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译者 | 《你看莫言》

核心提示:本文讨论莫言在三件事情上表现出来的政治态度, 以及基于他的政治态度而反对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否有理。之后, 作者提出一个问题,即 如果莫言像很多认为的那样是一个批判性很强 的作家,那么当局为什么不仅不禁止他,还全力捧他, 在国际书展上重点推广他,并颁给他中国文学所有的官方奖? 原文: Mo Yan, According to You 发表:2012年10月18日 作者:Yaxue Cao 本文由作者自译  SEEING RED CHINA   反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呼声在 10 月 11 日宣布获奖前就开始 了。那时有传言说,莫言是今年的热门人选。坦白说, 除了少数对中国当代文学比较了解的人外, 对莫言的反对声的确不是基于他的作品, 而是近两年发生的几件事情。 这几件事塑造了人们对莫言这个作家和这个人的看法:一是 2009 年在法兰克福书展上抵制异议作家; 二是同一年底刘晓波被判重刑后拒绝做任何标识;   再就是今年春天抄写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重庆打 油诗是得奖后才被人挖出来的,并不是人们最初反对的原因之一, 所以我不在这里讨论 ) 。 在获奖后的第一次记者会上, 莫言表示了对刘晓波的支持, 全世界媒体做了欣喜的报道。“我希望 他(刘晓波) 能尽快获得自由, ”  莫言说。他说他 1980 年代曾经读过刘晓波写的文学批评, 但是在其作品开始转向政治后,他就不了解了 。之后, 莫言又为这几件引起争议的事情做了辩护。与此同时, 随着外国媒体上各种评论和观点的出现, 有一种观点似乎在许多外国 人当中得到了认同 ,它的作者是目前在中国生活、精通中文、 而且还从事中国文学翻译的美国人 Branden O’Kane 。 他认为,中国网络上、 特别是推特中文圈对莫言的反对没有多少道理; 抵制异议作家不是莫言自己的选择,作为中国官方代表团成员, 他也是无奈;没有能够为刘晓波说话固然遗憾, 但他这样做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写作自由, 要是被关了或者被流放了,那不就毁了写作吗; 抄毛泽东讲话的确很傻; 莫言的作品对共产党和中国最近几十年的呈现是负面的、批判性的, 莫言不是对中国政府唯命是从的人。   英国汉学家 Julia Lovell  也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  ,  敦促那些从政治上批评莫言的人不要犯懒, 要到他的作品中去寻找答案。 我以为我在莫言这个话题上已经说完了想说的话, 但是思绪还是源源不断,于是就有了这篇博文。这里, 让我们放大和细看一下这三件事情,并询问一个十分显然、 但目前为止似乎被所有人忽略了的问题。 流亡诗人贝岭 叙述了法兰克福书展上发生的事 。这里还有 《 纽约时报》记者  Didi Kirsten  写的一篇文章 , 讲述了她三年前采访同一书展的情况, 对莫言的印象,并分享了当时的笔记。贝岭说,“那是 9 月 12 日上 午,我和戴晴才走上主讲台,就看到莫言沉着脸、 一声不响地随着政府官员和官方学者们集体起立,鱼贯离席。‘ 汉贼不两立’?拒绝听我和戴晴发言? 让法兰克福市市长和书展主办方难堪吗?我意外和惊讶的是, 官员一声令下,莫言要遵命的无奈 ……  之后更戏剧性了,先有书展主席向中国代表团的道歉, 再有中国大使用流利德语在主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训话。最后, 研讨会得以复会, 我与戴晴则确定失去了作为其中两个论坛主讲人的资格 。 ”   据说莫言后来跟人私下表示,他内心并不愿意抵制异议作家, 但他毫无选择。 这个故事还有很多细节,清华大学教授、 历史学家秦晖单独受邀参加了这次书展, 他没有跟官方代表团一起抵制异议作家,后来他 详细写了整个事情从 头到尾的经过   。原来中国政府在谁能参加、 谁不能参加的问题上一直在给书展组织者施加压力、做小动作。 有趣的是,这次抵制的活动名叫“中国与世界:感受与现实”。 我不知道人家都讨论了什么感受和现实,但我敢说, 一个人要是好好考察一下中国政府在展前、 展中和展后做的种种企图和手脚,准保能斩获更多感受, 了解更多现实。     2009 年圣诞节,中共当局在非法关押刘晓波 7 个月后对他进行了 “煽颠罪”审判。审判结果,他被判处 11 年徒刑,而他的“罪” 不过是写了主张政治改革的文章而已。 对刘晓波的判刑在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当中引起了愤怒和悲哀,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崔卫平给她认识的人打电话, 一一询问他们的看法。她一共打了 146 个人的电话, 随后把每个人的答复公布在推特上。之后 她又把所有答复辑录在一起 。昨天我把 146 个回答挨个儿看了一遍。我发现:第一, 多数人都是体制内人,也就是说,是在政府控制下的机构供职的人, 包括大学教授、评论家、电影导演、作家、诗人、记者等。第二, 绝大多数人的回答都小心拿捏了避险尺度。 只有几个人对刘晓波的政治立场表示直接了当的支持, 更多的人表示并不认同他的政治主张。第三, 几乎所有人都谴责政府因言治罪的做法。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说话的时候考虑了自我保护, 但同时却也表达一个清晰的道德立场。在这 146 个受访者中,只有 7 个人做了无可奉告的回答,莫言是他们当中的一个。 崔卫平本来还要继续采访更多的人,但是在 19 天后被政府叫停了。 一年以后她   撰文总结了这次采访并报告说 ( 最后一句 ) ,  她很高兴没有一个人因为他 / 她的发言而受到惩罚。 莫言的答复是第 13 号 :  “ 不太了解情况,不想谈。家里有客人,正在和他们说话。 ”  这个答复让我想到我在家里接到广告电话时的答复。 接下来就是今年早些时候百名作家、艺术家手抄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事。在这份 1942 年的文件里, 毛泽东给文学与艺术定下了后来几十年的规矩:为党服务。 也正是有这样的专制钳制,许多文学家和艺术家付出了沉重的、 乃至生命的代价。根据 《南方周末》 的一篇文章 , 这件事的前后过程 大致是这样的:中国作家协会下的作家出版社计划出版一本 《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百位文学艺术家手抄珍藏纪念册 》,向 120 来位作家和艺术家发出 了邀请,请他们自选并手书一段《讲话》,辑成这样一本“珍藏” 纪念册,并给每个人寄去 1000 元人民币的酬劳。作家出版社说, 邀请得到了积极响应。但我们知道,大约 20 多位受邀者没有响应, 包括上海作家协会主席王安忆。 由于每个人自选手抄内容,于是我对莫言选抄了哪一段感到好奇: “立场问题。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 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也就是要站在党的立场, 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在这个问题上, 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中是否还有认识不正确或者认识不明确的呢? 我看是有的。许多同志常常失掉了自己的正确的立场。 “态度问题。随着立场, 就发生我们对于各种具体事物所采取的具体态度。比如说,歌颂呢, 还是暴露呢?这就是态度问题。究竟哪种态度是我们需要的? 我说两种都需要,问题是在对什么人 。” 老实说,我不认为在 2012 年的今天,莫言把这些狗屁话当真。 许多人感到不解和反感的是: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呢? 又没人逼着你们,不抄没有任何风险, 对一个多少有点原则的中国作家来说, 这总归是件令人心生抗拒的事情吧。      按说作家出版社出本这样的书, 在天天出大事的中国本来不算个什么新闻, 但这样一件小事在中国的网络上引起了持续多日的热议和嘲笑, 乃至于法律学者、 权利倡导者和公盟发起人许志永在新浪和推特发起了“万人手抄《 世界人权宣言》”活动。一时间,大家纷纷动手, 那才真叫热情高涨。这个事我知道,因为是我亲自经历的。 你也许会说,“这一切跟莫言的文学成就有毛关系呢?” 我的回答是,没毛关系, 没人反对他作为一个个人做出这样或那样的选择。 两个手抄活动的对照即使不说明别的什么, 但它至少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征候。这是 2012 年时的中国, 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明确地知道他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中国; 越来越多的普通公民在大胆标明自己的政治立场、担当风险、 尽自己一份力量去促进变革,更不要说那些无畏强权、 被关进监狱和劳教所的先锋。这个时代是与莫言同省、 原居莫言隔壁城市的陈光诚的时代。他的磨难展示了中国的疾病, 他的勇气和执着激励了那么多中国人去为他呐喊, 与他一起追求正义。当你看到这段不到一分钟的 刘霞录像,   看到被非法软禁的刘晓波的妻子夜晚独自在窗前抽烟的情景,许多人 —- 包括我自己在内 -— 感到很难为莫言获奖感到高兴。 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他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那么情愿地服从于中共的命令,从没有为任何良心犯、 抗争者说过一句支持的话, 从没有在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事情上表明过立场, 不管是多么轻微的立场。 很多人感到无法接受这样的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那天推上有个外国人居然对我吼道,“让人家清静点, 你这个疯狂的自由主义分子!”喔,这个很对不起,让他清静? 哪里有这么的事情。我让他清静,别人还不让他清静呢。 一个公共人物,特别是一个文学作家, 注定要被放在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下评价。对莫言来说, 那就是苏醒中的中国,变革前夕的中国。在今天的背景下, 这些事情意义深远。 如果你是那些对推特中文圈的强烈反对声感到不解、 甚至反感的人之一(新浪微博上的反对声也十分强烈,只是在那里, 批评的声音很快受到了审查),我希望这篇博文给你提供一些答案。 这不是一阵没有来由的尖叫;相反,这种反对有深远的理由。的确, 这种反对主要不是基于莫言的作品,但丝毫不失为有理有据的反对。 另一方面,我很高兴地发现,不少批评者其实相当了解莫言的作品, 有的还曾经是他的粉丝,完全不像莫言获奖后说的那样, 那些批评他的人都没有读过他的作品。 O’Kane  和  Lovell  两人都指出,莫言的作品并不反映中共的官方观点: “莫言也许不像刘晓波或者哈维尔那样是‘异议’作家, 但是他的作品大量描写了权力者的丑陋、残暴和愚蠢。在《 天堂蒜苔之歌》的开头, 一个组织抗议当地政府腐败的农民在他的瞎子女儿面前被逮捕。《 酒国》是莫言一篇更具实验性的作品,主人公、 酒国市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金刚钻应邀参加酒席,主菜是红烧婴儿。 目前还没有翻译的《蛙》的女主人公是一个产婆和堕胎医师, 是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明确批判。 20 多年前使莫言( 以及张艺谋)成名的《红高粱家族》 对共产党游击队的描述一点也不正面,后者在莫言 1996 年的小说 《丰乳肥臀》中的形象也同样糟糕。他比较新的作品《生死疲劳》 纵观中国过去 50 年的历史。小说伊始,主人公西门闹在 1949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开始的土改中被一枪打死,脑浆四射。 莫言小说中一个重复出现的主题是把个人悲剧与漫长的、 慢镜头的历史悲剧并置,不管你认为他是否成功, 一个人看完这些小说后,很难认为它们是对共产党的赞美诗。”   ( O’Kane ) Lovell 的评估结果是,“莫言是一个表面上与权威玩游戏、 同时保持着一个创造空间的作家, 这个空间使得他能够对这个权威进行间接的挑战。” ( Lovell ). 我也同意这两位的看法。 我从来没有说过莫言是中国政府或者共产党意识形态的一个文学上的 跟屁虫。从我对他的作品的了解,我知道这一点。 但 O’Kane  和  Lovell 都没有去问有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那就是 :  我们都知道中国当局一贯而严厉地审查与惩罚对它的批评, 如果莫言像这两位认为的那样是一个批判性很强的作家, 那么当局为什么不仅不禁止他,还全力捧他, 在国际书展上重点推广他,并颁给他中国文学所有的官方奖? 这是为什么呢? 前几天我看了 O’Kane 的博文后在推特上向他提出了这个问题。 他的回答是:“莫言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多产作家, 不管你喜欢他的作品(我本人并不是那么热衷)与否, 他与那些评奖人   是同一代人,所以他们的口味有相同之处。” 我要是说布莱登( O’Kane 的名)的这个答复毫无用处、 甚至毫不相关的话,他不会提着一根棒球棍追打我吧?当然了, 推特上也不是个充实谈论答案的地方, 我相信在这个问题上他肯定有很多话可说。 鉴于我自身的限制,我也无法提供一个充分的答案, 不过在这篇博文的后半部分,我将讨论几样东西, 至少为回答这个问题提供一些可供考虑的材料。     (待续) 译文遵循 CC3.0 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点击 这里 查看和订阅《每日译者》手机报。 穿墙查看 译者博客、书刊、音频和视频

阅读更多

OhMyMedia | 朝日新闻中文网:空姐七日谈

【空姐七日谈①】“我不喜欢装” September 27, 2012 在日中两国舆论调查中,日本人想到的中国名人无外乎政治家或历史名人。而在中国的同一调查中,日本艺人、演员尤为引人注目。此次调查中风头压过现任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位列第四的苍井空作为AV女优在亚洲地区极具人气。她在微博上时常发言介绍自己近况,也已经拥有1300万“粉丝”。 苍井空究竟为何如此人气?为此,朝日新闻中文网总编野岛刚特别采访了她,编辑部将访谈内容分为7次连载,请广大读者尽情享受与空姐“面对面”的轻松七日谈。 问 :你在朝日新闻舆论调查“中国人能想起的日本名人”这一项中排名第四呢。 苍井空 :这可能是一时的风潮吧。10年后、20年后如果能像山口百惠那样依然留在大家心中就好了。真的很想10年后还能继续留在大家的记忆里。那样的话,就可以证明到现在为止我所做过的事情都没有错。在那边(中国方面)搞活动的时候总是会引起一阵骚动,但是在生活中我就是素面朝天戴个眼镜走在路上,也不会有人过来搭话。最近在日本也是这样。 可能是因为我掌握了不被发现的技巧吧。在参加活动的时候这种(备受关注的)感觉会扑面而来,但其实我内心里并没有感觉很受瞩目。 问 :最初是怎样开始用“微博”的呢? 苍井空 :我从2002年开始进行演艺活动,也在海外做过活动,只是觉得在海外多少也会有一些苍井空的粉丝吧。2010年我开始用推特,很多人来关注我。 当时我知道在中国用推特似乎不那么容易,后来听说有微博。我想如果在那上面发发信息之类的是不是很有趣呢。于是我从2010年就开始用微博了。好像是因为原来大家都看过我出演的作品,中国的粉丝一下子猛增,让我大吃一惊。其实就是知道在中国有微博这个东西,然后琢磨着在那里发信息试试看,就这样开始玩微博了。一转眼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我也很吃惊。 问 :你觉得你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呢? 苍井空 :我觉得可能是有亲切感吧。我的原则是不装。在开始这份工作之前,我一直觉得演艺明星与自己距离很遥远,不在同一个纬度。可能是我没有给大家那样的距离感,所以对中国的粉丝们来说比较新鲜吧。 有一次和中国人在同一家小店一起吃饭后才知道,中国的艺人不会这么做。他们一直都是穿着好衣服吃着高级的料理,也许这是出于“身份”的考虑吧。但我就是这种性格,有一次特意在微博写买了80块的便宜货,就被中国的经纪人骂了呢。 问 :你觉得中国人怎么样? 苍井空 :中国人真的很有“热情”啊。中国人很多,而且大家都很狂热。每次搞活动时,都会被大家团团围住。而在日本的话就不是这样,基本上大家都是静静地关注。前段时间我也去了泰国,那里的人也不像中国那样大家都争先恐后往前聚拢。 感觉大家都在热情地守候。似乎在这方面能感觉到国民性格的差异呢。总之我觉得中国人无论对什么都很友好。我现在中文还讲得不太好,但有时只是去买个东西就会跟别人聊起来。现在已经习惯了,一开始的时候听到对方讲中文总感觉像是在吵架一样。   【空姐七日谈②】“中文好写不好说” October 02, 2012 问 :你觉得中国人怎么样? 苍井空 :中国人真的很热情啊。中国人很多,而且大家都很狂热。每次搞活动时,都会被大家团团围住。而在日本的话就不是这样,基本上大家都是静静地关注。 前段时间我也去了泰国,那里不像中国那样大家都争先恐后往前聚拢。感觉大家都在热情地守候。似乎在这方面能感觉到国民性格的差异呢。总之我觉得中国人无论对什么都很友好。我现在中文还讲得不太好,但有时只是去买个东西就会跟别人聊起来。现在已经习惯了,一开始的时候听到对方讲中文总感觉像是在吵架一样。 问 :你的中文是在哪里学的呢? 苍井空 :中文基本是自学,不过最早只能写一些非常简单的单词。那之中,反响最好的是小时候练过的“书法”。我写了一个“大家晚上好”然后上传了之后,转发量惊人。 问 :朝日新闻的微博有时候也会上传书法的字,但是被粉丝们骂说“不许学苍井空”。 苍井空 :呵呵呵(笑)。 问 :现在中文已经很流利了吧? 苍井空 :嗯怎么说呢,不知不觉间已经慢慢能写这么长的文段了呢。虽然还是错误百出,有时候也会试着用日语里的汉字,意外发现“啊,这样别人也能看懂”。当然了也有看不懂的时候。中文还是写起来比较好,说中文的话经常不知道音调。 问 :你有中文老师么? 苍井空 :其实她也是一个艺人,非常活泼开朗和我性格很像,做主持人也没问题。学习氛围很轻松,总是像跟她一起玩耍一样。因为是我在那边所属事务所的人,所以去中国的时候她就一起然后教我中文。 问 :大概多久去一次中国呢? 苍井空 :嗯现在也有学习语言的目的,所以一年之中半年左右都在中国。铁杆粉丝可能会知道我什么时候在中国,不过并不会明确说“我现在在中国”之类的。我想在中国一边生活一边学习语言。 问 :你中文的发音很好啊。 苍井空 :尽管在工作拍摄时都会练习,但是老被说成是东北口音。有时候会被说“怎么搞的,那是东北话”。可我自己完全不知道这是东北口音。 问 :就像福原爱一样啊。 苍井空 :嗯她的东北口音被赞很可爱呢。 问 :下次什么时候去中国?(记者用中文提问) 苍井空 :还不知道,不确定。(苍井空用中文回答) 问 :说的很好啊。 苍井空 :哪里哪里,只是把单词拼接起来而已。   【空姐七日谈③】“中日人民友好” October 04, 2012 问 :微博是你自己一个人在写么? 苍井空 :嗯我不喜欢让别人帮我写,也不想让别人写。有时候我会问我的中文老师“这么写对么”,然后让她帮我改一下之类的。但是,每次绝对要自己来试着写第一遍。 问 :发微博时你总是会注意哪些事项呢? 苍井空 :我一直坚持不粉饰自己(不装)。不想变得很强势,只想就这样温和、友好的继续写下去。 问 :你觉得微博的好处是什么? 苍井空 :能够直接和粉丝交流吧。然后如果有谣言传闻出现的话,自己本人发的信息是最正确的。所以有这么一个能直接表达自己的发言平台挺好的。没有考虑过它有什么缺点……在哪都会有反对者,所以有时候看了留言会心情低落。 有的话题被炒得很火也是同样道理,这一点大概就是微博的坏处吧。但是,我也不是都能看懂所有留言的意思。哈哈哈…… 问 :谣言之类的也很多吧。 苍井空 :8月中旬之后的评论一下子暴增,原来最多的时候也就有3千左右的回复,现在竟然有四、五万。其中大部分都是反日的口号。所以这两周一直都没怎么写微博。我觉得现在不管说什么都没用,只有等着事态平息下来。这样一来就有假新闻开始流传,诸如“苍井空回答日本媒体说放弃微博”。 问 :这种情况你怎么办呢? 苍井空 :自己来辟谣。因为那新闻实在太假了,也让我有点吃惊甚至懊悔。不过,自己直接发状态还是很重要的。比如有假消息流出说我要去上海搞活动,对此我直接发一条微博说我在东京哦没有要去上海哦,这就是绝对准确的信息。 其中大概也有人借我的名义吸引眼球骗粉丝吧。很多时候是中国的经纪人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什么事”,然后我出来辟谣。 问 :昨晚(9月13日),你在微博中写到“中日人民友好”,广受好评啊。 苍井空 :当时我有一段时间没怎么写微博了,但是有粉丝说“希望中日友好,写一个吧”,所以我就写了“日中友好”和“中日人民友好”然后上传到微博。如果是书法练习贴的话大家都能来看,也能表达我的想法。不需要很长的文章,也很像我的风格。很快就被转发了3万多次。 问 :你觉得日本和中国应该如何相处呢。 苍井空 :我不了解政治方面的问题,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还是强烈希望日中两国能友好相处。日本人不了解中国,中国人也不了解日本。如果在民间层面上进行信息交流,慢慢人们发现“啊是那么回事啊”、“哦还有这样的地方啊”等等,相互去了解对方这样印象就会逐渐改变吧。 如果对我感兴趣的人能去调查了解日本,然后到日本去旅行的话也许会喜欢上日本。如果能实现的话就太好啦。最初的契机是什么都无关紧要,比如“啊苍井空是日本人啊,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如果人们能抱着这种好奇心去了解日本的话就好了。   【空姐七日谈④】“传达美好的一面” October 09, 2012 问 :你觉得日本和中国应该如何相处呢? 苍井空 :我不了解政治方面的问题,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还是强烈希望日中两国能友好相处。日本人不了解中国,中国人也不了解日本。如果在民间层面上进行信息交流,慢慢人们发现“啊,是那么回事啊!”、“哦,还有这样的地方啊!”等等,相互去了解对方,这样印象就会逐渐改变吧。 如果对我感兴趣的人能去调查了解日本,然后到日本去旅行的话也许会喜欢上日本,如果能这样的话就太好啦。最初的契机是什么都无关紧要,比如“啊,苍井空是日本人啊,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如果人们能抱着这种好奇心去了解日本的话就好了。 问 :苍井小姐你原来写过大家都是一样的人,都容易受伤这样的话吧? 苍井空 :我原来也觉得和演艺圈的人有距离感。进入了这个圈子亲眼见到艺人们后感到新奇又吃惊,“啊眨眼了!”“啊动了!”,尽管这都是理所当然的事。其实在中国这件事上也是这样的。 在新闻里看到的中国人都是反日的,给人的印象是一直都很愤怒,但其实中国人非常友好。和中国的朋友可以互开玩笑,当然偶尔也会讲些低级的笑话,和我们是一样的。我想,这就和你会打量站在你面前的人一样,如果对彼此抱有兴趣、彼此寻找对方的优点的话关系就会变好。 问 :你觉得在日中关系方面自己可以发挥些什么作用呢? 苍井空 :我不懂政治,外交关系什么的也不懂。但是我总觉得,如果朋友之间关系和睦的话,国家间的关系也会变好吧。 问 :在微博上有人提出希望苍井空小姐出任日本驻中国大使呢。 苍井空 :不行,不行,不行,不行。我不懂政治,我就在一般层面上就好,在微博上努力加油就好,作为民间的一份子。如果彼此只看到对方的负面新闻,就只能觉得对方很不好。但是,如果把美好的一面传达出来,就算只能改变一点点,也会慢慢往好的方向发展吧。 问 :外务省有没有拜托你为日中关系做点什么贡献吗? 苍井空 :没有政治方面的东西。在这方面我很难做什么,不是么?   【空姐七日谈⑤】“想和粉丝面对面” October 11, 2012 问 :大家都叫你“苍老师”吧? 苍井空 :我也不是很明白,我又没有教什么东西,之前写博客的时候曾跟粉丝说“叫我性感老师”。用推特的时候也写过一次“来大家一起叫,性感老师”,如果“苍老师”是由这个演变而来的话那真是挺不好意思的。 问 :也有说法说因为你给人的印象非常认真。 苍井空 :我也没有很认真啊,真的不太明白。 问 :也有人叫你“空姐”吧? 苍井空 :啊!那不是像“空中小姐”一样的意思么。其他还有“空空”、“空小姐”、“小姐”之类的,好多好多。在办活动的时候被叫做“苍老师”总是很不好意思,所以一直在拜托主持人希望让大家别再叫了…… 问 :今后在中国的活动是怎么打算的呢? 苍井空 :以后我想发表自己的作品。没想过“以中国为中心”还是“以日本为中心”,如果工作有意思,不管是哪里我都想去。因为中国的粉丝很多,所以想通过举办活动啊演唱会之类的方式,直接和粉丝们接触。 问 :还是要以做演员为主吗? 苍井空 :从我内心来讲,还是比较希望做演员,如果能有和自己年纪相应的角色最好了。希望不管是到40岁还是到50岁,都能作为演员继续活跃下去。 问 :有没有崇拜的女演员? 苍井空 :日本的大竹忍吧。即便到了四五十岁,可爱的表演、成熟的演技全都可以做到,演技多种多样,所以非常钦佩她。 问 :和苍井小姐一样很有名的日本人加藤嘉一你知道么? 苍井空 :虽然只在电视上看到过加藤,不过觉得他是很聪明的那种人。他能用中文谈政治话题真的很厉害啊。   【空姐七日谈⑥】“不放弃织微博” October 16, 2012 问 :发生什么样的事才会让你放弃微博呢? 苍井空 :本来也没有因为写微博拿到报酬,应该说没有必要停吧,或者说也没有要放弃的想法。 问 :你喜欢写文章吗? 苍井空 :喜欢。在赶路的时候,或者在家的时候。如果决定写了,经常在博客上花掉一个多小时呢。最近经常用iPhone来写。 喜欢上写文章是从开始写博客以后。好好拿出时间来写,反复修改。最开始还曾把日记发到博客上,不过真开始写博客了博客就变成日记了。 如果博客或者微博的数据突然消失了,真的会很困惑。如果今后因为什么原因隐退了,希望30年后或者40年后还能看到现在写的东西。 问 :你觉得自己是什么性格的人啊? 苍井空 :胆小鬼吧,呵呵呵。比如一个人不敢进店里去之类的。从小时候我就觉得与其被说可爱,还是被赞“很帅气”更像是褒奖的话。我觉得假小子那种形象比较帅,而对于给丽佳娃娃换衣服什么的我没太大兴趣。如果遇到喜欢的人了我会主动出击的。 问 :完全不是胆小鬼嘛。 苍井空 :关于人际交往如果习惯了总会有办法的。因为有“苍井空”这个名片,也有不怎么用介绍自己,这让我觉得很轻松。 问 :采访之类的呢? 苍井空 :采访的话完全没问题。因为接受采访时我能变身为“演员苍井空”啊。 问 :你有1300万粉丝,你想过会有这样的影响力吗? 苍井空 :所以我就更不想发关于政治方面的微博了,我只是想和大家处好关系而已。因为粉丝多了我有时不能那么自由地发言了,有时让人觉得不像苍井空的风格了,但是相信粉丝们会理解我的。 问 :在舆论调查中名列第四,是否成为热议话题? 苍井空 :只是一时的现象。这么受欢迎也不过两年而已。还差得很远。   【空姐七日谈⑦】“寻找彼此的优点” October 18, 2012 问 :在中国,你想去哪里旅行? 苍井空 :虽然经常去北京,不过还没去过长城,像这种著名的世界遗产很想去看看。还有,很想去东北的哈尔滨,从中国社长和经纪人那里听说那里河流结冻后可以在冰面上开拖拉机,还有冰雪节等等,觉得很棒。 问 :你在微博向粉丝们询问推荐的景点,有近10万的回复呢。 苍井空 :这你都知道了啊! 问 :能保持与中国沟通的渠道,真是一笔财富啊。 苍井空 :确实啊,到日本来旅游的中国人也有很多,如果会说中文就很有利。这样的机会是中国人给的。我一定要从事能够发挥中文能力的工作。 问 :你在中国如此受欢迎,日本的朋友们作何反应呢? 苍井空 :向他们描述了中国的事,他们都觉得“啊,原来是这样啊”。偶尔会问我中国是不是一个可怕的地方,我说“没有啊,很正常,也会开玩笑,没什么不同,只是语言不一样而已”。 电视上总是播放中国人反日、很愤怒的画面。我告诉朋友们,中国并不是那样的。中国人也会开玩笑,讲荤段子什么的,大家都是普通人,没什么不同。朋友们一般都很意外。 问 :和日本还有中国的朋友们说一句话吧。 苍井空 :好难啊。总之,希望大家都能去寻找彼此的优点。就像和眼前站着的人相处一样。希望能发现对方的优点,好好相处下去。 问 :小孩或家人的事情有什么打算? 苍井空 :我想要小孩,相当于想要结婚吧。我没有明确的打算只是觉得那样一天迟早会到来的吧。 (完)   文:朝日新闻中文网总编野岛刚   原文:依次点击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 壳子人 for 新闻理想档案馆 , 2012/10/19. | Permalink | 旁观者说 Post tags: 朝日新闻中文网 New:!我们建立了OMM人人公共主页!欢迎关注! | OMM通讯社@新浪微博 | OhMyMedia@Twitter | OMM通讯社@腾讯微博 | OMM通讯社@网易微博 加入我们,OMM通讯社志愿者招募!

阅读更多

译者 | 《每日译者手机报》和《译者书刊》停刊

因为志愿者人员调整,很遗憾地通知大家,《每日译者手机报》今天是最后一期,以后将不再更新。同时停止的还有《译者书刊》部分,目前可以下载的书刊也即将下架。感谢为这两个栏目贡献力量的志愿者,并祝愿他们未来顺利。同时感谢一路相伴的读者,再见! 译文遵循 CC3.0 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点击 这里 查看和订阅《每日译者》手机报。 穿墙查看 译者博客、书刊、音频和视频

阅读更多

Co-China周刊 | 陈行之:中国文学的当下处境和未来前景

“ 文学是一定社会形态的精神事物,在社会被吞噬的地方,文学只能有一个命运,那就是随社会一道被吞噬。” 一、 不能不正视的现实:文学死了。   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我这里说的中国当代文学,不包括台湾、香港文学以及海外华文文学。 1942年,在抗日战争的特殊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为了从国民党手中武装夺取政权,特别强调党必须具有钢铁一般的意志,全党必须思想高度统一,于是,在思想文化战线出现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的实质,是将作为精神事物的文学意识形态化和政治工具化,从此,政治集团就开始有意识地把文化作为政治工具使用,并由此奠定了中国文学的基本品格和它的道德状态。 1949年以后,随着大一统政权的建立,动用国家机器对舆论进行控制的手段进一步致密,不管来自延安的经过管制的文学还是来自国统区的相对来说比较自由的文学,一致受到严重的政治挤压,致使中国三、四十年代形成的健康的文学发展潮流被遏止,一种作为国家政治工具的文学开始作为整体出现。 这种现象也曾经出现在苏联以及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 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则是国家政权发动的一场全面绞杀中国文化人和文化作品的政治运动,这件事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意义在于,她在精神上被国家权力粗暴地强奸了,她不再贞洁,她甚至开始自觉自愿地委身于政治和国家意识形态,她以一种让人惊愕的轻佻和无耻出现在人们眼前。在那个年代的文学标准范本中,人和人性消失了,代之以阶级和阶级性;个体意识消失了,代之以国家意识形态;人的灵魂被遮掩,一种被波普尔称之为“历史主义”的幽灵在文学的字里行间、在美术品画布上、在音乐作品音符里惬意地游荡,形成了所谓的“历史最强音”。 这种状况,在1966年由毛泽东亲自发动、亲自部署、亲自指挥的反文化、反人性、反人类的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发展到极致。纵观古今中外,你很难找到全国只上演八个样板戏、所有有价值的文学艺术作品全部遭到禁毁的历史样本。几乎所有作家的所有作品都遭到了否定和批判,大批文化学者、作家被殴打致死或自杀身亡……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中国历史已经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整个社会都被国家囚禁了,所有精神事物都被国家权力吃掉了。秦始皇同志没有做到的事情,我们做到了。 七十年代末期兴起了伤痕文学。伤痕文学为什么会兴起?这是因为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人们对精神发展的需求,一旦历史创造机缘,人的旗帜一定会高高飘扬!在仍旧无法进行政治言说的情况下,人们把弄清楚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的精神要求寄放到文学身上,是很自然的事情,人们甚至已经顾不得什么文学性,他们只要你做出回答:我是谁?我在哪里?伤痕文学浅显地回答了这些问题,做了它能做的事,它因此获得了远远超乎其文学价值的欢呼。 到八十年代初,整个中国社会都在鼓荡思想解放的热潮,有一个说法:八十年代启蒙。与之相对应,中国当代文学勇敢地站了出来,出现了一大批直面社会人生的具有一定思想容量和人性深度的好作品。然而,人的精神解放与权威主义的政治统治不可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个空间,换一句话说,权威主义从本质上说是与人对精神解放的谋求敌对的,它是不能见容于人的出现的,结果接连发生了两场政治运动:“清除资产阶级精神污染”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中国当代文学的良好发展势头被兜头打了回去。 于是先锋主义文学兴起,出现了所谓拉丁美洲文学热。我始终认为先锋主义不是中国当代文学向现实主义的深化和迈进,而是一种经过伪装的逃避。在那场大规模的对拉丁美洲文学的借鉴和模仿中,中国当代文学没有借鉴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精髓,只学了一些技艺性的皮毛,我将其归结为“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淖”。不负责任地玩弄技巧,把小说写得鬼也看不懂,发展到极端,有的作家甚至连标点符号也不要了。那些经过伪装的浅薄的文学评论家对这些作品不负责任的鼓吹,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也起了极为恶劣的破坏作用。 1989年事件以后,文学被吓傻了,就像看到鸡被剁掉脑袋的猴子那样瑟瑟发抖,再加之大规模实施空前严厉的意识形态管制,中国当代文学也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了,这就是我们最近20多年来看到的:逃避现实,彻底犬儒化,商业化,真正面向社会现实与人民生存状态的作品越来越稀少,文学不再肩负道义与良知的责任,不再对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做出文学反映,而是热衷于与权力打情骂俏,在庸俗浅薄的杯水风波中寻求文学快感……文学死了,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死亡了的文学苍白腐烂的尸身。 在这个问题的最后,我想插一句。 62年来,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竟然没有给世界贡献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家,这是一个惨痛的事实。虽然王蒙先生曾经悠悠然说:“目前中国文学处在最好的发展时期。”但是这个惨痛的事实是谁都可以看到的,它并不由于王蒙先生看不到而不存在。中国知识分子从总体上说是萎靡无力的,然而也有很多人肩负着历史的责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上网人数的增加,思想界越来越活跃。不幸的是,在思想者阵地上没有中国当代作家和中国当代文学的身影,至少构成文学主流的王蒙先生不在这里,铁凝女士不在这里,张艺谋导演不在这里,余秋雨先生和于丹女士不在这里,还有一个当省作协副主席的叫王什么山的人肯定也不在这里。在这里侥幸存活的都是一些为体制不齿的家伙,这些家伙写出的作品因为有思想和艺术价值而不能被出版,他们更不可能像各级作家协会主席那样享受什么部级、局级、处级待遇,他们的生计都会遇到问题,为了活下去,为了证明自己还“在”,他们不得不流落于社会江湖。 这个枝节同样也可以说明,中国当代文学死了,真的死了。     二、 中国当代文学为什么会死?   我在回顾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时,实际上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为了让大家获得一个清晰的概念,我再把它们爬梳整理一下。 首先,造成文学死亡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吞噬了社会,而文学是一定社会形态的精神事物,在社会被吞噬的地方,文学只能有一个命运,那就是随社会一道被吞噬。“吞噬”是什么意思呢?通俗说法是“被吃掉”——“被吃掉”不就是死了么?所以我们说中国文学死了。 国家为什么会吞噬社会呢?国家是怎样吞噬社会的呢?我建议大家好好读一读自由主义大师哈耶克、波普尔的不朽著作《通往奴役之路》和《开放社会及其敌人》,我们会得到点拨,我就不在这里赘言了。随着历史的进步,当年那些思想者的振聋发聩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早已经家喻户晓,甚至成为了被历史无数次验证过的常识,然而在我们这里,这些思想仍旧是极为稀缺的。一位年轻朋友曾经跟我说到阅读《通往奴役之路》后的感想:“完全是颠覆式的,它把我整个灵魂都再造了。”我希望有更多的灵魂得到这样的再造。 还是说“吞噬”。我们这里谈论的“吞噬”不是观赏,比如我们去非洲的马萨依玛拉大草原观赏老虎狮子猎豹之类的食肉动物扑杀比它们弱小的生物,我们只是观者,是置身于事情之外的。我们所说的“吞噬”不是这个意思。无论在生物学意义还是在社会学意义上,我们都是社会中的一员,社会被吞噬了,当然也就意味着我们也被吞噬了,我们绝对不是那些挎着相机的旅游者,我们就是那些被扑杀的弱小生物。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举例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情。 大家都知道,8月24日,《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主编徐怀谦因为罹患抑郁症跳楼自杀了。据我所知,在座的大部分年轻人都是微博的作者,你们一定都看到了徐怀谦生前说的那句很有意味的话:“我的苦处是,敢想不敢说,敢说不敢写,敢写无处发。我非常佩服那些以写杂文谋生的自由撰稿人,但是我无法脱离体制,那样就得举家食粥了。” 为什么说这句话很有意味呢? 临来这里之前,一位朋友和我谈到了徐怀谦,给了我很深的启迪。徐怀谦2011年参加“《杂文选刊》杯首届全国杂文大赛”颁奖大会并担任评委的时候,曾经有人质疑说,《人民日报》从来不说真话,徐怀谦没有到这里来当评委的资格……徐怀谦的反应是很谦和地就个人和集体关系进行了解释。 我这位朋友分析说,徐怀谦的反应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第一,徐怀谦认为“《人民日报》不说真话”这个判断是正确的,否则他只需要反驳说“《人民日报》说真话”就可以了;第二,徐怀谦认为他“没有资格当评委”这个质疑是错误的,所以他才竭力解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把愿意说真话的自己从“不说真话”的集体中摘出来。这实际上体现了人真实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身份之间的矛盾。可以设想,徐本人是杂文作者,也出版了若干文集,他渴望得到圈内人的认同,然而他的身份又让圈内人质疑他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甚至直接对他抱以鄙夷的态度,他本人无力反抗这种身份制约,“敢想不敢说,敢说不敢写,敢写无处发”是一种焦虑,是社会认同感和自身认同感的双重失落。身份剥离了真实自我生存和展现的空间,导致个体自我认同的彻底丧失,最终导致生命意义的丧失……于是,徐怀谦自杀了。 我很信服朋友的分析。 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一个悲哀的事实:每一个把精神表达作为生存方式的人(作家),在一定意义上都是徐怀谦。徐怀谦在这里成为了一种意象,那就是:在国家吞噬了社会的地方,是不可能为人预留位置的,他只能死亡——我这里所谓的死亡,指的是作为精神事物的死亡,文学的死亡。 也许有人会说,中国是实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制度的国家,中国不是通过庞大的国家财政拨款建立了一整套苏联式的各级作家协会组织吗?中国不是搞了很多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乃至于乡级的文学评奖吗?王蒙先生以及别的什么作家先生不是信誓旦旦说“中国文学处在最好的发展时期”吗?中国不是每年出版3千多部长篇小说吗?你怎么反倒认为中国文学死了呢? 我的回答是:正是为了维护意识形态,国家才有意动用国家财政建立各级作家协会组织,搞很多文学评奖,有意制造“利出一孔”的生态,从而造成很多有良知的作家“敢想不敢说,敢说不敢写,敢写无处发表”的恶劣局面,王蒙先生所谓“中国文学处在最好的发展时期”不过是某些文学既得利益者(这些人已经与作家身份和文学没有什么关系)站在中国当代文学尸堆上为维护自身话语权所做的谄媚的吟唱,丝毫也不能说明中国文学的当下处境。每年出版3千多部经过意识形态过滤和“政治标准第一”筛选的长篇小说,有的歌颂帝制,有的亵渎历史,有的沉迷于色情,有的热心于狎昵讨巧……唯独没有了人民这个历史主角的真实生存处境,没有了对社会不公正的严肃质疑,没有了对复杂人性的深刻拷问,这样的长篇小说即使每年出版3万部又如何?垃圾堆上徒增了新一层垃圾而已!面对中国当代文学,读者就像面对品行不端的女子那样失去了尊重,失去了信任,甚至失去了面对的兴趣,你能责怪广大读者抛弃了文学吗?你还能说中国当代文学没有死亡吗?中国当代文学死了,的的确确是死了。 我想就上面已经涉及的中国作家协会体制问题再发表谈一点儿看法。时间关系,我不想展开说了,我要强调的是,中国利用大量国家财政豢养的各级作家协会组织实际上已经沦为庞大的国家官僚机器的一个分支,国家官僚机器常有的权斗、阴谋和对官位的争夺也同样在各级作家协会大院里激烈地进行,作家协会的功能和作用与真正意义上的优秀文学的产生机制和文学的内在本质早已没有了任何关系,相反,它成为了国家在文学领域进行意识形态掌控的得心应手的工具,客观上成为了真正有价值的文学的扼杀者。经由这个组织严密的国家行政体制,文学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一部分人群借助于国家财政谋取精神和物质利益的工具,形成了一条巨大的圈外人难以察觉的利益链,就像动用天文数字民脂民膏实行举国体制的中国体育一样。热心于借助文学活动游山玩水吃吃喝喝;热心于在文学领域设立小圈子;热心于相互勾勾搭搭吹吹拍拍拉拉扯扯;热心于利用文学作品发表权相互做各种形式的利益交换……在这样一个肮脏堕落的体制之下,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岂能有容身之地?!我们看到的是大量家禽化犬儒式的人物被豢养和繁殖了起来,原本很有才华的作家一旦进入作协大门,马上丧失文学创作力,精神涣散,意志消沉,在极为严峻的社会现实面前就像阳痿病人一样逃避推诿,稍有举动动就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你能指望这样的人去建构中国当代文学的灵魂吗? 有了上述原因,那么我们就可以指出造成中国文学死亡的另一个原因了:中国没有一个健康的文学批评体系。文学批评从来都是文学创作的精神引导者,在俄罗斯,没有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冒着被囚禁甚至失去生命的危险张扬他们的文学主张,就没有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的辉煌;没有涅克拉索夫的支持和赞扬,没有屠格涅夫的大力推崇,列夫·托尔斯泰也不可能来到我们面前。我们这里如何了呢?相当一部分评论家先天缺少最基本的哲学思想的训练,精神境界局促而狭小,他们甚至读不懂或者不愿意读懂有价值的作品,只热衷于玩弄一些概念化的文学辞藻做绝不触动社会现实和文学现实的文学批评。更加恶劣的是:金钱支配了文学批评。有的评论家只要能够拿到区区几千元评论费,就可以把一部垃圾作品吹捧到可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高度;为了维护好不容易得到的文学话语权,他们同样也可以对一部杰作装聋作哑,装作什么也没看到!刘宾雁获得中国评论家的青睐了吗?章诒和获得中国评论家的青睐了吗?高行健获得中国评论家的青睐了吗?野夫获得中国评论家的青睐了吗?在一批又一批优秀作家的优秀作品被查禁的时候,中国评论家在哪里?他们的声音在哪里?我们看到是他们躲在一个角落里发抖,我们听到的是他们怯懦的讨饶声! 我曾经慨叹说,在思想者阵地上没有中国当代文学的身影,这里同样包括评论家——我再重复一遍前面说过的话:在好不容易得来的网络空间,在公共知识分子竭力喊出自己声音的时候,你听不到中国文学评论家的声音,他们全部暗哑了。当然,我们理解评论家的处境,就像我们理解徐怀谦的处境一样,然而即使这样也不能成为原谅中国评论家对文学历史和文学现实失责的理由。在中国当代文学死亡的过程中,这个群体的浅薄、轻佻和不负责任难辞其咎。 一个社会没有了健康的文学批评体系,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我们注意到,尽管绝大多数长篇小说不忍卒读,然而仍旧有相当一些读者在寻找好的作家和好的作品,好的作家和好的作品也在寻找好的读者,无情的现实是,他们两者之间却很难见面。如果说意识形态管制在这两者之间形成了一堵高墙的话,不负责任的文学评论家客观上成为了这堵高墙上的砖石,他们不值得敬重。   三、 当一个作家意味着什么?   我相信在座的有很多朋友对文学燃烧着热情,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作家呢?当一个作家意味着什么呢?总括来说,一个作家一定是与他所处时代的统治思想尖锐对立的,是采取批判态度的。以托尔斯泰《复活》为例。 独立的意识,独立的人格,没有这个东西很难成为有价值的作家。 当一个作家要耐住寂寞。严肃探讨社会人生的作品往往因为管制原因而无法出版无法上演无法拍摄无法播出,倘若你正好是一个社会责任感很重的人,你就会极为寂寞。这时候,你需要有坚韧的毅力耐受寂寞,忍受孤独。在任何情况下,你心中的那盏灯都不要熄灭。你要坚信历史发展具有一种向善的本性,不管经历多少艰难,历史总是在把完美与和谐回赠给人,尤其是那些参与了精神建构的人。 当一个作家要忍受平庸。由于直面现实人生的作品被不正常地阻隔在人们的视野之外,那些远离生活真实的虚假、无聊的平庸之作便大行其道,甚至于泛滥成灾。只有知道是什么东西造成了平庸,你才能够让自己警惕平庸,忍受平庸。你可以忍受它们,但是你绝对不要让自己平庸。你必须记住你心中仍旧燃烧着的那盏灯在告诉你什么,你必须遵循它的指引。 当一个作要醉心创造。非常不正常地大量翻拍所谓的“红色经典”,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管制正在导致文艺作品题材狭窄,精神萎缩。你不要萎缩,你必须醉心于创造,这是你存在的方式,是你作为一个人的证明。创造会很难,但是你不要畏惧,你要相信时代终归会为创造物欢呼。千万不要在时代欢呼着的时候去遗憾那里没有你的创造。 当一个作家要像人那样站立。当一个社会被腐败、贫富差距和道德滑坡折磨的时候,一定是有人无力支撑自己,无法像人那样站立了。你不要。你既然选择了作家这个职业,你就必须像人那样站立,不管付出多么大代价,你也要站立。一个不能站立的人是不能称之为人的。你站立着,你就能够看到和听到,你就知道该向哪里行走。要紧的是站立。如果哪一天你把所有力量都用尽了,你实在无法站立了,那么,你就歇息下来吧!没有人责怪你,因为,在你能够站立的时候你一直在站立,人们不会忘记任何一个站立过的人。 当一个作家要像西西弗那样坚韧。在绵绵无尽的历史过程中,一个人的生命极为短暂,某件即时发生的事情就有可能概括这个人的全部生命内容。这里所说的“即时发生的事情”,既可能是欢乐与幸福也可能是忧虑与悲伤。你作为一个作家,碰到忧虑与悲伤事情的概率一定比碰到欢乐与幸福事情的概率高许多许多,因为这是你的命定。但是你要坚韧,你必须坚韧地推石头上山,哪怕它周而复始,哪怕它一再证明世界荒诞不经。坚韧地推石头上山的过程就是你创造的过程。你不仅仅创造你创造的东西,你还创造你自身。 当你被自身创造了的时候,你一定也创造了一个世界。在这个意义上,你是天下最富有的人,因为,属于你的那个世界独一无二,它是你的,完完全全是属于你的。   四、 中国当代文学的未来前景   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是世界潮流,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中国绝对不会是一个例外。不要低估中东国家相继发生革命的意义。中国完成社会转型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代价大小的问题。 作家要敢于担当,要站在历史的潮头,人民的代言人。 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敢于拒绝官方荣誉。 不远的将来中国一定会出现让世界为之侧目的大作家和大作品,那些作品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思想和艺术特点,然而它一定是深入中国当代社会的,是反映社会运行机理的,是进入人的灵魂的。 (此文据2012年8月26日在湖南株洲“湘江大讲堂”的演讲提纲整理而成,需要说明的是,文中许多话并未在演讲时表述,对这一部分内容,文责自负。)   (陈行之,作家。)

阅读更多

牛博国际 | 廖亦武与莫言:“诚实”胜出

原文发表于 荷兰在线 http://www.rnw.nl/chinese/article/824956 、 相较中国官方对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热烈反应,中国流亡作家廖亦武日前获颁德国书业和平奖,被《环球时报》称为是“西方社会成心与中国过不去的另一面”。对此,独立中文笔会会长廖天琪女士告诉荷兰在线,在西方多元社会,是容忍骂独裁者的声音的,关键在于一个作家的诚实度。 廖女士认为,一个作家的诚实度和独立性是十分重要的。“莫言是官方的支薪作家,享受部长级待遇,这不是他的‘错’,但这会直接影响到他的诚实度。”廖天琪说,“莫言在文学技巧和语言上有很高的造诣,但诚实度的重要性甚于技巧。” 刘晓波是“官方给莫言的糖果” 因此,廖女士也质疑莫言有关希望刘晓波获释的诚意。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对媒体表示,希望目前正被监禁的中国民主人士刘晓波能尽早获得自由。但廖天琪女士分析说,这可能是“官方给他的糖果,这样他就可以卸掉这个负担了”。 “之前我们通过非正式渠道获悉,当局希望以一定的条件送刘晓波出国,但被刘晓波拒绝了。”廖女士说,因此莫言的话没有实际意义。“如果莫言说,‘我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享受言论自由,包括刘晓波’。那就不一样了。” 廖亦武的中国 相比之下,廖天琪认为,廖亦武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文字“多层次地将真实的中国呈现在我们面前,替中国不能发出声音的群体发声,描述了中国底层民众反抗传统、反抗强权的现实,并用优美的文字、技术来处理,非常有价值”。 廖亦武曾因预言中国军队围剿六四示威者的长诗《大屠杀》而被监禁,他也创作了《中国底层访谈录》,其中描绘了中国工农阶级的生活。该书一经出版既遭中国当局封禁。2011年,廖亦武从中越边境出逃,并开始流亡德国。 挑战话语权的人文奖 廖亦武的文字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官方对中国现实的话语权。历史是怎么样的,民众的幸福感如何,在贫富分化、多元不一的社会,都有着不同的体验与解读。试图用“客观”来埋葬个体体验、用“爱国”来统一异样情感,都有重蹈历史不幸的隐患。 德国书业和平奖是战后德国书业协会设立的。国家纳粹社会主义引发了那场由排除异己逐渐升级的灾难之后,在这个背着沉重历史包袱的国家,德国出版业希望能寻找、并庆祝各个领域中对精神有启发、能促进社会进步的思想家。不求和谐,可贵的那些能够在历史的洪流中指点不足的声音。也因此,该奖被称为德国的人文最高奖。德国和国际上的许多大哲学家、思想家都曾获过该荣耀。 “帝国”与多元之国 廖亦武在获奖致辞时,借用麦可‧哈德(Michael Hardt)及安东尼奥‧纳格利(Antonio Negri)的“帝国”概念,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国当局的“帝国的价值系统已经崩溃,维持它的仅剩下利益的勾结”,并指出这样的政治体系必须“分裂”。廖天琪女士指出,“中国必须进入一个合理、讲求公义和公理的政治时代,当然这也不是一步就成的”。 当被问及该奖是否会对德中关系造成影响时,廖天琪女士表示,中国应该会知道,德国是一个多元社会,容许不同的声音存在,而且德国书业和平奖是由有社会地位和判断力的评委公正地选举出来的。“廖亦武的书讲述了中国底层人群的真实状况,这其实更有助于两国之间的沟通”。 © RNW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荷兰在线。 更多荷兰及世界资讯欢迎访问: http://www.rnw.nl/chinese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