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

致少数QQ好友的一封信--刚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当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刚刚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在面对曾联盟发表“自律”“正当竞争”口号的QQ施展出如此霸道强制的绝招行为之后,我决定将在自己平时用电脑上除正常上班不得不用QQ外其他个人时间将停止运行QQ软件。我深知这样会给自己造成一定的不便,将与众多同学朋友失去联系来往及获取即时消息通知。鉴于平时网上即时工具上联系的也比较少,大学同学基本没什么往来、朋友联系不多、同事下班基本各回各家、家人基本不懂上网~简单说:俺是个巨宅男。所以不用QQ不是不可能,联系请加Gtalk/Email:qingxianyan@gmail.com(建议大家也尝试多使用Google产品)。最后也把作出这一决定的原因写在下面: 1、为了做个公平围观者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的电脑不管是Ubuntu或是XP都是裸奔,自然而然早就没再装360程序,因为其实软件、系统本身就是种负担是一种“病毒”,更何况什么杀毒软件~卸载一种是减轻负担。持续近一个月的360 vs QQ由口水战发展到桌面弹窗战到如今的强制相互屏蔽战,觉得有点反感厌倦,作为一个用户忍耐度有限,那么的吵,好,那俺就公平起见忍不住的将两者都抛弃不用之…… 2、对不考虑用户感受产品行为说不 如此对战最终最大受干扰影响的群体对象还是使用这些产品的用户!时隔两三天来一下360弹窗告知下,QQ提示消息反驳辩解下,如此循环下去还真是没完没了。而如今又发出如此强制性的要求用户行为,太够绝了太够狠了,如此行为估计也就只有腾讯干得出来吧,自然也从未考虑过用户~QQ难道就真的那么有把握众网民对你真的那么热衷拥护,没有选择你不行了,以为成了一种毒瘾啊,觉得只有唯一的选择—卸载360程序么? 不一定!随近年互联网发展,用户对腾讯QQ骂声感觉越来越多了,IM即时工具也多了,不是没有你不行,我除了选择卸载360程序外,还可以选择抛弃你,换用其他工具、方式:Gtalk、MSN等更甚现今如此火热的微博! 3、为了“安全方面”考虑 这里的安全方面不专业,因为个人对于安全方面没研究也不懂。但从腾讯发布“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的消息中,让我觉得腾讯已经间接承认其对本地安全性有威胁。其实我挺想知道QQ程序通过什么进行探视用户本地电脑是否有安装360程序,不然怎么知道? !QQ竟然能探视到用户本地安装有安装360程序 那不就间接承认对用户本地服务端口或文件进行扫描了 这样不就不打自招么? 这只是个人猜测探视措施。所以既然如此,那就两者皆抛弃之,继续坚持使用自己的爱好的Google IM产品—Gtalk即时通讯。 最后,以上纯属个人无聊随便仿照发泄些个人谬论,也并非说支持哪一方,因为两者行为、产品都不是很喜欢,只觉得360挺英勇敢跟国内互联网数一数二的腾讯挑战,不错。感觉就该有这样的事情存在,不然有些公司确实太强势霸道太垄断太有恃无恐~即时是败也会个提醒敲响警钟。建议真的还是多尝试使用Gtalk简洁轻便易用。

阅读更多

我刚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当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们刚刚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在360公司与QQ互相进行侵犯和恶意诋毁停止之前,我们决定将在装有QQ与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Windows。我们深知这样会给您造成一定的不便,我们诚恳的向您致歉。

阅读更多

EdgeCast 与QQ(腾讯的聊天资料)群发不出图片(发了也是图裂)的事

因为中国政府的一些行动,有些中国EdgeCast用户可能不能使用EdgeCast互联网站。EdgeCast正在积极努力解决这个情况。而腾讯QQ的大多数的服务器都是通过EdgeCast的cdn加速的。gfw的屏蔽列表更新,不小心屏蔽了QQ所使用的EdgeCast的某服务器,流量被限制,QQ群聊图裂中。 10月19号更新 因为景德镇的一些行动,有些中国EdgeCast用户可能不能使用EdgeCast网站。而腾讯QQ的大多数的服务器都是通过EdgeCast的cdn加速的。景德镇的屏蔽列表更新,不小心屏蔽了QQ所使用的EdgeCast的某服务器,流量被限制,QQ群聊图裂中。 发一封标题为GFW的邮件到fanqiang70ma@gmail.com,就可获取翻墙利器赛风新地址。附《数字时代》赠阅版。被墙网站收集:http://delicious.com/GFWbookmark,请使用GFWlist为标签,帮助我们收集被墙网站的信息。敬请订阅GFW Blog:http://feeds2.feedburner.com/chinagfwblog,邮件订阅: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gfw-blog。更多翻墙工具介绍和下载: 推客浏览器(http://twitbrowser.net/blog/,墙内镜像:http://tm005.nl.am/),Sesawe(http://www.sesawwe.net/)。翻墙互助小组邮件列表: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bypassgfw。

阅读更多

UCWEB卷入腾讯和360的隐私之争

国内使用量最大的手机浏览器UCWEB浏览器也突然卷入了“涉嫌侵犯用户隐私”这场争论。   UC浏览器的问题起源于一个用户 无意发现 ,UC浏览器在一款自有游戏中向他推荐的两位联系人,均为其现实生活中的好友。该用户认为,UC浏览器私自扫描了自己手机中的电话号码簿。   UC浏览器很快在其博客上发布了 一则声明 ,指出用户使用UC浏览器时并没有扫描和上传通讯录,但当用户访问UC乐园的时候,UC会扫描用户手机通讯录,并将通讯录中的手机号码加密与服务器端的用户进行比较,查找用户好友。   为了验证UC浏览器对于用户手机通讯录的实际操作,我使用Android手机实际进行测试,在一开始安装“UC浏览器 7.4”的时候,Android系统会提示信息:此应用程序有权访问以下内容,其中包括用户的联系人数据。   安装完成后,浏览器主界面上显示三个屏幕,其中最后一个界面的“UC用户中心”中。   使用UC号或者手机号登录到UC用户中心后,会在第一屏看到一条明显的信息,“你的朋友某某某等邀请你一起玩乐园”,这就是那个引起争议的“UC乐园”服务。   点击该链接后,会出现一个注册UC乐园的界面。   注册界面第二页,在一个不明显的位置有一个“隐私说明”的链接。   点击“隐私说明”的链接进去之后,会出现一段说明,说UC乐园会在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检索用户的手机电话本。   因此可以看出,内嵌于“UC浏览器”的应用“UC乐园”的确读取了用户的本地联系人,并同时也获取了用户的手机号码(可能是注册UC号时获取),因此根据这些信息对比各个注册用户之间是否是联系人,至于其是否将手机号码加密成为一个字符串,在没有看到源代码的情况下很难判断。   从这种情况下看,“UC乐园”为了提供该应用的注册率,使用了泄漏已注册用户身份的手段来招揽该用户手机联系人上的朋友,这点和以前开心网的邀请方式就不同了,开心网是注册用户主动邀请自己MSN上的好友,而UC乐园是“自动”让用户邀请自己的联系人,使得UC乐园用户的个人隐私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曝光给其他人,让那些没有注册UC乐园的用户,可以看到其朋友在使用“UC乐园”的服务,对于该用户的个人隐私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威胁。   举一个实例,如果某个“UC乐园”用户的手机联系人中有自己老板的手机号,那么这个老板登录UC浏览器的用户中心后,会看到自己的某某员工正在“UC乐园”里玩游戏,这让该用户“情何以堪”啊。   实际上,UC浏览器做为一个网页浏览器,应该专注于手机浏览器上的技术研究,如果需要开发和运营手机SNS服务,那应该独立于UC浏览器去开发一个单独的应用,让这个应用去读取用户本地的通讯录,否则对于隐私较为注重的浏览器用户很容易会陷入这种隐私圈套。   UC浏览器做为一个手机浏览器,最大的竞争对手恐怕算是腾讯手机QQ浏览器了,一旦该浏览器因为隐私问题出现重大负面消息,那么用户很可能会迁移到其竞争对手的浏览器产品上去。做为对比,我们在Android手机上安装腾讯手机QQ浏览器,系统提示该浏览器并没有去申请读取联系人信息的权限。   另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事情是,UC浏览器在这次“隐私危机”曝光之后的第一时间,突然在自己的新浪官方微博上 高调指控 手机QQ桌面抄袭手机UC桌面,这的确是件很有趣的事情,UC浏览器的危机公关处理之巧妙可见一斑。   对于UC桌面和QQ桌面之争,这又是另一个话题,月光博客读者越石父为此也专门写了一篇评论文章,内容如下:    越石父:UC桌面和QQ桌面之争   今日,Ucweb的首席执行官俞永福发表一则微博,指责手机QQ桌面软件克隆了UC桌面,从功能架构到界面相似度超过90%。   接下来应该是他们公司的一位员工说了句比较冷的台词:我们确实有想过被抄袭的局面,只是我们失算的是……他抄的这么像,像到无法忍耐。   90%,这确实是个比较狠的数字,但是,问题归根到底要落到腾讯这种做法合不合法的问题,如果合法,无法忍耐也无可奈何,如果不合法,那么腾讯实际上是给了对手一次机会,这是好事。为什么,因为你可以像周鸿祎那样,把战火烧到他们老家,而他们的战果却要受制于法律。   但问题,通常情况下,腾讯总是合法的,如果不合法,请参看前半句。   抛开合不合法的问题,一个无奈的逻辑:如果腾讯只需要做到60分就可以打败对手,那么他干嘛要做到100分?一个比较冷血的观点,真正有深度的创新是挡不住的,搞出不易模仿的产品才是重中之重。   所以,其情可恨,其理可恕。   据说金山词典集成了IM功能,这点就莫名其妙,你说它开发这个功能干嘛?开发它干嘛?能干嘛?神经病,画蛇添足,自己找打。   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来穿越表象问个问题:手机QQ桌面完全复制UC桌面,甚至100%复制,就换个名字,指责它有意义吗?   没有意义。如果说,明天腾讯依靠这个完全复制版的东西直接秒杀对手,那么,几乎可以绝对的说,腾讯即使只模仿了50%,一样秒杀你。   如果产品更多依靠的是市场占有率或者流量,那么被腾讯百度这种攻击性十足的对手正面冲击到几乎是必然。   这其实不是腾讯跟UCWEB的问题,而是UCWEB跟用户问题。   金山卫士跟360安全卫士有多大区别呢,360刚摆出一个隐私保护器,金山骂完之后立马就发布了一个,怎么没见周鸿祎跳起来?   由此来看,此刻微博上争论的都不是根本问题,而是表象,问题只在于,因为感情上不能接受,让人失去了客观冷静的判断,有时候,往往你觉得吃亏的地方,其实你赚了。   非要说冤哪,那我我也冤哪。   最近越石借给了一个小兄弟500块,我其实跟他不过萍水相逢,相处过几天,他突然打电话问我借,说有急用,我自己穷呢,毫不犹豫给他卡里转了500,看他没按时还过来,想他可能真的困难,就给他拨了一电话,准备告诉他,我捡了1000千块,分享一下喜悦,那500你不用还了,没想到电话不通,这家伙跑路了。   于是我就发了一条微博:   “人难免有穷困到没有办法的时候,君子即使穷困有所为有所不为,小人一遇到穷困就会无所不为。”   这件事我亏了吗?如果我说我亏了,那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少了这500块我死不了,他也发不了财,但我只用了500块就换了一美名,别人只为了500块就丢了一灵魂,孰轻,孰重?   这是个交换过程,正如同能量守恒一样,这世上利弊也是守恒的,人们对相同的事件感悟不一样,区别只在于你想要的不一样。   为什么说ucweb赚了,其一,机会成本问题,有一个不动脑子只会抄袭的产品经理坐在你的对面,比换上一个动脑子的人坐在的对面要好吧?其二,既然被抄袭90%跟抄袭50%的结局对用户的影响没什么不同,那么,在这个事件里,你赚了美名,还被送上门一个可能利用得到的机会,这本质是他们在犯错。   世人都在说以产品为本,以用户为本,只是……   要修养真正以产品为本,以用户为本的思维是很痛苦很困难的,没承担过刻骨铭心的压力和失败的人未必悟得到,有时候你要泯灭掉你的人性,如果你让人觉得你挥刀自宫都可能做得出来,那……你就接近葵花宝典了。   最后献上一个小思维逻辑,可能对一些公司做产品的人员有意义:   通常优势之所在,优势中的缺陷就会成为最大的隐患所在。 评论《UCWEB卷入腾讯和360的隐私之争》的内容… 相关文章: 围观:360向腾讯QQ宣战 腾讯社区开放平台发布 如何添加WebQQ 2.0应用,以谷歌音乐为例 腾讯WebQQ 2.0上线 腾讯QQ域名的故事 关于我们: 地址 – www.williamlong.info 我的Google Reader – 我的Twitter – 我的Facebook – 月光博客Twitter 月光博客投稿信箱:williamlong.info(at)gmail.com

阅读更多

不怕360和腾讯吵架,怕的是经常一起喝茶

腾讯与 360 之间的揭短和吵架终于进入了司法程序,腾讯已于近日正式起诉 360 ,要求奇虎及其关联公司停止侵权、公开道歉并作出赔偿,很显然,这是一个互联网正义和网民隐私负责的举动,究竟是 360 涉嫌商业诽谤,还是腾讯真有窥私的恶行,司法会有一个交代。 不论 360 所言是真是假,作为一个网民,特别是对网络技术一窍不通的网民,我对 360 的所作所为还是心存感激。 360 让网民知道了,除了木马等众所周知的天敌之外,一些行业巨头也可能借助自己的合法工具,为了我们的电脑“安全”考虑,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对我们的硬盘,对我们的文件夹进行着扫描,甚至浏览的活动。无论你的电脑中有没有不为人知的秘密,无论你是否下载毛片,你都肯定感到一丝后怕和不安。 对于 360 开发“ 360 隐私保护器”,有一些行业人士认为, 360 无权对腾讯进行“监督”,因为 360 不是执法机构,不能充当网络警察。腾讯是否窥探了网民的隐私,应该又执法机构出面。此言表面似乎合理,实则差矣。我们不能说 360 的“隐私保护器”就是雷锋,花巨资免费保护网民的隐私,这话即使周鸿祎本人都不会相信。退一万步,即使周鸿祎就是为了搞垮腾讯,就是千方百计找腾讯的短板,起码从法律上讲,这并不违法。 “ 360 隐私保护器”只是一个软件,和别的杀毒软件并无二致,即使他就是专门针对腾讯的聊天工具 QQ 开发的,那它也不是一个网络警察。对于网民而言,他的隐私有可能被窥探,他需要一把锁来保护自己的隐私,这把锁可以是 360 提供,也可以是别的软件公司提供。如果 360 就是针对腾讯 QQ ,只要其不妨碍 QQ 用户的正常使用,这对腾讯公司又造成了什么损失呢。 对于网民而言,“隐私大于一切”,不管 360 出于何种动机,只要其能够真的为网民提供隐私的安全锁,与法与情,都是能够说得过去的。而网络隐私作为互联网的生命,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都有权利予以呵护。这和现实世界,每一个公民都可以和犯罪分子做斗争是一样的。在公共车上,遇到有人行凶,每一个公民都可以立即出来见义勇为,但,在将行凶者制服后,公民无权当场将其处置,如何处罚行凶者,就是司法机关的公权力了,这个边界,是非常清楚的。同样的道理: 360 可以告诉网民某一个软件正在干什么,但 360 并不能对这个软件立即正法,如此简单的常识,在一些法律专家的眼里,却成了“网络警察”,实属对法律的误导。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就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法律不禁止的事。在现有的中国,没有任何一部法律说,一个企业不能监督另一个同行的行为,就此而言,即使 360 抱着极其卑鄙的动机,在法律上,他的行为依然是正义的。 当然,对于监管环境残缺的网络而言,所谓洪洞县里没好人,这也是事实。 360 的“隐私保护器”未必真正保护网民的隐私,甚至有可能成为“隐私窥探器”。对于网民而言,保护隐私的最好途径就是 360 监督腾讯,腾讯反过来监督 360 。 360 说腾讯窥探隐私,腾讯首先要做的,恐怕不是去先评论 360 的动机,动辄不正当竞争的受害者的形象,而是应该拿出真凭实据来证明 360 是错误的,这对腾讯而言,技术上是没有任何难度的,而不是顾左右而言他,纯属做贼心虚也。对于网民而言,无论你是扫描,还是浏览,在未经网民许可的情况下,都是非法的,你不能说我只是扫描,而没浏览,别人在洗澡,你看了,总不能说你没有碰别人就没有错吧? 我乐于见到腾讯将 360 告上了法庭,真相只有经过透明的争论,是非曲直才能看清楚。如果腾讯认为 360 是商业诽谤,以不正当竞争直接起诉就可以;如果 360 发现的腾讯的窥私行为存在, 360 就是有价值的。没有任何一个法律说 360 不能去监督腾讯,任何一个网民有监督网络公司的权利。 在网络隐私屡屡被侵犯的今天,一个安全的互联网需要更多的 360 ,也需要更多的腾讯,只有达成了制衡,网络安全才不会沦为没有任何根基的乌托邦。对于公众利益而言,我们并不怕行业巨头揭短或者吵架,而最怕他们经常一起喝茶。在此,我对搜狐的张朝阳的观点极为认同:在没有司法约束在没有有效司法约束的中国互联网丛林,需要一种像自然界所存在的制衡力量,来把垄断公司作恶的行为限制在一定的可以忍受的范围。 360 对腾讯的检测就是这样一种制衡,让腾讯知道不可以仗势为所欲为。”的确,在法律监管并不健全,网络隐私的界定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行业巨头之间互相的“咬动”,目的可能是为了压制竞争对手,但在客观上的确促进公众隐私的维护。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