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

陽光時務 | 管中祥 沒聽過的媒體

4月 23日晚上,數百名群眾聚集在中正紀念堂東南側的華光社區,這是法務部第二次强拆這個具有豐富歷史與文化意涵的老舊社區。一個月前,第一次拆除時,兩百多位學生與社運人士和社區居民們手勾着手,緊緊地坐在一起,從白日到黑夜,從深夜到天明,將近 19個小時,守護着杭州南路二段 53巷的兩戶人家,但台北地方法院仍出動了三百警力驅離聲援者與居民,强制拆除房舍。 華光社區原是法務部的宿舍,數十年來部分居民搬移而房舍有所轉讓,住了許多幾十年前買下房屋的城鄉移民,也有部分違建。居民在此安居樂業,按時繳稅,不過,2000年台北市政府將此地劃為都市更新地區,當時的台北市長馬英九也允諾居民提出安置計劃。但馬英九跳票了,去年 12月,法務部要在這裏進行「金磚計劃」,針對住戶提出了拆屋還地訴訟,控告居民侵佔國有土地,追討違建戶之不當得利,並凍結帳戶、扣除部分薪資。然而,有能力搬走的居民,多半已自行拆屋搬離,留下來的,大多是無力搬遷的弱勢家庭。 這幾年台灣和香港、中國一樣,不斷出現為了城市發展,討好財團,强拆底層人民居所的都市更新計劃。政府的無情與粗暴引起反抗,群眾一次又一次在拆遷現場守夜。以肉身捍衛家園的行動,在台灣各地揭竿而起。 4月 22日,華光社區民眾及聲援學生前往行政院長江宜樺官邸陳情。陳情民眾雖先進場,但警方卻將院長官邸附近的巷弄包圍,不准聲援者進入。我所參與的「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的採訪記者也來到抗爭現場。現場警方要我們的記者陳家豐出示證件,警察看了記者證後,隨口回覆「沒有聽過這個媒體」,拒絕我們進入拍攝。警方的反應雖然荒謬,但作為就算沒人聽過的獨立媒體記者,仍想盡辦法「潛入」抗爭現場。 不過,隔天就沒這麽好運了,警方佈下天羅地網,連縫隙都沒得鑽。包括台灣立報、苦勞網及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等獨立媒體都被阻擋在外,甚至所有的媒體都必須換取警方頒發的特許證件才得以進入現場。 台灣許多獨立媒體都有採訪受阻的經驗,苦勞網的記者甚至曾在社運現場遭警方以「假記者」為由而强行逮補。但,這卻是台灣媒體史上第一次採訪社會運動得先「換證」才能採訪的惡例。對號稱政治民主、新聞自由的台灣來說,絕對是極大的諷刺。有趣的是,警方執行公權力是件「正當」的事,為什麼害怕記者採訪?除了表面上「勤務安全維護暨維持社會秩序」的理由,官方恐怕更擔心媒體監督,特別是那些「沒有聽過的媒體」。 台灣媒體過度商業競爭,早就患了「公共事務無能症」,24小時滾動的新聞充斥着翻攝自Youtube、行車紀錄器、藝人的臉書或微博的新聞。新聞趨向瑣碎及軟調內容,即使有較嚴肅的政治新聞,也大多偏向政治鬥爭,幾乎放棄了對公共議題的討論,並且背叛了監督政府的責職。 相反的,這幾年許多重大的社會議題,幾乎都是公民 /獨立媒體率先揭露或長期報道後,才受到社會重視,進而引發社會行動。包括:反國光石化、大埔農地强徵、士林王家與華光社區强拆、反對國光石化興建、反對美麗灣飯店、政府隱匿禽流感疫情等,獨立或公民媒體不僅成了最重要的資訊來源,同時燃起了人民的熱血,成為社會改革的重要能量。 事實上,早在 2011年7月,大法官釋字第 689號文就指出,新聞自由保障的新聞採訪自由並非僅限於新聞機構之新聞記者之採訪行為,同時也保障「一般人」提供具新聞價值之資訊於眾,或為促進公共事務討論以監督政府而從事之新聞採訪行為。 這項解釋文確立公民 /獨立媒體的地位,但坦白說,這至多只是在採訪場合用來增加自身正當性的依據。媒體就是媒體,記者就是記者,該有的監督權力、促進討論的本能與職責不應有主流與另類之分。但令人遺憾的是,大名鼎鼎的主流媒體卻與財團及政治合流,反倒是許多「沒聽過的媒體」才是監督政府的重要力量。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阅读更多

Global Voices | 俄罗斯狱囚动乱,挥舞“请救救我们”布条

本文英文版原载于2012年11月26日 就在车里雅宾斯克 (Chelyabinsk) 市外, 克比克 (Kopeysk) 的监狱整个周末大约聚集了 250 个狱囚,站上某复合式建筑物的顶楼发起抗议行动,挥舞 布条 ru,发出“请救救我们”的恳求,并提出对虐囚和勒索行为的控告。第六监狱 (Penal Colony 6) (简称为“第六 (shestyorka)”) 历来即有滥用监狱的纪录,甚至连车里雅宾斯克市长米克黑 (Mikhail Yurevich) 都 谴责 ru 该区域的监狱系统,已造成“庞大的自杀人数”。俄罗斯媒体和博客将之描述为“罢狱”(暴动),据说克比克的狱囚都已从实质暴力中脱逃而出。但说穿了,他们也只不过是拒绝从监狱大楼的屋顶上下来。许多狱囚也同时宣布绝食抗议。 奥赛娜 (Oksana Trufanova) 为线上专案 Gulagu.net ru 撰写博客文章,(“对古拉格说不 (no to the Gulag)”) (译注:古拉格为前苏联政府一部分,负责管理全国牢狱营,并延伸意味着所有形式的苏联政治迫害。),并重新整理克比克报导。(奥赛娜参考 “俄罗斯判决书 (Russkii Verdikt)” 的车里雅宾斯克章节,此为某民族主义组织致力于以极端种族主义来维护俄罗斯人。) 她 第一篇 关于监狱事件的文章 ru 于 11 月 24 日发表,截至此刻已有将近 900 篇评论。自那时开始,奥赛娜就在监狱大门外纪录反暴警察和狱囚家属间的零星冲突。她本人在礼拜六 受了伤 ru,并宣称当时她以及另一群并无闹事的公民遭到守卫攻击。在 Youtube (请见下方) 上流传的几部影片,拍摄了由于太深入监狱入口而头部遭创流血的数名男子,这起冲撞很明显是由于强制执法行为而造成。其中一则影片,观看者可以看到一辆车的 挡风玻璃几乎要被警察的警棍击碎。   http://youtu.be/iJ6-5QjNkgY LiveJournal 使用者欧雷 (Oleg Lurie) 已经针对克比克这类情况发表数篇文章,也在 YouTube 上 发表 ru 与三位前狱囚访谈的影片,而三位皆声称在车里雅宾斯克州服刑时都遭受过虐待。欧雷也批评了当地政府的人权申诉专员亚立士 (Alexey Sevastianov) 的业务内容。欧雷在 11 月 25 日提出控诉:“某些‘人权捍卫者’… 皆尝试将 警察与囚犯家属间的冲突 表现为恶意麻烦制造者的故意行为。” 令多数人愤怒的是,亚立士 拥护 ru 警方的说法,表示监狱外的人群用雪球、酒瓶及铁管攻击守卫。车里雅宾斯克的人权独裁者在 检视 ru“乔治 D 监狱 (Prisoner Georgii D)”(谣传殴打是引发目前动荡的关键) 时,也对许多狱囚的声援者感到失望,并宣称狱囚身上并无伤痕。   克比克监狱大门外受伤民众的截图,取自 YouTube,由 parvidos 摄影,2012 年 11 月 25 日。 俄罗斯的推特使用者已采用标签 #ИК6бунт (“第六监狱罢狱”),以标示有关克比克暴动的文章。今日稍早在莫斯科发起了一场抗议行动,表示支持车里雅宾斯克狱囚,并“反对俄罗斯监狱的虐行”。(在 Facebook 和 VKontakte 上约有 175 人 回覆参与。) 在示威前,反对者伊莱 (Ilya Klishin) 在 Facebook ru 上 揣测 了媒体会如何报导此事件: 关于在克比克 监狱 罢狱的讨论 (称之为不服从行动会更准确),显示了关键问题:我们仍然是种性、阶级社会,半过时且半后现代。普及的公民权力对我们来说仍是种革新的观念。 Golos (反对左派的选举监控组织) 的副主任格瑞 (Grigory Melkonyants) 在 Facebook ru 上写道 ,车里雅宾斯克的监狱系统网站发表了一则 新闻报导 ,声称第六监狱就在暴动发生的几天前刚收到 3D 平面电视。梅尔开玩笑的说:“这就是该死的结局,”并补充:“把这件事归为‘平行现实’”。 现在大多报导都指称第六监狱外的人群已缩减,某些家属尝试要穿过监狱围墙,偶而有成功之举。欧嘉 (Olga Belousova) 向 记者 ru 自称为某位抗议狱囚的姊姊,她就是一个例子,偷偷躲过守卫并接触到狱中的弟弟。对欧嘉来说,这件事确实让人情绪激动,但公民渗入监狱的事实,却也让整篇故事更加复杂,现于网友间盛传专制的警察对守法的相关亲友群众,任意且在不必要的情况下使用暴力。 校对:Portnoy 作者 Kevin Rothrock · 译者 amit · 阅读原文 en · 则留言 (0) 分享: HEMiDEMi · MyShare · Shouker · facebook · twitter · reddit · StumbleUpon · delicious · Instapaper

阅读更多

Global Voices | “马来西亚海啸”抗议选举不公

2013年五月八日,马来西亚数万名民众聚集在首都附近的格拉那再也体育馆, 抗议 第十三届大选 结果。反对派人民联盟得票率为百分之五十一,但只在国会中获得八十九席,而执政的国民阵线(BN)则有一百三十三席。 胜选后,自一九五零年代起便执政的国阵已是 “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的民选政权” ,然而这次选举结果是国阵1969年以来 最惨重的失败 。 新闻媒体估计,格拉那再也体育馆内的民众数量是五万到六万人。但据媒体“当今大马”报导,包括无法进入体育馆的人在内,共有超过 十二万人 参加了这次抗议活动: 包括那些塞在八打灵再也路上的民众,参与人数约达十二万 —— 是近期最大型的活动。 即使飘着雨,人群仍不断涌入体育馆。有些人将车停在两公里远的地方,支持者看来短时间内不会解散。 马来西亚数万人聚集抗议大选结果。照片来自Ramon Fadli,@Demotix 版权 (5/8/2013) Genevieve Nunis 观察 这场活动: 体育馆内满是无法接受第十三届大选结果的马来西亚民众,他们向统治者发出“Reformasi”(改革)和“ Ubah ”(改变)的呼声。群众身穿黑衣,要求自由公正的选举。 这是真正爱国的表现。这些是真心爱着自己的国家,希望马来西亚明天会更好的人民。这种感觉是否过于激烈?也许吧,但是最棒的地方是大家都放下歧见,团结一心为国奋斗。 一名抗议者在反对党活动中举起“匿名者”面具。照片来自 Hafzi Mohamed,@Demotix 版权 (5/8/2013) 网友使用推特标签 #black505 和 #kelanajaya 纪录抗议活动讯息。以下是一些相关留言: @JustinTWJ :我也许人不在格拉那再也体育馆里,但是精神和他们同在。#black505 @AD___AM :看看昨天出现在格拉那再也那些不重要又不知感恩的人们。 @critic4good :#black505 活动结束了,但是为了马来西亚奋斗的精神越来越强烈。你们太棒了! @sueannajoe :我看到各族群的人身穿黑衣一同前进。我看到了团结、希望、对国家的爱。#black505 @Supernoves :为昨晚出现在格拉那再也体育馆的人数感到撼动及骄傲。我们的声音绝不会被掩盖。本来就应该是这样。 政府警告在活动中演讲的人,可能遭以 煽动群众 罪起诉。反对党宣布接下来会举行 更多抗议活动 。 以下两段 上传至 YouTube的影片中可以看到聚集在体育馆的群众:   Terence Netto 引述 1986年菲律宾人民走上街头、军队叛变抗议政府选举舞弊的“人民力量革命”: 第十三届大选弊端丛生广泛受到质疑,希望这里的状况不会发展到需要穿着制服的单位来帮助某一方。 总理纳吉将反对党激增的选票归因于华人的支持,称这是“华人海啸”。一名署名 失望的国民 的作者在信中批评纳吉: 我们总理谈及华人族群投票的言论伤了我的心…… 我觉得他很没有同理心。 因为部分人民投票给反对党就说他们是“海啸”,会危害国家安全,在我看来是卑劣而不成熟的策略。 纳吉的分析正确吗?学者坚持执政党选票流失,是因为大量都会区民众支持反对党。有些人称这是“ 都会海啸 ”或“马来海啸”。 Gertrude Pereira 列出了必须进行的选举 改革 : 如果真的要和解共生,那就有点雅量。清点选举名册、改善通信投票制度、提供自由公正的媒体,表明下一场选举将会是公平竞争。第十四届大选越快举行越好。而且是干净选举。 Ramesh Rajaratnam 举证选举系统有严重 缺陷 : 国会议员不能坚持国会选区代表的平等,好让我们国家更加公平公正,纳吉的宣言前提就有缺陷,想要全国大和解是难上加难。 如果你连是什么东西坏掉了都不知道,要怎么去修理? Syed Muhd Khairudin Aljunied 博士宣告 新生代 马来选民的诞生: 第十三届大选显示了金钱政治的末日,旧式种族政治明显也来日无多。新生代马来人追随世界主义领袖,不论他们的党派,只要他们的前人时刻记着马来人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将全体大马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 Just Read! 则不赞同反对党组织抗议活动: 不论刚结束的第十三届大选是否有缺失,它都是我国“干净自由选举”的起头。恕我直言,安华,请接受选民的决定! 做一个真正的绅士,称职的反对党领袖,领导你的部下发挥建设性反对党的功能而不是批判嘲弄政府的每一项政策。 tunku 对反对党领袖的看法也相同: 安华也许不太会打赢选战,但他很会操弄支持者,想让全世界认为他是不公不义下的受害者。 一些马来西亚人用 #mywant 标签呼吁 全国团结 和谐相处: @jazlinhussin :#mywant 是希望马来西亚人民停止要求重新选举。选举很公平,接受它吧。让我们建设一个更进步的马来西亚。 校对者:Ameli 作者 Mong Palatino · 译者 Hsu-Lei Lee · 阅读原文 en · 则留言 (0) 分享: HEMiDEMi · MyShare · Shouker · facebook · twitter · reddit · StumbleUpon · delicious · Instapaper

阅读更多

Global Voices | 做自己的媒体-尼泊尔人在港办报

这篇报导原本 以中文撰写 ,由 Feifei 执笔,最早由 inmediahk.net 于二月 21 日刊出。透过香港独立媒体与全球之声的内容共享协议,由 Ronald Yick 翻译为英文,并加上一些背景说明。此处的中文版保留了香港独立媒体的原文,并补上英译者添加的说明。 根据 2011年人口普查 pdf 数据显示,全港现时约有45万少数族裔,其中63000为南亚裔人(印度、巴基斯坦,与尼泊尔)。他们人大多不谙中文,本地并未有专为他们而设的电台及电 视台频道及文化政策,直接令他们难以接触本地新闻及时事议题。另一方面,主流媒体和整体社会对他们关注及认识甚少,有时偏颇和片面的报导容易引起坊间误 解。 在香港消失的声音 有见及此,一些少数族裔朋友决定自己办媒体,向同胞报导社会热话,并为不同族群搭建沟通桥梁。这些为自己的同胞办媒体的族群里,尼泊尔人是为数最多的一群。不说不知,其实本地有3份尼泊尔报纸,其中一份是双语周报《Ethnic Voice》,并设有 YouTube报导频道 ,总编辑是Pun Magar J.B.(下称“JB”)。这份周报还经营一个工作坊, 鼓励本地尼泊尔人担任市民记者。 Pun Magar J. B.,《Ethnic Voice》总编辑 尼泊尔人JB在当地毕业于新闻系硕士,有多年参与电视及电台的经验。一年前,他受朋友邀请,到港参与创办《Ethnic voice》,成为该报的总编辑。办公室设在 佐敦 ,聘有本地学生任兼职,专责翻译工作。每周一期,主要对象为本地尼泊尔人。报纸在全港百多间少数族裔士多杂货店寄卖,如深水埗、油麻地、佐敦、湾仔。售价为5元。JB解释,“尼泊尔人认为免费没有好东西,不会拿来看。相反,卖钱他们更觉得值得一睇看”。 许多当地的尼泊尔人是 廓尔喀 人,在香港还未回归中国的时候,服役于驻港英军的廓尔喀部队。这些士兵与眷属过去居住在军营一带,但后来分散到各个地区。 独立媒体推动社会改革 与JB访谈,总能清晰感受到他对办报一事有着满腔热诚,并且相信独立报章有其生存价值和意义,传媒可以为社会带来正面影响。他认为,要让少数族群融入本地 生社会,不同文化得以共融,展开对话是很重要,办报是其一中种途径。报刊特地采以尼泊尔文为主,英文为辅,就是希望大家可以互相了解看法和角度。若内容围 绕尼泊尔及本港社会及政治议题便以尼泊尔文报导,若内容涉及于本地政治及少数族裔议题便以英文报导。 报纸发行量大概是1000至5000份。不过已经有印度珠宝公司愿意卖广告,“他们认为我们做的事情很有意义,希望为少数族裔做点事,一问便愿意以广告支 持”,JB自豪道。他认为,办报的经费只属少问题,最重要是少数族裔之间的社群连结,大家认同这份报章。难怪踏入报章的“基地”佐敦,到处都有人向JB打 招呼,他更轻易向记者送上一份《Ethnic voice》,士多老板并没向他收费。 少数族裔经营的杂货店是《Ethnic voice》主要的销售管道。 特区政府、本地人及少数族裔三方面很少机会、甚或根本没有机会面对面对话,了解彼此的真实想法。《Ethnic voice》作为非主流独立报章,JB积极推动它和本土关系。例如他会将报纸直接寄给香港各政党或是其他族裔群体,让他们更了解本港少数族裔的问题。当他 听见记者曾采访少数族裔的示威行动,立刻热切问详情,寄资料给他。他曾向公共图书馆申请寄放报纸, 扩阔读者层面,但最终因行政程序复杂而无法成事。 本地传媒认识不足报导偏颇 当尼泊尔人开始报导本地新闻时,本地传媒又如何呈现南亚裔的生活面貌呢?JB认为,本地媒体在报导南亚新闻时,很多时候对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认识不深,易 有误导成份,间接令香港人对他们产生偏见,甚至造成歧视。例如本地曾有报章轻易用上“种族冲突”作为标题字眼,如尼泊尔及巴基斯坦有族群冲突。不过他详细 了解时,其实只是个人冲突,和涉及整个“族群”的流血冲突相距甚远。JB对此感到无奈,但同时这亦引出社会上种族间认识沟通不足的问题。 JB坦言,本地尼泊尔人经常为口奔驰,工作时间长,政治意识不强,鲜有关心本地时事及政府政策,欠缺争取权益的意识,难形成强大势力影响社会。政府及社会 忽视少数族裔,少数族裔无意与本地社会建立关系,面对这二重困境,他一方面期望政府能更积极主动为少数族裔提供支援服务,协助他们融入社区,消除歧视;另 一方面亦寄望南亚人能够团结凝聚起来,为自己发声。 校对者:Ameli 作者 inmediahk.net · 译者 GV 中文化小组 · 阅读原文 en · 则留言 (0) 分享: HEMiDEMi · MyShare · Shouker · facebook · twitter · reddit · StumbleUpon · delicious · Instapaper

阅读更多

Global Voices | 柬埔寨强暴受害者遭到谴责

印度 轮暴案 中,受害年轻女子的死亡引起广大群众的愤怒抗议,相较之下的柬埔寨强暴案件却鲜少受到大众关注。 即使柬埔寨人权和发展协会(ADHOC)在报告中指出,2011年和2012年分别有467起与320起 登记有案 的强暴案件,此类案件依旧不受重视。实际上的数字甚至可能更高,因为在国内,强暴案很少人报案。 根据该报告,强暴案件通常无法进到法院,因为加害者有能力提供金钱赔偿给受害者。柬埔寨人权中心(CCHR)认为, 原因 在于加害者多半 为 受害者亲属。2010年5月至隔年5月间登记在案的250件强暴案中,53件是亲属所为。 强暴案件地理位置图,图片来自sithi 更糟的是,有些执法人员甚至将强暴案怪罪于受害者。最近在干丹省Kien Svay区,发生19岁身障女子在香蕉园遭到强暴的案件,该区警察局长Pam Sam Eth回应此案的说法是: 案发当时已是晚间9点,她不该这么晚出门。 此番言论足以反映当地执法人员面对强暴案的态度,也使受害者打消寻求适当官方协助的念头。令人难过的是,这样的态度不仅限于此区,其他地方据报也曾有官员发表过类似言论。例如,据报导,妇女事务部国务秘书曾出面 支持 一个超过百人的集会,呼吁国内女性穿着谨慎: 穿着短裙和性感装扮会引起强暴,因为当男人看到白皙的皮肤,立刻就想要上床。 取自equitycam影片“柬埔寨的强暴与法律惩罚”的截图 Mech Dara和Denise Hruby在《柬埔寨日报》中,引用 国际特赦组织 2010年的报告,其中对柬埔寨不断攀升的强暴案例发出警讯。 柬埔寨“有罪免罚”(impunity)与普遍贪腐的文化,使得性暴力的受害者时常无法伸张正义,他们得吃力地负担非正规的医疗服务费,并挣扎寻求帮助。通常执法人员,包含警察和法院工作人员,会安排受害者与加害者(或其家庭)非法的庭外赔偿。 缺乏有效的调查与起诉是对受害者的加倍伤害,他们时常活在加害者会随时再次攻击他们的恐惧之中、心理创伤并感到尊严扫地。包含刑事司法系统在内之当权者的失败没有受到质疑,更加深了原初的伤害。 另一起歧视性的言论是2009年金边市市长的一项 提案 ,禁止16岁以下女性在晚上9点后外出。他相信这些年轻女孩很可能出没在夜店、卡拉OK酒吧等只允许成人进入的娱乐场所,他更声称这项提议是为了提倡善良社会风俗。然而这项针对女性的宵禁提案遭到诸多批评,反对者认为,地方官员应更注重落实法律而非一味谴责受害者。 转而谴责女性的态度(CCHR至今未有男性受害者或女性加害者的纪录)让更多女性置身险境,和政府 宣称 “女性是国家的基础”完全背道而驰。 校对者:Ameli 作者 Sopheap Chak · 译者 GV 中文化小组 · 阅读原文 en · 则留言 (0) 分享: HEMiDEMi · MyShare · Shouker · facebook · twitter · reddit · StumbleUpon · delicious · Instapaper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