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

Twitter真的河蟹了?

作者: 莫乃光  |  评论(0)  | 标签: Twitter , Google , 推特 , 谷歌 , 過濾 龙年刚开始,社交网站Twitter突然宣布,將会按不同国家的法例要求,过滤部分由用户发出的內容。一直以来,从伊朗反政府示威至埃及的茉莉花革命,以至在中国一心翻墙出来逃避审查的中国维权人士,Twitter都比其对手们如Facebook等,更代表言论和表达自由;难怪这消息一出,网民反应特別激烈。 正当全球网民还在「庆祝」成功击退国会的SOPA和PIPA法案之际,以英文维基百科封网一日成功號召全球关注,形象开放和支持自由的Twitter却忽然有此宣布,即时引起部分网民號召停用Twitter一天,中国维权艺术家艾未未亦在Twitter上表示,「言论自由,没得商量」,「推(特)若审查,我即停推」。 「依法移除」但非过滤 其实,Twitter宣布了什么?一般报导中,都是指Twitter的新审查制度,是当用户留言违反了某国家的法律时,留言会在该国被移除,但同一留言在其他国家仍可被用户看到。 但如果参考Twitter在其官方博客发布的文章(註一),他们的版本是,在过往,如果Twitter因为一些国家的法律要求已需要移除一些內容,他们只有一下子地把该內容刪去,现在他们研发了一些技术,容许他们在其平台上选择性地把个別內容在指地国家移除,但却可以在全球其他地方保留。而且,Twitter讲明,他们现在仍然未开始使用这技术,所以,他们现时的宣布,显然是事先张扬,测试水温。 还有,Twitter在发出宣布后的第二天,「澄清」说明他们不会事先「过滤」任何內容,因为以每天数以十亿的留言数目而言,事先过滤根本不可能(可能不可能,可能Twitter要向新浪和腾讯等中国公司取经),故此他们只会在事后根据法律要求刪除留言。因此,很多报导以「过滤」来形容Twitter的建议新系统,其实不准確。 限制搜寻和限制发言的分別 事实上,Twitter这新制度,源自於Google。首先,Twitter的总法律顾问麦吉利夫雷(Alexander Macgillivray)以前曾在Google订立类似制度,当在其业务所在的国家因为当地法律要求而要刪除搜寻结果时,Google会在被刪除的內容张贴审查的通知,而且还会公开每个国家对其发出的通知要求。(不过,眾所周知,中国是例外,因为这些资料在中国属於国家机密,连公开这些要求都不容许。) 所以,从Twitter(和Google)的角度来说,他们在「逼不得已」下要刪除內容时,会在合作伙伴chillingeffects.org网站公开由政府、企业甚至个人提出的刪除內容要求;他们指出,这样的公开资料其实反而是增加了透明度,其实这样说也不无道理,试想,在其他网络服务因为各种原因而被刪除的內容多的是,我们根本不会知道。 不过,想深一层,Google的搜寻服务和Twitter其实也有不同之处。Google以这方法限制了一些搜寻结果再一些国家得以显示,是限制了当地用户的知情权;Twitter以类似制度限制了一些留言在一些国家不能出现,却是令受影响用户不能在一些国家发言,是限制了这些用户的表达权利。Google这制度一直应用於其搜寻服务,但却未见其扩展至其社交媒体服务如Orkut、Google+ 等。相比之下,Twitter如果推行这新制度,將可能直接影响和限制用户发声,茉莉花不会再现。 版权移除可能影响言论自由 然而,如果我们审视一下Twitter在chillingeffects.org的刪除列表,至现时为止,显然几乎全部都是知识產权相关的要求,由版权拥有者就著如DMCA(美国的数码千禧版权法例)的移除要求(香港现时的版权法修订建议通过后,也会开始出现类似的由版权拥有者向互联网服务商提出的移除通知)。 因此,可以想像和谅解的,是Twitter这建议新制度的主要动机,很可能是因为要面对大量的版权相关移除要求,而非主要因为要依从某些国家对政治言论等限制的要求。不过,虽然如此,因为要適从日益严苛的保护版权相关法例,而影响言论自由空间,这担忧显然不无道理。 Twitter至今尚未表明,他们会否在执行新制度时,限制於版权相关个案?(当然,一些不开放的极权政府仍然可以把言论限制包装为侵权事件。)在一些Twitter根本被禁的国家,例如中国,用户根本就要翻墙出来,才能登上服务,那么中国算不算是Twitter有业务的国家?如果Twitter根本没有进入或不能进入某些国家,又可须依从这些国家的移除要求? 此外,从Google的经验可见,只要这「跟隨本地法律」做法,碰上像中国的国家,他们最后还是要停办其相关搜寻服务;更不幸的例子,將雅虎的「师涛案」,结果更令公司在美国本土受到猛烈评击,损失惨重。Twitter不能不引以为鑑。 爱好和希望维护互联网自由的网民群体,才以为胜了暂缓SOPA和PIPA这漂亮一仗,Twitter却又反而带头后退一步,这拉锯战恐怕只会是长时间的斗爭。还是另一条问题,网民可能在短期內更感关心,就是:Facebook会否仿傚Twitter? 註一:Tweets still must flow http://blog.twitter.com/2012/01/tweets-still-must-flow.html 原文刊於信报论坛 2012.01.31 http://www.hkej.com/template/forum/php/forum_details.php?blog_posts_id=79901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莫乃光的最新更新: 解构奥巴马新选战 / 2012-01-28 12:17 / 评论数( 0 ) 美版网络23条惹火 / 2012-01-21 09:34 / 评论数( 0 ) 幸福的台湾人 / 2012-01-17 09:06 / 评论数( 1 ) 打破教育制度枷锁 / 2012-01-14 18:18 / 评论数( 0 ) 关於泛民初选要说的话 / 2012-01-09 02:09 / 评论数( 0 )

阅读更多

莫乃光 | Twitter真的河蟹了?

作者: 莫乃光  |  评论(1)  | 标签: Twitter , Google , 推特 , 谷歌 , 過濾 龙年刚开始,社交网站Twitter突然宣布,將会按不同国家的法例要求,过滤部分由用户发出的內容。一直以来,从伊朗反政府示威至埃及的茉莉花革命,以至在中国一心翻墙出来逃避审查的中国维权人士,Twitter都比其对手们如Facebook等,更代表言论和表达自由;难怪这消息一出,网民反应特別激烈。 正当全球网民还在「庆祝」成功击退国会的SOPA和PIPA法案之际,以英文维基百科封网一日成功號召全球关注,形象开放和支持自由的Twitter却忽然有此宣布,即时引起部分网民號召停用Twitter一天,中国维权艺术家艾未未亦在Twitter上表示,「言论自由,没得商量」,「推(特)若审查,我即停推」。 「依法移除」但非过滤 其实,Twitter宣布了什么?一般报导中,都是指Twitter的新审查制度,是当用户留言违反了某国家的法律时,留言会在该国被移除,但同一留言在其他国家仍可被用户看到。 但如果参考Twitter在其官方博客发布的文章(註一),他们的版本是,在过往,如果Twitter因为一些国家的法律要求已需要移除一些內容,他们只有一下子地把该內容刪去,现在他们研发了一些技术,容许他们在其平台上选择性地把个別內容在指地国家移除,但却可以在全球其他地方保留。而且,Twitter讲明,他们现在仍然未开始使用这技术,所以,他们现时的宣布,显然是事先张扬,测试水温。 还有,Twitter在发出宣布后的第二天,「澄清」说明他们不会事先「过滤」任何內容,因为以每天数以十亿的留言数目而言,事先过滤根本不可能(可能不可能,可能Twitter要向新浪和腾讯等中国公司取经),故此他们只会在事后根据法律要求刪除留言。因此,很多报导以「过滤」来形容Twitter的建议新系统,其实不准確。 限制搜寻和限制发言的分別 事实上,Twitter这新制度,源自於Google。首先,Twitter的总法律顾问麦吉利夫雷(Alexander Macgillivray)以前曾在Google订立类似制度,当在其业务所在的国家因为当地法律要求而要刪除搜寻结果时,Google会在被刪除的內容张贴审查的通知,而且还会公开每个国家对其发出的通知要求。(不过,眾所周知,中国是例外,因为这些资料在中国属於国家机密,连公开这些要求都不容许。) 所以,从Twitter(和Google)的角度来说,他们在「逼不得已」下要刪除內容时,会在合作伙伴chillingeffects.org网站公开由政府、企业甚至个人提出的刪除內容要求;他们指出,这样的公开资料其实反而是增加了透明度,其实这样说也不无道理,试想,在其他网络服务因为各种原因而被刪除的內容多的是,我们根本不会知道。 不过,想深一层,Google的搜寻服务和Twitter其实也有不同之处。Google以这方法限制了一些搜寻结果再一些国家得以显示,是限制了当地用户的知情权;Twitter以类似制度限制了一些留言在一些国家不能出现,却是令受影响用户不能在一些国家发言,是限制了这些用户的表达权利。Google这制度一直应用於其搜寻服务,但却未见其扩展至其社交媒体服务如Orkut、Google+ 等。相比之下,Twitter如果推行这新制度,將可能直接影响和限制用户发声,茉莉花不会再现。 版权移除可能影响言论自由 然而,如果我们审视一下Twitter在chillingeffects.org的刪除列表,至现时为止,显然几乎全部都是知识產权相关的要求,由版权拥有者就著如DMCA(美国的数码千禧版权法例)的移除要求(香港现时的版权法修订建议通过后,也会开始出现类似的由版权拥有者向互联网服务商提出的移除通知)。 因此,可以想像和谅解的,是Twitter这建议新制度的主要动机,很可能是因为要面对大量的版权相关移除要求,而非主要因为要依从某些国家对政治言论等限制的要求。不过,虽然如此,因为要適从日益严苛的保护版权相关法例,而影响言论自由空间,这担忧显然不无道理。 Twitter至今尚未表明,他们会否在执行新制度时,限制於版权相关个案?(当然,一些不开放的极权政府仍然可以把言论限制包装为侵权事件。)在一些Twitter根本被禁的国家,例如中国,用户根本就要翻墙出来,才能登上服务,那么中国算不算是Twitter有业务的国家?如果Twitter根本没有进入或不能进入某些国家,又可须依从这些国家的移除要求? 此外,从Google的经验可见,只要这「跟隨本地法律」做法,碰上像中国的国家,他们最后还是要停办其相关搜寻服务;更不幸的例子,將雅虎的「师涛案」,结果更令公司在美国本土受到猛烈评击,损失惨重。Twitter不能不引以为鑑。 爱好和希望维护互联网自由的网民群体,才以为胜了暂缓SOPA和PIPA这漂亮一仗,Twitter却又反而带头后退一步,这拉锯战恐怕只会是长时间的斗爭。还是另一条问题,网民可能在短期內更感关心,就是:Facebook会否仿傚Twitter? 註一:Tweets still must flow http://blog.twitter.com/2012/01/tweets-still-must-flow.html 原文刊於信报论坛 2012.01.31 http://www.hkej.com/template/forum/php/forum_details.php?blog_posts_id=79901

阅读更多

编程随想 | 回顾 六..四 系列[12]:4月18日,从悼念到请愿

前一个帖子 ,俺介绍了胡先帝的悼念活动3天内席卷天朝各地。到了4月18日这天,帝都的大学生们已经不满足于纯粹的悼念。他们想借助这次声势浩大的悼念,提出进一步的政治诉求。所以,18日这天出现了(六.四.运.动中)第一次 政治性 的抗议活动——人民大会堂静坐请愿。 ★”北大七条”的出台   话说17日晚间,有几位北大的学生制作了一块10米长2米宽的横幅,上书”中国魂——部分北大校友暨师生敬挽”。然后拿着这个长条幅在校园内游行。到了深夜时分,参与校内游行的学生越聚越多。大伙儿就提议,干脆到广场上去。于是,一干人等(据说有上千人)就从北大校园一路走到天.安.门(到达广场的时候已是次日凌晨4点,精神可嘉)。   那会儿还是大清早,广场上除了学生,大概也没多少市民。于是这拨学生就开始考虑接下来该咋办?估计很多学生对2年多以前的 八.六.学.潮 还是记忆犹新。八.六.学.潮没有持久,有很多原因(俺的分析在” 这里 “),其中之一就是:缺乏明确的,统一的政治诉求。所以,纪念碑周围的学生们就开始讨论他们的政治诉求。最终商定了七条要求——也就是后来闻名海内外的”北大七条”。 ★”北大七条”的两个版本   为了写这个系列,俺特地参考了不少相关的资料(书籍、网站),以求尽量真实。关于”北大七条”,俺发现有两个版本,流传较广。 ◇版本1 一,公正评价胡耀邦的政绩,肯定民主自由的宽松的政治环境; 二,彻底否定”清除精神污染”与”反自由化”运动,并为这次运动中蒙受不白之冤的人平反; 三,要求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其子女向全国人民公布其财产状况; 四,允许民办报纸,开放报禁,制定新闻法; 五,增加教育经费,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 六,取消北京人大常委会违反宪法而制定的限制游行的”十条”; 七,对此次活动作出公开的报道,见诸党政机关报。 ◇版本2 一,重新评价胡耀邦同志的是非功过,肯定其民主、自由、宽松、和谐的观点; 二,彻底否定清除精神污染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对蒙受不白之冤的知识分子给予平反; 三,国家领导人及其家属年薪及一切形式的收入向人民公开,反对贪官污吏; 四,允许民间办报,解除报禁,实行言论自由; 五,增加教育经费,提高知识分子待遇; 六,取销北京市政府制定的开于游行示威的”十条”规定; 七,要求政府领导人就政府失误向全国人民作出公开检讨,并通过民主形式对部份领导实行改选。 ◇哪个版本是真的?   这两个版本的头6条大同小异。但是 第7条完全不同 。那么,到底哪一个版本是真实的捏?   版本1的出处比较丰富,有如下几个: 香港记者协会出版的《 人民不会忘记 》(相关页面在” 这里 “) 当事人之一 张伯笠 的个人网站(相关页面在” 这里 “) 当事人之一 李进进的文集 (相关页面在” 这里 “) 《”六 • 四”事件民间白皮书》第30页(书中的备注称:提及的”北大七条”引自李进进文集)   版本2的出处比较单一,主要来自于《 天.安.门文件 》(又名《中国”六 • 四”真相》)。   另外,维基百科的 “六四事件”词条 不知何故也采用此版本。不过维基百科还算客观,在该词条的备注中,注明了”北大七条”存在多种版本,维基引用的是《中国”六 • 四”真相》的版本。   从资料出处来看:版本1有多个比较可信的来源。比如:张伯笠是那天参与讨论北大七条的学生之一;李进进是当天向人大常委会递交请愿书的学生代表之一。   从当时形势来看:18日那天,大学生刚开始准备政治请愿,学生和政府之间的矛盾还没有激化,不太可能提出像”版本2″这么激进的政治要求。   综上所述,俺倾向于认为: 版本1是真实的 。 ★《天.安.门文件》为何失实?   至于《天.安.门文件》一书,为啥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失实,俺顺便来聊一下:   在 前一个帖子 ,俺大致介绍过这本书的来历。此书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当时的党国爪牙(比如国安人员)发给裆中央的报告。照理说,”北大七条”是学生提出的最主要的政治诉求,当时广场上肯定有便衣人员把这一幕给详细记录下来。这帮爪牙连某某大学在几月几日几点几分贴出几张大字报,都数得一清二楚。如此敬业的爪牙,没道理把”北大七条”这么重要的东西给搞错了。   所以,比较大的可能性是:爪牙们提交报告之后,在到达裆中央之前,中途被人篡改了。那么,会是谁干的捏?   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俺先来聊一下当时朝廷高层的情况。 本系列 的头几个帖子,俺已经花了很多口水,介绍当时朝廷中的两大派系——改革派和保守派。这两派的关系,可谓水火不容。想当初老胡就是因为八.六.学.潮没处理好而下台。老胡被废之后,保守派本来想趁机拿下总书记的宝座,可惜老邓又扶了赵.紫.阳,让保守派美梦落空。如今,大学生借着悼念老胡,掀起新一轮学.潮。对保守派而言,这是个天赐良机。如果八.九.学.潮老赵没处理好,也很可能下台并导致改革派元气大伤,那保守派就可以从中得利。   而当时帝都的市长是陈希同,市委书记是李锡铭。此2人恰好都属保守派,据说他俩跟李鹏的关系还挺密切。而李鹏这个人,一直不满足于总理这个位置,老想把赵.紫.阳挤掉,自己当总书记。所以,当这份报告送到北京市政府手中的时候,很可能就被篡改了。   篡改者的目的,就是故意夸大学生的要求,让高层(主要是八元老)觉得学生很激进。大伙儿想想看,”北大七条”的最后一条被改为: 要求政府领导人就政府失误向全国人民作出公开检讨,并通过民主形式对部份领导实行改选 。这样一种说法,无疑会激怒八元老,尤其会激怒老邓。后续的帖子,俺还会提到保守派的另外一些伎俩——通过这些伎俩,保守派逐步地让老邓觉得,这帮大学生已经不是”人民内部矛盾”,而是”敌我矛盾”。 ★人民大会堂的请愿   分析完”北大七条”的真伪,接下来稍微介绍一下那天的请愿过程。   话说那天拟定出7条政治诉求后,还没到上班时间。于是学生们就到人民大会堂门前等着(人民大会堂就在天.安.门.广.场边上)。等到里面上班了,就选出4个学生代表( 王丹 、李进进、 郭海峰 、张志勇)进大会堂提交请愿书。   当时和学生代表交涉的,是人大信访办的官员。这些官员根本就没把这些学生放在眼里,拿到请愿书之后,只是简单说了句”要研究一下”,就想把学生们打发走。大会堂门口的这些学生,当然晓得政府官员在敷衍了事。但是他们都比较犟,一定要全国人大派出正式代表,接受学生的请愿书。而全国人大的官员,在上级没有指示之前,又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双方就这么耗着——从上午耗到下午,再从下午耗到晚上。很多学生是17日深夜从北大徒步走到广场,然后又在大会堂门口不吃不喝,静坐到18日晚上,实在是毅力惊人。 (香港《亚洲新闻周刊》89年5月那期的封面,地上铺的是”中国魂”横幅,横幅上放的白纸写着”北大七条”,拿话筒的是李进进)   随着时间的流逝,大会堂门口的学生越来越多,各个大学的人马都加入进来——很多学生本来要到纪念碑搞悼念活动的。搞完悼念,也顺便加入到静坐的队伍中。据李进进回忆,他当时已经做好连续静坐几天几夜的准备,还叫人回北大拿些棉衣棉被。   到了晚上7点多,随着静坐队伍迅速扩大,官方终于做出让步——人大常委会派出几个知名的代表(宋世雄、刘延东、等)到大会堂外面跟学生见面,并当面接受了请愿书。顺便说一下:刘延东当时任全国青联主席,如今已高升政治局委员;至于宋世雄,央视体育频道的名嘴,90前的网友应该很熟悉。   既然人大已经派代表接受了学生的请愿,一部分现场静坐的学生认为目的已经达到,纷纷散去;但还有一部分学生不满意——毕竟刘延东当时只是个小官,宋世雄虽然名气大,也还是个小官。这部分学生认为,政府应该派出级别更高的官员出来跟学生见面并接受请愿书。于是,这群不甘心的学生就高举着”中国魂”的大横幅,一路奔向中南海(朝廷重量级的官员都住在那儿)。之后,就发生了六四运动中,第一起流血事件——新华门事件。   下一个帖子,俺介绍一下新华门事件的经过。 回到本系列的目录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的原创文章,作者皆保留版权。转载必须包含本声明,保持本文完整,并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 编程随想 “和本文原始地址。 学习翻墙 发信给 help_gfw@yahoo.com 可获取翻墙教程 (用国外邮箱以免被墙) 如有其它问题, 用 program.think@gmail.com 联系俺

阅读更多

泥石答春绿——驳《对“天才”韩寒〈求医〉的医学分析》

方舟子昨天撰文《“天才”韩寒作品〈求医〉分析》,五条推理均不成立。方舟子在文中提到以韩寒的英语水平不可能知道《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一书的英文书名(The Psychopathology of Everyday Life),也已被网友证实为可能的,经分析并与韩寒核实,韩寒是从1988年上海文学杂志出版社出版的《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一书摘抄的句子和书名。(详见: http://weibo.com/1644284007/y2KW3DChk )方舟子进一步提到韩寒不太可能通读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父与子》和《烟》,但事实上,韩寒两处引用其实都出自这本《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中某一页的注释条目。当然,对于方舟子及其支持者来说,质疑是理所当然的,别人拿出证据证明你的推理不成立,则是可以视而不见的。 于是,在对文章的艺术风格、参考引用进行现实推理的方法明显受挫后,方舟子也是心有不甘,于昨日在微博里对一位网友 @恨虚度说道: 说你从医生的角度分析指出《求医》写的是一个肝炎患者在年代久远的医院里的经历,很专业很有价值,可惜你的系列评论被韩家骂街团的刷屏淹没了,建议整理了贴到你的微博上,或转成长微博。 热心网友跑去这位医生的微博主页一看,厉害——此人简介为:脑残病诊疗首席专家。原来方舟子先生还有主治医生,还是专家,首席的噢! 在发现“脑残病诊疗首席专家”没有继续回应后,方舟子把这位网友的评论汇编了一下,又成了自己的一篇新文章,铛铛铛铛——就是这篇《对“天才”韩寒〈求医〉的医学分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2dx5k.html )。既然这篇文章的灵感和主要论据都是出自一位“脑残病诊疗首席专家”,那么且看病人方舟子是如何继续“质疑”的。 一 方在文中称:所以该文说的“腮边凸起一块”、“足、头、腹无处不痒”,不是疥疮的症状。 据维基百科中“疥疮”条目述:“这种痒感使得患者不住搔痒,从而导致疥疮随搔痒而传染到其他地方,最终遍布身体各处。”所以到处都痒当然可以是疥疮的症状。 二 然后放又在文中称:这种没有皮损、全身奇痒、没有特定痒处的症状,更像是肝炎诱发的。 那么我想请问,既然是肝炎诱发的,那么作者前文中说到“腮边凸起一块”,你又如何解释?是否曾有肝炎患者在全身奇痒的情况下“腮边凸起一块”。 其实我并不想把疥疮的症状是否与文中描述相符这个并无意义的讨论展开去。因为稍有一些文学素养的人都能看出,这不过是一种略带夸张的艺术处理手法。如果按照拍BBC纪录片那样去写一篇模仿钱钟书的幽默小文,这反倒不是韩寒了,这是方舟子本人了,而且根据亦明所做的考证,方还都是抄的。奇怪的是,没有人在乎方舟子那些确凿为抄袭的文章,却有N多人在乎方这种纯粹捕风捉影般的“质疑”。 三 方舟子随后通过《求医》一文中对于医院的描述进行分析,企图证明这不可能是1999年的大医院,而更像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小医院。方是这么写的: 大医院都有护士分诊,患者先把病历交给护士,由护士分配医生;而文中叙述的,却是患者自己拿着病历去找医生,认为这个医生看病草率,又自己去找另一个医生,这像是在社区医院才会发生的。 我强忍着想抽他一百遍的愤怒,告诉大家,就连我最近一次去医院看感冒,看皮肤,看高烧40度,去的上海的大医院都没有护士分配医生。在我有限的人生了,似乎每一次看病都是排一个多小时队挂号,然后自己拿着病历去找医生的。不知道方舟子有没有来过上海,有没有来过上海的大医院,如果没有来过,请闭嘴。 写到这里,我是强忍着恶心。对这些所谓“质疑”的回应,每一句都是打在目的不纯的质疑者脸上一个响亮的巴掌。而问题是,这种毫无根据,绝不负责的质疑一旦发表,对于被质疑者的声誉伤害都是无法估计的,但质疑者在推理被推翻后不但不回应,不检讨,不对错误的推理进行道歉,反而变本加厉,旧仇未报再添新恨。请问,这样的行为、态度还是一种不带恶意的言论自由吗? 行文至此,方舟子昨天转发一位学者@张放的长微博《你见过这样牛逼的十七岁文学少年吗》,文中撷取三重门中掉书袋的段落以论证韩寒不可能如此旁征博引。在得到大量转发、评论和粉丝数后,想必平时无人问津的张放动力大增,在今天上午又发了一篇奇文论证十七岁的少年不可能如此旁征博引。 张放先生先是摘取了三重门中的一段文字: 没有想到你已“越过道德的边境”,与她“走过爱的禁区,享受幸福的错觉,误解了快乐的意义”。 然后张放先生像模像样地分析道: 知识面:80年代特有用语及专门用意:80年代人们的年轻人从来不公开谈论性,都是用“走过爱的禁区”来形容发生了性关系。与80年代还有一个短语,与爱的禁区一样:“爱的禁果”。之前的“蹉跎岁月”也同理,代表着“十年文革”,“革命友谊”也是80年代最常用的文革遗留下来的用语,后来被移到男女暧昧关系之间,作为一种调侃用语。这种例子很多…… 看完上面一大段屁话,想必所有的80后90后以及部分70后,去过钱柜、好乐迪、麦乐迪、银乐迪……的大家都笑了,是的,我们都笑了。方舟子肯定笑不出来,因为他是张放的队友。夜深人静时,老方一定特别郁闷,每天从几千条骂他的微博中好不容易挑了两条来转发,居然一条是“脑残病诊疗首席专家”发的,而另一条则是这位专家的病人。但愿你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马日拉 2012/1/28 后记:写完此文后,有网友告知,有专业医生对方舟子所谓的“肝炎瘙痒论”提出了反驳,原文如下: 这个、、、、我得直言。肝炎引发的皮肤瘙痒极少见,C肝晚期可能有瘙痒出现,与肝脏有关的瘙痒见于阻塞性黄疸引起的胆汁淤积(cholestasis)。而且阻塞性黄疸引起的瘙痒的具体机制也是不明的。结合胆红素皮下沉积只是假说之一。 也就是说,方舟子的所谓推论,完全是在用极小概率事件去质疑寻常事件,但逻辑上说的通,因为一般大众不像专业人士一样知道个所以然,故而方舟子的推理看上去是可信的,实则牵强附会,居心叵测可见一斑。 来源: 马日拉 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4643db010104kk.html 配图与内容无关 因为盗链严重,而我们服务器带宽有限,所以图片设置了防盗链,请见谅。如果您的阅读器看不到图片,请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即可显示图片。 部分文章附有精彩小视频,如果您的阅读器无法观看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 http://luo.bo/20117/ 本文小编:梁萧 标题: 泥石答春绿——驳《对“天才”韩寒〈求医〉的医学分析》 网友评论 发布时间:2012/01/29, 14:53 萝卜网 Copyright © 2010 – 2012 分享国内外精彩网事。 更多精彩欢迎您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欢迎网友 投稿 、推荐文章。 c5d85dad8496c5aa16731e645eaa0010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韩寒正式起诉方舟子索赔十万,要求其公开道歉 路金波:1000页手稿书信素材。“被告”韩寒“自证”后,诉方舟子名誉侵权 韩寒高中校友:学校为韩寒写书辟了单独的宿舍 韩寒事件:不可能三字,何以服韩寒? 方舟子:“天才”韩寒作品《求医》分析 来自无觅网络的相关文章: 韩寒做父亲了,有图有真相 (@dongde) 《海上传奇》韩寒片段 (@dongde) 韩寒:百度不要脸 (@dongde) 揭开韩寒《独唱团》神秘面纱,封面目录出炉 (@dongde) 韩寒十年142条经典语录 (@dongde) 无觅

阅读更多

美国法案对全球網絡造成威胁

全球之声瞭解,網絡是由我们使用者集合而成的。个人的参与让網絡成为具有令人吃惊的深度和多样性,但这只在开放性的技术和法律结构下才有可能。不幸 的是有些企业强权和政府势力想对網絡的开放性和使用加以限制,以保护版权为名对網絡进行检查和监控,向独裁国家如中国、伊朗和叙利亚看齐。 美国立法单位无视民众和技术专家的警告,正考虑制定两项法案, 阻止網絡盗版法案(Stop Online Piracy Act,SOPA) 和 保护智慧财产法案(PIPA) ,两者皆会对全世界網絡的开放性造成实际的危险威胁。全球之声社群决定有所回应,加入 维基百科 、 Reddit 和 BoingBoing 的“熄灯”行动,在一月十八日关闭 全球之声言论自由网站 十二小时,并在其他全球之声网站上加入提供更多资讯的标语横幅。 我们是以推广全世界公民媒体为目标的国际志愿者社群。过去六年来我们发表了超过七万五千篇文章,提供连结到超过廿种语言的博客和其他公民言论。网站 内容可以免费使用和传播。我们的任务需要透过开放的網絡进行,也需要提供简易发表分享内容的社群和公民媒体。我们的大部分成果奠基于 WordPress、维基百科、推特、Youtube、Flickr、Reddit、Tumblr 和其他许多线上媒体社群。 美国国会和参议院若通过 SOPA 和 PIPA 法案,将迫使以使用者提供内容为主的社群媒体平台主动检查使用者上传内容以免他们发表侵犯版权的文字或影像。这会增加全球使用者参与使用这些网站的成本,也可能迫使许多社群媒体,尤其小型网站和企业关闭。 我们担心这项法案将对生活在压迫政权下的行动分子的数位工作造成广泛伤害,也会限制全世界基本言论自由。现在美国版权法偶尔会被不当利用,造成实际上对言论的限制。在司法系统不够独立的国家,滥用版权法压迫行动派是简单而常见的作法。 许多国家内全球之声的参与者面临越来越具侵略性的监控和检查。有些人因为網絡活动入狱或被流放。通过这些法案等于向外界传达一个讯息,就是 美国政府相信监控和检查人民以找出“侵权行为”是可接受的,而这常常被等同于政治和宗教上的异议。通过 SOPA 和 PIPA 法案也会赋予美国政府不成比例的权力决定網絡的走向。对博客和行动份子来说这世界会变得更加危险,而所有人的言论自由都将降低。 SOPA 的最新版本在本周被 无限期延后 ,但参议院版本的 PIPA 依然在进行中。推动法案通过的 推手势力 依然存在。因此全球之声在 2012 年一月十八日加入網絡熄灯行动。 全球之声言论自由网站近日关于 SOPA/PIPA 的文章: Trevor Tim, ”How PIPA and SOPA Violate White House Principles Supporting Free Speech and Innovation” Katitza Rodriguez, “SOPA undermines the U.S. in its negotiations for a free, open Internet” Weiping Li, “For Chinese Netizens, SOPA is Another Great Firewall” Yoo Eun Lee, “Stop Online Piracy Act: The Fight Continues” 其他瞭解 SOPA/PIPA 影响的途径: Joi Ito and Ethan Zuckerman, “Why we need to stop SOPA and PIPA” “Internet Blacklist Legislation ,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 EFF's email campaign against the legislation and EFF guide to meeting with your representatives . EFF also explains how SOPA/PIPA will hurt open source software creation. Dan Rowinsky, “What You Need to Know about SOPA in 2012 , ReadWriteWeb Wikipedia, “Stop Online Piracy Act” Rebecca MacKinnon and Ivan Sigal, “Online piracy laws must preserve Web freedom, CNN.” 你可以做什么: 如果你是美国公民,透过 Americancensorship.org 可以快速联络你的民意代表或帮助你加入抗议活动。也可以从 www.sopastrike.com 深入瞭解抗议行动。 校对: Portnoy 作者 Ivan Sigal · 译者 Hsu-Lei Lee · 阅读原文 en · 则留言 (0) 分享: HEMiDEMi · MyShare · Shouker · facebook · twitter · reddit · StumbleUpon · delicious · Instapaper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