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讨伐中宣部
谁都知道中国不是新闻自由太多,而是新闻自由太少,试问是谁把本已少得可怜的新闻自由又来个缺斤短两、横挑竖扣?是中宣部。新闻自由度是一个社会的文明度,西方先哲说,可以没有政…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5 月 1, 2010
今年3月2日,本网以“河北养元智汇饮品竟喝出‘废纸、易拉环’”为题进行曝光,主要反映:“消费者李先生过节期间,一位朋友给他送了一箱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六个核桃饮品。他打开一瓶,快喝完时感觉不对劲,摇摇瓶子,里面有些奇怪的声音,于是李先生就找了把剪刀,从中间将瓶子剪开,而打开之后小小的易拉罐里面居然塞满了一些白色、黄色的废纸,拿出纸张还能看见清晰的笔迹,除了废纸,易拉罐中还有废弃的易拉环。看着这些,李先生立刻联想到了之前沸沸扬扬的‘三鹿奶粉’事件,感觉浑身不舒服。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大厂,六个核桃是老百姓心中信得过的品牌产品,但怎么也想不到竟能喝出废纸、易拉环,这让消费者怎么放心饮食? ” 此事经本网报道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中华网、中国企业新闻网、华众网、东方法制网、大众信息网、西部网、市场信息报等几十家媒体纷纷转载报道。然而一个多月后,河北养元智汇饮品公司不是正视企业存在的问题,接受媒体的舆论监督,而是不断致电、发保证函给相关转载此稿的媒体要求删稿。保证函大致内容是(传真不清楚):事情发生后,我们公司积极调查原因,对生产车间每个环节进行普查,发现事件中的核桃产品并非我公司生产,而是假冒产品。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很多都是假冒产品,并非养元智汇饮品公司所生产,我们联合工商局已经查获到安平县、武强县、沙河市等多地有造假产品,并且已强制执行处理。我公司愿意承担删除文章所应承担一切责任!保证函末尾盖有“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公章。 4月27日上午,记者致电主要负责要求转载媒体删稿的“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一位姓萧的先生(15725079482),下边是记者和萧先生的对话: 记者:你是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的萧先生吗? 萧先生:是的 记者:你是不是为“河北养元智汇饮品竟喝出‘废纸、易拉环’”一稿,发函、打电话要求媒体删稿? 萧先生:是的 记者:这件事是公司领导安排给你做的吗? 萧先生:是的,文章出来后,公司领导一直很关注,也很着急,总是问我如何删除此稿。 记者:保证函上的公章是公司盖的吗? 萧先生:是的 记者:那你任职公司什么部门?担任什么职务? 萧先生:不好意思,这个我不能说,因为领导不让我说。 记者:那么保证函中所提到说消费者购买的产品“是假冒产品”,是哪个权威部门鉴定的结果? 萧先生:这个我不清楚,领导让我这么做。 为了验证萧先生的身份和保证函的真假,记者致电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0318-2088006),一位姓李的同志接到记者致电后,表示不清楚此事,他会将记者所说的情况向有关领导反映,再回答记者,并留下记者的联系方式。下午1:55分,李先生给记者打来电话说:“萧先生是我们公司的。”当记者追问到萧先生具体任职公司什么部门?保证函是否贵公司出具?李先生没有回答,只是说公司已经让萧先生联系记者,萧先生会具体说明事情的相关情况。而直到记者发稿为止,也没有接到萧先生和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任何说法。 那么,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对于上次报道中消费者的问题是否解决了呢?4月28日,记者与消费者李先生取得联系,李先生十分气愤地说:“文章报道出来后,当地经销商和演武厅工商所来了解过情况,我也向工商所递交了投诉书,工商所受理了。但直到今天我没有接到厂家的任何说法。至于说我喝的饮品不是他们公司生产的,是哪个权威部门鉴定的,如今饮品还在我这里,怎么就说是‘假冒产品’,没想到厂家是如此处理问题,很难想象!”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
阅读更多发布者苏吴男爵 | 4 月 30, 2010
面对地震谣言时,往往是地震局出面,以“政府从来没有发布任何地震预报信息”为由来辟谣,和真实的地震相比,谣言就是发生于人们内心深处的一次心灵地震,它所带来的恐慌以及伴随这恐慌而来的直接和间接损失无法评估,传播数日,官方反应迟钝麻木, … 最后, 谣言之所以能够“钻空子”,也在为地震局提醒:有必要赶紧疏通地震信息发布渠道,给民众一个阳光透明的知情空间,信息公开,谣言自然烟消云散。 有人调侃的讲,今年的地球已经调整为“振动模式”。海地地震、智利地震、玉树地震的悲惨画面仍如梦魇挥之不去。 …
阅读更多发布者你懂的 | 4 月 30, 2010
若要我说,“辟谣”还不够好,政府更好的办法是“避谣”,也就是避免产生谣言。具体做法是加大透明度,明确地向老百姓解释清楚政府的规章制度及其细则和行动惯例,这样就可以把一些纯人为因素造成的危机对社会造成的冲击减小到最小,还要防止少数人借着谣言 …
阅读更多发布者xxh114@126 | 4 月 29, 2010
谣言止于智者,恐慌止于信息公开,安全感基于对法律的信任。没有这三点,政府推出的任何举措,即使于民有利,同样会遭遇严峻的质疑。民众不会读心术,不可能通过对官员表情的解读获得信心,只有通过制度才能获得安全感。 增加保障型住房最大的障碍是地方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