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读 | 经济学人评价知乎:出乎审查者意料
本文原载于The Economist 编译/Nelson & Kev & 伍豪 译读:T-Read | 译读小号二世:WinnieTheFool...
阅读更多发布者小熊维尼 | 9 月 18, 2016
本文原载于The Economist 编译/Nelson & Kev & 伍豪 译读:T-Read | 译读小号二世:WinnieTheFool...
阅读更多发布者小熊维尼 | 7 月 31, 2016
学界五年研究,逐层反推中国互联网管制真相:2013转折点、删帖和屏蔽?不,真正发生的是网络管理“国家化”。把果冻钉在墙上?中国政府正在做到这一点。 中国政府可能是当今世上最擅长网络管控的政府。...
阅读更多发布者Anne Henochowicz | 5 月 9, 2016
五一节日抽出24小时旋风赶回随州参加侄子婚礼。这也是难得一见各路亲戚朋友的机会,热热闹闹,好不开心。但无论是同熟人还是亲戚朋友,我最害怕聊的话题是国外生活,而这也是人家见到远道而来的我最想聊的。 我之所以不愿意聊,是真不想有太多解释,例如,仅仅两顿饭,就有好几位亲戚朋友对我所在西方国家的混乱与治安表达了深切的关心,有一位特别提醒我,最近中国人在国外不停地死(一位留学生被杀),还有不少中国人烧掉自己的中国护照(澳洲一位华人烧护照),另外一位亲戚说到我儿子可能找外国媳妇时,特别强调,千万不要找日本媳妇,她们实在太坏了…… 亲戚朋友所说的外国的事不是没有发生,但一些事情从他们口里说出来,总给人一种怪异的扭曲感。按说现在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让世界各地发生的事近在“手指”,但我却发现和很多国内朋友的信息隔膜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的趋势。有人说,这可能是因为有一道防火墙。其实大谬不然,因为我的绝大多数信息都是从国内获得的。 问题出现在你电脑上的新闻网页给你提供什么样的新闻,你的手机给你推送什么样的信息。当我们自认为信息时代很方便,我们几乎无所不知的时候,我们其实只不过知道了人家想让我们知道的。渐渐地,我们已经被一些新闻网站长年累月的推送信息给彻底改变,甚至彻底控制了。这和十几年前互联网进入中国时人们对信息公开的乐观预估背道而驰。 海口拆迁事件,发生了有如日军侵华电影里才有的残忍殴打妇女和儿童镜头,这样的信息只是某个人躲在窗户后面偷拍的,你的新闻网页与各种推送就绝对不会有。海口曾经是我工作的地方,但这个新闻出来后,近似麻木的我只关心一点:如果没有当时冒着被打甚至被打死的那位躲在窗户后面偷拍,那些妇女和孩子们会怎样?全国还有多少这样的殴打在没有被偷拍的情况下发生?而如果我们的法律允许这样的信息可以公开拍摄和传播,还有掌权者敢在如此光天化日之下殴打妇孺吗? 最近百度出的魏则西事件,虽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却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在信息化时代,我们在信息上是如何的贫瘠,连救命的信息,都被人通过中国一家独大的搜索引擎歪曲。魏则西事件只是因为人命关天,我们才受不了,纷纷出来口诛笔伐。而垄断与歪曲信息造成的谋财害命,恐怕绝对不只是这一两起吧? 2012年在美国凤凰城,我曾经亲自问谷歌创始人,你什么时候回到中国?他说,明年就可以回去。我说,还是希望你们尽快回来,要不然,做一些妥协不就行了?我的意思很明白,不让你做的就不做呗,又没人强迫你去作恶?回到中国最重要。我们不能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上没有其他选择。 但直到今天谷歌还没能回来,后来我了解到,他们也很纠结。回去可能会违背谷歌“不作恶”的信条。谷歌在这个时候说的“不作恶”指的只不过是不能有选择性的屏蔽——我本来该看到的,你却不让我看到,这就是作恶。那么,百度推送虚假信息误导搜索者,最终甚至达到了谋财害命,那岂不是“作恶多端”? 奥威尔在《1984》里有一句经典的话:“谁控制了过去,谁就控制了未来。谁控制了现在,谁就能控制过去。”其实这句话若要与时俱进的话,不如简化为:谁控制了信息,谁就控制了现在、过去和未来。 而如果任凭百度控制了信息,你可能就没有未来了。 杨恒均 2016 年 5 月 2 日 随州 老杨头的海外微店为你提供货真价实的澳洲奶粉、保健品,韩妆,美国奥特莱斯名牌折扣包等等。加微信询问相关信息: Abbyhenry , ymhzzp
阅读更多发布者Sandra Severdia | 1 月 19, 2016
我们——拆掉知识高墙的人,有一个你经常见到的称呼:“政见观察员”。我们大多是在全世界各所大学求学的学生,也有几位已经毕业,走上了讲台。我们的团队里还有另一批人,不直接撰写内容,而是负责内容的包装和传播。为了让这些知识到达更多的普通人,我们需要运营新媒体账号、配发图片、设计 logo 和整体形象、维护网站。
我们有时会说自己是知识的搬运工。但我们很清楚:这件事情比 “搬运” 要更有挑战性。从一篇几十页的论文中,提取出精华部分,再完全抛弃掉学术论文那种或古板、或诘屈聱牙的写法,用大众可接受的方式,往往还要结合当下热点,用千余字的篇幅娓娓道来,所需付出的精力非 “搬运” 所能概括。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从不认为自己做的是 “编译”——这件事比编译要难多了。
阅读更多发布者亚克蜥 | 1 月 5, 2016
前几个月试着用微博助手清理了一下自己的关注名单,关注人数从近一百骤降到六十不到。这些被清理掉的账号当然不是什么僵尸号,都是被查封掉的,一旦被封,就像鬼魂一样不被任何人可见,只以一个数字的形式呈现在我的关注人数中,清理一下,数字也没了。 我试着回想被清除的都有哪些人,花了半天竟只回忆出四五个。我对关注这件事还是比较挑剔的,因为他们构成了我的信息获取渠道,但就算这样,他们从我眼前消失也不可避免地意味着从我记忆里消失。 @不良-教育...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