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中宣部點名,鑒定官員名錶“總書記”被蒸發

《明鏡月刊》特約記者秦雲    不過,9月中旬新浪通知他,有關部門加大了審查壓力。據網友分析,“花果山總書記”被新浪封殺的直接原因,可能與《南方週末》的報道有關。 雖該報道含糊其辭,並未點名,但仍引起中宣部的輿論管制官員的警覺。《南方週末》該報道剛一上網,就有傳媒工作者證實,收到來自中宣部的通知,對此事“不再報道、轉載和評論”。 隨後,南週的這篇報道的網絡鏈接大多無法打開。 《“花果山總書記”微博為官員鑒錶遭“滅口”》一文指出:事實上,在“花果山總書記”看來,鑒錶一事本來簡單,但他也擔心鑒錶系列繼續下去,可能會挖掘出某些“猛料”。 不過,“不可抗力”並沒有給“花果山總書記”爆出猛料的機會。9月18日,網民發現“花果山總書記”的鑒錶系列微博一夜之間被悉數刪除,之後其向媒體解釋微博內容沒有被刪,衹是技術人員采取了單向屏蔽。但9月19日,“花果山總書記”註冊騰訊微博賬號,發文紀念新浪微博主號陣亡,之後繼續發佈鑒錶照片。 接著,“花果山總書記”在騰訊微博感慨,“(新浪)小號也被滅了,看來很快要無處容身了”,“不明白,找個專家來指出本人鑒定有誤,也比滅口強啊。” 隨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花果山總書記”稱,理解新浪承受的壓力,“錯不在他們。”其微博表示,“本人的願望,是活著、鑒錶,而不是做紀念碑下的烈士。” 據外電報道,9月20日,“花果山總書記”被中宣部在中文網絡上“定點清除”。 新浪公司徹底刪除了“花果山總書記”的微博帳號;在新浪微博上搜索這個帳號時,則顯示“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搜索結果未予顯示”。 一位不願意留名的新聞從業者說,數月來,“花果山總書記”不辭辛勞地為各地的官員們鑒錶,一個網民,毫無利己的動機,把本屬於紀檢部門的鑒錶事業當作自己的事業。 她說,“這是什麼精神?現在,他連ID帶馬甲都被蒸發,到底是誰在怕什麼?” 漫畫:鑒錶 只殘留下一息反腐的聲音 在英國《金融時報》9月26日發表的《中國“鑒錶”微博為何被封殺?》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評論:“腐敗”是中國博客圈最為普遍的批評話題之一。今年早些時候,審查機構關閉了一些人們曝光自己所遇到的腐敗官員的網站,人們通常在上面匿名講述他們如何行賄官員。 網友叢曉波評論說,“花果山總書記”的微博鑒錶,之所以吸引眼球,原因不外乎兩點。第一,其專業性、知識性和趣味性,令很多網友大開眼界、大長見識。第二,網友對於貪腐行為的極大關注和憤慨。官員的衣食住行,都應該成為廣大公眾的監督對象。“花果山總書記”善於鑒錶,或許有的網友善於鑒皮帶、鑒皮包、鑒衣服等等,在一個旨在打造民主政治的國度裡,這些善於監督的草根達人越來越多,有助於整頓吏治。 解讀上述新聞,一些深層次內容,更值得推敲。首先,“花果山總書記”,跟很多達官貴人交朋結友,觥籌交錯,並非等閑之輩。這種零距離接觸,為他鑒錶提供了便利條件,也增加了監督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但是,對於普通百姓而言,每天都圍著柴米油鹽轉,哪有機會和條件接觸此類情況。這就引出一個當前頗有代表性的行政話題:官員是否“接地氣”。一些領導幹部,跟基層隔得很遠,有的甚至是“絕緣”,公眾衹能在電視、報紙上看到他們的身影,要想對其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進行監督,從何談起? 叢曉波質問道:對於一些官員的腕上名錶,為何有關部門卻無動於衷,甚至視而不見?對於一些明目張膽拿著名錶炫耀的領導幹部,有關部門為何不能順藤摸瓜,徹查一下表的來歷?實際上,衹要有關部門有心,不但是查處一個貪官的問題,更是為國家減少損失、為政府樹立形象的政治大計。 比如說新聞中提到的兩個人物:某司長戴了塊市價70萬的百達翡麗,還特意摘下來讓商人們爭相傳閱。如此高位、如此奢華、如此顯擺,難道說有關部門一點風聲都沒聽到,一點跡象都沒察覺? 該文最後指出:上述新聞事件,啟發了民智,有利於擴大監督,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但要是民間監督越來越強,而權力領域的內部監督依然千瘡百孔,官員戴名錶的底氣和派頭,依然不會減少。 龐青松在《不可小看“花果山總書記”的鑒錶評語》一文中評論說:衹要一塊金光閃閃的名錶往官員手上一戴,手上的權力很容易條件反射般自動鬆綁。也就是說,一些官員在接受別人送予的名錶時,相當於接過了一副手銬。他既然敢接,有關部門就應去幫他戴上。 讀了“花果山總書記”的鑒錶經,深覺有關部門的人員似乎應該向“花果山總書記”學習,學習他的細心,學習他的敏銳,學習他的專業,也多具備一點鑒定的本領,必能有助於清除幹部隊伍中的各類碩鼠。 然而,正是這位最值得中紀委和中共反腐機構或官員學習的“鑒錶榜樣”,卻在中宣部點名後從網上被蒸發了,只殘留下一息反腐的聲音。 好在“花果山總書記”在接受多家媒體採訪時都表示,他不會放棄給中共官員們鑒錶,並打算在其它網站上繼續自己的業餘愛好。(《明鏡月刊》第23期)

阅读更多

许知远: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最不幸的一代

第三排的短发女生说:“我二十一岁,为什么活得却像是四十一岁?每天都被很多压力裹着,论文、GRE、考研、找工作……”因为情绪激动,她的语速急促,像是迫不及待要把胸中的郁结释放出来,她的单薄身躯承受不住了。 这是北京大学的一堂讲座课,我是这堂课的讲演者,台下是新闻学院的三年级学生。他们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大多出生在一九八七年前后,在九十年代后期度过青春期。这二十年经济扩张、物质丰裕、资讯发达、中国日渐卷入全球化的过程,也是意识形态死亡的二十年。 我们曾本能的相信,这种环境将孕育出更独立、更自由、对世界了解更宽阔的一代人,而他们将把中国社会带入一个新阶段。但事实好像并非如此。这堂课程像是这一代人困境的某种缩影。在讲课环节时,我发现他们对世界所知甚少,十五年前我读书时被认定为必须知道的人类历史和重要人物,他们几乎都很陌生。 而在交流环节时,他们都抑制不住的表达自己的受挫感,他们感觉到社会的巨大压力,不相信个人的意志与力量,感到自己一直在遵循别人的要求而生活。诗歌、爱情、理想主义,这些青春必要的元素,在他们的生活普遍性的缺席。 接触的时间短暂,或许我的观察不可避免的带有偏见。两天后,我在《南方周末》上读到了关于义乌工商学院的“超级毕业生”的报道。这所学校的副院长是个狂热学生创业支持者,学生最普遍的创业方式是在淘宝网上开办自己的小店,他们中最成功的一位叫杨甫刚,他二十四岁,刚毕业不久,却已月收入四万元,还僱用六位员工,其中一位还来自名校武汉大学。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此刻,他是这所默默无闻的学院的奇迹和希望。如今,这所学院正变成一所淘宝创业家的乐园,宿舍里堆满了纸盒子、接不完的电话,年轻人大部分时光都消耗在网上——他们是一群网络世界的小商小贩。副院长贾少华则对记者说:“延续培养精英的老思想,那是误人子弟。” 北京大学和义乌工商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两个极端,却陷入同样的困境——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彻底缺失了。大学失去了独立性,不仅屈服于学业压力,也臣服在社会生存压力之下。而年轻人,这些代表着国家与社会未来的新血液,一方面缺乏灵魂上与知识上的引导者,缺乏保护和鼓励,另一方面被提前推入赤裸裸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式的竞争中,被挤压和驯服,用自己的青春热情和创造力来交换生存哲学。他们没有被当作一个个人来看待,而只是巨大的经济社会机器上的一个齿轮。 我理解那个北大女生的感慨。即使在中国最知名的学府,教育理念也很少被提及。这所大学担负着盛名,却早已交出了原则和信念。日趋严重的教育产业化正扼杀掉它的生命力。它本应是中国最精英的大学,为这个国家提供最杰出的头脑、最富批评性的观念、最具理想主义的青年。但它对于这一使命,视而不见。那些费尽心机考入这所大学的青年,在短暂的虚荣心被满足之后,发现了无穷的失落。 他们渴望在这里被启发,被引导,被激发出生命中最灿烂的东西,并寻找到自己最想走的道路。当这一切都没有时,他就只能成为流行观念的俘虏。他要成为别人希望的自己,他要和很多同龄人在同样的社会标准进行同样的竞争,于是竞争就变得残酷无比,他越发迷失了自己。 我也理解贾少华的感慨和杨甫刚的选择。是啊,这样一所学院,既没有传统也没有现实的师资和学生的竞争力,它唯一的优势在于它背靠这个出名的义乌——全球小商品的集散地。与其让学生在校园里无所事事四年、或者学习那样僵死的知识,不如让他们及早进入社会。但很显然,贾少华误解了“精英教育”。今天的中国大学教育僵化、刻板、陈旧,不是精英教育。而他提供的解决之道,或许不再刻板、陈旧,却只是一种带有新的毒性的解药。他使教育彻底庸俗化,事实上,他的方法没给学生带来任何新的价值,学生们只是提前变成了小商贩。他们的成功也是如此脆弱,就像《南方周末》的记者潘晓凌总结的:“最低的运营成本、最充裕的时间,再加上青春无敌的精力,这些全天粘在电脑前的超级学生们拥有难以复制的竞争力。”但是,义乌已有太多这样的勤奋小商人,或许他们的很多父母都是如此,那么这所学院的存在还有何价值,另一座有个学院名字的批发市场吗? 在某种意义上,二十岁左右的这一代人,或许是最不幸的一代。他们生活在物质、资讯过分丰沛、精神与价值却如此匮乏的年代,也是一个技术手段不断革新的年代,目的和意义却消失了的年代。 因为盗链严重,而我们服务器带宽有限,所以图片设置了防盗链,请见谅。如果您的阅读器看不到图片,请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即可显示图片。 部分文章附有精彩小视频,如果您的阅读器无法观看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 http://luo.bo/26558/ 本文小编:梁萧 标题: 许知远: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最不幸的一代 网友评论 发布时间:2012/06/27, 12:27 萝卜网 Copyright © 2010 – 2012 分享国内外精彩网事。 更多精彩欢迎您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欢迎网友 投稿 、推荐文章。 c5d85dad8496c5aa16731e645eaa0010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日本政治家表示:年轻人的‘铅笔’太小了 用什么来安抚那些不安的年轻人 中国年轻人的消费观 年轻人,你该知道这些 邪恶小漫画:阻止不了的年轻人 来自无觅网络的相关文章: 徐小平:天使投资对年轻人创业很重要 (@yixieshi) 年轻人快速成为百万富翁的方法!! (@fun4hi) 调查显示:92%的年轻人在厕所使用手机 (@yixieshi) 原来233333是哈哈的意思,我跟不上年轻人了 (@fanjian) 15 家年轻人最想去的科技公司,前3名你应该猜得到! (@ipc) 无觅

阅读更多

公眾老不信政府 大陸須重視

記者盧葦/整理  評論解讀中國不信任、不相信政府的人不在少數,人們的負面情緒增多,首先是社會制度、社會生活秩序發生病變的反映,值得大陸政府和社會各界高度重視。  應當說,「老不信」這個詞,並不是一個科學的概念,但以筆者的觀察,中國不信任、不相信政府的人絕不在少數,而不被信任和相信的官員也不在少數。這一問題確實值得政府和社會各界高度重視,只有讓政府保持應有的公信力,社會才能和諧安寧,公眾的幸福指數才能不斷提高。  不信任政府7種心態  公眾不信任、不相信政府有7種心態。第一種,社會焦慮;第二種,不公平感;第三種,思維慣性;第四種,情感轉移;第五種,情緒發洩;第六種,從眾心理;第七種,逆反心理。  「老不信」的7種心態,總起來看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公眾中許多人不信任、不相信政府,相當程度上只是一種情緒性的反應。所謂情緒性反應,就是由外在刺激引發的非理性的反應。第二,這種情緒性反應具有很強的偶發性,且不是持續性的。第三,這種情緒性反應具有很強的破壞性,很容易形成難以預料的雙向傷害。  總體而言,這樣的心態是負面的,應當通過政府、社會、公眾等各方面的努力,來消解、理順、轉化這種負面情緒,努力幫助人們構建和諧身心,從而構建和諧社會。  政策應讓多數人受益  首先,政府制定和實施政策一定要照顧社會各方面的利益訴求,照顧各方面社會成員的感受和心理需求。人們的負面情緒增多,首先是社會制度、社會生活秩序發生病變的反映。如果社會制度能夠讓大多數人受益,如果政府弘揚公平正義有明顯成效,就不可能出現較多公眾不信任、不相信政府的情況。  所以,一旦有公眾表達了不信任、不相信政府的意見,政府就應該看作是一個危險的信號:自己的工作出問題了。就應當立刻深刻檢討自己,查找自己工作中的問題、承擔自己的責任,並努力解決自己的問題。  第二,對公眾的情緒性反應既要高度重視,也不能如臨大敵、反應過度。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能否把公眾的情緒加以理順,使之成為社會建設的正面力量,不僅是對執政者的考驗,也關係到每個社會成員的利益。  在此過程中,人們不應當把公眾的情緒性反應過度解讀為「敵對勢力」,也不應當把這些公眾的態度一概斥之為「不明真相」。目前中國正處於社會轉型階段,出現各種不同的思想認識是十分正常的,對此應當從容自信,寬待包容。  讓人說話天塌不下來  第三,努力建立一種引導人們釋放和排解情緒的通道,給予處於心理困境中的人們更多人文關懷。讓人說話,天塌不下來,而只會讓人釋放和排解不良情緒,交流思想,明辨是非。對於生活中遇到各種各樣困難的人們,政府除了要建立全社會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以外,還應當以各種各樣的方式給予身心關懷和撫慰。政府應當鼓勵公眾通過各種社會組織去關心、關懷弱勢群體和各種需要幫助的人,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幫助他們進行心理的自我調節,讓「尊重和保護人權」的憲法原則體現和落實到社會制度的各個方面。  如果政府能夠帶領公眾建立和鞏固一種「既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社會制度,公眾怎麼會不信任、不相信政府呢?  (摘自人民論壇政論雙周刊2012-6-18,作者蔡永飛為民革中央辦公廳副主任,原題:公眾「老不信」的心態分析) 台灣 中國時報

阅读更多

究竟有多少個中國?

神九升空,單看內地和本地新聞的蓋天鋪地,似乎真的以為舉國歡騰,中外矚目。尤其中國第一個女太空人(內地稱為航天員)劉洋,擔負「頂起半邊天的任務」,更令人倍感振奮。茶餐廳的阿姐,邊為客人寫菜邊看直播,都忍不住豎起大拇指連聲讚好,臉上露出「唔好睇小我哋啲女人」的自豪表情。 內地媒體,焦點也特別放在劉洋身上。劉洋淡掃蛾眉,接受央視專訪,談到升空任務,訓練嚴格,異常繁重,對家人也要完全保密,沒時間照顧丈夫,想起家人,實在愧疚,說着說着,流下了幸福的眼淚。 劉洋三十三歲,還未生育,內地標準,可說已經很遲。主持人問她可有生育計劃,劉洋回應:等任務執行完再說。主持人再問:任務完了,也許還有下一次。劉洋堅定地說:那就看組織安排,永遠都是以任務為先。 寫了這麼多劉洋,不是要為連校巴安全都未解決,就要爭相發射衞星火箭上天的中國航天工業塗脂抹粉,也不是要頌讚這位連生育都要聽從組織安排,忠心耿耿的共產黨員。我想起另外一位婦女,她沒有劉洋那麼幸福,但新聞也是全國矚目。就是因為她的生育沒有聽從組織安排,懷孕七個月,被強迫打針人工流產。 在受到媒體注意之前,這幅圖片已在臉書流傳,太過殘酷了,我不忍轉發。這位嫁到陝西的內蒙婦女馮建梅,遭逢沉重打擊,躺在床上已經好幾天了,不眠不睡,兩眼發呆。那七個月大的嬰兒屍體,放在她的身旁,血迹還未乾透。駭人的畫面,令人髮指的暴行,只要良心還未泯滅,都忍不住流下激動的眼淚。 馮建梅因為超生,計生辦限時一天要他們繳交人民幣四萬元罰款,出外打工的丈夫,時限過了拿不出來,馮建梅就被十多個大漢圍捕,拳打腳踢,強迫在同意書上按下手印。打針墮胎,七個月大的嬰孩,就這樣,活生生的給謀殺掉。 令人震驚的圖片如果沒有在網上流傳,差不多每天都會發生的這類事情,千千萬萬個馮建梅的悲慘遭遇,肯定沒有多少人知道,媒體也不會關注報道。一個又一個的馮建梅,就這樣躲在幽暗的角落裏,無處申訴,無人為她們討回公道。 馮建梅事件可能驚動了政府高層,更害怕影響維穩大局,地方計生辦的兩個官員給停了職,馮建梅的丈夫似乎已經滿意了,認為已為他討回公道。這就是中國基層人民的命運,我們只是能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在電視上,看見中國第一個女太空人進入天宮一號歡欣雀躍的樣子;看見馮建梅躺在床上,欲哭無淚,陪着七個月大的嬰屍。看見李旺玲抱着哥哥李旺陽的屍體號啕大哭,李旺玲至今仍被維穩部門控制,下落不明。看見天安門母親張先玲在公安如臨大敵下祭祀二十三年前逝去的兒子…… 人們不禁要問,在中國,究竟有多少個中國? 吳志森 香港 蘋果日報

阅读更多

北京當局缺少凝聚人心手段

神九上天,蛟龍下海,北京當局高調宣布這兩大頂尖科技進展,但民眾反應平平,沒有出現過去那種「群情激動,歡欣鼓舞」場面,這折射出當局進行政治動員的工具與手段愈來愈少,百姓更加關心自己的事、身邊的事。 當年楊利偉作為中國第一人飛上太空,從開始傳出飛天消息,再到楊利偉到各地巡遊,海內外的輿論跟蹤報道了半個多月,舉國歡騰,全國各大媒體對航天消息事無巨細,全方位追蹤,所有的頭版頭條都讓位給楊利偉,當局牢牢地掌握了輿論的主動權與引導權。反觀今次神九上天和蛟龍下海,雖然也展示中國高科技的最新成就,但輿論的反應便平淡了許多,民眾也沒有像以往那樣興奮。 老百姓關注度下降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當局好大喜功,百姓對類似的「成就」司空見慣。當年北京奧運會牽動十三億人的心,但之後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深圳大運會,各種「盛會」接連不斷,而且安全保衞全面加強,開支不斷擠佔民生支出,使老百姓的心理發生變化,從盼望到厭煩,從關心到漠視。 另一方面,老百姓更加關注自身利益的事,從吃喝拉撒到官員腐敗,百姓的關注度不斷上升。中國政府「搞得好奧運,搞不好春運」、「神九能上天,食品皆有毒」的強烈反差,使百姓對當局忽視民生強烈不滿。在很多人看來,神九上天、蛟龍下海是政府的面子,與普羅大眾利益沒有必然聯繫,但食品衞生卻關係到千家萬戶,百姓也更加關注。 個人主義大行其道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過程,其實是集體主義瓦解、個人主義上升,民族主義瓦解、自由主義上升的過程。整個社會的價值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政府官員說一套做一套、當面反腐背後貪腐的做法,使民眾對政府的信任與信心大打折扣。愛國主義已沒有以往那種號召力,個人主義與自由主義卻大行其道,當局已無法有效地凝聚民心、整合輿論。 面對一個利益多元、輿論分化的時代,中共第五代全面接班後如何樹立權威、團結民眾,將是一個巨大的難題,當局已經無法通過辦一場盛會,或者發射衞星等方式進行政治動員,當局如果不切實改善民生,從老百姓切身利益做起,重新獲得民眾的諒解,執政恐怕無以為繼。中共這艘大船,現在不需要做騷的演員,而是需要解決問題的能手。 馮海聞 太陽報

阅读更多
  • 1
  • ……
  • 7
  • 8
  • 9
  • ……
  • 18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