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

译者 | 《外交政策》2012年需要关注的五名中国异议人士

核心提示:五位著名的中国活动家——艾未未、倪玉兰、刘晓波、余杰、陈光诚——他们扩大了异议的边界,接着中国政府又收紧了这一边界。 原文: Dissidents to Watch in 2012 作者:ISAAC STONE FISH 发表:2012年2月3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姓名: 艾未未 职业: 艺术家,推客(译注:自创词),职业鼓动者 罪与罚: 官方指控他“逃税”,说他妻子注册的一家公司 拖欠240万美元的税款 ,并与2011年4月份让他消失了近3个月时间。当然,更大的可能是,官方不喜欢他为四川地震受害者呼吁的行动以及他在外媒面前对中国的批评,还有在他的作品中出现了挑衅性地 竖起的中指 。 在一个 采访 中,他解释他如何应对囚禁: “我意识到我们需要和外界保持联系才能活着。当你接触不到外界时,你实际上已经死了。这是个非常非常强大的考验——我想这比任何身体上的惩罚还要严重。” 极度渴望交流。艾未未刚开始去刺激守卫希望他们能给个回应。但是他们“只是坐在那里盯着我,没有任何表情。他们都很年轻,穿戴整齐,却面无表情,好像你根本不存在一样,”他这么说。无事可干,艾未未就在他的牢笼里前前后后的踱步,在被囚禁的81天里,他大概走了600英里(近1000公里),体重下降了30磅(大约14公斤)。“我只想要个要个字典,哪怕是最简单的也行,”他说,然后说在那里“度日如年”,“我真希望有人能打我一顿。至少这也算一种交流。你还能看到别人的怒气。这样你也能释放掉愤怒、害怕或者别的什么情绪,而不至于在心理上遭受折磨。” 反应: 艾未未在国内外都算是一个名人。在11月份,中国政府又一次因为艾未未的逃税案被气急,艾未未在这个案子中变换了新的花样,采取了一种更吸引眼球的方式:他让网民有机会得以成为他的债主。最终上万人向艾未未伸出了援手。就在最近,已经在推特上有了超过12万的粉丝的艾未未放话说,如果推特官方 审查 推文,他将 停止更新推特 。 姓名: 倪玉兰 职业: 律师 罪与罚: 倪玉兰支持那些因为在北京奥运会预备阶段而被强拆的普通人。讽刺的是,她的房子也被夷为了平地,使得她和他的丈夫无家可归。在狱中不断的酷刑施加到她身上。倪玉兰在2011年被审判,当局指控他欺诈,捏造实施以窃取财产,在一家宾馆制造了混乱( http://en.wikipedia.org/wiki/Ni_Yulan )。倪玉兰因另一项罪名“煽动骚乱”已被判刑。 反应: 荷兰政府于元月31日周二授予尚在狱中的倪玉兰郁金香人权捍卫奖及10万欧元奖金。就在同一天,警方阻止倪玉兰的女儿到荷兰领取奖金。评审团主席说“经济利益绝不会让我们闭嘴不讨论人权。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郁金香人权捍卫奖的得主,这比出口郁金香到中国更重要。” 姓名: 刘晓波 职业: 文学评论员,教授 (译注:维基上是政治评论家) 罪与罚: 刘晓波被指控“煽动颠覆国家政权”。在2009年12月的对他的判决文中说“被告刘晓波,被告人刘晓波出于对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满 ,”发表诸如《难道中国人只配接受“党主民主”》和《对黑窑童奴案的继续追问》等文章。他也是《零八宪章》的主笔,该文是一篇呼吁中国给予(民间)更多权利的宣言。 这份判词中还提到了刘晓波文章中“谣言和诽谤”的细节,比如:“自从中国共产党获得权利,几代中共独裁者更多关心的是他们的权力而罔顾百姓生活。”他最终被判有期徒刑11年,目前已经服刑2年。 反应: 中国官方在2009年的圣诞节偷偷摸摸的对刘晓波进行宣判,主要考虑的就是当时很多外交官和驻京记者已经离开了北京,尽管如此,刘晓波的被捕还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当诺贝尔奖委员会决定授予他2010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时,才真正的给中国政权带来了公共关系上的灾难,以至于他们称这一决定是“对和平奖的亵渎”。一些评论员对比了中国和1936年的纳粹德国的反应,当时德国称授予德国异议分子卡尔・ 冯・ 奥西茨基“十分荒谬”。 姓名: 余杰 职业: 作家 罪与罚: 没有指控,他惹怒官方只因为他的直言不讳以及他的一本名为《中国影帝温家宝》的书,在书中他批评中国总理不诚实。今年元月份,在他刚离开中国不久,他就在华盛顿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他说,他被从家中带走,塞进一个轿车,带到一个秘密地点后被扒光,然后就是一顿拳打脚踢。“现在,外国人颁给刘晓波诺贝尔和平奖,以此羞辱我们的党和政府。我们打死你算是报仇。”余杰说国安人员这么告诉他。 反应: 余杰在华盛顿的新闻发布会上描述警方怎么告诉他的话,“这个国家反对共产党的又有影响知识分子不超过200个。如果中央政府认为他们的统治面临危机,,他们就可以一夜之间把这些人抓起来活埋。” 更多的擅长讽刺的互联网活动人士抓住这件事并使“活埋”一词成为网络流行词。以为网络写手深圳把这个词语放到他的新春祝福里:“新年快乐——祝你进入活埋名单!” 余杰现在正在写另外一部富有争议的书,这一次他的书名是《冷血暴君胡锦涛》,不过这次他是在人身安全得到保障的美国。 姓名: 陈光诚 职业: 律师 罪与罚: 陈光诚,一个盲人,以为自学成才的活动家,他为那些已经即将临产但因独生子政策而被强制堕胎的农民辩护。在2006年他被控“破坏公共财产以及阻止暴徒扰乱交通”并最终被判刑四年零六个月。刑满出狱后,官方强行把他软禁在山东省的一个小村庄里,便衣警察包围了整个村子,阻断他和外界的交流。 反应: 陈光诚所在的村子已经从某种意义上变成了人权圣地和冒险旅游的目的地。演员克里斯蒂安・贝尔(Christian Bale)在去年12月于中国宣传影片期间曾试图拜访陈光诚,但是他得到的只是保安人员的一顿殴打。作家慕容雪村这么描述他曾经的一次拜访: “‘我们来这里看望一个叫陈光诚的人,请问他是住在这里么?’ 作为对我的回应,他停了一下。然后他慢慢靠近我说:‘是这样的,村子里最近发现有些盗贼,你也知道,鸡、牛(都被偷了)。所以我不能让你进去。’ 我笑了:‘哦,我们不是来偷东西的。放心吧。我们只是来看陈光诚的。看过之后我们会立即离开的。’ 他的表情变得很严厉。另外一些人从房间里走了出来,其中有一位穿着灯芯绒黑夹克的中年男人。他态度温和言辞却很直接:“现在是农忙季节。所有壮劳动力都出去了。我们怕丢东西,你们不能进来。‘” 慕容雪村一再坚持,然后这些人就攻击了他。 还有很多其他的中国人,包括一卡车受陈光诚事迹鼓舞的残疾人(有男有女),也试图拜访陈光诚所在的村子。尽管警卫没有打这些残疾人,但是他们的确试图偷走他们的牛奶。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 译文遵循 CC3.0 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到iTunes 中搜索“译者”即可订阅和下载译者Podcast;点击 这里 可以播放和下载所有译者已公开的视频、音频和杂志。(需翻墙)。

阅读更多

译者 | 《外交政策》被禁的中国公民

核心提示:为什么2012对中国的异议者来说会非常艰难——以及美国可以为此做些什么。 原文: The Forbidden Citizen 作者:Sophie Richardson 发表:2012年2月2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图:台北的 艾未未 “缺席”展,以空椅子拼出的”艾未未”。】 2012年刚刚过了一个月,对中国那些和平的批评者来说,他们若想在国内有立锥之地,前景看起来十分晦暗。一月,中国中部城市武汉的一家法院判处作家李铁10年徒刑,罪名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杭州的检察机关对诗人朱虞夫以煽动颠覆罪起诉,因为他写了一首关于政治改革的诗。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余杰一月逃离了中国,在华盛顿的一场记者招待会上他说北京警察如何长达几个小时地殴打他,用香烟烫他。12月下旬,四川法院判处支持民主的活动家陈伟九年徒刑,罪名也是颠覆罪;几天后,贵州一家法院对批评政府的陈西以同样的罪名判处十年徒刑, 这些人仅仅因为行使由宪法保障的言论自由就被处以重刑,这是对中国政府的批评者发出的明确的警告——闭嘴。 在过去几年,执政党中共一直以铁腕对待持不同政见者。去年,因为担心阿拉伯之春将”茉莉花革命”蔓延到中国,当局对批评者的策略从拘押调整为让他们消失,国际知名的艺术家艾未未在4月3日被逮捕,随后被拘押在一个秘密地点直到6月22日。2009年,中国判处《零八宪章》的执笔人之一刘晓波11年徒刑。当诺贝尔委员会将2010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刘晓波时,中国开始了一系列恐吓、逮捕、拘留签署人的行动,并毫无法律依据地软禁刘的妻子刘霞。2009年,政府对新疆和西藏的动乱的 回应也是严酷镇压。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雅克·罗格(Jacques Rogge)声称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改善中国的人权状况,恰恰相反,奥运会带来的后续效应很快就让位给了警察国家,大量的监视和审查都被用来平息任何出现抗议的迹象——而这些抗议到今天还是有增无减。 但在2012年,情况可能会更糟。今年,中共正式开始其精心策划的权力过渡,胡锦涛的权力可能会交接给习近平,这将使得维持”和谐社会”的表象会比平时更加重要。 同时,它面对的是 来自于各个地区和社会经济各阶层前所未见的的动荡及要求公平正义的呼声。由于中共仍然深刻敌视言论自由,并拒绝放松对司法体系的控制,它所寻求的所谓的”社会管理”战略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可能还会点燃更大的愤怒。 早在2011年12月,乌坎村的村民受够了当地官员在征地上的滥权和含糊不清的违法行为,他们开始了抗议。官员们逃离了,乌坎人开始了为期两周的自治,这是极不寻常的角色互换。广东省党委书记汪洋想要火中取栗,在国内和国际媒体广泛报道后,当地政府派出协调员,承诺进行调查,并会把一些土地返还给村民,还任命了抗议活动的领头人林祖銮担任党支书。 但自那时以来,征地纠纷的解决停滞不前。更麻烦的是,对抗议领导者之一,薛锦波可疑的死亡调查毫无进展。虽然乌坎有一些成功,包括举行了一场选举,但这些可能不够彻底,也可能在事后被逆转;此外,当局对这一事件的反应没有显示出它愿意进行系统的反思讨论的迹象。 虽然中国的法律体系看起来解释和捍卫样样不缺,但现实是,法院、法官、和律师都要受中共驱使。中国不断增加的”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例,以及对现政权并不存在有武装、有组织的威胁,这两大现实合并起来,有助于了解政府所理解的”威胁”。诗人朱虞夫在诗作中写到( 他就是为此被判颠覆罪而要入狱十年。 )”是时候了,中国人!是时候了……广场是大家的,脚是自己的…..是时候用脚去广场作出选择……是时候用自己选择未来的中国。” 中国现在手握前所未见的财富和权力,政府却认为这些话如此地具有威胁性,这实在是令人觉得意味深长。 少数试图想让法制成真的中国律师已经因为想要 代理辩护言论自由案件就成为靶子。2011年,至少有6人失踪后被释放。同样令人担忧的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接受了大量的国际援助来改善其法制,现在却采取措施要将失踪合法化。如果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在2012年3月获得通过,警方将有权在他们选择的地点扣留有涉嫌”恐怖主义”或”危害国家安全”的嫌犯长达6个月——这两个臭名昭著的含糊其辞的罪名经常被用于指称和平的政府批评者。(译注:新公布的刑诉法修正案已经取消了这一条款。) 许多人相信,中国政府囊中充裕、信心满满,应当无惧批评。和北京进行定期的人权对话的十几个政府都发表了关注声明、与异议人士会面,讨论这些问题。而中国政府明显讨厌这些对话,多数时候,它已经学会如何处理,并为之前发生的滥刑无需付出代价。 事实上,西方政府很少对中国政府施加处罚。相反,他们希望能在全球外交、防卫和环境问题上与之加深合作,更不要说互惠互利的贸易关系了——而对公开促进中国的人权则小心谨慎。 在过去一年中,美国对中国政府的人权记录说了一些强硬言论,但它并没有公开阐明或让北京为滥刑付出代价,也不协调政府各部门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促进人权。自由流动的信息、独立的充分运行的司法体系,能以和平方式表达批评者,这些不仅仅是人权团体要关心的对象——他们也是巩固经济和安全纽带的现实基础,甚至美国内阁的每位成员都可以在和中国官员会晤时提出人权问题,但几乎没人这么做——除了司法部长艾瑞克· 霍尔德( Eric Holder)。 是时候改弦更张了。 美国 和其他国家应该告诉中国政府,它不能决定其领导人将和谁见面。美国总统奥巴马应该在二月份白宫欢迎准中国主席习近平之前,与余杰或维吾尔领袖热比娅这样的活动家见面,以强调言论自由和有责任心的异议者是何等重要。这种姿态才能把美国对人权的夸夸其谈落到实处。 各国政府必须持续地寻找到为人权呼吁的发声管道,并加以利用。至少有两个欧盟成员国的官员在杭州诗人朱虞夫被判有罪时正路过那儿。他们都没有公开说一句话, 于是失去了一个绝好的机会来体现这些国家对人权的承诺。也许最重要的是,政府需要在所有公开的和私下的与中国官员讨论时都将言论自由当作一项避不开的话题。这样做将有助于为那些单枪匹马的个体提供一定程度上的保护,并展示出让北京无法忽视的严肃性。 在许多国家,权力交接都会带来政策创新、激烈辩论,并会在选举中争相赢得大众支持。这显然​​不是今年中国将会发生的事,一些人仅仅是指出这一现实就遭受了可怕的虐待。西方国家政府不应羞于指出这一点。那些每天都在努力让中国政府履行其对法制的承诺,并践行他们的权利如果不能获得认可,只会让北京觉得更肆无忌惮、可以为所欲为。对中国的持不同政见者来说,今年已经显得如漫漫长夜,而现在才不过一个月而已。我们要行动起来,不让他们在这一年难上加难。 作者是人权观察组织亚洲分部主任,负责该组织在中国的工作。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 译文遵循 CC3.0 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到iTunes 中搜索“译者”即可订阅和下载译者Podcast;点击 这里 可以播放和下载所有译者已公开的视频、音频和杂志。(需翻墙)。

阅读更多

译者 | 《中国简报》中国残存的自由派人士努力保持自由主义的火种

核心提示:随着党内标志性的改革人物的离世,改革派知识分子的处境日趋式微。不过,党内外的残存的自由派人士仍在努力维系着改革火苗的羸弱之光,这意义重大。 原文: China’s Remnant Liberals Keep Flame Of Liberalization Alive 来源:詹姆斯敦基金会”中国简报”十二卷 第三篇 作者:林和立(Willy Lam) 发表:2012年2月3日 本文由” 译者 “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左图:胡耀邦之子胡德平】 中国似乎进入了政治改革和人权问题的深水区。尽管中国共产党竭尽全力来压制异议人士,党内外的知识分子仍在推行自由主义的理念。在最近党的理论期刊《求是》中,党总书记胡锦涛重申需要”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且避免照搬西方的政治模式。”国际上的敌对势力正在进一步密谋西化和分裂我们”,他强调,党必须”永远警钟长鸣”,防止西方渗透。(求实,1月1日)。过去两个月中,三位异见人士,陈卫,陈西和李铁因宣扬非暴力的政治自由化的网文,被判”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面临九到十年的有期徒刑(纽约时报,1月20日;香港 明报 1月20日)。 上个月,余杰在狱中被拷问之后,被强制驱逐出境。余杰是国际上知名作家和温和的改革派,他宣扬人权和民主权利等普世价值。在报道他抵达美国的一篇文章中,余杰引用了一位看守的话,”在我们国保看来,反对共产党并且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不超过200人。””如果中央当局认为他们的统治面临威胁,他们一夜之间将会逮捕所有这些人并活埋。”国保人员如此警告。(中国人权 1月18日; 洛杉矶时报, 1月18日)仅仅是中国学术和知识分子圈中的几百人宣扬胡主席所认为危险和颠覆性的观点就能够挑战中共的统治吗? 众所周知,在天安门事件以后,如前总书记胡耀邦(1915-1989)和赵紫阳(1919-2005)这些标志性人物都已去世,改革派知识分子的处境日趋式微。但是党内外的残存的自由派人士仍在努力维系着改革火苗的羸弱之光,这有着重大的意义。一些组织设法在当局的管控中生存下来,例如胡耀邦史料信息网和半官方的期刊,《中国改革》和《经济观察报》都曾经组织过沙龙来讨论政治改革的新方向。这些头脑风暴集会的知名庇护人包括胡耀邦的长子胡德平,著名法学家、前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江平。胡德平作为前中共统战部副部长,是政协常委委员。或许是由于这些公共人物的地位特殊,使这些沙龙免于警察或者国保的干扰。(明报 1月19日;自由亚洲电台,1月19日) 以新年前不久的纪念邓小平南巡20周年纪念沙龙为例。1992年初,这位老家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重启经济和意识形态的自由化,提出来著名的论述:”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超过200位中老年知识分子,包括许多共产党员,都参加了这次北京的沙龙。胡德平在开幕词上号召全国的知识分子继续发扬南巡精神。在提到广东的官员平稳的安抚了乌坎的农民抗议时,胡德平评价说:”只有农民的权利得到了保障,农村地区的政治稳定才有可能实现。”(台北《中国时报》1月20日; 财新网 1月29日;中国简报 以乌坎模式处理异议的前景黯淡 1月6日). 其他的与会者则要求中国全面引进国际政治理念。例如,年过50的经济学家韩志国,主张建立一个普选的多党制、媒体自由乃至军队国家化。”没有一人一票的选举制度,中国人民不可能真正的拥有尊严”,他说,”美国政府除了自己的人民不害怕任何人,而中国政府除了不害怕自己的人民害怕所有的人。”资深外教学者资中筠表示,在民主方面”台湾已经领先中国,””中国大陆没有任何转变”她说,”甚至还有迹象显示正在倒退。”(明报,1月19日,美国之声,1月19日) 在去年秋天另一个备受关注的沙龙中,这些活跃的知识分子受到了左派干部们的中伤,包括致力于复兴毛主义的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这次的研讨会是为了纪念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0周年,此份决议是邓小平评价”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在中国政治上的地位。胡德平隐晦地批评了极端保守主义者致力于复兴毛泽东的概念。”一些人正在做的是努力纪念文化大革命,这是一种倒退的”,胡德平说,”30年前的决议中,我们并未做彻底的自我批评。而决议的底线——否定文革是绝对不允许被突破的。最近,有人妄图推行另一场文化大革命。” 江平,在会上发言说,胡锦涛试图以”维稳”为借口来加强集权统治。这位著名的法学家谴责了中国政治中两类谬论:”稳定压倒一切“和”中国国情论”。江平说:”谁来决定什么影响稳定?维稳这个概念是违反法律原则的。” “过分强调中国的独特国情意味着忽视人类普遍具有的共同信仰。普世价值包括宪政、法律制度、人权等概念,是最重要的。”(明报,2011年8月28日;联合早报,2011年8月28日) 尽管胡德平和韩志国这些知识分子他们的活动和演讲并未在官方媒体上报道,这并不意味着人们没有注意到这些声音。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好奇的中国4亿5千万的网民能够得到这些先锋沙龙的讲稿。尽管安全部门重判陈卫陈西他们来警告异议人士不要在网上试图传播不稳定或者反社会主义的观点,信息高速公路上还是充满了政治不正确的内容。举例来说,在上个月的纪念南巡的沙龙期间,几百位网民向组织者发送短信纪念赵紫阳去世七周年。一个人说:”我们应该高举赵紫阳的改革火炬。”(明报1月20日,苹果日报,1月20日) 最近台湾大选的新闻在中国广泛传播昭示了中国多达五万名网络警察也只能延缓自由的观点在网络平台,如人人和微博上的传播。台湾大选由一些半官方的网站给予了全面的报道,包括视频和投票过程。一个门户网站甚至提供了大陆读者的投票,来测验他们对于候选人的看法。尽管现任总统马英九在虚拟投票中赢得了多数,代表独立的民进党蔡英文依然的到了20个百分点。更令人惊讶的是,在蔡英文的失败演讲中所提到”存在一个反对党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城市中受过良好教育的网民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新浪, 1月14日;经济学人, 1月21日; 苹果日报 1月16日)。 问题是,这些著名知识分子和匿名网民对于民主的呼唤到底对中国共产党制定政策有多大的影响,特别是当下,党的精英们似乎倒向了极端保守派。值得注意的是两位政治局委员,总理温家宝和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对公众呼吁改革做了一些反应。(中国简报 温总理的南巡:中共的意识形态转换? 2010年9月10日)上个月的中东之行,温家宝和主办方讨论了北非和中亚民主运动的爆发。”为人民谋福利是每一个政府的责任,”温家宝说。提到中国时,温家宝重申,”我们不只需要经济体制改革,我们也需要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中国新闻, 1月11日;明报,1月 12日)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平稳解决乌坎抗议之后得到了国内媒体的广泛赞誉,他也承诺要扩大了邓小平在广东省开始的改革。”改革是广东的根基和灵魂,”汪洋最近说,”改革最坏的情况就是停滞不前”,”与其在争论中不前,为什么不试一试?”尽管汪洋经常提到的是经济体制改革而不是政治体制改革,他最近还是通过了使广东的NGO更容易注册的规定。不止如此,广东的报纸和网站一直是全国最敢于讲话的和最发人深省的媒体。(纽约时报,12月31日, 2011; 南方都市报2011年11月23日; 人民日报 2011年11月23日) . 在《人民日报》前副主编周瑞金看来,中国的改革已经”遇到层层矛盾和阻碍”。在网上一份广泛传播的纪念邓小平的南巡的文章中,周瑞金写道:”中国改革又一次到了最紧要的关头””只有改革才能减轻我们的焦虑”。周瑞金指出,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着重政治体制改革,没有了它,经济和社会改革都不可能深入(财经,1月15日; BBC新闻, 1月24日).尽管中国取得了准超级大国的地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似乎受到了深层的社会矛盾和来自西方”和平演变”的扰动,打碎了党营造的和谐天堂。党内外的自由派人士看起来无力影响党内主流的决定,不过,党的领导层也冒着自己要承担的风险正忽略掉他们的观点。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 译文遵循 CC3.0 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到iTunes 中搜索“译者”即可订阅和下载译者Podcast;点击 这里 可以播放和下载所有译者已公开的视频、音频和杂志。(需翻墙)。

阅读更多

中国选举与治理 | 娱乐时代的韩寒神话

娱乐时代的韩寒神话 作者:杜君立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2-2-7 本站发布时间:2012-2-7 10:29:56 阅读量:1081次   2011已经成为往事,作为历史,一位中国官方发言人的话语将会永远流传:“这是生命的奇迹!”“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在一个神奇的中国,总是不乏“奇迹”。被传为“世界末日”的2012终于来了,“奇迹”仍然在继续。新年伊始,在一个互联网构筑的“社会”上,最引人瞩目的“公共事件”的不是余杰出走,不是杨恒均封博,更不是吴英极刑,甚至不是孔庆东骂人,而是“人造韩寒”事件。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从麦田到方舟子,“韩寒神话”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中国最“危险”的“打假斗士”,方舟子以其可怕的专业严谨与勇敢执着,通过清晰的举证论证,屡屡创造“奇迹”。长久以来,人们一直以为韩寒是“皇帝新装”中那个说“皇帝没穿衣服”的“孩子”;如今,在另一种语境中,方舟子——又一个勇敢的“孩子”站了出来,指出韩寒才是那个没穿衣服的“皇帝”。   1   毫无疑问,韩寒神话是一个中国的“奇迹”。10年来,韩寒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媒体曝光率和公众知名度;与其说他是一位“作家”,不如说他是一个“天王级”的娱乐明星。无数年轻人为他俊朗叛逆的外形而倾倒,无数愤世嫉俗者为他犀利解气的嘲讽而击节;更多的人,是为一个不读书的“思想家”、一个30岁的人有50岁的深刻而惊叹。人们通过新闻、通过照片、通过文字认识并热爱他。他离大众很近,他关注几乎每一个社会热点;他又离大众很远,没有人真正地了解他。他始终保持一个明星必需的“恰当的神秘”,这种“恰当的神秘”终于成就了一个商业神话——在通俗读物中,韩寒几乎成为最具价值的商业符号。他的博客点击率高达5亿2千万,据说是全球排名第一。从韩寒“悬赏”两千万(富婆范冰冰又追加两千万“共襄盛举”)来说,韩寒已经成为一个财大气粗的“首富”。半年之前,释永信悬赏不过区区五万。   相比静态的平面媒体,视频常常显得过于“可怕”。在一睹韩寒“真面目”的不多的视频中,数年前“凤凰直通车”对韩寒的专访让人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韩寒。这个“韩寒”完全不同于小说和博客中那个才华横溢、机智幽默、知识渊博、尖锐深刻、推理严密的韩寒。在主持人何东面前,这个“韩寒”知识贫乏、粗俗浅薄、虚荣可笑,更谈不上作为一个写作者的起码的学识和修养,甚至也没有一个“明星”“范儿”的气质和气场。经过4个小时与韩寒的“面对面”后,何东坦言:“韩寒平时接人待物,完全不同于他文字的锋利和俏皮,他性格内向而且颇为羞涩。”从这段长达90分钟的视频可以看出韩寒与孔庆东有很大不同。或许可以说,孔庆东是装傻装流氓,韩寒则是装酷装公知。一个人可以如此“分裂”,用一句话说,“当时我就惊呆了”。你很难相信,坐在何东面前这个腹中空空、谈吐粗鄙、无知无趣的“富二代”会是那个机敏过人的“天才”韩寒。这个世界就是如此不可思议。   孔子曾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孟子接着说:“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偏颇的言语,你能够知道它片面在哪里;夸张的言语,你能够知道它陷入错误在哪里;诡辩的言语,你能够知道它荒谬在哪里;躲闪的言语,你能够知道它理屈辞穷在哪里)。写作是“上帝神秘的作坊”。写作不是表演,写作的诡异之处在于其间接性,人们只能看到写作的结果,却看不到写作的过程。在文化行业中,“赝品”早已成为一大商业门类。正如中国传统国粹的“双簧”,“假唱”也已成为中国流行文化约定俗成的一种操作方式。据说假唱大多是用本人的录音,但也有他人替唱的。同样,电影更是不乏“替身演员”,而“捉刀”更是代笔的著名典故。当写作成为一种商业事件、当写作者成为一个商业明星的时候,写作与写作者之间的联系就如同一部电影是否使用“替身”一样成为一种商业秘密。从这一点来说,秘密并不一定就是丑闻。文字是语言的视觉化,写作是说话的平面化;当文字与语言、写作与说话发生较大的偏离时,写作与写作者之间的关联就变得扑朔迷离,特别是深陷名利之中的时候。   作为韩寒的成名作,《三重门》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对《围城》东施效颦式的拙劣模仿。与学者型作家钱钟书相反,韩寒只是一个连“语文”都不及格的中学生。钱钟书非常低调,“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他把作品比作“鸡蛋”,而把作者比作母鸡。当一只鸡每天叫个不停时,必然会有人怀疑它没时间下蛋,或者不会下蛋,甚至说它只是一只擅长打鸣的“公鸡”。如果说人类发明语言是为了欺骗和说谎,那么人类拥有思想就是为了质疑和批判;因此说,人不仅是最善于欺骗的动物,也是最喜欢怀疑的动物。不应忘记,改写人类历史的启蒙运动就来自于“怀疑一切”。   2   不能不承认,韩寒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从事文学的作家,而更像是一个闪亮耀眼的娱乐明星,与书斋的距离很远。韩寒从一出道就星光灿烂,娱乐八卦文化体育兼而有之。这显示其精于媒体运作,非常热衷于成为话题人物。韩寒可谓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媒体制造”。然而,韩寒毕竟不是周杰伦谢霆锋,更不是徐静蕾范冰冰,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就是作为写作者的韩寒。或者说,他是明星里的作家,是作家里的明星。耐人寻味的是,这个“不读书”的韩寒背后,是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并长期从事写作和媒体的其父韩仁均。从“韩寒”这个极具传播性的名字开始,韩寒就是韩仁均精心打造、最为得意的“作品”。据说早在韩寒出生之前,“韩寒”就已经是韩仁均发表作品的专用笔名。当韩寒因为作品而成为“神话”之后,终于有人将韩寒的“作品”与韩仁均的“作品”联系起来,这种瓜田李下的质疑绝非空穴来风。韩寒的可贵在于他总是以“常识”来审视当下这个社会,而韩寒本人仍然逃脱不了人们以“常识”甚至“偏见”来审视他本人,特别是在一个周老虎和阴谋论的中国。在一个只问结果不问过程(手段)、以成败论英雄的功利时代,任何质疑与审判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写作就是说话,不过是用文字而不是语言。一个普遍的常识是,一个不读书的人是不会“说话”的,更何况写作,就如同一个没有教养的人难以成熟。作为一个生前“失败”死后“成功”的中国文人,孔子就这样教育儿子孔鲤。有一天,孔子独自站在院子里,孔鲤迈着小步恭敬地走过,被孔子叫住,问孔鲤学习《诗经》没有?孔鲤回答说还没有,孔子就对孔鲤说,不学习《诗经》是无法同人交谈的。于是,孔鲤就退回去认真地学习《诗经》。隔了一段时间,孔鲤从院子里经过时又被孔子叫住,问孔鲤学习《礼记》了没有,孔鲤说还没有。孔子又教育说,不学习礼是难于立身做人的。于是,孔鲤就去学习《礼记》。《论语》中原文这样记载:(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据说孔子生下儿子时,正好有人送给他一条鲤鱼,因此就将儿子叫做孔鲤,孔鲤的儿子叫孔伋。孔鲤虽然有一个很智慧且很擅长教育人的父亲,但他并没有孔子那样的才华。即使如此,孔俚仍然很认真地对父亲孔子说:“你的儿子不如我的儿子”,又对儿子孔伋说:“你的父亲不如我的父亲”。孔鲤并不算得“英才”,却先孔子而亡。即使如此,所有正统孔家传人都必然是孔鲤和孔伋的后裔。   韩仁均韩寒父子不同于孔子孔鲤父子,也完全不同于郑渊洁郑亚旗父子。从某种意义上,“儿子韩寒”不过是“我爸是李刚”的另一版本。对一个曾经狂热的老文青来说,望子成龙,培养一个“神童”或许是一种最大补偿。韩寒的“价值”在于其秀外慧中、博学多产、才思敏捷、多才多艺,最为重要的是他年纪轻轻,几乎是“乳臭未干”,而且还弃学、不读书,如此“浑然天成”“与生俱来”,简直赛过3岁会打枪的金正恩那样的“天才”。可以想象,在“天才”和“神童”如此少见却具有极大市场需求的娱乐时代,“人造天才”必然会成为一条屡试不爽的终南捷径。“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当人们为之倾倒和疯狂的“天才”“神童”成为神话之后,紧接着就是一场无法避免的质疑或者惊叹——就像黄健翔脱口而出的“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更不幸的是,或许会有那么一天,人们惊奇地发现,制造“天才”神话的竟是一只“上帝之手”。客观的说,韩寒的文章并不令人惊奇,如果这些文章出自一个中年的读书人之手的话;唯一令人惊奇的是,这些文章出自一个涉世未深且“不学无术”的“小屁孩”之手。   3   从“白卷英雄”张铁生开始,反体制在中国就成为一种难能可贵的英雄之举。这种“反偶像”以偶像的身份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学而知之者都是些庸庸之辈,生而知之才是真正的天才。“我的胜利就是教育的失败,我的失败却并不是教育的胜利”。当公共教育被贬低之后,甚至整个教育与读书亦被否定,一切都是个“屁”。唯一剩下的就是“天才”和“庸才”,而学习与教育都失去意义。韩寒是“一个被制造出来的‘天才’,以狂放不羁的叛逆者姿态横扫中国文坛,造成独一无二的偶像崇拜现象,这个力量巨大的思想上帝,同时创造了点石成金的商业奇迹,这种偶像文化—经济一体化模式,让操纵者日进斗金,‘韩寒’载体名利双收。一个文化英雄站起来,无数人成为庸众,一个号称不读书的领袖,缔造出思想贫乏的一代粉丝”(老愚)。   物质的极度丰裕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娱乐时代。从芙蓉姐姐到凤姐,从孔庆东到韩寒,名与利成为这个时代最为醒目的标志。狂热的群氓与反叛的大众创造了所谓的眼球经济和注意力经济,关注与围观营造了一个永不落幕的“皇帝新装”游戏;人们等待着一个个“皇帝”的登场,等待着一个个“孩子”的断喝。在新一期的《南方人物周刊》封面上,“韩寒”与“喊”叠加在一起。喊与被喊,已经分不清谁是皇帝,谁是孩子,唯一感到“娱乐”的就是大众。无论韩寒还是方舟子,都只是一个娱乐时代的大众消费品。如今回头看过去,韩寒的“形象”竟然是那么完美,完美得令人不忍怀疑,甚至也不能容忍丝毫怀疑。作为一个公知,韩寒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勇敢的质疑。吊诡的是,如今他也遭遇到了“勇敢的质疑”,用韩寒的话来说,这是“一场灾难”。   “那个获誉无数的公民韩寒,某种意义上,还真可能是一个被社会被大众特别是被知识界精英幻化出的一个精神偶像”(李晓亮)。在“皇帝新装”的围观困境中,乌合之众的群氓常常希望有一个孩子出现;希望这个孩子喊出他想喊却不敢喊的声音,愤青韩寒就这样不失时机地出现了;所谓“公知韩寒”、“公民韩寒”或者“公敌韩寒”承载的不只是韩仁均一个人的梦想,他身上落满了大众怯弱无助的目光……   中国历史向来都是权谋的历史,人的遗憾在于无法选择历史。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韩寒从10几岁就弃学,转眼已到而立之年,为人之父。10余年春风得意马蹄疾,这样的“好运”和“幸运”对一个年轻人来说,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孔夫子曾经非常世故地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无论作为写作者还是“公知”,韩寒表达的不过只是一些可怜的“常识”,而他扮演的是一个脆弱可疑的群氓“代言人”;不幸的是,这种爱屋及乌的“代言”始终面临着身份的质疑和信任的瓦解。名利场中,怎么得到的还要怎么失去。所谓“明星”不过只是一种大众即时消费品,再美丽的包装背后都会印上一个小小的“保质期”——即使这个“保质期”长达10年。   4   作为韩寒的反义词,“好熊熊逸”——一个与韩寒几乎同样“才貌双全”的早熟“80后”,每天读书思考写作批判,唯一的区别是他始终与狂热的大众保持着距离。低调不是退让,而是一个知识分子最起码的自持自信与超脱感。在娱乐至死的当下,这种对名利的警惕与淡泊印证了智慧的力量与人格的自省。熊逸在《春秋大义》的题记中写道:“历史似乎总是这样的:是权力选择思想,而非思想获取权力。”韩寒并不喜欢权力,但他也不喜欢思想。王小波40岁以后才开始写作,并将知识分子作为自己的人生使命,即使无人喝彩。他曾经说,对一位知识分子来说,成为思维的精英,比成为道德精英更为重要。如果说王小波体现的是思维的精英,那么韩寒展现就是道德的精英——他已经成为底层道德的代言人。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道德提供给韩寒无尽的话题与力量,甚至不需要任何学理和逻辑;借用他的一句话说:世界上有两种逻辑,一种是逻辑,一种是韩寒逻辑。韩寒在“凤凰直通车”的访谈中毫不遮掩地说:他没有什么信仰,所以也没有什么底线……在一种相似的道德语境中,韩寒“关公战秦琼”地遇到了方舟子。   “韩寒神话”主要来自于“全球点击量第一”的博客,但这种数字泡沫与媒体高烧背后总躲不开巨大的商业利益,韩寒最终成为一个完美的媒体制造的神话。作为一个娱乐时代的传说,韩寒重要的已经不是文字,更不是思想,而是姿态与旗帜。作为“公众人物”的韩寒不是王小波,也不是王朔,更不是鲁迅;甚至说,他不是一个作家,也不是演员,而只是一个不错的模特,他最真实的或许是那些被定格的超酷的POSE。作为娱乐时代的一种时尚,与其说人们崇拜韩寒,不如说人们需要韩寒,就如同人们需要芙蓉凤姐和孔庆东,或者LV和iPhone 4S。人们需要的并不是一种思想,而是一种标签,这就是偶像的意义。世界上本没有偶像,傻瓜多了,就会产生偶像。无论偶像还是反偶像,无论精英还是反精英,对芸芸大众来说,当这种需要变成需求时,一切就进入商业模式,这样就没有什么道理和常识可讲,只剩下唯一重要的就是利润。换言之,娱乐时代的韩寒作为一个鲜亮的黄金LOGO,完全是一场造星造神运动的产物。在一个无信仰的国度,偶像崇拜常常变成一种宗教,粉丝就是教徒,韩寒与苹果一样成为一种消费社会的“奢侈品”。   不经历风雨,哪里有彩虹。这场“风雨”对韩寒未必就是坏事。曾几何时,小韩寒也是以刻薄诛心地批判“名人”而暴得大名,可谓是“遇神杀神,遇佛杀佛”。风水轮流转,如今韩寒将方舟子的质疑和指责归结为“仇恨”,这种“仇富”式论断多少有些想象力的贫乏。互联网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大众化时代,偶像永远只是一些匆匆过客。这注定是一个偶像坍塌的时代,也是诸神的黄昏。从造星到造神,名利场最高处是一个高处不胜寒的神坛,而神坛的后面就是祭坛。作为“一个说真话的既得利益者”,韩寒如今“很受伤”地说,“写作太危险”,他甚至后悔当初当了作家。事实上,“危险”的不是写作,而是名利场,这是娱乐和金钱本身注定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写作只是一种自我的表达,而不是大众的表演;对写作来说,只要能耐住孤独与清贫就足够了,而表演则恰恰相反。   一个人的智慧其实是极其有限的,所以人类至今无法完成启蒙。傲慢与偏见,注定成为人类永远无法摆脱的悲哀。虽然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但清者自清浊者自浊。30岁的韩寒已经长大了,30岁的韩寒还很年轻,后生可畏,犹未可知。李宁公司有句广告词:一切皆有可能。苹果公司有句广告词:这仅是一个开始。人生是一个舞台,社会是一个舞台,名利场更是一个舞台;一个人只能选择一个舞台,是要演好自己,还是要演好一个“英雄”,拯救世界还是拯救自己,做一个人还是做一个上帝,每个人都不得不做出选择;唯一的遗憾在于,这种选择有时候并不来自自己,而是来自别人。在电影《因父之名》中,父亲对儿子说:“我希望你能表现出一些尊敬。”儿子问:“对谁?”父亲说:“对你自己。”在一种传说中,王朔这样“骂韩寒”:“信任你的人那么多,没见你客气几句。诋毁你的人才那么几个,你就蹦出来给人家脸,说你什么好。什么这是一个作家的尊严,什么这是一个人的名誉……如果你的尊严和名誉这样轻易被摧毁,那你觉得这样的尊严跟名誉要来何用?”   5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个人总要长大,即使天才。韩寒是作为“神童”而闻名的,但今天的韩寒已经长大成人,从一个儿子变成一个父亲。就如同一个轻量级选手已经“发胖”,在一个“不分重量级”的成人社会中,缺乏专业训练和知识积累的韩寒或许将如《伤仲永》所说,其最终结局亦不免“泯然众人矣”。在过去的日子里,关于“韩寒神话”破灭的预言从未间断过。很多年前,就曾有人在文章中写道:“韩寒或许是个悲剧,一个原本常识性的话题,一个原本人人可以公开讨论的公共事件,因为韩寒的渲染竟使之成为所谓的偶像与明星——当韩寒泯然众人时,或许,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才是一种常态”(《一个文人的神话》)。事实上,即使韩寒自己,随着心智的成熟,亦不免“江郎才尽”的焦虑。   颇为讽刺的是,在公共话语空间逼仄的中国,一个不读书的韩寒竟然常常被很多学者教授们引为“公知”。孔庆东之后,在缺乏理性伦理的公共话语体系下,“韩寒神话”似乎正成为一场“公知”危机的序幕。徐贲撰文说:“最让人震惊的是,一些具有公共影响力的知识分子言辞之粗野、心灵之蛮荒,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与粉丝相互激励,他们彼此之间也相互激发,而共同向下堕落,让诸多‘神话’破灭。”精英与大众,傲慢与偏见,谁有资格代表真正的民意?不过在思想上,从来没有什么“偶像”。韩愈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反过来就是“道之不存,师之不存也。”法国后现代思想家波德里亚指出,我们并不是活在真实的世界中,而是活在各种各样的媒介为我们编织的虚拟世界中;真实的世界实际上已经由于一次没有罪犯没有做案工具的“完美的罪行”而不存在了。从某种程度上,韩寒就是麦克卢汉所说的“机器新娘”,“有出息的作家经过培养电影明星的方式被培养出来,然后让公众消费”。有些黑色幽默的是,“人造韩寒”原本只是一个平庸的娱乐事件,但却引得无数人浮想联翩。   一生流浪的卢梭嘲讽说:人们宁愿死掉也不愿意去思考。事实上,人类可以没有思想,但却不能没有上帝。米兰昆德拉就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韩寒说过,他只是“灯光下的一个小人物”,但当他遇见麦田和方舟子时,他却坚信自己是天才。即使不乏许多“公共知识分子”对其进行“举烛”式的过度政治解读,韩寒神话注定只是一场早晚要落幕的大众狂欢;神话过后,或许人们将会看到一个更加真实和成熟的韩寒。在一种狂欢与狂热之下,只会有无数拒绝思想的“粉丝”和“大众”,而韩寒就是他们的“上帝”。面对“人类”,“天才”一般的“上帝”所面临的唯一的问题是,“上帝”是否思考过?或者说,“上帝”是否也有一个“上帝”?再或者说,“上帝”是否会像尼采说的那样死去?   “作品见。”这是韩寒的最后一句话,他宣布退出与方舟子的论战。在一个“真相”稀缺的时代,无论韩寒的粉丝还是方舟子的粉丝,人们仍在像等“第二只靴子”一样等待一个“答案”。答案在哪里?作为一个与韩寒类似,以反判言行介入现实的写作者和歌唱者,鲍勃迪伦的不同与超脱,在于他一意孤行地拒绝和抵触所有别人加在他身上的标签,比如摇滚天才、抗议歌手、民权代言人等等。他在22岁时曾经写了一首满是沧桑与无奈的歌,叫《答案在风中》——   一个人要经历多少才能成为男人   海鸥要飞越多少海洋才能在沙滩上入眠   流弹要飞多少次才能在天空中消失   我亲爱的朋友,答案在风中……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阅读更多

译者 | 《译者》每日原文推荐 – 2012/2/6

以下为每日原文推荐。如果你有兴趣,请参与翻译并将译文寄给 《译者》   ( iyizhe@gmail.com ) 以便与大家共享。欢迎使用 邮件组 、 Google Reader 和推特( @yigroup , @xiaomi2020 )跟踪我们的最新消息。   【时政热点】 《纽约时报》: 三名西藏牧民以自焚抗议当局 ——周五,三名西藏牧民在色达县自焚。这是首次有西藏平民自焚。 《卫报》: 中国切断骚乱藏区的互联网 ——据官方媒体报道,政府切断了四川发生骚乱的藏人地区方圆 30 英里范围内的互联网和手机服务。 路透社分析: 中国尝到了达赖去世后可能会出现的骚乱滋味 ——达赖喇嘛的非暴力主张对藏人青年有一定约束力。但一旦他去世,西藏地区很可能会出现更大的骚乱。 《外交政策》: 2012 年需要关注的五名中国异议人士 ——艾未未、倪玉兰、刘晓波、余杰和陈光诚。 詹姆斯敦基金会: 中国残存的自由派人士努力保持自由主义的火种 ——最新一期 的《中国简报》中的一篇文章。本期内还有另外四篇文章,涉及海外劳工安全、乌坎选举与中国宪法、解放军的政工网站、中国太空计划透明度等内容。简报全文( PDF )格式见 http://goo.gl/a5cEI 路透社: 苏丹叛军正在”设法”将被绑架的中国人交送回来 ——苏丹政府证实有一名中国工人在交火中死亡。 路透社分析: 中国的安全伞对于海外公民有一定缺限 ——随着军力增加,中国越来越愿意为保护海外中国人而部署军队。但是专家认为中国仍缺乏解救人质之类复杂行动的能力。 Vox : 我从共产主义政权垮台中学到的七件事 ——俄裔哈佛教授谈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转向资本主义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中国大概也难逃这样的命运,因此也算是一种借鉴吧。 中国辩论博客:” 为什么中国的崛起不会是和平的 ?”——芝加哥大学一位教授在 2004 年就曾发表文章称,中国的崛起不可能是和平的。他认为中国人是优秀的进取型现实主义者,因此一定会在亚洲寻求霸权。 《大西洋》月刊: 中国有互联网战略吗 ?——从胡锡进上推特发言,看中国在互联网 2.0 时代的战略。   【国际外交】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在叙利亚出现屠杀之后,俄国和中国否决了联合国有关议案 ——这事儿大概已经不是新闻了,国外各大媒体也都报了。这里推荐一篇,算是”立此存照”吧。 美联社: 默克尔对中国阻止维权律师见她感到不快 ——警方禁止莫少平律师去参加默克尔的晚宴。默克尔在广州对此表示遗憾,并称中共在异议人士问题上应有自信。   【经济金融】 ZDNet : 中国工人的幸福,意味着平价高科技产品的末日 ——中国的人权和劳工权益改革,将会对高科技产品供应链的效益和成本带来极大负面影响。 中国听说博客: 中国是否后悔当初加入世贸组织时的妥协了 ?——世贸组织关于中国稀土出口限额的裁决在中国引起不小反弹,但对于一个利用世贸带来的优惠而实现多年两位数增长的国家,这样的抱怨显得有点矫情。 彭博新闻社: 中国将会主导下一个布雷顿森林协定 ——当世界经济陷入危机之后,国际货币体系往往也会出现问题。随着欧美经济衰退,由布雷顿森林协议确定的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也受到威胁。新的储备货币很可能会有人民币的身影。 《福布斯》: 中国消费者的崛起 ——自 2008 年之后,外国在华投资的重点就不再是制造业,而是转为服务业。它们把希望寄托在了中国的消费者身上。事实证明这个宝是押对了。   【生活百态】 《纽约时报》: 虽然外国学生在美国院校的比例上升,但他们付的学费其实帮助了本地穷学生 ——以中国学生为主的外国学生占了华盛顿州立大学的 18% ,但他们付出的学费使学校可以为占学校 1/4 人数的本地穷学生提供免费教育。 《洛杉矶时报》: 中港之间的彼此指责进一步升级 ——港人指责大陆客不礼貌、抢资源。大陆指责港人太势利。   译文遵循 CC3.0 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到iTunes 中搜索“译者”即可订阅和下载译者Podcast;点击 这里 可以播放和下载所有译者已公开的视频、音频和杂志。(需翻墙)。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