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舰

一五一十 | 转帖:如何评价中国的科技现状?(上)

作者: 王小平  |  评论(0)  | 标签: 读书看电影 (小平附识:神九上天,照例和去年的天宫一号上天一般,在网络上,在茶余饭后激起一滩鸥鹭。照例的,又和多数的讨论一般,很容易就陷入情绪化的互相诋毁里。为了让这场讨论能够有更多建设性,避免一地鸡毛,不了了之的窠臼;为了对那些沉浸于“高铁世界第一”的好梦里而无视因此而来的铁道部大贪腐,七二三惨案等诸多人祸的朋友提一个醒,特地转录这篇一个多月前的访问。鉴于访谈分两部分播出,所以本文也分上下两篇,以便对应。) 说到中国的科技发展状况,官方和民间的看法各不相通,在官方媒体上我们通常看到的是,中国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跃升期,与世界主流创新型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部分领域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诸如神五上天,神八与天宫一号对接,高铁创纪录,航母出海以及歼15如何扬威国际等等,而国内的一些学子则对此表示不解,认为中国的科技水平是如何在五、六年时间赶上国外二十、三十年的水平的。今天的中国观察节目,我们请著名经济学家、中国问题专家程晓农先生来谈谈中国的科技是如何获得如此“高速”发展的,现状究竟怎样。 主持人:程老师您好! 程晓农:你好,听众你们好! 主持人:最近本台收到许多听众的反馈,希望您能够谈谈中国科技和教育方面的发展情况。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先来谈谈中国的科技状况。说到中国的科技发展状况。据我了解,中国近五十年的主要科技成就大多都集中在军事方面,比如两弹啦,人造卫星啊,还有最近经常可以在国内网络和媒体报道上看到的一些,比如说,什么神五、神六、神七、航母出海以及歼15、还有高铁创世界一流等等。 国内有些学子对中国科技发展速度如此之快,似乎在五、六年的时间就可以赶上国外二三十年的水平表示不解,您怎么看中国科技的这种发展? 程晓农:首先我觉得科技不能够简单的把军用科技和民用科技混为一谈,这两者是从研发制度还有在投资等等方面全都不一样,所以要分开来对待。 首先我想来看一看中国的军用科技,如果是谈军用科技在共产党国家的快速发展,这一点,其实中国并不是个领先国家,中国相对来讲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在共产党国家中,军用科技发展最成功的是苏联,苏联曾经在七十年代的时候,在军用科技方面已经达到相当大的规模,而且在很多领域,虽然它和西方的技术完全脱节,但它独自研发的结果,它也能够和西方的科技大体上匹敌。比方讲,除了航空母舰之外,象战斗机、巡航导弹、坦克、大炮这些领域,还有军用通讯、卫星等等方面,苏联和美国差得不是很远。所以,如果要举一个共产党军用科技发展成功的例子,那么苏联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它甚至比美国更早实现人造卫星上天,就是载人的人造卫星。现在五十多岁以上的人可能还记得苏联当年最早一个,全球的第一个宇航员叫加加林,他是第一个载人宇宙飞船的航天员,所以如果按这个标准来讲,共产党国家似乎也有它的优越性,就是军用科技发展确实挺快。 那么,接下来就要问的是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它能发展那么快? 第二,这个优越性有基础吗?就是它根基牢不牢靠?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就是共产党国家之所以能够实现快速的军用科技的发展,其主要原因很简单,就是它是国家倾全国之力,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进去以后,不计工本,来达到这个目标的结果。 共产党国家有个特点,老百姓可以勒裤腰带,就像中国当年造原子弹的同时,正是中国饿死上千万人的时候。如果停止造原子弹,把那点经费,把当时出口黄金出口宝贵的粮食,还有猪肉换来那点外汇,不是去买造原子弹的材料,而是用来让来百姓活下去的话,那中国可以少死几千万人。但是对共产党政权来讲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用陈毅当时的外交部长的话来讲,我们不要裤子我们也要造原子弹。当然了不是陈毅本人没有裤子穿了,而是老百姓没饭吃饿死了。所以对共产党来讲,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他可以让老百姓日子过得很糟糕,然后集中国力大量的投入去追求军用科技方面某些开发。那么任何国家只要有这样巨大的投入,所谓举国体制,和中国体育金牌是一样的道理,那么自然的它多少会有些收获。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独裁国家在军用研发方面,应该讲,特别是共产党国家,是有它独特的特点的。就是说它可以让全国的一切机构,一切资源都服从于这一点。那么,这种体制的结果就是,它会把中国的方方面面的人才无条件的调集起来,比方中国研发原子弹,还有氢弹,再就是研发导弹。这个过程当时是在60年代,中国其实条件非常艰难,老百姓快活不下去了。但正是在那个时候,政府从各大学、各高等院校,把从事两弹一星这些可能的人才全部搜罗起来,然后给了他们特殊的供应,给了他们尽可能好的研究条件和资金,让他们去研究。 这种做法民主国家是做不到的。就是民主国家是绝对不可能在牺牲老百姓日常生活水准的状态下去追求军用科技投资。因此,它也造成一个结果。就是共产党国家是有可能在军用科技方面用巨大的不计代价的投入来追求某些成果的。这就是为什么苏联能够取得某些军用科技方面的进展。但另一方面,这种体制本身也造就一个问题,就是它是和民用科技脱节的。它因为要保密,所以这些研究单位通常都是国有单位,都是保密的政府研究机构。所以它是专一的只研究军用科技的。比方中国当时有一个叫国防部五院,那就是专门研究两弹一星的,后来还有国防部二十研究院,这也是集中了大量的中国军事方面的科技专家,其结果,就是从大学开始就培养专门的从事这种研究的人,然后毕业以后全部调到这种军用科技研究机关。关起门来,除了吃饭睡觉,剩下时间就是全部用来做军用科技研发。其结果,就是使得这些机构集聚了全国的人才。也就是举国之力。也集中了它们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可以把民用生产停下来,而满足军用科技的要求。 但是同时,由于这种机构本身是一种半军事化的,由政府主导的这种体制,所有这些研究人员本身他只是很大程度上是为政府工作,给他们带来动力的主要不是科技创新、研发方面的兴趣和爱好,而是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那么这时候,能给他们带来激励的无非就是爱国主义,为了祖国能够如何如何,实现两弹一星,或者实现航空母舰下水,所以就会有大批的科技人员扑在上头没日没夜的干,但这个同时也是一种政治高压。就是很多研究人员可能他本人的爱好兴趣不一定在这上头。但是他一旦进入这个机构,他就是一个螺丝钉,然后他个人的发挥创造就不太重要了。重要的是他怎么样在这个军事研发的大机器里头每个螺丝钉能够调配好,所以,对这些机构而言,重要的是指挥,然后就是动员。再就是后勤保障。做到这些以后,共产党国家是有可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研发出一些科技产品来,原因是其它国家没有这样的机构。 比方讲,美国这个所谓军事大国为例,美国没有这个政府专署的研究机构,而且政府专署的少数几个研究机构下,象NASA,还有Los Alamos在新墨西哥州研究核物理的实验室,它那里面有很多是纯理论研究的专家,就是他们的目标不是纯粹的军用科技,而是说有很纯的物理学,太空研究这方面的理论研究。那么,对民主国家而言,很少有大型的集中全国科技人才的政府建立的专用的军用科技研究机构。所以从人数,资金使用等等方面来讲,那么在民主国家,政府支持的军事研究的实力其实并不强。那么这样,一个是政府的研究实力不强,这在民主国家是这样。而在共产党国家,政府是集中全国的实力去研究少数几项。中国叫做攻关,攻关的意思就是攻破难关。就是说政府定的目标,三年内要达到什么什么目标,然后集中所有人才去突破,限时,限任务,包干,不吃不喝不睡也得把这任务突破。像这种情况,在民主国家是很少发生的。那么结果,就是民主国家做不到像共产党国家这样集中财力物力人力来突破少数几项军用科技。 所以了解这个体系以后,就不会觉得奇怪,说共产党国家军用科技有时候会很快,那是,如果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像中国和苏联那样,把大部分科技人员都集中起来,然后突破少数几项专项技术,那是有可能取得成功。但这种做法本身,它违反了两个东西,一个就是它违反了资源的自然配置,就是说当一个国家把大量的科技人员集中在几个少数几个攻关项目的时候,他实际上是破坏了在科学研究的正常的体系内,力量的自然的分布的均衡,比方讲,当中国重视两弹一星的时候,中国在其它方面的很多科技就削弱了,因为资金没有了,人也被调走了,但是等到两弹一星完成,其它方面突然发现就跟不上了,因为科技人员的黄金年代很短的,只有十几年,从二十几岁到四十岁左右,以后的创新能力就不够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它的代价就是在科研体制领域本身它损害了其它领域的科技发达。 而在财力物力支配方面,它损害了其它部门的需要。所以它是一种很典型计划经济的特点。就是保重点,舍其它。那么短期内,保重点的时候,重点是可能突出了,也取得进展了,但其它的可能都扔掉了。但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从长期来看,你是不能靠保重点的。首先,政府判断的重点是不是最必要的,这本身是个问题。第二,政府指挥的这个重点的选择它是有阶段性的,等过了这个阶段,它想换下一个重点的时候,发现其它的很多领域由于长期缺乏人力物力,已经远远落后了。那个时候,这个科研资源分布的不平衡,会产生长期的不利的后果。 我这里举一个日本方面的例子吧,就是政府插手和指挥科研方向的一个失败的例子。就是日本在七十年代,日本政府里面有一个通商产业省,它是日本经济起飞当中扮演很重要角色的叫做政府指导型的经济发展。那么通商产业省曾经在七十年代有专门的研究。因为但是电脑产业刚刚开始,半导体刚刚开始大规模发展,日本的公司不太清楚到底需要在哪方面投资,而当时日本的通商产业省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他们认为应该朝着一个后来被世界电脑产业淘汰的一个方向,他们认为往那个方向投资,而忽略了当时被他们认为不看好的一个方向,结果事后证明,正是这个政府错误指导,导致日本的电脑产业从此在国际市场上落后。到现在为止,日本仍然没有翻过身来。这个例子说明,在科技领域本来也需要竞争的,就是研究发展本身,科技人员创新的结果。创新的过程是互相激励,互相竞争。如果资源能够比较自然的分配,那么不同的人都会有机会做研究。这个情况就会不一样。如果政府规定,这个资源只许在这几个领域,如果政府指挥错了,那么,这个投资就全部打水漂了。这是一个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科研人员在政府主导的科研体系里头,他们个人的活力和创造力严重的收到压抑,因为他们是为政府工作,而不是为了所谓的科学研究服务。科学研究有自己的规律,它需要学者对自己某一个领域感兴趣,热爱这个领域,愿意对此献身,这样的话,它可以长期的在这个领域投入进去,没日没夜的工作,那是因为他热爱这个研究。觉得自己在这个领域里有长处,有可能取得某些研究成果。同时,这些学者需要要有相当的活动空间,就是自由的活动空间,包括自由思想,自由讨论,自由交流,这是通过学术会议,学术交流等等形式实现的。如果这些研究人员都处在保密状态,只关起门来做研究,那么他们这种交流就没有了,而没有交流,他们在学术方面的创造性会受到压抑,也就是很多研究人员成了研究工具,而不是出于自我兴趣在那里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这样一来,结果就是中国的科学专家,也就是军用科学领域的专家,知识面窄,兴趣小,就集中在政府给的任务方面,然后也缺乏同行之间的交流。但最重要的,中国的这种制度,包括前苏联也是这样,它的科技人员大量被从大学里挖走,集中到了军用科技里。一个国家的科技人才数量是有限的,按人口的比率来讲不会很高。就是每年考进工科院校,理科院系的学生当中,真正将来可能成为出色的科学家的人数是非常有限的。那么这些人如果说不能在大学这样比较自由的学术环境里从事科学研究,那么他们对每个学科的创造这方面的作用就会明显的削弱。他们顶多是被用在军事科技研究当中的一个螺丝钉。在这方面,中国可以找到无数这样的科技专家。有人只是研究导弹的一个部件,有人只是研究卫星的某个部件,等等等等。而且是师傅带徒弟,这么一代一代往下传。所以它的眼界,创作力,活力都受到很大限制。 因此,从长期来看,这种军用科技,它的代价非常大。前苏联垮台,有两个因素很重要,一个因素,它的民用科技严重被军用科技发展拖累,就是民用科技得不到足够的资源,也得不到足够的发展。我记得印象很深的是在赫鲁晓夫当总书记期间,美国的副总统尼克松曾经去访问过,当时美国作了一个厨房展览,就是说带了一些美国家庭常用的厨房设备,烘面包机和洗碗机等等,这些小型的家用的,在美国已经普及的电器,做了一个厨房展览在莫斯科。同时,免费提供给参观者可口可乐做饮料,结果在整个莫斯科引起巨大的轰动。因为苏联人几十年了,根本就不知道厨房里还有这么多家用得很好的设备。因此,这个厨房展览本来只不过是一个配合外交访问的一个亲善型的,却在苏联国内带来了一个很大的冲击。就是很多老百姓发现我们现在很落后,说美国人家里都有的东西,我们全都没有。我们除了有卫星上天,飞机大炮,坦克,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那是和西方国家的民用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差别和距离是非常非常之大。这个现象其实是从57年苏联邀请美国作了这么一个展览之后到1990年代,苏联垮台以后都没有根本改变。也就是说在一个强调军用科技的共产党国家,它是不可能民用军用兼顾,它做不到。那只能顾一头,顾了军用肯定顾不了民用。那么结果是,苏联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时候,它们当时已经没有能力制造能够和西方产品竞争的家用电器。比方举一个例子,彩色电视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普及了二三十年的这个彩色电视机,是晶体管的,而不是用电子管的,在苏联从来都没生产出来过。它有能力去搞太空研发,但是没能力去造晶体管的彩色电视机,所以我在莫斯科,在彼得堡这两个城市,在90年代中期,看到大部分苏联家里的所谓的彩色电视都还是电子管的。所以从这个小例子看出来,连电视机造不出来的国家,你说军用科技发展的,能给国家带来什么呢?我们现在不谈军用科技除了给政府脸上增光以外,到底有多少实用价值。浪费了多少资源,这个问题可以是好好讨论。毫无疑问它是损害了民用科技发展的。 另外,如果是把苏联撇开,单谈中共,那么中共的军用发展其实有两个阶段,或者说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五十年代初,就是中苏尚且友好的阶段,那个阶段中国的军用科技基本是建立在苏联援助基础上的,从图纸到设备,全部都是苏联专家带来的然后手把手教出来的,所以那个时候中国的军用科技,就是中国最早的一批飞机,战斗机,炮、坦克这些武器的生产,基本上是用苏联的设备,苏联的图纸原封不动仿造出来的。这个做法一直维持到六十年代。但是那个时候,中苏关系已经恶化了,苏联已不再提供这方面的帮助了。 所以,从六十年代到文革结束,中国基本上是在关门瞎子摸象,中国最早的两弹一星的技术,基本上是苏联的技术为主,加上少数几个在西方留学回国的人,他们个人的一些努力和贡献。但是在其他的军用科技上,如飞机,坦克和炮这些方面,中国基本上没有多大的进步。无非在仿造苏联留下来的那些技术。比方举一个例子,中国的坦克制造,一直到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中国制造的坦克一直是苏联二战时期的坦克,因为那是苏联给中国唯一的坦克技术。后来珍宝岛冲突之后,苏联有辆坦克被打沉在江里头,中国要把那个坦克给捞上来,然后运到北京把那辆坦克给拆了,然后根据那辆坦克的样子,做了一个中国山寨版的,叫做69—2,就是中国第一个模仿来的突破了二战的模型新技术,那还是仿制的山寨版。那个从八十年代初,中国从对外开放以后,中国又开始从西方引进技术。在中国所谓的引进很大程度上就是山寨版的制造。比方讲,中国最早的红箭73反坦克导弹,是从以色列引进了一部分导弹以后,拆开了模仿仿制的。中国的大口径火炮,是从美国引进的,买了几门炮,然后把它拆了以后,按照它的设计出图纸来仿制。换句话讲,中国的国防科技很多东西方面,基本上走的是这条路。 所以中共和以色列,巴基斯坦的很多合作是建立在提供从这些国家转手弄来的西方的军事科技产品,然后把它山寨化了以后,变成了中国的所谓自主创新。所以山寨版这个做法,在中共国防工业里头,是一个长期以来的既定方针。你很少找到不是山寨版的东西。但它缺点是其实它不是自主研发,因为它没有自己的基础研究体系。因为政府主导的军事发展通常是有现实目标的,就是盯着产品的输出。但是一般来讲,往往会严重的忽略基础科研。因为基础科研是长期的大量投资实验而没有成效可能失败比例很高。政府舍不得花这笔钱。所以,中共走的通常就是所谓走捷径,也就是山寨。 那么除了这以外,还有一条路就是中共想办法从国外偷。比方讲凤凰卫视的技术总监从美国海军实验室里偷这个美国海军潜艇的防噪音技术用在中共的潜艇上。这个例子因为被破获了,所以现在知道了。但是中国国内不会讲,这是我偷来的技术。其实前苏联和中国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克格勃当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从外国偷技术。因对他们来讲,偷到一项技术,虽然花点小钱,但是比自己研发好多了。缺点是偷来的技术永远只能是应用模仿,而没有基础根基。比方说中国现在的战斗机,迄今为止,中国讲的歼十全都是模仿的。中国缺乏自己空气动力学的设计能力。就是如果不模仿,中国甚至开发不出来一种完全和其它发达国家的战斗机的设计可以并驾齐驱的这种设计技术,因为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基础研究中国从来都没有过过关。所以它只能摹仿。这种情况就是能造成一个最后的结果,就是科技成果从表面上看似乎西方有什么,共产党国家过段时间也造出来了。但是不见得真能用。更谈不上大规模的普及。因为这涉及到第二个问题,和民用科技有关了。那就是军工产品的生产它其实和民用产品有相似的地方,就是它对工艺要求,对材料的要求非常之高的。一个国家的民用科技如果不行的话,它的工艺材料都过不了关,因此它的军用产品也不可能有高质量。所以就会出现军用产品的次品率非常高。 主持人:那它学到的是不是西方国家最先进的技术了哪? 程晓农:西方国家的科技产品是特别是军用产品,一开始它成熟了以后始终它是不会卖出去的。比方美国最新战斗机它是不卖的。一般是等到即将被淘汰,被下一个战斗机替代的时候,它才开始卖。而且一开始卖给它认为信得过的国家,它的盟国。那么中国通常是和盟国合作、交换,让盟国买几架,然后偷偷卖一架给中共。比方以色列就干过这个事。然后中国把它拆了,所以这个时候它其实已经落后二十年以上,所以了解这点以后就知道了,中共的赶超,这个超字其实是永远不现实的,中共只是永远在赶。 主持人:如果是这样的话,您觉得中共军事方面的科技发展跟美国比相差多少? 程晓农:那这点个中共军方也承认,一般来讲,都是几十年的差距。就是最小,也是二十年以上,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西方这个产品的研制,它有很强的这个基础研究的根底在那。比方说,此时此刻它正在研究的已经是二十年以后的产品了。而中国没有这样的基础研究。所以中国只能当对方把一个新产品开发出来以后,先是买样机,拆了以后好模仿,如果买不到样机,那么就想办法偷。偷也不能是每次都偷得到。如果偷不到那就只好搁那了。所以这种结果是导致它永远落在后头。永远赶不上。因为它没有基础研究,不是自己真正的独自研发。所以中共在九十年代有一次阅兵,苏联驻中共大使馆的武官看了以后好像有句评价说,我怎么看这些东西,好像每样都挺熟啊。就是大部分都是从苏联模仿来的。从俄罗斯模仿来的。都是俄罗斯的山寨版。这个问题我们在谈民用科技会谈到。 听众朋友,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中国观察》节目就到这里,下期节目我们继续请程老师来谈谈中国的科技发展现状,谢谢程老师! 程晓农:谢谢各位听众朋友! 听众朋友今天的《中国观察》节目就到这里,我是俞珊,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次节目时间再会。 (待续) 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d1dff6010127w6.html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王小平的最新更新: 转帖:如何评价中国的科技现状?(下) / 2012-06-17 23:06 / 评论数( 0 ) 转帖:壮士之死与邵阳之殇 / 2012-06-17 09:50 / 评论数( 4 ) 烬余录之四:我们 / 2012-06-05 10:29 / 评论数( 11 ) 无题 / 2012-06-03 11:28 / 评论数( 7 ) 两代人 / 2012-05-20 11:47 / 评论数( 2 )

阅读更多

共识网 | 王晓夏:神舟飞船遭遇太空战尴尬

   6月中旬,神舟九号飞船将搭载3名航天员发射升空,被外界关注的不仅仅是中国首位女宇航员将搭载飞船进入太空,更多的是中国首次实现载人空间对接。   上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启动了载人航天工程。1992年,决策层提出了“三步走”战略。此次神九升空,将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基本完成其“三步走”目标中第二步的关键节点。   其“三步走”中的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轨道,安全返回地面。自1999年成功发射神舟一号无人飞船起,到后来2003年神舟五号单人飞船、2005年神舟六号双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第一步顺利完成。   第二步,完成出舱活动、交会对接试验和发射长期自主飞行、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尽早建成中国完整配套的空间站工程大系统,解决一定规范的空间应用问题。   2007年神舟七号多人飞船发射成功,并完成出舱太空行走,为建立太空站奠定了部分基础。随后2011年9月,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成功,并预留在预定轨道,3个月后,神舟八号无人飞船升空并成功和天宫一号完成自动对接,之后分离并返回地面。   如今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船再次升空,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这意味着中国将彻底完成和验证对接空间技术,并为实现长期有人驻守的太空实验室提供关键性的技术保障。而未来,在第三步中,中国将建造20吨级长期有人驻守、短期自主飞行的太空站。   在空间技术领域,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之间只隔了一层“窗户纸”。神舟飞船项目的巨大成功,或许不会惊吓到美国,但隐藏在此背后中国的太空雄心,无疑将引起美国的深深忧虑。而这种忧虑远非中国装备瓦良格航母或是歼-20战斗机研发取得重大进展,甚至提前装备带给美国的忧虑所能比拟的。   美国的“太空命脉”   “中国的航天项目,包括一些民用项目,提升了中国摧毁或瘫痪潜在对手空间设备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常规军事能力的发展。”在2012年度的《美国全球安全利益威胁评估报告》中,如此明确指出道。   中国在外太空活动能力的增强,在美国人看来无疑是对其安全利益甚至经济利益的最大挑战,而原因就在于美国早已将绝对的军事优势构建在太空之中,而且也隐含着美国的经济安全。   太空对于美国目前所拥有的军事优势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以将美国的太空力量比作其军事力量的“神经和骨骼”,而陆、海、空三军充其量只能是肌肉,尽管这些兵种同样拥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和战斗力。   太空所肩负的通讯、导航、侦测、早期预警等职责,让美国获得了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不对称优势,使得美军能够运用以前不可能的全新作战方式。正是得益在太空中的获益,导致美国越来越依赖太空,而且到了深入骨髓的程度。以下一组数据或许是最好的说明。   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第一次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参战人数多达60万人,拥有的卫星通信容量仅为80兆比特/秒;几年后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参战人数为10万人,拥有的卫星通信容量已达到160兆比特/秒;进入新千年后的阿富汗战争中,参战人数仅为1万人,但拥有的卫星通信容量已高达500兆比特/秒,是第一次海湾战争时的6倍多;而第二次海湾战争,甚至是其30多倍。   这一组数据仅仅证明了太空在美国军事通信领域的重要地位,事实上在导航、侦测、早期预警等领域,美国同样越来越依赖于太空。   以导航为例,在第二次海湾战争中,美军有68%的弹药采用了卫星制导,而在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卫星制导弹药比例仅为10%,如今美国甚至早已明令禁止采购非制导武器弹药。在太空侦测领域,美国卫星为战争提供实时的情报、侦察和监视信息,使美军能够有效地实施精确打击的能力越来越强。   在海湾战争中,美军70%的战略战术情报是由侦察卫星提供的,而在阿富汗战争中,卫星甚至开始对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高层人员进行了密切监视。到了第二次海湾战争,美国卫星的侦察作用更加突出,因为在严重的沙尘暴条件下,仍能不间断地对伊军动向进行监视,确保作战行动的持续性。   在太空早期预警领域,目前美国所倚重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其24颗整天围绕地球不断旋转的低轨道预警卫星和6颗高轨道卫星,早已将太空的早期预警能力纳入整个系统的重中之重。   太空不仅讲述着美国军事力量的过去,同样代表着未来。事实上,正是基于太空诸多重要功能,使得太空成为未来美国“网络中心战”的关键环节所在。“太空现在是重心。我们必须不让太空成为软肋。我们将来的对手知道我们拥有太空优势,而且我认为他们正在发展阻止我们运用太空的能力。我们知道没有空中优势什么都做不了。太空同样如此,太空优势也是我们必须追求的目标。”   前美国空军太空司令部司令洛德曾这样直接断言道,同时在他看来中国将设法对付,也许是阻止美国的非对称优势,中国将成为美国在太空领域有实力的竞争者。   许多美国专家也认为,不仅美国军事,就连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也开始过度地依赖轨道空间。他们认为,事实上美国已经成为一个民众生活方式与空间卫星提供的各种功能密不可分的卫星大国。   神舟系列飞船出于和平的目的,但却强烈地刺激着美国人脆弱的“太空神经”。   事实上,在美国人看来中国的太空意图并不像神舟飞船那般“清纯”,隐藏在其间的“反卫星能力”已经让美国人无法安坐。   来自中国的太空战威胁?   早在2007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航天员在完成出舱任务并自主飞行第31圈后,从轨道舱的顶部向太空释放了一颗代号为BX-1的伴飞小卫星,尽管被用于和平的目的,但却展示出实际意义上的反卫星军事能力,而这被美国认定为中国已经掌握了利用共轨式卫星秘密侦查甚至攻击他国卫星的技术。   当时让美国媒体特别关注的是,BX-1伴飞小卫星曾经在距离国际空间站仅有25公里的地方飞驰而过,在其看来这一动作非常接近对卫星发动的模拟攻击。   事实上,这在其看来并不是中国反卫星能力的全部。   早在2000年,美国国防部发表的年度《中国军力报告》中,首度宣称中国正在研发直接上升式反卫星导弹,并称这仅是中国为削弱美军在外太空的主导权所着力打造的一系列作战能力中的小部分。   随后,在媒体有迹可循的报道中,从2004年开始,中国先后进行了3次相关试验,最终在2007年1月11日进行的第四次试验中取得成功,击落一枚已经报废的风云 -1号(FY-1)气象卫星。尽管中国称其为和平目的的“空间拦截器”,但却实际具备打击近地轨道卫星的军事能力。   这一成功试验,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的神经。   如果说这次成功的试验证明了中国已经掌握了直接上升式反卫星武器,在美国看来,中国还可能为其安装了电磁脉冲弹头(核弹头或非核弹头)。因为,在其看来,中国已经通过这一技术,研制成功可打击美军航空母舰的反舰电磁脉冲导弹。   传统的反卫星武器有四种:除直接上升式反卫星武器外,还有共轨式、电磁干扰式和定向能式。神舟七号和击落气象卫星的试验让美国确信中国已经掌握了前三种反卫星技术,唯独中国定向能式反卫星武器却是“雾里看花”。   2006年8月到10月间,美国媒体引述美国军方人士的消息称,途经中国上空的美国侦察卫星遭到数次来自地面高能雷达的照射,一枚侦察卫星甚至瘫痪。当时很多分析人士指出,这是中国利用低能激光测量美国卫星的运行轨道,为其反卫星武器提供目标瞄准服务,或者是中国通过定期向空中发射激光以显示其具备足以目眩或致盲美国侦察卫星的能力。   尽管猜测繁多,但都无法确定是否是中国定向能式武器所为。   相比中国反卫星作战的能力,中国对太空军事化的态度上也让美国感到困惑和不安。   尽管早在2009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曾绝决表示:“中方一贯主张和平利用外太空,反对太空武器化和太空军备竞赛。中方从来没有,今后也不会参加任何形式的太空军备竞赛。中方这一立场没有改变。”   然而,在中国军方出版的有关空间作战方面的著作中,某些太空作战理论已经被中国军方广泛认可。   “从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趋势来看,军事力量竞争正在向空天领域拓展,从航空领域伸展到近太空乃至深空。这种‘转移’是大势所趋,这种‘拓展’是历史必然,这种发展不可逆转。”空军司令员许其亮在空军建军50周年之际曾这样公开说道。   尽管在道义上,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军事努力,拥有完全的合理性,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完全可以归咎于美国在太空率先挑起的军事扩张,但言行不一的差距和不够统一的“对外话语口径”却成为两国现实交往中的困惑。在双方互不信任的背景下,无论中国神舟飞船升空出于多么真切的和平目的,最终换来的只能是进一步刺激美国的太空军事化意愿,并使得本已炙热的太空竞赛进一步升级。   太空军事竞赛不可逆转   事实上,即便中国不选择提升自己的太空能力,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美国也将继续扩大自己在太空领域的优势。   基于第一次海湾战争中太空力量对战局的影响,美国已经选择了不断扩大其太空力量的道路,为此美国关注的焦点问题是降低其卫星易遭攻击的可能性,并探索替代方式以改变对卫星的依赖。   而对于刚刚从冷战阴影中走出的绝大部分其他航天大国,则都希望采取多种外交和法律措施,包括寻求签署禁止反卫星和太空武器的条约,以及自愿采取措施提高透明度和强化相互信任。   在利益选择的巨大差距中,美国有意阻挠世界范围内建立新的多边太空机制的进展,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阻止了日内瓦联合国载军会议就禁止太空武器条约举行的谈判。   进入新千年后,随着小布什的上台,布什政府坚持反对限制与太空武器相关的任何谈判,认为其他国家将在签署条约的同时秘密建立太空武器库,而这种违反条约的行为不易被察觉。(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   在小布什的积极倡导下,在2000年7月,美国便制定了《太空控制》构想,计划2009年开始部署天基监视卫星,筹建太空攻击队,设计配备新型传感器的卫星预警系统,发展天基、陆基激光干扰器。   此后的2002年,布什将美国航天司令部并入战略司令部。这两个司令部的合并对美国未来作战思想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太空战由此成为美军未来作战的重点。   美国在太空领域的积极努力,其目的无非有三。   第一,是继续发展太空侦察、预警设施,提高空间环境的透明度。因为,美国当前主要依靠望远镜和雷达等地基传感器形成的侦察监视网,来监视空间物体,这套系统存在许多缺陷。   第二,是提高卫星的防护能力,增强抵御反卫星武器攻击的能力。目前,美军对部分重要卫星已经采取了防护措施,如“军事星”通信卫星已进行了装甲加固,具备抗电磁脉冲和其它反卫星武器攻击的能力。对于新发射的卫星,美军将根据其重要性和受攻击的脆弱性,对其或是采取加固装甲,或是采取一些自卫措施。   第三,则是发展进攻性手段,毁坏敌人的卫星系统。为此,美军除了发展传统的反卫星武器系统外,还计划发展四种卫星进攻性手段:对敌通信卫星攻击系统(CCS)、对敌侦察监视卫星攻击系统(CSRS)、导航卫星攻击系统、护航型攻击卫星。   此外,美国正在将“全球打击能力”融入到空间作战领域,将新型无人机、空天飞行器等新旧打击手段整合到反空间作战中去。   尽管美国希望扩大太空优势,但由此却带来了新的“老问题”——国际反应、技术挑战、高昂成本,将让美国偏离最初的目的。   首先,太空军备竞赛可能导致全面失衡的问题,更为严重的问题是会出现核大国之间力量均衡被打破的态势。早期预警和间谍卫星在降低各国对核突袭的恐惧心理方面一直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如果反卫星武器使这些“太空之眼”失去警戒能力,所导致的不确定性和相互不信任感将很快形成灾难性后果。   事实上,中国之所以积极发展反卫星能力,也仅仅是为了保证自身有限核威慑力量的有效。因为,在美国强大的空间作战能力之下,中国携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能否穿透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都是个问号,而在这个问号下,中国丧失的是对美国有限的战略威慑力。   在中国于2007年进行反卫星武器试验后,俄总统普京曾拒绝批评中国采取的行动,反而谴责了美国。他宣称,美国大力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努力以及积极推进太空军事化的计划,促使中国采取这种行动,俄罗斯自身作为主要航天大国,已将卫星融入整个国家安全结构体系,它也将在受到外界压力的情况下介入太空军备竞赛。   面对布什时代太空军事化的冲击波,各主要航空大国也都增加了自己在太空领域的武备砝码,在各方反应下,美国原本扩大太空优势的目的,最终可能只收获到相对削弱的太空优势和更加高昂的成本。   因为在技术上,无论太空武器如何先进,在太空都是十分脆弱的,除了面对敌对方的干扰和打击,最要命的问题之一是面对太空残骸的扩散。由于这些物体的轨道速度较高,因此即便是体积极小的太空垃圾也会对所有类型的太空飞行器构成威胁。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美亚太战略,中国反应大,台湾选边站

奥巴马总统上台之后,宣布将目光转向亚太地区。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日前表示,将调整美国军力,重心放在亚太。对此中国官方媒体提出批判。 帕内塔在香格里拉对话当中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目前美国军力部署在亚太地区约50%,将在2020年调整为60%。 *亚太地区力量失衡* 台湾智库执行委员,军事与国际关系专家张国城认为,美国将眼光转向亚太地区,是很自然的,因为其他地区已经有平衡力量,但在亚太地区,中国的强权引起其他国家侧目。他分析:“在欧洲的话,俄罗斯虽然军事实力还是很强,但是有北约组织嘛。在中东基本上也有相对的平衡力量,比如伊朗虽然很强,但是海湾国家也有许多先进的武器,以色列军事力量也不弱。” 张国城认为亚太其他国家,包括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等,对于美国的亚太平衡战略,抱持欢迎的态度。他说:“因为他们毕竟在价值上跟美国是相同的。而且美国在军事部署使用基地上也会跟他们磋商,同时美国也不吝啬的把先进的军事装备交给日本跟韩国,在海军空军方面,日本韩国现在与美军装备其实差不了多少。当然在整体战略上是弱一些,但美国在供应先进武器给他们来讲,是很大方的。所以在这情况下,他当然是很欢迎。” *中国反应大,台湾选边站* 中国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日报则对这项战略提出批判,认为美国是针对中国,并且可能造成该地区的分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明也在星期一说,美国在亚太地区加强军事部署、强化军事同盟,不合时宜。 对于中国这样的态度,张国城认为反应过大了。他说:“现在美国其实在亚太的部署,并不是历史上最高的。在越战的时候,其实当时在亚太的部署是远远多于现在。” 而台湾曾经被比喻成“不沉的航空母舰”,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也成为美国战略的重要考量,但在新的亚太战略当中,台湾的角色却有了微妙的转变。张国城对美国之音分析:“现在台湾的发展重点,完全是以中国大陆为主,不管是贸易也好,经济也好等等。所以说台湾整体来讲,现在在亚洲是中国、朝鲜跟台湾,一个阵线。然后日本、韩国跟美国,加上澳大利亚,是一个阵线,是东西的对比。美国这样的军事部署对台湾的意义来讲,显然跟日本、韩国不太一样。我想慢慢的走向选边站,因为很明显的,因为就算台湾走向接近中国大陆路线,美国也不可能进攻台湾,但是台湾如果跟中国大陆关系非常敌对的话,可能就要遭到中国大陆很强的军事威胁。” 张国城认为,面对美国新的亚太战略,中国会加强比较有把握的导弹、潜舰等,不过整体而言,美中关系将是合作大于对抗,不会发展成当初美苏的全面军事对抗。

阅读更多

法广 | 中美关系: 美国大部分战舰八年之内将部署在亚太地区

帕内塔表示,目前美国海军共有285艘军舰,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各部署一半,到了2020 年,美国将把这一各占一半的比例改为六比四。这将包括6艘航空母舰,以及大部分巡洋舰、驱逐舰、濒海战斗舰以及潜艇。 根据今年3月发布的一份美国海军30年造船规划,在接下来两年内,美国舰队的船只数量将下滑至276艘,然后才会再往海军所设的300艘目标迈进。 帕内塔指出,美国国防部计划对在亚太地区发挥影响力以及作战所需的能力,做出更多更新的投资,包括可躲避雷达侦测的战斗机,新的远程轰炸机、电子战和导弹防御系统等。 帕内塔还表示,美国也会致力增加在这一地区进行的双边和多边军演的数量和规模。官员指出,去年美国一共在此区举办了172次这类演习。MICOR JINGLE 就在南中国海紧张情势有增无减、中菲黄岩岛之争毫无化解迹象之际,中国当局今天要求美国不要在这一海域推波助澜。这是在美国国防部宣布未来八年将把六成海军军舰转往亚太地区之后,中国官媒随即做出的回应。 新华社的分析称,美国的姿态只能为南中国海目前的局势火上浇油,而中国则希望南海成为“和平之海”。新华社抨击说:所谓中国威胁南中国海航行安全的说法纯属捏造。 中国宣称对南中国海拥有主权,但是周边国家和地区比如菲律宾、越南、文莱、马来西亚和台湾均宣称对南海拥有部分或全部主权。  日本当局认为中国军费扩张构成威胁。出席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年度安全会议的日本国防副大臣渡部秀在会上表示,中国国防费用大幅度增长,并且不透明,已构成威胁。 这位日本官员强调,中国国防费用去年增长了11.2%,已高达1060亿美元,而且这一急剧扩张的军事预算是在不透明的情况下进行的。 日本官员表示,在有关中国的军事问题方面,存在着忧虑,他认为其它国家也同样感到忧虑。 据法新社报道,印度国防部长在新德里也表示,印度不相信存在着军备竞赛,但是既然中国在提升军力,大幅增加军费,印度为了保护国家利益,也同样要提升其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

阅读更多

荣剑:当前中国社会政治思想状况

——在河南信阳公民社会与现代思想论坛上的演讲 作者按:2012年5月15日,我接受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区委邀请,在该区主办的“信阳公民社会与现代思想论坛”上,作了主题演讲,现根据演讲录音稿整理成文,稍有删节。...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九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