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法广 | 欧亚论坛: 意识流情爱与唯美歇斯底里 – 谈台湾舞蹈空间演绎的两台欧洲舞蹈

台北的 舞蹈空间 舞团 ( Dance Forum Taipei ) 今天晚上将在巴黎左岸十三区的 Le Dansoir – Karine Sapora 剧场表演西班牙编舞家 Marina Marscarell的 “橄榄树” Like an olive tree 和法国编舞家Myriam Herve-Gil 的 “明天的这裡会有黎明吗” Y aura-t-il pour de vrai un matin. 这将是舞团回台北前在法国的最后一场演。从二月底开始,他们已经在台北及法国的Rethel, Troyes演出了七场。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天晚上他们在巴黎的表现应该是这次巡演中最放松,最出彩的一场。 Marina Marscarell 的 “橄榄树” 说的是一位西班牙女人在上个世纪一次和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童年和青少年的记忆。然而编舞家非常年轻,她所说的女人应该是一个年迈的女人。近一个世纪前的记忆是如何被发觉出来,又如何被当代舞蹈语言来描述和表达呢 ? 这是这台舞蹈很有意思的一个看点。 上星期,在法国香槟阿登 (Champagne Ardennes)地区Rethel市的Louis Jouvet 剧院看完演出后,舞蹈明星陈柏文和我谈到他的角色时说,他是女主角想象中的两个情人中的一位,在纠结和挣扎之后,最后是他和女主角厮守到老。 当战争,多角色恋爱,幻觉交织在一起的时候,舞者们的每一种身体的宣泄都会把观众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不经意的,细微的体会和经验放大,浓缩,并且在一个时代,一种心理的背景里演绎,就好像把你的一部分的生活作为元素,放进一个你不熟悉的故事和精神境界里,让你好奇,让你激动。 舞者苏冠颍的表现相当出色。挣扎中的脆弱,爆发中的文质彬彬使他和相对彪悍多情的陈柏文的角色相得益彰,使整个演出在原创抽象中始终保持着生生不息的动力,就像心,就像肺,就像横膈膜。这种摸不着但看得见的运动使编舞的理智活了起来。 相对于 “橄榄树” 里有姿有色的意识流情爱,法国编舞家Myriam Herve-Gil 的“明天的这裡会有黎明吗” 要晦涩很多。编舞给人的印象是她想营造一种隔绝里的狂躁的美,一种没有起伏的,极简主义的单声道情绪。但是这种极简和单纯由媒介的多重来辩证。Myriam Herve-Gil 借用了戏剧,声乐,诗歌的手段和舞蹈共同作用,来表达她的隔绝中歇斯底里的快感和和谐,诗意的,音乐的,形体的。 不过舞蹈空间的艺术家好像并不认同法国编舞追求的复合手段表达的歇斯底里的纯粹和美丽。他们的表演多多少少试图改变没有轻重缓急,在一个点上线性的抽风。台湾著名戏剧演员徐堰玲把诗句朗诵得有声有色。观众也不认同编导,说看不懂,不知道在说什么。演出之后,Rethel 主管文化的副市长 Francoise Leopold 说,不管你懂不懂,喜欢不喜欢,你必须承认这台舞蹈的原创性是很有意思的。 无论编舞的艺术是否得到所有人的共鸣,但台湾舞蹈空间的演出确实得到了从专业人士到观众的一致赞扬。他们在技术上优势把最不可思议的编舞作品搬上了舞台,他们让自己几乎成为不可替代。法国剧院,地方政府及舞蹈界人士注意到,平珩女士担任艺术总监的舞蹈空间是台湾除了云门舞集之外仅有的一个通过政府资助以薪水的形式招募和培养优秀舞者的团体。大家认为,这也许是为什么在他们那里可以找到有充分技术实力,可以与欧美一流舞者竞争的舞蹈明星的原因。 今晚台湾 舞蹈空间 在巴黎的演出将是给巴黎人带来情绪和审美上的震荡的演出。 Le Dansoir – Karine Sapora Tel.: 01 48 07 00 17 email : dansoir@karinesaporta.com 相关话题 01/12/2011 – 欧亚论坛 神壇上的情欲,精神里的性愛 : 谈无垢舞团的灵与性 07/04/2011 – 欧亚论坛 京戏版 « 等待果陀 » 里的艺术情调与政治趣味 ( 一 ) 14/04/2011 – 欧亚论坛 京戏版 « 等待果陀 » 里的艺术情调与政治趣味 ( 二 ) 04/02/2012 – 艺文生活 听五月天在法国唱歌

阅读更多

朝鲜日报 | 香港影视展 台湾团抢锋头

香港国际影视展开幕,台湾团举办酒会,知名导演张艾嘉(左三)与团员参与盛会。 《联合报》记者 摄影 位居全球第三大的香港国际影视展昨天开幕,台湾派出历来最大的参展团,又在开幕日举办最大规模的酒会,抢尽风头。 台湾参展代表团昨天下午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开幕酒会,东道主香港贸易发展局提供会场内最大一间会议室,因出席者众,场内摩肩接踵。 率团到港的新闻局副局长许秋煌表示,希望藉香港影视展的机会,让大陆、亚洲以至国际影视界,了解目前台湾影视界的发展。 台湾影视界发展是什么状况?电影基金会理事长朱延平表示,台湾影视界发展不仅是三十年来最好,今年还交了漂亮成绩单,春节总票房压过好莱坞电影。 香港国际影视展主办者香港贸易发展局代表说,感谢台湾电影界对香港国际影视展支持,这次台湾参展团的规模比去年大增五成,参展面积更大增八成。 这次台湾参展团还有一批台湾的出版界人士同行,他们希望影视和出版界携手进军国际市场。   来源=台湾《联合报》|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联合新闻网》 朝鲜日报中文网 chn.chosun.com 本文内容归朝鲜日报和朝鲜日报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摘编

阅读更多

BBC | 台湾提高大陆对台投资限制额度

允许大陆投资者扩大投资的关键领域包括芯片制造机械。 台湾周二表示,台湾在5个关键行业提高了中国投资者投资的上限,这些领域包括液晶显示(LCDs)和半导体,但是没有允许大陆公司控股。 台湾经济部透露,根据新条例,大陆投资者不必再受对台湾公司持股不超过10%,对合资公司50%的限制。 不过经济部表示,大陆投资者仍然被禁止对投资公司控股或任命经理,大陆对台湾投资必须要经过监管当局的批准。 除了液晶显示(LCDs)和半导体,其他三个允许大陆投资者扩大投资的关键领域是集成电路组装和测试,钣金工具制造和电子和芯片制造机械。 台湾经济部还说,规则修改旨在确保台湾关键领域得到发展,这些领域包括了发光二极管和太阳能电池制造产业,这些是首次对大陆投资开放的领域。

阅读更多

台湾:華人群像紀錄片影展映後連線艾未未視訊現身

【2012年3月17日讯】由台灣誠品書店和香港陽光衛視合作舉辦的「我們的二三事」華人群像紀錄片影展在17日晚上播放《一個孤僻的人》,內容是艾未未工作室歷時兩年追蹤和拍攝楊佳案的發展。影片放映之後的座談,藝術家艾未未艾未未作為神祕來賓以Skype連線與主持人張鐵志及現場觀眾對話。座談問答中,艾未未除了談論這部紀錄片之外,也評論去年與臺北市立美術館的合作,並對近日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學生袁禎禧裸體抗議的事件表示肯定。 艾未未提到曾於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個展,他以「官僚」、「沒有文化感」、「不具熱情和責任感」等評語來評價主辦單位的表現,並舉出溝通時館方一再以「種種原因」來作為延遲的回覆等狀況為例。他認為北美館的表現是有「政治」因素,因為他們在辦其他展覽時就「辦得像樣一點」。 去年艾未未遭中國政府扣押,在被問及那段經驗時,艾未未自嘲「其實我是罪有應得,做了很多事情讓很多人不愉快。」他認為那段經驗為他帶來「真實感和實在性」,讓他「跟現實有更加清楚的關係」,並表示他「不相信自由是可以沒有痛苦就可以得到」。 此外,艾未未還提到聽說了大學生裸體抗議被校方處分,他表示「贊同年輕人的反叛和質疑」,認為這表現了台灣的活力。他所提到的大學生,指的就是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學生袁禎禧。袁禎禧因不滿國樂系官方刪除其發表聲援樂生療養院的留言,演出裸體音樂行動劇《跟著我做:向艾未未致敬》,遭到校方懲處。 除了這次影展中放映的《一個孤僻的人》之外,艾未未的新紀錄片《平安樂清》目前也已經完成,還有其他紀錄片在進行中。 来自:http://zh.wikinews.org/wiki/%E8%8F%AF%E4%BA%BA%E7%BE%A4%E5%83%8F%E7%B4%80%E9%8C%84%E7%89%87%E5%BD%B1%E5%B1%95%E6%98%A0%E5%BE%8C%E9%80%A3%E7%B7%9A%E8%89%BE%E6%9C%AA%E6%9C%AA%E8%A6%96%E8%A8%8A%E7%8F%BE%E8%BA%AB

阅读更多

潘采夫 | 台湾也是我的乡愁

2012年03月18日 21:10:06   (凤凰网专栏) 两会闭幕了,温家宝总理对自己心境的描述,让今年的记者会有了告别演出的悲剧味道,而他关于重庆和政治改革的言论,更是震撼了所有关心中国政治的人。 我也是心潮起伏的听众里的一个,除此之外,我还注意听他对台湾问题的回答,每年都会谈,这次又谈了,退休后愿意去台湾自由行,但是还得看条件。他这次引用了台湾诗人林朝崧的诗:“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还说了很动情的一句话:“几千年的文化恩泽,就不能消弭几十年的政治恩怨?” 我相信温家宝一再坦陈心情,并非全为所谓统战,也体现了他的个人情感。我之所以关注他说这些,在于我也想去台湾,我甚至感觉到,也许他和我一样,也有一种文化上的乡愁? 中学时代,我最爱的课是语文课,每学期结束语文课本都翻得稀烂。那时我有一个爱好,统计哪个作家在课文里出现次数最多, 鲁迅 高居第一,好像有十六七篇, 毛泽东 排名第二,其次就是秦牧、吴伯萧、杨朔这几位散文家,其他印象深的还有《长江三日》、《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这些课文。当时读鲁迅并不觉得好,在《一件小事》中,鲁迅写“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当时就觉得这很像一种革命文体。学生们也偷懒,写作文动辄就“他的背影高大了起来”。毛泽东的文章自不必说,“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很好,很好。”只让人学会了霸气。吴伯萧、杨朔他们的散文,更是真情不见,趣味全无。学这样的文章,跟古代秀才读八股没区别,让人乏味得不行。 所以就读各种杂书,金庸的小说九岁就喜欢上,初中偶然看到梁实秋的《雅舍小品》,里面的“男人”、“女人”笑得我肚子疼,原来还有这样幽默又不逼人学道理的文章,高中读李敖的《传统下的独白》,更是惊为天人,原来少年人可以这么特立独行,直接向老权威们叫阵,里面《妈妈的梦幻》尤其让我爱不释手。课文里也有最喜欢的,虽然不多,林觉民的《与妻书》、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是能想得起来的几篇。李乐薇这篇文章不在考试范围,但恰好高中语文老师超喜欢,挺长一篇文章,要求我们午饭时间背会,下午上课就挨个背诵,我是唯一一个能够背诵全文的,可知对这篇文章的喜爱。 这种乏味与有味的比较,直接左右了我一生的趣味走向,从梁实秋、李乐薇、李敖他们出发,我开始对台湾大感兴趣,钟理和的《原乡人》,龙应台的《野火集》, 胡适 殷海光雷震他们的掌故,《自由中国》杂志,蒋经国的治台历史,直至台湾民主进程。到现在,竟然反认他乡是故乡,把台湾当成了自己的文化故土。越读台湾人写的书,就越发现自己学养浅陋,文字粗糙,越看赖声川王伟忠的长相,就觉得自己实在面目可憎,俗不可耐,长恨此身非我有,自卑情绪蔓延。 两年前,我曾写过一篇《他们曾骑马穿越中国》,梳理了倪匡、金庸、黄沾他们历尽艰辛到香港,从此北望神州,胡适、雷震、殷海光、李敖、许倬云、余英时、唐德刚等一大批文化人,经历与黄沾他们相似,只不过走了另一条路,到了台湾。还有的到了美国。这些人离开故土,成为海外游魂,他们的踪迹,可绘成一幅文化流民图。 当内地的文化革命造成了文化大荒芜,是那一批逃难的人,为中国文化存续了香火,使故国文脉不致最终断绝。所以,港台,尤其是台湾,成了我多年来思念的“文化故土”。学者王晓渔说过一句话:“台湾是我的美丽乡愁。”我常拿这句话向台湾朋友表白。 不少人有这样一个观点,内地和台湾的政治差别确实很大,但两岸同根同种,文化传统是一样的,文化认同必将反推政治进程。我觉得他们太乐观了。对于温家宝记者会上那句反问式真情告白:“几千年的文化恩泽,就不能消弭几十年的政治恩怨?”我想我的回答是:总理有所不知,虽然只几十年的政治恩怨,却已经让我们的文化大不一样了。文化固然可产生认同感,但如果缺少政治智慧和胸怀,文化就不可能推动政治,政治反倒会改造文化。 记得高中时,课文里有流沙河的一首诗,好像是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唱和,“就是那一只蟋蟀,钢翅响拍着金风,一跳跳过了海峡,从台北上空悄悄降落,落在你的院子里,夜夜唱歌。就是那一只蟋蟀,在《豳风 • 七月》里唱过,在《唐风 • 蟋蟀》里唱过,在《古诗十九首》里唱过,在花木兰的织机旁唱过,在姜夔的词里唱过……” 诵读这首诗的时候,既能读出高山流水,也能读出浓浓乡愁,但是谁的乡愁呢?余光中的?流沙河的?温家宝的?抑或是我的?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也许我们都有吧。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