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
作者:闾丘露薇 | 评论(2) | 标签:世博, 上海, 日本, 中国舘, 城市, 文化
这几天,每次下决心更新博客,开头没有几句,要末精神无法集中,写不下去,要末困的眼睛闭起来。和同事总结这些天,就是一个动词:”行走". 世博园区太大了,估计到下星期离开的时候,带上来的平底鞋基本可以报废。当然,如果时间再呆的长一些,生活会变得非常健康,因为走路是低碳和健身的好方法。
虽然自己是上海人,但是现在已经无法感受到作为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对世博的感受,因为我只是一个过客。过客看世博,和上海市民看世博,肯定角度不同,感触不同。有的朋友说,这是一个大庙会,上海的电视都不能看了,因为都是世博,显得非常的无奈,也有的朋友则在仔细规划,如何慢慢细细参观所有的场馆,充满了期待。
邀请朱大可上节目,他说,其实这次世博会,英文的口號要比中文更贴切,Better city, Better life,因为城市没有成为生活更美好的前提,因为事实上,城市让生活更加糟糕,比如塞车,他就是因为遭遇塞车,要跑上我们的直播间,看他一边喘气,一边抹汗,一边回答问题,看来他遭受的城市之苦实在是太切身不过。
从演播室窗户可以看到黄浦江上的彩排,万国旗船队从江面上慢慢驶过,朱大可说,那是上海的梦想。这让我马上想起了小时候最爱去的“大世界“,不过现在,大世界已经成为了这个城市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建筑,被周边的摩天大楼掩盖了。
贴一篇来上海前,为一份杂志写的文章和大家分享
————————————
作为在上海出生成长的人,当然非常期待这次的上海世博,除了有上海情结之外,最主要的还是担心,错过了这次人生会有遗憾,毕竟,这次世博会的规模和场面,很有可能好像北京奥运的开幕式那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因为工作的关系,2005年的时候去过日本的爱知世博会,在那里,还遇到了专门来取经的上海官员,不过那个时候,觉得2010年是非常遥远的事情,就好像08年北京奥运举行的时候,依然觉得2010年还有很长的时间。
同样也是因为工作的关系,虽然为了在园区内穿梭,乘坐过空轨,也看到了不同国家舘的外貌,但是因为是中国媒体,所以很自然的把焦点全部放在了中国舘的身上。记得那次排队人数最多的是日本舘,中国舘门口虽然也有不少人,但是不知道是否会和我一样的失望,因为里面的中国元素很乱很粗糙,而不小的一部分,变成了紫檀木家具展览,所以整个中国舘更像是一个展销会。
不过,爱知世博景观当年吸引了二千多万的参观者,肯定不能和上海世博相比。光看国家舘的设计,爱知世博都是千篇一律的方形建筑,只不过是不同国家在外部装饰上有所不同,哪里像今年的上海世博,不同国家舘的设计争奇斗艷,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和中国这些年的影响力有关,谁都希望透过这次世博会,向中国民众展现自己的国家形象,时髦一点来说,就是要体现软实力。
去年度假,去了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当然不能错过世博园会址。印象深刻的当然是西班牙村,这个地方按照三百多个西班牙各地的建筑复制过来,现在成了名副其实的旅游景点,因为要收门票。这些建筑变成了餐厅,画廊,售卖艺术品和手工制品的地方,看到不少商铺都贴有中文标签,相信是给中国游客看的,不过景点里面人并不多,显得有些落寞,也就是下午三点多的光景,大部分的商铺都已经关门休息。倒是有不少来参观的当地小学生,确实,这些不同风格的建筑,一座就是一个故事,如果能够静下心来好好欣赏的话。
日本爱知世博会址现在成了公园,所有的国家舘以及空中轨道都拆除了,变成了儿童游客场和市民广场,一年四季会有不同的主题。而企业馆则变成了停车场,只有原本的迎宾馆变成了纪念馆,除了讲述世博会历史之外,还有当年参展的不同国家的纪念品。
和日本不同,上海世博园区未来的设想应该是一个高端商务园区,要成为全球商品的展览和交易中心,成为一个永不落幕的世界交易会。拆除那些美轮美奂的国家舘,很多民众觉得可惜,但是这是世博会的惯例,因为不希望为了维护这些建筑,为举办国增加负担,也因此这些建筑说到底都是按照临时建筑的标准来兴建的。据说上海方面希望游说世博局能够把一些建筑保留下来,但是看来不会开这个先例。
不过用抓住经济发展机遇的理念来进行世博会址的利用,而不是把这个地方变成市民休憩游玩的地方,这一点到也不让人觉得意外。从世博会的申请到今天,世博会的概念一直带动的是经济利益,从吸引外资,到利用世博概念投资房地产,今年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虽然能够透过半年的展览让参观者感受到,但是从整体意义上来说,似乎还是一个经济活动项目,而不是一种渗透到上海民众生活当中的一种生活理念。
不过,查找了很多资料,我也不知道,对于上海的市民来说,未来是否在意世博会场到底如何利用,因为找不到这方面的讨论,即使有一些建议,也并非来自草根。说老实话,我也不是太在意,因为我太肯定,这个地方不会被发展成为一个休憩的地方,虽然上海不像香港那样寸土寸金,但是不把这个地方利用起来作为商业用途,那也实在是太不上海了,应该说,太不中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