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消费,边公益—–易助网:“生意人”的公益事业

易助网——一个借助商业消费做公益的网站,其创始人和目前的核心成员,也多是商业和IT学科背景出身的年轻白领。这给“用消费做公益”的易助网的创立提供了灵感,也给网站的运行提供了商业化的可持续公益的思路——买当用户通过易助网的链接跳转到淘宝等网站购物时,商家就会把成交额的一部分捐赠到用户的“易助基金”,用户可以指定相应的公益用途,另一部分则会用于补贴易助网及其合作公益伙伴的运营成本。 创建两年多的易助网,目前的交易额和筹集金额还不算大,不过这些具有商业背景的成员们并不没有“做生意”时的急功近利。他们既有耐心又语气确凿地说:“我们的交易量可以比现在翻10倍甚至100倍。” 他们的信心来自于易助网对用户的黏性,以及电子商务市场的潜力。 公益没渠道?用消费做公益! 易助网的创始人博予曾经是一个创业者。2007年4月的一天,易助网的创始人博予的一个同事偶然跟他说,自己初中毕业直接读了中专,是因为家庭情况不好,他把读高中考大学的机会让给了弟弟,自己则直到工作了以后才重新考了大学。这位同事说,他最大的愿望是等自己退休了以后,回家乡开一个学校,让优秀的贫困生免费读书。 “从身边的人们身上我发现:大家其实都很愿意帮助别人,但是常常在‘等待’。原因很简单,工作很忙,生活压力也很大,没有什么‘余钱’。另一个让许多人迟疑的原因是,不知道自己的捐款是否能够到达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手中。”博予在易助网的blog里这样写道。这也是博予和和伙伴们创办易助网的初衷——“让公益变得更加简单易行,而且更加透明。” 于是,博予和伙伴们为易助网设计了简单方便的公益模式——在日常消费、购物“败家”的同时,就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并且是捐助人和受益人一对一的方式。 易助网的另一位核心成员歪歪介绍说,易助网筹款模式的灵感来自于“多背一公斤“的双子书项目,都是“借消费之便来筹款”,帮助有需要的人解决问题。 用户消费 商家返利资助 易助网的团队成员大多是具有商业背景,来自风险投资、市场营销、公关、管理咨询、财务管理等不同领域。 “目前我们规模虽然还不大,但是一直持续地增长。”歪歪说,“这就得益于我们的团队的商业经验。这些经验让我们一开始就把握住大方向,然后不断调整产品和营销策略。”团队的商业背景也在易助网的运营方面有很大帮助“比如与商家谈合作时的协议和条款,虽然是公益的事情,但大家都容易用商业语言去沟通合作。” 商业思路也融会贯通在团队成员为易助网设计的公益模式中。 在易助网首页的下方,可以看到6家购物网站的链接,主要是淘宝、当当这样的综合购物网站,也有艺龙等旅游网站。用户通过在这些链接到合作商家的每笔消费,就都能产生一定比例的返点,用于公益项目的金额就来自于这些返点。返利比例根据网站和商品的不同,在0.8%到5%。 而公益需求和受助方信息可以由任何人通过网络申请和提交,易助网团队会对需求和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再发布出来,由用户认领捐助。 不过到目前为止,为易助网提供公益需求和信息的人,都是团队成员见过面或者本来就认识的朋友。比如目前易助网发布的30多个受益人,这些人的需求信息大多来自在偏远山区和贫困农村支教的朋友,或者是团队成员已结识的人的家乡。 这样一来,信息真实性已经有了一定保障。“到目前为止更多地还是靠人际关系去寻找这样一些信息。”博予说,标准的审核流程是有的,但由于需求规模较小,他们尚未按照审核流程去执行。他们希望在今后公益需求的来源和数量增加之后,“建立一定的信息审核机制,由志愿者去执行。” “在易助网信息非常公开。”歪歪介绍说,提供公益信息的人,以及接受帮助的对象的联系方式都是公开的,所有用户都可以自己核实款项状态和用途,甚至和帮助对象直接联系。 另一方面,用户消费信息的真实性,是由易助网的后台系统,每个月与合作商家的后台自动完成对账。没有对上账的款项由人工再审核一遍。如果是用户没有指定受益人的款项,直接归入志愿者基金,在需要的情形下动用,并公告给所有用户。 用户黏性大 “交易量翻百倍没问题” 易助网目前的交易量和筹款金额并不高。据博予和歪歪介绍,易助网现在拥有600多个注册用户,平均交易额两三千元;年交易量在20万元左右,筹集金额截至目前大概在5000元左右。 团队成员也坦然承认,目前易助网的规模还不大,但这些平日在商界打拼的白领似乎并不着急,也丝毫没有做生意时的急功近利。10个核心成员里面,基本都在大型商业公司、投行工作,也拥有不少商界的人脉关系,但与其他公益组织不同,大家并没有去动用这样一些“有用”的关系和商业资源,来为易助网做事。 比如一些成员因为工作关系认识很多有钱的客户,但也没有想过利用这个关系拉赞助;也有成员在自己公司有一些行政权力,但也没有采取类似规定公司员工要通过易助网订机票的手段。“如果利用了这样一些资源,易助肯定不是现在这个交易量,”歪歪说,“但好像易助还没有这个文化;我们希望真的是通过大众的力量去汇聚公益力量。” “我们的数据看上去不是特别大,但是发展空间非常大。”博予说,“交易量翻10倍或者100倍都是没有问题的。”在他看来,现在的数据只是在为今后打基础。 博予说这番话的底气首先来自于电子商务足够大的市场规模,第二便是对易助网用户黏性的信心。 2009年底,《南方都市报》发表了一篇不到2000字的介绍易助网的文章。“那段时间,访问量有很明显的增长,”歪歪对此印象深刻,“而且访问量的增长在宣传结束后并没有大幅下降。”他们认为持续稳定的增长说明易助网对用户的黏性很大。 “那两天里200个访客中有60个注册了用户,这个比例非常高,30%的转换率。”博予说,“而且这些新用户也相当活跃,当月的交易量就翻了两倍。” 他们目前阶段最关心的不是流量,而是不断完善产品,改善用户体验,提高转换率和用户活跃度。“易助网这个产品对于一部分人是很有价值的,用了易助网的用户会坚持用,会变成永久用户。” 他们通过数据发现,许多用户一旦用过易助网,就会一直来用。最多一个用户已经通过易助网消费了五万多元。博予认为,有的网站访问量很大,但不一定说明问题;而来了易助网的,相当一部分就转换为用户就留下来了。 “我们访问的绝大多数都是老用户,一天有二三十个访问量,每天有三四笔交易。”因此他对今后的用户和交易增长很有信心,“这是个好产品,只要让人们知道它就可以了。” 不过,在推广易助网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相比“多背一公斤”等有相似度的网站,易助网的传播性天生就比较低。“多背一公斤”的用户很愿意和别人分享旅途经历,上传照片、写BLOG等。“而在我们这儿买东西,一般不会拍照片、写博客,甚至给别人发邮件。”博予说。所以,易助网曾尝试利用病毒营销来做宣传,但效果并不理想,“病毒性不高”。他们发现一些相对传统的报道宣传、线上活动等方式,却是很有效果的。 低成本扩张 对于易助网短期的发展目标,团队成员希望以低成本扩张的方式,在2011年底实现用户数翻20倍。与此同时,年交易额和筹资金额也随着用户数量翻20倍,达到400万元和10万元。而在用户数量、交易额和筹集金额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易助网的运营成本基本不需要有太多增加。 为了实现这一短期增长目标,博予表示将花更多的时间在相对传统的推广方式上,比如媒体报道,以及线上活动。博予说,“‘多背一公斤’网站通过各种媒体公关每天能为网站带来上千个新访客。以易助网的转换率和用户黏性,只需要它的十分之一的曝光度就能完成用户增长的计划。” 至于远期的目标,博予没有直接回答,他提到的是:“整个电子商务市场去年的规模是3000亿左右。假设有10%的用户认同并实践‘公益消费’, 如果按2.5%的返利比例,公益消费的市场至少有7.5亿元。而且电子商务整个市场在过去五年每年翻番,未来还会持续增长。” 被问及为何没有全职人员时,博予说:“其实公益组织最需要的不是全职的团队,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团队。易助网的团队成员除了这个公益理想,都另外还有自己的职业追求,为什么一定要放弃一样呢?我们虽然这样发展速度慢一些,但是我们在持续地进步。你看国内许多其它的公益团队,创始团队全身心的投入了进去,但是却因无法长期坚持最后不了了之。” “不过”,博予又提到,“易助网是一个能自身造血的生意,等它长大到一定的程度,自然会吸引到全职的人员加入。” Comments 2010-06-10 , 易助网招聘–E惠社推荐 | E惠社—专注于非营利领域互联网应用 writes: 边消费,边公益—–易助网:“生意人”的公益事业 Related posts: 易助网招聘–E惠社推荐 如何使用网络来进行有社会责任的购物 应该鼓励非营利领域的“投我一票”社会公益比赛吗? 十五个网站让你利用社会媒体参与解决社会问题 SXSWi讨论-为公益游戏 Related posts: 相关日志 易助网招聘–E惠社推荐 (0) 台湾社会企业—网络行动科技介绍 (0) 版权所有 © 2009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The use of this feed on other websites breaches copyright. If this content is not in your news reader, it makes the page you are viewing an infringement of the copyright. (Digital Fingerprint: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