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

牛博国际 | 纪录片《三峡啊》导演王利波:最大可能去接近真相

闸门徐徐的打开,船向船闸的深处缓缓驶去,站在船头,一种怪异的感觉袭来,人类终将被自己创造的文明所吞噬。 ——王利波 中国。长江。三峡大坝。 自孙中山1919年在《建国方略》中首提“(长江)自宜昌以上,入峡行…当以水闸堰其水”起,近一个世纪的韶光已随江水东逝而去。百年里,江山虽几番易主,但修建三峡工程的政治梦想却一直在延续,从孙中山到蒋介石,从毛泽东到江泽民。 三峡工程一度被认为是大国崛起的象征,它的诞生不仅被赋予了政治意义,还蕴含着国家经济发展和人类改造自然等多重意味。然而,从1992年三峡工程议案以破天荒低得票率通过全国人大之日起,三峡工程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一方面,有关三峡工程在移民安置、生态保护、地质灾害、防洪抗洪、抗核打击、施工质量等方面的质疑之声多年来不绝于耳;而另一方面,有关三峡的任何媒体报道、出版物和影像资料受到当局严格的政治审查,反对之声屡遭掩埋,汹涌民意的“三峡”水位或已迫近临界线。 正是因为如此, 三峡工程建设以来激发了无数不平则鸣的纪录片,而最新的一部《三峡啊》不独哀山河破碎和公开迁徙剥削,更全面解剖它作为政治化工具的来龙去脉,指出此乃十几亿人口必须承受的现代化宿命。 3月20日,荷兰在线记者独家专访了该片导演王利波。 关于《三峡啊》—— “三峡折射中国政治发展脉络” 《三峡啊》片长108分钟,由香港阳光卫视投资,王利波担任导演,张钊维和王利波担任制片。王利波在拍摄之初就决定将所有素材制作成电视版和导演版两个版本,前者《三峡江湖》将于近期登陆阳光卫视,而后者《三峡啊》日前已入围香港国际电影节,本周内将全球首映。 与以往有关三峡工程的纪录片不同的是,《三峡啊》聚焦于三峡工程背后那些被掩埋的故事。王利波自2009年开始拍摄,期间辗转北京、重庆、成都和广西等地,采访了多位当年曾正式或非正式参与三峡工程论证的专家学者,和持反对态度的一些人,如前水利部副部长李锐,叶剑英养女、异见作家戴晴,经济学家茅于轼等。“向一群曾经守着学术良心的三峡好人等致敬,更透视可怖的未来画面:利益集团早已形成,他们动物凶猛扑出长江,凌驾政府以水利之名,向国内外盲目输出大坝建设。”在香港国际电影节的官方网站上,记者看到这样一段该片的简介。 除此之外,王利波还重点采访了大批三峡移民及其后人。他说,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三峡移民的生活困境的话,那就是“迷茫”。这首先体现在经济上的窘迫,在三峡工程修建期间,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情况是上升的,但库区移民的收入却在下降,土地没有了,工厂倒闭了,无论大人小孩都只能外出打工谋生,这种流离感、没有根的生活伴随着每一个人。另外,在王利波搜集信息的过程中,他还发现大批三峡移民获得了不公平的搬迁安置赔偿,而且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 在谈及为什么选择三峡工程如此宏大的选题时,王利波称最初的灵感实属偶然。“当时有朋友推荐我做一些有关水的题材,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在搜集素材的过程中,我的目光逐渐落在三峡工程上。三峡工程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伴随着中国的成长,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变化,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决策,三峡工程的每次转折点说到底是中国政治上的转折点。一部三峡工程的建筑史,很好地反映出中国政治发展的脉络和走向,这也是我拍摄此片的初衷。”王利波对记者说。 据有关资料显示,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枢纽,三峡工程耗资超过2500亿人民币。三峡工程的建设资金来自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及电费附加费。国务院1992年曾下发规定,全国人民每使用1千瓦时电能便需附加上交3至7厘钱不等以投入三峡工程,此后这一数字又被多次调升。对此,王利波表示:“据有关统计,平均每个中国纳税人大约花费了100多元在这个工程上,换句话讲,每个中国人都理应是三峡工程的老板和股东,但三峡工程为什么建、建成什么样子、抗洪能力如何等等问题却一直不明不白,每个公民都有权利知道这些事情。我就是希望通过宪法赋予的合法知情权和话语权,以一位公民的身份走进三峡工程,去探究一个个体的责任和权利是什么,一个国家政府的责任和权力又是什么,我想我有权利去发问。” 关于纪录片产业—— “接受政治审查是自取其辱” 2012年,一部由中国官媒CCTV制作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风靡大江南北,一改纪录片市场的经年颓势,有不少业内人士高呼纪录片产业的春天已经来到。 作为在该行业已小有名气的新锐导演,王利波对此却难以认同。他指出,中国纪录片产业可以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两个体系。对于前者来说,中国近年来不惜重金打造国家软实力,得益于来自官方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体制内的电影人的春天或许真的来到了,但这是要在远离意识形态或高度认同政府意识形态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对于体制外的独立电影人来说,迎接他们的不是春天,而更像是严冬。 王利波向记者介绍,据他了解,2012年一年有四个独立影展被官方强制关停。关停的直接后果是,大批独立电影人的作品无缘与观众见面,多数只能采取小酒吧式的小范围的放映。这对于独立电影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有越来越多的独立电影人把目光投向国外,积极参加国外影展,很难说这是主动为之,而更像是被制度和生活所迫下不得不的选择。 除了政治审查之外,独立电影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王利波继续表示,独立纪录片很难拿到资金,很多电影人费尽心机自筹资金,却往往不得不面临着无任何经济回报的后果。在独立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因为无许可、无手续,电影人往往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骚扰和阻挠。“另外,在成片后的推广和发行阶段,因独立纪录片无法进院线,能够展映的国内独立影展接连被关停,影片没有任何机会能与观众见面。“王利波言语中透露着几丝无奈。 虽然王利波于2009年导演的揭露唐山大地震真相的纪录片《掩埋》先后斩获多项大奖,但同样最终没有逃脱被禁演的命运。“接受审查就是自取其辱,如果接受审查就不要抱怨,不要怪他们把你的东西进行删减,如果你的影片不想被删减,那就别接受审查。相比于其他艺术形式,影像的影响比较直接,而每一个片子他们不可能从头看到尾,对这个东西控制不了,所以他们不关心你拍摄的内容是什么,就是不让播放。” 有网友这样称赞王利波:从《掩埋》到《三峡啊》,他是难得的忠于良知的独立电影人,他迄今为止的两部作品皆因揭露真相而变得珍贵。对此,王利波谦逊地予以回应称,纪录片之于他来说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无关道德高尚或伟大,“我们或许永远都到达不了真相,我们永远行进在抵达真相的路上。我只是想通过我的片子,尽量接近真相,并将我的所见所想呈现给观众。” 关于王利波其人—— “‘四十不惑’的我越来越安静” 每一部电影,都镌刻着电影人灵魂和精神的烙印。相比于中国大多数循规蹈矩的70后生人,王利波的个人经历颇有些另类意味。 1973年出生的王利波在30岁之前,没有过什么正儿八经的工作,跟一帮朋友玩过一段时间乐队。2003年开始“北漂”之后,王利波接触了越来越多的当代艺术,萌发了影像艺术创作的念头。“最开始的时候,我从朋友那里借了部DV,自己尝试着去创作一些东西。前几年主要拍一些纪录片的素材但都没能成片,2008年开始拍《掩埋》,但不得不说这一行的艰难是我始料不及的。”王利波对记者说道。 十年磨一剑,王利波长达整整十年的积淀和坚守,最终换来了不少同行和媒体的肯定。《掩埋》先后获得2009年中国纪录片交流周优秀纪录片、2010年香港华语纪录片节长片组冠军和2011年阳光华语纪录片奖环保组金奖。除此之外,王利波本人2011年还被澳洲齐氏文化基金会授予“推动中国进步奖”。 “四十不惑”的王利波并不后悔自己30岁前“混日子”的时光,当同龄人按部就班地毕业工作结婚生子时,这段自由随性的经历却赋予了他特立独行地去思考和审视中国社会的潜力。拿起摄影机的最当初,自诩为愤青的他满脑子想的是如何去揭露社会的黑暗面,但随着《掩埋》和《三峡啊》的接连面世,他却越来越安静。这种安静,是一个独立电影人在面对着这个嘈杂而庞大国度时的莫言,也是一个男人历经岁月积淀下来的淡定。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自己的角色,也都有自己的使命。我会继续拍电影,忠于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往前走,40岁看明白了很多事,但能认清自己或许比什么都更重要。”王利波最后对记者说。

阅读更多

天空电视台 | 傻瓜Karl旅行在中国

Sky One《An Idiot Abroad》以纪录片的形式描写了主人公Karl游览世界七大奇迹的不寻常的奇妙经历。这是非常另类的旅行纪录片,主人公Karl一直以各种吐槽的方式讲述着他的游历过程。...

阅读更多

Cochina | 我在检阅中国

200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cochina制作了《我在检阅中国》这部纪录片,共43分钟,分为5段。纪录片拍摄的最初想法是源于这个政权一贯以检阅、审视的姿态来看待公民,然在一个正常的社会公民才该是检阅者。于是在这条片子中参与者作为公民来检阅这个国家、这个政权。如今,时间已过去3年,但这部纪录片仍如同拍摄于昨天。...

阅读更多

奥巴马竞选纪录片(完整双语字幕版)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竞选团队15日发布了奥巴马的竞选宣传片,为其竞选连任造势。在这段纪录片形式的影片中,奥巴马被塑造成在困难时刻做出艰难决定的英雄式人物,带领美国走出危机。 (源地址:http://video.sina.com.cn/p/news/w/v/2012-03-16/214261695207.html) 报道指,这部17分钟的短片由好莱坞影星汤姆•汉克斯担任旁白解说,其中充斥着大量表现奥巴马沉思形象的镜头。同时,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副总统拜登等众多有力支持者均在片中对奥巴马的坚定和韧性予以肯定。 汉克斯在影片中称,“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他(奥巴马)作出的艰难决定带来的回报,这些决定不是为了获得短期的政治利益,而是为了长远的可持续的改变。”影片称,希望大家能记住美国已经取得的成就,并看到未来仍将继续的任务。 该宣传片被命名为“我们走过的道路”,由奥斯卡获奖导演古根汉姆执导,意在争取更多支持者为奥巴马竞选连任投票。其中奥巴马作出决策猎杀本•拉登的情景是该片重要的段落之一。 分析认为,这部影片对奥巴马的竞选活动确有助益,充分展示了奥巴马经济、国家安全等政策的积极方面,同时避免了他上任以来的一些不利争端。 因为盗链严重,而我们服务器带宽有限,所以图片设置了防盗链,请见谅。如果您的阅读器看不到图片,请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即可显示图片。 部分文章附有精彩小视频,如果您的阅读器无法观看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 http://luo.bo/22147/ 本文小编:梁萧 标题: 奥巴马竞选纪录片(完整双语字幕版) 网友评论 发布时间:2012/03/17, 10:23 萝卜网 Copyright © 2010 – 2012 分享国内外精彩网事。 更多精彩欢迎您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欢迎网友 投稿 、推荐文章。 c5d85dad8496c5aa16731e645eaa0010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视频:奥巴马总统竞选预告片似好莱坞巨制 奥巴马2012年总统竞选连任公告全文译文 奥巴马邀卡梅伦观看篮球赛场边大吃热狗 奥巴马2012竞选视频 奥巴马:我们为什么要上学 来自无觅网络的相关文章: 奥巴马2012竞选广告:It Begins With Us (@dongde) 奥巴马是居家好男人 (@dongde) 奥巴马……犬! (@ermiao) 奥巴马在英国白金汉宫国宴上打断国歌遇尴尬 (@dongde) 爱情心语:爱情不能挥霍,它会耗尽 (@dongde) 无觅

阅读更多

第二届日舞- CNEX 纪录片工作坊暨论坛将在北京举行

随着影像录制手段的进步和普及,人们对日舞和莱比锡等纪录片和短片影展越来越关注,美国的华裔电影工作者和两岸三地同行在这方面的交流也日益频繁。下个星期将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日舞-CNEX纪录片工作坊暨论坛(Sundance/CNEX Documentary Workshop and Forum)就是其中之一。 日舞影展(Sundance),也有人把它音译为圣丹斯电影节,1984年创办于美国犹他州的帕克城(Park City),现在已经成为独立制片人的重要精神支柱,为资源有限的影艺界新人提供了一个展示作品的舞台。 纪实创意纪录片近年来发展很快,在中国不但吸引了很多有志于从事电影的年轻人,一批演艺界资深学者、导演和演员也积极参与,提供支持。两岸三地的专业人士创办了一个纪录片交流平台,起名为CNEX,谐音是See Next, 意思是“看未来”,也有Chinese Next,即“华人新世代”的含义。 从去年开始,日舞影展的主办方与CNEX合作,创建了“启动中国”项目,今年已经从93份申请当中筛选出了10个短片,将参加论坛的评选活动。 参加这项活动的有一位美国华裔电影工作者,名叫曾奕田(Arthur Dong)。2007年多伦多电影节参展的华语故事片有李安的“色戒”、姜文的“太阳照样升起”等,纪录片则有曾奕田的“好莱坞的华人”(Hollywood Chinese)。这部纪录片里面不仅有大家熟悉的陈冲、邬君梅等人,而且他在拍摄的过程当中,还发现了美国早期华裔移民拍摄的一部无声电影“关公的咒语”(The Curse of Quon Gwon)。 出生于美国的华裔女士黄柳霜(Marion Wong)在1916年拍摄了这部影片,讲述一个华人家庭被中国古代神明的咒语诅咒的故事。曾奕田通过黄家的后人发现了这部尘封将近一个世纪的老片子,通过专家将其修复,得以列入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国家电影名录,是2006年入选的25部电影之一。 曾奕田的作品大多涉及在美国生活的华人,上述“好莱坞的华人”就是他的“美利坚华人的故事”(Stories from Chinese America)集锦的一部分,其他部分有“美国紫禁城”(Forbidden City, U.S.A.),说的是旧金山历史上著名的华人夜总会,以及讲述美国华人缝衣工人生活的“缝纫的女人”(Sewing Woman),这部影片曾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提名。曾奕田努力发掘海外华人的历史,而且与自己祖先生活的土地联系在一起。“台山三部曲”(A Toisan Trilogy)讲的就是从广东台山到“金山”来的普通人的历程。 曾奕田同时也涉足当代美国社会生活,例如“同性恋战事”(Stories from the War on Homosexuality),就是与战争、同性恋等争议题材有关的片子,曾经在日舞影展参演。 曾奕田将于下周前往北京参加日舞-CNEX纪录片工作坊暨论坛,该活动的地点是在北京北北库文创咖啡沙龙(CNEX Café),位于“竞园”图片基地一号库,时间是3月15-18日。想要了解美国华裔为了“留住历史”所作的努力,届时可以前去与曾奕田交流切磋。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