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

中国崛起是否改变自由国际秩序

中国崛起是否改变自由国际秩序 记者: 容易 | 洛杉矶  2011年 4月 30日 图片来源: 美国之音容易 左起艾肯贝瑞、邓特抗、康灿雄、林丹 美国学者艾肯贝瑞 ( John Ikenberry ) 研究发现,美国主导的自由国际秩序因为中国崛起而发生变化,但他不认为中国能够提出一套替代的国际新秩序。新加坡学者邓特抗 ( James T.H. Tang ) 则认为美中两国只是处在一个调整期,中国还不到想要主导世界的地步。 美国学者艾肯贝瑞28和29两日在美国西岸洛杉矶的南加州大学参与“中国崛起对东亚区域以及国际秩序影响”的讨论会,他表示,各方关注崛起后的中国是否仍会遵循现有的自由国际秩序,还是要另起炉灶另立一套新秩序?中国是否想要取代美国在二次大战之后建立的世界盟主的位置? *中国是否会遵循现有的自由国际秩序?* 艾肯贝瑞说:“中国和自由国际秩序之间的冲突,让我们立即面临一个问题:中国是要选择融入这一套既有的系统?还是要反对或抗拒?中国要成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一份子,还是主张与现有系统相反的专制政权资本主义?” 艾肯贝瑞指出有些学者认为中国只是利用自由世界的开放性,获取了经济利益却拒绝走民主化的道路,中国并让其他开发中国家看到中国模式,可以不必实行民主也得到现代化。还有学者说,中国用军力巩固他在东亚贸易区的利益,美国只能淡出亚洲。 *中国一脚在系统内一脚在系统外 ? * 不过艾肯贝瑞不这么悲观,他认为中国现在可能一脚在系统内,一脚在系统外,比如加入WTO、IMF、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但又想要用人民币取代美元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又如中国说主张和平,但2010年在东亚的军事态度强硬,引起邻国以及美国军演反弹。 艾肯贝瑞认为,中国知道世界必须合作,不单是经济和安全不可能独自完成,疾病传染以及全球暖化等问题也不可能自外于世界。他认为最可能是将来世界变成一个大公司,中国和美国都是理事。 *自由国际秩序已经在工业社会生根* 艾肯贝瑞说:“美国势力可能会比现在衰落,但是自由国际秩序会延续下去。这套以开放和法治为基础的系统,已经广泛深入地在工业社会生根。” *中美两国势力消长正在重新定位* 新加坡管理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邓特抗则认为中国已接受了一些自由国际秩序,但仍抵制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人权问题。中国说要和平崛起,但中国军队成功地从利比亚撤侨、参与世界维和工作,显示已经与过去邓小平时代的韬光养晦政策有所不同。邓特抗说,有中国学者说中国外交政策是根据中国的利益来制定,但中国的利益也因内外环境改变而改变,过去说中国利益是安全,后来说是发展,现在胡锦涛说要平衡发展。 至于东亚地区的新秩序,邓特抗认为各国虽从中国经济发展获利,但为了各自的策略仍希望美国留在亚洲,所以有去年美国重返亚洲的说法,而中国也还不到想要取代美国的地步。 邓特抗说:“中国也知道美国没可能退出东亚,美国也知道中国在东亚影响力越来越大是没法避免的,所以某种意义上是两国中间怎样重新定位,重新调整他们两国在东亚不同的影响力的一个过程。” *除了百年屈辱和民族主义,中国崛起还有其他价值观吗?* 南加州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主任康灿雄 ( David Kang ) 也不担心中国会另创一套国际秩序,他说过去五百年中国是亚洲的稳定力量,但现在跟随中国的只剩北韩和缅甸,中国人现在使用护照以及国旗,也是几百年前没有的事,中国早已接受了国际系统。 康灿雄说:“人们现在担心中国崛起的,不是改变国际秩序,而是怀疑中国所主张的民族主义或甚么价值,因为这影响中国如何对待邻国以及美国。除了百年屈辱以外,中国是否有其他替代的价值观,让其他国家觉得没有威胁?和平崛起的提法可能就是想对中国人说,我们不是愤怒报复。但这种提法并不成功。” 南加州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林丹( Daniel Lynch )引用中国最新发布的人口普查报告,指出中国人口到2026年就开始减少,尤其是劳动人口逐渐下降,不像是过去德国、日本等经济强国崛起的样子。中国金融改革导致’国进民退’、通膨急速上升、地产下滑、薪资上涨等经济问题,种种社会压力恐怕也是专制政权难以处理的。 *中国多次强调和平崛起中美合作* 中国领导人曾多次公开表示中国和平崛起,绝不称霸,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胡锦涛访美时也曾指出,中美两国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推动国际体系改革。 中美两国都致力于推动亚太地区发展、促进亚太地区发展繁荣。 收听   电邮此文   打印此页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2) 2011年 4月 30日 AAA (中国) 问题很简单,中国不想当世界警察对别人指手画脚但是中国也不想听别人的指挥。美国要学会如何适应中国的崛起,要知道美国不可能一直主导世界的。 2011年 4月 30日 有仇不报非君子,西方社会欺压中国上百年,迟早是要还账的 提交评论 * 必须填写

阅读更多

媒体人:中国媒体自由程度令人堪忧

中国媒体人说,中国目前对媒体限制的程度令人堪忧,但他们对互联网这类新媒体在推动新闻自由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持谨慎乐观态度。 *资深记者:中国新闻自由出现退步* 曾经荣获联合国颁发的新闻自由奖的中国资深媒体记者高瑜对美国之音说,中国不但没有新闻自由,而且想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是一件非常遥远的事。 高瑜说:”新闻自由日,尤其是今年,过起来总觉得和自己的关系非常遥远,如果我们幻想中国能实现这种环境,非常遥远。 ” 高瑜说,中国今年的政治环境导致新闻自由程度出现退步。她说:“因为要防止茉莉花革命,现在是一切收紧,尤其中宣部每天都要根据各种事件,就是官方怎么报导,反正大小事件,他们都是随时盯着屏幕,各地的电视台他们都在掌握之中。每发生什么事件,立刻就要做出指示,应该怎么报导。” 曾经以“泄露国家机密罪”罪名被判处六年监禁的高瑜对美国之音说,中国媒体现在的环境甚至还不如上世纪80年代。那时社会出现思想解放思潮,批判文革,包括人民日报这样的主流媒体都提出“人民性高于党性”的方针,倡导新闻自由。而当前媒体自我审查严重,似乎大家都知道国家正处于一个非常敏感的时刻,人人自危,谨言慎行。 高瑜说,中国媒体的管理者都是官,这些人为了保住乌纱帽会尽一切力量确保报导不出现闪失。 *独立作家:互联网为新闻自由带来希望* 浙江独立作家昝爱宗也对美国之音说,“官办”的新闻媒体没有竞争,不可能有新闻自由。但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还是为在中国实现新闻自由注入了新的希望。 昝爱宗说:“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可以说没有盼头,一直都处于不可能(有自由)的现实里面。但是因为90年代末有了互联网, 好多记者几乎都上互联网了,就等于说我们在国内媒体上不能发表的文章,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发表。哪怕互联网发表一小时被删掉了,但是我们在一小时之内还是实现了一定的言论自由。” 昝爱宗说,他本人在网上发布信息时经常受到审查,用真实姓名注册新浪微博也被拒绝。但是昝爱宗说,他依然对互联网能推动中国的新闻自由抱着乐观的态度。他说,因为互联网实在太庞大了,再多宣传部的官员也无法审查每一个的信息,只能通过敏感词等一些技术性的手段来进行控制,但是这些手段都有它们的局限性。 昝爱宗说:“我想,互联网时代任何人都不可能把真相掩盖住,任何人都不可能一手遮天。” *无国界记者:中国是“网络敌人”* 总部设在巴黎的无国界记者组织在今年3月12日世界反网络审查日到来之际,对网络信息自由情况进行清点。中国被该组织的审查报告定义为十个“网络敌人”国家之一。 联合国从1991年起,将每年的5月3日设定为世界新闻自由日,目的在于提高新闻自由的意识,提醒各国政府尊重公民的新闻自由和言论权利。 电邮此文   打印此页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0) 提交评论 * 必须填写

阅读更多

烈女林昭遇害四十三周年 民众祭奠追求民主自由

今年的林昭遇害四十三周年纪念日,各地许多民众自发前往苏州拜祭,并希望继承她的遗志,继续追求中国的民主自由。 本周五,四月二十九日,是林昭遇难四十三周年。从星期四开始,便有民众自发前往其墓地拜祭,到苏州为这位被打成右派,又在文革时被枪决的北大女学生扫墓。网友蓝先生由河南出发,经过了九百多公里,十几个小时的车程于星期五上午十点多来到了林昭的墓前,在她坟前深深鞠了躬后,他告诉本台记者:“我到的时候,已经有些朋友在那了,来自各地的朋友,有些已经连续一二十年来这了,林昭墓前有很多花,有很多人献花,有些对联,写着,你是我们的骄傲。北京大学新闻学系的老先生、年轻人或一家三口来这,她个人的人格魅力,她所做出来的一切,虽然活了30多岁,但做了这么多事情,她那种丰富的精神内涵,始终是吸引着很多人。” 云南网友朱先生也赶了两天两夜的车程到林昭墓前寄上哀思, 他向本台表示:“就是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就是去悼念她一下,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在山上多陪她一下。” 根据维基百科介绍,出生于1932年的林昭原名彭令昭, 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因公开支持北京大学学生张元勋的大字报“是时候了”而被划为右派,后因“阴谋推翻人民民主专政罪、反革命罪”从1960年起,被长期关押于上海提篮桥监狱,在狱中她书写了二十万字的血书与日记,控诉了中国当局对她残酷政治迫害和压迫,表达自己追求人权、自由和平等的信念和追求。1968年4月29日,林昭被当局在上海秘密枪决,当局从未正式公布过判处林昭死刑的罪名。 每年4月29日,都有不少民众前往苏州灵岩山上探访并带去祭品和鲜花,但是当地地方政府已在墓地附近大树上安装摄像机,监控扫墓人士。每年都会组织网友前去祭奠的唐荆陵律师早前因中国的茉莉花革命“被失踪”,去年到林昭墓前的网友袁新亭也被当局带走后下落不明。蓝先生对此表示:“这些人实际上就是在实践着类似林昭的精神,他们和林昭都是做同样的事情,为自由而演说,为自由而行动,这样更显得林昭的可贵,这说明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和她那时候实际上也是同样的危险,虽然从表面上、物质上比以前丰富了许多,但是从那个精神阻隔、从人身控制上基本是换汤不换药。” 43年前,一个生命悄然逝去,她没有显赫的身世, 没有复杂的背景,有的只是一腔热血,凭着一股对人民的热忱而向党和领导谏言献策,并发出不同于那个时代的声音,没想到的是,最终因此被她曾经热爱的党和国家残忍杀害,短短36年的生命中,她不断追求人权,自由和平等的信念。这种信念一直激励着后来的年轻人们。音乐人吴虹飞曾写下一首献给林昭和谭作人的歌曲《冷兵器》,后来又专门写下一首给林昭的幸福大街之《水》,歌词中写道: 无比荒诞 朝代 无比漫长 春天 大雪纷飞 河流枯萎 黑暗比血更疯狂 记者一个星期之前在百度MP3里可以找到这首歌曲,但星期五再次查找时发现已“被和谐”,无从下载。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驻香港特约记者心语的采访报道。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阅读更多

《言论自由的反讽》摘要4-言论自由既是个人的又是政治的 | Oh My Media | 媒介与传播研究

(下列内容均来自本人读《言论自由的反讽》一书后的摘要,非本人原创。)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的《论自由》,是为了鼓励滋养我们的个性(甚至到鼓励怪癖的程度)并抨击驱使我们遵从的力量。他为个性甚至怪癖辩护的理论依据是,它们反映了我们人格最充分的发展,这样的发展将促进每个个人的幸福和整个社会的福祉。 密尔的个人自由原则被称为“伤害他人原则”:对一个人自由的干涉只有在为了防止他伤害别人时才是正当的,绝不能仅仅出于“为了他自己好”就予以干涉。这其中隐含着一个观点,就是所有的社会性强制都必须得到正当性论证;这种干涉只有当它用来防止一个人伤害他人时才可获得正当的证明。 密尔认为伤害他人原则只适用于行动而不是言论,人们应该自由地形成自己的意见并“无保留地”表达出来。他区分了行动和言论,并认为伤害他人的原则在行动的领域所保障的自由,比支付给言论的自由更有限。他提倡的是两种不同的原则,但其共同理论基础是促进每个人最为充分发展的愿望。 对密尔来说,言论自由对个人人格的充分发展是本质性的,而从美国宪法视角来看,言论自由是由于对民主体制运转的贡献才被看重的,言论自由是通过公共商议的过程来培育民主。第一修正案则是为了确保美国宪法建立的那套治理体系能够正常运转,其追求目标不是帮助人们决定应该如何生活,而是向公民提供他们为了有效而智慧地履行其民主权利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所以言论自由的政治性概念具有不同取向。

阅读更多

北约联军误杀12名利比亚自由战士

大马士革 据利比亚反政府武装报道,由北约领导的联军误杀了12名反政府武装士兵,另外造成40多人受伤。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的一位发言人说,12名贩政府武装士兵在西部城市米苏拉塔北约的一次空袭中丧生。反对独裁统治者卡扎菲的抵抗战士回避对北约的批评。他们表示,在战争中总会出现失误,这是难以避免的。北约在其每日的战事报道中对误杀人数既未证实也未否认。数周来,利比亚反政府武装在利比亚西部港口城市米苏拉塔展开争夺战。 联合国担心不久该地区将食品匮乏。美国估计,最近几周,利比亚已经有3万人丧生。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九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