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

姚小远 | 林彪是中共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今天是名列中共10大元帅之三的林彪元帅的祭日。40年前的1971年9月13日凌晨,林彪元帅一行9人,包括他的老婆和儿子,匆忙乘机出逃,坠落于蒙古国的温都尔汗。 9.13事件是中共历史上最诡谲的一幕,充满着背叛、血腥、杀戮和信口雌黄。真相远远不是我们听到和看到的样子。随着当事人的缄默和离去,9.13事件也许会跟林彪元帅一样,在历史的岁月里折戟沉沙,死不瞑目。 历史是写给后人看的,很多时候,离得越远,反而会看得越清楚。从今天的视角去看中共官方公布出来的所谓9.13事件真相,提出一些疑问,这些疑问全部出自常识,并非不好回答,中共却无法自圆其说。 林彪是中共最能打的元帅,中共的半壁江山都是林彪打下来的,不论是战略还是战术,林彪都是谋定而后动,具有深谋远虑的人,从其数黄豆、吃黄豆这个细节里,我们可以看出林彪不是轻率的人。可是,为什么,却把篡党夺权这么重大的、关系身家性命的事情交给不足与谋的老婆和胎毛没脱的儿子去做。面对强大而诡计多端的毛以及其他虎视眈眈的利益集团,用这种几乎自杀的儿戏行为,这太不符合林彪的风格和做事常情了,也犯了一个军事家的大忌。如果林彪真的亲自参与到那些所谓的阴谋里去,毛的胜算又有多少,林彪又何至于逃的如此仓皇凄凉呢?林彪是写进党章里的接班人,他这样自掘坟墓的动机、意义和好处又何在呢? 林彪是中共历史上不多的敢跟毛分庭抗礼、据理力争的人物,所谓新中国成立之前不说,就是以9.13事件前在天安门城楼上对毛不理不睬、绝尘而去,在中共历史上都难觅第二个人。这样的人要是搞阴谋诡计,到正应了毛的话,不是阴谋,而是阳谋。 退一万步讲,即使林彪真的反对毛,所谓5.71工程纪要是真的,从5.71工程纪要所言内容看,也是中共最黑暗的文革时期第一次、最重要的公开对于毛的罪恶的反对,何错之有呢?为了维护毛的法西斯统治,就将林彪至于万劫不复,这样的历史,正义吗?公平吗? 最令人大喘气的是最后结局,将林彪和所谓四人帮当做一个互相勾结的反革命集团进行集体审判。反对毛的和毛的走狗们站在同一个审判台上,老虎和猪狗被关进一个笼子里,这样的审判,既前所未有,又特别荒唐、荒诞、荒谬。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971年9月13日已经过去整整40年了,40年的时间让我们越来越看清楚,林彪是中共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当那些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和替罪羊们因为“城头变幻大王旗”而猴子沐冠、粉墨登场的时候,林彪依旧在历史的黑暗角落沉埋、遭受屈辱,其尸骨还在遥远异国的风沙里一天天风化,终于有一天会成为尘埃。 而埋在9.13事件上面的尘埃,究竟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才会被彻底拂去呢?   小远2011年9月13日星期二 10:09晴  上海理道之理道文化兔,我只是一只有文化的兔子

Read More

林彪成毛泽东接班人后为何还不想干?

林彪成毛泽东接班人后为何还不想干? (2011-09-10 09:53:59) 转载   林彪成为无可争议的接班人后,却“曾几次流露不想干这种角色” 1966年8月1日至12日,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由毛泽东主持。会议的气氛很紧张,在对刘少奇、邓小平进行批判之后,会议临时增加了一个议程,改组中央领导机构。 由党的中央全会对中央领导机构进行改组,可以说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举措。新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是: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陶铸、陈伯达、邓小平、康生、刘少奇、朱德、李富春、陈云。林彪的地位升为第二位,刘少奇则由第二位降为第八位。全会没有重新选举主席和副主席,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原来的副主席职务,以后不再提及,而林彪原来的副主席职务却照提不误。 林彪原来是请了病假不出席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当时他在大连休养。在全会日程延长之后,毛泽东要汪东兴给林彪打电话,让林彪参加下一步的会议。林彪于8月6日到了北京。由于天气热,汪东兴安排他住进有空调的人民大会堂浙江厅。林彪一到人民大会堂,毛泽东就赶来看望,和他谈事。会后,林彪取代了刘少奇。毛泽东选择林彪表明:尽管毛泽东对林彪不那么自信和满意,但他对林彪总的来说还是放心的,或者可以理解为形势使然,或者很可能是一种权宜和过渡。 毫无疑问,八届十一中全会确立了林彪的接班人地位。这对于林彪来说,情况显得有些突然。 此时,党内并非没有不同意见,比如陈毅就对林彪当接班人不满。他认为要选接班人,应当是周恩来。大概针对林彪并不完全服众的情况,1967年9月24日,毛泽东谈到召开九大问题时说,接班人当然是林。在1969年4月1日至24日召开的党的九大上,林彪当选为唯一的副主席,他的接班人地位写进了党章。 林彪被选为接班人后,据他的卫士长李文普说,林彪“曾几次流露不想干这种角色”。李文普是跟随林彪多年、深得林彪信任的警卫,在私下的谈话中,林彪没有必要同他说假话。“不想干这种角色”很可能是林彪的真实想法。 林彪之所以“不想干”,并不是说他没有权力欲,没有个人野心。或许在他看来,这种角色只不过是“附庸”和“陪衬”而已,毫无实际意义。就权力而言,在整个“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并没有多少实权:他在党内的职务是副主席,但党权方面有毛泽东把关;他在政府的职务是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但行政权力却受周恩来制约;尽管他受命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但军权却被毛泽东牢牢控制。这样看来,“接班人”只是名义上的东西,林彪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权力的回旋余地。难怪后来围绕设不设国家主席问题,叶群发牢骚说:“林彪多少年了,不就是个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嘛!” 林彪鼓吹毛泽东是天才。毛泽东说:“我不是天才。我读了六年孔夫子的书,又读了七年资本主义的书,到1918年才读马列主义,怎么是天才?” 从1965年“文化大革命”发动前夕到1969年党的九大,毛泽东与林彪的关系总的说来是融洽的,他们两人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认识基本是一致的,至少没有公开发生过“顶牛”现象。然而到九大,事情慢慢起了变化。在1970年8月23日至9月6日召开的九届二中全会期间,两人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了。 毛泽东决定让林彪在九大上作政治报告,并说:这次报告不要事先写出稿子,口头讲,然后整理一下;如果需要对外发表,就摘用记录稿。林彪提出,在党的代表大会上作正式报告,最好请中央文革小组给写个稿子。如果必要,可以像七千人大会那样,他另作一个口头报告。但对外发表,还是以中央正式通过的稿子为准。毛泽东同意了,决定由林彪负责,陈伯达、张春桥、姚文元三人组成起草小组。 然而,在起草政治报告的过程中,陈伯达和张春桥、姚文元发生了分歧。陈伯达不愿意和张、姚合作,自己关起门来单干。张、姚则在康生、江青的支持下,另外起草了一个稿子。在讨论张、姚的稿子时,陈伯达提出了这样的意见:“还是应当搞好生产,发展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尽搞运动,运动,就像伯恩斯坦所说的‘运动是一切,而目的是没有的’。”陈伯达的意见其实是林彪的意见。陈伯达的意见激怒了康生、江青、张春桥、姚文元,他们批评陈伯达按照林彪意见撰写的报告是在鼓吹“唯生产力论”,而毛泽东最终采用了张、姚的稿子,并作了多次修改。不但如此,毛泽东还严厉指责陈伯达“脚踏两只船”,意思是陈伯达在他毛泽东和林彪之间搞政治投机。 林彪当然也不肯轻易让步,他对毛泽东肯定的政治报告根本不看,没好气地批了一句:“不掠他人之美。”他只是在九大上念了一遍,敷衍了事。甚至他在会前说过这样的话:“念错的越多越好。” “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三个副词,最早出现在1966年8月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公报上。林彪在1966年12月的《〈毛主席语录〉再版前言》中照抄了这三个副词,他上来就说:“毛泽东同志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同志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为纪念十月革命胜利50周年,1967年由陈伯达、姚文元执笔的《沿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的道路前进》一文,多处用“天才地”这一副词。此文送毛泽东审阅,毛泽东批示“可用”。 可是,到1968年,情况有了变化。1968年10月,在八届十二中全会讨论九大党章草案时,毛泽东两次提出删去草案中出现的三个副词。当时有人报告毛泽东说这是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新党章不写不好吧。 毛泽东说,党的代表大会有权修改以前的任何文件。因此,八届十二中全会的公报、九大的政治报告和新党章都没有再用这三个副词。1970年讨论修改宪法时,为写不写这三个副词,吴法宪和张春桥发生了尖锐冲突,吴法宪还拍了桌子。吴法宪将此情况报告了林彪,得到林彪的支持。吴法宪还得到了陈伯达的支持。然而,毛泽东却是支持张春桥的。 1966年7月5日,毛泽东在中宣部的一份文稿上,作出了关于不要用“顶峰”,“最高指示”,“最高、最活”一类语言的批示。毛泽东所不同意的这些语言,恰是林彪自鸣得意的创造。早在1959年9月至10月,林彪就在全军干部会议上大讲“顶峰论”,他说:“现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什么?就是我们毛主席的思想。它今天在世界上是站在最高峰,站在时代思想的顶峰。”以后,林彪在多种场合反复讲,毛泽东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思想是当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顶峰。 1967年,毛泽东对林彪“发明”并在报纸上公开发表的“四个伟大”题词: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表示不满。他在上海指着报纸上林彪题写的“四个伟大”问身边人:“谁封我四个官呀?”“什么永远健康,难道有不死的人吗?”1970年12月18日,毛泽东在跟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毫不掩饰地说,“四个伟大”“讨嫌”,“总有一天要统统去掉”。 林彪似乎并不在乎毛泽东的反对。1970年8月23日,在九届二中全会开幕式上,他抢先讲话,其中不但重申了三个副词,还斩钉截铁地说道:“我们说毛主席是天才,我还是坚持这个观点。”鼓吹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本是林彪得到信任,威望提高的重要原因。然而,在对待个人崇拜问题上,毛泽东的思想却是变化的。他一方面说过要搞正确的个人崇拜,但同时,他又有多次不同意对自己过分吹捧。这一点在1970年12月18日毛泽东同斯诺的谈话中说得十分明白:“在过去几年中,有必要搞点个人崇拜。现在没有这种必要了,应当降温了。” 在1970年8月的九届二中全会和后来的南巡谈话中,毛泽东改变了态度,否认自己是天才。他说:“我不是天才。我读了六年孔夫子的书,又读了七年资本主义的书,到1918年才读马列主义,怎么是天才?”(资料来源:本文摘自《党史博览》作者:张聿温原题为:“文革”中毛泽东和林彪的分歧与裂痕)

Read More

毛泽东与林彪最后一张合影是这张吗?

               毛泽东与林彪最后一张合影是这张吗?   (2011-09-10 08:35:08) 转载 毛泽东逝世35年了,说说与这位曾经的伟大舵手有关的话题。先请各位看一张照片:   身边擦过时,卷过一股浓浓的怪味。他冷僻地落座后,一句话没说。和近在咫尺的毛泽东没有握手,没有说话,甚至没有看一眼,只是一味地耷拉着焦黄的脸……微妙拍摄一般要等正副统帅交谈时才开始。拍电影的人还在对着毛泽东的方向调试镜头。不知怎的,我被眼前的瞬间吸引住了,鬼使神差地立在董必武的侧面,拍了一张主桌的全景。再看看,人物表情特别是林彪的表情没有进入我们所需要的欢乐情绪,只好放下相机,慢慢地踱到旁边,再回首——林彪不在了! 时间一点点地过去了,林彪还没回来。我开始着急起来,没有照片,我拿什么见明天的报纸?毛泽东对林彪的不辞而别,表示了毫无介意的大度:“身体不好,先回去了。”西哈努克和董必武询问了几句,一听,也就释然了。“老杜。”我一震,是总理叫我。他着急地朝我招手,“毛主席和林副主席在一起的照片你拍摄了没有?”总理劈头就问。“啊……照了,就照了一张。”…“就这一张呵,就这一张。”最后总理说:“电视电影也用这张照片,你去办一下。” 5月2日,报纸出来了,仅此一张的照片登在头版头条:毛泽东侧着脸,凝神在听西哈努克亲王讲话。林彪裹着呢大衣,躬着背,也侧 毛泽东逝世35年了,说说与这位曾经的伟大舵手有关的话题。先请各位看一张照片: 关于这幅照片,不久前在文摘报上有这么一则标题:“毛泽东与林彪最后一次合影”: 《文摘报》的发的这篇文章是《中南海摄影师镜头中的国事风云:共和国红镜头》(顾保孜文、杜修贤摄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一书的节录,文章以摄影师“老杜”以第一人称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毛泽东与林彪“最后一张合影”的来龙去脉: 1971年“五一”那天,我和过去一样,随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夜幕落下,中央领导人陆陆续续来到城楼上,他们先坐在大殿的休息室里休息。不一会,毛泽东也到了。毛泽东坐在中间圆桌的东首,紧挨着的是西哈努克亲王,董必武坐在西哈努克右侧……最西侧的位子怎么空着?这不是林彪的位子吗?这时我才发现林彪还没来。我左右环顾了一下,总理的目光也在寻找林彪。毛泽东略略地抬了抬头,朝对面的空座位瞥了一眼,又侧过脸和西哈努克谈话。总理不停地看表,浓浓的眉头凝了结,他派秘书去打听林彪的下落。 终于,林彪慢条斯理地走进大家的视线里。5月的天,他披着一件军呢大衣,皱着眉,一脸枯黄的样子,从我 关于这幅照片,不久前在文摘报上有这么一则标题:“毛泽东与林彪最后一次合影”:   毛泽东逝世35年了,说说与这位曾经的伟大舵手有关的话题。先请各位看一张照片: 关于这幅照片,不久前在文摘报上有这么一则标题:“毛泽东与林彪最后一次合影”: 《文摘报》的发的这篇文章是《中南海摄影师镜头中的国事风云:共和国红镜头》(顾保孜文、杜修贤摄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一书的节录,文章以摄影师“老杜”以第一人称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毛泽东与林彪“最后一张合影”的来龙去脉: 1971年“五一”那天,我和过去一样,随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夜幕落下,中央领导人陆陆续续来到城楼上,他们先坐在大殿的休息室里休息。不一会,毛泽东也到了。毛泽东坐在中间圆桌的东首,紧挨着的是西哈努克亲王,董必武坐在西哈努克右侧……最西侧的位子怎么空着?这不是林彪的位子吗?这时我才发现林彪还没来。我左右环顾了一下,总理的目光也在寻找林彪。毛泽东略略地抬了抬头,朝对面的空座位瞥了一眼,又侧过脸和西哈努克谈话。总理不停地看表,浓浓的眉头凝了结,他派秘书去打听林彪的下落。 终于,林彪慢条斯理地走进大家的视线里。5月的天,他披着一件军呢大衣,皱着眉,一脸枯黄的样子,从我   着脸和董必武交谈,那脸上说不清是愁容还是病容。标题用醒目的黑体字压着:“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他的亲密战友林副主席同柬埔寨国家元首、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主席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一起观看焰火”。 当晚,这张照片也定格在电视新闻里,谁也没有发现这只是一张瞬间的照片。 这段描述极为传神,照片也极具历史价值,只是1971年五一节晚上的这张照片并非毛泽东与林彪最后一次合影。就在1971年五一节过后一个月的6月3日,毛泽东会见了来访的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齐奥塞斯库夫妇,林彪也参加了会见——有图有真相:    毛泽东逝世35年了,说说与这位曾经的伟大舵手有关的话题。先请各位看一张照片: 关于这幅照片,不久前在文摘报上有这么一则标题:“毛泽东与林彪最后一次合影”: 《文摘报》的发的这篇文章是《中南海摄影师镜头中的国事风云:共和国红镜头》(顾保孜文、杜修贤摄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一书的节录,文章以摄影师“老杜”以第一人称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毛泽东与林彪“最后一张合影”的来龙去脉: 1971年“五一”那天,我和过去一样,随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夜幕落下,中央领导人陆陆续续来到城楼上,他们先坐在大殿的休息室里休息。不一会,毛泽东也到了。毛泽东坐在中间圆桌的东首,紧挨着的是西哈努克亲王,董必武坐在西哈努克右侧……最西侧的位子怎么空着?这不是林彪的位子吗?这时我才发现林彪还没来。我左右环顾了一下,总理的目光也在寻找林彪。毛泽东略略地抬了抬头,朝对面的空座位瞥了一眼,又侧过脸和西哈努克谈话。总理不停地看表,浓浓的眉头凝了结,他派秘书去打听林彪的下落。 终于,林彪慢条斯理地走进大家的视线里。5月的天,他披着一件军呢大衣,皱着眉,一脸枯黄的样子,从我 《文摘报》的发的这篇文章是《中南海摄影师镜头中的国事风云:共和国红镜头》(顾保孜文、杜修贤摄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一书的节录,文章以摄影师“老杜”以第一人称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毛泽东与林彪“最后一张合影”的来龙去脉: 身边擦过时,卷过一股浓浓的怪味。他冷僻地落座后,一句话没说。和近在咫尺的毛泽东没有握手,没有说话,甚至没有看一眼,只是一味地耷拉着焦黄的脸……微妙拍摄一般要等正副统帅交谈时才开始。拍电影的人还在对着毛泽东的方向调试镜头。不知怎的,我被眼前的瞬间吸引住了,鬼使神差地立在董必武的侧面,拍了一张主桌的全景。再看看,人物表情特别是林彪的表情没有进入我们所需要的欢乐情绪,只好放下相机,慢慢地踱到旁边,再回首——林彪不在了! 时间一点点地过去了,林彪还没回来。我开始着急起来,没有照片,我拿什么见明天的报纸?毛泽东对林彪的不辞而别,表示了毫无介意的大度:“身体不好,先回去了。”西哈努克和董必武询问了几句,一听,也就释然了。“老杜。”我一震,是总理叫我。他着急地朝我招手,“毛主席和林副主席在一起的照片你拍摄了没有?”总理劈头就问。“啊……照了,就照了一张。”…“就这一张呵,就这一张。”最后总理说:“电视电影也用这张照片,你去办一下。” 5月2日,报纸出来了,仅此一张的照片登在头版头条:毛泽东侧着脸,凝神在听西哈努克亲王讲话。林彪裹着呢大衣,躬着背,也侧   1971年“五一”那天,我和过去一样,随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夜幕落下,中央领导人陆陆续续来到城楼上,他们先坐在大殿的休息室里休息。不一会,毛泽东也到了。毛泽东坐在中间圆桌的东首,紧挨着的是西哈努克亲王,董必武坐在西哈努克右侧……最西侧的位子怎么空着?这不是林彪的位子吗?这时我才发现林彪还没来。我左右环顾了一下,总理的目光也在寻找林彪。毛泽东略略地抬了抬头,朝对面的空座位瞥了一眼,又侧过脸和西哈努克谈话。总理不停地看表,浓浓的眉头凝了结,他派秘书去打听林彪的下落。 身边擦过时,卷过一股浓浓的怪味。他冷僻地落座后,一句话没说。和近在咫尺的毛泽东没有握手,没有说话,甚至没有看一眼,只是一味地耷拉着焦黄的脸……微妙拍摄一般要等正副统帅交谈时才开始。拍电影的人还在对着毛泽东的方向调试镜头。不知怎的,我被眼前的瞬间吸引住了,鬼使神差地立在董必武的侧面,拍了一张主桌的全景。再看看,人物表情特别是林彪的表情没有进入我们所需要的欢乐情绪,只好放下相机,慢慢地踱到旁边,再回首——林彪不在了! 时间一点点地过去了,林彪还没回来。我开始着急起来,没有照片,我拿什么见明天的报纸?毛泽东对林彪的不辞而别,表示了毫无介意的大度:“身体不好,先回去了。”西哈努克和董必武询问了几句,一听,也就释然了。“老杜。”我一震,是总理叫我。他着急地朝我招手,“毛主席和林副主席在一起的照片你拍摄了没有?”总理劈头就问。“啊……照了,就照了一张。”…“就这一张呵,就这一张。”最后总理说:“电视电影也用这张照片,你去办一下。” 5月2日,报纸出来了,仅此一张的照片登在头版头条:毛泽东侧着脸,凝神在听西哈努克亲王讲话。林彪裹着呢大衣,躬着背,也侧   终于,林彪慢条斯理地走进大家的视线里。5月的天,他披着一件军呢大衣,皱着眉,一脸枯黄的样子,从我身边擦过时,卷过一股浓浓的怪味。他冷僻地落座后,一句话没说。和近在咫尺的毛泽东没有握手,没有说话,甚至没有看一眼,只是一味地耷拉着焦黄的脸……微妙拍摄一般要等正副统帅交谈时才开始。拍电影的人还在对着毛泽东的方向调试镜头。不知怎的,我被眼前的瞬间吸引住了,鬼使神差地立在董必武的侧面,拍了一张主桌的全景。再看看,人物表情特别是林彪的表情没有进入我们所需要的欢乐情绪,只好放下相机,慢慢地踱到旁边,再回首——林彪不在了!   时间一点点地过去了,林彪还没回来。我开始着急起来,没有照片,我拿什么见明天的报纸?毛泽东对林彪的不辞而别,表示了毫无介意的大度:“身体不好,先回去了。”西哈努克和董必武询问了几句,一听,也就释然了。“老杜。”我一震,是总理叫我。他着急地朝我招手,“毛主席和林副主席在一起的照片你拍摄了没有?”总理劈头就问。“啊……照了,就照了一张。”…“就这一张呵,就这一张。”最后总理说:“电视电影也用这张照片,你去办一下。” 毛泽东逝世35年了,说说与这位曾经的伟大舵手有关的话题。先请各位看一张照片: 关于这幅照片,不久前在文摘报上有这么一则标题:“毛泽东与林彪最后一次合影”: 《文摘报》的发的这篇文章是《中南海摄影师镜头中的国事风云:共和国红镜头》(顾保孜文、杜修贤摄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一书的节录,文章以摄影师“老杜”以第一人称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毛泽东与林彪“最后一张合影”的来龙去脉: 1971年“五一”那天,我和过去一样,随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夜幕落下,中央领导人陆陆续续来到城楼上,他们先坐在大殿的休息室里休息。不一会,毛泽东也到了。毛泽东坐在中间圆桌的东首,紧挨着的是西哈努克亲王,董必武坐在西哈努克右侧……最西侧的位子怎么空着?这不是林彪的位子吗?这时我才发现林彪还没来。我左右环顾了一下,总理的目光也在寻找林彪。毛泽东略略地抬了抬头,朝对面的空座位瞥了一眼,又侧过脸和西哈努克谈话。总理不停地看表,浓浓的眉头凝了结,他派秘书去打听林彪的下落。 终于,林彪慢条斯理地走进大家的视线里。5月的天,他披着一件军呢大衣,皱着眉,一脸枯黄的样子,从我   5月2日,报纸出来了,仅此一张的照片登在头版头条:毛泽东侧着脸,凝神在听西哈努克亲王讲话。林彪裹着呢大衣,躬着背,也侧着脸和董必武交谈,那脸上说不清是愁容还是病容。标题用醒目的黑体字压着:“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他的亲密战友林副主席同柬埔寨国家元首、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主席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一起观看焰火”。 身边擦过时,卷过一股浓浓的怪味。他冷僻地落座后,一句话没说。和近在咫尺的毛泽东没有握手,没有说话,甚至没有看一眼,只是一味地耷拉着焦黄的脸……微妙拍摄一般要等正副统帅交谈时才开始。拍电影的人还在对着毛泽东的方向调试镜头。不知怎的,我被眼前的瞬间吸引住了,鬼使神差地立在董必武的侧面,拍了一张主桌的全景。再看看,人物表情特别是林彪的表情没有进入我们所需要的欢乐情绪,只好放下相机,慢慢地踱到旁边,再回首——林彪不在了! 时间一点点地过去了,林彪还没回来。我开始着急起来,没有照片,我拿什么见明天的报纸?毛泽东对林彪的不辞而别,表示了毫无介意的大度:“身体不好,先回去了。”西哈努克和董必武询问了几句,一听,也就释然了。“老杜。”我一震,是总理叫我。他着急地朝我招手,“毛主席和林副主席在一起的照片你拍摄了没有?”总理劈头就问。“啊……照了,就照了一张。”…“就这一张呵,就这一张。”最后总理说:“电视电影也用这张照片,你去办一下。” 5月2日,报纸出来了,仅此一张的照片登在头版头条:毛泽东侧着脸,凝神在听西哈努克亲王讲话。林彪裹着呢大衣,躬着背,也侧   当晚,这张照片也定格在电视新闻里,谁也没有发现这只是一张瞬间的照片。   这段描述极为传神,照片也极具历史价值,只是1971年五一节晚上的这张照片并非毛泽东与林彪最后一次合影。就在1971年五一节过后一个月的6月3日,毛泽东会见了来访的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齐奥塞斯库夫妇,林彪也参加了会见——有图有真相: 毛泽东逝世35年了,说说与这位曾经的伟大舵手有关的话题。先请各位看一张照片: 关于这幅照片,不久前在文摘报上有这么一则标题:“毛泽东与林彪最后一次合影”: 《文摘报》的发的这篇文章是《中南海摄影师镜头中的国事风云:共和国红镜头》(顾保孜文、杜修贤摄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一书的节录,文章以摄影师“老杜”以第一人称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毛泽东与林彪“最后一张合影”的来龙去脉: 1971年“五一”那天,我和过去一样,随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夜幕落下,中央领导人陆陆续续来到城楼上,他们先坐在大殿的休息室里休息。不一会,毛泽东也到了。毛泽东坐在中间圆桌的东首,紧挨着的是西哈努克亲王,董必武坐在西哈努克右侧……最西侧的位子怎么空着?这不是林彪的位子吗?这时我才发现林彪还没来。我左右环顾了一下,总理的目光也在寻找林彪。毛泽东略略地抬了抬头,朝对面的空座位瞥了一眼,又侧过脸和西哈努克谈话。总理不停地看表,浓浓的眉头凝了结,他派秘书去打听林彪的下落。 终于,林彪慢条斯理地走进大家的视线里。5月的天,他披着一件军呢大衣,皱着眉,一脸枯黄的样子,从我   着脸和董必武交谈,那脸上说不清是愁容还是病容。标题用醒目的黑体字压着:“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他的亲密战友林副主席同柬埔寨国家元首、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主席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一起观看焰火”。 当晚,这张照片也定格在电视新闻里,谁也没有发现这只是一张瞬间的照片。 这段描述极为传神,照片也极具历史价值,只是1971年五一节晚上的这张照片并非毛泽东与林彪最后一次合影。就在1971年五一节过后一个月的6月3日,毛泽东会见了来访的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齐奥塞斯库夫妇,林彪也参加了会见——有图有真相: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670cb20102dufd.html ) – 毛泽东与林彪最后一张合影是这张吗?_翟华_新浪博客  

Read More

中国选举与治理 | 林彪事件32个疑点

  在近20年的时间里,作者舒云查阅大量史料,反复走访了一百多位当事者,获得很多惊人发现。她提出32个疑点,并对其深入调查、分析,从而对既有结论做出颠覆。   迄今为止,在中国公开出版物中,林彪依然被妖魔化。虽然“文革”已经被彻底否定,“文革”中的大案小案基本都翻了案,惟独九一三事件铁打不动,所有的脏水继续泼在林彪头上。   1971年9月18日《中共中央正式通知》:   林彪于1971年9月13日仓惶出逃,狼狈投敌,叛党叛国,自取灭亡。现已查明,林彪背着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央政治局,极其秘密地私自调动三叉戟运输机,直升机各一架,开枪打伤跟随多年的警卫人员,于9月13日凌晨爬上三叉戟飞机,向外蒙、苏联方向飞去。……九届二中全会上,陈伯达敢于那样猖狂进攻,反党、反“九大”路线,反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主要原因就是依仗林彪这个黑后台。陈伯达路线,实际上就是林彪、陈伯达路线。在九届二中全会以前,第一个坚持设国家主席、阴谋策划向党进攻的是林彪。在九届二中全会上,第一个站出来“采取突然袭击,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大有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的,是林彪。审定那个“欺骗了不少同志”的《恩格斯、列宁、毛主席关于称天才的几段语录》和《林副主席指示》的八条语录的,也是林彪。   这些中央文件里,关于林彪的说法,错处很多。   文革史专家王年一教授说,虽然九一三事件披露了很多材料,但关键的材料缺失。加上大量伪造的材料,使九一三事件的很多结论是完全错的。   现在看,如果单说九一三事件本身,只有不到一天的时间,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数据;而且当事人没有一人历经全过程,都只接触到短短一段。   要提九一三事件,就不能不说到1970年的庐山会议,不能不说到毛泽东南巡,也不能不说到九一三事件中的各种反常现象。   部队女作家舒云,在近20年的时间里,查阅大量史料,反复走访了一百多位当事者,获得很多惊人发现。她撰写的《林彪事件完整调查》,提出32个疑点,并对其深入调查、分析,从而对既有结论做出颠覆。   1、叶群在最后半小时干了些什么?一般说,1971年9月12日夜,是叶群接到周恩来电话,才改变第二天早上6点走的决定,连夜出逃的。实际上叶群接到周恩来的电话后,还“安静”了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叶群在干什么?无人回答。   周恩来的警卫披露,周恩来在接到张耀祠报告后,特意回到人民大会堂的新疆厅,叫与会的政治局委员谁也不许离开,也不许接电话。周恩来出来后布置警卫严密封锁新疆厅,不许外面的人进去,也不许里面的人出来。里面有谁?有黄永胜。   叶群得知周恩来要来北戴河,又得知北京封了飞机,按常理她会想到问问黄永胜,看北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可是却找不到黄永胜了!办公室没有,家里也没有,哪里也没有。黄永胜怎么可能找不到?于是叶群认为黄永胜被抓起来了,她才临时决定连夜走,把已经服了安眠药的林彪从床上拉起来,大叫快走,有人来抓你了。   2、设国家主席本不是问题,毛泽东为什么要讲六遍?过去认为,毛不当国家主席,也不设国家主席,而林彪“坚决要当国家主席”。   但舒云在调查中发现,毛泽东把“不当”和“不设”分开了,“不当”是坚决的,“不设”不但不坚决,还多次说过你们愿意设就设,毛甚至设想了主席和副主席人选。根据吴法宪、邱会作披露的材料,毛让林当国家主席。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政治局五个常委中,林彪、陈伯达、康生、周恩来都同意设国家主席;也可以解释汪东兴在九届二中全会华北组,代表8341部队坚决要求毛泽东当国家主席。如果毛坚决不设,谁敢提设?是欲擒故纵吗?   3、在九届二中全会上,汪东兴是个什么角色?他比陈伯达跳得高,还“误导”了黄、吴、李、邱,但毛泽东却让他过了关,而把陈伯达打成“反党集团”,这是为什么?   汪东兴是个神秘人物,是他传达的毛让林彪当国家主席的意见,政治局会上说过,会下也与黄吴李邱说过。这就使庐山会议上的很多事情好解释了。   但是毛不会把意图全盘端给汪东兴,汪既然得知毛同意设国家主席,当然积极鼓吹让毛泽东当国家主席,怎么却成了反党纲领呢?   4、是林彪想当接班人吗?其实并不是林彪想当,而是毛硬要他当。1966年八届十一中全会,毛几次要林到会,林彪就是不来,借口有病躲在大连。林彪为什么不来?因为1966年毛给江青的信中说,对林518讲话感到不安,说从来没有这种提法。如果仅是家信,也就罢了,偏偏毛让周把信送给林彪看。林彪的518讲话完全是按毛的调子,却成了“罪过”,换谁也不会再出山了。   可是林彪为什么又出山了呢?毛让机要秘书徐业夫给林彪打电话。推测毛的意思,说林那篇518讲话,是马克思主义的文件,要印发给八届十中全会并传达全党。这不就等于给林彪的518讲话“平反”了吗?毛又说你不来我也宣布你是“接班人”,林彪左右不了,但他又不想让宣布。于是他匆匆到会,讲了这个意思。果然大会文件虽有这个意思,新华社又确实没有宣布。但8月18日毛接见红卫兵,刘少奇站得远远的,林彪站在毛身边,这还用宣布吗?   5、九届二中全会开幕式上林彪为什么讲话?林彪讲话是“导火索”,由汪东兴在华北组会议上的发言“点燃”,继而引发中央委员对张春桥的攻击,毛泽东大怒,最终酿成九一三事件。林彪讲话的起因是1970年8月17日张春桥在最后一次宪法讨论会上,不仅否定了歌颂毛泽东的“三个副词”,还故意把林彪比作赫鲁晓夫,激怒了吴法宪。吴法宪拍桌子大吵,会后马上打电话给北戴河的叶群,叶群马上报给林彪,又激怒了林彪。再开会时,吴法宪在林彪支持下准备反击,张春桥却不说话了,通过了“三个副词”。张春桥得到高人指点了吗?但林彪以为抓到了张春桥的小辫子。而且毛泽东故意在林彪面前说让张春桥当总理,这才有了九届二中全会开幕式林彪批张的讲话。   毛泽东南巡时说,林彪讲话他事先不知道。中央关于《粉碎林陈反党集团反革命政变的斗争》(材料之一)中说:林彪上了庐山,不去请示毛主席,在8月22日下午的常委会上,也没有表示要在大会上讲话。事先没有向毛主席、党中央请示报告,8月23日,林彪在九届二中全会开幕会议上,第一个跳出来发表了突然袭击。   但是,据舒云考证,毛泽东其实事先知道林彪讲话,还同意林彪不点名地批张春桥。毛泽东为什么出尔反尔?这一切都是为了放长线钓大鱼吗?   6、毛泽东在庐山上有句名言:“大有炸平庐山之势”。没人想到毛泽东指的是修直升机停机坪。其实,在庐山上要修一块直升机场,是为了接送中央委员上山,选址的人并不知道选在毛主席居住的地方上面了,于是毛泽东生疑。   7、毛泽东拿陈伯达当替罪羊,实际上是对着林彪。但毛泽东却在《我的一点意见》中说,“我和林彪都认为”。九届二中全会公报,特意提到“毛主席和他的亲密战友林彪副主席在会上讲了话。到会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根据会议的议程,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根本看不出“电闪雷鸣”,甚至江青都认为叶群犯了错误,林彪没有什么。   8、为什么九届二中全会上华北组首先闹起来?因为华北组有陈伯达和汪东兴。陈伯达在中央负责华北地区,到华北组情有可原,为什么汪东兴也挤到华北组?致使华北组简报引发200多位中央委员一致声讨张春桥?   9、毛泽东为什么认为九届二中全会华北组简报是“反革命简报”?他认为,四、五号简报还没有出,为什么华北组抢先出第六号简报?这中间有阴谋。舒云详细调查了简报出台的过程,通过李雪峰秘书黄道霞的证词,证明不是一个”反革命简报”。以后李雪峰、郑维山以及华北组简报都被平了反。“陈伯达反革命集团”只剩下陈伯达一人。更有意思的是陈伯达在定罪时是”林陈反党集团”,1980年审判两案时却成了“江青集团主犯”,这是小孩子做游戏吗?   10、陈伯达编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讲天才的语录,并没有散发,而毛泽东《我的一点意见》说他“欺骗了200多中央委员”。没散发如何欺骗?   11、陈伯达视察华北,是反革命行动吗?中共中央在《粉碎林陈反革命集团反革命政变的斗争》(材料之一)中,说九届二中全会召开前,7月中旬,陈伯达一反常态,特意穿上军装,窜到中蒙边境活动。他在李雪峰、郑维山陪同下,到处接见前线驻军,召开群众大会,发表讲话,制造声势。他的这些活动是做给苏修看的。甚至说陈伯达在林彪支持下,拉拢和联络李雪峰、郑维山等人,丧心病狂地进行反革命游说,为林陈反革命集团在九届二中全会上篡党夺权作准备。   这完全是胡说,陈伯达视察华北,是中央和毛泽东同意的。因为华北几省的头头都是军人,陪同陈伯达视察,怎么就成了阴谋呢?因为毛泽东认为华北军队多,陈伯达与军队”勾结”,想造反。   12、庐山会议后,林彪有行动吗?庐山会议后,毛泽东非常活跃,而林彪却没有任何活动,坐在黑屋子里等“死”。   13、1970年底,毛泽东让林彪见斯诺,林彪为什么不见?林彪知道,毛泽东想让林彪暴露。面见斯诺,林彪不可能不说话,更何况斯诺会刨根问底。美国不是有句名言嘛,你可以保持沉默,你说的每句话在法庭上都是证据。中国也有句老话:话多必失。所以林彪就是不见,他不想说话。毛泽东非常生气,才有了与斯诺那一段“四个伟大讨嫌”的话,从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对林彪的态度。   14、毛泽东说叶群喜欢听小道消息,可是他为什么不查小道消息的来源?其实,叶群的小道消息都来自汪东兴。   其次,叶群为什么愿意打听小道消息?因为毛泽东常常说话不算话,一件事情对张三这样说,对李四那样说。叶群只能打听汪东兴那里的小道消息,明了毛泽东的意图,以此紧跟。这也可以说明林彪一贯的思想,不想独树一帜,只想跟着毛泽东亦步亦趋。   15、是林彪不见毛泽东吗?毛泽东说林彪不见他,这怎么可能?毛泽东要见林彪,林彪敢不到?其实庐山会议后林彪想见毛泽东,想当面说清楚。为了通过江青见到毛泽东,甚至最讨厌照相的他任江青摆布照相。但毛泽东就是不见。   16、毛泽东为什么南巡?九届二中全会后,毛泽东采取了那么多措施,而林彪却在”冬眠”,毛泽东不得不南巡,打草惊蛇。   毛泽东为什么第一站选武汉?因为他认为武汉军区政委刘丰是林彪“死党”。毛泽东对刘丰大讲林彪,却又对林彪严格封锁消息,实际上他希望刘丰透露消息给林彪。毛泽东在武汉等了几天,刘丰没有报告林彪。他只能继续到南昌、长沙,让广州军区传达到师以上干部。这是为什么?因为广州军区是林彪的“老窝”,两千多名师以上干部中总会有人报告林彪。林彪听了还能稳坐钓鱼台吗?   果然,9月8日,林立果在接到广州军区空军副参谋长顾同舟的报告两天后,回到北京策划杀毛泽东。   “九一三事件”前,林立果的活动很多,林彪的活动依然没有,那么林彪知道林立果的三个方案吗?没有证据。倒有证据表明,9月12日林彪提出要见尼克松。   17、毛泽东事先知道林立果的行动计划吗?以前探讨九一三的文章,毛泽东南巡和林立果的动作是各写各的,所有的研究者都没有把毛泽东的行动和林立果的行动放在一起看,虽然包括汪东兴的文章也简单提到毛泽东对林立果的行动有所察觉,但未深入。   舒云在调查中发现,把两者放在一起,就会发现毛泽东的每一步都在林立果刚刚议论之际,好像毛泽东有千里眼、顺风耳一般。   毛泽东到杭州,正是林立果议论如何杀他的时候,毛泽东分外警觉。林立果说炸专列,毛泽东马上命令专列转移,汪东兴还提出在专列上搭个棚子防晒(实际是防轰炸)。林立果说炸硕放桥,硕放铁路沿线马上派部队巡逻,严查铁路涵洞、桥梁。毛泽东突然调回专列,紧急开往上海。林立果想烧上海虹桥机场的油库,汪东兴命令油库加双岗,毛泽东到了上海不下专列,随时准备出发。最后毛泽东突然回到北京,怕林立果轰炸中南海,白天到了丰台,却一直到天黑才回到中南海……这一切都说明,林立果身边有毛泽东的耳目。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   18、林立果的“三个方案”为什么都没有展开?9月12日毛泽东突然回到北京,打破了林立果杀毛的企图。林立果只好采取第二个方案打算南逃广州。还在研究南逃名单时,周恩来下令封锁飞机,林立果只好采取第三个方案北逃苏联。   这中间有一个很大的疑点:毛泽东突然回到北京,谁报告了林立果,才使林立果连夜飞往北戴河?为什么这位告密者没有被清洗?这个以前被忽略的细节,舒云经过采访和研究,给予了令人信服的回答。林立果的三个方案都没能展开,更充分地说明了毛泽东有内线。   19、林彪手令怎么会有两个?过去包括“两案”审理,都认定只有一张林彪手令。而舒云在采访中最先发现,林彪手令有横竖两张。那么林彪手令是林彪写的吗?舒云分析了林彪手令的内容、语气、笔迹,认定是模仿。   20、林豆豆得知母亲和弟弟的企图,为什么没有向林彪报告?8341部队副团长张宏要报告,为什么被姜作寿阻拦?林彪到底知不知道逃往苏联?如果有人报告他,他还会不会走?   21、李文普为什么编造“林彪问伊尔库茨克有多远”?九一三事件前林豆豆反复做林彪警卫秘书李文普的工作,但李文普不相信,认为豆豆有”精神病”。李文普为什么在去山海关机场的中途下车?他说是因为听林彪问伊尔库茨克有多远,这成了林彪叛逃苏联的惟一证据。   林彪真的问过伊尔库茨克有多远吗?   李文普下车后为什么又自己打自己一枪?李文普不承认自伤,但他自己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说子弹擦过前胸到左臂。他从右车门下车,如果背向车门,应该擦后胸到左臂,如果面向车门,应该擦前胸到右臂。仅此一点,就证明李文普是自伤。   22、《五七一工程纪要》的小本子是如何被发现的?舒云第一次详细披露了写有《五七一工程纪要》的小本子是如何被发现的,并列举种种疑问。据李伟信说,这个小本子被于新野拿到北戴河了,但为什么却在空军学院的秘密据点里?别的有字的纸都烧了,为什么单单留下这一个本子?旁边还放着个张着大口的空包,像要准备装走又没来得及似的?   23、江腾蛟为什么在九一三事件发生的早晨第一个自首?江腾蛟9月13日在并未得知林彪下场如何时就自首了,他在监狱里态度最好,待遇也很好,想吃豆腐脑儿就有豆腐脑儿。这中间有一系列疑点:他仅是一个军级干部,为什么毛泽东几次说他不好,不能重用,是不是苦肉计?江腾蛟在林立果策划”两谋”中最积极,王飞等都在泼冷水,认为不可能,而江腾蛟提出一个又一个杀毛泽东的方案,也不管可行不可行。林立果是个毛孩子,而江腾蛟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啊,为什么也如此幼稚?是想让林立果留下罪证吗?   还有李伟信,在法庭上说感谢组织上给他配眼镜。江青秘书阎长贵进了秦城监狱,眼镜马上就被没收了,而李伟信提出配眼镜,居然给他配!李伟信是直升机上惟一活着的人,他又一直在林立果身边,好多证词都是关键证词,就是他证明林立果说林彪知道《五七一工程纪要》。   24、毛泽东为什么不让拦截林彪的飞机?毛泽东让拦截直升机,说不行就打下来,决不能让飞出去。但他为什么不让拦截三叉戟?从北戴河到山海关机场,8341部队完全可以把林彪扣住,也完全有条件不让飞机起飞,为什么最后林彪还是坐着飞机飞走了?   25、是谁让林豆豆和张清林也是飞机?林豆豆报告8341部队的本意,是请他们阻止林彪上飞机。可是,不仅没有阻止林彪上飞机,北京方面反而让林豆豆和张清林他们也上飞机,这是怎么一回事?   26、张清林为什么提出要抓叶群和林立果?林豆豆为什么说林彪是被“劫持”?林彪知不知道逃往苏联?为什么最后他主动上了飞机?   27、毛泽东为什么说256号三叉戟飞行员潘景寅是好人。过去从未见披露过潘景寅在从北京西郊机场起飞前,吃了安眠药。舒云采访到西郊机场安政委,他在送潘景寅上飞机前,听潘景寅亲口说他吃了安眠药。这个举动说明潘对“两谋”毫不知情。   毛说潘景寅长得像他的大儿子毛岸英。1967年武汉“七二零事件”,毛泽东从武汉出逃,专门选了潘景寅的飞机,从此毛泽东再也没有坐过飞机。也就是说,潘景寅是最后为毛泽东驾驶飞机的飞行员。1980年,邓小平在回答美国《基督教箴言报》总编辑提问时说,潘景寅是个好人。邓小平为什么这么说?   28、林彪的256专机是先起火后迫降,还是迫降后起火?是导弹打的还是定时炸弹爆炸?为什么潘景寅不等机组全部上来就开动飞机?为什么不耗掉一些油就急急忙忙迫降?60公里外就有一个机场,为什么却迫降在野外?失事飞机应该怎样调查?为什么中国没有派专家到现场?   29、256号三叉戟的黑匣子在谁手里?苏联对调查失事飞机如此积极,为什么又一声不吭?苏联退休的克格勃头目透露,听当地老百姓说,林彪座机飞到了苏蒙边境。苏联的雷达干什么吃的,为什么”听当地老百姓说”?据舒云考证,林彪座机飞不到苏蒙边境。   30、迫降是因为256号三叉戟的油不够了吗?有人说林彪座机在山海关机场加上了油。据舒云考证,林彪座机在山海关没有加上油。这在9月13日林彪座机起飞后没多久就搞清了。据空军航行局局长尚登峨说,当时在指挥所,李德生就反复让山海关机场查,到底加了多少油?能不能飞到伊尔库茨克?尚登峨查明后回答,在山海关机场没有加上油,飞不到伊尔库茨克。   31、为什么歼击机没有打下周宇驰的直升机?是飞行员技术不行,还是故意不打?50年代初有一架英国客机被中国飞行员误伤,中国飞行员被判了刑,全空军通报。那个年代直升机都是专机,谁敢打直升机?   32、黄吴李邱与“两谋”有关系吗?据1980年“两案”审理,没有发现黄吴李邱与“两谋”有联系。换句话说,黄吴李邱对“两谋”毫不知情。在审判“两案”中,审案人员逼黄永胜警卫参谋费四金做假证,黄永胜9月12日在京西宾馆见到了林立果,费四金坚决不做,否则,黄吴李邱和“两谋”就说不清了。如果是林彪搞“两谋”为什么不依靠黄吴李邱?

Read More

胡平:林彪事件40周年有感

今年 9 月 13 日,是林彪事件 40 周年。 1971 年 9 月 13 日凌晨两点,一架载有林彪一行 9 人的三叉戟专机坠落于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温都尔汗。这件事距今已经整整 40 年了。在文革中,没有哪件事比得上林彪事件更具爆炸性。想想看吧,伟大领袖的亲密战友,身体健康永远健康的副统帅,党章上写明的接班人,竟然叛国投敌,甚至还妄图谋害毛主席!还有那份 571 工程纪要,对毛的批判之尖锐,超过此前所有公开发表的文字。这种事是人们先前想都不敢想,敢想也想不到的。它给当时中国朝野上下所造成的强烈冲击和震撼,不亚于一颗原子弹。 林彪事件是原子弹,也是一团谜。有关林彪事件的真相,至今仍扑朔迷离。当年官方的说辞有很多破绽。至于在 80 年审判四人帮时,硬把林彪和四人帮捆在一起,更是贻笑大方。最荒谬的是,官方一方面指控林彪在文革中陷害忠良,另一方面又指控林彪反对毛反对文革。这就是说,林彪帮助毛搞文革是错的,林彪反对毛制止文革也是错的;横竖都是错的。天下哪有这般自相矛盾的逻辑? 多年以来,海内外不少学者专家花了很大工夫,发表了大量论文与专著,力图挖掘出事件真相并对林彪案件重新评价。林彪的女儿林立恒,林彪的儿媳张宁,以及林彪的下属,包括所谓四大金刚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及其子女,也写了很多回忆文章。上个月 24 日,一些学者在北京举行了纪念林彪事件 40 周年的研讨会。 按照一些学者的观点,所谓林彪反革命集团案件是一个大冤案。没有材料证明林彪本人参与过 571 工程纪要的制定和谋杀毛泽东的计划;黄吴李邱对此更是不知情不相干。是因为毛要整林,林才被迫出逃的,而且就连林彪是不是真的要逃往敌国苏联也是没有得到证明的,三叉戟上的黑匣子至今下落不明,有一说是让苏联人拿走了,又有一说已经归还给中国,但黑匣子上面的录音一直没有公布。 假如事实果真如此,林彪的悲剧性就是双重的。中共当局捏造事实,给林彪定下策划政变,谋害领袖等十恶不赦的罪名,一笔抹杀林彪出生入死为中共打江山的头号战功,并株连亲友部署蒙受不白之冤长达三十余年,固然可悲可叹。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中共当局的评判标准。我辈之所以对林彪刮目相看,就是因为我们以为林彪参与了 571 工程纪要,参与了谋杀毛的计划;正是根据这一点,我们才原谅了林彪为中共打江山和帮助毛搞文革的为虎作伥,助纣为虐。正当历史准备给林彪献上迟到的敬意时,我们却被告知,其实林彪并不曾有过那样的壮举。 从历史上看,林彪事件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宣告了毛泽东神话的破产。从此,很多人开始了对毛的怀疑,对文革的怀疑。就像我当年写得一首诗: 惜乎不中秦皇帝, 毕竟渔阳鼙鼓来。 纵有家书欺海内, 奈何神像落尘埃。 RFA

Read More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