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

愤青与大国

愤青与大国  ——兼谈媒体人的国际视野  两年前的这个时候,2009年4月23日,我写了一篇博客《环球时报是愤青大本营》,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两次作出回应,一次是在环球网上,一次则是在新浪网上。英国《卫报》因此专门约我谈中国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我的好友闾丘露微在今年年初出的新书《不分东西》里,在谈到民族主义情绪这一章节时,几乎全文引用了该篇博客。 但其实在更早的时候,我就开始注意到并思考中国的极端民族主义现象,我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和中国媒体有很大的关系。不仅是《环球时报》,还有其他许多媒体,都在有意无意地刺激和操弄极端民族主义。 在民族国家的历史背景下,民族主义是很正常的,主要是表现为对外捍卫民族国家的主权以及国家利益,例如呼吁政府不要太软弱,无论是提升外交斡旋能力还是诉诸国际法,都是为了争取共赢,而极端民族主义就很可怕,它这种对抗不是理性的,而具有毁灭性。例如和美国发生矛盾时就叫嚷着要和美国开仗,和日本发生冲突时就喊着灭了小日本,甚至看到民进党搞”台独”也要”核平台湾”,用核弹对付自己的同胞,实在是疯狂。 这种极端民族主义,对外叫嚣战争,对内则往往围剿持不同意见的同胞,极尽人身攻击之能事。想必大家还记得2008年4月份的”王千源事件”吧,当时在美国杜克大学读一年级的王千源,面对支持和反对藏独的学生,试图充当调停者,但由于她的年轻、不具备权威以及经验,当天她的表现被很多人视为”汉奸”,被骂为”卖国”,连她在青岛的父母也受到株连。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2008年奥运会火炬传递手金晶在巴黎用身体守护圣火,被誉为”祥云天使”、”最美最坚强的火炬手”。但是随后因反对抵制家乐福,就被一些网民呼为”汉奸”。受到的待遇可谓冰火两重天。 如果再回溯一百年前,我们会看到几乎同样的场景。1919年4月底,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失败的消息传来,国人大哗,群情激愤。5月4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北京大学等校学生,组织了后来被称为的”五四爱国运动”,打出了”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外争主权”是没错的,”内惩国贼”也没错,但把矛头指向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位外交官则有些冤枉他们了,他们只是北洋军阀政府的代表,所谓”弱国无外交”,在当时的西方列强面前,这几个外交代表也是有心无力的。其后”火烧赵家楼”就明显违法了。当时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匡互生准备点火时,被担任游行大会主席的段锡朋所发现,他阻止匡互生说:”我负不了责任。”匡互生则回答:”谁要你负责,你也确实负不了责任!”说完就点火烧了赵家楼。 这一把熊熊烈火,烧到了今天。如果说100年前我们中国是一个弱国,备受西方列强欺辱,那么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已经是大国了。怎么我们不少同胞的表现还和一百年前那么相似,还怀有严重的”弱国心态”,总觉得别人是在欺负自己,总想着反击报复。 其实,心态和眼界和认识有关。如果不了解世界的变化,不了解中国的变化,不知道中国在世界上的真实地位,就有可能导致自卑或自大的不健康心态。 在这一点上,媒体难辞其咎。2008年我和央视主持人柴静两人作为”国际访问者”前往美国参访期间,我直言不讳地对柴静讲,CCTV很多主持人以及编辑记者,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远远落后于中国在国际上的崛起速度。虽然说的是CCTV,其实指得是整个中国媒体界。我们现在很多在关键岗位上掌握话语权的媒体人,其中不少不懂英文也严重缺乏对于国际大势的了解,他们看待世界的眼光还和20年前差不多。白岩松算是很努力突破自己的一位主持人了,他外语不行,自己还是有意识地策划了几次看外国节目,”岩松看日本”,”岩松看美国”等。但要知道,他可是央视一哥呀,在这个位置上,他应该不止做到这些,远远不够的。 我之所以感受颇深是因为我的媒体经历。我以前是做国内时政报道的,后来转作国际新闻报道。我在新华社《环球》杂志做了3年编辑部主任,指挥新华社遍布全球130多个地方站的记者给《环球》写稿,平时还经常和国内外一些一流的国际问题专家探讨问题。这段宝贵的经历给我这个”国际盲”开了一扇天窗,使我得以跟住时代发展的步伐,真切感受世界和中国的变化,以及中国在世界上的真实地位。 谈到怎么看待中国时,我们得先弄清楚当今世界是什么样子。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不想做一次深入的国际关系分析,就简要讲讲世界大势吧。自从上世纪90年代苏联瓦解、冷战结束后,世界的主流就是合作与发展,主要体现在经济上,各个国家紧密合作,谋求共赢。 中国自从加入WTO后,和世界的关系更加紧密了,经济发展也明显提速。可以说,是参与到国际规则和大市场中,和其他国家互利互惠,才有了今日国力强大的中国。 在中国对外关系中,有两大关系是比较敏感的,一是对美关系,二是对日关系。《环球时报》就经常拿这两大关系做文章,以达到吸引眼球的功效。那么实际情况如何呢? 先说美国吧,首先有一点是必须承认的,那就是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中国很难融入国际市场,也无法取得今天的成就。这些年中美关系的基调是合作、共赢与发展。在此基调上,也发生了一些矛盾和纠纷,不过这是国际关系中的常态,不足为奇。因为贸易纠纷,以及对台军售等问题,我们就否定中美关系合作共赢发展的基调,显然是不客观的。如果因此在对美关系上采取了敌对的态度转变,则会给中国带来巨大损失。当然中国政府领导人还是清醒的,所以即便发生了南斯拉夫大使馆“误炸”以及南海军机误撞等事件,中国政府一面表达强烈抗议对美国予以谴责,一面还是继续和美国进行合作发展。 再说日本。历史上日本侵略过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这是谁也无法抵赖的事实。但是自从二战战败后,日本在美国的监管下建立了民主体制,从根本上抑制了军国主义的复活。所以尽管在日本社会还会有一些极右翼的军国主义分子,但基本上掀不起什么风浪。同时,中国国力的增强以及拥有核武器,经济和军事上都远非昔日可比,现在应该是日本人从心里害怕中国,而不是像一些同胞那样还提防日本侵略中国了。 基于以上事实,作为中国媒体来说,就不应该片面地报道中国对外关系,就像《环球时报》那样在头版经常制作一些耸人听闻的标题,什么”美国战略包围中国”,什么”日本自卫队视中国为假想敌”等等。 例如,《环球时报》从来不向中国读者详细介绍美国的三权分立机制,不告诉读者国会和政府的区别。当国会或其他社会团体出现反华提案时,《环球时报》不管总统的态度如何,统统报道成美国的立场。 例如,《环球时报》从来不向中国读者介绍法国的政党制度,不告诉读者巴黎市长的左翼背景,他是萨科奇的反对派,而在市政府门口悬挂”藏独”分子的”雪山狮子旗”,是萨科奇政府所反对的。 例如,《环球时报》从来不向读者详细介绍香港、台湾的民主机制,不告诉读者这个机制对于保障人权的重要意义,以及这个体制下的社会安静有序,反而一味渲染港台街头的示威游行以及议会里的乱象。 总之呢,如果你长年阅读《环球时报》,就会感到,世界仍然危机四伏,中国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严峻。中国依然遭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围剿,他们亡华之心不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宿敌仍然敌视中国,日本、印度、东南亚国家都在妖魔化中国。 这是真相么?显然只是部分真实而已。为什么我说这是部分真实呢?那是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以及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西方国家的确对中国怀有复杂和矛盾的心情,一方面希望中国经济发展为世界提供动力,另一方面又在具体的合作过程中会有利益纠纷,例如贸易上经常会出现的反倾销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体制不认同,对中国的发展保持戒心。 以西方世界的老大美国来说,他对中国的政策就体现了矛盾心理:接触加遏制。其他西方国家也基本大同小异,既防范又合作。 但是呢,尽管心态复杂,西方国家对华政策主流还是合作,并没有哪个西方政要公开说因为中国不是民主国家就要予以打压围堵。因此,如果把部分真实当作全部,那么一定会发生战略误判。个人误判不要紧,顶多贻笑大方,政府误判就比较严重,可能导致国际冲突。 重申一遍,虽然例子举的是《环球时报》,但其实大部分中国媒体表现都差不多。当中国大部分媒体在对外报道中,囿于自己的见识,不能秉持客观公允的报道立场,呈现出来的新闻一定是有偏见的。受众长期被这样的新闻毒害,自然也就很难客观看世界了。 愤青就是这样”被炼成”的。媒体的遗毒很深很远。不仅表现在与中国相关的国际新闻上,例如上面所说的对美对日关系中。即便是对遥远的地区,我们一些同胞的表现也令人吃惊。 例如在这次北非革命的问题上,突尼斯和埃及,因为总统的主动下台致使两国政局以较为和平的形式过渡,这在中国基本上没有引发太多的争议。但是在利比亚局势上,不少国人受媒体长期毒害的遗祸就显现出来了。 受突尼斯、埃及局势的影响,利比亚民众也上街示威游行,反对卡扎菲的独裁统治,这人已经统治利比亚40年了。没想到的是,不像本.阿里以及穆巴拉克那么仁慈温柔,卡扎菲这个强人使用机关枪和迫击炮对付和平示威的民众,屠杀了数百上千人。 为了制止卡扎菲对于民众的屠杀,联合国安理会于2月26日通过了制裁利比亚政府的1970号决议案,当时中国政府也投了赞成票。有一个细节特别值得指出,当时在会议进行过程中,利比亚驻联合国代表沙勒格姆声泪俱下地请求各成员国对利比亚政府进行制裁。一国驻联合国代表恳请联合国制裁本国政府,这是史无前例的。 1970号决议案”斥责严重、有系统地侵犯人权,包括镇压和平示威者,对平民死亡深表关切,并明确反对阿拉伯利比亚民众国政府最高层煽动对平民的敌意和暴力行为”。决议明确无误地将2011年2月15日以来阿拉伯利比亚民众国局势问题移交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并且决定对利比亚实施武器禁运、旅行禁令、资产冻结等措施,联合国安理会还决定设立一个由联合国安理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安全理事会委员会,作为新的制裁委员会。这是联合国安理会成立以来,对一个主权国家采取的最为严厉的强制性措施。正如许多国际观察家所注意到的那样,联合国安理会的这项决议直接干涉利比亚的主权事务。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决议通过后发表声明,认为这份决议发出的强烈信息是,严重违反基本人权的行为是不能容忍的,那些应该对这些暴行负责的人是无法逃脱自己罪责的。 这也是近年来”人权高于主权”理念在现实中的一大进步。但是由于我国政府向来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一国主权不容侵犯”,媒体也基本上不讨论”人权和主权孰高”的问题,因此绝大多数民众对”人权高于主权”的理念感到陌生,不理解其中含义。 事情到这个地步,中国民众的反对之声还不多,毕竟只是制裁,而中国政府也投了赞成票。但到了允许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1973号决议案出来后,中国政府这次投了弃权票,中国民间的反对声也渐长起来,尤其是联军对卡扎菲政府军进行空袭后,反对的声音更多了。很多人觉得这是对利比亚国家主权的侵犯。 我觉得,网上有个比喻很形象地说明了”人权高于主权”:一位丈夫在家中毒打妻子儿女,邻居该不该管,警察该不该介入?很明显,该丈夫是不能以”此为家政,旁人不得插手”来阻挡邻居指责和警察干预的。同样的道理放到国际关系中,一国统治者在其国内实行暴政,虐待甚至屠杀其民众,国际社会当然不能坐视不管呀! 人类一体,丧钟为所有人而鸣。我曾在博文中写道,这已经不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时代了,这是文明力量主导世界规则的时代了。 有人说”国家主权不容侵犯”,那么我们得弄清楚:国家主权属于谁?按照通行政治学理论,国家由人民组成,主权当然归属全体人民,但是人民太分散,没办法行使”国家主权”,于是委托给人民授权成立的政府去行使。 因此,政府只是前台掌柜,”国家主权”的幕后老板是全体人民,所谓”主权在民”是也! 明白这个道理后,我们再来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国家主权才是不容侵犯的。 当外国势力进入某国遭到大部分(或者全体)人民反感且抗拒时,该国国家主权就有被侵犯的危险。例如当年希特勒治下的德国对其他欧洲国家的侵略,以及日本对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入侵,就毫无疑问地侵犯了这些国家的主权。 但在另一种情况下,当外国势力是应某国大部分人民的请求而进入该国的,是来帮助该国大部分人民抗击侵犯他们人权的暴君时,该国主权并未被侵犯。当年美苏军队帮助中国击退日军,今天多国部队协助利比亚反对派打击卡扎菲,哪里侵犯了这些国家的主权? 须知,利比亚的主权不属于卡扎菲政府,而属于利比亚人民。今天卡扎菲政府对其人民实行暴政,严重侵犯他们的人权,此时国际社会应利比亚人民的请求介入阻止,不但保护了利比亚人民的人权,且正因此也捍卫了利比亚的国家主权。 毫无疑问,独裁者以及暴君们经常用”国家主权不容侵犯”来为他们在国内的肆意妄为做辩护,当挡箭牌。但世界荒谬并可悲的是,被这些独裁者和暴君们奴役的人们,也往往看不清此点。 我的一位叫方文的朋友说得很好: 近20年来,随着”主权不能成为侵犯人权的挡箭牌”这一观念的逐步确立,我们可以看到,被干预的其实都不是国家,而是某个政权,准确地说是某个依靠私家军队的统治集团。当这个统治集团被摧垮,不再有能力危害人类社会的时候,干预也就停止了。 我们看曾经被干预的国家,塞尔维亚、伊拉克、阿富汗……哪个国家目前没有主权?失去权力,失去合法性的,是米洛舍维奇集团、萨达姆集团、塔利班集团,以及即将的卡扎菲集团。 从上面这些例子,我们可见,所谓的”愤青”是怎样培养起来的,就是多年教育和宣传的综合效果,也就是洗脑的结果。最近半岛电视台北京分社社长伊扎特先生写了一篇博文叫《阿拉伯人对中国媒体的十万个为什么》,影响很大,就谈的是中国媒体在”洗脑”中起到的作用。他说自己看到中国媒体的不客观报道,血压会升高,肾上腺素分泌会加速。 这个外国人还说了一段在我看来颇有道理,值得当局主管意识形态部门深思的话:中国拥有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按道理来说,中国媒体理应在国际舞台上具有与之等同的地位和影响。但遗憾的是中国媒体在国际上的声音并不存在,我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就是中国媒体缺乏自身的公信力。在国外,公信力就如同媒体的生命力,没有公信力的媒体最终会走向倒闭,当然中国媒体就不会有这样的担忧。据我了解,中国政府已经启动了450亿人民币推动中国的主要媒体向国际扩张的方案,以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但问题是,这些媒体在国内得不到信任,怎么能在国际上受到尊重? 我在以前的博文中就多次讲到,中国目前是大国,但更多意义上只是硬实力的大国,还谈不上多大的软实力。 有人曾说过,只有能向外输出价值观的国家才称得上大国,这是蛮有道理的。所谓”中国模式”的争论也好几年了,不过据我接触过的专家都说不清该模式到底蕴含着什么特别内容。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更是明确地否定”中国模式”。看来中国向外输出价值观,还是路遥遥。 我想,不管路有多远,中国首先应遵守世界大多数国家认可的规则,也就是所谓的”普世价值”,践行民主,尊重人权,保障自由。在此基础上,方谈得上”中国特色”,否则脱离”普世”谈”特色”就是自欺欺人。而以”特色”为由抗拒”普世”更是荒谬,注定会失败。 诸位现在学的是信息专业,将来要从事的是和信息流动有关的工作。一定要明白信息自由流动的重要意义,要去做推动信息自由流动的工作,而不是相反去阻扰信息的自由流动。诸位加油啊! 来源:章文 链接: 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5f8dad992a4ceb02 打喷嚏链接: 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xilei&id=42420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韩寒最新小说) 用手机上 喷嚏网 :m.dapenti.com        每周精华尽在【 喷嚏周刊 】        《喷嚏图卦》图片托管于又拍网

阅读更多

人最大的痛苦就是心灵没有归属

  1      我刚做记者的时候,东方时空的制片人时间说过一句话,去现场采访的时候“要象外国人一样去看”。      他的意思是不要熟视无暏。      我以为自己听进去了,看一个美国人写的中国,才知道我对现实已经失去多少感觉。      他写 “任静要出去打工,妈妈有点惊慌失措地追着女儿到了工厂门口,求她留下来,说她太小了,姑娘什么也不说,也不看她母亲,那女人求着情,突然大哭起来,女孩儿依旧不为所动。最后,母亲让步了,大声叫着“去吧,你愿意去就去吧”      她转过身,慢慢穿过马路,大声哭喊着。      她一走开,女孩儿也不自禁大哭起来——把头埋在双膝间,抽泣起来。接下来一个小时,母亲和女儿站在街道的各一边,哭泣 着,她们都很生气,不跟对方说话,不看对方一眼,可母亲还是不愿意离开。      姐姐来了,隔着路给妹妹传口信“她叫你当心”      十六岁的女孩回了一句“告诉她,我不会有事的”      五分钟后,姐姐说“她哭了,她是真想让你留下来”      女孩口气很硬“今天晚上一到那边,我就给她电话”。      工人们装好了车。她终于爬了上去。最后,母亲眼看着所有的哀求都无济于事,就送过来两百块钱。站在那儿看着车消失,泪水从脸上落下来。      另一对姐妹也在这个车上,来送的是父亲,没有拥抱,没有伤感,他关心的是更重要的问题“衣服要暖和,天气凉了,不注意要生病,生病了又得花钱买药,要穿暖和,好吧?”说完这些,转身大步走了。”      中国古老的乡村就在这个细节里挣扎着,又绝不回头地消失了。            2      何伟在90年代来到中国人,生活在小城市,一个美国想在中国默默观看什么事而不成为被注意的焦点,会有多难。但看看他写的清明这天的中国:      “早上杏花落了一地,象春天的暴雪……几个男人在土坟前转‘这儿埋的是我爷爷’      ‘才不是呢’   ‘我觉得是’   ‘瞎说,那是你爸的大哥’      何伟写“他们很少提到人的名字,只提跟某人的关系,也没有相关的细节,没有具体的记忆。”      其中一个坟墓是新的, 是一个前两年刚搬到城里的老头儿,坟上新鲜的泥土堆得很高,何伟拿起一把铲子,给土堆上填了一点土。“有人拿起一沓冥币,点了起来。另一个人拿了一支香烟,插在坟头上,香烟笔直地竖立着,几个人退后一步,看着这土坟,议论两句      “他实际根本没抽过红梅”   “对,贵得很,他原来都抽黑菊花”   “现在买不着了,80年代的时候流行”      这是人们提到的唯一与死者有关的细节。站了一会儿,魏说“好,走吧”      其中一个转头看了看“烟没事吧”   “没事儿”      他们几个人“顺着那条之字小路,下到了沟谷里,地上是杏花花瓣,高音喇叭里正在播送一年一度禁止上坟烧纸的通知。一行人回到地里干起活儿来”。      这个拎着铁锹的美国人,看到了我熟视无暏的中国。            3      何伟在美国的时候叫彼得海斯勒,他在小学校里讲中国,让小孩子提问,孩子问“中国父母杀掉女婴吗?”“中国人吃狗吗?”,他感觉很糟糕,“怎么两个问题都是这样子的?”      他在中国面临同样的问题,在四川涪陵教书的时候,课本上对于美国宗教的介绍是有什么样的邪教,对于学校的介绍是发生了什么样的凶杀案。他对学生解释“这些事是真的发生的事,但它不能代表真正的美国社会”      他希望人们描述一个国家要讲清楚那些背景,用时间去长期采访“而不是简单告诉他们什么是最不好和最好的事情”。      4      1996年,从牛津大学毕业,何伟坐火车到处旅行,经过北京,原来打算呆一周,决定留下来因为这里的人“比较活泼”。      27岁他作为志愿者来到四川的小城市,“生活在这样一个小地方你几乎看不到什么外国人,我喜欢这种挑战。我也喜欢长江和那里的风光。涪陵比四川中部更加多山,我喜欢在那里跑步或者远足。”      他没学过中文,不是任何媒体的记者“因为以前没有研究过中国,我对这里的人和物反而没有什么强烈的态度或意见。有时候你缺乏相关知识不是坏事,中国变化太快了,如果我1980年代真学了什么有关中国的东西,到1996年它也早已过时——中国已经变成另一个国家了。”      2001年他申请了驾照在中国漫游,租了一辆北京产的切诺基沿长城行驶,外国人租车是不能离开北京的,不过他已经学会了小小的违规,如果车撞坏了,租车的人会拿出一张“美中拖拉机协会”的空白介绍信算作他的单位。他写下人们对他的各种反应“不管限制是什么,它都是现实的反映。”      他不能在车上带GPS,害怕在西部被当成干测绘勾当的外国人,他在小旅馆住宿有时会被上报给警察局,“罚一点钱”,所以晚上他住在主路分岔出去的土路上,午夜帐篷突然被照得通明,他猛地坐起,以为是驶近的车灯,拉开门帘,才意识到是圆月升上地平线,他在那个月光里“静静地坐着,等待我的恐惧平复下来”。      他沿着长城漫游,后来在怀柔一个偏远的小村子里生活下来,租住在魏家,墙上是《还珠格格》的海报,和一对双胞胎小男孩的大幅画像,“生双胞胎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唯一可以合法拥有两个孩子的方式,其实就连这张像上的双胞胎也不是真正的,只是一张复印了一份,反着放在一起。”茅房里两块石板中间留着小缝算是蹲坑,晚上睡觉他听到老鼠在墙上跑动“每当月圆的时候,这些家伙尤其活跃,在那样的夜晚,我能够听见它们把核桃滚到屋顶的秘密仓库里藏起来”      自从他租住在三岔村后,村子里叫“搅屎棍”的人向警察告发他。他知道“警察只是不想有麻烦”,他找出法律条文,主动去拜访了警察,中秋送了月饼,春节送了水果,终于有一天警察对搅屎棍说“别作无用功了”。      。”      5      他的房主姓魏,卖核桃为生的农民,这个荒僻的小村子2003年开始多了游客的生意,老魏从务农转成经商后,收入超过了三万元,比前一年多了百分五十,但这个家庭的人都开始焦虑不安。      男人原来只是偶尔抽只红梅烟,但现在一支接一支,晚上喝酒,问他哪里不对劲。他说“随时随地感到很紧张”      他不断地担心钱的问题,从亲戚那儿借的钱,他准备向银行贷款。在买一样大东西前,大多数中国人要存很多年的钱,或者 有“关系”去借钱。他买了一双三十多块钱的“意大利”牌皮鞋,鞋盒子摆在很显眼的位置上。他还有一件人造皮的夹克,每次离开村里去县城的时候就穿上。来旅游的人有时候留下来的高级烟很管用,能帮他拉到生意。      男人入了党之后应酬变得多起来了,晚饭后,女人打电话给男人,接电话是别的人,她听了一会儿,突然变得不耐烦起来“他喝醉了,是不是?那他晚上还回不回来?叫他给我电话”      她坐在饭桌旁沉思了一个小时,孩子好象没看见。      后来电话响了,她挪到另一个屋子里接,“你晚上必须回来”她声音很严厉“听见没有?今天晚上一定要回来”      何伟出门的时候,发现父亲已经回来了,喝醉了,倒在墙边上。      女人也想跟男人一样试试自我发展,她把自己做的玉米粉条送到城里卖,她挨家挨户推销,但她不会抽烟,也不会喝酒,没有“关系”,只好退回到这个孤独的村庄里。      后来她的口头禅成了“我管不了”,她对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不看不听,用这种淡漠的态度来作消极的反抗。但人的心里是受不了什么都没有的,所以她信了佛教,因为她听城里来旅游的人总谈起这个“我觉得这个东西好,对一个人该怎么生活,他们有主张”。她在靠墙的地方放了两张桌子,上面铺了黄色绸布,摆了两尊佛像,还有三个桔子,五个苹果,三杯白酒。她觉得自己平静一点了。      隔着几米远,就是她丈夫泡着刚杀的野猪幼仔的白酒坛。      男人看不上他老婆的求神拜佛,他是村里唯一看过三十几本法律书的人。他一心想竞选村党支部书记,暗地张罗,双方都不动声色,书记是个女同志,请他吃饭,不明说,但意思谁都明白了“你要是不争,等我卸任了就是你的”。但他不打算退,觉得书记在征地上的事让村民不满,他的胜算还挺大,竞选前镇里的领导来开了一个会,什么都没说,只是表扬了一下在任书记,然后让党员表态,轮到他,他心里已经挺清楚了,说了句“干得不错”,就坐下了。      他从政的经历就此失败,在此前一个算命先生对他说过“你绝对不要介入政治”      他从来没瞧上过他老婆的求神拜佛,这事之后,他找了开天眼的人,把天井重新翻修了一下,这是他学到的又一样东西“他再也不会把算命先生的警告当作耳旁风了”。      何伟写下这些,他说“西方的报纸上总是着眼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和政治的东西,但是根据我的所见所闻,这个国家最大的焦虑却是极度个体化,极度内在化的,很多人都在探究,他们把过去的经验用来应用到现代的挑战上,遇到了麻烦,父母和孩子处在不同的世界里,婚姻更加复杂—-我很少遇到在一起真正感到快乐的夫妻。要人们在如此变化的世界站稳根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6      写这个村子不是他的本意,只是生活从人身上流过,一开始只是细流,后来漫溢成河,回转盘旋,他不由得要对它观察。      老魏的孩子是一个精瘦的农村男孩,精力无穷,喜欢跟他打闹,叫他“魔鬼叔叔”。孩子上学之后,学校里没有零食,也吃不太饱,但一回到家,都是城市旅游的人带来的方便面和薯片,每天写完作业吃着垃圾食品看电视,但母亲并不觉得怎样,对农村的人来说,“孩子能吃永远是好事,电视不看就浪费了”      孩子肚子已经有点滚圆,腿上长出赘肉,稍跑几步就气喘吁吁,何伟希望他能多吃点水果,但妈妈说冬天不要吃水果“不顺气”。她打量着儿子,挺满意“他现在有点象城里孩子了”。      何伟写“他们同时过着现代生活,和传统生活,但他们同时抓住了这两种生活里最糟糕的部分。我并不反对进步,我明白他们为什么那么急切地摆脱贫困,也对这种适应变化的努力保持崇敬。但这个过程如果太快,是要付出代价的。”      这本书的主题鲜明如刀,就是中国农村向工业化社会的转变,但何伟并不是从写“史诗”的雄心出发的,这只是生活的潮水落下去之后,自己裸露出来的主题。      7      他的书被称作“非虚构”写作的典范,但他不太喜欢被归类,““非虚构”我也觉得是个很奇怪的词,它不是说这东西“是什么”,而是说它“不是什么”。我觉得分类并不重要,哪怕我的书被分为旅游书它也是有特点的”      他默默无闻写了很久之后才成为《纽约客》的作者,但他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记者,他没有学过新闻学,也没有捆在身上的荆棘“我写作的领域由我个人的兴趣,而不是出版商或者编辑决定,我愿意对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有真正的决定权,这对我非常重要。”这种独立性让他更象一个作家而不是记者。编辑有时会要求他去采访某一个热点事件,他说了句让中国新闻人会莞尔一笑的话“我能顶住”。      他也不回避自己在生活里的参与。在三岔,小孩子得了血液病要输血。何伟认为血源不安全,但他最后也没争过那里的医生。争执之后,他写“我坐了辆出租车回到家,洗了个澡,一个人吃了晚饭。夜里,我感到一阵麻木。一刹那间,我在空荡荡的公寓里坐了起来,感到十分的无助,竟至无法呼吸。”      用连清川的话说“如果你要了解当下中国的真实生态,你就必须有这种窒息的体验。”      他在书里也诚实地写下不愉快的事情,一个擦皮鞋的男人欺负他是外国人,他们大吵,几乎动起手来。      给他校对的美国朋友说“我不喜欢你这个样子”      当地一个女孩却写信给他说,这个细节让她接受和同情他“因为我理解一个人被自己曾经厌烦的东西捕获时的悲哀”。      何伟并不是用外国人的眼睛来看中国人,他是以人的眼睛来看人,也看自己。            8       看了何伟这本书,很多美国人对他说:“我一直觉得中国到处都是公安。但是看完这本书却发现,并不是这样的。”      这本书的封面上是西部荒凉的公路,路边放着一个塑料片做的警察,这是在中国常见的场景,何伟说他选这张照片的意味是说“在中国很多地方其实是没有权力机构管的,是市场和普通人自己在管”      得普利策奖的华人摄影师刘香成说过他拍中国的方式“我并不刻意去拍政治,我只是拍了普通人的生活,只不过普通人的生活里反映出了政治”。      何伟经常被问,“中国的政治下一步会怎么改变”他说这种问题特别难回答,“实际上对于我来说不是太重要,我在中国的工作不是改变中国,或者改变中国人的想法。我关心的只是今天他们怎么想”只不过,他说,在不到十年的时候里“所有人都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也都改变了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每个人都在剧烈地变化,反复摇摆,有时自行其是,有时候被裹胁而去。      他很少对这些人评判,只是了解,但有一个细节除外。      六岁的魏嘉经常感冒,他父亲的反应是把名字改掉。嘉这个字有十四划,不吉利。计算机分析说五行中缺水—–何伟说,“我在中国认识的人基本上都缺水”。计算机给的方案是“淞”。      改完名字之后,孩子总是一言不发,大人问好几遍,他回答“不好”。有什么不好,他不给理由,也没提出另做选择。跟往常不一样的地方是,他没生气也没冲着他妈吼叫,他的反应只是一句“不好”,这两个字还是自言自语说出来的,时间慢慢过去,这种克制态度产生了一种奇怪的结合体,当中有无能为力,也透露些许力量。他爸爸无法明白哪儿“不好”,很快就懊恼不已。      对这孩子来说,电脑已经给他承诺了鸿运当头,大富大贵等等,但到头来,这一切统统“不好”,反正就是拒绝使用。      几个星期后,他的父亲放弃了,再没提起这个名字。      写完这个故事后,何伟不常见地写了一句有点抒发感情的话“从此以后,他永远叫魏嘉”。      对这个并不与什么对抗,只是要成为自己的孩子,何伟好象有某种敬重和感情。            9      前阵子,我爸打电话给我,说家族决定把老房子拆了卖掉。这是一个三百多年的清代宅院,我在那儿出生,长到八岁,一个人关于熟悉和稳定的感觉都从那儿来。我爸问我“你看你什么意见?”      这个房子的产权属于十几户家庭,我也没有那个财力去买那个房子,我只能说“由它去吧”      放下电话,我想,由它去吧,对所有我干预不了的事情,我只能狠狠心,由它去吧。就当是看历史,旁观好了。我早就变化成另一个人了,我不需要这些。别动感情,就这么着吧。      我认为我已经忘了这件事,看何伟的书,我才重新感觉到内心的掀腾。      在他书里,写到这个家庭里,魏嘉的大伯是一个智障聋哑人,村里人叫他傻子,没有人理他,只有不满6岁的孩子跟他玩,玩的时候他很欢乐。何伟每次试图跟他说话,都被村民拦住“他听不懂”。      有一天,魏嘉的爸爸让何伟开车送一家人去镇政府,到了门口,开开门,他把傻子拉下了车“政府应该每个月给我们钱养他的,他们不给,我只能把他留在这儿,直到他们愿意出钱为止” 。傻子没有任何表情。      魏带着他哥哥穿过院子,走过一个金光闪闪的大钢球雕塑,进了大门。      下午稍晚的时候,领导们用车把人送回了大山里,在离村子里还有几公里远的地方停下了,傻子从来没有一个人离家那么远过,但他靠本能找到了回家的路。      何伟再回到三岔村的时候,傻子远远地看见他,咧着嘴大笑,指着轿车,比手势,是在讲述坐过他车下山的事。      “我懂”何伟说“我记得”,他想道个歉,说自己当时明白这事儿的时候,已经太晚了,还是把傻子丢在政府了。但是怎么也找不到一个办法表达歉意,傻子还在那儿激动地大大比划着手势。      后来补助就有了,再后来还给残疾人发了彩电,魏嘉的爸爸把彩电送给了一个“关系”——-“反正傻子也看不懂”。傻子晚上一个人坐在黑屋子里。      等孩子6岁之后,长出了父亲一样的桶状胸脯,也学会了像其他人一样对傻子不理不睬。      何伟写出了我熟视无暏的中国,和那种亲切的酸楚。那个酸楚就是剧变的实质——-人最大的痛苦就是心灵没有归属,不管你知不知觉,承不承认。   来源: 柴静·观察 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0d37b01017gcn.html 打喷嚏链接: 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xilei&id=41516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韩寒最新小说) 用手机上 喷嚏网 :m.dapenti.com        每周精华尽在【 喷嚏周刊 】        《喷嚏图卦》图片托管于又拍网

阅读更多

可能成为下一个利比亚的10个国家

近来利比亚的局势很紧张,权贵们争来争去,普通百姓流血流泪,历数可能成为下一个利比亚的10个国家,下一个利比亚,是谁? 1、叙利亚:总统专制受到威胁 政体: 一党专政,总统Bashar al-Assad 结论: 尽管叙利亚的经济势头比其它国家要好点,但是反对者仍然对政府非常不满,现在已经威胁到了总统的政权。总统相信可以从伊得到必要的帮助以保证他的安全,但是就目前的形势表明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2、巴林:沙特阿拉伯帮助镇压暴乱 政体: 君主立宪制 结论: 巴林的主要反对者已经被阿拉伯国家用暴力镇压。如果巴林的反对者仍然不能得到美国和伊朗的特别照顾,那么他们的反抗将会失败。因为美国在巴林有一定的影响力,伊朗跟什叶派也有一定的联系。 3、也门:政府粗暴镇压示威者 政体: 君主立宪制;选举不完全自由 结论: 也门反对者的行径已经被政府军粗暴地袭击。在上周五,在政府军的镇压中有20人遇难。就在两天后,也门总统解散了政府。也门的未来主要跟这个地区主要的力量沙特阿拉伯息息相关。如果阿拉伯国家仍然支持政府军的粗暴行为,也门的反对者的血腥场面还会继续发生。 4、沙特阿拉伯:控制着海湾地区是关键 政体: 君主专制 结论: 沙特阿拉伯可以防止海湾地区成为下一个北非。政府的意愿是运用武力来压制自己的国民,有证据表明他们正在对抗阿拉伯国家的其他成员。对沙特来说,现在重在维持自己的统治同时平息本国的混乱。他们的主要对手是伊朗。他们的领导人会采取任何手段去阻止伊朗影响少数的在海湾的什叶派人民。 5、伊朗:德黑兰会搬去巴林? 政体: 伊斯兰教共和国 结论: 伊朗已经开始处理来自中东的反对者,但是镇压的效果并不好。伊朗在2009年进行了大量的改革,他们是用残暴的镇压手段来保障的。伊朗可以去干涉巴林,巴林是一个什叶派人口大国。这样就可以更大地与阿拉伯对抗。 6、摩洛哥:改革已经开始 政体: 君主立宪制 结论: 摩洛哥为其政治改革而正在经历着反对运动,尽管国王已经明确表示会继续推进改革。国家的不稳定还会经历段时间,不过反对者的目的不是推翻政府。 7、约旦:国王Abdullah努力平息危机 政体: 君主立宪制;包含有限制的民主 结论: 尽管约旦的领导层已经重新洗牌,但是政府仍然面临着反对者的示威。上周五,成千上百的反对者继续示威。和摩洛哥一样,政府继续推进宪法的改革,反对者也在努力减缓政府的改革步伐。 8、巴基斯坦:国家的不稳定影响到了民主 政体: 民主共和国 结论: 巴基斯坦的经济危机严重,同时国家也并不稳定。他们刚刚经历了大洪水、还在美国和塔利班中间徘徊。 9、越南:一次经济危机导致了反对越共党的权威 政体: 资本主义专制 结论: 在亚洲,如果经济继续减退,失业人数继续增加,越南将成为利比亚的继承者。在经济没有好转的时候,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10、委内瑞拉:查韦斯已经不受欢迎? 政体: 专制共和国 结论: 现在还没有办法确认查韦斯是否会因为经济问题而不受国民爱戴,这个国家没有像埃及一样的残暴经历,总统的反美思想很受欢迎。 友情提示:如果文章有分页可能会被截断,请 点此阅读全文 。 阅读佳人美文,让自己更美好!请访问: http://www.jiaren.org 卿本佳人 for 佳人 | 订阅 | 热文 | 投稿 | 广告 | 豆瓣小组 | 精选淘宝皇冠店 | 佳人淘宝商城 佳人猜您也喜欢: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个性十足(15P) 国家地理:人体内的旅行 国家地理美图精选(10P) 当国家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柴静演讲:什么样的国家值得骄傲 无觅

阅读更多

中国企业家网:罗永浩:把自己的理想主义变现

感谢志愿者 食草 投递。 罗永浩高校巡讲现场 汶川地震时,老罗和部分牛博网作者赴灾区赈灾 作为主角之一,参加贾樟柯“语路”计划拍摄 老罗英语培训学校,罗永浩和员工们 老罗英语培训的老生推荐率高达35% 【中国企业家网】2010年11月23日晚7点,罗永浩站在北京海淀剧院的剧场幕后,对着全场说:“大家镇定一下情绪,我准备出来了。”在张亚东、刘瑜、左小祖咒等一干朋友的怪叫和全场的爆笑声中,他掀开幕布走入聚光灯下,身后700寸的投影幕上打出演讲主题“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 接下来的137分钟里,他讲述了用无数个段子拼起来的创业经历。在演讲间隙,他播放了一条曾在2010年迷笛音乐节上播出的原创广告,精华是紧跟在一连串快速拼接起来的西方摇滚乐后面的几行字:“听了三千张摇滚唱片/除了Fuck什么都没听懂?到这里来试试吧/老罗英语培训。”他的创意引发了全场疯笑。在听众们的要求下,他把这则广告又播放了一遍,并叮嘱灯光师:“他们一鼓掌马上用大灯照亮我。” “他们的自小逼得我不得不自大。”在演讲中他这样评论同行。有报纸采访完他发了两个整版的文章,以至于一个前辈打来电话,怎么也不信他没花一分钱能得到巨大的宣传。他模仿对方当时忧伤的语气说:“大家都是同行,你没必要这样,你不说实话,伤了大哥的心了。” 他对同行的公然嘲弄、在营销上展现的创意才华和对员工和学员的慷慨冲淡了这场品牌宣讲会的商业属性,以80后为中坚的粉丝们满意而归。他们花30块钱买票进场,如愿听到一场酷劲十足的励志演讲,还获赠一本标价29块钱的罗永浩自传《我的奋斗》。这也符合他们对罗永浩的预期:从“新东方老罗语录”的作者到牛博网站长、再到现在的老罗英语培训学校校长,他一直是他们心目中人格高大的领跑者。 “他是普通人里面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智慧走向成功的范例,这对年轻人是一个鼓励。他的牛博网对于社会思想启蒙功不可没,他现在所做的教育工作,也对青年人有很多帮助。”罗永浩的朋友、兼具活动家与艺术家身份的艾未未对《中国企业家》评价说。 “他和韩寒不同。韩寒这一代人没什么负担,而老罗完全是从垃圾坑里爬出来的人。”艾补充说。罗永浩出生在吉林延边一个小县城里,他的人生是一部典型的小镇青年励志片。他浑身泛着叛逆气息、以斗士的姿态嘲弄与迎战不公正的社会秩序,并且成功。他让正在从“垃圾堆”往外爬的年轻人们觉得自己前途有望。而那些已经被生活击碎了雄心、甘于埋没在“垃圾堆”终此一生的平凡青年,对这个替己圆梦的人更有复杂的感情。 罗永浩享受这种期待。他把演讲上传到了免费视频网站优酷上,上线16天共播放了480万次。他把这个数据记在自己的微博上。“对了,这条微博我是用左手写的,因为右手一直在对着屏幕里的自己敬礼。”他知道,毫不掩饰对自己的欣赏,也是自己的魅力之一。 不耍流氓试验 罗永浩的反骨生自小学时代。据他自述,由于喜欢在课堂上指出老师讲课的错误,一个老师派自己高一的儿子来学校揍了他一顿,另一个老师当着全班学生诬陷他偷东西。这让他早早幻灭了对教师、传统教育体系的敬畏。他父亲是县委宣传部长,在意识形态的养成上,对他却格外开明,不但经常在被老师叫到学校时掩护儿子,就连高二时罗永浩因偏科而要求退学,也未加阻拦。 罗永浩独自半玩半学到27岁,突然萌生了事业危机感。经过一年多的苦学,他自荐进入新东方英语培训学校当老师。一边给准备出国的莘莘学子讲GRE单词,一边用扯淡的方式分享他的世界观,这让习惯了正统教育的学生们耳目一新。2003年,一组单口相声式的“老罗语录”音频在网上蹿红。在一段讨论北京暂住证的录音里,罗永浩讲了一段他与警察斗智斗勇的故事之后问学生:“为什么要在自己的祖国里处处他妈的暂住?”他被学生的掌声打断。 用东北口音嬉笑怒骂的英语培训老师罗永浩因此获得大批粉丝,结交了很多精英朋友,同时也为新东方狠狠做了一把深度传播。当时的新东方正在筹备美国上市,新东方后期的很多运营方式让罗永浩觉得曾经的理想主义光环已经被商业色彩冲蚀,他丧失了教书的热情。 这算是他对自己理想主义的第一次估价。他当时每年能从新东方拿到五六十万元的年薪,每年除了寒暑假外,工作还算轻松。为了这个他原本打算呆下去,独善其身。但“语录”一火,他认为自己带给新东方的已经高出新东方给他的回报。“如果没有语录,我可能还在那儿教书。语录越传越多,越传越火,结果是我每天都在给一个我不喜欢的机构额外做贡献,我很不舒服。” 2006年6月他从新东方辞职,一个月后创办了精英言论网站牛博网。他借自己声名优势邀请到上百位意见活跃的媒体人、学者、网络作家在牛博网上发言讨论,并推动过一些公益活动的落地。2008年汶川地震时,罗永浩在牛博发起赈灾募捐,并允诺亲自监督200多万元募捐款项的使用,事后公布的账目明细里,连买瓶矿泉水的容量也列在其中。 “如果我做了一些事情,社会上一片叫好声,我就很开心啊。我很在意别人的看法。”罗永浩说。 但运营了两年后,这个网站被监管机构要求关闭。出于生计压力,在一群培训行业朋友的鼓动下,罗永浩牵头成立老罗和他的朋友们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重返英语培训行业。 再回到这个曾经因为不齿而出走的行业,多少让他觉得没有面子。他不打算妥协更多,于是在跟潜在投资方贝塔斯曼中国谈判时,他在对方异样的眼神里写下的企业愿景是:通过干干净净地赚钱让人相信干干净净地赚钱是可能的。这种格格不入的谈判风格让他一直找不到启动资金,直到一个在非洲发迹了的发小给他打来第一笔300万元。 成为“校长罗永浩”之后,他发现,在商业世界里维持理想主义比在知识界、艺术界要难千百倍。在他看来,挣了钱,基本没有违背自己的意愿和原则,以自己希望的方式活着就是成功。按照这个标准,他认为从商前的自己比现在成功。“以前可以更加随心所欲,现在相对克制一些。”他说。 他清楚,要跟这个世界相处,自己耍个性的边界在哪里。他自己开设牛博网,立即意识到要做平台就得少说话,要做独立评论者就不能做平台,并拿这个道理规劝过创办《独唱团》的韩寒。出于学校运转的自保需要,他也会接受朋友的安排跟官员们吃饭。“他们(官员)在那儿摸摸我胳膊、拍拍我肩膀,说小罗你要怎么怎么,我就在那点头,假笑,装孙子。但我演技很差,估计看上去很不自然。” 既能拎得清这件事并当成机会抓牢,很难否定他身上的商业基因。和大多数商人不同,他的底线高一些。他自信靠一套更磊落的玩法,能在老罗英语培训学校里套现自己的理想主义。比如,他拒绝买银行客户数据来发推销短信和垃圾邮件,要求学校全用正版软件,给授课教师开出三十多万元的年薪,公司员工的加班费、年终奖、带薪休假也毫不含糊。 “现在这时候,如果别人耍流氓,我没有,市场对我的能力要求就比原来更高了,不然竞争不过人家。” 在好友冯唐的推介下,他狠狠研究了一下消费者心理学。在成立学校早期,对同一种课程,他设定有一个1280元的标准收费方案和另一个提供更多服务的1580元收费方案,结果前台员工不断被顾客们痛骂。他痛定思痛,把1580元方案改成“标准”,把1280元的方案改成“优惠”,顾客们怨气一下消减了许多。他把这称为“不那么奸诈”的消费心理学应用。 在初期做课程推广时,他把自己的方案形容成“血腥”:同样总数32次课的课程,老罗英语的收费只是新东方的1/3,而且前8次只收一块钱。有曲艺论坛里的相声爱好者们转载了他这则招生启事,配标题是“这个周末哪里去”。蹭听的八次课临近结束,老师们甚至大度地给蹭课生们讲授接下来的自学方法。 第九次课一开始,学生数量从300多剧减到30多,但4个月后学员规模猛增。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是,老生推荐率高达35%。这是他的老东家新东方在鼎盛时期才能达到的辉煌,他把这归功于口碑营销。 2008年刚刚创立,就有同行找上门来要求收购。罗永浩开价6000万元。对方愤然斥责他“黑”。2010年,老罗英语培训学校年收入450万元,尚未实现盈利,找上门来谈投资的风投碰到一个更“黑”的估值:1.2亿元。 “别的培训机构的话,别说450万,做到4500万,风投也未必会瞧得上。你来我这,肯定不是看中我这点盘子,是看中我这个人。教育培训行业里,学大上市了、学而思上市了、环球上市了、新东方上市了,剩下一大堆几乎都是破烂。扒拉来扒拉去,也就那一两家还行,我就是其中的一个。所以1亿2千万怎么了,我报4个亿又怎样?只是接受不接受的问题,没什么荒谬的。”这是他给自己的理想主义开出的价码。 斗士的敌与友 罗永浩的粉丝比他圆滑。大多数粉丝通过现场、微博或视频围观他,大笑喝彩完后,继续扎进罗永浩所抵抗的规则里生活。他像《让子弹飞》里的张麻子,身负炸碉楼的期待,但在胜利信号显著出现前,他很难找到敢于下注的跟随者。 “在一个诚信的社会中,他一定是以健康阳光、成功创业者的形象被广泛效仿的人。但当下中国,多数掌握社会财富的人并非老罗这样的。他是社会上的熊猫。”作为朋友,导演陈晓卿说。对于熊猫对传统秩序的冲撞,他态度保留。 但罗永浩清楚这恰是自己的王牌。“就我已经走过的人生道路来讲,在这个节骨眼上,我继续说实话,是利益最大化的。” 也因此,他对同行的嫉妒与小动作很敏感,“那帮人(同行)表面对着我客客气气,我知道他们在饭桌上怎么骂我。要是对手搞小动作让我穷途末路,我在倒闭前最后一件事一定把我们所有核心的课程拍成‘多机位、加特技的精良大片’,全部免费上线。大家都别想再从里面赚钱。”因为此,媒体人王小峰把罗永浩称为“排雷高手”。“老罗前进的道路上布满地雷,他很怕踩到地雷上。” 因挑战社会秩序而产生的孤独感让他格外珍视找得到的另一群“熊猫”。他与主持人柴静、出版人张立宪、音乐人周云蓬、媒体人王小山、作家冯唐、导演陈晓卿、名博王小峰意气相投,就连生性桀骜的艾未未都赞许罗永浩在生活里讲哥们义气,“吃什么都香”。 朋友也是罗永浩“既得利益”的一部分。他做公司、去汶川救灾、筹备慈善基金、准备出文艺丛书,资源也是这群朋友。他注册的公司名称干脆就叫“老罗和他的朋友们”。刚开公司时,他的创业金律也是从好友冯唐那里讨来的:做事抓大放小;战略目标明确;能容人。 他对比他更清贫、但更有艺术才华的朋友们有惺惺相惜式的关爱。“我靠,我是超级近人情的。” 2010年5月,罗永浩想为偶像曾轶可录一张专辑。“曾轶可走上音乐生涯是因为听Twins,老天给了些天分,但我觉得她并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遇到一个公司也不知道怎么去包装她,拿她的短板去跟别人的长处去拼。我当时看了就很焦虑。” 罗永浩让自己的媒体圈朋友王小峰牵线,找到曾轶可的经纪公司天娱,联系好北京最贵的录音棚,请来周云蓬、小河、张玮玮等民谣圈高手,为曾轶可录制唱片。周云蓬提醒花钱要省,罗轻描淡写地说找了个土财主赞助此事。 土财主很羞涩,不敢告诉曾轶可自己就是罗永浩本人。 曾轶可来了,却不喜欢这份礼物,她对这班民谣达人们的编曲提不起兴趣。罗小心翼翼地问,那你喜欢什么? “她跟我说了一堆,那些在我眼里都是垃圾。这很正常,你不能逼她,我十八九的时候也听麦当娜之类的听得特来劲。即使我是她亲爹,我也不应该让她进录音棚按我的意愿去录。”罗老师叹了口气,他认了。但对小姑娘的喜欢分毫未减,甚至开始仿着偶像学吉他。他专门买了一把木料考究的Taylor吉他,因为“轶可用的就是Taylor”。 这个理想主义胖子不假思索地把个人趣味渗透进公司:拿着曾轶可的写真集加正版音乐专辑前来报名上课的人,可以得到200元的学费优惠。他扔下公司里的事为曾轶可唱片忙活了几个星期后,偶然听到员工们聚在墙角抽烟,骂自己“傻逼”。以舌战成名的罗校长装作没听见,转身走了。 员工也是他的朋友。 原始链接 © 鬼怪式 for 新闻理想档案馆 , 2011/03/19. | Permalink | 光荣之路 Post tags: 中国企业家网 OMM通讯社@新浪微博 | OhMyMedia@Twitter | OMM通讯社@腾讯微博 加入我们,OMM通讯社志愿者招募!

阅读更多

柴静:背负锐利思考,穿行于沉重人生

以前在书上、在电视中看到央视《新闻调查》的编导“范铭”这个名字,一直将她默认为是60后,感觉她跟这个栏目的杨继红、张洁是一个时代的。 此前,我从未关注过她作品之外的任何信息。近日因一豆友提及,去百度一搜,我震惊了,她居然是一个才貌双全的80后。 昨天下午看她的博客,有一篇写的是她和闺蜜兼搭档——柴静之间的零零碎碎,读到结尾处,我被震了,她写—— “记忆里一直有一幕,某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在我们单位门口狭仄的小胡同里,我和柴静推着一辆断了腿的破自行车(车主是我),诚恳地争论着是我带她还是她带我,迎面开来一辆价值百万的名车,另一位当红女主持摇下窗玻璃与我们热情地招呼,然后擦身而过……” “我们也相视一笑,我们都不拥有财富,我们都是北漂一族,我们都在为克服贫穷而卑微的生活奋斗,而且我们都还不准备放弃,我们很快乐。” 我长久地盯着这两段文字,含泪微笑,脑海里在上演着百万名车和破自行车擦身而过的情景。 晚上一个人在空旷的办公室加班,将这些文字发给一个朋友的时候,再一次哭了。这不是因为我过于感性,而是因为有共鸣,强烈的共鸣。 感动于那两个在胡同里共骑一辆破自行车的姑娘,将复杂的社会问题抗在柔弱的肩头,像女战士一样,永远充满斗志和激情。 知名度给她们带来的,不是财富,而是责任。比如柴静,她的博客留言中,满是检举材料和负面线索,刺目而又沉重。10年来,她住的房子一直没换,也许至今连驾照都没来得及考吧,更别提百万名车了。 她们一起经历许多采访现场,遇到过政府的跟踪,遇到过黑社会的威胁,遇到过监督对象的无理阻挠。有一次面对打手的威胁,范铭只顾着暗地摆弄偷拍机,而柴静则在心中窃喜“节目有戏了”。 这些事,两位姑娘现在说来轻松,还不忘调侃,说是“整个一部地下电影”。但在当时,她们要经历怎样的提心吊胆、惊心动魄? 卢跃刚老师说:“人生要有高峰体验。”所以,我丝毫不羡慕那位开名车的当红主持,她也许只是个报幕员或传声筒,她能享受到物质生活的安逸,却永远不可能有柴静、范铭那样的高峰体验;她能体会到“主持人”这样一种职业的优越感,却永远体会不到“记者”这样一种职业的幸福感。 两种生活状态让我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破自行车”。这不是违心的话,这是我的本性和生命的底色决定的。 正如范铭所说:“作为记者,必然每日背负锐利思考,穿行于沉重人生。”我们要直面复杂的社会,还得直面惨淡的人生。 和她们一样,我也是北漂族,也在为克服贫穷而卑微的生活奋斗,可这样的生活我甘之如饴。 于2008年3月初来到北京,那正是开2会的时间。我还记得当时在QQ个性签名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不是来出席2会的,也不是来报道2会的,我只是来京的打工妹,这是一个严酷的事实。” 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半年以后我终于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尽管工资不高。我还年轻,贫穷何足惧也?钱可以慢慢赚,但这份宝贵的经历并非人人都能拥有。 朋友要我描述自己闲暇的时间如何支配,我套用许老师的歌词,发过去这样一条信息:“周末,我只有两天,一天用来精神,一天用来物质;一天泡在国图,一天逛在西单。”远隔千里,通过这样的描述,他们觉得我的北漂生活丰富多彩。其实,只是我善于找乐子罢了。 所以,我不会因为自己暂时工资微薄而痛恨自己,我只会因为自己的拖拉散漫而痛恨自己; 我不会因为自己没有供职于主流媒体而轻视自己,我只会因为自己的不思进取而鄙视自己; 我不会因为自己无力购买华丽的服饰而责怪自己,我只会因为自己很久不阅读而责怪自己。 我这个年龄的时候,范铭、柴静都已经进入了央视,进入了央视最好的栏目。也许我终其一生都达不到这个高度,但她们已经成为我心中的标杆,我会为之努力的。 感谢这两位老师给予我的力量。 《新闻调查》黄金搭档——郝俊英、范铭、柴静(跳过文字看美女的童鞋请自我忏悔一番)。 ———————————————————————————— 在8月29日首都女记协的演讲大赛中,柴静如是说—— 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她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 只有一个国家拥有那些寻求真理的人, 能够独立思考的人, 能够记录真实的人, 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 能够去捍卫自己宪法权利的人, 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然不言放弃的人, 只有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祖国而骄傲, 只有一个国家真正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美好。 视频地址 http://www.bullock.cn/blogs/xeonchang/archives/78346.aspx 感谢 50 人推荐 推荐 2009-08-28 11:56:37: 麦可 (据当地法规和政策签名未予显示。)   :) 2009-08-28 11:58:47: 唧唧歪歪 (沉默如谜的呼吸)   ”周末,我只有两天,一天用来精神,一天用来物质;一天泡在国图,一天逛在西单”      菜花呀…       2009-08-28 11:58:51: MP3 (她在睡梦中)   平衡现实和理想 不管身处何方 一样可以仰望蓝天白云、微笑如花~~ 2009-08-28 11:59:49: 陈小北||老流氓 (打张飞骂李逵揪驴基霸踩地雷)   原来你如此靠谱儿…       2009-08-28 12:01:02: 陈小北||老流氓 (打张飞骂李逵揪驴基霸踩地雷)   悲观者至少还拥有这些中国传媒的良心.虽然他们也还依然悲观.但至少我们有了脊梁. 2009-08-28 12:11:36: 左岸 (beautiful life,simple mind。)   “周末,我只有两天,一天用来精神,一天用来物质;一天泡在国图,一天逛在西单。”   我也非常喜欢这句话诶   当我告诉朋友们时,他们也觉得我北漂生活丰富多彩   我的回答也是给自己找找乐子          2009-08-28 13:17:27: 风吹草香 (天空蔚蓝澄净像你清晨醒来的眼睛)   最具理想主义气息的文艺女青年 2009-08-28 13:19:35: 爱自由   我们生活多美好。。。 2009-08-28 13:50:20: 神崎莉莎 (动物间的争斗更加执拗和单纯)   开2会………… 2009-08-28 18:07:30: S 楼Ⅱ   蓝天是记者啊。。。。 2009-08-30 19:41:13: 小规模荡气回肠 (☀‘’‘)   啊 2009-08-30 21:57:22: 神崎莉莎 (动物间的争斗更加执拗和单纯)   名人名言哇 2009-08-31 05:35:48: feeling (和有情人,做快乐事。)   好姑娘 2009-08-31 08:27:42: 麦可 (据当地法规和政策签名未予显示。)    好姑娘 2009-08-31 16:42:35: 狐狸 (只有你能真正了解,我风中的沉默)   那会是我不能企及的高度吗?   不是!   我的未来不是梦!   记者~   我什么时候能不心虚的担起这两个字? 2009-08-31 17:19:22: 冉鱼   先看文字再看美女~~~~      老许 柴 真是喜欢 2009-08-31 17:40:52: 麦可 (据当地法规和政策签名未予显示。)   狐狸要向你蓝天姐姐学习。 2009-09-02 10:49:32: 和平 (岁流转 风入画)   蓝天,我爱死你!!!!! 2009-09-02 11:34:38: 麦可 (据当地法规和政策签名未予显示。)   蓝天,我爱死你!!!!! 2009-09-08 16:19:17: 西河 (求行政专员工作一份!!)   很喜欢柴静。今天早上还在看她对孙伟铭二审的采访。一看就病了。 2009-09-09 17:17:44: 空的麦田 (i n 55!W !)    你是女记者? 恩,想说:佩服你!同时还想说:祝福你!    承担这样一份特殊的职业,除了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坚定之外,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身体。好好保重:) 2009-09-09 17:31:54: 碧海蓝天   你们的留言让我惭愧到无地自容! 2009-09-09 17:42:49: 麦可 (据当地法规和政策签名未予显示。)   至于吗? 2009-09-26 09:18:35: 龙在田 (Typhoid and swans)   范铭和安替结婚了,真是天作之合。      网上有人说这是“现实版的神雕侠侣”。。。 2011-03-09 14:07:59: 老干部活动中心   花儿为什么这么美??为什么这么美??   啊~啊~啊~啊~~ 你的回应 · · · · · ·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