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

南方周末 | 希腊债务危机的教训什么样的福利体制暗藏杀机

【他山之镜(一)】 希腊的税收之所以少,根本原因是腐败,不仅是政府官员的腐败,而且是大众的“腐败”。逃税是希腊社会的普遍现象,从出租车司机到高级医生都明目张胆地逃税。 希腊的债务危机震动了世界经济,也牵动了人们对福利的思考。是高福利造成了高债务吗?是什么样的福利引来了祸水?是在什么样的福利体制中潜藏着真正的杀手? 北欧国家素以高福利闻名于世,但在这一轮欧洲债务危机中,并没有见到北欧国家出现债务危机。三年前美国次贷引发金融海啸,北欧的冰岛发生了银行破产,但那是因为银行私有化后缺乏监管的恶性膨胀所致,与高福利无关。为什么北欧和希腊会有如此不同的结果呢?仔细对比北欧与希腊的政府收支,不难找到谜底。 债务是由收和支两个因素造成的,收入少、支出多,就会铸成债台。政府的收入一般主要来自税收,希腊政府的税收非常少,以2009年为例,希腊的税收是GDP的29%,而绝大多数北欧国家的税收都在GDP的40%以上。希腊的税收之所以少,根本原因是腐败,不仅是政府官员的腐败,而且是大众的“腐败”。逃税是希腊社会的普遍现象,从出租车司机到高级医生都明目张胆地逃税。 2009年的社会调查显示,在雅典高档住宅区的150位医生,有一半自报年收入不到3万欧元,甚至还有不少医生自报年收入不足1万,他们住豪宅、开豪车、拥有私人游艇、送孩子上昂贵的私立学校,如此的生活绝不是区区几万欧元能够维持的。据西方学者估计,2007年希腊的“影子经济”(shadow economy)占到GDP的25%以上,所谓“影子经济”就是不报收入、不交税的经济活动,可见希腊逃税问题之严重。在希腊社会,大家以逃税为荣,常能听到有人夸耀自己如何逃税。以逃税为荣的现象折射出弥漫在大众心底的一种“文化腐败”。 “税收少”折射出大众的“腐败”,“支出大”则凸显出官员的腐败。对比希腊和欧盟的政府支出,希腊公务员的薪酬支出比例要远高于欧盟的平均值。经合组织(OECD)的报告指出,希腊公务员的工资一般比非公务员高得多,虽然希腊的公务员在劳工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他们的工资在工资总额中的比例却很高,这在欧盟和发达国家中实属异数。公务员不仅工资高,退休待遇还非常优厚,享受“特权福利”。“裙带风”是希腊政治文化的一大特色,两党都搞裙带。公务员是政治裙带结构中的重要部分,政客把自己的裙带安置在公务员的肥缺上,既能让他们享受优厚收入,又能为自己增强政治实力,使自己能在两党竞争中胜出。 虽然希腊政府对公务员的薪酬支出很慷慨,但对关系全民福利的医疗教育支出却并不慷慨,希腊的医疗教育福利支出比例大大低于欧盟的平均值。以2009年为例,在政府总支出中,教育支出所占的比例,欧盟的平均值是11.6%,希腊是5.5%;医疗支出所占的比例,欧盟的平均值是14.1%,希腊是11.2%。公务员薪酬支出比例高,教育医疗支出比例低,这种不对称的比例反映了希腊政治文化中的腐败:对裙带特权慷慨,对全民福利吝啬。 是高福利造成了高债务吗?如果福利的定义是提供全民医疗教育,很显然希腊的福利开支并不是造成高债务的主因。医疗教育能够提高社会的人力资本素质,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医疗教育的开支是一种投资,长远来说是应该能够增加收入、减少债务的。 是什么样的福利会引来祸水呢?是变了形的“特权福利”。真正的福利应该是“造福于人民、有利于社会”的,而不是一部分人独享的特权。希腊的“特权福利”建筑在财政赤字之上,偿付这些赤字的负担却要让全社会承担。这样的福利,暂时肥了一部分人,却最后败坏了整个国家。 在什么样的福利体制中潜藏着真正的杀手呢?是在腐败的体制中,是在腐败的社会文化土壤中。裙带风的政治腐败,逃税为荣的文化腐败,是摧毁一个国家健康发展的真正杀手。眼睛只盯在暂时能占的便宜上,不去想将会造成的未来灾难。都只想占有,都不想付出;都只想眼前,都不想未来。这是一种腐败的思维方式,腐败的行为方式,终将导致整体的溃败。如果只是部分官员的腐败,可以通过改革割除腐肉。如果是全社会的文化腐败,就需要全社会细胞的更新,每个成员都要自我反省,清除心中的腐败思维,改变自己的腐败行为。 (作者为牛津大学博士)

阅读更多

自由光诚! | 刘瑜:每个人的平庸之恶成就体制强大之恶

2011年11月25日 09:45 凤凰网博客 在网上找到了这个人的照片之后,我曾仔细端详他的脸。这是一张普通西方人的脸:细长的鼻子,略带鹰钩,眼睛不大,但是深,棱角分明的下巴,嘴唇薄。脸上挂着一丝微笑,几乎透着善意。这样的人,欧美的大街上到处可见。但这又不是一个普通人,他叫阿道夫·艾克曼,曾作为纳粹高官参与屠杀犹太人。根据对这个人的审判材料,学者汉娜·阿伦特写过一本书,叫《艾克曼在耶路撒冷》,不过此书的副标题更有名:关于恶之平庸的报告。 “恶之平庸”。通过这个词,阿伦特想表达的是:阿克曼——很可能也是绝大多数纳粹分子——并非什么恶魔或者变态,从他交待的材料及心理医生的诊断来看,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几乎可以说是“可怕地正常”。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特殊时代,可以无动于衷地杀害成千上万人。 为什么?“是纯粹的不加思索让他成为了当时最大的罪犯之一”,阿伦特写道。不加思索,意思是,当有命令从上级传达过来时,下级就不折不扣地去执行它。如果有一天有人追究罪责,这个下级就说:我只是在执行命令而已。“我只是在执行命令而已”,多么合理的解释,几乎应该表彰其敬业精神了。 最近我常想起“恶之平庸”这个词。原因是近期的临沂陈光诚事件:一个曾经的盲人维权者,在一个叫做东石古村的地方,被当地政府派人层层封锁在家,既不允许他出来,也不允许别人去看望他——但凡有人去看望,就被暴力驱赶,以至于有人戏称该神秘村庄已经成了中国著名的探险胜地。 这个事情中,最令我好奇的部分不是当地政府的严防死守,而是那些参与看守陈光诚、暴力驱赶来访者的底层公务人员或雇佣来的打手——据说有几十甚至上百人。这些人昼夜看守东石古村,对前仆后继的“探险者”轻则驱赶,重则殴打。我好奇的是,是什么力量在支撑这些“普普通通的人”如此顽强地守在那里?如果仅仅是钱,是什么说服他们那份看守的报酬比那个盲人的权利更重要,以及没有其它途径可以挣到更心安理得的钱? 我相信他们是“普普通通的人”,正如山西黑窑案中,那些每天路过黑窑但从未想到举报的人是“普普通通的人”,电影《盲山》里,那些联合起来看守被拐卖女孩的村民是“普普通通的人”,福建三网友案中,给三个网民因言定罪的法官们是“普普通通的人”……我能想象这些人爱打麻将,看《还珠格格》,唱卡拉OK,要是路上碰见个问路的,没准还会热情指道。 西谚云: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当一个恶行的链条足够漫长,长到处在这个链条每一个环节的人都看不到这个链条的全貌时,这个链条上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有理由觉得自己无辜。普通人甲,不过是那个给犹太人做种族登记的小办事员。乙,奉命把犹太人从家里押送到一个隔离区的警官。丙,把犹太人赶上火车的乘务员。丁,维持集中营治安的保安。戊,负责收尸的清洁工……凭什么让他们对这些人的死负责呢?他们不过是一个巨大机器上的小螺丝钉而已。但是,让希特勒一个人负责吗?600万呢,他一天杀一个,也得杀一万多年。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津巴多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24名学生随机抽签,一半当“狱卒”,一半当“犯人”。结果在一个星期的角色扮演过程中,演狱卒的学生越来越残暴,演犯人的则越来越卑怯。短短一星期,哪怕是一个实验的环境,角色就可以改造人性,这事想想真叫人不寒而栗:现实中,有多少人经年累月地藏身于各种制度化的角色中,而其人性又在角色不断内化的过程中被劫持到了哪一个星球? 用角色开脱恶行,便利在于那个角色中的“我”不再是我,而仅仅是“他”:张警官,刘处长,陈法官,李主任……如果是站在东石古村村口的无名小卒则更好,因为彻底的匿名状态就意味着彻底的责任豁免。“我”不再是我,“我”只是一个巨大怪兽无数触角中的一个而已,所以“我”可以从恶如崩。而所谓人性觉醒,就是从自己所隐身的集体中抽身出来,恢复成独立、完整并需要为自己的一举一动负责的个人,是从制度的深井中一点点爬上来,看到更广阔的天空下,雨滴如何汇成洪水。 今天仍有无数“不加思索”的梦游者在体制的催眠下游荡。然而哪有什么抽象的制度?甲乙丙丁戊,你就是制度,舍此制度只是一张一捅就破的纸而已。在中国农村长期支教的德国人卢安克,曾说过一句朴素又闪光的话:“文明就是停下来,想一想”。 是“停下来,想一想”,还是镶嵌在制度机器里,继续“不加思索”地转下去, 对于所有普普通通的人,是一个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原文链接(凤凰网博客)

阅读更多

熊飞骏 | “不负责任”是 官僚专制体制的典型特征

“不负责任”是 官僚专制体制的典型特征 ——熊飞骏 那些经常在公路上跑车的司机们,对中国公路旁路标的混乱状态应该印象深刻。 上月我从英山县城沿 S242 省道骑单车去安微霍山,出城一路标指示去霍山里程 129 公里,向前骑了不少路程后又发现一路标,指示去霍山的里程居然上涨到 133 公里?越向前走距离越长? 因为喜欢旅行探险的缘故,这些年走遍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类似的“路标现象”碰到过多少次我已经记不清了,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路标上的错误应该很容易发现的?发现后应该很容易纠错,且不用付出多大代价?纠错应该不会损害相关权力人物的利益? 可我们就是拒绝纠错? 这是不可救药的“不负责任”! 我常常发现某处路标存在明显的错误,七八年后重走那条线路时,发现同样的错误依然存在? 连路标这样的简单错误我们都拒绝纠错,就更不用说那些纠正起来需要付出很大代价,或者损害相关权力人物利益的决策错误了。 中国的“纠错机制”之所以完全瘫痪,除了“错误”对相关权力人物的特权利益有“增殖效应”外,各级公务人员的“不负责任”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路标现象”就是“不负责任”的典型例证。 大面积蔓延的“不负责任”不是某个公务人员的过错,而是官僚专制体制造的孽。 “不负责任”是官僚专制体制的典型特征! ………… 前几天环球网消息:温州动车事故调查结果排除设备和信号系统存在故障,而是“人员和管理”存在漏洞? “人员和管理”存在酿成特大生命事故的漏洞一样属于“体制问题”;一样是不可救药的“不负责任”。 我国的动车多是进口设备。进口高速列车设计的安全时速不超过每小时 350 公里,可我们的铁道决策部门为了显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罔顾安全常识,拿人民的生命安全开玩笑,把时速提高到每小时 400 公里?“赶超世界先前水平”原来如此容易? 五十年前的大跃进时期“赶超英美”一样很容易,把几十上百个稻田里的成熟稻谷移到一个稻田里,亩产就在一夜间飞升到几万甚至十多万斤了。远远把英美两国的粮食亩产量抛在后面? 那次“赶超”付出了几千万无辜生命的代价! 这是不可容忍的“不负责任”! 高速列车因“雷电”瘫痪本身就是中国特有的“特色奇闻”,动车瘫痪后铁路信号调度系统没及时通知后面的列车则是不可容忍的“不负责任”! 负责信号调度系统的干部职工当时干什么出了?他们的“必要责任心”哪去了? 被官僚专制体制吞噬了! 官僚专制体制的一大特色就是毁灭“责任心”,谁如果坚守“责任心”在工作上较真,这个体制就会把他孤立、淘汰甚至毁灭! 某县公安局因为枪支管理存在很大漏洞,当地企业老板很容易通过“权钱交易”弄到枪枝。一工作上很较真的女警官向局领导反映情况,结果受到无情的排挤打压;当她加入“上访族”去首都寻找“王法”时,则被关进了黑监狱。 ………… 百年前中国北洋水师的覆没就是“不负责任”体制的前车之鉴。 甲午中日战争前夕,中国号称世界第六大海军强国和亚洲第一大军事强国。撮尔小国日本的海军实力则极为勉强地屈居 12 位。也有说 16 位? 北洋水师则号称“东方无敌舰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定远”和“镇远”两铁甲舰。当时有人夸口说仅这两艘铁甲舰就相当于日本海军战斗力的总和? 再先进的武器,如果落在“不负责任”的官兵手中,其实际战斗力就会大打折扣。 当年用飞机大炮武装起来的专制国民党,被“打着民主旗帜”的我党用小米加步枪赶到了台湾孤岛,就是“先进武器沦落为黔之驴”的典型例证。 而官僚专制体制的典型特征就是“不负责任”!谁勇于承担责任谁吃不了兜着走! 在“不负责任”官兵的折腾下,“东方无敌舰队”的命运可想而知。 1891 北洋水师访问日本,威武的阵容把小日本国民打入到了自卑的谷底。中国水兵上岸耀武杨威,不断发生水兵侵害日本平民事件。但在财大气粗的中国海军面前,日本人选择了忍气吞声。 在北洋水师的刺激下,日本全国掀起了官民捐款购舰的热潮,连皇后也把首饰捐了出来。 当时只有一个日本军官是“自卑”的例外,他在应邀去“定远”和“镇远”两舰 学习北洋水师的先进经验 时,颇为吃惊地发现中国水兵居然在炮塔上晾晒衣服?其他“不负责任”的情形则随处可见。他因此得出结论,北师水师这个貌似吓人的庞然大物,一旦投入战争很可能会不堪一击。炮声一响,多数官兵不是消极避战明哲保身;就是临阵脱逃甚至举舰降敌;少数肯认真作战的官兵扭转不了全军“不负责任”的大趋势。 三年后的甲午中日战争印证了这位日本军官的判断,东方无敌舰队全军覆没,武器居绝对劣势的日本海军取得了全胜。 大东沟海战时,中国旗舰“定远”舰发射第一颗炮弹时,那个用于指挥全军作战的舰桥,因为士兵常年晾晒衣服缺乏必要保养早已锈烂,居然被自已的炮声震断?舰队总司令丁汝昌和英国顾问泰乐尔被双双抛到半空跌倒在甲板上,丁汝昌腰部重伤,泰乐尔失去知觉。“定远”舰挂不出指挥旗帜,各战舰成了一群各自为政的盲鸭…… 1886 年,中国政府成立专门的海军部。可海军部的主要功能不是如何增强海军实力和提升海军作战能力,而是作为高官显贵贪污海军经费的“洗钱事务所”。当日本皇后把首饰全捐了出来为国家购买新舰时,中国慈禧太后却挪用海军经费一千万两用于修建供自己一人穷奢极欲的颐和园。 海军部成立后的八年中,以海军建设为名聚敛了大量民脂民膏,可没有添置哪怕一艘新舰?全被高官显贵中饱私囊了。 极少数对中国海军建设认真负责的官兵,也曾不识时务盛世危言,对海军衙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可结局不是被降职调离就是撤职开除,甚至坐牢砍头。 ………… 在官僚专制体制下,不是人民不想“认真负责”;而是这个国家事不关己没有多少值得人民“认真负责”的内容;更何况下级官民一旦“认真负责”起来多数领导上司也不答应?     二0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阅读更多

体制不能承受之重

作者:张凯阳 来源:人人网 一 虽然我们已经进入现代社会,但面对一个逐渐丧失底线的体制,现代的政治话语——自由民主人权等——似乎越发苍白无力,违法、犯罪、非正义、合法性缺乏这些在任何现代社会都所向披靡的政治话语在体制面前犹如石沉大海,非但在统治者那里显现不出批判的力度,连普通公民也因为随处可见的造假行为(如将专制说成民主,控制说成自由)而对这套话语失去了耐心。所以,面对这些以体制之名施加的暴行,良心、报应、复仇这些传统的道德话语再度盛行。...

阅读更多

中国选举与治理 | 吴敬琏:中国模式,还是过渡性体制?

   经济和政治这两个方面的改革应该配合起来推进:一方面,从一个由行政权威控制的计划经济转变成一个自由交换的经济;另一方面,就是从行政命令支配的经济、政府机关和党政官员的自由裁量权特别大的命令经济,转变为一个规则透明、公正执法的法治经济   以本世纪初的“北京共识”为开端、逐步发展成型的“中国模式”论,提出了一个无论对于总结过去还是规划未来都极其重要的问题,值得认真地加以研究和讨论。   “中国模式”的话题,起源于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总量的爆发式增长。特别是经过三年徘徊,在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以后,中国经济改革重新回到市场化的道路。   随着改革的推进,中国经济真正起飞了。经过将近20年的高速度增长,中国的经济总量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中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   于是,就出现了如何解读中国经济崛起秘密的问题。    壹   “中国模式”论倡导者对这个问题给出的回答是:中国能够创造如此优异成绩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独特的经济和政治体制:它有一个强势政府和有着强大控制力的国有经济,因此能够正确制定和成功执行符合国家利益的战略,“集中力量办大事”,从而创造了北京奥运、高铁建设等种种奇迹,并且能够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狂潮中屹立不倒,继续保持超过9%的GDP年增长率,为发达国家所争羡,足以充当世界各国的楷模。   不过,这种解释虽然能够燃起某种民族主义的自豪感,却也留下了不少的疑问。   例如,如果说驾驭整个社会的强势政府和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强大国有经济是中国成功的秘密,为什么在改革开放的前30年中,中国同样拥有强势政府和比如今更为强大的国有经济,中国人得到的却是无穷无尽的苦难,一次大饥荒就夺去了成千万人生命的人间惨剧?   在强势政府掌握的“举国体制”下,中国的确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然而为赢得这些成就而付出的成本也大得惊人。   近年来政府启动巨量投资和海量贷款造成的消极后果正在开始显现。短期收益和长期损失之间如何权衡,恐怕也非一眼就能看穿。   在实事求是地分析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时,不能回避的事实是:取得了巨大进步的后30年和始终未能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前30年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我们进行了市场化的改革和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   所以,这一切还要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改革开放讲起。特别是1992年10月的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接着,从1994年初开始,中国根据早些时候确定的市场化改革总体规划和对企业、市场体系、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等方面改革的方案设计,进行了整体推进市场化改革。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政府同意对当时仍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有经济进行“有进有退”的调整,为民间进行创业活动提供了机会。   虽然在各个领域内的推进程度并不相同,而原有的政府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还在一些重要领域保持未动,但这一轮改革毕竟使一个对世界市场开放的市场经济制度框架初步建立起来。   市场制度的建立解放了久为落后制度所约束的生产力,促使90年代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的高速增长,这具体地表现为:   第一,为平民创业开拓了一定的空间。在毛泽东的“全面专政”体制下,私人从事工商业经营被视为“资本主义复辟”活动,遭到无情的镇压。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政府逐步松动了对私人创业的准入限制。特别是1997年中国党政领导认可“非公有制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了民营经济一定的活动空间。   随着中国民间长期被压抑的企业家精神和创业积极性喷薄而出,到20世纪末,中国已经涌现了3000多万户的民间企业。它们乃是中国出人意料的发展最基础的推动力。   第二,大量原来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人力、物力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   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国家工业化是在城乡隔绝的状态下通过国家动员资源和强制投资的手段进行的,这大大限制了工业化、城市化的进度和经济的整体效率。当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民间创业活动活跃起来,生产要素开始从效率较低的产业向效率较高的产业流动。   在改革开放后的年代中,中国有高达2.5亿左右的处于低就业状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从事工商业。   与此同时,也有相当于爱尔兰国土面积的约7万平方公里的农用土地转为城市用地。生产要素大量向相对高效部门的转移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提高,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度增长。   第三,对外开放政策的成功执行弥补了消费需求不足的缺陷,从需求方面支持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靠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重大缺陷,是最终需求不足。由于投资报酬率递减规律的作用,为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投资率必须不断提高;与此相对应,消费需求会相对萎缩,造成最终消费需求不足的严重问题。   20世纪90年代,出口导向战略的成功实施,利用了发达国家储蓄率偏低造成的机会,扩大出口,用净出口的需求弥补国内需求的不足,拉动了产出的高速度增长。   第四,实行对外开放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通过引进外国的先进装备和先进技术,在大规模人力资源投资还没有发挥作用的条件下,迅速缩小了中国与先进国家之间在过去200多年间积累起来的巨大技术水平差距,使高速度增长得到技术进步的有力支撑。   这一切足以说明,改革开放才是中国经济能够保持30年高速度增长的真正秘密所在。    贰   此外,质疑“中国模式”论的人们认为,中国社会虽然在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迄今为止,市场化改革还有许多大关并没有过,中国在20世纪末期初步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是很不完善的。这种不完善性主要表现为国家部门(statesector)仍然在资源配置中起着主导作用。   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方面:(1)虽然国有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GNP)中并不占有优势,但它仍然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commandingheights),国有企业在石油、电信、铁道、金融等重要行业中继续处于垄断地位;(2)各级政府握有支配土地、资金等重要经济资源流向的巨大权力;(3)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法治基础尚未建立,各级政府的官员有着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他们通过直接审批投资项目、设置市场准入的行政许可、管制价格等手段对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进行频繁的干预。   这样一来, 中国现行的经济体制实际上是一种既包括新的市场经济因素,又包括旧的命令经济或称统制经济,既可以前进到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也可以退回到统制经济的过渡性体制。   这种情况的发生,是有深刻的社会和历史根源的。   在中国改革的初期,不但政治领导人和计划官员倾心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和“威权发展模式”(authoritariandevelopmentalism),即使以欧美式自由市场经济为改革目标的经济学家也承认,在市场发育程度很低的情况下,政府不能不承担更大的协调责任。   不过,日本等国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和威权发展模式下,威权主义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主要通过中央银行对信贷活动的“窗口指导”和通产省(MITI)对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一类活动实现,政府一般并不直接对企业发号施令和直接进行经营活动。   中国的情况与它们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的现行体制是从列宁所说的“国家辛迪加”(statesyndicate,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经济学家则把它称为Party-StateInc,即“党国大公司”)演变而来,拥有庞大的直接管理国民经济的国家机器和强大的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经济。   因此,在中国政府和国有部门对于经济的控制和干预较之东亚国家和地区就更为直接有力,形成了一种“半统制、半市场”的经济格局。   这种体制建立后,就出现了两种可能的发展前途:或者是政府逐渐淡出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加强自己在市场失灵的领域进行诸如市场监管和提供公共产品等方面的职能,逐渐成长为在规则基础上运转的现代市场经济,我把它称为法治的市场经济;或者不断强化政府对市场的控制和干预,不断扩大国有部门的垄断力量,蜕变为政府控制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当20世纪90年代初期商品价格放开,当世纪之交包括数百万计的县乡镇政府所属的乡镇企业改制成为私有企业时,市场的力量大大增强了,经济发展也更加强劲有效。   反之,当本世纪初国有大企业进一步改革受到阻碍,甚至出现了“国进民退”的倒退现象,或者以“宏观调控”的名义加强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控制和干预时,国家资本主义的趋向就变得十分明显。   要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不仅要求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求政治体制改革配套地推进。   正像一些东亚国家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的,一切采取“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都需要打破特殊既得利益的阻碍和干扰,推进从威权发展模式向民主发展模式(democraticdevelopmentalism)的转型。   更何况中国是一个有长期封建专制主义传统的国家,又经历过长期列宁-斯大林式政治经济制度的实践,这方面的任务就更加繁重和艰巨。虽然中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已经取得长足的进展,但是,市场经济是一套配置稀缺经济资源的机制。   然而,仅仅靠它本身并不足以自行,需要其他方面制度安排的配合和支撑;否则,市场自由交换秩序得不到保证,就会出现混乱,权力的介入还会造成“丛林法则”支配市场,使整个经济变成了一个寻租场。   本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交易主体自由而平等,且不存在外部性,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通过交易达成的价格,就能够有效地把资源配置到应该到的地方去。但是,交换是需要秩序的,是需要透明的规则和公正执法来保障的。   所以,经济和政治这两个方面的改革应该配合起来推进:一方面,从一个由行政权威控制的计划经济转变成一个自由交换的经济;另一方面,就是从行政命令支配的经济、政府机关和党政官员的自由裁量权特别大的命令经济,转变为一个规则透明、公正执法的法治经济。    叁   中国近年来经济和社会事态的发展充分说明,靠政府强化行政管制和大量投入资源实现的增长,不但不能长期维持,而且早晚会造成严重的经济社会后果。   第一,与强势政府控制整个社会的体制相适应的粗放增长方式不可持续。   在这种增长方式下,虽然短时期内能够依靠政府强制动员和大量投入社会资源,加上从国外引进技术来维持高速增长,但是,这种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一方面,由于所谓“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农村富余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状况已经发生改变;另一方面,近年来,这种增长方式造成的资源枯竭、环境破坏和由这种增长方式造成的消费在GDP中占比下降、劳动者收入水平提高缓慢,以及贫富分化加剧等问题愈演愈烈。   1994年以后,中国运用日本等东亚国家的经验,采取低估本币汇率等出口导向政策,用净出口需求支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出口贸易刺激了沿海地区加工工业大量引进技术和雇用低工资农民工。然而,正像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最先采取出口导向政策的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一样,中国在经历了十来年出口推动的繁荣后,于21世纪初期在微观经济领域出现技术进步缓慢、效率下降等弊病;在宏观经济领域,则出现了货币超发、资产泡沫生成和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等种种病象。   所有这些都向我们警示:如果不能尽快打破体制性的障碍,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经济和社会灾难。   第二,各级政府日益强化的资源配置的权力和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使腐败迅速蔓延和贫富差别日益扩大,官民矛盾激化,甚至可能酝酿着社会动荡。   在1988年-1998年这十年间,中国经济学家曾经对转型期间日益抬头的腐败现象进行深入的讨论,要求通过市场化改革铲除寻租活动的制度基础,防止中国上演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缪尔达尔(GunnarMyrdal)所说的社会溃散的“亚洲戏剧”。上世纪90年代初期商品价格自由化,曾经也阻断了通过商品价格双轨制寻租的“官倒”的财路。然而,行政权力不肯退出市场,使寻租的基础在许多领域继续保持。   由于体制的演进会有路径依赖,一旦进入政府主导的路径,从寻租活动中得利的特殊既得利益者,必然会力求推动“半统制、半市场”的经济体制向国家资本主义乃至权贵资本主义或官僚资本主义,即毛泽东所说的“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蜕变。如果没有步伐坚定的经济和政治改革阻断这一路径,使之回归市场化、法治化和民主化的正途,就会锁定在这一路径中。而一旦路径被锁定,就会像诺斯(DouglasNorth)所说,除非经过大的社会震荡,否则很难退出。   目前,大众普遍对政府对于防止事态恶化和灾变发生的措施不力啧有烦言,甚至将这种状态形容为“下定决心抱着定时炸弹击鼓传花”。   从当前事态发展情况来看,批评政府和要求政府有更多的作为是完全有理由的。   但是,在这样做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政府加强作为的方向是什么:是为市场的有效运行建立一个好的制度环境和提供市场所无法提供的公共产品,以便提升市场,还是用政府的强制力量去“驾驭”市场、压制市场和取代市场?不同的取向将决定政府领导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是起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作用。   也正因为这样,这一场关于“中国模式”问题的讨论,对决定中国的前途和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