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可平

胡锦涛智囊俞可平:因牵涉宪法 两岸不可能打造平潭民主实验区

胡锦涛智囊俞可平:因牵涉宪法 两岸不可能打造平潭民主实验区 (2011-05-08) 早报导读 李总理:政治体制将更具竞争性 阿裕尼失守 杨荣文难掩惆怅 学者:人民发出强烈信号 要执政党改变作风 落选之后 国民团结党把矛头指向媒体 指陈佩玲“冷静日”犯规 团结党不报警   (布鲁塞尔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重要智囊、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表示,两岸可共同打造平潭民主实验区的构思牵涉到宪法问题,类似的构想几乎是不可能。   该构想首先由台湾“爱与和平基金会”董事长邓文聪提出。   中央社报道,俞可平日前应比利时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所邀请,在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就当前中国大陆的公民社会发展发表演说。   他在答复记者询问时表示,今年初他曾受邀到台湾探讨中国大陆的民主经验,当时有台商提议,福建平潭与台湾隔海相对,能否打造平潭为民主实验特区,“但我认为这不太可能”。   俞可平说,经济特区与民主实验特区的性质不同,后者牵涉到宪法层面问题,毕竟在一个国家之内,怎么能够有一群人享有比较多的权力,另外一撮人则无?这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举世都没有类似的先例。   对于台湾与大陆的民主发展,他说,近年台湾的政治变化很大,但两岸都同源于中华文化,而台湾却能导入西方民主经验,因此大陆学者对台湾的发展向来有高度兴趣。   俞可平也表示,至少就他个人而言,目前很难评断台湾民主发展是否已经成熟,台湾的民主化进程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像是数年前台湾的红衫军有数十万人走上街头等。   他说,经常鼓励博士研究生,尤其是涉入民主体制与台湾政治发展领域的,着手两岸之间的比较研究,尤其台湾每逢选举,他都安排博士生到台湾观选,了解台湾的民主实况。   至于大陆的民主发展,俞可平说,大陆的民主发展非常特别,需要寻找新的思路,也或许这条路仍然距离长远。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阅读更多

中国政改:效台湾还是仿新加坡?

中国政改:效台湾还是仿新加坡? 记者: 黄耀毅 | 华盛顿  2011年 5月 09日 图片来源: VOA Huang Yaoyi 俞可平曾经撰文《民主是个好东西》 美国首都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在5月9号举办讲座,邀请多位美中学者以及前美国官员参加,讨论中国的政治改革究竟该如何进行,而中国的政治改革是否可以借镜其他东亚国家的成功例子。 *增量改革与渐进改革* 曾经撰文《民主是个好东西》的中国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俞可平认为,中国应该进行增量改革(Incremental Reform),而非渐进改革(Graduate Reform)。 他说:“增量改革的卓越点,是要增加整个国家和公民的利益。增量改革,一方面是渐进的,但另一方面经常有突破性的改革。第三个就是,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来讲,对于渐进改革,它是可以去掌控的,完全在它的掌控之中,它主动的选择那些可以改,哪些可以不改。” *增量改革有阵痛* 曾任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政务官以及美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的芮效俭提出警告,认为在东亚地区进行增量改革的几个国家当中,都要经历政治上的阵痛期,才导致基本上的改变,最后在位者才交出政权。但他指出了唯一的例外。这个例外说明,如果领导人能主导政治方向,则增量改革可能成功。 芮效俭分析:“唯一的例外就是在台湾。在台湾,你有一个真的为政权转移做准备的领导人,将一党专政,基本上就是独裁制度,转变成为多党制。而在那里增量改革进行的和平顺畅。” 俞可平说,中国政府对于新加坡模式非常有兴趣,因为新加坡能够同时保持经济增长,但政治上依旧是一党长期执政。 *党校教授认“一党民主”* 中国中央党校的王长江教授认为中国可以实行“一党民主”,只要共产党实行“党内民主”。而除了党内不同意见互相竞争之外,市场经济也会推动改革,所以他对于前景感到乐观:“我认为,还有一个市场经济推动力的推动,因为这个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准。” 不过前白宫亚洲政策主任李侃如认为,中国经济力虽强,但贫富不均,阻碍了改革。他提出彭博社在今年3月的一篇报导来说明:“美国参众两院当中前70位最富有议员的个人财富总和,是45亿美元。而中国的全国人大,前70位最富有委员的个人财富总和,是750亿美元。” 李侃如认为,富有阶层同时掌握国家权力,能否真正改革令人质疑。 美国之音记者询问俞可平,大约需要多久时间才能达成中国的政治改革,他认为各个目标所需时间长短不同,所以总体改革所需时间难以预测。 收听   电邮此文   打印此页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0) 提交评论 * 必须填写

阅读更多

政治改革从未提上日程

政治改革从未提上日程 核心提示:Joseph Fewsmith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前景的分析: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有。 原文: http://www.hoover.org/publications/china-leadership-monitor/article/67986 作者:Joseph Fewsmith 来源:胡佛研究院 China Leadership Monitor 发表时间:2011年2月22日 译者:BOS 2010 年8月,总理温家宝前往深圳经济特区,在即将庆祝其建立30周年之际,发表了讲话,在诸多议题中,也呼吁政治改革。温家宝讲话到底意味着什么,他是否与总 书记胡锦涛(两周后胡也在深圳做了一个冷淡得多的官方讲话)有明显分歧,成为了媒体猜测的话题。无论总书记与他的总理之间有或没有区别,或者区别有多大, 我们可以很有把握地认为温家宝不会与胡锦涛交锋,而意义深远大的,将会动摇中国共产党一党专政的政治改革,也从未提上日程。相反,这恰恰证明了中共将会继 续执行之前提出的,有限的党内“民主”路线。 与 过去类似党的会议一样,在10月15日十七大五中全会正式召开之前几星期到几个月,准备工作就已在进行中。7月1日,人民日报为庆祝中共成立89周年的社 论中,明确指出五中全会的主题,社论中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同时,在这篇建党日的文章中,也强调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然而,却没有提到政改,只是按照惯例呼吁党员们“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切身利益问题”。这些词汇是中共“服务人民”的传统,而并非意味着要推 动新的政治改革 1 。同样,新华社发表的五中全会公告中,明确说明会议将讨论第12个五年计划(2011-2015),而非政治改革 2 。 去年8月以来,中国以及外国媒体争相讨论政治改革是否将成为五中全会的主要议题。温家宝在视察深圳经济特区时发表的讲话引发了这些猜测(最终证明这些不过只是猜测而已)。温在讲话中说 3 : 没 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 现。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要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要从制度上解决权力过分集中又得不到制约的问 题,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坚决惩治贪污腐败;要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特别是要保障司法公正,重视保护和帮助弱势群体,使人们在生活中有安全 感,对国家的发展有信心。 温 家宝在之后几天到几个星期中反复提到政改,尤其引人注意的是他在8月27日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温说:“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 重要方面。我国的改革是全面改革,各方面的改革必须协调推进。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和其他领域的改革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深化政治体制 改革,要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 在CNN节目Fareed Zakaria对温家宝的专访中,政改的主题再次出现。温在总结其执政理念为“ 让人有尊严的幸福生活,让人感到安全可靠,让社会充满公正,让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 他接着说到,“尽管遇到阻力,我仍会坚定不移推动我的信念。”在我能力范围内,推动政治改革,风雨无阻,至死方休。” 5 反响 这 些对政改支持的表述很快引起了中国国内更为偏向自由主义的媒体的强烈反应。《南方周末》指出从2007年十七大以来,在政治改革方面几乎毫无作为,而今天 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比八十年代更为严重。“一些新“左”派用各种理由阻碍我们改革的努力。在一些地区他们甚至“敦促我们停止“或“迫使我们停止”一些改革试 验计划。” 6 9 月6日,南方日报连续刊登了一系列文章,呼吁政治改革。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钟坚写到:”要真正做到社会公平正义,就必须有现代民主政治来保 障。所以,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是政府在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平方面真正负起主要责任。” 同样,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王利文呼吁“以政治体制改革为核心带动其他各项改革”。而经验丰富的改革者高尚全提出,深圳应在实现公平正义上走在前 列。(全文见于 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0-09/06/content_6876922.htm ,译者注) 支持也来自于中央党校。9月13日,学习时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把政治改革纳入“普世价值”,文中说, 中国的发展受到世界民主化潮流的影响。民主化是世界性的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建设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13亿多人民发展民主的壮丽进军,一定能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上写下新的不朽篇章。 7 温 家宝的讲话引起如此强烈反响的原因很明显。资深评论员胡舒立,前《财经》杂志主编,现《财经观察》主编,尖锐地指出,政治改革的缺位已经阻碍了经济改革, 例如税务系统和生产要素定价机制。未能在政治系统中进行改革也意味着社会结构和文化方面的改革停滞不前。也许更重要的是,胡舒立指出,社会舆论的新观念认 为中国的经济改革非常成功,充分利用中国的“政治优势”,“中国模式”已经浮现。胡舒立认为,这种感觉背后隐含的逻辑是:中国已经不再需要改革。 8 确实,近几个月来关于假设的中国模式存在着种种讨论。一些中国学者正推动这股潮流,最著名的是北京大学教授潘维,他最近编辑出版了一本630页的专著,名为《中国模式–解读人民共和国的60年》 9 。 在这本书中,潘将中国模式比喻为传说中的鲲鹏,中国神话中一种巨大的由鱼变成的鸟。环球时报的文章中说,“这只鸟由中国政治为首,以独特的社会系统为身, 以独特的经济系统为翼。在最初的30年中,勇敢的鼓动翅膀,击水三千里,在之后的30年中,将腾空而起,骑乘在苏联和美国的巨风之上。” 10 自 由派学者,例如胡舒立,担心“中国模式”的提法隐含着某种程度的自我满足,将会动摇深化改革的信念。与胡舒立一样,李君如,这位中央党校前副校长,提出继 续强调中国模式不符合事实,而且是危险的。这种提法的危险在于“盲目乐观”,并可能导致改革偏离方向。在旧体制还未完全变革,新体制还未完善时,就已经开 始提“中国模式”,将会让人觉得没有继续改革的必要。 11 这种“中国模式”,不管其民族主义思想的根源是什么,很明显其吸引力来源于西方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经济困难,和中国政府安全度过危机的能力。中国已经是”崛起的力量“而美国是“正在衰落的力量”,这种感觉在中国的媒体中已经清晰可见。 胡锦涛 当 总书记胡锦涛9月6日前往深圳,并发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的讲话时,关于政治改革以及温家宝到底想说什么的争论达到了高潮。与温家宝戏剧化的风 格相反,胡锦涛倾向于发表温和的官僚主义的声明。在最平淡的言辞中,他赞扬了深圳特区“坚持锐意改革,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勇于突破传统经济体制束缚, 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 12 总 书记甚至没有提到“政治体制改革”这个词。在其更平淡的套话中呼吁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胡呼吁法制建设,包 括扩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是胡在2007年十七大的政治报告中提出的规划。 争论 温家宝激烈的表述与胡锦涛冷淡得多的背书之间的明显差异立刻引起了争论。资深的中国观察家Willy Lam将温与胡的讲话之间的反差描述为“明显的”(原文为“Stark”,译者注),并指出这之间的差别反映了两位领导人之间意识形态的裂痕。 13 一向谨慎的南华早报称,两次讲话反映了中国领导人之间的“深刻分歧”。 14 相反,汪玉凯,这位国家行政学院的评论员说,温和胡的讲话鼓励深圳特区不仅要继续推进经济改革,也要进行政治改革。他希望如果深圳能够扛起“行政特区”甚至“政治特区”的大旗,其先锋意义将超越前30年。 15 杜导正,充满争议的杂志《炎黄春秋》的主编,说他相信温家宝的讲话并不仅仅代表其“个人观点”,“温家宝有着胡锦涛的强大支持”。 16 温家宝的宣言 过 去在不同的场合,温家宝都表现得比其他高级领导人更为开放,更偏向自由主义。比如在2006年12月,温对文学艺术家的讲话就显得轻松而开放,这在中国媒 体中是罕见的。温也没有使用(中共)传统的意识形态语言,比如“知识分子”要“团结”人民大众,或者是文艺工作的“社会效益”。他从中国的当代文学写作回 溯到长久的儒家传统,随意引用过去的伟大文学家。“要把我们国家建成一个现代化的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或者说要建立一个国家的形象,不仅要靠经济发 展、生活改善,而且要靠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国民素质和道德力量。” 17 同样,在另一篇2007年2月的长文中,温写到 18 : 科 学、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而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 果。只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国家,它的实现形式和途径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模式,这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正是这 种多样文化的并存、交汇和融合,促进了人类的进步。要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不同文化之间不应该互相歧视、敌视、排斥,而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 短,共同形成和谐多彩的人类文化。 这 些表述引起了保守派的批评,也并未将中国的政治讲话推往更自由的方向。但似乎也未引起与胡锦涛的冲突。也许我们也可以对温最近在深圳的讲话做同样的理解: 提出重要的问题,尽量发表关于政治改革的讲话,但并非意味着要努力影响具体的政治会议,也并非要与胡锦涛或其他高级领导人交锋。 五中全会 媒体高调预测十七届五中全会党中央将会启动政改。法新社猜测政改将会是全会的“热门话题”,南华早报引用几份中国媒体的报道指出,全会将启动政改。 19 这些猜测由中国内部的猜测引发。在10月13日发布的一篇文章中,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猜测五中全会将拉开新中国历史上第三个30年的帷幕,同时预测新时期在继续改革经济制度以外,将关注于社会和政治改革 20 。然而,两天后新华社网站删除了俞的文章。 21 无论温家宝与胡锦涛强调的重点有何不同,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五中全会将要讨论政治改革。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第12个五年计划,在权威杂志《瞭望》的前瞻文章中,深度讨论了经济改革的必要性,但对政改只字未提。 22 政 治改革不是五中全会讨论的议题,但也并不是说会议上完全没有提到。长久以来,已达成共识:经济改革和中国正面临的社会紧张需要继续调整政治体制。但这并不 是说政改即将进行。会议的气氛被10月8日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消息影响,这位中国作家因《08宪章》被捕入狱,给了保守派一个机会强调政改的危险。 10 月8日五中全会发布公报,对政改几乎未提到任何具体内容,倒是强调了”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各级党委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对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提高发展质量。” 这些陈述让观察家们大失所望,但其实与中共在全会召开前几个月所表述的完全一致。 中共目前对于政治改革的立场,最准确的估计也许来自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最近的一篇讲话和一份中央组织部关于学习五中全会精神的通知。通知中说,“推动科学发展,我们必须强调干部选拔机制”,“我们必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 23 尽 管这份通知极其简略地提到了政治改革,但它蕴含了丰富的内容,表明最近几年中共的打算。李源潮去年12月的讲话提到了党的理论刊物《求实》3月份的文章, 李描述了干部制度面临的问题:封闭的选拔机制,拉票(党内),腐败,等等。李继续呼吁干部选拔的竞争机制,然而这种机制,不应与党管干部的原则相违背。 近 几年中共一直在试验这种“党内民主”。直到目前,并不成功,但似乎中共已经决定要坚持走这条路,大概一方面是因为改革的压力,而另一方面脱离“党管干部” 的原则目前仍不可接受。这与外部的观察家以及清醒的退休干部所期望的政改大相径庭,他们所期望的深远的政治改革,从未提上日程。 郑青原 在 五中全会之后,人民日报不寻常的发布了一系列署名“郑青原”的文章。这个笔名明显来自中国成语“正本清源”,意味着改正根本,澄清源头。之后新华社网站上 告知读者,这一系列文章出自中央政治局的指导,可推测这是中共高层的政治宣传。在全部五篇(到目前为止)中的第三篇格外惊人,它坚持说:“围绕社会主义民 主与社会主义法治,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歇。”,接着它断言“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的看法”,“不符合客观事实。” 25 文章的定调与温家宝的深圳讲话对比鲜明,许多人猜测这些文章是在批评总理。不管是否属实,人们广泛相信高层内部存在裂痕实际上也加剧了中国的社会紧张。 总结 不 管温家宝的意图何在,他的深圳讲话让中国国内国外很多人对政治改革回到日程上来心存希望。讽刺的是,对比被经济问题困扰的西方,日渐高涨的民族主义正对 “中国模式”心满意足,温家宝讲话的反映出落寞的政治改革前景。在目前的情绪中,人们并不认为需要模仿西方,尤其是西方的政治制度。无论如何,除了继续经 济改革将需要政治改革配合这个广泛接受的共识,很明显政治改革从未提上五中全会的日程,温家宝讲话后六个星期中媒体的热烈讨论与最终事实相距甚远。不管温 家宝或者“郑青原”的文章意图在哪,很明显中国的领导层将会谨慎的沿着党内民主的道路,无论如何不会放松党的控制,在可见的将来也不会有任何变化。 注释: 1. 社论 《争当时代先锋,永葆生机活力》,人民日报,2010年7月1日,第1页 2. 新华社,2010年7月22日 3. 温家宝,《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国家才有光明前途》,新华社,2010年8月22日,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12505398.html 4. 温家宝,《在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12772621.html 5.

阅读更多

信孚电讯: 罗曼罗兰:扼杀思想的人,是最大的谋杀犯

1.余华:在巴黎街头看到一个话剧广告,剧名是“结婚有害健康”,广告醒目地印着烟盒上“吸烟有害健康”的警告。然后看到国内媒体说北大将对“思想偏激”等十类学生进行学业会商,看来“吸烟有害健康”还能够延伸为“思想有害健康”。可是有个叫的人不同意,他说:“扼杀思想的人,是最大的谋杀犯。 2.即将出版的加拿大汉和防务月刊撰文指出,邻近香港的深圳大亚湾核电厂欠缺运作透明度,临近海岸的防波堤高度又不够,一旦发生重大地震及海啸,后果不堪设想。 3.路透社报道,联合国任意关押问题工作小组今天发布文告指出:关押中国著名维权人士高智晟违反了国际法。联合国任意关押问题小组隶属于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由来自多国的独立法律人士组成。 4.朝鲜最高领袖金正日曾向已故韩国现代集团创始人郑周永透露,他知道朝鲜居民并不喜欢他,而且睡梦中经常会梦到美国人、韩国人和朝鲜人一起向自己扔石头。 5.也门南部阿比亚省一座生产炸药和枪支的兵工厂28日发生大爆炸,至少造成110人丧生。此前,这座工厂曾被当地的极端分子占领。随后,众人开始哄抢库内物资,很多妇女和儿童也加入其中。 6.由于辽宁省丹东市正在建设高铁沈丹客运专线,一条建成仅两年、投资数千万元的公铁立交桥和一座新办公楼将被拆掉,百姓称之为败家子工程。 7.中国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周一称,高校毕业生应降低就业期望值,而学校应提供更多实践培训机会,帮助毕业生就业。 8.中国核工业集团科技委员会主任潘自强周五表示,尽管日本发生福岛核危机,但对中国而言,核电依是一个比煤炭更为安全和清洁的选择。 9.埃及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28日宣布,前总统穆巴拉克及其家人已被软禁。军方同时否认有关穆巴拉克前往沙特避难的报道。 10.众网友寻找杨恒均:信孚大学导师,人称老杨头,民主小贩,中国公民。著名时事评论家,网络作家与学者,其博文给无数网友以思想启蒙。于3月27日傍晚在广州白云机场被三人跟踪,后失去联系,到现在仍没有进一步消息。请各界朋友提供信息! 11.继黑龙江后,江苏、上海、浙江、安徽、广东和广西也都在空气中发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专家们称,人工放射性核素所带来的附加辐射剂量小于天然本底辐射剂量的十万分之一,民众不需担心。 12.利比亚卡扎菲政府副外长哈利德?卡伊姆呼吁星期二(29日)即将聚会伦敦讨论利比亚局势的多国外交官要作“和平使者”而不要作“战争贩子”。 13.广东省副省长、省妇儿工委主任雷于蓝称,广东将进行试点,从中小学女生开始女性教育,应对傍大款当三陪问题。据悉,新规划预计今年第三季度颁布实施。 14.美国第三大报纸《纽约时报》开始对其网站和智能手机网站上提供的内容收费。收费标准是在网站上每月阅读超过20篇文章,每四周15美元,或一年195美元。 15.美国科研人员称,研究发现核桃是所有坚果中抗氧化成份最高的(抗氧化成份有助人体抵抗疾病和衰老),多吃核桃应该成为健康饮食环节中的一部分。 16.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长陈佐夫周一称,该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余额已经下降,而且该行在全国范围内完全停止了对这类平台的贷款。 17.中国证券报称,通货膨胀率可能继续攀升,直至6、7月份达到6%左右的水平;为了更好地管理通胀预期,中国央行可能再次启动加息手段,而4月份和年中将成为加息敏感窗口。 18.国美电器周一称,得益于中国大陆对家电产品的旺盛需求,公司2010年净利润较2009年增长39%;并宣布了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计划。 19.丁咚《北大为何自毁声誉?》:历史已经证明了,今天的思想“异端”者,往往就是明天的大众楷模;今天遭到某些人唾弃和打击的观点,也许明天就会成为大众流行之思想。即使不是这样,少数人的“异端”思想,反而会使一个开明的时代更加璀璨耀眼。 20.信孚大学校长吴祚来:我没主张全盘西化啊,西方有法式西方,俄式,美英式西方,譬如法式西方,国家精神就强于英美,无论是吃日式还是法式,都得讲营养,但中餐的问题是讲味道与特色,我不在乎日式美式,而在乎其营养,也就是普世价值元素。权力分立,宪政法治,社团言论信仰自由,领导人公开选举,我希望实现这些元素。 21.童之伟《国家应比照“维稳”展开食品“维安”》:这种在历史上形成的党政高层的食品特供制,到了该取消的时候了。这不仅仅是因为它已成为社会特权的象征,为海内外广为诟病,更重要的是因它而形成的客观利益关系,必然削弱政治高层在改善百姓食品安全方面的意志力和决断力。 22.俞可平《善治,政府如何承担“幸福”责任?》:简单来说,善治就是政府官员和平民百姓对治理状况都感觉很好。不仅政府的管理要好,政府不在场时,社会的治理状况也很好。政府没有为公民的幸福生活提供客观条件是一种失职,但试图超越自己的能力去实现公民的幸福,或者试图替代公民去实现他们的幸福,则是相当危险的。

阅读更多

俞可平:一些体制已不适应发展需要上层建筑须做改革

一方面,我们要努力扩大公民的参与,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维护社会的政治稳定。这两者之间存在一种巨大的张力,它们对政府形成了严重的压力。只有通过深化 政治改革 ,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变“以堵为主”的静态稳定为“以疏为主”的动态稳定,才能彻底缓解 …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