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

联合早报 | 周兆呈:出走的“经济动物”

周兆呈:出走的“经济动物” (2011-09-11) 早报导读 [中国早点] 爱台湾 / 爱电影 [中国政情] 搀扶老人 中国亟待重建诚信社会 [台海局势] 民进党“蔡苏配”正式成军 [全球反恐] 恐怖主义阴魂不散、美国淫威凋残 ● 周兆呈 城外城   在北京遇到曾经派驻新加坡工作的中国朋友,难免谈起新加坡今年的两场选举。他们不少人一直关注新加坡模式在中国发展进程中能够扮演何种角色,这两场选举过程的激烈程度、不是那么理所当然的结果,对于外界重新认知新加坡的政治生态和政治形象,是直接而有力的参考和佐证。   而新加坡人自己也让外界刮目相看,有中国学界的朋友就说,没想到新加坡的选民政治热情如此之高。很多新加坡选民借助这两场选举,不断确认彼此对政治版图的预期是否一致。很多人期待通过选举的方式,和其他选民一起建立一种共识和新的契约,对新加坡未来的政治进行想象。总统选举之所以成为5月大选的延续,从中也可以管窥这种社会心理的形成。   新加坡人不再政治冷感,也不再甘于做所谓的经济动物,制造了新环境下的“新新加坡人”的形象。这也必然打破旧有的执政党与民众沟通的方式,迫使执政党适应环境的改变,采取与时俱进的渠道和通途,力求达致既往的信任与委托。   被打破的还包括一些沟通模式和理论的建构。   1970年代德国选举,尽管参选双方的支持率一直未变,但在选举的最后投票之际发生选民的“雪崩现象”,基督教两党阵线以压倒优势战胜对手。原因是舆论对获胜者的“估计”发生了明显的倾斜,认为基督教两党阵线将会获胜的人不断增多,到投票前日变成了压倒多数。这种对“周围意见环境的认知”所带来的压力,导致许多人最终改变了投票对象。   德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诺依曼(Elisabeth Noelle-Neumann)就此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论:为防止受到社会惩罚,个人在表明观点之前会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者“优势”意见时,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观点; 当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或者“劣势”意见时,一般人会由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者附和。在“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中,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产生了。   传播学界多从沉默螺旋的角度强调舆论主导的重要性以及确立集体意识的可能。多年来诸多政治和社会事件也不断证实这一理论的有效性。然而在本次总统选举中,政府刻意与候选人保持距离,却是为了避免政府强势支持,引起不必要的反弹情绪,候选人得到诸多团体表态支持,从选票结果看,也并没有形成沉默螺旋效应,让众多选民在“多数意见”公开形成之后产生附和的压力。   这是和40年前德国选举不大相同的心理和结果。理论需要更新,对选民心态把握也需要更新。从选民的角度来说,候选人的真实理念、行动力等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投票关键。很多时候,取决于民众心理的一种暗示和散播。不少人觉得,反正某个候选人一定当选,我的这一票何妨带着些“挑战权威”的实验色彩?不愿成为沉默螺旋,则会形成反作用力。甚至,在一些人内心有一种隐隐的快感:倒要看看是否会出现意料之外的结局。 微妙的内在心理活动,藉由现代高科技手段的传播,在极短时间内就能达致几何级数的延伸,看似散漫,实则效率惊人,由此而产生的认同也会更直接和迫不及待。

阅读更多

译者 | 《译者》每日原文推荐 2011/9/8-

以下为每日原文推荐。如果你有兴趣,请参与翻译并将译文寄给 《译者》 ( iyizhe@gmail.com ) 以便与大家共享。欢迎使用 邮件组 、 Google Reader 和推特( @yigroup , @xiaomi2020 )跟踪我们的最新消息。   【时政热点】 《纽约时报》: 一个伊斯兰武装团伙通过录像宣称对中国新疆发生的袭击事件负责 ——“土耳其斯坦伊斯兰党”称七月在和田与喀什发生的袭击是他们所为 CNN : 中国的新政治 ——围绕 18 大的权力交接,薄熙来和汪洋之间展开观念交锋。目前看来薄占上风,但问题的关键是习近平的态度将倒向哪边 东亚论坛: 中国的治理和改革的动力 ——为了实现十二五所规划的发展模式,中国必须在三个领域继续改革:管理体制的改革,市场公平竞争的改革和具体行业的改革 路透社: 毛泽东去世已 35 年,但对毛时代的怀旧依然存在 ——毛的忌日将至,纪念堂前的人流排成长龙。不少人怀念毛的时代 美联社: 欧 – 中人权论坛将专家排除在外 ——欧盟称中国拒绝对某些人权专家发放签证非常令人遗憾。中国称那些专家是反华分子。 中国见红博客: 为什么中国不抛弃户口制度 ?——因为它可以避免贫民窟、对企业压低成本有利,也降低了地方政府的成本 美联社: 中国学校刚开学就出现多起食物中毒 ——开学一周内,就有五起学校集体食物或饮水中毒事件, 300 多名学生被送医院 卡内基基金会: 台湾民进党 左右为难 ——它的问题是如何既争取到中间选民的选票,又避免让自己的铁杆失望   【国际外交】 《纽约时报》: 中国的崛起并不是我们的末日 ——美国副总统拜登发表的评论。认为中美贸易和投资的纽带,使中国的成功也会令美国更加繁荣 《纽约时报》: 中国在海上形成挑战 ——“中国并不想和美国开战。它只想吓唬邻国,并且在出现冲突时,令美国不肯出手相助那些国家” 《国家利益》: 美国的对华强硬派让东亚坐享其成 ——对上面《纽约时报》文章的争鸣,称美国的做法使得自己为东亚国家提供免费服务 《外交政策》: 避免与中国 全面 决战 ——作者持坚决反华的观点,称避免与中国作战的唯一手段是加大美国军事建设的力度,形成绝对优势。 《外交学者》: “反俾斯麦式”外交 ——美国的太平洋战略以前是以美国为中心,与别国呈辐射的双边型策略。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需要改变这种外交模式。 《经济学人》: 中国在利比亚问题上的两难局面 ——“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做法,随着国力的增加而开始碰壁 CNN : 西方是否在非洲败在了中国手下 ?——虽然西方在非洲能源工业中依然很重要,但中国对非洲基建、矿产和通讯行业的介入令西方非常不安 东亚论坛: 中美角力,东盟冒汗 ——虽然近期南海局势稍平静了一些,但中 – 美 – 东盟的不平衡三角关系还是让后者积极寻求利用美国对中国进行制衡。   【经济金融】 《华尔街日报》: 中国出现银行资金危机 ?——据美林发布的数据,上海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显示国内银行之间拆借出现紧张局面。 《商业周刊》: 中国告诉欧盟,人民币到 2015 年将成为自由流通货币 ——这将使人民币更加坚挺,但也有专家认为这样做为时过早 美联社: 惠誉警告说中国的信用危险在增加 ——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称危险来自地方政府的大量欠债和金融机构的不透明 《纽约时报》: 贸易夹缝中的混合动力车 ——通用汽车的 VOLT 混合动力车是其未来的希望,但中国想要以自己的市场为砝码要求通用转移其核心技术 《华尔街日报》: 中国并未失去制造业优势 ——过去的经验表明,中国人善于通过调整来应付单位劳动成本的上升,没有理由怀疑今后它不会继续这样做 《福布斯》: 出口不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有专家预测,今年出口对中国 GDP 增长的贡献值很可能是零。 《商业周刊》: 由食品带动的中国通货膨胀,在短期内不会影响到世界经济 《商业周刊》: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令产业界捉襟见肘 ——利润较低的企业面临着日渐减少的人力资源与不断增加的劳动力成本   【生活百态】 《卫报》: 中国的好心人不得不在助人之前先考虑后果 ——助人者往往惹上麻烦,让人慨叹社会文化与道德水准的下降 《印度时报》: 报告称中国每年有两百万人试图自杀 ——虽然国力越来越富裕,但中国的自杀率依然居高不下 《纽约时报》: 中国的新文革:艺术品收藏热 ——富裕人口的增加,带来对中文艺术品的收藏热。各大拍卖行对中国买家青眼有加 《每日电讯报》: 中国恋人找人代办分手 ——谁都不愿面对分手的难堪,所以中国代人分手的中介服务开始走俏   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译者的音频博客已登录iTunes,到 这里 即可收听往期的译者音频节目;下载更新需翻墙。

阅读更多

BBC | 台湾来鸿:维基解密下的总统选举

维基解密公开的电文在台湾政坛引起强烈反应 维基解密近期一口气公布了大批美国外交密电,其中有关台湾总统马英九绿卡电文,使得马英九的美国绿卡是否持续有效,再度成为台湾选举的一个议题。 马英九竞选办公室说,马英九在1977年取得美国绿卡,但在八十年代后即不再使用,其多次进入美国都是使用非移民签证,意谓着其绿卡已失效。 但民进党指出,马英九政府共有十八名官员拥有外国护照或绿卡,除马英九外其它人都亲赴美加等国使馆,完成放弃国籍或永居的法律程序,为何唯独马英九在未经此一程序下其绿卡会按其宣称自动失效。 维基解密公布的外交秘电显示,上届总统选举马英九方面多次要求美方公开说明他已不具绿卡的永居身份,但遭美国拒绝。 而美国在台协会驻台办事处主任,在选后被民进党主席蔡英文问到马英九绿卡时,则以绿卡状态的问题复杂的笼统性说法,回避直接回答问题。 对于此一持续已久争议,最有资格解释该国移民法的美国政府却始终不愿明说,按美方的说法,是因其不想介入台湾选举。 选举的美国因素 虽然美国主观上不介入台湾选举,但从过往选举来看,美国因其它间接因素而在台湾选举中扮演的角色,超过了说明绿卡法规这类问题。 比如中国在1996年导弹试射时,美国派遣了两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到台海附近巡航,而台湾选出的首任民选总统,即是一路被北京瞄准狠批的李登辉。 一种广泛的看法是美方的"军力展示",即使不是意在协助李登辉当选,也抵消中国军事压力对李登辉竞选的负面作用。 北京从不避讳通过强烈方式让台湾选民知道其支持阵营,除了1996年试射导弹,在2000年选举前夕,则由当时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疾言厉色表示搞台独"没有好下场"。 此一形势在上届总统选举时发生了变化,北京相对而言不对台湾直接批判,阻止台湾在政治上走向独立的号手,转由华盛顿接手。 美国当时对陈水扁政府的不断批评,虽然不见得直接导致民进党败选,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至少无助于台湾选民对民进党路线的信心。 华盛顿影响力 从维基解密众多电文来看,美国通过在台协会与台湾两大政党菁英保持长期对话,在总统选举时这类交流也持续不断。 电文的内容也显示了美国在台湾的政治地位,比如执政的国民党高层人士,将一些对外遮遮掩掩的党内权斗,毫无保留地对美方"倾诉"。 与北京不同的是,华盛顿在台的影响力范围除了国民党外,也包括此前执政八年的民进党。 维基解密电文显示,在2008年陈水扁大力推动入联公投时,当时民进党方面包括总统候选人阵营及个别立委却私下向美方表示,若当选将不会推动入联公投议题。 中国战略学者多年前即提出一种观点:北京与台北的最短距离是华盛顿;相对于北京亲自文攻武吓警告台湾不得独立,通过华盛顿对台湾施加压力看来的确更为有效。 以本届台湾总统选举来说,"一边一国"诉求在民进党几乎消声匿迹,相对于陈水扁竞选时动辄十万甚至百万民众的台湾独立主题造势活动,本届选举也不复见。 绿卡问题 民进党目前为止在总统选举中更多谈到的是经济政策,以及"九二共识"存不存在等议题。 近日的议题当然也包括了马英九绿卡,民进党持续批评马英九说法前后不一的诚信问题,并引用维基解密的电文与美国相关法规指其绿卡至今仍有效。 以上届总统选举马英九获得压倒性胜利来看,也许台湾选民并不在意绿卡议题,或多数选民相信马英九说法。 若马英九的确仍具有美国的永居身份,即使选民不在意,按台湾的法律规定他也将失去总统资格,但这除非美国政府主动出面说明,否则失去总统资格可能性并不存在。 以美国政府对孙中山公布美国公民归化证件来看,马英九绿卡争议也许会有美方公布答案的一天,只不过,那将在百年以后。

阅读更多

BBC | 维基解密揭露台湾政坛内斗

维基解密公开的电文在台湾政坛引起强烈反应 维基解密近期公布的美国外交秘电显示国民党政治明星向美国揭露台湾政坛内斗内幕,而相关人士对此则纷纷撇清。 据电文显示,与美国方面谈论这些内容的是国民党的新北市长朱立伦,因电文曝光而立场尴尬的朱立伦称此为无妄之灾,并说将勇于面对。 美国在台协会在相关电文中,将朱立伦称为台湾政坛的明日之星,并认为其可能角逐2016年总统选举。 对于这一系列涉及台湾政治的外交电文,美国在台协会则按往例表示,不评论维基解密内容,并讉责泄密行为。 高层内斗 这些由维基解密公布的美方电文显示,朱立伦在同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长会面时,谈到了马英九与国民党内重量人士连战,王金平,吴伯雄等人以及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不和。 朱立伦谈到了马英九希望国民党这些辈份较高的人士退场,并且非常不喜欢宋楚瑜。 朱立伦这些在两三年前谈到的内容在台湾政坛并非秘密,并由日后政坛发表得到印证,只是相关人士在表面上未撕破脸,经常维持一种看似和谐形象。 国民党发言人就其高层不和内斗之说,再度表示相关传言不实,已同国民党决裂的亲民党则表示,电文的内容证实了政坛人士长久以来的怀疑。 行政及立法院长 维基解密的电文同时也披露了立法院长王金平对吴敦义的评价,他在2007年时说吴敦义太腐败,不适合竞选总统。 以口舌着称的吴敦义对此则说,他相信王金平绝不会讲出这种"突兀而乖张"的话,也许是外国人听不清楚搞错了名字。 虽然吴敦义并称从政以来从未被指控腐败,但他此前与具黑社会背景人士过从甚密,曾引起了民进党的强烈批评。 吴敦义在2007年时在马英九底下担任国民党秘书长,他其后一路高升,除了担任行政院长外,并被马英九选为副总统竞选搭档。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受制于中国,美国学者也自我审查

联络我们 | 繁體 | 简体 2011年 9月 05日 受制于中国,美国学者也自我审查 切尼:中国领导人不喜欢一对一会谈 维基揭密:中国拟向北韩出口导弹特殊钢 中国证实卡扎菲代表访华曾接触军火商 奥巴马劳工节提倡救助劳工新计划 选择语言 Afan Oromo Albanian Amharic Armenian Azerbaijani Azeri Bangla Bosnian Burmese Cantonese Chinese Creole Croatian Dari English Worldwide French Georgian Greek Hausa Indonesian Khmer Khmer (English) Kinyarwanda Kirundi Korean Kurdi Kurdish Lao Learning English Macedonian Mandarin Ndebele Pashto Pashto – Deewa Persian Portuguese Russian Serbian Shona Somali Spanish Swahili Thai Tibetan Tibetan (English) Tigrigna Turkish Ukrainian Urdu Uzbek Vietnamese Zimbabwe – English 中文主页 节目介绍 视频点播 英语教学 粤语 藏语 关于我们 现场广播 点击收听 中文主页 新闻快讯 美国 中国 台湾 政治 经济与金融 人权 法律 更多主题 亚太 中东 欧洲 美洲 非洲 社会问题 教育 宗教 科学技术 劳工 军事与战争 灾害和事故 环境 健康 体育 生活方式 文化艺术娱乐 港澳 专题栏目 国会报道 对比新闻 媒体看中国 信息往来 政府声明 专题报道 图片汇集 互动空间 Facebook YouTube Twitter 读者评论区 网上服务 订阅新闻 掌上快讯 播客 聚合新闻 中文主页 中文主页 更新时间 2011年 9月 05日 星期一 09:04 PM 格林威治标准时间 聚合新闻  2011年 9月 05日 受制于中国,美国学者也自我审查 记者: 黄耀毅 | 华盛顿 图片来源: 美国之音张楠 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孔子塑像 世界各国都急于了解中国,但学术研究却经常受到政治因素干扰。有些学者认为,中国已经成功地让美国学者服从中国的意思。 纽约时报网站上进行了一个关于“美国学者要如何抗拒中国的控制?”的讨论 ,当中指出,当北京对学术加以禁锢的时候,美国大学却不抗拒。该报质疑,在与中国的交流越来越越频繁之际,美国大学要如何维持本身的学术自由呢?讨论区当中有几位美中学者发表了正反意见。 乔治城大学外交学院教授詹姆斯.米尔沃德(James Millward)以“虚幻的两难”(A false dilemma)为题,认为阻碍美国学者们学术触角的,不是中国的学术伙伴,而是中国官员,而这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政治力介入,黑名单人人自危* 但米尔沃德也指出两名研究天安门事件的美国学者黎安友(Andrew Nathan)以及林培瑞(Perry Link),就被列入被中国禁止入境人士的黑名单。而包括米尔沃德在内的13名学者,也由于在2004年合作出版的一本书《新疆:中国的穆斯林边陲》,也被列入中国禁止入境人士的黑名单。 马里兰大学的拉里.品川(Larry Shinagawa)教授对美国之音述说他对于美中学术交流的观察。品川教授说:“在中国大学与美国大学之间,双方就教授们的意图,以及究竟打算要交流些什么,都有着许多落差。到底是知识上的交换,还是金钱关系?这些全都大有问题。很多时候,在各方面,学术自由变的很困难。” 品川教授提到在美国广为设立的孔子学院,虽然名义上从事民间的中文教学,其实背后就是中国政府支持设立的,谁也无法保证没有其他动机。而美国的十万强计画(100,000 Strong Initiative),要在4年内送10万名美国学生到中国学习,也是由政府资助的计画。他认为学术交流若有政治力介入,就很难完全自由。 高露洁大学(Colgate University)校长杰弗里.赫布斯特(Jeffery Herbst)在纽约时报上表示,当他在俄亥俄州的迈阿密大学担任教务长时,曾经为了在该校设立孔子学院而亲自到北京去洽谈。但他同时也前往印度达兰萨拉,亲自邀请达赖喇嘛访美,并且授与达赖喇嘛荣誉学位。赫布斯特认为与中国交流和坚持学术自由并不冲突,美国大学应把持本身的学术价值,并尽力帮助受到中国打压的学者。 *美国学者研究无门,中国说辞自相矛盾* 品川教授进一步向美国之音说明美中学者面临的困境。他说:“学术自由多次的被问题化。所以如果美国学者到中国去,他们不被允许说某些东西,也无法参加某些会议,也不能讨论某些议题。不过要来美国的中国学者也是一样,他们需要通过安全查核,有些人也来不了。” 而每当某些西方学者评论中国政府在某些地区进行的某些措施时,中国政府也经常以“你没有实地到哪去过”为借口,来反驳西方学者的意见,但很多时候,中国根本拒绝核发签证给那些学者,甚至他们到了中国,也拒绝让他们前往研究的地区。 北京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当代研究所所长仁真洛色(Rigzel Losel)也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意见。他质疑有些西方学者到中国做研究,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不过仁真洛色只提到学术客观性的问题,却没有解释,为什么持不同意见的学者就该被拒发签证。 现任的藏人行政中央首席部长洛桑森格也曾说过,他几年前到北京与北大和民族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时,曾要求到拉萨一游,但遭中国政府拒绝。 即使在中国境内,一些曾经受邀上美国之音的节目或是接受电话采访的中国学者,也经常因为官方种种阻碍,而“不方便受访”,或甚至被迫取消已经安排好的访问。 *中国压力导致美国学者自我审查* 品川教授认为,中国这样的做法,对许多学者心理造成压力。他说:“讲到中国的部分,一定有某些学者被列在黑名单上。他们可能是研究少数民族议题的,或研究中国污染问题的学者,他们可能被中国官员列入黑名单。想像你正在发展整个学术生涯,而你的研究对象就是中国,却不被允许进入中国,这将十分的困难。所以有时候你研究的范围十分受到限制,并且也无法如你所意的,真实写出。” 品川教授认为,美国大学虽然知道这种情况,但无可奈何:“我想大多数的大学了解这些教授们有些时候所面临的自我审查的政治问题。教授们为了要延续他们的学术生涯,就会说’这些议题我不能研究,还有某些议题我不应该研究’。” 乔治城大学的米尔沃德教授指出,在他的签证被中国政府拒绝之后,乔治城大学并没有尽力帮助他。针对这样学术自由受到钳制的现象,品川教授认为目前尚未看到解决。他说:“我不认为双方都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我想两边的大学都在回避这个问题。” 密西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的主任玛丽.加拉格尔(Mary Gallagher)在纽约时报的讨论区中指出,其实有些中国大学希望学习西方大学的模式,并期待未来中国领导人也能够尊重学术自由。而美国大学在急于和中国合作的同时,也必须要求学术自由的价值要彻底落实,而不是中国官方“原则保证”就可以。 纽约市立大学的孙雁博士研究中国的少数民族政治,而她说一趟新疆之旅,反而让她更了解双方的立场,化解双方的不信任,她呼吁中国不要担心让西方学者进入中国,即使是敏感地区。美国学者章家敦(Gordon Chang)则认为,这是学术与政治的角力,而美国大学是赢不了中国共产党的。 *干脆弃中转台* 有些美国学者,在中国受阻之后,扭转研究方向。如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彼得.柏杜(Peter Perdue)教授,在中国拒发签证给他之后,放弃北京,转而在2007年到台湾做研究。 不过不仅美国大学,台湾的大学也出现为了讨好中国政府,而自我设限的现象,如今年“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在招收大陆学生的文宣品上,自动将”国立”两字去掉,被民进党立委批评自我矮化。 相关文章 港大风波凸显高校学术自由出现危机 香港大学校长登报公开道歉,表示今后将保证学生的言论自由。上星期该校举行100年校庆,中国副总理前往参加,抗议的学生遭警方粗暴对待,无法进入会场。有关香港学术领域言论自由的争论仍在持续….. 世界媒体看中国:谣言·学术·文学·政治 中国审查人员从杂志上撕掉艾未未文章 冯小刚:审查制度扼杀中国电影创造力 提交评论 * 必须填写 名字 (任意) 国家 (任意) 发送人留言 字数限制在500 * 提交 提交对本文发表的评论表示您同意以下条款: 如果评论中出现与所评论文章无关的内容,或者评论中出现中伤、诽谤或粗俗词语,美国之音保留不发表您的评论的权利。由于篇幅或时间等限制,不是所有提交的评论都会被发表。 提交本评论表示您授权美国之音可以在任何美国之音媒体上使用您的评论 免责声明 收听: 受制于中国,美国学者也自我审查 MP3 最新视频 To view this site, you need to have Flash Player 9.0.115 or later installed. Click here to get the latest Flash player. 新闻快讯 更多»   美国之音《OMG! 美语》让您边看边学地道美语! 想了解更多日常用语,请在微博上关注”OMG美语“ 美国之音中文部正式推出iPhone中文新闻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让您通过易于操作的界面,阅读简繁体版新闻报道…… 网上问卷 美国总统奥巴马9月8日将在国会发表讲话,谈创造就业机会。8月美国的失业率仍是9.1%。您认为中国的实际失业问题和美国相比如何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八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