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

译者 | 美国战略预测公司 世界状况:框架

核心提示:我们推出一系列文章介绍当今全球大国及区域大国的国家战略,这是第一篇。本文为粗略了解世界现状构建了一个框架。未完待续 原文: The State of the World: A Framework 发表:2012年2月21日 作者:George Friedman 本文由 译者 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地缘政治的演变是周期性的。各个大国盛衰变幻,每一代人时间里都会发生变化,犹如一场无休无止的芭蕾。不过,1989年到1991年这段时期比较独特,人类历史上一个绵延几百年的漫长周期结束了,随之而来的一个较短周期也告一段落。那段时期的事件至今仍影响着世界。 1991年12月25日,一个时代结束了。那天,苏联解体,将近500年来欧洲首次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堪称全球强国,也就是说没有哪个欧洲国家具有全球性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力量。1492年欧洲闯入世界建立起一套全球帝国体系所开启的局面终结了。在五个世纪里,葡萄牙、西班牙、法国、英国、苏联,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先后主宰世界。那时候,即使较弱的欧洲国家也拥有一定的全球影响力。 1991年以后,唯一的全球强国就是美国,它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球总额的约25%并控制着海洋。美国的全球优势地位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国的力量逐渐摆脱国际体系边缘地位,但那是在一个多极舞台上。二战结束后,它置身于一个两极世界,与苏联形成对峙,而美国的胜利绝非必然结果。 二十年来,美国是无可匹敌的全球强国,但它的权势使美国在这其中大部分时间里处于权力失衡状态,而在过去一代人时间里,失衡一直是全球体系的基本特征。美国没有为它的这种地位做好体制上和心理上的准备,上世纪九十年代过于乐观地看待重大冲突的告终,”9·11″以后则向激进伊斯兰教开战,这种战争是美国无法避免却也无法融入一项多层次全球战略的。当这个唯一的全球强国着迷于某个地区时,整个世界的平衡便被打破。时至今日,失衡仍是全球体系的最主要特征。 苏联的解体终结了欧洲时代,却也终结了始于1945年的那个重要时期,而且伴随着往往会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种种事件。1989~1991年期间,日本经济奇迹终结,世界头一回在一个亚洲强国的金融体系破碎之际见识了这个强国持续的经济增长率。日本奇迹的终结和东西德统一带来的经济难题都改变了全球经济的运转方式。1991年签订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为欧洲尝试一体化创造了条件,是欧洲在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安身立命的框架。天安门事件确立了中国随后20年里的走向,是中国人对苏联解体的回应。它造就了一套体制使经济得以发展但确保中国共产党的统治地位。萨达姆·侯赛因入侵科威特的目的是改变波斯湾地区在两伊战争结束后的力量对比,试探了美国在冷战结束后是否愿意投入战争。 1989~1991年间,无论是按世纪还是按世代来看,世界的运转方式都变了。这是一段非同寻常的时期,其重要性现在才开始显露。它锁定了一个长远内的换岗仪式,在这个过程中,北美取代欧洲成为国际体系的中心。但光阴荏苒,我们如今处于欧洲强国崩溃后第一次巨大转变的中途,这个转变始于2008年,但现在才全面展开。 2008年发生的是全球资本主义体系时不时会遭受的金融混乱。通常情况是,这种混乱先在各国引起政治危机,然后是国家之间关系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有三点格外重要,其中两点与2008年危机直接相关。一是欧洲金融危机及其演变出来的政治危机。二是中国出口危机及其影响。第三点与2008年危机有着间接联系,那就是中东地区力量对比变得对伊朗有利。 欧洲危机 欧洲危机是2008年金融体系崩溃后最最重要的事件。欧盟的愿景是,有了一个把法国和德国捆绑在一起的机构,自1871年以来曾经肆虐欧洲的战争就不可能再爆发。这种愿景还认为,经济融合既能把法德两国联合起来,又能为建设一个繁荣的欧洲奠定基础。按照《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规定,欧洲的这种愿景认为,东欧地区前共产党执政国家将通过欧盟逐渐民主化并融入单一框架。 然而,欧洲这种想法所包含的思想是,欧洲会在某个时候超越民族主义成为一个欧洲合众国,一个拥有宪法和统一内政外交政策的单一政治联邦。它将从一个自由贸易区逐步发展成拥有统一的经济体系和单一货币,然后围绕欧洲议会进一步实现政治融合,从而使欧洲成为单一国家。 当然,早在这一切之前,人们就开始在谈论中把欧洲当成单一实体。尽管正式提议都很低调,但关于一体化欧洲政体的议论甚嚣尘上。这是由两个因素造成的。第一、欧洲统一有着显而易见的经济和社会好处;第二、这是欧洲在国际体系中施展影响力的唯一途径。欧洲国家单独来看都不是全球劲旅,但作为一个集体的话就肯定是了。鉴于冷战结束后的世界上美国是唯一的不受约束的全球强国,这是一个颇有吸引力的机会。 欧洲的愿景在2008年危机之后被粉碎,欧洲的试验所存的根本性缺陷在危机中暴露无遗。那种看法的核心是世界第二大出口国德国,但欧洲的外围太薄弱,经不起危机的重创。其实跟具体这场危机没有太大关系,欧洲的建设方式根本经受不起任何金融危机。危机迟早会发生,那时欧洲的统一就会岌岌可危,各国出于不同的经济和社会现实都会按照自身利益而非欧洲的利益行事。 毋庸置疑,2012年的欧洲与2007年的欧洲截然不同。有些人期望欧洲在适当的时候回归过去冷战结束后的状态,但那是不大可能的。欧洲事业的潜在矛盾现已暴露出来,虽然有些欧洲实体可能会幸存,但恐怕不会是《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所预想的那种欧洲,更谈不上关于欧洲合众国的远大理想。因此,唯一有可能与美国抗衡的力量在这一代人时间里不会出现。 中国与亚洲模式 中国也受到了2008年危机的冲撞。除了一切经济体都不可避免的周期性质以外,从日本以及后来1997年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情况来看,亚洲模式可带来较长时间的增长,然后是深刻的金融混乱。事实上,增长率不能说明经济健全状况。跟对欧洲一样,2008年金融危机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触发器。 中国的核心问题在于,超过10亿人的家庭收入在每天6美元以下,这其中大多数人的收入低于每天3美元。社会紧张气氛且不谈,其经济后果是,中国的工业大厂超出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于是,中国必须出口。然而,2008年以后的经济衰退重创中国的出口,严重影响了GDP的增长,危及政治体系的稳定。中国对付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大幅增加银行放款,这推动了新的投资并支撑了GDP的增长,却也导致了通货膨胀。通胀对劳动力成本形成上行压力,直到中国开始丧失对其它国家的主要竞争优势。 在整整一代人时间里,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是全球经济体系的引擎,正如日本在前一代人时间里扮演的角色。中国的下滑无非跟日本当年差不多。然而,中国在改变自己的行为举止,而国际体系的行为举止亦随之改变。 展望未来 假如我们认定国际体系有三大经济引擎,那么其中两个——欧洲和中国——的行为举止正变得不再那么咄咄逼人,在国际体系中也不再那么举足轻重。2008年的事态并未造就这些变化,只不过它们引发的进程暴露出这两个实体的潜在缺陷。 中东多多少少置身于国际体系的主要进程之外,它正经历其力量对比的根本性转变,推动力不是2008年的危机,而是美国在该地区发动的战争及其终结所造成的后果。随着美国撤出伊拉克,伊朗成为波斯湾地区的主要传统强国和对伊拉克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家。此外,随着阿萨德政权在伊朗的扶持下继续当政,伊朗的影响力有可能从阿富汗西部延伸到地中海。即使阿萨德政权倒台,伊朗仍完全有条件在波斯湾地区占据主导地位。 正如1989~1991年的各种进程决定了此后20年的特点,现在所发生的各种进程主宰着今后一代人时间。美国依然实力雄厚但内政外交严重失衡,它面对一个处在变化中的世界却尚不明白如何应付这个世界,或者说全球体系的变化会对这个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战略上,对美国而言,欧洲四分五裂、中国经济达到顶点后全球生产活动发生转变以及伊朗的力量骤增似乎都是对美国没有什么直接影响的抽象事件。 所有这些事件都给美国带来它尚未做好应对准备的危险和机遇。欧洲四分五裂让人对德国的前途以及它与俄罗斯的关系产生疑问。生产活动向低工资国家转移将在这些以前被认为无可救药的国家(正如1980年的中国)造就经济繁荣,快而不均的经济发展则有可能造就一些不稳定地区。当然,关于伊朗问题可以通过制裁来控制的想法与其说是一种战略,不如说是一种背弃。 世界上有三大区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欧洲、中国和波斯湾。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必须制订一项战略来应付这个崭新的现实,正如1989~1991年的事态要求制订新的战略。最重要的国家美国在1991年之后没有战略,今天也没有战略。这是世界上最最重要的现实。正如哥伦布远航后一代人时间里的西班牙人对他们所创造的现实缺乏清楚的认识,美国人对于他们所置身的世界没有清楚的认识。这个事实继续决定着世界的运转方式。 因此,接下来我们将剖析美国在今后20年里的战略,看看它会如何改造自己。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 译文遵循 CC3.0 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到iTunes 中搜索“译者”即可订阅和下载译者Podcast;点击 这里 可以播放和下载所有译者已公开的视频、音频和杂志。(需翻墙)。

阅读更多

爱思想 | 张曙光:从九大关键环节看中国历史大趋势

张曙光:从九大关键环节看中国历史大趋势 进入专题 : 中国历史 大趋势    ● 张曙光(北师大)       不懂中国的历史,就难以理解中国的现状与未来。梁启超先生大视野,说先秦以前的中国是“中国之中国”,清乾隆之前的中国是“亚洲之中国”,之后的中国是“世界之中国”。我读史特别是近代以来史学家、考古学家和思想史家著作,参照先哲与时贤相关论点,形成理解中国历史的初始和边界条件,及九大节点之见解,刊布于此,以飨读者并求方家与识者指正。          对中国历史持续发挥作用的自然条件及其作用:          人类起源的一元说和多元说仍无定论,对于我们研究和理解中国社会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并无决定意义。具有决定意义的,是中国东亚大陆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其对人性、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之持续的影响,这一自然环境,导致发源于黄河长江等流域的内陆文化,呈半封闭状态而包容性又极大。          古代中国人长期面对的是这样一组文化类型和矛盾:          一是在温暖湿润的自然环境中滋生的农业文明与周边文明和社会的对比,形成“夷夏之辨”,从黄帝与蚩尤之战,中经所谓“五胡乱华”等等,一直持续到满人入关,甚至西学东渐,导致作为中华民族之主流的汉人,成为最不纯粹、最能在文化和信仰上兼收并蓄的民族。一般来说,自然地理条件的作用与人的能力成反比,但它永远参与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影响人的性格和气质。          二是从部落到国家形成,以及大江大河的治理所需要的统一管理机构,推动集权统治及其所代表的秩序,与分散的广大农民与手工业者的自主性之间相反相成的关系。          以上两点构成中华民族历史运动的基本张力。          但是,自西方列强经由太平洋打开中国门户之后,太平洋这一传统中国的天然屏障,如今就象当年的地中海,已成为世界的内湖,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特别是与西方互动的大圆桌。          (参见顾颉刚、谭其骧、史念海、许倬云、冯天瑜等)          一,中国的神话时代到尧舜禹时代:          人类以神话与传说追溯远古,并形成最初的文化形态,中国亦不例外。          中国远古的神话、传说与西方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系统,以及基督教的创世说有相似或相通之处,如从混沌到分化、神性与人性的某些相通又是人所不能企及的、基督教上帝的创世造人,但亦有显著区别。          中国的神或传说人物,要么是创世者和人类的缔造者,要么对人类有大功——如盘古、女娲,还有三皇五帝,且既不象希腊诸神那样有人的各种缺点,也不象旧约的上帝那样对人刻板、严酷。三皇五帝大体生活在公元前1万年到2千多年前,已进入父系社会。在黄帝时期及之前,“人神杂糅,不可方物”,传说天上的恶神如蚩尤、刑天、夸夫都曾到地上捣乱。颛顼“乃命重黎,绝地天通”,天上与人间各恢复其秩序,其实是从多神教走向一神教,神意的解释权归颛顼和大巫重,由此开始了政教(原始宗教和人文教化)的统一。          尧舜禹的事迹见于《尚书》、《诗经》以及《左传》,又见《礼记》、《史记》,处于从部落走向国家的阶段,仍保留氏族社会民主和推举贤能的遗风。所以“尧舜”的时代成为后世中国人的理想时代,并成为士人批评专制政治的重要资源。          (参见徐旭生、张光直、苏秉琦、袁珂等)          二,启的家天下,经殷商再到西周的分封制:          从尧舜的禅让到启家天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诞生。夏、商帝王还是各氏族之共主,政治上的统一性相当松驰,但是,血缘家族关系与国家政治关系却已结合在一起,为“家国”宗法社会之滥觞,开启后来4千余年“家天下”与“公天下”的基本矛盾,即一家一姓之王朝与广大民众之间代表与被代表、统治与被统治的双重矛盾关系。          周“封土建国、以藩屏周”,立71国,属于姬姓亲属者53,与周天子的关系为大宗和小宗,所谓“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又见《荀子》);其余或为功臣,或为殷商遗族。社会组织与秩序之主干为体现“尊尊亲亲”的宗法和礼制。——与欧洲封建制(典型为英法)的重大区别,在于西周的封建靠宗法,欧洲的封建靠契约。          周天子的统治有些仍是名义上的,如“楚”地;而虽为分权,毕竟带来政治上的统一,形成中国独特的“天下—家国”结构。          (参见郭沫若、张光直、胡厚宣、李学勤等)          三,从西周的“分封制”到秦汉的“大一统”:          秦变分封制为郡县制,在“经营权”由皇帝和遴选的官僚协助“帮办”这一点上,有些类似家族式企业的改制,只不过“天下”的“所有权”更为明确并被强化。贵族世袭制虽未由此终结,却无复礼乐文化之光表。秦承认、鼓励了井田制瓦解后的自耕农经济(法家),由此,中国形成小农经济之上的政治“大一统”,从封建之分权走向专制之集权。          后来,汉武帝分别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和桑弘羊“盐铁酒官营”的建议,“国营”即“皇家私营”消灭了民营;后来酒改为税赋;从此建立“官学”“官工”“官商”体制,对社会的思想学术和经济命脉都加以垄断,形成汉宣帝所谓“霸王道杂之”的治国纲领即有别于秦政的“柔性专制”。作用巨大,影响深远,至今中国仍然未能走出其阴影,——如以“举国体制”作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参见吕思勉、翦伯赞、徐复观、朱绍侯、高敏、刘泽华、晁福林等)          四,儒道法释之思想和意识形态:          春秋战国时代,天命衰落,人文兴起,诸子百家尤其是儒道法,为中国后来二千年的传统社会奠定了思想和观念性文化的框架,虽宗旨有别,对现实社会的态度亦有别,但从哲学上言,儒道皆欲究天人之际,共同的基本旨趣则是顺天应人——道家推崇天道,儒家将天道化为仁道,都有重视经验、直觉和讲道理的特点;法家则更重工具理性。          历史地看,儒家后来被独尊,在于它从家庭血亲情感出发,讲仁义(孝悌忠信),对“尊尊亲亲”的礼制起的维护作用最大。以今观之,儒道最大的贡献是提出“天下”和“道”(天道、仁道、王道)的观念,讲的是天下的道理,也是所有人的道理,而非哪一家、哪一国的道理,可统称“天下主义”。后来明末清初的顾黄王、近代的康梁、孙中山章太炎等对此都有继承和新的解说。时称显学的墨家则在助秦吞并六国的战争后融入秦的官僚体制。          自西汉传入的佛教经玄奘和慧能而成为中国化的佛教,从此,儒释道在中国的文化和精神世界三足鼎立,从总体上反映了传统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及其矛盾:公天下与家天下、统治者的无限威权与被统治者的无权利、政治统一和分裂、农耕与工商、传统家庭家族与成员个体、世人“居家”与“出家”的二元化的生存景观,以及基于家国共同体的儒学的问题——人文儒学与政治儒学。          (参见钱穆、熊十力、陈寅恪、汤用彤、冯友兰、蔡尚思、何兹全、余英时、何炳棣、李泽厚、金观涛等)          五,从南宋至满清灭亡,中国二千年帝制终结:          原则上,积弱之南宋灭亡于金,表明中国农耕文明己呈颓势,这从南宋之后,金辽元明清五代除了明,皆为处于部落阶段的少数民族问鼎中原即可看出。至有明一朝,废除宰相,君主专制真正成为君主朝纲独断,官僚系统作用大降,同时也就进一步为后宫、阉党等趁机干政,为祸不断提供了条件,更清楚地表明中国传统农业文明及其政治模式的衰败,为帝制终结埋下伏笔。          满清不仅家天下,且由于其处于部落后期,内部为主奴关系,将中国历史上薄弱的君臣相对关系彻底消除,汉臣以成为皇帝的奴才为荣。实为政治和文化上最专制之王朝,如无外部和社会下层的巨大压力,几无君主立宪之可能。从慈禧(或军机大臣刚毅)“宁予友邦,不予家奴”之说中亦不难看出,满清统治者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能放下身段与过去的奴才们“虚君共和”。          认为中国皇权专制政体会在满清手里过渡到君主立宪政体,而将此一可能消除并导致后来中国秩序大乱,归咎于康梁等人的“激进”,道理是不充分的。          (参见章太炎、梁启超、邓广铭、吴?i、陈旭鹿、沟口雄三、黄仁宇、商鸿逵等)。          六,西学东渐,列强入侵,西方文明对中国形成“压迫”与“示范”双重效应:          中国先后爆发近代三大运动——洋务、戊戌与五四,全面触及传统文化的器物、制度和观念几个层面。          近代以来的中国,文化和政治成为两个最为活跃和关键的领域,文化运动较政治活动更具基础和长远意义,政治活动较文化运动更具主导和时效作用,并且通过诉诸武力掌控局面,远较其他选项更具现实可能性。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重大意义与辛亥革命。          在国内外矛盾和压力下,激进主义由思想文化而政治经济,中共的“新民民主义”的实践效应。中西之争及激进主义反应导致的一系列悖论——如“话语”、“观念”和“思潮”甚至体制形式先行,与社会现实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落差;阿Q这一形象则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普遍心理;可称之为“悖论中国”。          这一悖论也突出地表现在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的民国以及后来的各种事变中。总体上,中国不得不从“天朝上国”向现代国家艰难转变。          (参见陈独秀、费正清、梁漱溟、蒋廷黼、李泽厚、黄宗智、章开沅、马克??、桑兵、罗志田、郑师渠等)          七,从传统“家国”到冷战时代之半现代“党国”:          在苏俄的巨大影响和支持下,中共通过发动工农打败“国军”赢得政权,取代中华民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世界被两大阵营所撕裂,冷战格局及其思维主导中国内部、海峡两岸,中国从传统“家国”步入“党国”阶段,文化激进主义与政治极端主义互为表里。两岸之间意志较量,情感用事,而理性被边缘化。          大陆既与西方对着干(后来又与苏联),亦与传统对着干;最后陷入“十年浩劫”,传统文化尤其是政治文化中的家长制集权主义达到登峰造极,经济政治濒临崩溃边缘。不得不改革开放,重新融入世界现代文明之主流,采取的基本方式与东亚的开明威权政治并无实质区别。          (参见胡适、唐德刚、柏杨、顾准、王元化、金耀基、列文森、柯文(Paul A.cohen)、杜赞奇(Prasenjit Duara)、金观涛、高华等)。          八,全球化趋势下大陆市场取向、台湾多党政治:          冷战以苏东剧变终结,世界政治走向多极化,经济走向全球化。在此大背景、大气候下,邓小平推动中国大陆实行市场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五千年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中国社会出现分化和多元态势,同时受到许多深层结构和体制问题的严重困扰。          与大陆改革开放相伴随,台湾在蒋经国手上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现代民主政治,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秦之后二千余年的专制政体,迈出了从“党国”向真正“民国”转变的关键一步,市民社会开始确立,其功绩将和邓一样载入中国现代史册。          中国现代化的过程,是从农耕文明主导转向工商文明主导的过程,也是建立现代公民社会、法治社会的过程。客观上只能是西方所代表的现代文明为主,中国传统文明为辅。在文化形态上表现为大陆型文化与海洋型文化的互动。          (参见汤因比、池田大作、殷海光、雷震、柏杨、龙应台、吴敬琏、杜维明、杨奎松等)。          九,互联网的革命性意义:          从作为现代传媒的报纸的面世、到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博客、微博等书写和发布形式,具有重大的革命意义,它不仅推动了知识的普及,打破了信息的官方封锁,在信息方面使中国与世界得以同步,更是为各种利益的诉求、观念的表达、交流和思想的论辩提供了平台。          互联网的普及意味着在官方传媒之外,形成了一个半体制外的公共空间,靠封闭、垄断而得以维系、延续了几千年的愚民政策行将终结;中国民主化的进程和公民社会的建设由此获得重要的技术条件和推动力。它也充当着人民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重要机制,呼唤着人民的自由结社和民间组织的出现。                    结语:          直接而言,中国传统社会的转变始于1840年,但其实这一转变在沃勒斯坦所说的西方形成“世界体系”的16世纪己经确定。中国近代以来的变化根本上系于西方现代文明的“压迫与“示范”这双重作用,此压力与示范既导致中国与西方的民族利益冲突和“意识形态”之争,亦大大激化了中国自身的矛盾,并终于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西文化与经济的二元对立,向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方向变化。          尽管官方为了维护现行体制和迎合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仍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中国实际的体制和作法,没有超出“新民主主义”,至今也还是要完成中山先生的“民族、民生、民权”——即民主主义的任务。称“社会主义”又不得不给出“初级阶段”的说法,造成思想理论的种种混乱,着眼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之大趋势,应在“社会民主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之间作一选择。          目前为止,作为理解和指导中国社会的学术总体上属于西方的社会科学,我们所做的不过是选择、变通或变形而已,真正的思想理论创新仍然有待中国人对中西古今资源的充分消化和近代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入总结。至于有人以所谓政治儒学指导中国政治建设云云,根本无法落实于制度层面,只能起到某种观念的意义。          中西思想观念在今天之中国,既相反相成,又相通交融。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人文文化方面,且不能拒绝西方现代人文精神。值得注意的倒是,中国世俗文化遭遇西方现代世俗文化之后,变得更为庸俗、粗鄙,严重侵蚀国民的思想和精神世界,妨害社会合理的分化和理性化。在文化问题上,威权政治和党化意识发挥的作用主要是负面的。          这进一步证明,中国的问题,直接在“政治”,间接在“文化”;政治、经济与文化三者必须相互分化,而又良性互动,中国才能成功实现转型。          在此大背景下,考虑中国思想理论的“主体性”问题,如不能走出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取与西方思想理论“对着干”的态度,其能否成立,不难判断;而以为中国没有自己的“特点”或“特色”,中国与西方没有民族利益之争,也是幼稚之见。          ——英国不同于美国、欧洲大陆不同于英美,皆有特点或特色;中国文化的特色当更显著,尤其是影响政治运作方式和人们的社会生活而言,但并不能决定社会根本制度。          中国近代以来现实的政治与经济举措,几乎无不具有过渡性和暂时性,决不可因一时有效而将其固化,这方面教训实在多多。在中国当代社会形态与思想理论上,我的基本观点是,中国只有“更世界”才能“更中国”,即中国传统文化真精神——如天下主义、仁爱思想、王道理念、和而不同、差异互动——只有借助与西方和世界文化的对话、碰撞与交融,才能刮垢磨光、推陈出新、发扬光大。          (文中所列“参见”学者,仅为笔者读书所及之部分学者,并非刻意罗列,更无关其在史学界和思想史界之地位)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 教授         进入专题: 中国历史 大趋势    文章分享到 :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抽屉网 腾讯微博 豆瓣 百度搜藏 更多 本文责编: frank 发信站:爱思想网(http://www.aisixiang.com ) ,栏目: 天益思想库 > 学者文库 > 哲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50667.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isixiang.com)。    

阅读更多

BBC | 大家谈中国:中共改革和台湾革命

2012年是中共高层重新洗牌的一年 2012年是中共高层重新洗牌的一年。同时也是“改革”这两个字最被滥用的一年。“改革”大概是中共政治中最便宜的用词。事实上,要揪出一个从来没有在任何场合用过“改革”这两个字的中共官员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并且中共关于“改革”有着形形色色的修饰语:坚定不移的、大刀阔斧的,等等。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现象,因为只有最愚蠢的专制政权才会宣布自己已经达到了完美境界并且因此而切断自己遇到麻烦时抛出“改革”两个字自救的机会。 与其浪费精力去探究中共高官们抛出“改革”或者甚至“政改”两个字的频率,不如看看有几个在位或者离位的高官提到过“改”前和“改”后的区别到底是在哪里。“改”后公民有无组织政党的可能?有无公开撰文抨击政府的可能?有无和平的游行示威的可能?有无投票选举执政党的可能?事实上,最根本的一个问题(当然也是所有中共高官都没有提也不敢提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改”后中共有无出局的可能? 在中国最奇怪的现象是,一个靠暴力和谎言夺权,靠暴力和谎言执政的政权,每当其高官含含糊糊的提到“改革”或者是“政改”这两个字时,特别是临近权力交接的年头,总又会激起许多幻想。那些幻想最终无非是多多少少牵连到当年蒋经国在台湾开放报禁党禁式的“改革。” 然而在台湾的解除报禁党禁,虽没有以动乱或武力的形式发生,但其实质却是一场全面改变社会的革命。也正是因为这场革命,在台湾,没有哪个政党可以安心的稳坐执政党的地位。当在大陆的国人隔岸观看台湾文明的竞选、辩论时,是否曾想过如果当年蒋经国只不过动点皮毛式的搞了一点模模糊糊的一党领导的所谓改革,假如他的改革之后,台湾的媒体还必须是国民党的“喉舌”,台湾的异议人士还必须继续稳坐牢房,台湾今天的社会现状,恐怕真的可以和大陆“统一”了。 可惜的是,很多人忘了促成台湾的开放党禁报禁式的改革的很多因素在中国目前都不存在:比如一个已入晚年的独裁者、被美国和世界多数国家断交而带来的巨大被动局面,等等。中国不存在一个孤零零的独裁者,而有着人数众多的专制利益集团;世界各国目前也在迫不及待的讨好中国。假如从台湾的特殊的经历中只记住了“独裁政权会自己平稳的改革到最终给公民自由和民主政治”,那么恐怕中国人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继续无限期的等待。假如国民对中共抛出的“改革”空谈不断的叫好和期待的话,那么似乎中共已经是稳操胜券。 尽管从中共官员到一些异议人士都在说“中国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事实上,中国是已经到了非革命不可的时候了。这当然不是说需要当年中共使用过的暴力和残杀。那只不过是暴力夺权,算不上什么革命。在中国历史上也发生过了无数次,没有什么稀奇的。 而从古至今,改朝换代,中国人的政治权力基本没有什么变化:无权撰文批评皇帝,无权撰文批评中共;无权挑战皇帝的领导地位,无权挑战中共的领导地位;无权建立和朝廷持不同意见的组织,无权建立和中共持不同意见的组织;司法由朝廷的官员掌控,司法由亲一色的中共党员身份的所谓的法官们掌控,等等。这恐怕也是为什么到了21世纪,中国还流行着“上访”“上书”。假如国人的以上提到的政治权力有了根本的改变,那么哪怕没有流一滴血,也完完全全称得上是一场巨大的革命。正如在台湾发生的革命。 中共不光绑架了“改革”这两个字的使用权,也绑架了“革命”这两个字的使用权。这是一个在和平时期还存在“反革命”这种逻辑混乱的罪名的政权。它用自己以“革命”为名义的暴力夺权所带来血腥记忆来阻碍国民对权力的要求。它给国民灌输的信息无非是:革命等于暴力,等于失去一切。而事实上,中国历史上只发生过以革命为名义的暴力,而还没有发生过象台湾一样的全面改变社会的革命。在专制集团洗牌的一年,中共自然又是毫无新意的大谈“改革”。而真正重要的问题是:从来没有享受过真正的政治自由的国人是否要选择中共的“改革”还是台湾的“革命”? 注:《大家谈中国》的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大家投稿,请把文章发送到: 按键 tougao@bbc.co.uk

阅读更多

【喷嚏图卦20120228】我就要没工作了!我们家即将失去经济来源了

免责声明: 以下内容,有可能引起内心冲突或愤怒等不适症状。若有此症状自觉被误导者,请绕行。若按捺不住看后症状特别明显,可自行前往CCAV等欢乐频道进行综合调理。其余,概不负责。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证原文的完整性,请注明来源和链接。凡未经许可在原文基础上故意增删少量内容后,冒名改编者,谢绝转载。 每天一图卦,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这个世界 【1】中国建筑师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加拿大广播公司报道,49岁的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他在中国设计了多座博物馆,图书馆和其他建筑,其作品以美观环保而受赞誉。普利兹克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是每年一次颁给建筑师个人的奖项,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 王澍的宁波历史博物馆,采用了回收的建筑材料 @隂杰 : 在一个充满了山寨的设计市场,能够保持住自己的独立性和原创性,王澍的确是个另类。这或许是评委选择他的真正原因。这一决定对于建筑界的影响,从长远看,或许远远大于伊东丰雄,Steven Holl或Calatrava获此殊荣。 王澍言论:“建筑师,首先得是个文人。”、“不谈建筑,只谈房子,所以就是业余的,业余建筑。”、“比建筑更重要的是一个场所的人文气息,比技术更重要的是朴素建构手艺中光辉灿烂的语言规范和思想。” 王澍的另一作品 【2】河北赵县一座化工厂爆炸 2月28日上午9点10分左右,河北赵县一化工厂发生爆炸,警方已经将事发现场封锁。整个一车间全部被炸平,厂房及附近房屋的玻璃全部被震碎,地上满是玻璃渣。附近谢庄乡、范庄、曹庄等村子有震感。目前,已9人死亡。 【3】还没好好看看这个世界 刚满月的她就被奶奶带进天堂 2月27日,郑州一刚满月孩子因家人生气被奶奶抱着从15楼跳下。事发前邻居听到她家传出激烈争吵。落地时,她被摔在一边,小脸跟睡着一样。一男子抱头蹲在她冰冷的身体旁,长久沉默。目睹惨景,孩子妈妈割腕幸被抢救过来。 【4】我就要没工作了!我们家即将失去经济来源了…… 广东乌坎薛锦波女儿 健婉 :因为我最后还是参加了村委选举,今天早上校长就催我去学校办理离职手续(我没去)。上次叫我去办什么手续,结果是被骗去见领导,害我都没心理准备。所以我只能麻烦他们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自行处理啦(貌似挺无赖,挺没责任感的哦)! 【5】世界银行北京发布会突现抗议者 28日上午,世行行长佐利克在北京举办记者会,现场遭到独立学者杜建国闹场。杜在现场散发文件并高喊“华尔街都是骗子,美国是要用私有化毒药毁掉中国经济,国企不能私有化。”对此,佐利克回应,欢迎争论和抗议,但期望是以一种可讨论的方式。 【6】70人大代表新增财富超过660名美国三权高官 在中国将于3月5日在北京召开每年一度的人大政协两会前夕,“彭博新闻社”星期一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人大代表亿万富翁使国会山的同行看上去像贫民”的文章。根据中国“胡润百富”的资料,2011年中国人大最富有的70名代表净资产总和达到人民币5658亿元,相当于898亿美元,比2010年增加115亿美元。报道说,相比之下,美国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的660名高官的净资产总额仅为75亿美元。 【7】红旗或将成中国官员指定座驾 《人民日报》官方网站周一(27日)发消息说,中国一汽集团本月已经获准继续生产C131高级轿车,并被指定为部长级官员座驾。据估计中国政府官方购车一年要花费大约160亿美元,目前中国公务用车30%都是奥迪旗下的汽车。 【8】曾荫权授权独立机构调查自身腐败传闻 香港特首曾荫权表示,成立特别委员会检讨官员申报制度,对象包括行政长官、所有问责官员及行政会议成员。他否认自身腐败,但表示行事标准与市民期望有差距。近日,曾荫权被曝光接受富豪“款待”,低价乘坐富豪私人飞机、游艇。 @吴小攀 :香港立法会主席曾钰成今天正式声明不参与特首选举,但在记者追问他是否共产党员时,他不予回应。 【9】出租车“份儿钱”将可集体协商 全国各地将逐步推行出租汽车企业员工制经营模式,代替目前承包挂靠制;同时还将普遍开展以车辆承包费用(即“份儿钱”)、社会保险、劳动收入、休息休假等为主要内容的工资集体协商。我国共有出租车企业8700多家、出租车驾驶员200多万名。 王克勤 :【出租车罢运不断,祸根在数量管制】经对200多中国城市调研,比对国外考察的情况。我认为:出租车业罢运不断如此混乱祸根在数量管制。管制导致垄断,垄断导致短缺,短缺导致寻租盘剥黑车罢运等。放开管制,开出租车就像开餐馆一样自由,一切便迎刃而解,谁见过餐饮业整天罢工闹事的。 【10】硕士城管 有消息称江苏常州城管一线共有12名硕士,而且这些硕士城管队员中有的就是从事沿街巡查工作。一些网友称,初中生就能干的工作,硕士去做,这不是浪费吗?城管部门表示,他们一点都不觉得浪费,城管需要了解法律、技术等方面知识,越来越需要高素质人才。(人民网) 【11】江西排查社会稳定问题 干部维稳优秀可破格提拔 江西将把维稳作为党员“先锋创绩”活动重要内容,贯穿于党员述绩、群众评绩、公示亮绩、支部定绩、组织用绩的各环节,制定必要的精神、物质奖励措施。对在维护社会稳定中恪尽职守、工作出色、表现良好的,要大胆使用,特别优秀的可破格提拔。 【12】薄熙来:要有共产主义的理想与追求 今年是雷锋牺牲50周年,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市长黄奇帆会见了历任雷锋班班长及雷锋战友。薄熙来说,一个伟大的民族,一定要有伟大的精神支柱。重庆人民有个共识,不仅要成为经济高度发展、社会稳定和谐的城市,而且要让一代代人有共产主义的理想与追求。(华龙网) @阎克文四世 :据香港《明报》今天报导,今年二会重庆团的下榻地点,一反常态地安排在以前从未接待过两会代表团的人民大会堂宾馆,该宾馆毗邻人民大会堂,有两幢楼,估计重庆团将包下其中一座。当局还特别调派一个中队武警负责护卫。因此,重庆团除在大会堂内的开放会议外,几乎与外界隔绝。   @陈志军great :世界上最扯淡的事情就是动用几十万的安保人员,耗费数千亿元,开我们五年前都已经知道结果了的“两会”。 【13】那个视频里韩寒说的到底是“单”写还是“代”写 @方舟子 :新浪前编辑 @术术 发声明说经回忆,韩寒说的是“单写”而不是“代写”,于是韩粉们搁置“答应写”“单写”“待写”的争议,异口同声说“单写”。且不说“单写”这种不知哪国汉语的表述很古怪,“代”“单”的韵母和声调都很不同,韩寒又说得那么清晰,她这是侮辱大家的耳朵?再听听 http://t.cn/zObFLbu @老湿_alwayswet :刚随手用AU软件试了试,关于方舟子分享那个视频里韩寒说的到底是“单”写还是“代”写,具体无法判定,他那段录音模糊,把音频去噪后再放大,然后自己录单和代的发音(中间那段波形是韩寒原视频里的),从波形图像上看,我个人认为不是“代”写,方分享那个视频字幕打着代写,有误导的嫌疑。 【14】青年的方舟子穿越而来,在如今这个变得秃顶的中年猥琐男脸上奋力一掌 @小众菜园 :陈村:夜读美文,青年方舟子在不断为韩寒辩护,很好白相的。追究韩寒的八卦“公理”中有这样一条:自己写的东西怎么会忘?嘿嘿,写好十年之后,方舟子硬是将自己很拉风的“成名作”也忘了。第二自然段,一个是一句也记不得了,一个是只记得两句。 http://t.cn/zOGbnS7 五岳散人 :这是 @方舟子 自己的文章,对比读一下,就知道今天他所质疑韩寒的东西,早年就是他的生活状态。青年的方舟子穿越而来,在如今这个变得秃顶的中年猥琐男脸上奋力一掌。。。。 @一毛不拔大师 :那天在饭局上,正好有个法国汉学家在,我问他“法国有类似知识分子为了韩寒代笔的事情掐的脸红脖子粗,还都狂热的坚信自己是正确的时候吗?”;那位法国佬想了想说“最后一次是德雷福斯案吧”。。。他解释自那以后法国人就非常警惕因为偏见(当时是反犹)预先设定立场,然后不断罗织证据的手段。 【15】投票日 @李承鹏 :投票日。春光初现、乍暖还寒,10时许来到寂寥投票站,庄严抹去书记书记董事长等候选名字,在“另选他人”栏投自己一票,整个过程安静而孤独,我宁愿独自完成它,不影响支持我的人们,不“一将功成万骨枯”。历经九月、故事无数,我完成最后一个动作:至少拥有我自己一票,从而实现“一人一票”的愿景。 【16】法租界 @九点半 : 【上海一比萨店宣称位于”法租界” 工商调查】上海徐汇区的一家比萨店,在店内宣传单上写着“法租界”,而给消费者的票据夹上印有“法租界新店已经盛大开业”有消费者愤怒地表示“店家此举实为伤害中国人的感情和民族自尊心。”随后,该店表示对错误使用“法租界”等词表示歉意。工商部门已介入调查。 @俞柏鸿 : 法租界,是上海人乃至中国人心中的痛。 @沈彬的电线杆子 :嗯,中国共产党就是在法租界成立的 【17】习总与梅丽尔·斯特里普 我记得1985年住在你们儿子的卧室(美国马斯克廷市德沃切克夫妇家)。你们女儿问我很多好奇的问题,比如你们有没有看过美国电影,我说我看过梅丽尔·斯特里普演的《猎鹿人》,《上尉的女儿》,《教父》以后,她非常诧异,觉得怎么我们会看过这么多美国电影。(新华网) 【18】朋友在淘宝给我女儿买打奶嘴,好无辜的孩纸 中国山寨:感谢乔老爷,我们这儿有增改。你已经不行了,我们已后来居上~~~ 【19】上了几年网,世界都变了 (画: @请叫我小纯洁 ) 【20】谨防公共场合的假wifi热点 如果你在星巴克、麦当劳店内无线上网时,遇到诸如名字叫Starbucks 2的wifi热点时,可要小心了,这有可能是“李鬼”。日前有网友称,搭建一个不设密码的wifi信号吸引他人连接后,15分钟就可以窃取上网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密码。 【21】美国学校为学生分发数千iPad 美联社报道,美国得克萨斯州一个学区正尝试通过发放iPad弥合学生间的在数字领域的认知差距。麦卡伦独立学区将在本周开始发放6800个数码设备,绝大多数是iPad,年幼学生则是iPod Touch,计划一年后覆盖超过2.5万学生,投资超过2000万美元,而另外一些学区也有效仿之意。 【22】Facebook对日本推出灾时留言报平安功能 共同社报道,Facebook27日宣布率先对日本用户开放发生大规模灾害时会员间确认安危的“灾时留言”功能。灾区会员进入留言页面后可点击自己名下的“报告平安”按钮,也可帮朋友报平安。28至29日将对新功能进行试用,Facebook还考虑将该功能推广至全球。 【23】美国称叙利亚宪法公投“完全是个讽刺” 法新社报道,叙利亚政府27日宣布以“超过一半投票率”及“接近九成支持率”通过新宪法公投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称这完全是个讽刺,还反问称叙政府还在开枪、炮轰的时候,民主进程怎么可能继续?“他所做的就是拿自己控制的文本和选票来确保能继续实施控制。” 【联合国认为叙利亚宪法公投结果不可信】路透社报道,叙利亚官方称新宪法以89.4%的支持率获得通过。联合国发言人布埃对此表示,虽然新宪法和复兴社会党一党执政的终结可成为政治解决危机的一部分,但公投必须在不存在暴力与恐吓的条件下举行,在暴力盛行、大量侵犯人权情况下,公投结果是不大可信的。 【24】可鄙 vs 霸道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人民正在遭受屠杀之际,在妇女,儿童,勇敢的年轻人正在遭受屠杀、房屋被摧毁之际,看到安理会两个常任理事国动用否决权实在令人悲痛。这种做法是可鄙的。我要问,这两个国家究竟站在哪一边?显然它们不站在叙利亚人民一边。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美方有关人员的讲话我们完全不能接受。在叙利亚问题上,中方秉持客观公正和负责任的态度,着眼于维护叙利亚和阿拉伯人民的根本和长远利益,维护叙利亚及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我们一贯主张应尊重叙人民的自主选择,反对外部对叙强行干涉,将任何所谓解决方案强加于叙人民。 《人民日报》署名“钟声”评论:在一些人的内心深处,如果哪个国家不按照美国的号令行事,就是背离人类社会进步的准则,‘令人可鄙’。这种思维实在是过于霸道,也过于天真。这种既霸道又天真的思维不断膨胀,将意味着什么? 《华盛顿邮报》专栏撰稿人理查德·科恩:至于中国,中国的行为就像是一个受过虐待的儿童。中国一度受过西方列强的欺辱,于是就把人道主义跟帝国主义混为一谈。中国也害怕一种先例。这就是,假如其他国家帮助受到残暴对待的异议人士,会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一个国家是否有权随意虐待自己的人民?假如叙利亚正在做中国在类似的条件下会做的事情,其他国家就不能批评叙利亚。希拉里·克林顿说得一点不错。中国和俄罗斯给一个正在屠杀自己的人民、对平民宣战、杀死进行新闻报道的记者的政权提供道义掩护。形容这种事情只有一个适当的词,这就是克林顿用的那个词:可鄙。 【25】冈田武史犀利点评中国足球特色 中国是个人脉社会,足球圈也不例外。如果俱乐部要买入一球员,教练或球员就会介绍自己的老乡或者朋友过来,如果被介绍的人通过了俱乐部的测试,那介绍者就可以得到一笔中介费。就因为有这样的足球关系网,打假球的现象才可能发生。——冈田武史 【26】这届政府在减税上有任何作为吗? @周克成 :废除农业税常被看作胡温的一项政绩,然而,在2005年决定废除农业税的时候,农业税不过占各项税收比例的1%。这不是因为农业税一直在降,而是因为其他税种和税率在不断增加。从税收总额上看吧,2003年全国税收总额2万亿,2011年全国税收总额10万亿。这届政府在减税上有任何作为吗?别自欺欺人了! 【27】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改革也搞不通 吴敬琏:“就像邓小平说过的,‘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改革也搞不通’。这不但延迟了法治、民主政治等体制形成,也使政府职能转变、国有经济改革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目前改革存在的问题,我觉得或多或少都与垄断和政府职能有关。政治不改革,经济改革也落实不了。” 【28】爱国就是要保护这个国家,让它不要受到政府的迫害 @南风窗 :【爱国新解】韩寒:在我心中国家就是国家,跟政府没有关系。爱国就是要保护这个国家,让它不要受到政府的迫害,因为很多时候国家跟政府往往是对立的,这得要看政府是什么性质的政府。(详见周三面市的今年第五期《南风窗》韩寒专访) 【29】台湾二二八事件 @薛蛮子 : #历史上的今天# 1947/2/28,台湾二二八事件。国史馆长吕芳上认为,二二八直接因素是国民政府来台引发的政治冲突,在戒严时代,此事是政府高压统治下"刻意遗忘"的事件;解严后,政府努力全面坦白并进行真相研究,此为社会共同记忆,是决定台湾社会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政府与民间更应该合作进行研究。 二战后台湾光复,结束了五十年的日本人统治。但国民党以专制高压手段治理台湾,酿成暴乱,国军公然开枪镇压手无寸铁的百姓,被害者达万人,历时半年。多年以来"被遗忘"而时时刻刻铭记在心的运动,在开放党禁,报禁后,政府终于为之平反,并向所有死害家属道歉。这个里程碑事件平反。 【30】历史不会失去,历史始终在那里,为重重的时光帷幕所遮掩 @南风窗 :【该说的“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史料民间收藏第一人吴先斌认为,日本南京大屠杀研究者是中国的10倍。我们常说的“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30万以上”,精确不到万位,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哭墙”上的遇难者姓名也只有10311个。而广岛公布原子弹受害死难者共253008人,精确到个位,名单详细记载。 南京大屠杀到底死了多少人 @无事小神仙2430 : 日本靖国神社供奉着二战时死亡的近250万日本军人,包括甲级战犯;台北忠烈祠内供奉从中华民国成立前的革命烈士,抗日战争及内战中牺牲的三十三万将士官兵;建于1943年的南岳忠烈祠是大陆最大的纪念抗战阵亡将士的烈士陵园,1944年遭日军毁坏,1966年,红卫兵几乎将所有的烈士墓都挖掘殆尽,骨灰抛撒。 【31】始終清醒地意識到你作為個體的存在 作业本:今晚新闻联播第一条:"全国双拥表彰大会27日在京举行,胡.锦涛亲切会见全体代表,温家.宝参加会见并在会上讲话,习.近平参加会见并出席大会。临.沂市委书记张少军作为代表在会上第一个发言。" 新闻联播特意着重强调了最后一句。所以,你还以为是一群村民守着光么? 长平:與其尋求全社會的改革共識,不如鼓勵每一個人都了解自己的權利。與其徒勞地把希望放在一代又一代的領導人身上,不如一點一點地積聚公民社會哪怕微薄的力量。多元存在乃是文明進步之本。無論即將履職的新一代領導人如何大刀闊斧,你都不必沉浸於改革共識的虛幻圖景,而是始終清醒地意識到你作為個體的存在,盡最大可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32】《我和爸爸的便当盒》 @殳俏 :《我和爸爸的便当盒》,一篇日本小学生的作文, @大小事儿妈 推荐我看的。她看完后感慨:“我们的孩子写得出这样的作文吗?我们自己写得出吗?”这篇小小作文,看到中途已觉鼻酸。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个小男孩的经历,但我们都会有这样的冲动,想用最朴素的语言,来叙述最朴素的亲情 http://t.cn/S2Zz5D 下面这篇获得第四回作文比赛最优秀奖的作文,名字是《我和爸爸的便当盒》,作者是日本広島市立中島小学校1年级学生 片山悠貴徳(ゆきのり)。“朝日学生新闻社”第四届作文比赛的主题是“感谢”。 《我和爸爸的便当盒》 爸爸因病去世三年之后,我成了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有件事要向爸爸汇报一下,我想,爸爸也一定知道了:我借用了您的便当盒。 一想起昨天的事情,我的心还在怦怦直跳。 我的筷子碰到便当盒的时候,发出了很好听的声音。昨天的便当,十分特别,虽然当时才上午十点,可我脑子里想着的全是便当。 之所以说昨天的便当盒很特别,那是因为第一次使用了爸爸的便当盒。爸爸去世后,我非常寂寞、非常难过。 爸爸在“天妇罗屋”工作,他油炸的天妇罗,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每次我去吃的时候,爸爸总是悄悄地、为我炸许多我最最喜欢的“海老天妇罗”。那种时候,我不由得感觉到自己很特别,因此十分开心。那以后我每天吃得多多的,还努力练习空手道,以至于一直使用的便当盒变得不够用了。 “我想要个大点的便当盒!”那天我这么一说,妈妈便从橱柜的里边将爸爸上班时常常使用的便当盒拿出来给了我。 “对悠来说,会不会太大了些呢?”妈妈说。但还是让我用上了爸爸的便当盒。 然后,就是从早上开始等了又等的吃便当的时间。我将便当全部吃得光光的。吃完之后觉得自己就像爸爸一样,变得又强大又温和,变得很想见到爸爸。到现在回想起这么高兴又好吃的特别的便当,心里还怦怦地跳个不停。  如果能够向神许愿的话,我想要能再一次和爸爸、妈妈、妹妹一起生活。不过爸爸一直在天空中守护着我们。 虽然爸爸不在会很寂寞,但我是家里的唯一的男孩子,我会代替爸爸保护好妈妈和妹妹,我会用爸爸的便当盒好好地吃饭,成为更加更加坚强的、温和的男孩子。  爸爸,谢谢你借给我的便当盒。 【33】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梁文道 http://t.cn/zOGPlr0   ( @喷嚏意图 ) @向武华 :薄督会见历任雷锋班班长及雷锋战友时说:“现在雷锋精神在重庆大放光芒”。摆事实:孩子们拾到东西交给警察叔叔,警察叔叔拾到东西交给美领馆。   来源: 喷嚏网 综合编辑 友情提示:请各位河蟹评论。道理你懂的 喷嚏新浪围脖: http://weibo.com/dapentizk   、 @喷嚏意图 (新浪)、  喷嚏意图 (腾讯) 喷嚏官方淘宝店: http://shop.dapenti.com   广告联系:dapenti#dapenti.com (# 换成 @) 喷嚏电影频道(beta): http://www.dapenti.com/v/index.html 打喷嚏链接: 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xilei&id=58404 用手机上 喷嚏网 :m.dapenti.com        每天网络精华尽在【 喷嚏图卦 】        喷嚏网官方新浪围脖

阅读更多

崔卫平 | 以平等的政治身份

2012年02月28日 18:06:05   ——我们如何学习讨论之三     关于拙作《以平等的道德身份》,鲁稚女士发表评论:“平等这个观念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个奢侈品,只是听说,而从未真正拥有过”。她说得对。     然而,我们过去没有拥有的东西,现在就不能拥有吗?能够与他人平等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被视作与他人一样平等的人,不正是我们的理想吗?     令人扼腕的是,许许多多的人们从平等自由的理想出发,最终却走向了自己的反面。理想没有扼杀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之下,而是终结在自己手中。这是为什么?这是今天在谈论平等、谈论民主自由的人们,不得不深思的。我们是否能够从过去的教训中走出来,能否摆脱一些根深蒂固的旧习,对于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个考验。     比如,如果你希望别人能够听取你的批评意见,那么你是否准备好了想要虚心地听取别人对于你的批评?如果你认为自己有质疑的权利,那么反过来在遇见旁人对你本人进行质疑时,是否能够做到坦然和冷静,能够静下心来认真想一想,对方是否也有同样的权利,以及其中是否也有一些道理?     难道能够因为你不喜欢与自己的看法相差如此之大,就认为这些人是来找茬的、故意向自己发出挑衅的?难道能因为旁人没有站到你这一边(本来以为会站到自己这一边的),就认为有人对自己存有敌意,就感到非常失望,心想这个世界上最好没有这些声音?将不同方向上的批评意见污名化、妖魔化,这样做,你是不是站到自己所反对的立场上去了?     事情的转变往往就是这样不知不觉的,出于人的意料之外,尤其是出于他对与自己的估计之外。     就像我们上次举例说,这次有关韩寒的讨论中,支持韩寒与质疑他的人们,都有互相指责对方是“五毛”的说法,认为这个说法是一个杀手锏,戴上这顶帽子,对方就可以闭嘴了。韩寒本人也在博文中抱怨,因为所表达的某些观点,他本人被视为“五毛”。这一点我十分同情他。包括是否继续谈论韩寒这个话题,也被怀疑成出自某个阴谋,是有人要将注意力吸引到这个地方,而转移了对于其他事情的关注,这使得韩寒有了额外的罪名。     类似的表现在网络上太多。有各种各样污名化的称呼,想来大家都比较熟悉,这里就不重复了。这个问题需要单独提出来,特别引起注意。虽然许多人仅仅是脱口而出,但在客观上,帮助制造了一种猜疑、猜忌的气氛,造成了对于无辜人们的捏造、攻击。这种做法不仅不能促进人们互相之间真正的理解和对话,相反,只能毒化我们身处其中的环境,加深人们互相之间的隔膜隔阂。     显然不是你赞同民主,知道民主是个好东西,民主就会自动在你身上站立起来,在我们社会中建立起来。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民主更是一种学习和实践。而学习需要课堂,需要练习,需要做大量功课。那么,为何不将我们在网络上正在进行的一些讨论,看作是我们自己的民主教室呢?我们在其中自我教育,互相砥砺,从而拥有一些新的经验。假如能在虚拟的条件下习得某些重要的东西,在实践中我们便能少付出一些代价。     我尝试着想要提出建议的是,是否可以尽量少用、慎用“五毛”这种说法。当然不排除有极少数人带着任务上网,但这起码是一个技术问题:我们实际上难以区分谁是五毛、谁不是五毛。我们能够看见的,仅仅是一个人所说的,是他愿意让人们读到的这些句子,是他摆放在我们面前的这些陈述。只有看得见的东西,才构成我们判断的依据,而不是想象或者猜测。     当某个人带着言辞来到我们中间,他愿意采取言谈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那么,就需要将他当作前来讲道理的,是准备以理服人的,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理应受到平等的对待。一个人的动机是深藏不露的,为我们肉眼看不见。因此,衡量和判断某些言论,只能根据实际上能够看见的;我们所下的结论,只能在看得见的东西面前止步,而不能越出这个界限。超出了这个界限,就变得没有意义。不排除有可能,我们本身的动机,也要比我们自己认可的复杂得多。     其中还牵涉到更加深层次的问题。我们面前的世界,充满了种种矛盾、分歧和冲突,这是不可避免的,而解决冲突的方式,概括起来无非是两种。一种是强制性的力量,另一种是非强制的力量。强制性的力量即暴力,它发生在无法处在同一空间的人们之间,其间有人遇到了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而非强制性的力量则运用于能够共存于同一空间的人们,政治所提倡的协商和包容的途径便是。     政治开始于暴力结束的地方。政治的主要方式是言辞。作报告、发表演讲、调查和讨论、决策及其发布,所采取的形式都是语言交流。面对分歧和冲突,政治的途径是协商和劝说,就像我们从国际新闻里经常听到的,“希望采取政治的途径解决问题”,指的是将战争的途径排除在外。因此,言及“政治”,则意味着言及“商量”、“商谈”、“协商”这样一些东西,意味着运用说服和互相听取的方式,让不同利益、不同背景人们之间的分歧得以整合。     尤其是在政治活动比较饱满、充分的地方,没有人觉得,需要依赖暴力这种强制性手段,才能解决人们之间的分歧差异。运用暴力的地方,则没有政治。有政治的地方,也驱除了暴力,让暴力归于失效。人们愿意放下武器前来商谈有什么不好?因此,在言辞面前,在运用言辞这种和平途径方面,应该得到同等尊重和一视同仁。每个人不管其身份如何,应该受到平等对待。     当一个人在公共讨论中,说出某句话、提出某个观点或某个方案,都可以被视为前来与旁人商量的,是想要征得人们的同意或批评的。即使他不是这么去想,但实际效果依然如此。事到如今,没有人说话不被质疑,没有人发表意见,而不可能不遇见批评。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十分熟悉的经验。     因此,当我们遇见人们的言辞时,首先要将其看作是一个“政治的途径”,是发出一个引发讨论的邀请。除了这个途径之外,他这个人也没有什么别的途径,没有任何其他的表现。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政治平等的眼光来看待他,而不是因为他表达了与自己意见不同的观点,就觉得有理由歧视他,将他归类为别有用心的“敌人”。     哪怕他表达了与官方相接近的观点。我们所需要的批评,不仅是来自朋友之间,也应该包括来自官方的声音。难不成除了重复别人已经犯过和正在犯下的错误,我们就不能有别的可能选择吗?如果别人不能做到心平气和,你是可以心平气和的,做个示范给他看。别人恐惧,你可以尝试不恐惧。     但是有一种言辞,需要挑出来区别对待,那就是威胁性的言辞。我在《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先生的微博上读到这么一段:“重要的是制定遭遇这种戏剧性的清晰原则,提高全社会对这些原则的共识和信任,最大限度降低其他解释和猜疑的入侵力量。这样就会在有很多具体不确定性的时候,建立起社会总的确定感。这样的确定感对中国非常重要。”     胡先生愿意在微博上公开发表意见,可以理解为愿意与公众一起商量公共事务,愿意接受来自不同面向人们的评判。他呼吁更加透明公开的“清晰原则”,呼吁提高全社会中“共识和信任”,这些我都是赞同的。但是这段话中,他又将“不同解释和猜疑”直接视为“入侵力量”,小小的一个短语,释放了对于公众质疑及不同解释的极度不信任,看起来是意欲引向敌我矛盾的方向。这样去做的效果,只有影响了公共发言中本来的正常气氛,帮助制造我们共同体成员之间的猜疑猜忌,加深对立对抗,扩大人们相互之间的差异隔阂,这实际上也与他自己的本意相反吧,这在公共发言中应尽力避免。       上一篇: 以平等的道德身份 下一篇: 君子无戏言 阅读数( ) 评论数( 0 ) 0 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年终专题】”崭新的算法,能否算出一个奴隶陈旧的命运”……2024年度之声

【年终专题】“墙也是一道‘边’,中国网民一直都很擅长于进行这种‘擦边’的反抗”……2024年度播客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