有关部门少搞一些政绩,多一些民生情怀;少搞一些数据游戏,多做些污染控制——在此基础上完善标准、健全制度、加强监管、接受监督。 前些天,北京大雾锁城,空气污浊。120都出来警告心脏病、高血压患者不宜出门。但气象部门发布的空气质量却显得举重若轻——轻微污染。这与公众感受有巨大落差,一时间议论纷纷。于是,有官员解释道:“雾天不等于污染天”,北京空气质量“自己与自己比有进步”。 回应显然不能让公众满意,有网友调侃说:同一个天空,不同的空气。 其实,相对于广东,北京气象部门承认自己空气轻微污染已相当值得钦佩。 媒体报道,10月以来,由于冷空气迟迟未来,天气又干燥少雨,广东多个显示出现雾霭天气,但翻查省环保部门10月份以来监测记录,全省各地空气质量一片“优良”。即使在气象部门监测到雾霾现象较为严重、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1公里的10月24日,全省21地市空气质量仍然保持全优良。 这是一个奇迹,不管你信还是不信,反正气象部门信了。 但10月25日,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在向人大常委会报告环保工作情况时透露,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性大气污染日益突出,广州、深圳、上海、南京、苏州、天津等大城市的灰霾天数已占全年的30%—50%。 之所以形成如此落差,专家直陈,首先是由于目前的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只评价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大颗粒物(PM10)三项污染物,不能适应珠三角城市以机动车尾气为主的污染新形势了。 事实上,灰霾的形成主要与PM2.5有关(     中国的城市空气质量数据不能总是变成真实的谎言——从呼吸的角度上看,官民是平等的,隐瞒和伪饰纯属害人害己。

阅读更多

选试点,定标准,测危害,PM2.5入国标“破茧”在即“就等着政府一声令下公开了”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主任王瑞斌已请了一个多月病假。2011年11月7日,他不得不提前结束假期,上班第一天就开了一整天讨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的会议,直到深夜一点半才罢休。 这几天,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同学们发现,贴着“实验室重地,闲人免进”的学院大楼来了好几拨记者,原本宁静的办公楼异常热闹。这个学院开展大气环境化学的研究工作已近四十年,PM2.5一直是研究热点之一。 PM2.5,这些空气小颗粒近日给环保部门制造了巨大的信任危机,公众通过网络、媒体口诛笔伐,指责PM2.5入国标进展缓慢,监测数据如同空气灰霾一般看不清楚。 “最近整个大气室的压力太大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一名技术人员说。其实,自2011年6月份,国家环保部已在全国26个城市开展试点检测工作。2011年8月,在国家环保部常务会议上,周生贤部长已听取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情况汇报,新国标将破茧而出。 南方周末记者逐一采访了26个试点城市的环保部门,试图真实还原我国PM2.5的监测状况。 测测看,不公布 “仪器的操作和维护非常简单,只需设置好运行参数,每天检查参数是否正常就行。定期将数据导出,就可以进行分析。”毕业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郭松博士如是介绍与他并肩奋斗多年的“老战友”——美国RP公司的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测量仪。 “全球使用的颗粒物监测仪器有两种系列。”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研究员吴兑说,“美国大使馆使用的也是RP系列的,国内大多数环境监测站都用,可以测PM10、PM2.5、PM1。还有一个德国产的Grimm系列,是粒子谱仪,可以测0.3-32微米的颗粒物。我国的仪器并不落后,也不存在数据的系统差异。” 这样的仪器早已出现在各地的环保部门。 “9月中旬我们领导参加全国培训会的时候,发现好多城市都已经在测PM2.5了,回来后赶紧买了一台。”2011年11月7日,长春市监测站一名技术人员说,10月份以来,长春开始监测PM2.5。“不贵,20万吧。也不难,都是自动读数,和监测PM10一样。” 2011年6月,《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办法(试行)》试点监测工作在全国26个城市低调开展,长春市的技术人员提及的全国培训会即是试点工作的一部分。 除了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氮这“老三项”外,试点城市要求按照监测能力尽可能监测,其中包含PM2.5。 自2000年以来,我国城市大气监测一直停留在“老三项”上,但是一些城市发现“老三项”已远远不够。“2008年我们开始监测臭氧和一氧化碳。”合肥市环境监测站一名人员介绍说,“现在开始测PM2.5,学术上说和灰霾相关,自己想做研究。”贵阳市的9个监测站点已配备一台,其它正在采购。 根据南方周末记者对26个试点城市调查发现,在回复的10个城市中,除昆明还在申请设备经费外,哈尔滨、长春、贵阳、南昌、兰州、合肥、济南、太原和无锡均已开始监测PM2.5。 虽然不是强制要求,但是26个城市已掀起了监测PM2.5的高潮。而在试点城市项目开展之前,2010年下半年,济南市就承担了国家公益性项目“城市环境空气中PM2.5监测技术与规范研究”,另外,政府采购招标信息显示南京、苏州等地已经采购PM2.5检测仪器。 北上广在大型赛事的推动下,PM2.5的监测工作开展得更早。据中国环境监测中心大气室技术人员介绍,自2007年起,直辖市和奥运城市就开始设置灰霾和臭氧试点,均配备了监测PM2.5的试验仪器,其中北京、上海和天津还配备了监测PM1的试验仪器。PM1和PM0.5,甚至于纳米级的颗粒物,都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然而,对各地环保部门、科研机构的采访发现,只有国家环保部华南研究所在官网上公布了PM2.5的数据,华南研究所一名监测中心人员称,国家没有要求,公布的原因只是出于科研目的。而26个试点城市监测的PM2.5数值并未强制要求上报,但也不允许发布。太原市环保局工作人员说:“除非国家对此有技术规范要求,不然公布这个有多大意思?”  75微克/立方米的奥秘 列入国家标准,PM2.5的数值才能被公开。公众推动PM2.5入国标给环保部门带来的压力前所未有。但是,制定一个标准并非那么简单。“美国的标准1997年就提出了,但是直到2006年才通过。”一位研究PM2.5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说,“美国这项工作开展了十年。” 入标的难点在于确定标准值,在中国,这个值到底该定多少?  75微克/立方米(单位同下),这是2010年6月1日实施的气象行业标准《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对于PM2.5浓度的规定,作为判识霾的参考依据。而据地方监测中心透露,在环保部下发26个试点城市的材料中,对于PM2.5的数值已有参考值,24小时平均浓度的一级标准为25,二级标准为75。气象系统和环境系统的数据不谋而合。 “75”源于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修订的《空气质量准则》。准则中提出了部分大气污染物的准则值和三个过渡时期的目标值。其中准则值是指鉴于现有科学研究,高于这个浓度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过渡时期的目标值高于准则值,在这个浓度下,死亡率会增加。 PM2.524小时平均浓度的准则值是25,三个过渡时期的目标值分别为75、50和37.5。这些值为各国提供了参考,如美国的标准是35,澳大利亚为25,印度为60。我国气象部门和26个试点城市选择了75,也就是过渡时期目标一的数值。 既然这样,我国是不是就可以采用75作为指标值呢? 值得注意的是,准则中的浓度标准除了24小时平均浓度之外,还有一个年平均浓度,年平均浓度的数值更小,这两项指标共同构成了标准的要求。以PM2.5的过渡时期目标一为例,达标要求是:年平均浓度需要小于35,同时24小时浓度超过75的天数不能超过三天。 不能超过三天,这对我国许多城市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实际上,在我国已有的PM10的标准中,虽然也有日均值和年均值的规定,但并没有“日均值不能超标三天”的规定。吴兑和上述中国工程院院士均认为,即使PM2.5列入国标,这个“三天”的规定可能也不会列入。  不过,全国试点城市的监测结果可以作为参考。合肥市从今年6月份开始监测PM2.5,其技术人员称,“从我们的两个试点来看,按照75微克的推荐标准,和PM10的超标率差不多,但现在也没有看出来规律。” PM2.5入国标,另一道坎是对颗粒物成分对人体危害的分析,这也正是业内目前的研究热点。2011年10月,北京大学和荷兰Utrecht大学的共同研究发现,2008年奥运期间,PM2.5的浓度降低,38个儿童的急性呼吸道炎症也随之下降。但是,“单就这篇文章的实验设计来说,也只是印证了PM2.5和炎症的‘相关关系’。”该课题组的博士研究生说。 “标准的制定要参照空气浓度和人体健康程度的关系,但不可能那么绝对,不能说74就无害,76就有害了。”虽然不愿意透露标准的修订进展,王瑞斌对75这个数值也进行了解释,“确立指标值这不只是定个标尺,而是一个够得着的,让环境工作者可以努力的目标。” 万事俱备,只欠政令 “我们测了这么多年,就等着政府一声令下公开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研究人员感慨道,是时候将PM2.5列入国家标准了。但是,对于数值和具体的实施方案仍需要探讨。是先在一些地区试点还是全面铺开?南方和北方城市是不是该执行不同的标准值?考虑资金和人员,每个城市该设置多少样点?这几乎是所有受访专家的疑问。 “现在的北京的灰霾天气、媒体公众的关注很像2003-2005年的广州,那时候我们受到了来自港澳和国外的压力。”吴兑说。我国率先系统研究区域灰霾天气的正是在珠三角城市群。 “自从我们呼吁将灰霾天作为大气监控指标,2010年,广州的灰霾天从2003、2004年的144天降到了不到70天。”呼吸内科专家钟南山院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现在的推进PM2.5标准的核心障碍不是监测技术和环境标准问题,而是地方官的政绩考核体系。”吴兑说,“他们担心我们失去那么多的统计出来的‘优良空气质量’”。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