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恒均

杨恒均:崛起的中国,须学会如何面对批评

在“世界开始对中国说不”的博文里,我提到了一个现象:随着中国的崛起,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我们周边的一些中小国家,开始对中国说“不”。今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阐释一下这个现象。我们就从日本人上街抗议中国说起。 中日建交的这些年里,尤其是最近一二十年,我们一般只看到中国人涌上街头抗议日本,很少看到日本人上街抗议中国的,至于日本一下子涌出这么多人,几乎创造了他们抗议中国的历史记录,还真是闻所未闻。这是怎么回事呢?...

阅读更多

刘霞:给晓波朋友们的公开邀请函

文章来源:民主中国 亲爱的朋友们: 我是刘晓波的妻子刘霞。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消息传来,我和大家一样 ,内心充满感动和感恩,感谢国际社会和诺贝尔委员会对晓波多年努力的认同, 感谢朋友们这么多年对晓波的支持,感谢所有《零八宪章》签署人。晓波说过, 这个和平奖属于六四亡灵,我想,这个奖也属于大家,属于所有那些为了捍卫尊 严而无所畏惧的中国人。 遗憾的是,从10月8号开始,我就处在软禁当中,行动没有自由,和外界通...

阅读更多

ZT 杨恒均、冯崇义对话:和解还有希望吗?

杨恒均、冯崇义对话:和解还有希望吗?(杨恒均:悉尼科技大学的冯崇义教授是我的博士导师。这些年,每当遇到一些复杂的国际国内问题,我都会找机会向他请教。这次十一长假,我在澳洲悉尼又和冯博士就温家宝讲话、晓波获奖以及中国和解进行了几次交流,现整理部分对话内容如下) 杨恒均:冯老师,你以前写过一篇颇有影响的文章:《温家宝是至今不知道天命的好人》,从而还得了一个“挺温派”的名号,我想知道,最近短短两个月不到,温总理先后七次放言政改,而且一次比一次急迫,从“不改革开放就是死路一条”到风雨无阻至死方休“,连“死”的决心都有了,在你看来,是不是温总理已经“知天命”了? 冯崇义:我们先来回顾一下 …… ……

阅读更多

杨恒均:台湾的选举与北朝鲜的党代会

2010-10-19 挪威 Sent to you by 参考消息 via Google Reader: 台湾的选举与北朝鲜的党代会 via 杨恒均的博客 by 杨恒均 on 10/19/10 我的博文大多洋洋洒洒几千字,很多读者就以为我写得随便,也很散 漫,其实不 然。我在一篇写作谈里提到这样一件事:为了博文中的一句话——注 意只有一句话

阅读更多

不要把追求民主的人当做偶像

当“民主小贩”也有了粉丝的时候……   今天谈谈“粉丝”和“偶像”现象。这原本只盛行于体育与娱乐等行业,可因为强大的互联网的传播平台,这种现象已经扩展到各个领域。连我这个写博客的,几年下来,也拥有了一小群的“粉丝”,还被少数年轻人当成了“偶像”。我这里说的粉丝与偶像当然不是我们平时打情骂俏时使用的那个意义,也不是一些喜欢我的读者因担心我不再写文章而换了一个法儿的忽悠与鼓励。而是我从部分读者来信中真真切切感受到的。   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喜欢一个人的文章,或者认为作者在文章里有意无意地炫耀出的某种生活方式很酷,从而变成他的粉丝,甚至生出“偶像”情节,无可非议,甚至可能比追那些追逐电影和体育明星的粉丝更值得提倡一些。但具体涉及到我个人的时候,我更需要读者,而不是粉丝。你追随、崇拜我文字里描述的那些吸引你的民主与自由理念,从而爱屋及乌,成了我这个人的“粉丝”,有些少不更事的还把我弄成了“偶像”,我得承认,这个现象我已经发现很久了,只是我不知道怎么开口讲,今天我就说出来,因为,这是我要向年轻朋友讲述的有关民主知识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如何看待民主与追求民主的人们。   我以前只是知道在演艺与文体领域,那些狂热的粉丝常常做出不理智的事。例如,去年我写了一篇短文批评成龙“中国人需要管起来”的错误论点,这完全是对当今年轻人负责,因为这个国家想要管起来的,肯定是这些年轻人,不是我们这些觉醒了的成年人,更不是权力、知识与财富三大精英群体。可文章出来后,竟然遭成龙粉丝们的狂热攻击。这事引起了我的注意。随即我发现更严重的是,在我们目前所在的圈子、所处的领域中,也出现了“粉丝”们因对“偶像”的喜欢与热爱而自愿放弃了独立思考,甚至不允许其他人批评自己“偶像”的现象。这就让我非常不安了。   对于我们来说,推销民主自由理念的最大目的是什么?不就是让人能够独立思考,拥有自由精神吗?可如果你因为支持我们的民主理念而变成了“粉丝”,甚至把某些人当成了“偶像”,把演艺圈子里的现象带进来,不去独立思考,听见别人批评你的偶像就火冒三丈,我想,那首先就证明我们没有把民主的真谛讲清楚。   下面,我先从民主自由理念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入手,谈谈为什么不能把追求民主的人当“偶像”来盲目崇拜。 民主理念最精华的一句话是什么?就是:我可能有错 。一位以推广民主自由理念为己任的民主传播者,难道不也是“可能有错”的人?可是你因为喜欢他的文字,喜欢他的某种生活方式,喜欢他推广的民主理念,渐渐喜欢甚至崇拜他本人,最终把他当成了“偶像”,久而久之,你开始把他说的一切都当成民主的真理,唯独忘记了他告诉你最有意义的话是“去怀疑、去批评”,结果,你 不再怀疑,不再思考,甚至不再允许别人去质疑他——天可怜见,这难道不正是那些传播民主自由思想的人要带你走出的困境吗?   1949 年前的毛泽东,在各种公开的场合,无数次地宣扬民主自由的价值理念,揭露讽刺国民党腐败政权,呼吁结束独裁专制。说真话,即便我们现在去阅读他和他的同志们当时的豪言壮语,也忍不住要成为“粉丝”——实际上,当时有无数的老百姓与知识分子确实为此而成了“毛粉”,把毛泽东当成了偶像。以至到后来,当他完全抛弃了自己所宣扬的民主理念,他依然是“偶像”。人们好像完全忘记了,他们当初崇拜毛,不是因为他的长相英俊,也不完全是因为他拥有枪杆子,而是因为他的民主与公平公正的思想,因为他主张“人民当家做主”……人们因为他主张“人民当家做主”而最终把他推向了“为人民当家做主”的偶像宝座,何等讽刺与悲哀?   还有,如果我们把好话都说尽的《宪法》当成“偶像”来追求、捍卫与崇拜,而不是把一个人,一个集团,一个党当成永远正确的东西,中国会不会更和谐?崛起也许最终成为可能。   为了民主,请别把我当成你的偶像……   在过去几年,读者给我写了上万封信件,其中不少年轻人在信中流露出了一种让我担忧的“粉丝”与“偶像”情结。成熟的读者早就注意到了,我一直在试图消除这种很能忽悠年轻人滋长崇拜心理的形象与环境。不久前还有一位老同志对我指出,你文章中自我贬低的地方太过明显,我知道你在干什么。   其实,只要用心的读者就会发现,网络上对我“光辉形象”有损的很多名词与说法,不是出于他人之口,反而是我自己提出与推广的,例如“民主小贩”就是一位网络上长期坚持辱骂我的读者用来讽刺我的,但我就把它推广开了,以至有一位青年读者见到我时脱口而出:因为人家叫你“民主小贩”,我还一直以为你很猥琐呢,原来是相貌堂堂啊 ^_^ (允许我 YY 一次吧)……   我的用心在很大程度上是成功的,很多涉世未深的读者确实把注意力从我的身上而转向我的文章,可是,也有副作用。例如,有些读者千里迢迢找到我的住处附近,坚持要见到我才离开,我只好和这些同我儿子差不多年纪的孩子见面。见面的过程中,我一定会表现一些非常“世俗”甚至“庸俗”的东西出来,例如有一次我突然盯住一位女服务员问那位崇拜者,她很漂亮吧?   我可以感觉到那个孩子对我的看法完全变化了,甚至看出他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有一次,另外一位小伙子就没有忍住,而是直接问我,杨老师,你怎么能够这样啊?你是民主自由的导师,你是我心中的……   这孩子哪里知道,我正是为了我追求的民主理念,才故意这样做的,民主的导师远远说不上,即便成为孩子们心理的偶像,我也极其不安。其实,在这些孩子们面前,我完全没有表现自己俗不可耐的冲动,可是,看他们对我的那份崇拜,本身就是我宣扬民主自由精神的失败啊!我不得不这样做,打消他们心中好像只有“偶像”才知道什么是民主,才懂得如何搞民主,以及搞民主的人都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这些非常有害的观念。对于所有追随民主自由的读者,先要分清楚一点:把民主自由与追求民主自由的人分开来。   细心的读者,早就应该注意到我上面提到的现象。当然,与此相反的是,我文章中却同时充满了“高傲”与“高调”,一种让很多人不舒服的“夸夸其谈”,这是怎么回事呢?一会要自己打破装 B 的“偶像”形象,一会却完全忘记了谦卑,忘记了低调?   我要借这个机会解释一下,在说到个人的时候,我们要打破“偶像”,可是,当我们在宣扬民主自由与法治的理念与普世价值的时候,在追求我们的理想的时候,我们绝对是毫不含糊,这个时候,没有“谦卑”可言的!   自相矛盾吗?不是,绝对不是。大家想一想,在一个追求民主不但有风险,甚至随时可以坐牢,可以消失的时间与空间里,你用来对抗那些不民主的东西,对抗强大的邪恶的专制,靠的是什么?是谦卑?是低调?是明哲保身?不是,绝对不是! 你靠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绝不低头的精神,一种高高扬起头颅的信仰!   我厌恶的是那种文风,他们在读者与普通民众面前,把自己换装成不食人间烟火的精英,冷若冰霜,可是面对权力的时候,他们却讲起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大多时候,“谦卑”得连个屁都不敢放!   为了民主,我一定要把自己当成“偶像”……   我要求我的读者不要把我当成“偶像”,可我却曾经把一些追求民主的老师与前辈当成我的偶像,他们的言语与行动,多多少少启蒙了我,引导我走上了今天的道路。   然而,从我自身的经验来看,对这些偶像的崇拜几乎都经历了一个崇敬、失望、破灭与再认识的过程。尤其是看到自己崇拜的民主偶像放弃甚至背叛了民主自由理念的时候,我一度对民主与自由都产生了怀疑。直到后来很久,当我也踩着他们的脚印踏上这条路的时候,我才逐渐醒悟过来,他们没有错,错的是我从喜欢他们的追求而把他们的人变成了“偶像”,他们尽力了,永远值得我尊重。   为什么说他们没有错?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追求与宣扬民主,其艰辛与痛苦,不亲自走过,又有几个人能够真正理解? 在中国追求民主自由的百年多历史上,几乎没有几位追求者能够善终(除非那些因被杀害而成仁的),这本身就折射了追求之艰难。我想,我们不能责怪他们,最好的办法,从一开始,我们就接受他们的民主自由思想,当他们累了,退缩了,倒下去了的时候,我们新的一代又站起来,继续前辈和先烈的路,一路向前,等到我们力有不济的时候,我们会交给下一代。这里没有粉丝,没有偶像,只有手牵手一路艰难跋涉的战友……   写到这里,文章本该结束了,或者为正在探寻民主之路的年轻读者写的文章已经结束了。可下面,我却想对自己,也对许许多多和我一样,把推广与践行民主作为自己理想与追求的人——不管你是写作者,还是维权人士,体制内或者体制外,海内还是海外的民主人士——说几句。   前面我对读者们说, 我们不配当年轻读者的偶像,甚至不应该拥有粉丝,现在我对“我们”说:只要我还在用言论,用文章追求民主,传播普世价值,只要我还有一个读者,我一定会尽量把自己当成“偶像”——当成我自己的偶像!   我是一个什么东西?我和你一样,甚至远远不如你,我有一身毛病,有小心眼,常常会愤怒,经常想打架,还喜欢钱财与奢华的物品,看到漂亮女性会偷偷看几眼,还会……民主又是什么东西?民主是一种理念,是一种价值观,同时是一种制约权力、利益分配机制,更是一种目前在地球上大多地方变得稀松平常的生活方式……   普通的我,普通的民主,放到一起,却装起 B 来?要把我当成我自己心中的偶像,为什么?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独特的地方,一个特异的时代,生活在这里的绝大多数民众,尤其是年轻人,根本没有机会到民主自由的国家去体会与体验,甚至连一些像样的介绍民主与普世价值的文字都看不到。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年轻人,正是通过那些追求民主的人士接触到民主,通过阅读杨恒均,揣摩杨恒均,去认识、去体会民主。   这种情况当然不正常,但这却是无法否认的现实,这现实当然是我们要去改变的,可改变它的最好办法是介绍民主与普世价值,而我们,仅仅通过文字,耍耍嘴皮子介绍民主自由,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得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平时就比别人付出更多,必要的时候还得做出更大的牺牲…… 最近温总理先后多次提出普世价值与政治体制改革,在朝野引起了震动, 支持与反对的两个阵营浮出水面。很有意思的是,不论是在支持的还是反对的阵营里,重量级人物都并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温总理主张的内容上,而是都试图从温总理的个人历史、做人记录与道德品质入手,试图去证明他“只不过作秀”,或者证明他将会“风雨无阻,至死不休”。   可见,哪怕在中国知识分子阶层,也常常把某个人的品德与他的政治主张联系在一起。也让我认识到,为了推广你的理念,你不能不重视自己的为人,培养好的品德。 让人家先接受你这个人,你的主张才有可能被他们接受 。我以前干过很多工作,也有很多同事与朋友,他们有些人还记得以前的我,因此有人发现我和以前大大的不同了。这其中除了岁月留下的痕迹,很大程度上是追求民主自由的过程中,我本人也发生了变化。   其一是信仰改变一个人,当我把民主当成追求的信仰后,我从世界观到性格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二是当我开始传播民主后,为了对得起我传播的民主,为了让年轻人看到一个完整的民主,我刻意去改变自己,克服掉一些在非民主国家养成的恶习。我的改变当然是很不彻底的,但这改变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在这里,我也要对那些同我一样,愿意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传播、推广并随时把民主付诸实施的朋友,为了你追求的民主理念,一定要对自己严格要求,能够做到言行如一,能够对得起你的追求,你的理念。在很多年轻人眼里,你说话像民主,你吃饭像民主,你交友像民主……你就是民主,他们从你身上要看到民主的魅力与力量。但不幸的是,在过去的岁月里,我接触的年轻人中竟然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无法接受那些追求民主的英雄人物,而拒绝接受民主自由的理念。   我们都是普世价值的“粉丝”,民主自由是我们的“偶像”。在追求民主的道路上,我们不应该把任何人变成偶像,但我们却时刻用要求“偶像”一样的标准,要求我们自己。——谨以此段与读者和作者们共勉。   杨恒均 2010-10-14 广州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