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蛮子 | 请别在灾害面前数领导了
作者: 苗蛮子 “4•20”雅安地震当天中午,央视现场连线雅安市书记徐孟加,了解灾区最新情况。当这位市委书记说到四川省的党政军三个一把手正在绕道来灾区中心时,被央视主播长啸打断。长啸有些不耐烦地说道:这个我们可能比你知道的多些,说说现在采取了哪些措施吧! 我们的一些官员,即便人命关天的事情,总还忘不了说一堆的官话、套话,急于表功和突出领导。其中,一种为我们所常见的八股句式是:“在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地方政府的积极努力下……”在民智已开启的今天,这种特色八股式表功手法,显然已经没有多大市场了。别说央视主播心烦,民众听了也会厌恶;也别说在大灾大难面前,即便在一般性事务活动中,也令人生厌。 突如其来的7级地震,上百人死亡,数千人受伤。如此危急时刻,人们最关心的是生命,是实实在在的救援措施,而不是一堆关于领导行踪的官话、套话,更不是领导的出场秀。显然,无论各级领导是如何地“高度重视”,也都是其职责本分,根本就无须宣扬。何况在一般情况下,对于救助生命而言,领导的作用本身就存疑。 痴迷于“数领导”的官员应该明白,务实作风比官话套话更能获取民众的赞许。在与媒体连线时,多谈具体措施,更能展示当地政府及其官员的救灾能力。而在紧急救援的关键时刻急于数领导,不仅无益于传递真正重要的信息,而且显得不合时宜;不仅无助于提升领导形象,相反却“好心办坏事”给领导抹黑。 当然,我们不能说那些“数领导”的官员不关心灾区群众的生命,而且我们也相信,并非官员有意安排在央视里“数领导”。在更多时候,这实在是根深蒂固的官僚主义思维作怪,是积弊日久的官场文风的习惯性流露。形象些说,是一个中毒严重的“病人”的条件反射性动作。 在一个官本位的社会里,“数领导”现象显然广泛存在于各个领域,而且表现形式也至为多样。正如人们所常见的那样,在一些官样文章中,一个基本模式是先把领导数一遍,漏了谁都说不过去。其中原因不难理解,毕竟在一个由领导说了算的体制下,领导的意志往往决定下属的命运。只要领导高兴,即便漏报死亡人数上百,也无损漏报者的官帽;而若领导不高兴,领导人数漏报一人,就够他难受半辈子。于是,“数领导”也就成了权力场域中必不可少的程序性动作。 说到这里,需要提及的一个细节是:央视的这段小插曲受到网友的“热赞”——“央视越来越给力了!”网友对央视的这种“热赞”,显然不能过分拔高,而应有边界:这只是一个官方电视台主持人不乏有些冒险的勇气之举,至多理解为:一个向来古板、单调、充满说教味的国家级电视台,在新闻改革之路上的一个有限进步。应看到,被央视打断话语的对象,往往是一些地方小官僚,通俗些说不过捏的是些“软柿子”?而且就连捏“软柿子”,也要承受不小的压力,毕竟你破坏了游戏规则。再者,说到“数领导”,央视从来就没少数过。就此而言,央视此举不过“五十步笑百步”,或者“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而已。 值得一说的是,“数领导”的作用,绝不仅是下属向领导“暗送秋波”,赢得上司嘉奖,在某个时候还可以当做不作为的“挡箭牌”。比如,2010年央视报道抚河汛情,江西防总办公室副主任平其俊不介绍灾情与群众转移情况,反而一再强调省领导亲赴一线及相关指示,被主持人打断后,更加执拗地介绍各级领导的“重要指示”;此时,主持人再次打断,然而这位官员依然没有介绍群众转移情况,只是一味叙述他是如何组织救援。这里的“数领导”,已然有些“拉大旗作虎皮”的意味了。 相较于我们的官员在灾害面前不厌其烦地“数领导”,国外一些官员的做法则显得十分刺目。2012年10月,飓风“桑迪”重创美国纽约,奥巴马欲前往视察灾情,不料竟被纽约市长婉拒,理由是忙于重建无暇接待,奥巴马无奈“转战”新泽西州。如果我们的官员能学学纽约市长,多为群众的生命安全着想,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次生灾害或许会少些。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