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点评

极权者的恐惧

勃兰特一生与恐惧打交道   德国前总理维利.勃兰特(Willy Brandt,1913年-1992)是一个私生子,本名Herbert Frahm,他的亲生父亲John M.ller 在他出生一个月后,就离开了汉堡,他从来没见过自己的父亲,他母亲(Martha Frahm)和继外公(母亲的继父)一路艰辛把他养大。他的继外公(Ludwig Frahm ,1875–1935)是他的第一政治父亲,受外公的影响,他1930年加入德国社会民主黨,开始他的政治生涯。该黨1931年与德国社會主義工人黨联合,而被希特勒纳粹政府禁止。   極權刚刚建政时,非常恐惧,因为極權还不稳固,所以特别惧怕异己声音。   德国社会民主黨被禁止后,勃兰特只好流亡到挪威,但是,他私生子“不光彩”的身份,经常被政治对手抓把柄,而被诬陷和攻击,他坦然面对。勃兰特的一句话“恶言不伤人,伤害的是恶言者自己”,成为名言,至今德国媒体还经常引用来说明,给别人抹黑,担心自己变得越来越黑。   在流亡的日子里,勃兰特为狱中的朋友卡尔.冯.奥西埃茨基(Carl von Ossietzky ,1889 – 1938 )提名诺贝尔和平奖。1936年,冯.奥西埃茨基获追授诺贝尔和平奖,而两年后的1938年,奥西埃茨基逝世,希特勒纳粹政府竟然剥夺了勃兰特的德国国籍。   勃兰特1969年—1974年任联邦德国总理,他的生命在纳粹制造恐惧中成长,但是,他并不仇恨“敌人”,而是以带罪之心做赎罪的努力,1970年的华沙之跪,引起全球瞩目,促进东西阵营和解,为此他在1971年成为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勃兰特华沙一跪后,他对媒体说:“仅仅送花圈,是不够的。跪下,释放了心中的恐惧。”   極權对未来的恐惧   纳粹極權为什么这么害怕,并以最残暴的手段打击和鎮壓獨立思考的知识分子呢?因为極權对未来有恐惧。   恐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发自本能的、源于内心深处的一种情感体验。害怕是现在进行时,面对一个具体的对象;恐惧则是将来完成时。与焦虑一样,恐惧是没有具体对象的、是无边无际的。说白了,恐惧就是“越琢磨越可怕”,也就是说,恐惧针对未来和不可知的事而发生。一头猪晚上要被杀了,中午照样快乐地进食,人却做不到这一点,原因在于人对未来有忧虑。   獨裁者为什么恐惧?原因在于獨裁者对自己的未来有忧虑,担心自己的政权不牢固,甚至担心丧失政权。   我在《懦夫》一文中说过“杀手其实是懦夫”,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人与人之间生存,都有一定的游戏规则,你把他先杀了,说明你胆怯,你心虚,觉得按照游戏规则,你玩不过他,所以单方面终止游戏规则:“我不跟你玩了,我先把你干掉!”   同样道理,强制失踪也一样:“我玩不过你,就让你失踪!”   極權摇摇欲坠时,更加恐惧,更加害怕异己。   弗兰克在《安妮日记》(Das Tagebuch der Anne Frank)中见证: 1944年8月4日早上,德国警察闯入了他们的隐密之家,告密者的身分至今未明。在黨卫队长官斯巴鲍华的带领下,当中总共有至少三个德国警察的成员。屋里的人都被货车带走问话。其他所有人都被带到了盖世太保的基地,被盘问了一整晚。同年8月5日,他们被转送到拘留所,一个极度挤逼的监狱中。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1975)认为,極權主义国家的特点之一是制造恐惧。如何制造恐惧呢?就是依靠实际权力的隐秘性。那些真正拥有权力的机构,往往是隐秘的,给人一种神秘感,比如纳粹德国的秘密警察机关,是最模糊最神秘的。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模糊”者制造恐惧,也是利用“模糊”的法律,来施展恐怖的手段,达到明确的目的。   涉嫌“经济犯罪”被调查,这样的一竹竿“法律”,足以打翻整船人。   警察没有向家属出具其被带走原因的任何书面文书,没有办理传唤、拘留等法律手续,没有按法律要求通知家属。如果官方有确凿、足够的证据,为什么不堂而皇之地按照不模糊的法律程序将其拘留、逮捕?难道先将人抓起来,然后“审出”证据来?   当心!打翻了整船人, 你自己也没船了。   作者: 谢盛友 中国报道周刊 , 2011-04-21.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极权者的恐惧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时事点评 . 欢迎大家投稿, 点这里 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谴责与制裁是没有国界的 (1) 论思想专制政策 (0) 秦制千年到红朝 (14) 砖制不灭,永远会有“彬彬”变“要武” (0) 独裁者的危机在独裁者自身 (16) 独裁神话终结 历史重新开始 (0) 比甲流感更恐怖的是多数人暴政 (1) 极权之下的现代性人文颠覆 (0) 最凶恶的绑架者 (0) 新极权主义是如何炼成的 (0) 搅乱中国的幕后黑手——变相世袭制 (5) 帝王心理与文字狱 (0) 对中华文明伤害最大的专制帝王 (4) 失败使人聪明起来 (0) 古往今来话“犯上” (1) 卡扎菲倒台的必然与其根源 (1) 从“圣诞老人”卡拉季奇被抓说起 (4) 中国的“新极权主义”及其末世景象 (0) 中国的“专制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0) 中国是专制还是民主取决于传媒的争夺 (2) “多数人暴政”在什么意义上才是真命题 (0) 2025,中国将成“楚门的世界”? (3)

阅读更多

红十字会万元餐:慈善你伤不起

  15日,微博博友肖雪慧转发微博,贴出了一张付款单位为“上海市卢湾区红十字会”的餐饮发票,这张消费了9859元的发票一经公布,很快被上万博友转发。16日,上海红十字会通报调查及处理情况,称资金渠道为工作业务经费,并非救灾救助款。已责成超过接待标准部分的7309元由个人承担。   天价酒单激起的舆论涟漪还未平息,红十字会“万元餐”又吸引了无数网友的眼光。尽管上海红十字会已通报称资金渠道为工作业务经费,并非救灾救助款,但也无法冰释网友的疑虑。可确定的是,这张餐饮发票已经引发了多重信任危机。   首当其冲的就是公众的善念遭到挫败感。慈善事业被称为“玻璃缸里的鱼”,惟其透明,才能提升人们的信任和慈善热情,遗憾的是,现实中,不少时候善款不能善用,或被侵占,或被克扣,或被用作其他地方。类似的事情多了,不少捐赠人便不得不抛开慈善机构,选择面对面的直接捐赠。这种做法耗时耗力,但实属无奈,也是对相关慈善机构的讽刺。日前,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表示,民政部正在起草关于慈善捐赠透明的相关政策,以期进一步规范慈善组织和慈善行为。   其次,再次勾起了公众对公款吃喝的痛恨与不满。据报道,这起“万元餐”的吃喝地点是慧公馆,该馆是上海市一家全封闭的私人会所,人均消费分为488元、688元、1000元、1260元四个等级,不含酒水,另外还需10%的服务费。消费门户网站“大众点评网”上有网友这样评价慧公馆:“吃环境的地方,多数是公务接待才来的。”此说是否属实,尚待求证,如果该馆果真是公务接待的聚集地,公众就需要知道,还有多少“万元餐”?   最后,“万元餐”又是网友曝光,由此引发了公众的感叹,监管制度何以一再苍白无力?有网友分析,无论是万元餐还是天价酒单,都可能是“深喉”所为,甚至不排除是内部斗争。应该说,不管是何人、为何揭曝,公众需要确定的是,是否属实,一旦属实,该如何惩处?从中央到地方,一再制定措施严禁公款吃喝,一些部门为何敢于顶风作案,究竟是制度太疲沓还是问责太疲软?   我国的慈善事业仍处在蹒跚起步的阶段,慈善伤不起,网友伤不起,公平正义伤不起。在这种语境中,应从监督个案入手,痛击一起起放肆的公款吃喝、伤害慈善公信力等行为,如此,才能重塑自身公信力;同时,法律硬一些,制度有力一些,乱象才会少一些,公众才会多一些信任投票。(西安晚报 文/王石川)   作者:王石川 中国报道周刊 , 2011-04-18.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红十字会万元餐:慈善你伤不起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时事点评 . 欢迎大家投稿, 点这里 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钱是谁的? (7)

阅读更多

艾未未事件之随想

  对艾未未事件,最初的定性,是“特立独行”。如今,虽已经是名目繁多了。然,繁多的名目,依旧可以归结在“特立独行”的名下。   这,使我想起了希特勒主义。希特勒主义,有一核心,就是大日耳曼主义及与之相伴而生的反犹太主义。   其实,回过头去看看,可以说:希特勒领导下的德国,无论多么强大,终究是要失败的。为什么?大日耳曼主义及反犹太主义,反对的是世界的多样性。这就不仅仅是反人类了,而是在反世界规律,怎么能不败呢?   我们,再来看一看黨之艾未未事件。批判或反对“特立独行”,难道不是与希特勒的大日耳曼主义及反犹太主义是异曲同工的吗?限制或反对“特立独行”,不就是要想方设法取消或消灭多样性的吗?   中國,是世界的一部分;如果中國反对或试图取消多样性,就很难在这个世界上立足了。   这,也许就是黨之艾未未事件,遭那么多人反对的根源。   统治者维护自己的统治,这没有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但,这是小道理。而且,维护统治也至少有两种以上的不同的方法:一种,是顺势而为;另一种,是逆势而为。   顺势而为,就是小道理服从世界规律的大道理,遵从普世之价值观,与世界同步前进。逆势而为,就是用小道理抗衡大道理,做世界的“异见人士”。   然而,小道理终究是无法抗衡大道理的。所以,研究如何顺势而为,比研究如何以小道理抗衡大道理更有意义与出路。   有人给出“專制国家70年大限理论”,其实这是一种机械与教条的思考。   中國,目前正处于上升期之中;而黨,控制着整个中國的一切。猜测黨将在什么时候玩完,不过是算命或是一厢情愿。   然而,黨已经过了全盛期或鼎盛期,这却是不争的事实。当然,不排除会出现中兴。但,中兴的前提,是顺势而为,而不是逆势而为。逆势而为,实际上是拼着玩完。   中國,有中國的运势;黨,有黨的运势。然而,这两个运势,目前是捆绑在一起的。   如果黨玩完,上升期之中的中國,就必然有一次巨幅调整。如果黨中兴,那么,中國就必然继续拉长阳。   没有办法,黨和中國已经绑得太紧了。   我讲的道理,黨未必就不懂、未必就不知道。估计,也是没有办法,只有去寻找红色的源头。   然而,黨却忘了、忽略了,世界已经完全变了――全世界已几乎全都抛弃了馬克思列寧主义。这也不是什么“处于低朝”或“处于高朝”的问题,而是馬克思列寧主义,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促进资本主义走向民主社会。   即便是想要与资本主义誓死战斗到底,也应该有新的武器、新的主义,而不是馬列主義。馬列主義,早已力不从心了。   如果中國向左转,不是不能实践,而是理论与实际没有办法统一。   唱红歌、讲传统、向左转,只会唤起人们思考革命;而革命,是必须均分财富的。请问:能有多少官员愿意与老百姓均分财富呢?   况且,分完了又怎么办呢?打算停滞不前?不还得走市场经济的路?而市场经济,决定了上层建筑是民主社会。   艾未未,不是什么大人物;艾未未事件,也不是什么重大事件。但,这里反映出来的、是一个中國未来的方向性的大问题。   全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着急,从本质讲:不完全是关心艾未未的命运,他们更害怕日益强大的中國,“特立独行”,做世界的“异见人士”。   人类社会,吃过次亏。   (欢迎发表、转载、引用本文与观点)   顾晓军2011-4-16于南京   作者:顾晓军 中国报道周刊 , 2011-04-17.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艾未未事件之随想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时事点评 . 欢迎大家投稿, 点这里 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2008年,我们奉演什么? (0) 麻将并非天生就是赌具 (9) 马肖兄弟,想说爱你不容易! (0) 除了下跪,只有愤怒 (9) 长歌当哭,笑对人生 (0) 酱缸 (0) 道上的一点事情 (1) 车轮下 (0) 负责任先生 (0) 谁为自杀负责? (0) 说说许知远批评韩寒 (2) 该为“盲流”一词羞愧了 (0) 论荆轲 (2) 虐待“歧见”何时休? (0) 草民与将军--祭洛阳大火活生生牺牲掉的309人 (0) 老宅变“故居”,何必急于为余秋雨修坟? (7) 罪孽与拯救 (4)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2)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0) 父亲给我留下一道题 (2) 照片门 (2) 杞人为何忧核? (0) 杂侃“平均” (0) 杀人不偿命,欠债要还钱 (2) 有心解决问题,何须追问网友姓名 (0) 无知者无畏 (0) 教我如何再短信 (0) 敌人可恨吗? (0) 摊派—“贡献”—“自愿捐赠” (3) 按比例抓反面典型愚蠢可笑 (4) 我看文怀沙事件 (0) 我们要做什么样的国民 (0) 我们的低品质生活 (8) 我们为什么不聪明? (0) 成也、败也 (2) 患癌十年被轮岗 唯有残生付强梁 (0) 必须终结擂台的喧嚣和浮躁 (1) 当皇权无法伸到地方 (0) 当幸福可以数字化 (1) 废止“糊涂”政令,不能“糊涂”了之 (0)

阅读更多

我们为什么害怕药家鑫不死

  药家鑫在落网那一刻,已经死了。   如此残忍,他已经丧失了作为人活下去的可能。   奇怪的是,他竟然一直活着,尽管他由于恐惧死亡而不堪一击,但他的家庭背景表现出强悍的姿态:我们有能力让自己的后代活下去。   “药家鑫”,这个名字含义明晰:他是家里的贵人,药家命脉所在,他将继承无尽的财富,光耀祖宗。药家人怎么能眼看着自己的香火,就这样断在太平盛世里?   在我的感觉上,似乎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但他还活着。七年前,连杀四人的大学生马加爵,从被捕到赴死也就三个来月。马加爵决绝,主流舆论也很决绝。我知道药家鑫不想死,他就是想死,家人也不会让他去死。而死者张妙女士已经不可能复活了,她是多么愿意再活过来,照顾丈夫和年仅两岁的儿子。在好多语境里,她不再是一个生命,只是一枚讨价还价的筹码罢了。   在某些热心媒体眼里,她的家人和药家人只是两个可用的道具,他们要齐心协力完成和谐这出大戏。这些机敏的媒体于此轻车熟路,他们知道怎样揭开受害者的伤口赚眼球,又怎样抚顺施害者的心绪,以此赢得自己的影响力;他们知道怎样把一出没有悬念的事情,演绎成精妙的连续剧,从而获得持续的关注,并巧妙变现。他们揣摩出一套抹平仇恨和痛苦的万能秘方,通过皮条客式的老练经营,使当事双方相逢一笑泯恩仇。宣泄,讨价还价,握手言欢。   说穿了,让双方笑的就是钱。施害者多数几张印有毛澤東头像的钞票,做几个尽量诚恳的道歉仪式——苦肉计是常用手段,受害人即可放弃责任追究,在极难实现的正义与伸手可及的利益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   忍气吞声的受害者,见利忘义的受害者,辜负了“网络正义”的受害者。   围观者或许不知道,作为受害者没有别的选择。在被告知不能实现他们所要的正义之后,他们只能选择侮辱性的“积极补偿”——明知是诱饵,也只能张嘴去含。这是一出规定情节,你不配合,将什么也得不到。   人民币在飞扬,那是扇向他们的坚硬的耳光。   药家鑫故意杀人一案,比原先的演出更精彩。   这次的导演已经从冯小刚式的煽情大片里获得了应有的启发。   他们预先已经预备了纸巾,不是让你为受害者落泪,而是让你为杀人者而伤悲。   先把被抓改为“自首”,顺便安排一场药家鑫母亲的真情专访,将不屑与受害者家属打交道的药家,魔术般塑造为心怀愧疚的积极筹款者。请注意,男主人一直蒙面隐身,不时释放出一丝含糊而低调的信息,但我们知道他绝非等闲之辈。   药家“家境一般”,“尽力而赔”,张家便显得得理不饶人,既要钱又要命。这种转换不经意间便完成了。   然后才是审判大戏开锣。   出示各种证明药家鑫是好孩子的证据:十三张奖状,同学及邻居的褒奖陈述。总之,药家鑫是一个比正常人还要优秀的好青年,前途无量,他仅仅是意外撞了受害者,恰恰受害者又要记车号,他由于害怕农民受害者纠缠起来没完没了,才用弹钢琴的手,强迫性地连续刺杀,捅死了一个比自己大三岁的女人。   法院破天荒地进行现场问卷测试,在凶手母校——西安音乐学院学生占绝对优势的旁听人群中咨询民意,结果还用问吗?   与此同时,央视在自己王牌节目中把药家鑫推向前台,他口述自己上进的过去,特意穿插一段父母强迫弹钢琴的讲述,被心理学专家李玫瑾锐利地发现:这孩子原来是教育不当,心里委屈,把人当钢琴一样刺杀了。   “这孩子——”“唉,这孩子!”   女专家和女主持人的母性大放光辉。观众在媒体充溢的人性之河面前,绝望地呻吟。   在这样的煽情面前,死者一家背负沉重的道德包袱:你能忍心让这么一个心理受害者,因教育和社会失职而犯错误的孩子去死吗?   舆论又杀死了一次张妙。这次是在道德上——你的死让刺死你的人难堪。   媒体和法院对同情心的运用令人叹为观止。一方面诱导人们忘记死者的苦难,尽快把生命和精神损失转化为看得见的人民币;另一方面,苦心引导大众同情行凶者,忘记他是一个残忍的罪犯,要把他作为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加以体谅。“错误”“孩子”,一个二十三岁的刽子手摇身一变成了无辜的弱者。   当下的心理学分析,已经成为和谐社会的得力助手,由于它的频繁参与,人们迷糊了,不知道该同情罪犯,还是该同情可怜的死者。“有种感觉,所有的犯罪,沾了心理学,就都是有道理的了。”网友“着急的妈咪”说,“关键是,这个很少被弱势群体用,却更多的为强势群体服务。”   这些霹雳手段本来是有效果的。自“杭州七十码”以降,人们已经原谅了多少暴虐的凶手。但这一次,大家不想再滥用同情心了,并非是因为有药家鑫同窗女生李颖为之辩护的无耻之词:“我要是他,我也捅……怎么没想着受害人当时不要脸来着,记车牌?”而是大家从心底感到恐惧,觉得那把匕首就将捅向自己,强势人群一旦觉你不顺眼,刺死你时,更加没有顾忌,还有那更加可怕的黑手,越过法律的挡箭牌,直接把“特立独行”的你弄走。   他们害怕这个社会真的被丛林法则主宰,弱者彻底丧失了法律的庇护。他们是良民,在还不想或不敢做暴民的时候,难以自保。   不能退了!这已经成为不是底线的底线。药家鑫不死,法律、正义全死。   所以,那些主张宽容的学者,惊愕于自己的碰壁:我们是不主张以暴易暴的啊!废除死刑促进社会和谐。   人们斩钉截铁地回答:即使废除死刑,也不应自药家鑫始!   药家鑫在法庭上痛苦流涕,一副怕死求生的可怜样。对此,我只有鄙夷,并不愿使用我所剩无多的怜悯心。在你连续刺向张妙时,你怀着一丝侥幸,正是那丝侥幸,促使你无视受害人求生的恳求:别杀我,我有孩子!在那一刻,你已经不可饶恕。上帝已经判了你死刑。   你背后的势力再大,也大不过民心。这一次,法院将被迫站在正义一边,那是他们本应履行的神圣职责。   唯一的出路是,做一次好汉,承受你该承受的命运:别人能死,你也死得。   来源: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7920   作者:老愚 中国报道周刊 , 2011-04-13.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我们为什么害怕药家鑫不死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时事点评 . 欢迎大家投稿, 点这里 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道德约束不能替代法律准绳 (0) 道德管治可以休矣 (2) 质疑“《劳动合同法》为何与期望产生距离” (0) 读张五常十篇关于劳动合同法文章 (8) 论法院、法官定位的误区及矫正 (0) 论张五常的两篇关于新劳动法的文章 (17) 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妥协性和软弱性 (0) 论“两规”措施的违宪性和刑事违法性 (1) 让法理念融入民情 (0) 警惕“恶法” (0) 规则为谁而定之——农民的困惑与法律的矛盾 (0) 行政垄断再次羞辱了法律尊严 (0) 艾未未面对的法律 (0) 舆论应止于一般事实和价值反思——对杭州飙车案的评论 (3) 聚众淫乱法批判 (2) 美国的“美国权利法案”第一条直指国会权力说明什么 (1) 经济决策的机制失误 (5) 立法·立信·执法 (0) 福州警匪勾结杀人案回放,刑警百发子弹谋杀平民 (4) 瞄准“新《婚法》”三大误区 (0) 略谈美国法律的弊端——胡露案例分析 (0) 用“陪审团”把法院和政府隔开 (0) 法规和政府的红头文件不是法律 (0) 法律首先制约政府 (0) 法律的尊荣与无奈 (0) 法律是否应该惩罚婚外情 (0) 法律应当是所有人的挡箭牌 (0) 法律到哪里止步?——关于“撞了白撞”的法理思考 (2) 法律公正与法律信仰 (0) 法律何时给动物不受虐待的权利 (0) 民愤不能突破成文法 (0) 民情比法律更重要 (0) 李庄案,还有必要陪练吗? (0) 最富有想象力的判决书 (0)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会把工人养懒吗? (6) 新劳动法的困扰 (0) 新劳动法的初步效应 (11) 新劳动法生效后的思考 (0) 收容的法律问题 (0) 操!因“操”获罪! (0)

阅读更多

谁来为中国公民社会扫盲

  先看一组数字:   中國财政部在《教育财政投入比例及与中低收入国家的比较》一文中指出,国家的预定预算占GDP4%,但是,长期以来教育财政投入比例一直很低,且低于世界同类国家公共教育经费支出的平均水平,无法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自2000 年开始,世界银行以人均国民总收入 (简称人均GNI)代替GDP 把世界各国分成低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中高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四类。   以中國人均GNI 为例,中國的教育投资接近安哥拉、阿塞拜疆、喀麦隆、佛得角、刚果、吉布提、厄瓜多尔、埃及、格鲁吉亚、圭亚那、印度尼西亚、哈萨克、莱索托、摩洛哥、尼加拉瓜、巴拉圭、菲律宾、萨摩亚群岛、斯里兰卡、斯威士兰、乌克兰、瓦努阿图等22 个国家。   根据中广新闻网报道,台湾2011年的教育预算,超越防务经费,首度成为总预算支出最多的项目。台湾教科文支出编列3573亿新台币,占总支出20%,其次是社会福利的3469亿,至于防务预算2872 亿,占16%,排名第3.   根据德国统计局的资料,德国2007年教育科研经费占GDP8.4%,2008年GDP8.6%.   美国联邦教育部公布的资料,2012年度的教育预算是488亿美元,比起2011年度多了4.3%.   两岸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台湾走到今天,公民社会的成熟,有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是不能忽略的,第一是台湾土地改革的成功,第二是台湾教育的改进。两岸的根本差距在于教育,和土地是否真正私有制。   德国的新闻记者经常问我,中國到底什么时候能进入公民社会。我经常无法回答,于是,敷衍搪塞:“中國还在为公民社会扫盲。”   很少人知道晏阳初(1893-1990,英文名:Y. C. James Yen),现在的年轻人更不知道了。其实,晏阳初是改变毛澤東思想的思想者。毛的“穷人群众路线”和“以农村包围城市”,都是从晏阳初那里批发来的。毛澤東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了全国政权。   中國公民社会有希望   晏阳初海归后立志不做官,不发财,将终身献给劳苦的大众。回国后他首先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智育部,主持平民教育工作,期间采用圣经福音书编制刊行了《平民千字科》等教材。1922年晏阳初发起全国识字运动,号召“除文盲、做新民”,当年3月他转到湖南长沙组织平民教育讨论会,并在长沙推行他的《全城平民教育运动计划》,他将长沙分为52个单位,发动400名小学教师以游行、散发传单等方式宣传平民教育。不久他筹资组建了200所平民学校,先后招生2500余人,在长沙实验的全国识字运动,是晏阳初平民教育理论的第一次大规模实验,取得了重大的影响,青年毛澤東就曾经作为义务教员,参与过晏阳初在长沙的平民教育运动。毛澤東正是受到晏阳初思想的影响才觉悟要以简单、务实和经济的方式真正地“走群众路线”。   民国初期的《平民千字科》教材为中國人扫盲的贡献,是谁都无法磨灭的。毛澤東简单易懂的“老三篇” (《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全中國许多人都能滚瓜烂熟,倒背如流。   国家预算,教育投资,整体提高国民教育水平,是政府的事。“公民扫盲”是意见领袖的事。   晏阳初经过长期的考察和研究,发现中國农民的问题主要是“贫、愚、弱、私”。而对于这样综合性的问题,进行单项的改造是不能奏效的。所以,他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绝大多数人(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培养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以造就“新民”。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建设公民社会。   哪位意见领袖效仿晏阳初,用简单易懂的非法律汉语改写《世界人權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若全中國人51%以上都读过这“新老三篇”,中國出现公民社会,路不遥远,至少有希望。   作者: 谢盛友 中国报道周刊 , 2011-03-29.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