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自由

图片为联合国人权高专办宗教自由页面的截图

宗教自由是指在免受不当干扰的情况下选择信奉的宗教的权利。《世界人权宣言》第十八条、《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十八条和《消除基于宗教或信仰原因的一切形式的不容忍和歧视宣言》都保障了这一基本权利。宗教或信仰自由具有多个层面,并与其他人权相互关联,例如表达自由权或生命权。

中国的宗教自由权利常常广受批评。根据美国国务院国际宗教自由报告,中国是世界上侵犯宗教自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中国数字空间收藏

公民馆时间馆

CDT视频 CDT播客 CDT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CDT征稿 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收录文章

路透社中国首席记者:九十周年大庆有感

在世界两个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于1991年解体后,不少中国共产党员在开闭门会议时曾抱头痛哭,苏联与苏共的结局让他们感到唇亡齿寒。   但是,二十年过后,中国共产党非但没有步苏共的后尘,反而变得更强,更富,更自信。中共的第一个三十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靠枪杆子、宣传和统战赢得民心,打败了国民党的800万军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新中国;第二个三十年,闭关锁国,内讧不断,虽然一穷二白,但敢与美国大打出手,对苏联“老大哥”也不惜翻脸;第三个三十年,改革开放让中国共产党重生。共产党逐渐由“无法无天”向“依法治国”过渡,中国开始演变成“正常国家”。江泽民1997年访美突破外交孤立,1997年香港回归,2001年中国加入WTO,2002年党政和平交接权力,民营企业家入党,2003年中国成功挑战外太空等等。2008年汶川地震死亡8万人,但共产党又一次挺过了危机,其后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不仅安全渡过亚洲和全球金融危机,而且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再往前看,中国共产党即将进入它的第四个三十年。关于未来,外国汉学家基本上有两派观点:一种认为共产党政权会有一天突然崩溃;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   到1991年苏联解体时,苏共已执政74年。而中国共产党执政74年的那一年将是2023年,是第五、第六代领导人权力交接之际。届时,中国共产党的命运又将如何?我大胆预测,中国共产党虽面临诸多挑战,但如能良好处理九大问题,仍将继续执政。   第一,近三十年,中国的经济不断增长。中国的经济到目前为止,已经持续20年快速增长,GDP总量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的世界第十五位,跃升至今天的世界第二。老百姓的生活得到明显改善——80年代,中国人奔波劳碌是为了买彩电、洗衣机和空调。今天,这些东西都变成了生活必需品;中国人今天的劳碌奔波,是为了买车、买房和出国旅游、升学。所以,只要不以偏见论断,就不得不承认,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大大提升了。中国人虽然没有西方标准的投票权,但是大部分的人很可能会“用脚投票”,如果老百姓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相应福利,目前的社会问题应该会淡化,大多数中国人也自然会认同执政党的统治。同理,经济发展一旦慢下来,失业率上升,种种社会矛盾和不满便会激化,甚至引发社会动荡。而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随着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加上通货膨胀,老百姓的幸福感在降低。   第二,明智的决策,赢得民心。2003年孙志刚事件后,中国政府取消了“收容遣送制度”;2005年取消了农业税;2008年开始,社保与医保范围都在逐渐扩大,农村也开始实施养老与医疗保险制度,虽然少,但毕竟是一个好的开始。90年代末的国企改革,虽然冲击到了职工的个人利益,导致大批工人下岗,但从长期来看,经过改革,国企又重新活起来。从经济效益上看,改比不改好,早改比晚改好。此类决策往往是社会问题与政策弊端暴露后不得不进行的调整,但是客观看来,明智的决策有利于安抚民心,稳定社会。一些既得利益者为避免自己受到冲击,则反对政治改革,希望维持现状。但有什么事是永恒不变的呢?   以前中国看别人好。现在,别人看中国好。有一首顺口溜说道:1949年,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1979年,只有资本主义能够救中国;1989年,只有中国才能救社会主义;2009年,只有中国才能救资本主义。但是,中国真的已经具备拯救世界的实力了吗?中国已经能与美国匹敌了吗?这种思维膨胀已经冲昏了不少人的头脑,容易让人错误判断形势。金融危机后,不少中国人,包括某些领导人觉得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强,中国有正确的药方,中国模式可以打败西方模式,一党专政能够战胜民主体制,这是一种危险的倾向。   笔者有理由认为,有些政府政策是争议性比较大的。90年代,三峡工程的上马曾引来一片哗然,至今还不断受到质疑。这就很难被称为一个利大于弊的决策。中国近几年对持不同政见者的打压,等同于拿石头砸自己的脚。建国60年来,共产党的错误政策屡见不鲜,数度将国家推向崩溃的边缘。与过去相比,今天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决策错误的可能性在一步步降低。但在一个缺乏外部监督的政权内,决策过程往往不够透明,仅靠自我评估,由于视野的局限,往往无法正确的考量政策的有效性。所以,尽可能的使决策过程透明化、机制化,才是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措施。   第三,个人自由更多了,心中恐惧也变少了。当年,对中国人来说是有没有自由的问题;今天,是自由或多或少的问题。不得不承认,中国人今天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共产党对个人自由的干涉也越来越少。曾几何时,人们穿什么,有多少东西吃,住在哪里,在哪里工作和读书,和谁结婚,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小孩,生几个孩子,甚至什么时候死,能不能死,都是党说了算。相对于毛时代,人们已经不再生活在压抑和恐惧之中,人民可以编顺口溜调侃领导人,茶余饭后可以议论政治;上海的周立波,北京的郭德刚的弟子也可以公开讲一些政治笑话。虽然今天中国的自由度与理想状态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难以令人完全满意,但是大部分中国人能够接受或容忍。   观察中国社会的各种问题,要区别分析老、中、青三代人。老年人和中年人因为有所比较,所以对目前的状态更容易有满足感。而年轻人,特别是“80后”和“90后”,没有经过“文革”的摧残与1990年代的压抑,不大知道什么叫恐惧,更加认同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的观点。所以,如何给整个中国社会把脉,知道年轻人在想什么,是很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人的自由度与科技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互联网让中国人找到了一个发表自己意见与观点、宣泄情绪与怨愤的平台,虽然往往也会遭遇审查,但平日不敢或者不便公开讨论的话题,在互联网上却可以畅所欲言。而智能手机、微博等新兴信息工具的应用,实际上扩张了每个人的言论权力与社会影响力,为人们获取更大的自由提供了便利条件。然而,如何控制,引导4亿网民对于共产党是最头痛的问题之一。   第四,严密而强有力的安全部门。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执政60年,很大程度上在于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与安全部门以及国保、城管、乃至“小脚侦缉队”对社会的严密监控。对共产党来说,“稳定压倒一切”, 任何对政权的潜在威胁,一切“不和谐”的声音,都应被铲除在萌芽状态。有些地方政府为了能够继续拿到中央政府下拨的大笔维稳经费,甚至不惜制造敌人。目前,中国用在“公共安全”上的经费,已经超过了对外公布的国防费用。中国共产党对外界清晰的表明其立场:它不会容忍任何人挑战它的权威。   但是,强权高压统治下的中国,又隐藏着多少座活火山呢?苏共曾拥有世界一流的军事力量与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的克格勃,但社会主义的超级大国和社会主义阵营还是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虽然现在没有哪个政权愿意承认自己行的是封建王朝之实,唐太宗的这句话却可以解释为何世界上无论多么独裁的国家都会口口声声宣称自己在搞民主。一个依靠他人的畏惧、忌惮而存在的政权,始终缺乏政权的“合法性”,难免要承受他人投来异样的目光或者白眼。“以德服人”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在军事上,中国已经在无人机领域取得了领先的成就,开发了自己的隐形飞机,中国第一艘航母也即将在七月左右下水,这些都是军事实力崛起的明证。但与此同时,这也会让其它国家担心“中国威胁”。单凭军事硬实力的增长远远不够。文化、外交、金融方面的软实力更能扩大一个国家的影响力。   美国出口的不只是先进的武器,它向世界推销的更多的是自由、民主等普世价值观。中国出口的价值观是稳定和发展。但是共产党也不能否定普世价值。哪位领导人敢说不应给老百姓自由呢?虽然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但中国还远不是文化强国。为世界文明中国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呢?从精英到老百姓,很少人没听过港台的“靡靡之音”或看过韩国电视剧,好莱坞或印度电影。中国文化产业和出口微不足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对政治、思想、文化、宗教上持有异议的人宽容,并非如某些人说的那样,“纵容敌对势力”。能承受批评、容忍异议,非但不是软弱,反而是更自信,更强大的表现。谁愿意如惊弓之鸟一般活在恐惧与怀疑中呢?   1989年之后,解放军的形象曾一落千丈。但1998年抗洪救灾中,解放军的形象被成功重新定位,在2008年抗震救灾中,解放军再次赢得了好的口碑。今年年初的利比亚撤侨行动,是1949年以来中国规模最大的海外和平性军事行动。以民为本的军事政策也使得老百姓竖起大拇指。   第五,媒体成为有效的宣传工具。在西方社会中,媒体是监督政府,但来到中国,媒体却改头换面,成为党的耳目喉舌。党让你发言,你不敢发炎。所以,从官方媒体上,人们只能听到党要他们听到的声音。   近些年,随着中国的崛起,一些媒体虽然依旧没有履行监督政府的职责,却开始监督国外媒体了。比如,西藏暴动后,中国媒体开始了一轮“揭批”外媒报道失实的风暴。当然,这不是坏事,任何人都需要监督,外媒也同样需要注意报道的客观性。但是,如果几十年如一日,晚间电视新闻的前十分钟总是领导人如何辛苦;中间十分钟全是老百姓如何幸福,后十分钟又是外国人活得如何水深火热,有几个观众不会感到厌倦?以这种惯性报道新闻,官方媒体自然会缺乏公信力,受到越来越大的质疑。市场化的媒体拥有有限的言论自由,但却要遭受新闻检查或变相的经受打击,这绝不是正常合理的现象。2008年后,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与人民日报三大官方媒体得到中央的巨额投资,力图扩大中国在海外的影响力。这是好事,任何国家的崛起,都应该伴随着该国在国际上话语权的提高。不过,如果缺乏公信力,缺乏客观与全面的报道,继续以“宣传”为目的,换汤不换药,世界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电视遥控器只要轻点按钮即可。   《左传》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叔孙豹曰,立德、立功、立言。1949年以前,共产党以立德为重,得民心者得天下;改革开放之后,共产党在经济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人刮目相看,立功毋庸置疑;今天的中国,希望在世界舞台上取得话语权,这是立言。可是,在立功、立言的同时,“立德”是否又被当成无足轻重的摆设,从而被忽视呢?今天不少人当官不是为了服务人民,而是为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第六,共产党具有很强的危机意识,无人能出其右。几乎在同一时期内,中共指导拍摄了两个纪录片,一个是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国崛起》,供老百姓集体受教育;另一部是拍给司局级以上干部看的《居安思危》,仅供“内部学习”,警醒官员防止苏联式崩溃。这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信条,让共产党随时保持警觉和心理准备。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过,“凡是不能杀死我的,最终让我更强。”中国共产党历经文化大革命,西方的“和平演变”,1989年政治风波,都没有垮台;2003年的SARS,2008与2009连续两年的边疆地区动乱,也没有撼动共产党的政权。相反,经过这些危机的洗礼,共产党在处理,应对,调节矛盾方面已经形成一套自己的有效对策,愈加收放自如。   与危机意识应该形成配套的是共产党反思过去、纠正错误的能力。当然,对于一个永远“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来说,让其承认并纠正错误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魄力的。在许多历史问题与政策层面上,共产党决策错误在先,但是还是需要承认,共产党不断地纠正了自己的错误,虽然这种纠正错误的动力并非来自于其内部的监督机制,而是来自于外部的舆论压力使然。   2003年,当SARS开始在中国肆虐的时候,政府起初对疫情采取了隐瞒不报的方式,后来迫于形势如实汇报,吴仪也向国际社会公开道歉。态度改变之后较为透明的处理危机方式,也为这届政府赢得了一定的口碑。也同样是2003年,在大学毕业生孙志刚在收容所“意外身亡” 后,政府较快地废除了《收容遣送制度》。2010年,上海对黑车的“钓鱼” 执法被曝光,随后,政府被迫改变这种做法。2009年云南“躲猫猫”事件也水落石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在共产党内,过去对一些问题的结论也开始出现了松动的迹象,比如,在胡耀邦诞辰90周年之际,共产党允许高调纪念胡耀邦。原国家副主席高岗的墓碑,原本长期是无名碑,现在也允许在墓碑刻上他的名字。高岗传也允许在内地出版。林彪的名字本来已经从新中国“十大元帅”名单中消失多年,2008年,林彪像又重新回到了中共最高军事将领的牌位中。在《人民日报》最近发表的纪念华国锋的文章中,他曾经犯过的“两个凡是”的错误被略去不谈,某种意义上等于给他平反。我们应该能够看到共产党一步步的转变。为党内人士平反是好事,但是党外的“遗留问题”得以解决的希望却没有与日俱增。共产党何时能反思1989风波的性质问题,并且何时能为赵紫阳得出一个公正的历史评价呢?   第七,有效的统战。统战是共产党的传统,1949年前,共产党就已经将统战视为其克敌制胜,化敌为友的三大法宝之一。共产党历来有两手,胡萝卜与大棒,软硬兼施,一手软,一手硬。这就是共产党的平衡。太松了,它手中的缰绳就拉紧些,以免成脱缰之马。太紧了,就放松一下缰绳,避免弦被崩断。共产党打压基督教的地下教会,但对佛教却比较宽容。2006年,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杭州举行,一个“无神论”的党来举办一个“有神论”的论坛,这是共产党在宗教信仰方面,至少是对佛教的态度渐变宽松的一个标志,虽然在宗教自由方面,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995-96年大陆对台湾文攻武吓之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李登辉、陈水扁说一句, 大陆骂一句,但基本手无对策。2005年,胡锦涛扭转乾坤,铺红地毯邀请台湾国民党,亲民党,新党领导人访问,对台湾水果实施免关税优待。   台湾的星云大师曾被禁足大陆多年,因为他曾庇护新华社前香港分社社长徐家屯。然而,星云今天是大陆的座上宾,被允许在北京办书法展,出版畅销书,且在江苏宜兴建大觉寺。另外,台湾的佛教慈善团体“慈济”在进入大陆多年后,2010年终于由民政部为其颁发了NGO牌照,使其成为在大陆合法运行的慈善团体。同样也是2010年,北京、上海等地举办了“利玛窦逝世四百周年展览”,这是中国1949以来第一次公开纪念外国的天主教传教士。同时,耶稣会的一些神父也陆陆续续回到中国,被允许以个人的身份在不发达的地区开展一些扶贫、救助麻风病人等工作。虽然这些神父尚不能公开以耶稣会的名义行事,在人数上也不大,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进步。   儒学复兴更是近年来热门的话题。儒家讲究“克己复礼”,信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套严格的尊卑有别的制度,尊重权威,也许是受中共青睐的原因之一。孔子塑像今年一度被摆供在长安街上,与当年号召“批林批孔”的毛泽东画像遥遥相对。虽然出于某种考虑,孔子像很快被挪到外界看不到的地方,但这尊雕像却始终呆在离中国权力中心最近的地方。既然共产党在很多方面都更有自信,更能承受批评,为什么又不能多听听来自国家内部的批评声音,为什么不能对达赖喇嘛宽容些呢?   第八,教育体系。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一直被政府所控制,学校并没有被定位为训练公民独立思考的地方,而是制造顺民的机器。学生学到的东西都是政治正确的,也许这样能少培养几个麻烦制造者,但这种教育体系培养出的学生却缺乏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   评判一个社会是否有活力,要看这个社会是否思想解放,百家争鸣。香港台湾两个不大的弹丸之地,创作的流行歌曲与电影却能红遍大陆。当政府拨重金给大学,建起一栋栋崭新教学楼时,校园里却很难走出鲁迅、胡适、林语堂之类的大师了,这是因为中国没有培养思想,鼓励创新的土壤。中国教育体制根本问题是培养顺民,没有独立人格,思考能力。爱国没有错但民族主义不可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出国留学,而御用学者却越来越少讲真话。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家,中国有给苹果代工的工厂,但是中国的微软,或者苹果又在哪里呢?更糟糕的是,中国的教育改革,反而抬高了从农村小孩走向城市的门槛,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农村出身的学生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或者提高了弱势群体接受同等教育的成本,这无异于一种倒退。   第九,国际地位提升与民族自豪感。中国的孔子学院在全世界遍地开花,是国际影响力逐渐扩大的象征。宇航员到外太空,成功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等,都在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虽然不承认G2 的存在,但至少在经济上,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事实上,美国已将中国定位为其竞争者。今年初的利比亚撤侨,是建国以来最大的撤侨行动,扭转了中国政府在这方面不敢作为,一向“缺钙”的形象。香港的陈冯富珍当选为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林毅夫目前是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朱民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助理,现在,中国人在国际上不再是二等公民。“中国应该强大”是大多数中国人共同的心声。但不容置喙,中国在西方还缺乏真正的朋友,缺乏其它国家对其的认同,在其它国家眼里,中国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还有差距。中国应该融入,而不是对抗,国际社会。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共产党开始给国人制造一个“中国梦”,无论这梦能否实现,是否虚幻,至少还有梦。曾几何时,美国梦风靡全世界,也在中国大行其道,人人吃汉堡,喝可乐,看好莱坞电影,听美国摇滚,穿牛仔裤,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己的“美国梦”。现在,中国的经济实力追赶上来。2009年以后,趁着海外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中国许多富人与中产阶级置业、移民海外,一定意义上,说明了中产阶级内心深处充满着不安全感,对共产党政权缺乏信心。何时能让中国人充满安全感与幸福感的生活在自己的国家,让每个人都有公平竞争,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是共产党下一步面临的重要挑战。   在印度,由于种姓制度的存在,一部分“贱民”是“不可接触”的,永无翻身之地,处于社会的底层。中国本来是一个社会各阶层人员可以比较自由流动的国度,在古代,自有科举制度以来,无论出身城市农村,还是富家贫户,虽然渠道单一,只要努力,比如读书有成,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但现在,社会上对公平机会的渴望依然没有实现, 无论是“起跑线公平”还是“结果公平”都没有实现。“富二代”、“官二代”、“穷二代”这样的身份标签,仿佛成为了隐形的种姓制度标签。共产党不仅需要给自己的红色后代铺路搭桥,与此相比,更需要给普罗大众翻墙,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如果没有机会,翻不了墙,人们就可能会拆墙。   5月28日,在江西抚州发生了爆炸事件,造成3人死亡的悲剧。一个叫钱明奇的上访者在房子被强拆,上访十年无果后,选择了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寻找正义。“没有希望,只有黑暗”,在实施爆炸前,钱明奇在自己的微博中如此写道。而这类事件不算少。如果个别人选择这种极端手段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你可以称之为“极端分子”或“恐怖分子”。但是,如果当大部分民众对爆炸嫌疑人抱有同情或产生共鸣的时候,执政党是否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政绩”呢?毕竟,当政府不能够提供“公平”、“正义”之类的公共产品时,民众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寻求正义。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我提出以上九个方面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既是共产党稳固政权的优势,但同时也可能成为政权面临突发危机的原因。有友人嘲笑我是“保皇派”,但我个人认为,自己更像是一个“改良派”。难道暴力革命带来的剧变与社会动荡会比渐进式的改革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好处吗

阅读更多

自由亚洲 | “三自会”插手北京家庭守望教会问题

最近因敬拜问题受到政府打压的北京家庭教会守望教会问题又有新的变化:中国政府控制的基督教“三自”爱国会的领导插手守望教会事务, 对教徒进行的所谓“教育”工作。 北京家庭教会守望教会近20年前成立, 迄今大约一千名信徒。设在美国关注中国宗教自由的非政府组织“对华援助协会”负责人傅希秋牧师呼吁国际社会关注守望教会的处境,警惕中国政府控制的基督教“三自”爱国会介入北京守望教会问题: “因为长期以来,三字爱国运动委员会及其它的上级国务院宗教局、各地方的宗教事务管理部门的统战部门,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欧洲进行宗教统战宣传,尤其是今年在美国已经安排了四个城市从九月底打着展览圣经的名义,进行很明显的宗教统战宣传的活动。鉴于三字会扮演了这种不光彩的角色,呼吁世界各地的教会,尤其是美国的支持官方或者赞助这次圣经展的方方面面来共同抵制传播谎言的宣传活动。” 自今年四月初开始,北京守望教会遭受中国政府的百般阻挠和打压,不能自由进行敬拜活动。例如,教会牧长被软禁在家中,参加敬拜的信徒遭到羁押,一些信徒因坚持信仰而失去住所,或被迫离职。记者电话询问北京守望教会负责人金天明和北京另一位相关牧师王双燕,两位牧师都婉拒记者的电话采访。为此,原资深媒体人士、浙江独立作家基督徒昝爱宗表示: “官方做的事情是处于维稳也好,还是处于别的原因也好,它没有来正视问题,而是回避矛盾。如果你要是解决敬拜场所的问题,我想官方的矛盾也解决了,跟这些教徒也没有任何矛盾。他们要敬拜,也没有从事政治,也没有给社会带来什么不稳定因素。如果你对信徒最基本的权利都不能保障,就是他们的信仰自由不能保证的话,那你怎么样来做工作都是无效的。” 北京守望教会早在2009年12月购买的敬拜聚会场所,有关政府部门迄今迟迟不给钥匙,遵循《圣经》教导“不可停止聚会”的守望教会信徒被迫转往户外敬拜又受到打压。傅希秋牧师认为,现在解决问题的钥匙在中国政府的手中: “因为守望教会并不希望去户外崇拜。他们是被迫(不得已)到户外崇拜,他们希望回到室内进行正常的崇拜活动。所以他们向当局提出的唯一请求就是希望第一个是把他们已经付清款项的所买的北京大红大厦的钥匙还给他们,使他们能够正常的恢复在自己所购买的建筑物里面进行室内的崇拜。退而求其次,守望教会的治理委员会和信徒也特别提出来,如果暂时不能交钥匙,当然就是很无理的不能交钥匙,那么政府应该出具非常清楚的书面说明,允许他们正常的租借其他的场所,合法地举行室内的聚会。所以就看政府下一步会针对守望教会的请求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北京守望教会一直努力在独立于“三自”爱国会的情况下依法注册为一家非政府组织, 但却得不到有关政府部门的批准。美国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估计,在中国大约有5千万到7千万的基督徒没有在官方注册, 属于所谓的家庭教会。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道。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阅读更多

北京官方天主教会 在困境中举行“弥撒点”周年庆典/

20011年6月19日,天主教北京教区西红门弥撒点隆重举行了周年庆典,千余名教徒赶来庆祝这个弱小教会的周岁生日。据我们了解:天主教北京教区共有十万信徒,来京务工的信教者和外籍教友也不计其数,但这里对外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却少得可怜。除去东、南、西、北堂——四个较大的教堂外,只剩下了十余座小型教堂,而且有很多都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远远无法满足信教群众的信仰需要。别说传教了,很多人就连在主日参加弥撒都非常困难。

阅读更多

共识网 | 秦晖:文化决定论的困境

日期:2008年04月19日 时间:15:00—17:30 地点:珠海市报业大厦一楼综合报告厅 主讲人:秦晖 主题:文化决定论的困境 实录:文化无高下,制度有优劣 牛不喝水强按头原因的原因的原因就不是原因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市民朋友,首先要表示对大家热烈的欢迎,今天是最早的一个台风首先今天是今年最大的台风,大家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大家还能够如约而至,在这边感谢大家。 珠海市文化大讲堂在这里如约开讲。今天请到秦晖教授,秦晖教授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博导,他曾经是美国哈佛大学的访问学者,他被誉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一位学者这样评价他,说秦晖是我们这个民族应当珍视的人,他无疑是当今思想型学者之一,他的思想不但超过五四一代,而且到国际学术界也是够格的。他90年代建立农民学,一系列的乡村调查研究欧洲与中国的转轨比较。在研究领域当中注重弱势群体的权益。在网上有秦晖教授的一个观点,说秦晖教授呼吁城市要给农民工一个更好的空间,所以网上呼吁城市要建贫民区,虽然这个呼吁有点儿误解,但是还是表现了秦晖教授的对贫民的关心。今天的演讲主题是《文化决定论的困境》,愿今天的讲座一如今天的台风和暴雨,带给我们一种感受。他今天的讲座能够给我们思想以启迪,让我们以热情的掌声有请秦晖教授。 秦晖:谢谢大家在这么个风雨交加的情况下参加我们的演讲,我们的时间宝贵,我们就开始吧。我们讲的是关于“文化决定论”的问题。 大家知道我们国家从“五四”以来一直很关心这个文化的问题,而且是大家一个世纪都在这两者倒来倒去一下子批判传统文化一下子弘扬传统文化。一下子是所谓的西学东鉴,一下子反对西化。老是在这个里面搞来搞去有时候说中国人的国民性(劣根性)需要改造,中国人有劣根性,有时候说中国文化不光是我们中国人要坚持而且全世界要从中国文化寻找药方。前些年有一个被证明是查无此事说世界上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有一个巴黎宣誓说全世界要同孔子思想当中寻找出路。 我认为这个东西是一个我们能否把很多东西归纳为文化。这个里面首先什么是文化?文化这个概念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假如你上学了有人说你是有文化的,没有上学是文盲人们说你是没有文化的。有时候有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等等我们说这个也是文化。 文化这个时候含义是另外一个意思。一般来说我要谈论社会变动的时候我们在两个意义上谈论文化。改革之前我们相信唯物史观,文化是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形成一种所谓的社会形态,这个社会形态好象所有的民族必须依次经过。因此在这这种框架下我们倾向于把文化换成是一种超民族的,与特定的制度对应的上层建筑我们那个时候谈到的封建文化、资本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等等,而很少谈中国文化、印度文化、西方文化这样的东西。比如说 我们说西方的东西那个时候不把它叫做西方文化我们一般叫做资本主义文化。而中国的东西我们那个时候更没有把它都叫做一种文化。比如说古代的时候我们往往是“封、资、修”或者是“四旧”,现在是社会主义新文化。那个时候很少有人把这两种弄在一起叫做中国文化。 在这样的意义来说出现了所谓先进文化的概念,大家知道按照所谓的社会形态理论有先后之分。如果把文化用民族性做定义这个先进文化很难说了,假定中国文化是先进文化,西方文化是落后文化,那么从文化的先进与否应该推导民族的先进与否甚至推导出人种的先进与否。恐怕会导致一种种族的优劣的东西。 现在我们讨论文化一般不是这样讲了,我们现象讨论文化一般把它当作民族性,而且往往是跨时代的民族性,也就是一个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征而言的。因此我们现在一般都在那里谈“中国文化”、“印度文化”、“西方文化”等等,这就变成一个不是时代性的概念,而是所谓的民族性的这样一个概念了。 这个概念上的文化我觉得它是不应该有优劣之分的,因为文化既然是民族性,如果说文化有优劣就是说民族性有优劣,既然说民族有优劣就是说种族有优劣,这样意义来说文化优劣论搞不好是种族主义,我们在这两者之间往往有冲突。 这是因为我们过去改革之前我们往往强调我们在世界上是制度最优越。 改革以后,情况发生变化了,国门打开以后我们觉得原来说法有很多问题,现在看来情况不是我们要解放他们而是他们要演变我们。因此我们现在开始强调文化的多元了,以前我们一直强调制度优越,现在我们强调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你不要演变我我也不同化你,我们各走各的路。 我们比较强调多元。一般来说古往今来都是这样,如果你是处于攻势就强调优越性,如果是守势强调多元性,我们有我们的一套你们你有你们的一套。 但是我们现在讲多元,主要却不是生理差异,这个是世界潮流。生理差异就是种族主义了,如果强调黑头发黄皮肤的人和金头发白皮肤的人哪个好,就会引起比较严重的后果。 我们现在谈一种主观的价值偏好。我们往往说中国人喜欢什么什么、西方人喜欢什么、印度人喜欢什么什么,这是文化。在“形而下”层面中西方饮食文化相差比较远,中国人喜欢中餐西方人喜欢西餐。在“形而中”的层面中国强调文明中心主义,而据说这到底是不是这样还有待于讨论。据说西方人比较功利崇拜能人,中国人据说崇拜贤人有道德的人。据说这是一种文化的区别。还有“形而上”层面有人说中西方人们的思维方式不同,中国人是喜欢“综合形象思维”,西方人喜欢“分析和逻辑思维”。有人说这是最根本的和最深层的文化之别。 从最形而下到形而上的区别不管这些说法是不是准确不管差别评价如何,你为认为中国的好还是西方的更好,但是这种文化的区别都被认为是一种价值偏好。我们这个民族喜欢什么,他们民族喜欢什么,一般来说是这样。现在有一个问题,一个人的价值偏好比较好说,我喜欢吃中餐就是喜欢,一个民族的价值偏好你如何确定呢?这是一个问题。比如一个中国张三比较重视道德,西方人约翰崇拜能人,这个例子能说明中国人重德西方人重才?但是中国有多少人像张三这样的偏好有多少人,西方有多少人像约翰那样的偏好?他们能够代表各自的民族和文化吗? 因此现在有人说,谈文化需要有统计依据,90年代世界上很多国家在联合国有关组织下搞了一个叫做“世界价值观调查”我们中国90年代有很多人参与这个事情,发放很多的问卷,广泛的在不同的民族搜集问卷,从问卷里面判断是不是各个民族之间的确有那种价值的偏好的不同。 这个里面的确反映一个问题:我们既然要谈文化、民族性,就不是一两个人能够说明什么问题的。但是这个里面除了统计以外我觉得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即使你给人家调查,还有一个问题你怎么可以判定这些人有同等的可能表达自己的偏好呢? 我觉得,比如我喜欢吃中餐、你喜欢西餐这个体现饮食文化不同,但前提是我们有选择饮食的自由。假如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犹太人都吃着杂和面这样的东西,你能不能说这个是代表犹太人饮食文化呢?很难说,你爱不爱都要吃,你吃并不代表爱吃。就是说你是不是有这样的偏好前提是你要有选择。 所以我觉得一个民族有什么样的偏好,它当然和某些人的行为和言论是有关系的,但是这个背后还有一个这样的行为和言论是不是真的代表某种选择?因此我觉得“五四”的时候曾经有一个讨论,大家知道“五四”的时候当时很多人鼓吹“启蒙思想”很重要的是个性解放,强调婚姻自由,反对“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的旧传统。当时有一些号称中国文化的捍卫者指责这些启蒙的人,(启蒙者)这些人是我们党的第一代开创者“南陈北李”,陈独秀李大钊等等,当时有人说你陈独秀李大钊在毁灭中华文化,我们中国文化是主张“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现在你们是强调“万恶孝为首、百善淫为先”,说婚姻自由是淫,不赞成强制性父权就是不肖,说陈独秀鼓吹教唆子女反对父亲,仇视中国的孝道。 陈独秀说我们非常赞同孝道我们很赞成子女、媳妇要孝敬老人、父母、公婆,但是我们反对以“孝”的名义剥夺子女的自由。反对严酷的父权——“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陈独秀这里提出有重要的问题,什么是“孝”?如果有一个人父母有权利杀他才“孝”,“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这样的可怕的权利下不得不孝敬,如果没有这个父权就忤逆,你能说他是真孝吗?一个民族儿子都是这样的,你能说民族有“孝”文化吗? 反过来说一个人出自内心孝敬父亲,一个民族都是这样的,那么那种强制性的父权又有什么必要呢?凭什么说取消这样的强制性的父权大家会忤逆不孝呢?这个道理是说真正的“孝”决不是父权压迫出来的。如果只有在严酷的父权威胁儿子才会孝顺,没有这个父权就忤逆是真的孝顺吗? 因此这样的指责在逻辑上有两个评价。这一中国人真的有崇孝的文化,如果中国人真的有孝的偏好,这样的过分严厉的父权没有又何妨为什么?如何说否定这样父权就否定孝文化呢?如果说有严厉的父权才孝顺,孝是装出来的,只有在不孝就杀你才会表现孝,没有就不孝这样的孝文化真的存在吗?值得怀疑,还怕毁灭它吗? 我认为道理是一种文化不管是否存在都要在人们有选择自由的条件下才能体现,如果没有这样前提下文化识别都不太容易,更何谈所谓保存文化或者比较它的优劣。 因此我可以说文化这样的东西你可以给它形形色色的定义,但是文化这样的概念你要能讨论,必须有一个最基本的定义。因此喜欢中餐和西餐这是文化的区别,我们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可以自由地选择饮食,和你只准吃这样的东西,这两种不是文化的区别,因此你如果把这两种东西(没有自由选择情况下)说是文化的区别,文化就没法识别了。 因此我说关于文化的定义可以千差万别,有的人说有一百多种,有的人说有几百种,但是我认为最基本的区别是我们把选择什么叫做文化?你喜欢吃西餐、我喜欢中餐是文化,但我们不能把能否选择叫做文化。一种情况下你只准吃中餐不能吃西餐有的情况下,爱吃什么就吃什么,这是重要的区别这不是文化的区别。这两种区别我们叫做“制度区别”。这两种区别一定要分开,否则我们很多的言论没有意义。比如说什么是“文化宽容”?什么是“文化多元”?按照我刚才说的,喜欢吃西餐和中餐的人能够共处这就是“文化宽容、文化多元”。可是如果按照我这个画中(幻灯片)就不是文化宽容,这个应该是饮食专制、自由的宽容。本身就否定的饮食专制已经是文化不宽容了,文化一元了,已经是文化霸权了,因为你要用饮食自由压倒饮食专制。文化多元意味着什么,饮食自由和饮食专制的共存。可是如果饮食专制也存在,吃米饭和吃面包的宽容可以存在吗?我们要说所谓的宽容饮食专制应该存在,如果它存在,当然可以只准你吃中餐或者只准吃西餐。在这样的情况下,上一种意义的文化宽容能够存在吗? 也就是说我们在上一个意义上讲最高水平的文化宽容在下一个意义上就变成了没有文化宽容。因为你不赞成饮食专制。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最黑的东西说成是最白,最白的东西说成最黑的,我们的语言失去了最基本的逻辑。我们说制度和文化上我们都可以说不同选择偏好。有人说饮食专制有道理,有的东西是脏的有病的我们不要吃,不一定是人们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这样的说法也许有道理,但是这种东西和你想吃什么混为一谈。 我刚才讲的道理可以类推。比如说我们以前说中国文化当中有一些精华但也有糟粕,“五四”以来我们说以前妇女缠足是糟粕。现在来说仔细来看有很有趣的想法。为什么说缠足是糟粕,有人说因为缠足是危害妇女的健康的,可是这个事情是不是很好说的,如果说缠足会危害妇女健康,西方的习惯是否也是危害妇女健康。比如说同样是妇女的一种比较变态的审美,比如西方流行隆乳术,有人说这个负作用比较大甚至会导致乳腺癌,有的人因为做这个手术死了。所谓的西方文化不也损害女性的健康吗?到底缠足和隆乳那一种更可取呢? 老实说如果你这样提问题真的难说有什么可取不可取。很大程度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是尽管这样我们还是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妇女放足,那是一项伟大进步,为什么?为什么我们现在并不把反对隆乳作为一项思想解放的内容?其实,我觉得道理比较简单。那就是缠足和隆乳到底哪个更有害健康这恐怕是一回事,但是缠足和隆乳我觉得有一个区别是和损害不损害健康没有关系的,那就是一般来说缠足都是缠别人的足,而隆一般来说不是隆别人的乳,西方是隆乳术的发源地,如果一个人隆别人的乳也是触犯法律,不会因为文化的爱好这样干。即使是西方有一个人有这样的爱好缠自己的足,人们觉得他很奇怪、有个性、很怪异,但是没有人干预他。也就是说这两种行为区别其实不在于这两种行为的本身哪一种好和坏,而是在于强迫缠足和自愿隆乳这两种现象当中背后的强迫和自愿的区别。 我们不要以为中国人“放足”是从“五四”开始的。大家知道满清入关以后在中国推行一次“放足”运动,大家知道满族人不缠足,他们进来后强迫汉人接受他们的文化,汉人要剃头留辫女人要放足,当时“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反抗血流成河什么杭州、嘉定的反抗等等。结果在“留发不留头”的严酷的统治下,汉族的男子都剃发留了辫子,但是汉族的女性在满族的强迫下,如果缠足不仅本人要受到惩罚、家属都要被流放,如果有当官的马上罢官,甚至保甲也要受牵连,因为管教不严也要处分,但是不至于杀头。因此,最后满洲人强迫汉人留辫子成功了,但是强迫妇女放足没有成功,康熙年间满族人有汉化了,他们对缠足也有兴趣也取消了这个限令。所以有一句话“男像女不像,文像武不像”,文官穿满族的官服,汉族的武将还是传统的盔甲。活着的都是满族的风俗,死人的葬礼是汉族的。 我讲这一段话的意思是,满清当时也搞了一场“放足”,但他们不是解放运动,和“五四”的“放足”不同。就“放足”而言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满清的“放足”体现的是满族人对汉族人的强制,而“五四”的“放足”是允许妇女有选择自由。如果我们把这两个东西忽略了,我们完全就无法理解“五四”中国发生了什么。因此我说“五四”运动有人说是“文化运动”也对,西方各式各样的风俗饮食大量传入中国,但是文化上来说很难讨论“五四”有什么进步意义,它的进步意义很难体现在制度上,它是提倡自由的。 同样,我们今天的“文化多元”很重要的一条是“宗教多元”。我们现在全世界范围内人们经常把宗教作为一个文化的核心。我们一讲西方文化就是基督教文化,一讲东方文化是儒教文化等等。 什么是文化多元?我们讲的文化多元就是基督徒和伊斯兰教可以和平共处这样的状态是文化多元,我们把信基督和信伊斯兰是文化多元。因此我们既然把这样的东西叫做文化差别,我们自然就要把信仰自由、政教分离的制度称之为文化多元主义,因为这样的制度下各种信仰都可以并存。我们当然不能把信仰自由、政教分离本身当作一个方面,把异端审判、神权专制迫害当作另外一个方面。信基督是文化的区别,信仰异端迫害就没有区别,如果有区别是制度的区别。前者信基督和伊斯兰是你选择什么问题,异端还是迫害是你能否选择的问题。 我们中国文化的特点是重视道德是伦理文化,中国人崇拜贤人,评价一个人从道德的角度着眼多一些,据说西方人比较功利崇拜一个人是从才能方面衡量。是不是有这样的差别? 我们姑且不论。但是我要说,如果我们中国人有这样的差别怎样体现呢?比如说,如果有两个民族它都实行一样的选举制度,我们都实行竞争性选举制度,但是有一个甲民族有这样的更加重视道德偏好,甲民族选择道德高尚可能才能不太强的做首领,乙民族更加重视才能偏好,通过这样的选举选出一个很有本事,道德有瑕疵的我们就说这两个民族有文化的差异,价值偏好的确不一样。可是,这种体现是建立在他们有同样的选择自由的情况下,假如不是这样,如果甲民族有一种自由选举制度乙民族是一种专制帝制你能说这两者是文化差异吗?甲民族假定通过选举拥戴一个贤人和乙民族通过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制度选举一个能人掌握制度,你能说乙民族崇拜的是能人吗?我觉得不能,道理比较简单,这个比喻当甲民族的贤人上台的确是这个民族的价值偏好,乙民族的人才上台很难说反映是价值偏好。所以我觉得有人谈论政治文化,有人重视民本、民主区别。有人说林肯说“民有、民治、民享”等等是民本思想,唐太宗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民本思想,以前说民主比民本先进,现在很多人说民主比较虚伪,民本是好的。 谁好谁坏我们姑且不论,但是我们要说林肯说的这个话你可以说的确是代表美国人价值偏好,因为林肯说的这个话是对全体美国人说的,而且美国人正是因为认同这个东西才把权力交给他了,可是唐太宗是在宫廷里面说的,没有几个人听得到,唐太宗在位不在位和在位多长时间没有关系,不讲这个话的人照样当皇帝,也不一定更短,讲这个话的人不见得都当皇帝。因此可以说,唐太宗和林肯他们的思想有很大不同,可是很难说这两种不同是所谓文化的不同,除非唐太宗和林肯分别用这两句话做竞选纲领,而且竞选获得大多数的认同,这是文化的差异了。否则难以这样说。 很多事情都是文化和制度色彩,我们一定要把这两者分开来。我们经常说不能允许把西方的人权标准强加于中国,我觉得这句话没有错,我也理解。但是我觉得这句话的精髓在于不能强加。在这句话引申的道理我们不能允许一些人即使是中国人他们也不能把西方中世纪的人权标准强加于自己的同胞,我觉得这个与文化没有关系,这不仅是每个文化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消除文明冲突、实现人类共享多元文化的一种前提。 这个世界上可能有好的或者不好的制度,但是我觉得你很难说有好的或者不好的文化。正如我们不能说有好的或者不好的民族一样的。文化如果是有民族性,那么民族无优劣的,文化也应该是无优劣的。但是显然制度是有优劣的。制度有优劣我们就说又所谓“进步”与“落后”的区别。可是这个里面有一个问题,这个进步和落后它是怎么产生的呢?落后的东西怎样变成进步呢?大家知道以前我们往往说我们持有一种“经济决定论”,生产力发展就会推动文化都会进步,而且我们说这个里面有共同规律,我们掌握了共同规律我们就能够预测未来。由于我能够预测未来你不能够预测,我似乎有理由来教诲你甚至强制你,因为我懂得历史的规律你不懂得我就有了这样一种能力。 现在,强调文化多元了,现在大家知道不光是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对进步的怀疑。老实说我觉得这样的怀疑主要是从西方发展来的,大家知道十九世纪的世界由于文明科学进步,人们对进步有乐观态度,人们认为明天比今天更好,人们崇尚新的就是美的,但是二十世纪以后两次世界大战看到认为最先进的体制尤其苏联的体制后来发现了问题,以后人们对进步越来越持有怀疑观,经济上是“罗马俱乐部”认为增长是有局限的,文化上有所谓多元就是美,现在甚至世界潮流发生了大的变化。以前人们说新的是好的,现在人们说多样是好的。文化多样性本身成为了一种好象是值得追求的价值。联合国有一年提出一个“文化多样性”年,提出一个口号“一个世界、多种声音、多种文化”。#p#分页标题#e# 而且现在大家知道现在西方的先进分子,就是对他们的主流持批判态度的人我们称之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称之为后现代主义的人、称之为批判思潮的人(英文、人名)等等他们对西方主流制度的批判也比较厉害但是现在的批判和马克思时代批评很大不同。马克思时候说这样的制度不好我们有更好的制度,我们有一种尽善尽美的东西可以取代你,现在这些人他们说现在不好,理由是什么?理由是现在搞的很单调,现在不好不是因为我能够创造一种更好的东西,而是现在文化变得越来越一元,现在这种体制最糟糕的地方是造成人的一元化、一维化。也就是说只要是多元那就是好的,变成这样一种想法了。我觉得这种想法本身对进步尤其是作为一种所谓规律的进步本身提出了一个质疑,但是我要说,如果不是把它叫做客观规律而是把它叫做一种价值判断,我觉得进步与否我们还是可以讲的。 比如有两种东西、两种现象,一种比较好一种比较糟,我们就说前一种现象是进步的,后一种现象是落后的。当然我们也可以换一种说法前一种现象是善的后一种是恶的。但是我们讲进步的时候,我们讲进步更多的是一种价值判断,就是说什么是可取的,什么是不可取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我们这样说的时候是不是能够把这两种东西在时间序列上给予一种先后安排我,觉得这就成了一个我们恐怕得想一下的问题了。 比如说我并不喜欢吃西餐,但是如果有人要主张查禁西餐(比如麦当劳)我是反对的。 我并不认为西餐比中餐更加进步,显然要认为人们有饮食自由比对饮食实行专制进步,我并不认为满族人剃头留发不好,但是清朝的禁令也不行,他们捍卫的不仅仅是头发也是自由。我也可以说贤人比如孟子是一个鼓吹信善的,如果要选举我可能投他一票,但是我们有一位学者说我们现在不能搞民主,但是我们可以搞仁政。这个说法言下之意就是搞了仁政不能搞民主,搞了民主不能搞仁政。像孟子上台只有剥削大家的选择权才可以上台,实际上这个意思是中国只要有自由就抛弃儒家,只要有民主就会把贤人抛弃而选择暴君心态,可是这种人居然宣称是弘扬中国文化、弘扬儒家,我觉得这个恐怕是国人的悲哀也是儒门的悲哀了。 大家知道以前我们是持一种普世性历史决定论,大致是说人类不分民族都会走向一条共同道路,所谓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据说不管那个民族都遵循这样的客观规律在进化。我们现在很多人是要否定这样的说法了,但是他们实际上制造了另外一种规律,就是说每个民族有一种文化,这个文化就像一种遗传基因,这就决定每个民族有独特的路径,这样的路径是先定的是命定的,这样的说法和我刚才说的普世性说法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假定有一种东西它在过去就决定了我们的现在,在现在又决定了我们的未来,这种东西就决定什么东西是适合于我们的?什么东西是不适合于我们的?这种东西在我刚才讲的所谓的客观规律的说法逐渐人们谈的少了的,这样说法的影响越来越大,以至于到现在我们张口闭口说什么什么东西是西方的,什么什么东西是我们东方的,或者是中国的。 这些问题其实背后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是历史的过程,我们能不能这样问为什么?能不能建立因果解释?大家知道在历史学上一直有争议。大家知道在历史学家中有一些人持一种最悲观的观点他们认为历史不仅无法解释“所以然”,甚至无法说清楚“其然”。连历史的真实你都难以把握,因为每个人有偏见,他们的认识不同,他们说每一个人都不是认识历史的全部,我们认识历史本身有困难,我们要说明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几乎不可能。 最极端的说法历史和艺术没有什么区别,历史学家是一个说故事的人。 最乐观的说法是说历史不仅能够叙述而且据说还可以科学地解释。我们不仅能够知道历史上发生了什么还能够证明其由于某种原因必然会发生什么。逻辑上这样外推,可以预言未来会发生什么或者不会必发生什么?老实说我们过去和现在发生很多的变化这一点却没有怎么变。我们过去我们预言全世界的人们会走向一个方向我们现在预言全世界的人们不会走向一个方向,他们永远有区别。 但是我觉得这种最悲观的说法和最乐观的说法都有很大问题。从最悲观的说法来说,我觉得显然是有问题的。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不敢说我们完全可以摆脱偏见但是我们可以做到尽量追求客观叙述,尽量避免不负责任的编故事,这两种不可回避。也就是说我们不敢说那个人是百分之百的客观,但是我们应该说严肃的历史学家应该追求尽可能的客观,如果这样的追求你都说没有意义,的确一个历史学家和一个编故事的人没有区别了。尽量追求客观叙述不可能做到完全“还原客观”,但是至少使我们不断逼近客观,因此历史是可以说清楚的,也就是说历史是可以叙述的。 历史可不可以解释呢?我们在历史叙述中可以建立一套因果关系吗?“由于有什么所以产生什么”?我们能这样讲历史吗?我觉得应该说是可以的,生活当中有很多的例子的确表明很多现象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是有源头的,这个演变的过程有很多的因果关系起作用了。但是我觉得,我们谈论历史的因果关系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强调一定就是历史的过程是人完全的,因此和一个单纯的物理过程不一样。比如我们讲牛顿定律、真空中一个物体的下落必然要遵从重力加速度。这样的东西是必然的,的确给定条件下一个物理过程不会有意外的。但是人为事情你就很难说了。 历史的主题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而不是没有意志的物理变量,因此历史当中的因果关系就不同于物理过程当中的因果关系了。从理论来说,我们在历史过程当中如果要讲因果关系,由于有了什么结果就有了什么。我们讲的是一种可能性哪怕这样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你很难说是必然性。我们可以说一种事情的发生很可能导致某种结果,但是你很难说必然会导致某种结果,尽管这样的可能性也许非常大。比如概率的角度可能概率达到99%但是你仍然很难说这是必然的。也就是说,历史过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因果链条,由A导致B、由B导致C、由C导致D,但是我们要强调的是因果链条不是必然性因果而是概率性因果,其中每一各环节概率不是百分之百只能说很有可能。 如果我们承认历史因果的概率性我们就可以推论出一个很重要的结论,那就是:任何小于1的因果他的无限多次相乘总的乘积都是趋近于0,这个应该是有中学水平的都应该明白的一个基本道理。0.5×0.5=0.25,继续乘下去越来越小最后趋近于0,总的乘积是所有事件构成的长时段历史过程因果链条的总概率。这是什么意思?比如说,如果一个事件A导致事件B,我们说很有可能他的概率是80%,由事件B导致事件C我们说很有可能他的概率是80%。那么由事件A最终导致事件C的概率是多少?它的概率是64%,那么由这个C导致事件D、E、F、G等等,从A算起总概率越来越小,绝不可能不变或者越来越大。 我们从一个长时段无限连接的因果链条来看,它的总概率总是趋近于零的。这一点我觉得是非常显而易见的。 所以我觉得“长时段”的史观,就是用一个我们知道法国布罗代尔有一句名言,现代法国很多的事情我们预期从拿坡仑时代寻找原因不如从密离纽斯山原始人中寻找原因更加深刻。我不太相信这样的说法,我觉得这样的“深刻”是把人弄糊涂了。所以我觉得我还是相信美国左派思想家悉尼.胡可的名言他说原因是原因,原因不是原因的原因,原因的原因的原因不是原因。我觉得这是研究历史重要的前提。 我们有一个朋友做的一个比方说一个人过分“深刻”会走向荒谬,一个交通事故会追究责任是司机责任,这个司机会承担责任,但是有一个深刻的哲学家来了,还要问一下这个司机是为什么会肇事呢?是因为他喝酒了,这与喝酒有关了?于是更深刻的原因是酒精毒害,为什么酒精会毒害,更深刻的原因是制酒业的兴起,所以最终是第一个喝酒的人的责任,所以说是司机的责任是不很深刻的说法,第一个造酒的责任才是深刻的说法,可是这样的说法老实说我们大家都觉得那是违背常识的。因此我们应该承认历史不仅没有什么全人类发展的普遍性的必然规律,也没有某个“文化传统”遗传的必然程序。历史的长河是人们在一次次的机遇、可能性面前的选择。这一代人乃至每个人都对历史负有责任,或者说他们都是自己对自己负责的。 我这样说一个最有力的论据是我们发现人们可以用历史学来解释以往包括很久远的以往,但是历史学不能预测未来尤其不能预测久远的未来。 很多人认为我们不能预测未来是因为我们认识能力还不够。比如说我们掌握的科学还不发达,如果我们更加科学我们就可以预测未来了。事实上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在这里我要提到一个很有趣的故事1934年好像是农历的甲戌年,中国一个刊物有一批人是中国最著名的学者应该是中国最聪明的人了,他们来写文章说一个甲子以后中国是什么样子,那个时候盛行“科学主义”很多科学家来搞这个,60年过去了,有一个《东方》杂志想起60年前有这个事,他们看到历史实际上相差甚远,他们做一个策划为了提高杂志的知名度,他们想要做一期60年的预言和以后,发起1994大家预言60年以后的中国和世界,你们60年后你们看这个预言准不准。这个策划没有实施。但是我想假如当时实施这个计划了,我想60年以后人们看到的误差肯定不会比上一次的预言更小。我小的时候,60年代的人很多是这样,我们小的时候喜欢看一本书是《科学家谈二十一世纪》在座50岁左右的人不知道有没有看过。我记忆犹新,当时书里面说二十一世纪的人会如何如何,我们真的生活在二十一世纪,有一个有意思的游戏大家,可以再看看这本书预言实现了多少?基本上没有实现,现在的很多东西那时候想不到,没有一个人会想到有网络这样的东西,没有想到虚拟空间。那个时候人设想什么?设想到我们坐原子能火车跨越白令海峡到美国旅行,我们吃着人工光和作用合成的食物等等这些都没有实现。但是现在的进步那时候也没有想到,那些人是科学家,他们的预言能力不过如此,我们一般人如何呢? 他们预言30年之后,那300年呢?谁可以预言。我们做的事情我们的决定和我们的选择,在明年或后年对中国有大的影响,但是对300年之后的中国有什么影响,很难说清楚。但是300年之后中国人回顾这个历史他们会说今天的什么事情是300年前什么事情的结果。比如我们现在说什么资本主义是由于新教产生以后很多结果或者是什么东西是由于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市场经济的发展、新大陆发现等等造成的。 我们今天可以说某些事情是300年前某些事情结果无,但是要把因果倒过来根据今天的因判断300年之后发生的果几乎是绝不可能的。为什么?我觉得很简单的道理是,300年之后的人们说我们今天2008年某件事情导致那个时候什么结果他们是就已经实现了的这个因果链条来作出叙述的,但是问题在于这个因果链条每一个环节都还有许许多多的其他的可能,而这些可能它们都被略去了,300年以后的人们有理由略去它们因为这些东西没有变成现实,因此对于300年以后的人来说他们只要解释已经变成现实的可能,但是我们现在有什么理由把这些东西略去呢?我们现在有什么理由说这些东西不可能变成现实呢?根本不可能的。 任何做这样的判定,随着因果链条的延长他里面的概率都会变小乃至趋近于零。所以我要说,我们从今天来预测未来的误差在逻辑上也相当于从过去推论现在导致的误差,我们今天预计1000年以后将会怎样?这个误差的程度相当于我们把现在往前推1000年在公元1000年的历史横截面做一个起点做一个纯逻辑的因果推演出我们今天会怎样怎样?我们推出的是一系列的实现的事件,但是这个事件是不是必然的呢?没有人能够推出。 所谓的现代化会不会实现,有哪一个民族率先实现。我觉得这根本推不出来的。你从1000年以前这样的现实作为逻辑的起点来推。尽管我们现在谈论现代化过程的时候完全可以把那一段历史作为现实当中的事实建构这样的因果链条,作出一系列的解释。 我们可以说资本主义起源于市场经济发展,有人说不对更深刻是美国的新教努力,有人说还不对,更深刻的是希腊罗马时代的东西,比如罗拉法个人主义,古希腊理性精神古代,希伯来人的终极关怀。这些都有理由但是这些是经验意义的理由事实上这个历史是这样发展过来的,已经变成了事实了,但是已经变成和必然变成不是一个事,我们没法证明后一个命题。 因此我要说,我们现在谈论现在发生的事情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可以谈因果,但是这个因果如果要有意义它往往是比较直接的因果。 明清以来中国落后了,谁应该对此负责我觉得不是孔子、不是秦始皇,明清以来中国的落后要负最大的责任是雍正、乾隆还有万历时代的崇祯这些人,我们不应该以孔夫子、秦始皇等造成的“文化传统”对近代中国多灾多难负责,另一方面把清朝的皇帝捧到云霄之上。大家知道这十来年荧幕上制造一个清朝神话从努尔哈赤一直到乾隆没有一个皇帝不是英明盖世伟大透顶,不光是皇帝凡是掌握一些权力的人包括多尔滚、孝庄皇后都是伟大的,这是比较有意思的事情。 前年有一个比较有名的片子是《大国崛起》就谈话英国1215年大宪章,因为有大宪章英国一步一步发展到光荣革命,英国的历史的确是这样来的,但是你要说由于有大宪章英国必然走到光荣革命吗?就很难说。很多人做了各式各样把某种因素减掉的历史推论会有有意思的结论。你用大宪章时代的英国推论光荣革命的概率我想万分之一就不错了,这个万分之一的结果就算恰巧被某些人猜中了谁可以说他是特别高明而不是特别幸运呢? 我要说中国的今天不管是好是坏,应该对此负责的是现代人。反过来未来得中国是好是坏主要责任是我们在于我们——活着的各位。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未来我们所有人对中国的未来的好坏都负有不可推卸责任,未来中国的好坏不取决于孔夫子和秦始皇,甚至也可以说是不取决于马克思等等,而是就取决于我们今天的选择,这个所谓中国将来能不能实现现代化、能不能实现民主、能不能实现高度文明状态我觉得恐怕都取决于我们当下的选择。历史没有所谓客观规律也不是决定论,但是我们人是价值判断的,而且价值尤其是人类最基本的价值是有普世性的。 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叫做: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也许每个人的饮食口味不同,我喜欢吃中餐,你喜欢吃西餐这个不同,但是饮食问题有一个共同的价值我们不希望被人家灌着吃东西,我们希望有饮食自由,这个是必然的。喜欢中餐的人不喜欢被人家强迫吃西餐,反之依然。这一点我觉得是共同的的。 现在有人说自由是“西方价值”,西方喜欢自由,中国人就喜欢家长管着自己,一自由觉得浑身不自在等等,我觉得这个说法难以成立。我曾经讲过大实话不管东方西方监狱总是上锁的,为什么上锁?因为不上锁里面人都会跑光了,不管东方和西方都一样,不是说西方喜欢自由,西方人喜欢跑,中国人不喜欢自由,他们喜欢在监狱里面,没有这样的道理。但是是不是西方特别喜欢自由?这很难说,西方有一句名言“不自由,毋宁死”。在美国每一个州,车牌上有一个格言。有一个州的格言就是“不自由,毋宁死”但是老实说这也是说说而已,绝大多数人包括西方人,不自由也愿意苟活的,去死的人好少好少。 是不是自由是一直追求的,西方也不是这样。9.11之前是比较自由的,五角大楼上空民间的飞机都可以飞,9.11以后自由度就缩减了,以前美国中央情报局CIA、联邦调查局FBI可以参观,但是在这个事件之后就暂停开放了。我们在2004年美国调查局FBI说2006年之前暂停开放,现在过了2006年我们不知道开放了没有。总之美国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也削减了一些自由。 现在发展到反恐条例规定某种程序可以监听电话,在之前的美国绝对不可想象绝对是侵犯自由的严重问题,现在为了安全,什么是安全?不就是怕死吗?如果美国人真的是“不自由毋宁死”那安全有什么用?显然不是这样。 自由是大家都喜欢的,喜欢的东西不光是自由还有别的,别的东西我们是经常可以比较的。有的为了我们喜欢的东西有的其他的东西就放弃或者削减了其他的东西,这样的比较在任何的民族当中又都是多元的。大家知道就自由而言,实际上在西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有非常严重的差别。有的人认为我们最关键的是应该有保障,自由是次要的,因此他们主张福利国家,主张国家管尽可能多的事情从摇篮到坟墓都由国家管,有人说我们要更多的自由,主张自由放任,这两波人之间的差异我觉得并不下于所谓东西方差异。 但是,一个国家最终采取什么样的安排?就取决于多数国民的意志,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导致真的所谓文化差异了,因此我曾经设想这样的命题:世界上哪两个民族的文化差异最大,我这里说的差异是可以实证的不是说说而已的,不是挑一两个例子来说某某人说如何如何就行了。是真正有统计依据的,真正可以实证地讲两个民族有差别而且这个差别是最大的。 大家可以想想哪两个民族可以实证为价值差异或者文化差异最大?是美国人和阿拉伯人吗?是法国人和中国人吗?是美国人和俄罗斯人吗?我觉得都不是。我觉得这个差异最大(不是说说而已是真的可以验证)的两个民族是什么?我觉得就是美国人和瑞典人。为什么我这样说呢?那是因为这两个民族在可选择的自由度基本一样的情况下,也就是说他们都实行宪政民主制度都实行左、右派竞选制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多数美国人选择了一个相对而言最为自由放任的制度,而瑞典人选择了一个相对而言国家管得最多的从摇篮到坟墓制度。而且这样的选择你完全可以实证地认为就是他们多数国民的选择不是一两个伟大人物的选择。这个差异是不是最大的呢? 有人说,其实苏联的制度国家不是也管很多吗?可是我说情况不一样了。苏联的制度和美国的制度的区别不是选择什么的区别而是能否选择的区别。苏联人原来不能选择,等到他们可以选择了他们也许选了别的东西了,当然最后他们选的东西可能与美国不一样。现在的俄罗斯和美国还是不太一样,我们现在比较有把握地说俄罗斯文化和美国文化到底如何如何了,可是在斯大林时代你能这样说吗?也就是说,这些人都有选择权了他们最终选择出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就说是文化不同。但是没有选择权或是选择权不对等情况下我们要判断文化的差异是有问题的,我们要推出文化的优劣问题更大,我们在这个基础上推出未来的优劣更不可信。 所以我说,我们觉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个世界有的东西是好有的是坏的,我们希望一种进步,我们希望未来的世界比现在更好,未来得中国比现在更好,所谓的进步是这样一个意思,但是所谓“由坏到好”的客观规律存在不存在呢?我觉得不存在,历史可能会由坏到好也可能由好到坏,也可能是循环的。历史必然进步、必然倒退或者历史必然要循环所有这些必然恐怕都不能成立了。 中国的未来靠什么?即使老实说就是得靠我们的努力,正因为历史的发展不确定的,我们的努力才是有意义的。如果历史必然要倒退,我们的未来要更糟糕我们的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如果我们的未来肯定光芒万丈,那我们睡觉等着那一天好了。 正因为没有这种规律我们今天的努力才真正是有意义的。这是关于发展的解释问题,我觉得用“文化决定论”做这样的解释可能是说服力不大的。 最后我还要谈一个问题是文明冲突。 我刚刚说所谓文化是不同的价值偏好、不同的选择,而不同的选择无论在哪一个民族里面归根到底是由一个一个具体的人做出来的,这个没有差异,不管东方人和西方人有一点一样——每个人都有一个脑子,价值判断是要有一个器官做出来的,这个器官就是大脑。价值判断不是脚趾做的也不是耳朵做的,用大脑做的,大脑每个人都有一个,不管东方、西方都不例外。 价值判断归根到底是每个人的选择。每个人的选择会不会与他人构成冲突呢?比如我喜欢吃中餐你喜欢西餐,这样的饮食文化会不会发生冲突呢?#p#分页标题#e# 我觉得这涉及到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会不会对他人构成干扰。老实说在有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行为几乎必然地影响到另一个人。比如说一个家里面,我觉得如果两口子所谓文化差异比较大,的确这个家庭是难以维持的,这个例子上我相信文化会引起严重的冲突。假如妻子是只吃中餐西餐一口不吃,丈夫只吃西餐中餐一口不吃,妻子是狂热的伊斯兰教徒,丈夫狂热的基督教徒,妻子喜欢十字架代表审美,丈夫喜欢龙凤代表审美,这样的情况下我觉得这样的家庭难以维持。 但并不是说异国婚姻、跨国婚姻不会幸福,也可以幸福,前提是文化服从于爱情。两个方面肯定要妥协,不是丈夫向妻子就是妻子向丈夫妥协,或者两个都妥协,如果两个人都坚持自己的立场婚姻就难以维持,原因是个人的行为与文化紧密相连而且会对对方产生影响。 但是我想只要背景稍微拉开一点,如果是我的邻居情况不一样了,不同的饮食习惯做邻居没有什么大的冲突会发生。还有别的东西我信基督教你信伊斯兰教,我们要在社区盖一个宗教建筑到底是清真寺还是一个教堂呢?我们也许达不成一致意见。如果我们不同的社区里面有这样的问题也可以化解,私生活的空间稍大为,不同个人偏好空间明显提高,导致家庭破裂的差异与邻居算不了什么,到社区之外这样的相溶应该是毫无问题的。 我说世界上典型例子种族文化典型美国,有人说美国人说白人、有人说是新教徒有人说是英裔的人,有一个说法是“昂各鲁—撒克逊、白种、新教徒”是典型的美国人,这种人只占总人口7%是很少的一部分人。要讲所谓主体民族的话就是很少一部分,其他是千差万别但是并不妨碍他们可以共存一个国家。大家知道前几年美国有一个学者写了《文明冲突》,这本书我觉得这主要不是作为一个学者写的而是作为一个幕僚写的,主要是用这本书给美国政府团结美国人的一个由头,团结起来怎么办?要找一个敌人,以前是意识形态是制度现在这个制度不构成妨碍了,现在就树了一个敌人就是——“文明”,这个显然是冷战以后美国国民的凝聚力提供新的能源,但是这个说法他自己真的相信吗?我觉得学者你要真正相信自己写的东西,但政治家、别的就不一样是操作的,或者是政治家、商人也不一定。 我觉得说西方文明是基督教文明,这个文明正在受伊斯兰、儒教、异教的威胁,如果他自己相信那么他会第一个就想到在美国废除宗教自由建立异端审判。道理很简单,如果说太平洋之外的异教徒构成威胁那么你身边异徒构成的威胁不是更大吗?所以我觉得他们不是真正相信这个东西,如果相信为什么在国内不取消,他们国内把所萨依德(人名、音同)、杜维明(人名、音同)等等弄成大师满世界宣传,同时派兵满世界讨伐异教徒,为什么异教徒在国内都可以共存为什么在国际之间要你死我活。我说美国人不追求霸权美国人就不追求自私。像伊拉克的事情称赞美国的人说美国人讨厌萨达姆的专制,批评、声讨美国的人说美国是去伊拉克抢石油。 这两种说法我觉得都有道理,但是如果说美国到伊拉克传播基督教,是因为伊拉克人是信仰伊斯兰教,美国人他们是打圣战我觉得比刚才两个原因还要不准确。小布什有一次谈到伊拉克问题说了一个美国非常忌讳的词是“十字军”,马上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很多人指责他,他马上道歉说自己说漏嘴了,是向谁道歉?不是穆斯林,是向美国人,是犯了众怒。这个话说明了什么?他本人是虔诚的基督徒对其他宗教可能有偏见,但是美国的制度下要以声讨异教徒为理由发动战争几乎绝无可能。这不是说美国人有多高尚,美国人完全可以为一些世俗利益发动战争。美国人的外交高尚一点可以说他在为别人打抱不平,卑贱一点是商人谋自己的利益甚至可以说是强盗为自己抢某种利益。但是要说美国外交像一个传教士一样我觉得这个说法是最荒唐的。 现在一种说法叫“民主和平论”,说民主国家之间不可能产生战争的,这些人曾经举过一些理由,我觉得这个说法事实上你可以举一些例子,但逻辑上你难以证明的。我可以说所谓“民主”是什么意思?是这样的制度,它可以保证国家的利益是国民利益不是统治者利益,如果不民主就不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仅此而已民主不能做到不同国家国民利益没有冲突。假如一个沙漠只有一眼泉水这个正好在两个民主国家的边界,两个国家完全可以为这一眼泉水打仗,战争动员在民主方面会非常有效,两个国家都可以有充分理由说占领这一眼泉对我们全国人民至关重要,全国人民可以为此献身,没有这个不行,我们完全可以争夺泉水为理由追求战争动员。 对于专制国家来说,发动战争的理由很简单只要统治者想就可以了。我现在要问在本国实行宗教的国家能不能以宗教为理由发动一场所谓的“文明冲突”呢。我刚刚说布什在谈伊拉克问题的时候提到“十字军”,大家不要忘记“十字军”不会在自己的内部实行宗教自由的。我刚刚说的比喻民主国家可以说为了一眼泉水对全国人民至关重要的泉水我们可以发动一场战争,但是我们现在要发动一场战争为的是另一个国家的人不信某个宗教比如不信基督教,可是我们国家自己的国民完全可以不信这个宗教你有理由发动这个战争吗?如果有这个理由至少你自己国家的要都信这个宗教,否则没有理由。 我现在声讨异徒发动一场战争,而我们自己国家可以有异教徒,那发动战争的意义何在?如果我们是民主国家如何让大家相信投这一票证明发动战争的可能性呢?所以我说现实国际社会不太平,原因是我们没有世界政府我们只有民主国家,这个不管是什么制度,代表性可能强可能弱,但只是代表本国国民但不是其他国家的人选出来的,当然也没有得到其他国家人的授权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的人,当然就不能避免统治者可能是自私的,人民也可能是自私的。美国人民他也会为了他们本国人们的利益去追求一种霸权,但是如果说他们会为了一种他们自己都可以不信的东西而去和异教徒作战我觉得这个恐怕逻辑上很难说。 因此我觉得,我们现在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秩序这个国际秩序最关键的一点是不同国民的利益之间可以有一种正常的博弈机制,谁都不能把自己的利益强加与别人。 但是,这个国际秩序它最大的妨碍恐怕并不是什么文化差异,而是我们有没有能力在一个国家内部能够解决文化多元共存的体制,放到一个全世界的背景下?我就讲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接下来是我们现场互动的时间,大家可以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写字条还有可以通过现场拿话筒提问。 提问:秦晖教授,非常高兴听到你很精彩的演讲你也给了我很多启示,我的问题也比较长。希望你有耐心听下去。通过我的观察我发现比较小的范围的民主,比如机关事业单位如果是每人一票的海选的民主会选如庸人、老好人、谁也不得罪,是否表现中国人的问题?但是在企业里面受利益的驱动用其他方式可以找出能力的人,是否找出实用主义在伦理价值中的偏好,我发现今天的知识界有一种舆论问题认为文化,崇尚民主,我觉得受到政治家的支持,我想请您解说一下这些到底是舆论的偏好、还是学者的偏好、或者是共同偏好。另外请谈谈对民主的看法,从文化的角度来谈谈。 秦晖:其实我觉得文化对选举的影响最简单来讲就是伊斯兰教占多数的国家民主选举出来的基本上可以肯定是伊斯兰教的,基督教的国家选出来的基本是基督徒,你很难说哪一个选择可以选出好的人哪一个选出差的人。你说民主选举可以选出庸人,其实美国的民主也是这样,任何一个地方的民主都是只能选出庸人。这不是民主可以解决的,必须要用思想自由解决。一个国家他可以有很多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然后很先进的思想可以产生很大的感召力,能够对很多人产生一种影响,这样的话整个国民素质、国家的决策会受到这个东西的影响,是不是说这个国家的总统是最伟大的思想或者是道德最高尚的人?不是的。 通常来说民主制度选出来的人,从云云众人的价值观选择出来的这样的人一般来说都是中不溜的。你说小范围比如机关单位里面的选择,我觉得民主制度主要是适用于陌生人之间的,陌生人社会当中的一种制度。如果是非常熟的人而且这些人往往是不可离开的,比如一个家庭里面、一个村里面(假定没有流动性,大家世世代代会厮守在一起)相对来说,越是这样的情况熟人、亲人群体民主起的作用重要性我觉得越是不重要。一些别的机制比如说伦理、感情可以起到更更大作用。即使是西方,我经常说西方比较注重制度约束,他们不相信所谓的圣人,他们强调民主制约权力失衡,其实美国人、西方人也没有主张在家里面民主选举谁当爹,也没有搞三权分立道理很简单,没有这样的制约即使是从亲情、从虎毒不食子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当爹的会为子女着想,因此有一种制度安排,强加这样的制度责任性就比较少。我说一个熟人的社会也许有比较多的可能,我们现在说儒家比较重视伦理的功能,但是这样的功能更多地表现在亲人、熟人社会里,在这样的社会里面的确是一人一票的推选方式很可能交易费用相当高,没有这样的方式也许也能产生比较理想的人选,因为大家都知道熟人的社会有两个经济学上重要的原则,一个是信息对称,大家知根知底,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没有我不认识。第二就是多次博弈。我们一辈子要呆在一起,不是一锤子买卖不是“骗你没有商量”还有“不靠回头客,我照样发财,假冒伪劣照样卖”,但是熟人社会不可能这样。我并不是民主万能论者,我觉得熟人社会共同体制范围越小对民主需要越大,民主主要针对陌生人社会,这个谈不上伦理相不认识,权力制衡比较重要。 我觉得我们很大的问题是在民主不是很重要的地方民主很多,我们强调家内民主,儿子、女儿要对父亲独立在村里面也搞民主。但是最需要搞民主的陌生人的群体里面导致更多希望陌生人是慈父,对我可能是像父亲一样好,我觉得我的父亲对我不会太坏这个我有把握民主不民主无所谓,但是相隔十万八千里的人是不是对我这样好我没有把握。我觉得民主适用的范围是大众群体,我觉得和不同的民族没有什么关系,当然你可以说很多地方很多民族搞民主都很不成功,而西方的民主运行比较正常。可以老实说民主这个东西我经常说道理很简单,程序很复杂。真正是因为道理很简单,所以这个东西不是哪一个民族特有的,不是西方人懂得中国人不懂得,但是程序比较复杂,任何一个民族有一个学习过程。 老实说西方人学习民主也经历漫长的过程不是一开始就会,这个问题来说不是西方文化天生就懂得这些。 你真的要说文化对民主有什么影响?我说真正确定的影响是那句话就是基督教徒很可能选出来是基督教徒,伊斯兰教选出来就是伊斯兰教徒,假如他们有文化偏好。也不一定,假如他们对宗教是开明的观点当然也会选出别的。一般来说美国大部分总统是新教徒因为美国人的部分都是新教徒,但是美国历史上有选出天主教徒,肯尼迪是一个。这一次如果希拉里上台也是天主教徒,这个不一定。 纸条提问:现在有一个提问,说“历史非决定论”与“历史虚无主义”区别在哪里? 秦晖:我觉得虚无主义认为历史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完全是一些奇迹或者偶然事件的组合,我显然不认同,我认为历史是因果关系可循,历史可以给出因果链条,我认为这个链条不等价。概率比较大的具有实质意义的因果链条不能延续太长,这是简单区别。 历史虚无主义还有别的定义就是对传统可以任意抛弃不重视我们以往留下的好东西,我觉得这个意义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常常是文化决定论的变种,说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老宗族甚至两千年之前的老祖宗造成的,如果要改变就一定要抛弃老祖宗,我觉得历史虚无主义恰恰是我的观点要修整的想法。 纸条提问:有一个朋友说农村很多人到城里打工留下很多留守儿童导致很严重问题。 秦晖:我觉得不光是留守儿童问题,中国这十几年来一亿多两亿农民进入城市能够在城市安家比较少,在城市里面绝大多数的农民以单身劳动力方式住集体宿舍以及工棚。中国有一亿四千万“城漂族”还有一亿八千万“留守族”这个问题比较严重,也涉及到任何的民族要面临的人伦底线,即使是西方也重视家庭的。 有的人说西方是儿子到父亲家里吃饭要交钱的简直是六亲不认。我觉得作为法律来说他们完全承认父子之间有独立权力,谁也不能强迫谁,儿子到父亲家吃饭理论来说有交易权利,但是有这样的权利并不等于会行使。通常来说,哪一个民族还是要讲究亲情的。我觉得现在中国的局面的确在未来得改革当中要改变的,如果不改变就不光是留守儿童的问题。现在很多孤寡农村老人没人管,死了十多天臭了没有人知道,我觉得这个比较可怕,而且这样的现象会使我们以后付出很多代价,所以我们一定要改变仅仅把农民工当作劳动力只是让他们打工不让他们安家这样的想法,改变的做法如果他们比较穷或者我们应该给他们盖福利房或者允许他们自己解决,但是好象城管那样不给他们福利房也不让他们自己解决,可能会出问题的。 纸条提问:文明古国和非文明古国绝对没有区别吗? 秦晖:世界上任何的东西并不是绝对的,文明古国并不能够决定今天状况,世界上的文明古国绝大多数情况不怎么样,也不能说非文明古国搞得比较好的,我认为这两种没有关系。一个国家悠久的文明我觉得承认我们每个人有基本权利的情况下我们的文明遗产可以增加我们的自豪感,这对我们未来发展应该是一个有利因素,但是把这个东西变成一个枷锁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前提是我们的选择权或者说我们的人权是得到了充分的发扬的。 纸条提问:最近网上有一个大争论,说你真的赞同在城市里面兴建贫民窟吗? 秦晖:我没有这样说。我在很多地方说要让外来人融入城市生活。一个办法是他们买不起商品房要么是国家提供福利房,要么他们自己解决要么是他们自己盖房子,或者他们租房子。但是我们往往以“士农之上”主义不给他们自由和空间,他们没有空间也没有福利房又买不起商品房只好家庭离散。 那么兴建贫民窟是什么意思?像一个监狱一样他们呆在这里不准出来。我的整个演讲恰恰是批评这样的做法的。有一位说,这个世界上只有南非给黑人划定了一个地方给他们盖房子不让他们出来,我要说的确是这样,其他国家都没有这样做,其他国家都允许贫民窟自然盖成自然消失。国家没有能力给他们改善的时候他们住贫民窟,国家有能力就改善。只有南非不允许改善,国家不给你福利房也不允许你盖违建。南非不允许黑人形成自然的贫民窟但是还是给黑人划了一块地,如果不划这块地就不行了可能情况更糟糕,我觉得南非是一个很不人道的典型。我们应该避免一种比南非更糟糕的情况出现。 我在这里讲一个故事南非的索韦托是30南方出现,那个时候南非约翰内斯堡还比较小,因此那个地方给黑人划了一块地方,后来随着约翰内斯堡越来越大,慢慢的把这个贫民窟包围了,当地居住很多人说要把黑人的地拿过来盖房子给白人住,把这些地方取缔把他们弄到更远的地方就是索韦托,也就是说按北京人的观点从二环撵到五环外,这个比较恶劣。1942年发生的,1945年没有再这样做。现在半个世纪过去了,城市又大了,他们也没有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最近并没有把黑人再赶走,所以我觉得人权的进步就算是在南非的这样国家也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我认为把穷人想赶到什么地方就赶到什么地方我认为不可长期持续下去的。 纸条提问:现在我们经常说所谓的企业文化。 秦晖:现在这个文化,有人说文化是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企业文化我认为是企业凝聚力,主要是依靠人们的行为,老板和员工之间能不能够以实际行动表现出来,老板是能够想得到职工利益职工也可以想到企业利益,这样的行为第一要靠一个好的制度安排,第二要靠人们道德修养。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一种独特偏好,一个民族也许有独特偏好一个企业会不会也有独特偏好呢?我觉得如果有的话这样的偏好是一种象征符号的东西比如说独特的厂徽、厂服、厂歌,在这样的问题来说,我的主张是这样的东西本质上来说是形式上的东西如果没有好的制度安排没有互相之间的责任感的话,光靠象征符号不足以建立凝聚力。我不主张文化决定论,在企业来说也一样,我认为还是一个好的制度和伦理(普世性伦理,不是某个企业独特的)对企业的发展更为重要。这是一般来说,每个企业能不能发展取决于许许多多具体因素,包括某个决策一失误导致很大问题。这个更加不能一概而论了。 主

阅读更多

自由亚洲 | 宏法讲人权 圣观法师被驱赶(图)

在广州,致力弘扬佛法、维护弱势群体权益的圣观法师受到当局骚扰,并被驱赶出住所。 图片: 圣观法师(左)与达赖喇嘛。 (圣观法师提供/记者丁小)   多年来在中国大陆弘扬佛法,同时推动自由和人权的圣观法师(俗名徐志强),本月九日在广州住所马赛公寓,遭遇公安主使下的粗暴逼迁。当时刚入住同一公寓大厦另一单位的弟子果实法师被告知:“凡是和徐志强有关的都要搬走。”   果实法师周三告诉本台:“中介公司就找上门来,还不是同一家中介跟我说,警察说了凡是和徐志强有关的,你们这帮人都不能住在这里,我觉得很奇怪了,我这边才刚付了房租。我给师傅打电话,他那边已经有警察上来,已经有点激烈了,警察在跟他对话。我过去的时候,看到师傅已经出来,佛像、佛堂里的东西都给扔出来了,我看到中介是在警察纵容下,不停地把东西扔出来,当时四五个警察,还有一个在拍摄。”   圣观法师对此情况感到莫名其妙:“我现在关键搞不清楚是什么情况,来了一帮警察,指使物业、中介这些人不分青红皂白扔我东西,我当时也拍了他们照片,警察强行叫我删除掉。”   圣观法师原名徐志强,八十年代初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后任职国企, 89年在西安参与组织民运,后因此入狱1年。 99年发起生态环境游活动,2001年出家为僧,06年在江西省宜春的化成寺担任监寺期间,因曾为六四遇难者举行超度仪式以及推动寺庙财务公开,被数十名警察赶离该地,并开始成为长期监控对象;09年在湖南浏阳红莲寺任住持时,又因筹办纪念胡耀邦活动被免职;近年各地云游。 他今年初曾在印度德里拜见了藏传佛教领袖达赖喇嘛,双方谈佛法修行,宗教自由,也谈目前中国大陆的局势。而在此后,经常约见他的国保警察竟然不再正面接触他,但监控不断,直到此次由地产中介出手的粗暴骚扰。广州美国领事馆领事包德宝(音)对他的此番遭遇表示关注,并到场了解情况。   圣观法师:“我现在到深圳来,昨天突然又上门查我身份证。我尤其在广州主要是弘扬佛法为主,当局可能担心我这方面做的越来越。。不想我在那儿住。跟国安打了多次交道,他也知道我无所谓,想把我关进去就关进去。我一个人到哪儿都是住进监狱,也无所谓。所以这个令他们比较麻烦,直接送进监狱倒不会,弘法过程中给我制造些麻烦是肯定的。”   从今年二月中共以防范茉莉花革命为由,全面打压民间力量,政治氛围一向较为宽松的广州也不例外,多名温和维权人士包括唐荆陵、野渡、刘士辉等都被以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处以监视居住。而经常与他们聚会的圣观法师并不担心入狱。他一向不讳言自己是个反共和尚,曾表示:“进监狱,就当闭关修行,杀头,我乘愿再来,继续反共。”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丁小的采访报道。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