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时代周刊》评出2011年度全球50个最佳网站

时代周刊》自2005年开始至今已经连续7年对全球互联网最佳网站做出评选,大家耳熟能详的Facebook, twitter等等都曾入选。在当地时间8月16日,时代周刊发布了2011年全球50个最佳网站榜单,共10个分类,每个分类5个网站,其中有一些是近 期在各大科技媒体频繁出现的热门网站,而部分专业性较强的网站对网民来说则相对生疏。 以下为《时代周刊》评出的2011年50个最佳网站的分类及详细列表. Music & Video (音乐及视频类网站) 1.8tracks 8tracks是一个自称“手工制作”的互联网音乐广播网站。允许用户把自己的音乐做成一个音乐合辑,通过8tracks上传到网络,方便用户寻找、分享新音乐。 2.HBO GO HBO GO是HBO推出的线上影片服务, 以方便HBO电视频道的付费用户随时观看影视服务。为了迎合移动影音的趋势,HBO GO已正式登陆Android以及iOS平台上。 3.Howcast 类似于Demand Media,Howcast是一家专做视频内容的“内容农场”。其业务就如它的名字.所有的视频都是关于“怎样做”的主题。比如怎样为花园节水、怎样解决iPhone 4接听问题等等。 4.My Damn Channel “我那该死的频道” 很有趣的名字,其风格一样走着无厘头的路径。在这里,一切严肃的话题都被视频娱乐化。从科技教学,到日常生活,都是以一种诙谐幽默的方式为您展现。 5.Turntable.fm 这是一个迎合年轻人的音乐社交网站。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化身为一个DJ,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音乐房间,并且可以选择自己的虚拟形象。 Family & Kids(家庭及儿童类网站) 1.CafeMom CafeMom是一家以妈妈们为对象的社交网络和社区网站。国内对其的报道则集中在“雅虎打算用1亿美元收购女性社交网站CafeMom”这条新闻上。 2.Dear Photograph 用照片的方式来回忆过去,参与的人带着自己的老照片寻找和照片中同样的场景,手举照片并拍下新的照片,于是乎新旧景色相结合,让人产生时空变幻的感觉。 3.Poptropica Poptropica是一个大型的多人线上游戏及虚拟世界,适合6岁至15岁的儿童。在游戏中,玩家可以旅行、玩游戏、跟其他玩家彼此沟通及完成“岛屿任务”。 4.Proust Proust旨在为用户打造一个完整的个人生活社交记忆库。roust将人生经历划分为很多章节,例如童年、友谊、家庭、父母、精神、娱乐等,向用户提一千多个问题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5.Wonderopolis 一个主要面向儿童的趣味教学网站,每天一篇文章,满足孩子们(同样跟对各年龄阶段的访客)好奇心的同时,也更好的引导孩子们进行求知及探索的欲望。 Sports(体育运动类网站) 1.Bleacher Report Bleacher Report,一个完全有铁杆的体育迷组成的网站。除了网站运营人员,没有任何一个专职的体育记者,所有的内容都有粉丝们提供,这让Bleacher Report区别与那些枯燥的新闻播报,整个网站显得更加有深度,更加有激情,而且很多铁杆粉丝的专业水平要比一些专业记者高得多。 2.Grantland Bill Simmons – 当今世界最好的体育专栏作者,同时也是ESPN的御用写手,相信经常关注体育新闻的人都知道这个名字。他的网站Grantland自然吸引了无所的体育爱好者的光顾。网站以传奇体育记者Grantland Rice命名。 3.Jayski’s Silly Season Site Jayski把全美赛车迷都带到了这个为比赛淡季专门设立的网站上。没有比赛可看,只能在这里吹水,可以制造传播谣言,可以传播小道消息,可以分析对比车队,可以…这个网站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其详细的斯普林特杯赛程表以及各家车队的掠影。 4.Onion Sports Network 洋葱体育台 – 是的,体育同样幽默。你在Onion Sports Network看到的可能更多的是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洋相,教练在看台上的鬼脸,或者类似谣传到确有其事的一些花边小料等等。网站同样涵盖了众多的体育栏目,对于紧张激烈的体育赛事,倒不妨洋葱一下。 5.SB Nation 与Bleacher Report类似,SBN是一个由体育粉丝贡献内容的体育博客站点。SB Nation是全球最大的且发展迅猛的以体育迷为中心的在线站点,包括在线社区和博客群专栏。其内容范围包括棒球、篮球、美式橄榄、足球、曲棍球等等热门体育项目。 News & Info(新闻资讯类网站) 1.Big Think Big Think网站里讨论的事情都很“大” – 上升到哲学范畴的思考与辩论。这个网站由一群美国高级知识分子创建,是一个将YouTube和Facebook结合起来的视频分享网站,邀请当代哲人及各行业领袖分享思想,并提供机会让浏览者参与论辩各类议题.。 2.GetHuman 一个非常强大的真实公司联系方式的数据库。很多大的公司,其联系方式一般都很难寻,比如AT&T或者时下热门的Zynga。也许你想找他们 的时候,不知道如何下手,而GetHuman则为您提供了他们详细的联系电话,让您轻松与这些公司的客服人员进行交流,而且对每个电话都有详细的等待时间 记录咯。 3.Instapaper Instapaper是iOS上非常有用的阅读工具,不但能将网页保存为书签,还能抓取保存页面原始内容,把它们存储在用户的移动设备上,供日后离线阅读,是一个类似于Read it later的服务。它的阅读体验做得相当优秀。 4.ScienceDaily 如果你是一个科学家,或者是一个怀揣儿时科学家梦想的人,ScienceDaily的每日科学文章应该是你必不可少的阅读内容。国内很多科普网站都有转载编译该站的文章,也许科学松鼠会有点与其类似。 5.Techmeme Techmeme是美国知名的科技新闻和博客聚合网站,例如现在的抓虾,鲜果.techmeme上面的科技文章主要来自it新闻网和博客,跟google一样,它分析新闻的重要程度,给予不同新闻不同的权重。 Financial & Productivity(金融类相关网站) 1.DuckDuckGo 如果大家还记得本站以前的文章“鸭子鸭子向前冲”这篇文章,相信对DDG应该有所了解。一个使用Bing API,注重权威结果的新兴搜索引擎,而且不断的被人拿来与Google进行对比。 2.Evernote EverNote是一款在国外非常著名的笔记软件,界面与功能十分类似Onenote。它不仅具备强大的笔记捕捉功能,还采用了独特的分类方式,而且支持filter的自动整理、即时搜索。 3.Join.me Join.Me提供屏幕分享服务,在分享端运行程序后,通过唯一的连接,可以分享给他人,并支持语音及文字聊天,以及远程控制。不同于传统的远程控 制,Join.Me通过网站生成一个唯一的链接,通过这个链接,他人(或多人)可直接在浏览器中打开进行远程桌面的分享及控制。 4.Kickstarter kickstarter网站致力于支持和激励创新性,创造性,创意性的活动。通过网络平台面对公众集资,让有创造力的人可能获得他们所需要的资金,以便使他们的梦想有可能实现。按照其官方说法,Kickstarter网站致力于支持和激励创新性、创造性、创意性的活动。 5.LearnVest LearnVest是个针对女性金融规划的站点。自从2009年底上线,LearnVest已经帮助了超过100万名用户,他们期望到今年年底日均用户流量可以达到四十万人。而尽管LearnVest有偏向女性的侧重,也丝毫不影响男性用户从他们的服务中受益。 Shopping & Travel(购物及旅游类网站) 1.Airbnb Airbnb成立于2008年8月,总部设在美国加州旧金山市。Airbnb是一个旅行房屋租赁社区,用户可通过网络或手机应用程序发布、搜索度假房屋租赁信息并完成在线预定程序。 2.Gogobot 如果你是一个频繁旅行的人,你希望对你去过的景点做些点评,而且也希望从朋友得到一些有关哪些地方值得一去的建议,然么Gogobot就非常适合于你。是的,又一个类似于Yelp的社会化旅游点评网站。 3.Hipmunk Hipmunk是一个日前受到用户广泛欢迎的机票预订网站。它给你的不是简单的航班列表,Hipmunk会把合适的航班做成网格的形式,也许这样更容易让人选择;同时它还会帮你选出最合适的日期以及最合理的价格。 4.Polyvore Polyvore的特色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你可以在上面咨询和回答有关时尚方面的问题,并可以自助DIY。Polyvore搜罗各大网上商店的当季流行单品,然后提供给用户随意搭配的功能,组合出自己满意的套装。当然也少不了社会化分享功能。 5.Retrevo Retrevo是一个专门的电子数码产品搜索引擎。通过Retrevo,消费者可以快速而方便地找到自己喜爱的电子产品详细信息,包括专家意见、其他用户的评论、今日交易情况、商品价格、购买指南、厂商信息、产品规格以及使用说明书等等。 Health & Fitness(健康类网站) 1.CalorieKing 健康饮食的基本当然是知道自己吃的食物所含的热量。CalorieKing网站记录了上千中食物的大卡含量,从自然水果到街头零食,无所不包。让你随时随地都可以查阅到其相关的热量参数,对于注重饮食健康的人来说,有非常大的帮助。 2.HealthGrades 一个医生评级网站。当你发愁在哪吃饭的时候,也许你会想到yelp,而当你想找一个更好的医生来检查自己的身体时,HealthGrades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网站。国内亦有类似网站,但是参与度总不是很高。 3.MapMyRun 记录分享你的跑步路径,在MapMyRun网站,用户必须先在Google提供的地图上选定一个起点,然后用滑鼠点击,标出自己的运动路线。网站会为您计算该段运动的详细参数,并且提供第三方网站分享功能 – 真正的全面社会化健身运动。 4.Summer Tomato 饮食健康专家Darya Pino的博客,为您介绍简单易行而又绿色健康的饮食方式。从如何挑选水果食物,到如何制作可口的美味,这里都有详尽的介绍咯。如果您相关的问题,也可以进行咨询。 5.Zen Habits 禅意?其实只是一种平淡的生活。Zen Habits的博客作者Leo Babauta并不是一个博客控,每个月只有5到10篇的文章,没有高谈阔论,也没有阳春白雪,说的都日常的生活话题,比如女儿的教育,与人的相处等等。 Social Media(社会化媒体网站) 1.Google+ 这个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Google为应付Twitter及Facebook的围剿推出的社会化网站。Plus自推出之日后用户数量迅猛增长,在本站文章“Plus直指Facebook及Twitter”已有提及。 2.Klout Klout是一个社会化媒体营销效果的评估网站,其评分系统(Klout Score)可以直观的评测你在社交媒体的影响力。从最开始的Twitter数据,到现在Facebook及Linkedin等一些流行的社会化网站数据 的整合,可以让你更好的开展自己的Social Marketing工作! 3.Pinterest Pinterest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视觉社交”网站。在这里,你看到的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所有用户所收集推荐的灵感视觉图片。最赞页面底端自动加载无需翻页功能,让用户不断发现新图片。 4.Quora 一个耳熟能详的网站,也是社交问答网站的鼻祖,被国内大量山寨模仿的对象。Quora最大的好处在于其问题回答的专业性。正式那句话.“我宁愿从1000个高质量的内容来源那里获取信息,也不愿从来源更多的整合性渠道获取信息。” 5.Storify 又一个利用Twitter及Facebook等成熟网站信息建立的第三方信息筛选服务。对于前两者海量(无法用海量来形容)的信息流,Storify提供了其信息筛选功能,以方便各类人群从各大社交媒体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流” Games(游戏类网站) 1.The Escapist Escapist是一个以视频游戏为主题的网站,同时包含有相关的极客文化主题。该网站每周会发布一份在线杂志,就某一共同话题进行内容聚合。 2.Giant Bomb 由GameSpot的两位前编辑Jeff Gerstmann 及Ryan Davis共同创立。内网站不但包含如GameSpot这种传统的游戏资讯,同时带有Wiki的用户编辑功能,集合所有用户对游戏的认识来形成一个全面互动的游戏媒体。 3.OnLive OnLive,一个类似于Netflix的基于云计算的游戏服务,其基本理念就是,由OnLive服务器端运行并通过网络传输图像到本地终端,用户通过上网本甚至没有图形处理器的PC也能玩到高端的游戏。 4.Touch Arcade 一个有关Iphone, Ipad游戏的评测介绍的博客,每周会有两次的播客推荐。但是Touch Arcade在触摸屏游戏玩家中的影响却非常广泛,其博客推荐的游戏产品一般都会占据比较大的市场。而专业的游戏论坛更是吸引了无数的开发者入驻。 5.Retrocade 在如今这个3D传统游戏,手机游戏,电视游戏等等游戏大行其道的环境下,还有多少人记得那些8位的模拟器游戏?Retrocade就是这样一个怀旧的网站,也许你可以在这里找到你曾经的回忆。 Education(教育类网站) 1.Freerice Freerice是一个叫教学及慈善相结合的公益性网站,由美国网络筹款活动先驱约翰·布林创办。当你正确回答网站上的测试题目之后,网站捐赠者就 会向联合国粮食计划署捐赠一定数量的大米,自二零零七年十月七日开始运营,捐出的米粒从第一天的几百粒到现在一天达到了近一亿粒。 2.Khan Academy 著名的网络学校.可汗学院。其创始人Khan本是硅谷一名高新职员,在其远程帮助其表妹数学课程的时候,Khan日积月累录下了大量的教学视频,后来这些低成本录制的教学视频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最终创立了Khan Academy,并得到比尔盖茨的赞赏。 3.Open Yale Courses 耶鲁大学公开课。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人人字幕组最先引进的国外著名大学公开课,后网易,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均可设了相关专题。耶鲁大学公开课涉及的话题众多,而且社会影响力也相当广泛。 4.Smarthistory Smarthistory,可以理解为智慧的历史 – 一部人类艺术史的视频百科全书网站,从洞穴壁画到现代艺术无所不包。其特点是整个网站没有文字性的介绍,甚至没有插图,全部由视频内容组成。 5.Starfall 一个非常有名的儿童语音教学网站。创始人Stephen Schutz在幼年时有阅读障碍,所以长大后,与他人共同创建了Starfall。网站面向的是学龄前以及低年级儿童,通过语音及趣味动画的方式来循序渐进的进行阅读(发音)教学。 原文来自: The 50 Best Websites of 2011 译文来自: 深圳SEO   © 推荐 for 互联网的那点事 , 2011.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产品市场 , 网站 你可能也喜欢: 美国《时代》杂志公布了2008年度最佳网站50强 新闻周刊:互联网时代的第一次危机 2010年最佳Flash网站 三联生活周刊:2010年度最佳产品与设计 中国团购网站的野蛮时代 无觅 Feed enhanced by Better Feed from Ozh

阅读更多

Google+发展的核心动力及其对中国互联网的影响

非常刺激。Google+来了,不仅来了,而且在2个星期左右,搞到1000万用户,这个是什么概念?看看上一个梦幻产品的世界纪录:kik,从零到100万,用来14天。而前几个记录创造者的耗时数据:facebook从零到100万用了9个月;foursquare用了一年;Twitter的用户从零到100万用了两年。G+借着Gmail的道场,顶着Google的光环,夹带老buzz用户的抱怨,把这个记录一下子提高了10倍。 G+是搞什么的?G+到底有什么新神奇的法宝?G+到底在挖谁的坟墓?中国的山寨版G+会是谁?中国本土的G+又会给中国的海外上市投资带来什么影响? 互联网社交网络的特点: 首先G+是一个社交网络,实名制用户为主。 互联网社区有两个基本特点,1、出一个新产品容易,带走一个新用户也容易,但要带走这个用户和其他用户的联系是超级困难的。2、对于封闭或者半封闭社区,只有大的社区吃掉小的社区,而没有小的社区吃掉大的社区。 这个道理投射到中国im市场,就可以理解如下:你自己从qq上离开很容易,你爱用GTalk,爱用飞信,爱用msn,爱用skype,爱用旺旺,你自己随便,但你想让你的家人,同学,同时甚至老板一起换到新的im工具上基本不可能。同样的社交产品,大者恒大,im市场也在验证。QQ不断拉开和其他im工具的差距,大的不断吃掉小的市场份额,甚至飞信这样的对手,有7亿手机用户群,有免费短信支持,也只能看着腾讯的背影,感慨望尘莫及。社交网络注定是大鱼吃小鱼的生存法则。 G+ 有什么新东西? 如果G+和facebook或者和twitter一模一样,那么用上面两个定理来一套,用脚趾头想都能知道,它一定玩完了,没有一个客户需要开两个facebook或者两个twitter(中国本土的人人和新浪微博能存在是国情特殊,因为中国人发现其中有一个根本“不存在”,在浏览器里面就不能打开)。那么要想突破上面两个定理,必须再增加一条例外:这个例外就是用革命性的2.0商品来突破历史的1.0商品,这种革命绝对不能是那种形不似神似的改良商品。拿Gmail为例,Gmail出道前,email市场已经是一个超级成熟的市场,甚至有人觉得这个市场已经完全发展充分了,让用户去换一个邮箱地址是完全没有必要了。但gmail偏偏就是在一个已经充分发展的社交相关产品领域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他的法宝就是有一个别人不能提供的东西,而且这个东西偏偏是用户必须的又渴求的东西,属于革命性的改变。G+要想成功,必须提供这么一个甚至几个突破性创新的功能,从而满足客户内心深处那种饥渴的需求,那才能股东用户有足够的动力,同时打开facebook和G+(或者twitter和G+),最后在未来,只打开G+。 G+到底提供了什么新东西?Google给客户的邀请里面写了3点:1、圈子circle:将同窗好友、家人和同事分别放在不同的圈子里,可以有区别,分享内容自然不同!2、视频群聊:随时随地让朋友知道您是否有空和他们进行视频聊天。3、灵感话题:正是您感兴趣内容的 Feed,让您或您的朋友闲暇时总有东西可看或分享。 1、圈子circle的妙处:试想以下3个场景,a你玩了一个游戏,余味未尽,想在微博上给自己的狐朋狗友显摆一下自己的战果,但你发现,你的爸爸妈妈也在关注你,你这条微博是发还是不发?b前段时间微博上的局长开房事件,很显然他们只想让对方关注到,但不幸的是,最后全世界都关注到了。C你的前女友是同班同学,当你们两个和另外的同学在一起聊大学生活时候,你发现正关注你的现任女朋友会正暴怒中,因为她觉得你在和前任打情骂俏。 视频:用过facetime的就知道,没用过的视频聊天的人觉得是视频聊天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但用facetime的人发现是对这个产品是如此深度依赖,尤其是两个恋人之间的视频,尤其是你老家父母希望视频你的新生的小宝宝时候,你就会知道这个东西是一个人生阶段的必需品。回头看看TOM借道skype入华初期给腾讯的那种焦灼的压力,skype实际上迫使腾讯在最短的时间把视频、语音两个原来的短板提升到一个不太差的水平。而且要注意的是,g+给的是视屏群聊。这无疑比一对一的视频聊天又大大推进了一步。 灵感话题,Google除了搜索gmail等之外,还有一个成功的产品是googleReader。我对G+灵感话题的语义的理解是,不仅仅你可以buzz发牢骚,更重要的是你和你的圈友们会自觉分享你们一起热衷的话题,而这些共同的兴趣恰恰是你把他拉到这个圈子里面的关键因素。 G+ 在挖谁的坟墓?能否挖成功的关键? 目前有几种看法,一种是认为G+目前主要是朝facebook来的,另外一个观点认为G+对twitter的伤害更大。哪一个更对?我想举一个同样Google的产品来说明:chrome。Chrome这个产品,出生伊始,就是想和IE争雄。但在chrome的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一个更有趣的现象:现在的chrome首先吃掉的是firefox的市场份额,只要在挤掉firefox后才能出现和IE决战的态势(这部分观点可详见旧文:《chrome的吃掉的市场份额其实不是ie的份额》)。 同样,现在我我更倾向这个看法:G+前期吃掉的是twitter的市场,只有从twitter中汲取足够的营养后,才会开始和facebook肉搏。 圈子circle和灵感话题这两个要素,目前在圈子circle和灵感话题应用上更多是针对twitter来的。而视屏聊天这个命门,那是直接扎向facebook。显然“圈子circle”功能是目前g+两周1000万用户的本质原因。而视频聊天,由于市面上android手机2.2,2.3版本对Google视频的聊天支撑不足,目前还不足以在移动互联网上撬动(糟糕的是作为一个中国用户,翻墙感受到G+视频聊天体验委实不敢恭维,但据说美帝的g+朋友之间的视频体验反馈还是不错)。 至于g+能否颠覆现有的网络格局。首先是功能有无革命性G+已经显示出他的新特性。正向当年的gmail一样,1G容量+邮箱全搜索+对话形式展现,撬动的都是邮箱的深度用户(要知道一个邮箱的深度用户对于换邮箱地址是不可忍受的一件事情,好比让一个移动深度用户换号一样困难),但gmail偏偏从最不想换邮箱地址的用户那里开始自己的帝国征程,正如现在联通借iphone神器所作的一样,让最不愿意换号的移动高端用户开始转网。所以G+能否成功,就看G+能否让twitter的深度用户或者facebook的深度用户跳转门庭。2周1000万,目前来的更多是Geek,以致有人说g+再失败也会变成一个极客社区。但另外有33%是女性的用户的数据正增加Google的乐观情绪,有女人的地方才有男人(有男人的地方不一定有女人),这个世界的Geek终究有限,G+能否继续发酵,最关键的是从1000万到5千万到1亿这个阶段,能否继续吸引更多普通的非geek深度用户入场才是真正考验G+的时刻。 G+能否颠覆现有的网络格局,其次关键不在g+,而在他的对手。毕竟g+的对手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老朽国王,如果twitter、facebook能够像中国的某些互联网一样,敢于模仿对手,就像网易当年首先跳出来也做G邮箱,像腾讯在最短的时间把视频和语言聊天提高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水平,而不是像msn一样,腾讯的群都做了好几年了才羞羞答答的弄一个msn也可以群聊了(MSN弄一个群的功能,这个时间有多长?长到一个黄花闺女都要考虑自己的小孩去哪个幼儿园了上学了)。 所以G+能否成功,关键看两点,一个是自己能否像吸引geek一样吸引到普通的twitter/facebook深度用户;另外一个是对手尤其是facebook能不能学习g+甚至超过G+。这已经是两个大象之间的战斗,对任何一只大象来说,有时候一个转身都显得那么漫长。 中国版G+ G+有没有中国山寨版?没有意外应该很快会有的。就像人人模仿facebook,就像美团模仿groupon,新浪模仿twitter,微信米聊模仿kik一样,国内的群狼每天都盯着大洋对岸的互联网,出一个热点很快就有一堆人排队想学习。所以g+被人学习毫不意外。关键是被谁学?谁会学成并以之制敌? 一号种子选手:腾讯。先申明腾讯的Q+不是G+的山寨。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东西,只是起名字时候撞车了,而且Q+从起名字上可能还先行一步,但没办法,一堆人现在都以为Q+是山寨的G+,大谬误。但腾讯还是一定会模仿G+搞一个东西。至于这个东西是改造现在现有的腾讯空间还是另起炉灶再做一个,有待腾讯高层决策。之所以说改造腾讯空间,主要是腾讯空间是最需要g+的“圈子(circle)”的产品之一,我举一个例子就能说明这个问题,腾讯空间里面有一个工具叫访问密码,意思是阅读者必须知道主人设置的访问密码。这个设计是如此的搞笑,因为他要么是用接近人熟悉程度的“明码”,比如生日,要么是超级亲密人才知道的暗语。而这个设计使腾讯空间的主人建设的每一条内容都被限定了相似的阅读范围。任何一个腾讯空间的无法实现第一篇文章适合同学看,第二篇文章适合暗恋对象阅读,第三篇文章适合网友看。腾讯空间所谓密码设置导致要么所有文章都被同学看,要么所有文章都只能被暗恋对象看,而且更麻烦的是,腾讯空间的主人在设定阅读访问的时候,都在面临一个问题,他不能用一个密码问题精确区分相似熟悉(而感情偏好却不同)的AB两个人,只能大概区分群体,而且密码很可能很快就失效。但g+的circle极大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任何一个腾讯空间的主人都可以借用circle的功能,指定自己能给阅读的对象,从而更大的激活腾讯空间的生命力。但关键是腾讯靠空间卖一些小零件赚到钱了,不知道腾讯是计划另起一个炉子搞一个新的东西还是改进腾讯空间,或者是改进现在的腾讯朋友。反正腾讯毫无疑问会引入circle来解决他在sns社区从匿名制转到实名制度时候遇到的很多困难。但腾讯绝对是一个很好学的好学生,甚至有可能他模仿g+出来的商品因为融入更多中国特色从而并更适合中国人文化发展更好(正像现在新浪微博一样)。 二号种子选手:网易or人人。网易这个公司的问题是在游戏上赚的太多钱了,90%的收益由游戏支撑,以致在其他领域总是那么不够果敢,不肯落下但又不肯花大力气去追求现金流有限的产品,网易守着网易邮箱的的资源,守着门户的资源,好像搜索、翻译、im(泡泡)、微博、LBS(网易八方)等一个都不落下,但都没有做的真的雄霸一方的。这次学G+估计也会有学,但能学成什么样子也够呛。至于人人网,人人网已经紧跟facebook,所以在大方向上估计还是唯facebook马首是瞻。人人网学g+到什么程度,还是要看人人的祖师爷。 至于另外一个巨头:新浪,新浪在微博上太成功了,以至于这一次无法再转身学g+了。 G+ 对中国互联网版图的影响 G+因为是基于社交应用,加上他生父是本朝极恼火的Google,所以一出生毫无悬念的直接被墙了。G+自己能吸引到的大陆用户肯定是微乎其微(twitter/youtube/facebook一样没戏),但G+如果成功,那么他的学生将以其替补角色的切入点来改变中国互联网版图。 所以对于腾讯来说,G+的巨大成功是给腾讯一个超级机遇,这个机遇就是腾讯能否借学习g+在微博上翻盘,在sns社区进一步抑制人人。 试想一下,如果g+的发展路线图真的先吃掉的是twitter的,你说腾讯的学习g+的产品是不是对新浪有巨大的压力?如果G+未来真的大获成功(所谓成功标志就是至少干掉twitter/facebook里面的一个),那么说明互联网社区发展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就像gmail替代原来5M的邮箱一样,就像搜索引擎取代门户成为互联网入口一样,大势所趋不可改变。而且这个circle新势力在中国的投影,可能就是腾讯,如果腾讯是G+最好的学生的话,那么腾讯这个学生要么干掉新浪微博,要么干掉人人。没被干掉的一个估计也被骚扰个半死。 所以现在持有新浪和人人股票的都要好好掂量掂量,盯紧G+在美国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对twitter和facebook的影响,也行突然之间风向就变了。 来源: http://lxxm.com/ © 推荐 for 互联网的那点事 , 2011.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google 你可能也喜欢: Google收购的是最差的Android制造商? (@tech2ipo) 社交游戏:Facebook和Google新一轮的角逐 (@tech2ipo) 像google一样思考 [信息视图]Google究竟有多强大 Google关闭Google.cn 正式退出中国 通过香港站提供服务 无觅 Feed enhanced by Better Feed from Ozh

阅读更多

微博:大脑与良心

《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程苓峰 越发感到微博鼻祖Twitter对自己的定义可能非常的不适合中国了。 Twitter说自己要成为“地球的脉搏”。正在发生的事实通过最有影响力的人群每时每刻向大众传递,即what is happening。大众在接收之后又反馈、转播并加强了这些事实。于是Twitter知道,地球是否为杰克逊的死哀伤,是否为拉登的死震惊。脉搏间接表示着地球的冷与热、哀与乐。 看Facebook对自己的定义,可能有助于理解Twitter。Facebook要成为“人类的大脑”。它掌握所有人的个人信息和社交关系链条,掌握他们之间的私人交流和爱憎好恶。它能知道每时每刻人类整体的行为与思考。2010年最后一天,据说Facebook上有几十万人把个人状态改为“单身”,再有几十万改成“恋爱”。我们因此知道:节日在考验人心的脆弱。那些状态调整就是一夜狂欢的真实后果或者心态变化。 Facebook和Twitter的区别,也就是大脑和脉搏的区别,在于Facebook有更为详实的几乎是包罗用户所有网上行为数据的信息,所以它更清楚这些人是谁,在想什么,做什么。Twitter只记录what is happening,它不可能全面了解一个人。相比于Facebook,Twitter太单线条了。 但在中国,微博不仅仅是脉搏,也是大脑。 产品设计本身是一个吊诡的开始。Twitter把每一条信息限于140字,中文的微博也继承过来,限于140字。但Twitter的140指的是字符,好几个字母才构成一个能表示意思的字或词。但微博的140指的是字,一个或二个字就是一个词。比如“微博”算两个字,“miniblog”加一个空格得算九个字符。“爱”算一个字,“love”加一个空格得算五个字符。中文微博的表意量估计是Twitter的三四倍。所以这两样就不是一个东西。Twitter只能简单说说what is happening。而微博好多都在写短论文,讲观点、讲逻辑、讲事实、还带数字。更有甚者,把一篇N长的博客转化成图片发到微博上,越来越多人喜欢这样干。 比如我下面这条微博,140字搞定。如果换成英文,至少得两三条Twitter吧? ————问:微博的强媒体性,到底是因为新浪腾讯的强媒体化“运营”造成,还是twitter“产品”本身造成?答:后者。轻,首先解决了高度的问题。轻,所以名人参与。名人有高度。有高度才有传播的势能。有势能就有力度。轻,再次解决速度的问题。轻,所以发的快看的快转的快。传播速度又有了。轻,解放了媒体。———— 这个差别造成了中文微博更多是在说明道理表示看法。再加上评论功能,完全能够让用户在微博上就一个问题展开详尽而周全的表达。这是什么?算不算就是大脑? Facebook也是大脑,但是潜意识里的大脑。要想知道用户喜欢什么、想什么、在做什么,需对其海量数据做分析,抽象出来结论。而这些结论本身,可能是用户自己也不知道,比如你对某一类的商品感兴趣;也可能是用户不愿意公开的,比如你老看低俗网站。反观微博,则属于主观意识表达的大脑。你有什么主张、爱谁恨谁、以及道理逻辑,都直接说出来。这样的体现是大脑直接工作的产物。而所有人的主张相互驳斥而后不断转播、发酵,脱颖而出的就是整个用户群的大脑体现。 在《阿凡达》里,所有树木的根都紧密相连,说是相当于人脑的细胞和神经元的相互交错,因而产生了高等智能。在微博上,每个人的微博内容就相当于Ta的神经元,人们相互收听相互评论和转播,就相当于这些神经元的相互交错和能量交换。因此也产生了超越于个人大脑之上的高等智慧。 上面讲的是140字的产品设计本身所赋予微博的不同于Twitter的特质。接下来,讲社会现实所带来的不同。那就是,微博在中国,不仅是大脑,也是良心。其实这个角度一点就破,不用多说。最近大事连连,打拐、郭美美、支付宝、高铁追尾,这些事情都是在微博上被快速传播和放大,有了趋同的判断、形成鲜明的态度。Twitter在美国也是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效率,但微博在中国就上了一个档次,似乎正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引擎。 最近有人开始在说,微博是在开启民智。大事发生,媒体在微博上爆料,意见领袖们跟上来表态、讨论,群众则围观、学习、传染。相当于民意裁判堂,是法院;也相当于民智大讲堂,是学校。填补了一股真空。若中国的微博能比SNS更火,这可能是主因。在美国,Twitter远不如Facebook。可能就因为美国民智已开,没太多的道德和道理好说教,没太多的秘密和情绪可宣泄。群众都回到基本而简单的生活层面。而中国,相信很多人都在等待着一个大转变。 最后闲扯一个话题,美国在Twitter之后出现了轻博客Tumblr和问答网站Quora。而在中国,窃以为很难有新网站在这些领域有大发展的机会。因为,有微博。具体原因是:第一,就产品形态的本质和所需要的资源而言,微博/轻博/Quora趋同。都是单方向的人际关注,都是先组建人际链条再激励信息流动,都需要名人的加入。这些套路,新浪和腾讯微博已经驾轻就熟。第二,微博上也能实现问答的效果。你想问谁,@他就行。尤其是在形成圈子以后,名人之间喜欢互动。微博还能评论,以丰满对问题的探讨。这是Twitter没有的。第三,微博和轻博是以表达来驱动,Quora是被提问驱动,似乎有不同。但最主流的问题,还是来自每天发生的新闻事实和相应的观点,从这些新闻和个人表述里自然的生发出疑问,然后被探讨。 当然,微博需要把搜索做好,以使得沉淀下来的好话题能够被后来者轻松的找到。 (注:本文作者为腾讯网科技中心总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作者电子邮箱: james.l.cheng@gmail.com )   © 推荐 for 互联网的那点事 , 2011.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微博 你可能也喜欢: 如何在微博上做营销? (@socialbeta) PPT达人微博语录–2011年07月汇总 (@70man) 微博:媒体?社交网络? 视频:微博核裂变 中式“微博”发展之路 无觅 Feed enhanced by Better Feed from Ozh

阅读更多

腾讯 vs. 新浪:谁正赢得中国的微博市场?

中国现在在全世界所有国家中有着最庞大的互联网用户——4.2亿人。(译者按:这是2010年6月的统计数据。)一些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这一数字已高达4.85亿。(译者按: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7月19日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达65.5%。该《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半年增幅高达208.9%,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中国有13亿人,这意味着只有32%的人在使用网络,这一比率比美国和日本都低(其各自的比率为77%和78%)。 当然,随着网络活动在中国的迅速增多,这个亚洲强国象征着巨大的数字市场,即便它有着所谓的“中国国家防火墙”(Great Firewall of China)——它使得要完全将国际数字科技和商业输入到中国的生态系统变得很难(或不可能)。 感谢中国严格的网络管控,美国的商业已无法产生重大的影响,尽管中国的网络用户已开始津津有味地使用社交网络、微博客、游戏以及其他服务。 推特(Twitter)自2009年以来一直在中国受阻。例如,但是它没有阻止中国公司在国内采用类似推特这样的微博客平台。“微博”网站(“微博客”的汉译)过去几年里在中国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特别是两家公司已经占据了这个市场:腾讯和新浪。 当然,哪一家公司正赢得中国“微博族”(weibo race)的青睐还有待观望。根据服务全球中国概念股投资者的英文网站iChinaStock.com的报道,其原因是腾讯已经整合了类似于AIM(AmericanOnline Instant Messager,美国在线即时通讯软件)、Myspace(聚友网)、Facebook(脸谱)和Twitter(推特)等的功能。仅就腾讯的即时通讯应用软件QQ来说,据称其有6.74亿活跃用户。 根据iChinaStock.com网的报道,中国的微博客随着新浪微博在2009年和2010年的盛行而迅速流行。今天受大众欢迎的微博客服务已有近1.4亿用户。但自从腾讯2010年发布腾讯微博以来,其也获得了极快的增长,据称其已有2亿注册用户。但是iChinaStock.com网估计,只有约9300万用户仍在积极使用该服务,而且这个数字还值得讨论。很可能大多数腾讯微博用户是通过QQ注册微博的,这使得其注册用户数很高。然而事实上,其中相当多的用户根本不活跃。 一如既往,对“注册”用户和“活跃”用户的区分是合适的。在说到中国的微博客服务时,很多数据都是没有公开发布的、不可靠的或者是估出来的。 关于哪一家公司正赢得中国“微博族”,数据调查分析公司Digimind绘制了一张分析图,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这场微博之战。(见下图) 尽管Digimind将新浪微博作为中国微博客市场的领导者,但腾讯却不一定会被踢出局。因为它有一个整合的多层面平台,这使得它可以将用户吸引进来;而且它还在斥资数百万进行市场营销以吸引新用户。 (此图由 DamnDigital 编修自 原文 ) 来源: 译言网 (本篇已取得转载同意) 原文: Tencent Vs. Sina: A Look At Who’s Winning The Battle For China’s Tweets © 推荐 for 互联网的那点事 , 2011.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微博 你可能也喜欢: 说新浪微博的聊天功能 新浪微博开放平台将开放LBS接口 挖掘商业价值 “新浪微博”试用感受与猜想 新浪微博打造政府微门户 给微博页面添加定制内容 新浪微博携手迈外迪 为商家免费提供WiFi上网服务 无觅 Feed enhanced by Better Feed from Ozh

阅读更多

魏武挥:微博上的记者

众所周知的是,包括社会化媒体在内的数字媒体在改变传媒业。但我想,它对传媒人的改变恐怕是更深远的。这种改变,目前我个人还看不到是好是坏,但改变已经在发生。 在过去,很少有读者会特地关心是谁写的文章(除非这篇东西实在太石破天惊),一般人的注意力只在内容本身。要做一个名记其实很难,因为这需要一个记者持续不断地写出漂亮的文章,才会给人形成那么一点点的印象。而之所以电视台出镜记者/主持人更容易成名(试想一下凤凰台的吴小莉),就因为人们不可能在看电视的时候只听到记者在说什么而完全不留意记者的那张脸。白岩松开玩笑说,把一条狗放他的位置上一段时间,一定是条名狗。玩笑归玩笑,道理是确然的:在电视上,谁(who)比说什么(what)重要。不过,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去做出镜记者的,这个岗位的名额,极其有限。 所以我大致可以这么说,在新闻报道领域,记者其实是幕后工作者。他们把所谓的事实真相推到前台,自己基本上处于一个“隐身人”的位置。成名的文字记者很少,而且一般需要很长时间的职业浸淫。 但随着博客、微博到来以后,记者正在走向前台。特别是微博,每一个文字记者,都有了这样一个机会:成为出镜记者。 在最近举国上下都在关注的动车事故中,一位记者(还不是新浪微博V字认证用户)在现场工作。他不断地用短信发送文字和照片来报告他的所见所闻。后来,他大概终于有了机会上了一下电脑,写了这样一句微博:“回到家里打开电脑,迎接我的是1114条新评论,5075位新粉丝,4463条提到我的微博……” 如果说那1114条评论、4463条转发,还是主要和内容相关的话,那么,5075个新粉丝,就主要和他这个人有关了。说得俗一点,他成名了。而按照他的自述,他所供职的报纸并非名闻遐迩的大报,而他本人,也一再说自己是“新手”,应该不是资深记者。 中国的媒体生态还颇有些大家都知道的规则:有很多话,并不适合由媒体发布。于是,自有了微博以来,在任何一个重大的社会事件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媒体人(主要是记者和编辑)在微博上极其活跃的身影。他们在用自己的账号发布各种他们认为可以和应该发布的消息,说的比自家媒体既多且快,引来的后果之一就是:有些媒体人的粉丝,比他/她所供职的媒体官方微博的,还要多。 一位网友提到了这样一个事实:“BBC的一位政治记者跳槽ITV带来的后果,就是BBC一下损失六万twitter粉丝,而且是白送给竞争对手。”媒体人正在比媒体更有大众传播力,记者,正在成为明星——我这里所谓的明星,指的是文艺圈那种经纪人+艺人的模式。 不可否认的是,微博是一种快餐式信息消费,140个字难以说明一个稍许复杂一点的事实。微博上的信息消费者也是一种“饥渴难耐”的心态。要在微博上做一个“名记”,需要懂得三个要诀:快、飞快、比别人快。 这其实是记者的看家本领:抢新闻。但媒体抢新闻到底还要过一个一个审核关,记者自己的微博,自己审核就够了。于是,微博上记者有时候也会说错话。一位知名媒体的知名女记者(14万粉丝)在这次事故中,就报错了一条消息。虽然事后予以更正,但影响已经由N多的转发传播出去了。这位女记者曾经是V字用户,不过也许想着重表明自家言论不代表所供职媒体的言论,故而自行去了V字——但到底,在事故现场的她,又是文字发布又是照片发布,很难讲究竟是职务行为还是纯属个人行为。 BBC记者跳槽所引发的BBC损失,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可以说在催逼记者。未来的记者要求职时,媒体想看看其人有多少粉丝,应该不算过于荒诞。有时候我甚至会想,一个记者的价值究竟几何,微博粉丝会不会算变量之一?正如艺人是靠“知名”吃饭的一样,记者是不是也要靠“知名”吃饭?而这份知名,却是140个字打造的——这个就有点诡异了,吃文字饭的,结果靠140个字。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不会,特别对于专业媒体来说,还是要考察一下记者的某一行专业素质。但微博上如云的粉丝,成千上万的转发评论,会不会给一名记者带来一种“成名”的幻象?而这种其实殊无底蕴的“成名”,会不会给这个行当的职业心态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就是:会。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魏武挥 © 推荐 for 互联网的那点事 , 2011.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微博 你可能也喜欢: 微博之战 视频:微博核裂变 微博商业模式分析 中国微博用户市场图谱:2013年微博用户将突破2亿 如何制造“被疯狂转发的微博”? 无觅 Feed enhanced by Better Feed from Ozh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