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详讯:在华被拘日本人回国后召开记者会

【共同社10月10日电】被中方拘留并于9日获释的藤田公司中国子公司副部长高桥定(57岁)10日在东京的藤田公司总部召开记者会。他解释长期被拘留的理由说:“可能是因为没有注意到军事禁区的标识,而用摄像机进行了拍摄。”

阅读更多

[转载]诺贝尔奖把日本变成了中国的标杆

原文地址: 诺贝尔奖把日本变成了中国的标杆 作者: 淡泊明志    像一场豪华的宴席,诺贝尔奖在每年中国人国庆稍后隆重推出,似乎是为了特意提醒“东方的醒狮”——你们离西方精神的顶峰还差得很远呢。诺贝尔奖本来就是怪物。奖项有物理、化学等却没有科学最基础的数学;一大堆科学奖项中莫名其妙混入一项文学奖,个人的爱好、偏见也有战胜世界标准的时候。一百多年来,它一直维持着独一无二的被视为文明标杆的高度,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它是西方精神贵族传统的延伸,即使到了后现代的今天它所代表的价值观依然无人能撼动。      尤为让中国人难以接受的是,一水之隔、视中国为对手的日本人今年又有两位获奖,屈指算来新世纪以来日本获奖者已过两位数,多少有点砍瓜切菜的味道。得奖已成日本人常态,而中国还在为具体有没有人得过诺贝尔奖、有多少人得过奖纠结不已。日本有着中国类似的现代化使命。二战后,日本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对西方的技术模仿阶段,积极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自身努力开发应用技术。1995年,日本明确提出将“科学技术创造立国”作为基本国策,开始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开发基础技术。2001年日本更是提出要在21世纪头50年里培养30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照目前的速度来看,目标完全可以超过。可以说,日本近年来频出诺贝尔奖得主与日本长期以来重视科学技术密不可分。      这是一条靠近西方科学主流轨道的路。中国也认识到这一点,因此才有“863”、“973”计划,但中国速度太慢了。体制因素、教育基础、科技环境、人口素质都可能被视为罪魁。“钱学森模式”今天还为人津津乐道。也可能有人指责中国闷声“崛起”,陶醉于模仿、产业转移带来的“奇迹”,长远利益、长远规划并不在决策者的考虑范围之内。获得诺贝尔奖次数的差异体现了中国和日本与西方距离的真正差异。四大发明是西方对中国的误读,直到今天科学精神也不是中国的传统,工具化、权力化、利益化才是当下科学的真正角色,否则方舟子也不会变成一呼百应的英雄。中国人对诺贝尔奖的迷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传统的功名意识,前不久刚倒掉的“中科院准院士”肖传国的人生目标不就是诺贝尔奖吗?至于诺贝尔遗嘱中所倡导的创新精神和理想主义在中国始终是异类。      有人指责诺贝尔奖种族歧视、政治偏见和文化隔阂,这显然不是中国名字没有出现在获奖名单中的主因。今天就是让中国人自己评估计都不好意思把奖发给自己,自己国家的科技大奖还经常空缺呢,国家文学奖更是变成主旋律的独唱。      诺贝尔奖是中国人的天鹅肉,这块天鹅肉很大意义上指的就是文学奖。日本的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先后获奖,村上春树离诺贝尔文学奖也很近,足以证明日本文学的地位和成就。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是现代日本文学的两极。前者是是日本传统文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日本的“美神”。后者是日本战后文学的代表,作品极具现代性和世界性。同样面对待传统和现代化两大课题,中国只有朱自清、沈从文等少数作家在川端康成的道路上走过,在大江健三郎的道路上曾经有中国80年代作家群,那是新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但他们没来得及长大就戛然而止。而中国文学剥去政治外衣后,能剩下的也就这些。      对于现代文明来说中国是一个后来者,并且还有很多历史包袱。几年前,德国汉学家顾彬说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舆论哗然,这至少说明世界对中国文学现状的“评价不高”。在诺贝尔奖的“标准”里,作家需要有独立的价值观,不能为社会政治和现实所绑架。这也是《静静的顿河》和《日瓦戈医生》都能获奖的原因。而在现实中,中国文学只是商业和权力的自娱自乐,现实和历史的真相均不在视野之内。群“狐”无首,为什么中国文学没有领军人物?      中国人精神很饥饿,也很封闭。有人说,中国人在精神上从来没有走出国门,对于诺贝尔奖的渴望,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自卑,他们需要得到别人认可,这种看法是偏颇的。面对诺贝尔奖巨大的荣誉和巨额的奖金,中国人至少已证明了智商没问题。笔者相信,中国人消费诺贝尔悲情剧的过程,其实是一种诘问: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科技?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文学?日本人走过、正在走的道路恰恰是我们必须要走的,坚定地选择这条道路也许才是民族自觉的开始。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阅读更多

[转载]日本对诺奖的态度耐人寻味

原文地址: 日本对诺奖的态度耐人寻味 作者: bqxiong 诺贝尔化学奖 6 日宣布, 两名 日本 科学家一名美国科学家 同享殊荣。这是继 2008 年日本科学家 下村修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之后,在三年之内,日本科学家两获诺贝尔化学奖。至此,日本已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7 次,而获得过各项诺贝尔奖的日本人和日裔学者已达到 18 人。   令人惊奇的是日本各界在两名日本科学家获奖时的感言。在此,请允许我赘述——   据媒体报道,此次获奖的 铃木章说,日本有志攻读理科的年轻人正在减少,这一现状令人担忧。他表示,理科的发展对日本这样一个缺乏资源的国家来说是重要的, “ 我不知道自己能活到多少岁,但我希望继续从事能对年轻人有所帮助的工作 ” 。   2002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田中耕一说,在日本,有人认为化学是一门落伍的研究,两位科学家的获奖也令他在 8 年后卸下了心理包袱。   2008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益川敏英在表达祝贺的同时指出,获得诺奖是几十年前的工作得到了肯定,并不意味着日本现在的研究水平有多高。他表示,必须完善社会对科研工作的支持措施,比如增加奖学金等,使有科研兴趣的人都能投身研究。   这三位诺奖得主的话,或可从一个侧面看到日本的科研为何能在世界舞台上令人刮目相看——两年前,我曾分析过日本政府 在 2001 年 3 月出台的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提出,要在 50 年内拿 30 个诺贝尔奖,现在在头 10 年,已经获得 9 次——他们没有沉醉在获奖的“狂喜”中,而是十分清醒地认识到现实中的问题与不足:攻读理科的年轻人减少、化学被认为落伍、获奖不能掩盖现实科研问题。   这是十分客观的分析。拿理科人才后继乏人来说,攻读理科的学生减少,这似乎是世界趋势。 美国 总统 奥巴马前不久 说, 美国 学生 落后 于外国学生,特别是在 数学 和科学方面,这种情况必须改变,因为 美国 的前途有赖于 美国教育 制度的改革。在我国,据媒体调查,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浪潮中,亟需大量工程 科 技人员参与建设和 科 研。然而,目前的实际状况,却是大量拔尖学生不再 “ 投身 ” 艰苦的水利水电、测绘地矿等工 科 专业,而是涌向金融、银行、法律等 “ 有名有利 ” 的热门行业,争当光鲜亮丽的 “ 白领 ” 、 “ 金领 ” 。   在屡屡斩获诺奖之后,日本并没有忽视人才培养问题。这与美国的“作风”十分相像, 2004 年,在当年评选出的诺贝尔科学奖 ( 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奖和化学奖 ) 中,有 8 名科学家 获得 了这一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科学大奖,其中 6 名为 美国 人。但对此,美国有不少媒体分析, 美国 科学家在本届 诺贝尔奖 评选中的突出表现,并不能掩盖 美国 科技实力下降的事实,继续督促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到了去年,被警告科技实力下降的美国,在诺奖的表现中风头十足,几乎包揽。今年美国科学家有些落寞,这很可能在美国引起新的反思。   不妨设想,要是某个国人获得诺奖,国内会是怎样的一番狂喜氛围。事实上,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和科技界有一种说法就是,中国教育和科技已取得辉煌成功,就缺诺奖这个“明珠”点缀了。因为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已经世界第一,科技论文发表数量也世界第一,如果获得诺奖,就此可堵住那些质疑教育质量和学术研究水平的人的嘴。而从 2000 起,我国设立号称“中国的诺尔奖”的国家最高科技奖以来,媒体也不遗余力地报道每年获奖者的学术成就,并对他们中的某些人没有获得诺奖而耿耿于怀,但如果略有清醒头脑,就会明白,这些获奖者,所接受的教育,大多在 60 年和 50 年之前,所取得的成果,也大多在 20 年和 30 年前,这些并不能代表现在的教育成就与科研成就。近年来的中国教育与学术,是一片繁荣的荒凉景象。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政府与科学家们形成默契的呼应——日本首相菅直人 6 日晚在首相官邸说,这一成就将激励年轻人。他指出,这两名科学家在青年时代的研究终于开花结果,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日本的科技政策,希望好好帮助那些默默无闻从事科研的年轻研究人员。这种着眼于未来而不是满足当前成就的做法,才是对教育与学术研究最基本的负责的态度。   从高等教育的规模、科技人员的规模,到科研论文的数量,我国无疑已是“教育大国”和“科技大国”,在未来 10 年,把我国从“教育大国”、“科技大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是教育规划和科技规划的一致目标。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不必艰难地去探索开创独特的中国模式,只需好好学习我们的周边,看看他们是怎样对待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把教育管理制度与科研管理制度“拿来”即可。另外,相比日本 50 年的长远计划,我国的 10 年强国计划,是不是会催生新的“锦标主义”、“政绩工程”、急功近利,而与真的教育与学术发展渐行渐远呢?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九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