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评论

荷广 | 德中在欧债危机时期结下“情谊”

德国总理默克尔今天率领9名部长和两名国务秘书访问,代表团规模之大可谓史无前例。为在经济危机时期中求生存,德国和中国悄悄地走到了一起,人权问题被挪到了议事日程表上不显眼的角落里。这与几年前截然相反:2007年,刚上任的默克尔在柏林接见了达赖喇嘛,次年她也没有出席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 贸易政策 默克尔在德国呼吁人们关注中国的人权问题,这使她在本国的受欢迎度得到提高,可是却激怒了中国政府,导致两国关系一度紧张,中国公司也纷纷从德国抽回订单。 这也急坏了德国人。默克尔的顾问们赶紧在她耳边吹风,最好还是别惹急了中国人。德国要想实现经济增长就一定需要远东的这个大国。 于是默克尔总理开始改变航向:贸易政策取代人权问题。当达赖喇嘛2009年再次造访德国时,默克尔就没有时间招呼他了。2011年起德中关系得到改善,中国派出包括13名部长在内的大型代表团出访德国,声势之浩大也是前所未有的。 广大市场 这两个出口大国结下的“情谊”为双边都带来了经济利益。目前德国面向中国的出口量占其出口总量的6%,比3年前增加了两倍。中国更是德国机械和汽车制造行业最重要的市场。 中国人也非常满意。除了直接贸易之外,中国人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还需要德国人的技术知识。他们欢迎德国企业投资中国,和中国企业合作。 德国对中国来说,不仅是个贸易伙伴,德国可以说是中国政府对外战略决策的重要伙伴。中国需要稳定的欧元来和人民币一起抗衡美元。因此中国政府期待德国总理默克尔能够拯救欧元。中国也为此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拨款数十亿美元。 机智言语 德国也意识到,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拥有否决权的5个国家之一。谁知到德国什么时候需要中国助一臂之力呢。留这条后路总是没坏处。 尽管如此,默克尔还是不能完全回避人权这个话题。不过她现在的信条是:关起门来好谈事。对此中国方面当然没有意见。 在默克尔今年二月的中国之行期间,中国安全部门发现,她会见了中国维权律师莫少平。她回应道:“中国一定要有信心,敢于言语的人只会让一个国家和社会更坚强。”这样的机智言语让中国也无法回击。 (资料来源:荷兰国家电视台)荷兰在线 编译

阅读更多

荷广 | 协助调查谷开来案 多维尔回到柬埔寨

柬埔寨官员于本周五(8月31日)表示,前往中国协助调查薄熙来与谷开来案件的法国建筑师多维尔,已于两周前回到柬埔寨家中。 现年52岁的多维尔于今年7月从柬埔寨飞往中国,协助中国调查薄谷开来案。谷开来是重庆前市委书记薄熙来之妻,谷在8月20日承认杀死英国商人海伍德,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多维尔曾与谷开来有商业联系。据《纽约时报》报道,薄熙来在90年代任大连市长时,曾雇用多维尔进行建筑工作。2000年,多维尔和薄熙来妻子谷开来共同设立了建筑公司。多维尔现居住于柬埔寨。 “多维尔已于两周前回到柬埔寨。”柬埔寨内政部发言人乔索菲克(Khieu Sopheak)通过电话告诉路透社记者,“他在柬埔寨没有犯任何罪,是合法移民,他有一个柬埔寨妻子和家庭,他是自愿去中国的,那个案件现在也终结了。” 多维尔的邻居Prim Vy也表示,在5天前已看到多维尔在金边的家中。 今年6月,柬埔寨警方表示,因中国方面怀疑多维尔与薄熙来的夫人谷开来有商业联系,在中国的要求下,将多维尔被拘押。在7月份缅甸官方公布的一个视频中,多维尔表示自愿前往中国协助调查。但目前未知,他向中国方面提供了哪些信息。

阅读更多

德国之声 | 德中“特殊关系”?

德中第二次政府磋商会议周四举行。德国总理默克尔周三下午率领阵容强大的代表团启程飞往北京。德国总理府在记者吹风会上强调德中之间已是一种“特殊关系”。多家德媒对此做出分析,并提出质疑。 (德国之声中文网)《南德意志报》写道: “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专家们甚至也认为,德中两个国民经济之间存在着一种‘几乎完美的互补关系’。该智库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需要技术,德国需要市场’。作为一个拥有强大和现代工业基础的国家,德国被中国视为榜样,···(德国联邦)经济部在最新月度报告中做出这样的评估:德国面临‘巨大机会’,在同中国的生意里,‘我们还有巨大的潜力’。 “连接德中两国的不仅是有利可图的商业关系。‘看欧洲最终要看德国’这一普遍的看法与中国领导人的观点吻合。致力于打破或至少限制美元霸主地位的中国希望欧元得到拯救,并在这方面完全倚重德国。···” 该报在指出柏林不怀疑两国之间由此产生出一种“特殊关系”后,指出: “不清楚的是,随之而来的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德国)必须避免让人产生这么一种印象,即:德国是在烹调自己的中国汤。联邦经济部在其月度报告中指出,德国是中国人在欧洲‘最大、也是优先考虑的经济伙伴’,但如果滥用这一优惠地位,试图牺牲欧洲利益以换取德国利益,那将是短视行为。中国政府极其精确地记录下欧盟成员国政策中的区别,并当然会利用它们来为自己获取好处。” “ 互信伙伴 ” ? 《法兰克福汇报》也对德中所谓的“特殊关系”提出质疑: “双方都希望避免由反倾销诉讼演变成一场‘经济战争’。默克尔夫人当年提出,要在同中国的关系中突出彼此对于人权和自由权利的看法上的差异,这样的要求也不能影响(此次政府)磋商。中国外交部为对在华外国记者政策做了辩护。作为对德国记者致默克尔总理一封联名呼吁信的反应,中国外交部称,中国欢迎外国记者,但他们必须遵守中国法律。德国记者在该信中呼吁默克尔在北京提出改善在华外国记者工作条件的要求。记者们抱怨在中国受到恐吓、刁难以及中方有意制定模糊不清的关于外国记者的有关规定。联邦政府称,这一问题将在内部谈论,并称,这是互信的一种表现。” 中国人权状况受到质疑,比如人权人士李旺阳死亡的最新事例 《每日镜报》发表题为“伙伴北京”的文章指出,在人权问题上,默克尔比以前明显后退: “因在债务危机中对中国有依赖关系而忽略了人权,—这一论点周二(8月28日)受到政府圈内人士的强烈反驳。政府方面称,‘在议题的轻重缓急安排上,没有任何变化’,人权在每次北京之行中都列于议事日程。不过,默克尔常常以闭门的方式进行相关讨论。···大赦国际警告说,不能因中国在克服债务危机上具有中心意义而忽视了在该国争取人权的努力。” 摘编:凝炼 责编:苗子 [ 摘编自其它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

阅读更多

德国之声 | 两个世界

德中第二次政府磋商周四(8月30日)在北京举行,两国签署13项经济等领域合作协议,总额48亿美元。两国关系的现状和未来继续成为德语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 (德国之声中文网)《南德意志报》在一篇社论中强调,在看待和处理德中关系时不能忘记,两国代表了两个世界: “德中相会,意味着两个世界相遇。一方是民主的欧洲,近来被自我怀疑所困,并正在为免于分崩离析而作苦斗;另一方是一个正在上升的、经受专制统治的中国,一段时间来似乎吞下了过多的自信,而这一自信正是欧洲所失去的··· “令人惊讶的是,在德国政界和经济界依然有着这么多人在对中国模式的奇怪崇拜面前进退失据。其实,只要除掉某些有关中国的自欺欺人的论点,就会大有助益。比如,这么一种论点:(中国)现政府是现有情况下对这样的国家而言最好的政府。是的,这个政府是有成就,但其中许多成就并不光彩,并没有持续性。该国的经济发展的同时是环境毁坏、社会不公和骚乱的迅速增加。或者这么一种论点:北京领导人的眼中只有国家的利益。但是,难道一定要把作家投入监狱、把法官降格成命令的接收者,才能使中国变得强大?···难道一定要压制记者,才能使中国变得强盛?··· “中国是一个困难的伙伴。因而,对一个民主政府而言便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需要北京,从而能够解决朝鲜问题、找到有关叙利亚问题和伊朗核争议的解决办法、拯救全球金融制度。” 《南德意志报》的评论文章最后写道: “默克尔和她的150名访华者能够带回柏林的应该是:更多的现实主义。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即:欧洲人不能在中国面前显得优柔寡断。而更重要的或许还是这样的意识,那就是:如果要与中国、俄罗斯和美国这样的国家一道,参与对明天的金融世界和后天的全球气候的决策,德国即使再强也是弱者,当今之世,只有一个统一的欧洲方能立足。” 挺德并非出自无私 《法兰克福汇报》也在一篇文章中提醒道,在同中国交往时要有坚定立场: “中国没有朋友,只有利益。这一点自然也适用于任何其它国家,但与民主制国家不同的是,在一个专制国家,利益不受任何监控,既受不到反对派的监控,也受不到独立司法或自由媒体的监控。” 文章指出,默克尔在中国之被尊称为“欧洲女士”,原因就在于中国把联邦德国视为保障欧洲稳定的最后一座堡垒。而中国对欧洲的兴趣并非出自无私: “原因在于,对中国而言,统一的欧洲要比分裂的欧洲更重要:作为市场、投资方和技术提供者。···中国的经济政治世界地图既简单又富于魅力。按照该地图,美国及其货币作为唯一超强的时代已然过去。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多极体系。在这个体系里,中国自认是亚洲的头领,而德国则是欧洲首强。” 摘编:凝炼 责编:苗子 [ 摘编自其它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

阅读更多

金融时报 | “脱亚”的日本难“返亚”

日本民主党(Democratic Party of Japan)3年前上台时,曾承诺对外交政策进行大幅全面改革。 日本民主党希望减轻日本对美国的“过度依赖”,缓和与中国的紧张关系,由此重新平衡日美和日中关系。用当时的首相鸠山由纪夫(Yukio Hatoyama)的话来说:世界正在由美国单极时代迈向多极化,日本可能重新将亚洲定位为自己的“基本生存圈”。 这在当时是个宏大的愿景。如今,这个愿景已变得支离破碎。随着中日紧张关系的加剧,日本驻华大使本周换人,更加凸显了这一事实。中日围绕日本控制下的尖阁诸岛(Senkaku islands,中国称为钓鱼岛)的新一轮争吵,已导致上周末中国许多城市爆发反日抗议。 日本民主党自上台以来,一直未能拉近与中国的关系。美国显然是民主党最重要的盟友,但多年来,民主党在美军军事基地协议方面的拖拉态度令美国深感失望,如今民主党与美国的关系也已接近谷底。日本不仅撤换了驻华大使,还撤换了驻美大使和驻韩大使。日本撤换驻韩大使,也是在日韩发生领土争端(与钓鱼岛争端几乎同时)之后。 70年前,日本侵略过亚洲大部分国家,因此如今的日本政府一直无法与亚洲其他国家搞好关系,其中的原因显而易见:领土争端、历史教科书问题、靖国神社参拜、捕鱼权、石油勘探——这仅是其中的几个。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日本在战争期间的行为,也在于日本没有对自己过去的行为表现出应有的忏悔(至少在其各邻国看来是这样)。 然而,日本与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之间的问题可以进一步追溯到二战前。这令人遗憾,因为考虑到这些问题,事情就更棘手了。1885年,日本一家报纸发表了一篇题为《脱亚论》(Leaving Asia)的匿名社论。这篇社论的作者据说是福泽谕吉(Yukichi Fukuzawa),一位主张现代化的前武士,也是印在1万日元纸币上的人物。这篇社论主张,抛弃以中华文明为中心的东方世界,拥抱西学。这正是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的思想基础。明治维新是一场全面的现代化运动,旨在避免日本遭到西方列强入侵而沦为殖民地。日本照搬西方的一切做法,包括对外侵略。日本的侵略对亚洲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二战后,日本仍然留在西方阵营内。二战后初期,日本曾被美国占领,自那以后,日本一直无法摆脱对美国的附庸关系,无权保有军队,也无权推行适当独立的外交政策。 无数日本人对日本在二战中的所作所为非常清楚。许多日本军人勇敢地揭露了日军犯下的暴行。日本已经无数次为自己的行为道歉。然而,日本一直未能像德国那样彻底地解决“历史问题”,原因有几点。其一,日本的侵略战争当初是以日本天皇的名义发动的,而如今仍有天皇在位。其二,亚洲战后陷入了冷战。分属不同意识形态阵营的国家,没有多少机会能实现和解。随着冷战的结束,尴尬的历史问题一个个冒了出来。 钓鱼岛争端可追溯到日本殖民主义刚刚兴起时。1885年,几乎与福泽谕吉发表《脱亚论》同时,日本对钓鱼岛进行了勘察。日本声称,当时没有迹象显示该群岛在任何人治下,于是在1895年,日本将该群岛纳入了本国版图。中国政府表示,自16世纪起,该群岛在地图上一直被标记为中国领土。在中国政府看来,日本在受西方启发开始对外侵略扩张的初始阶段侵占了该群岛。二战后,该群岛被美国控制,但在1972年,美国将该群岛作为冲绳群岛的一部分将控制权交还给了日本。中国政府表示,美国没有权利“交还”该群岛,因为它们根本不属于美国。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