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舰

美国: 美国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将参与美韩军事演习

美韩黄海联合军演 REUTERS/Song Kyung-suk/Poo 美国国防部发言人莫雷尔5日明确表态: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将进入黄海海域,参与美、韩联合军事演习。 莫雷尔是在五日下午的例行新闻简报上,明确表达了美国航空母舰将进入黄海的信息。但莫雷尔没有说明这艘航空母舰投入演习的明确时间,他只是表示,大致在今后“几个月内”。 对于美军高调宣布美方将派 航母参加韩美黄海联合军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6日就此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敦促有关方面严肃认真地对待中方的关切和立场。 莫雷尔的宣布,无疑为中美关系,投下了一颗新的重磅炸弹。有分析认为,美国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参加黄海的联合军演,是对朝鲜发出的更为强烈的信号,但是黄海邻近北京和上海等政治和商业中心,对中国地缘战略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另外据韩国媒体,美韩两国今年年底前还将举行多场联合军演,几乎每月一场。   tags: 军事战略

阅读更多

商业价值:腾讯的未来

来自: 所有文章 – UCD大社区 – FeedzShare    最新文章 – UCD大社区 – FeedzShare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06日,  已有 5 人推荐 从产品到平台,从单赢到多赢。 2010年1月5日,腾讯公司的市值超过400亿美元。而在此4个月前,它就已经不仅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更是全球第三大互联网公司。继超越雅虎和eBay之后,在它前面,只剩下了谷歌和亚马逊。 以马化腾为首的腾讯高层,此时的心情恐怕并没有外人想象得那么激动和喜庆,他们更多的是在对腾讯未来的成长而绞尽脑汁。实际上,当越来越多的人跳出来指责腾讯是“全网公敌”、“创新阻碍者”的时候,腾讯可以不在意别人的嫉妒和诅咒,但它需要意识到自己越来越庞大的身躯正在让原有的成长模式面临极限。 一个战略转折点正在飘忽朦胧却又不可避免地到来。 11年来,腾讯的成长令人眩晕。从最初的即时通讯软件到门户网站,从小游戏平台到网络游戏再到社区游戏,从聊天室、空间、邮箱到相册、音乐、视频,从移动QQ到手机游戏、音乐分享平台,从拍拍、财付通到返利再到团购,这只企鹅几乎涉足了所有互联网服务领域,并大部分获得成功,以至于被称为“全网公敌”。因为外部许多人觉得腾讯有一种无比可怕的能力──在这只企鹅眼中,世界是平的!门槛和壁垒?那只是构建者自己的幻觉。 其实,这只企鹅在成长之初并不具备那么宏大的视野。它只是在创始团队对算不上创新的QQ的生存渴望,以及他们自身没那么气势恢宏的极客性格的融合下,逐渐形成了一种专注产品、注重体验的基因。而正是这种相对内生的、甚至有些僵化的基因,让腾讯以QQ这一即时通信工具,一步一步扩展成一个边界广阔的产品群。 腾讯之可怕,不仅仅在于有QQ这样一个几乎等于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工具,也不仅仅在于它可以把这个工具上的数亿用户轻易导向某一个新的应用,还在于其一直是一个典型的产品型企业。这个真正能做出好产品并运营的企业,加上要多少流量就有多少流量的能力,让大多数习惯依靠领先概念和紧凑资本运作节奏为竞争力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无比恐惧。 但是,在现有巨大体量下,腾讯原有的基因还能继续支持其高速增长吗?腾讯以QQ带动新产品拓展、新产品反哺QQ的模式还能成功多久? 不为人知的是,面对荣耀下的隐藏危机,“企鹅”并不是“青蛙”。腾讯已经从神经末梢感受到了水温的上升,而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征程,已经迈出了脚步。 极客公司的转折点 从做产品到搭平台,腾讯要走出其赖以成功的、内向的产品文化,从一家产品型的极客公司变成一个开放的平台型企业。 1998年,IM软件ICQ被美国在线以2.87亿美元收购。以此为原点,几年间中国国内兴起了众多仿效它的产品,这些产品的名字大都雷同,从AICQ、BICQ一直到ZICQ,据说前缀囊括了所有英文字母。但是,只有前缀为“O”的那个走到了最后,虽然许多人对它的认知是从它的新名字QQ开始的。 腾讯创立的时候,是个典型的极客团队,这些人在人前大多木讷且不善言辞,但是让他们坐在电脑面前,浑身就立刻闪耀着智慧的光辉。据马化腾的同学、腾讯创始团队成员之一的张志东描述,自马化腾往下,公司每个人都是网虫和电脑狂。“整天挂在网上,所以我们才能清楚感受到用户不满意在什么地方。”1999年12月31日晚上,腾讯寥寥数人的团队出去吃晚饭。深圳满街都是迎接新千年的人,人潮将几乎整个腾讯团队堵在了马路上——除了在家的马化腾。碰巧“千年虫”导致一些用户出现问题,结果马化腾一人在线,作为唯一的客服竟然成功安抚了所有用户。 一直以来,腾讯虽然是一个被整个互联网领域关注的风向标型企业,但是却是一个最不爱谈战略的企业,而马化腾也一直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家中“行胜于言”这一流派的典型代表。这家企业的文化和领导人的性格,也丝毫没有所谓王者的气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家典型的极客型企业──内向、专注、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 全网公敌的荣耀与危机 这家极客企业在外人看来有一种隔阂感,但是其“对产品和用户体验的极度专注”却是成就这家企业的重要基因。 “腾讯内部可能不会太重视上下级之间的汇报,了解一个产品好不好,更多是看用户的反馈。” 腾讯即时通信产品部总经理殷宇说,“很多企业遇到问题都会说抓大放小,但这样并不一定就对,说不定你的大方向都是错误的。但用户反馈的哪怕再小的意见,都是他们想要的。” 客观上讲,腾讯在QQ产品上“多低头干活”的心态, 在中国互联网当年浮躁的风气之下,成为了最大的法宝。再加上QQ与用户天然的近距离接触,腾讯得以不断让产品更细致、性能更稳定,不断提升用户的良好体验。这最终让其在众多即时通信工具中一统江湖。而这种成功,也进一步强化了腾讯的价值观──做好产品,与战略相比用户价值更重要。 很多人说腾讯没有战略,总是在跟着热点移动,进入别人开拓的疆界去收割,所以称其为“全网公敌”。而这种现象的成因,显然与上面提到的腾讯价值观有关。这家企业很少花时间去考虑探索新方向,它习惯以用户角度思考,在一个明确的方向上,尝试做出一个更好的产品;通过自身的优势,不断扩充整个公司的能力。 这种套路最早体现在2003年12月。当时腾讯在谨慎思考后,选择了当时已经被新浪等明确的、未来大有发展潜力的门户模式,进而推出QQ.com作为IM之外另外一条轴心。其后腾讯利用QQ迷你首页之类的QQ嵌入式产品,以及一环又一环的事件营销,不断将用户的关注点汇聚到腾讯网上。通过充分进行产品互动与影响力共享,腾讯网作为门户中的后来者,在短短两三年内,即跻身中国门户网站三甲之列,蹿升速度让人咋舌。 在此之后,腾讯正式确立了QQ与QQ.com“一横一纵”的大战略,并利用类似推广QQ.com的方式,用一个又一个垂直产品切入用户需求。从拍拍到财付通,从QQ小游戏平台到网络游戏,从QQ空间到QQ邮箱,从浏览器和工具栏到输入法、软件管家,围绕最终用户对互联网各种需求的演进,腾讯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疆域。 对腾讯来说,有了QQ与QQ.com这“一横一纵”,其每一个产品的推出,都让腾讯拥有了更低的试错成本与更高的成功概率,所以腾讯几乎不会错过任何一个被证明了价值的领域。这让腾讯变成了中国一些新兴互联网公司的噩梦。有投资人透露,当他审视一家互联网公司是否值得投资时,通常都会问这样的问题:“如果腾讯也做这个业务,你怎么办?” 很多人对于腾讯这种总是到别人开拓的领域去“搅局”的做法非常不满。其实,如果能站在马化腾的“极客思维”方式角度,这个问题就会变成另一种说法。在马化腾眼中,腾讯进入每一个领域其实都是在创新。因为他是一个非常具有产品思维的人,或许在他的头脑里,创新原本就是在产品层面的,而不是在所谓的方向和战略上。所以,腾讯进入一个别人开垦的领域,怎么能算是来抢夺呢?那是之前的开垦者做得不够好,而腾讯可以做出更好的产品。 比如QQ邮箱业务起步较晚,但是从2005年收购Foxmail开始,腾讯的邮箱产品从最初的技术磨合和积累,到未能马上成功后以轻便简洁为目标不断的“回炉重铸”。 仅2008年一年,QQ邮箱团队就进行了400多项改进──据说有超过300项是马化腾本人提出的──由此得到的效果是,据尼尔森报告,到2009年9月,QQ邮箱流量已居同类产品之首,更成为许多技术人员拿来与Gmail进行对比最多的国内产品。 毫无疑问,腾讯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中产品能力最强的企业,而这种能力塑造了腾讯过去的发展奇迹。但是,随着其自身规模的不断扩展,随着中国互联网大格局的变化,其依靠不同产品来扩充疆界的成长模式,到达了瓶颈。 首先,不管从文化上看腾讯还是不是一个“关注产品的、内向的技术极客”,这家公司现在必须要把自己看成大公司了。而一个一个产品维度的创新和过于内向的性格,将无法维持它市值400亿美元的身躯保持合适的生长速度。面对越来越庞大的身躯,和与之相比越来越有限的产品能力,腾讯的长期发展动力已经开始让人感到担忧。 其次,腾讯的产品文化即使再强大,产品团队即使再顶尖,其完全“内生式、封闭式”的产品模式也有明显的缺陷。腾讯不可能以一己之力开发出10万个应用;也不可能自己派出几个团队,开发出几种功能相同的程序,然后在自由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去优化;更不可能永远保证每一个产品研发团队,都具有与这一产品相契合的创新与独立精神。 同时,最近掀起的一股将腾讯视为中国互联网创新阻碍者的风潮,也值得腾讯思考。虽然这些质疑有失偏颇,可它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腾讯虽在产品层面和商业层面具有极强的能力,但作为最大的中国互联网企业,腾讯还没有形成与自己体量相符的价值观认同,以及在中国互联网生态系统中更强大的正向影响力。 QQ的价值与QQ之外的价值 腾讯面对的问题不仅仅是原有的产品文化与自身规模和“江湖地位”的不匹配,QQ——这个腾讯最重要的产品本身,也到了重新定位的时刻。 同时在线人数突破1亿人,拥有5.686亿活跃用户,全球最大的IM软件……作为一款国人自主研发的客户端软件,腾讯QQ这12年间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而作为腾讯“舰群”中居于核心的“航空母舰”,它更是滋生出腾讯整个产品矩阵之母。 除了是最近距离的用户接触点之外,它更是一个互联网沟通的重要渠道,在成功让大多数中国网民建立和维系关系的同时,也牢牢把这些网民黏在了这个平台上。然后,各种各样的客户端不断地重构、扩大,为数众多的产品图标在QQ上被“点亮”,腾讯几乎最大程度地充分发挥了QQ的价值。 可是,当产品线逐渐扩大,离QQ这片土壤也就越来越远。比如浏览器、下载软件、输入法、软件管理……许多都在超出原有“一横一纵”的范围,“如何利用好QQ资源”也成为了越来越考验产品设计师的难题。因为QQ软件不可能无限制地“扩展”下去,新的产品也不可能总高效地反哺即时通信,对其用户数量与黏性的推动作用将越来越有限。 3%——这是业内人士对QQ用户向腾讯新产品有效转化率的平均估值。确实许多产品是因为QQ而成长起来。但是如果以平台的视角观察腾讯QQ,将各类产品看作QQ上的“应用”,将QQ视为一个平台,则它们之间并没有一种真正的紧密联系——用户没有理由因为应用而选择这个平台,也没有理由因为使用这个平台而去寻找应用。许多产品的使用,并没有直接沟通的需要。 与此同时,QQ在腾讯体系中的定位,未来也面临着有不小的未知因素。 众所周知,腾讯QQ已经迅速成长为中国类似“基础通讯设施”。毫不夸张地说,如果CCTV有能力在三天之内让一件事被1亿人知道,则腾讯QQ有能力在一天之内让一件事被3亿人知道。 如此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能让腾讯其他产品依附其上得到很大的商业价值,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此大的社会影响力,在中国有时候对企业来说也将是一个巨大的包袱。在中国互联网行业,阿里巴巴与腾讯、马云与马化腾,这两个企业和企业家有着完全不同的风格和思路。如果我们套用马云的思路,QQ今天实质上的“基础通信设施”地位,在中国商业环境中将是一个喜忧参半的局面。 为什么马云当年在看到支付宝能成为金融行业巨头的前景之后,马上劝服外方投资人将其股份转让,进而让支付宝变成了一家完全内资性质的中国公司,甚至不断透露“随时愿意献给国家”?显然,马云对中国的商业环境有着自己的判断。 让马化腾做出与马云一样的动作,甚至是说出类似的话,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他们完全是性格不同的两类企业家,其对于商业的认识和信仰似乎也大相径庭。同时,即时通讯与支付面临的是完全不同的环境,似乎也到不了需要“献给国家”的程度。 但不可回避的是,作为越来越基础的通信服务平台,在中国的商业环境下,QQ会成为在社会意义和商业意义上都越来越“重”的一个客户端,而从用户体验和价值变现两个方面,不断“变重”都不是好消息。因为在这个SNS、微博、移动互联网等概念不断演进的市场上,QQ随时都可能面对“过时”的威胁,而其身上承载的越来越重的职责,只能加大这个风险。 从产品本身来看,QQ与5年前那个优秀的IM工具相比已经复杂了无数倍,而腾讯内部还在不断依靠QQ去“点亮”自己的新业务。其实对腾讯而言,未来QQ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成为自己新产品抢滩登陆的专用桥头堡,而是在于抓住其沟通工具的本质,不断优化并与时俱进,然后保证其整个互联网的“公共基础设施”的地位,并由此构建一个开放的、更有价值的生态系统。 从这个意义上讲,腾讯需要在内部减轻对QQ这个平台的独家优势的依赖,让所有产品线忘掉“有了QQ什么事情都能干成”的想法。毕竟,当年微软凭借Windows操作系统统领世界10年,也曾挟操作系统的优势在众多领域战无不胜;但是其越来越庞大、越来越难产的操作系统,最终面对谷歌这样全新形态、掌握着一个生态系统的创新者时陷入了困局,这对腾讯显然有着非常直接的借鉴意义。 “潜意识”下的新格局 从产品型企业向平台型企业演进、从封闭型向开放型企业转变,这是腾讯必须面对的一种进化。这不是我们的猜想,而是腾讯已经在尝试的战略转型──虽然这种尝试还不成体系,也没有形成整体的战略。 比如,没有人认为腾讯搜搜——腾讯的搜索业务,会成为百度的有力竞争者。但人们似乎小看了腾讯的耐性和眼光。据业内人士透露,在2010年腾讯搜搜将会出现较大的战略调整,除了现有的soso.com网站之外,腾讯搜搜将打散并融合到腾讯的各项产品之中,在QQ、腾讯游戏等任何用户有搜索需求的地方,都能第一时间出现。 这意味着腾讯搜搜将不再是腾讯的一项独立产品,而是分散、下沉,成为横跨腾讯各条产品线的一项基础能力。在对腾讯包括联席CTO熊明华在内的高管采访中,就有负责人多次表示,“在腾讯的目标中,搜索在其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不仅承担了打通腾讯自身业务的责任,也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变得更加个性化、社区化、智能化、移动化”。 而在搜搜发力时,它势必要采取与百度等公司相同的平台型做法,从自身产品延展出去,寻找到众多中小网站进行结盟与合作。就在不久之前,互联网上爆出了腾讯收购或参股康盛创想的消息──虽然双方后来已出面辟谣,但在许多业内专家看来,康盛创想是大量中小网站核心技术架构的掌控者,腾讯要想在搜索上有所作为,必然需要类似举措。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QQ空间最近开始尝试与豆瓣、艺龙等网站展开合作。如果说这只是简单的流量引导,则更深层次的合作已经出现在“QQ返利”上。QQ返利以QQ号作为用户的身份标识,向具备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网站导出潜在客户——商家获得了更多交易机会,而使用QQ的消费者则获得更多折扣和实惠,最终强化了QQ平台以及QQ返利这项服务的生命力。更鲜明的是在2010年7月,腾讯宣布正式推出基于财付通的开放平台,凡是“有能力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开发商”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与财付通联合运营,分享海量用户带来的收益。 以“自增长”为主要成长模式的腾讯,正在试探性的摸索从产品公司到平台企业的转变。因为客观上来看,无论是从自身发展考虑,还是从整个中国互联网所处阶段考虑,当2010年到来,腾讯也到了需要培植出一个生态系统的时候。 今天可以确认的是,未来的腾讯要打造平台,用开放的方式吸纳更多的互联网资源。腾讯还会进入企业级市场,甚至希望成为整个社会中企业、网站与消费者连接的纽带──让用户以腾讯为接触服务的端口、让外部网站与企业以腾讯为流量输出的提供者、以及各种应用服务的支撑平台。最终,腾讯需要梳理并建立各个维度的合作体系,培育出外放式生态系统,还要通过不断地优化整个系统的规则,建立一个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服务平台。 虽然谨慎的腾讯并没有在内部公开宣布一个完整的大战略,但是其最近半年来的一系列“潜意识”行动,实质上已经在推动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改变。 的确,这种从人人提防的“全网公敌”到需要人人信任的“基础设施”的转变,对一家主要以专项产品来开拓市场的公司来说,听起来如天方夜谭,做起来更是无比艰难。 实际上,腾讯能不能完成转变,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传统产品化思维与新的平台化战略的思维博弈。业界很多人对这个过程表示担心。最明显的依据是,过去在产品层面过于成功的腾讯,需要有一批新人才有效地执行新战略,而人员的大幅度调整目前还没有发生。 在历史上,腾讯曾经将2004年6月上市之后的历程,称为“第二次创业”。从第一次创业到第二次创业,经历了充满危机感的5年半岁月。从2004年6月到2009年12月,同样是5年半时间,腾讯再一次收获了胜利,也再一次面临新挑战。 虽然今天看起来腾讯的变革还有些模糊而不成体系,甚至让人很难对其转型前景做出乐观的判断。但是,这家一直在创造奇迹的企业,永远不能小看。 从企业到一切 撬开企业级市场的大门,将赋予腾讯更强大的力量,也是腾讯向平台转型的起点。 企业级市场,除了并未贡献太多利润的广告市场外,一直以来对腾讯都还是一片没怎么开垦的处女地。原因或许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可能是,腾讯一直以来在消费级市场太成功,可爱亲切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反而对企业级市场拓展产生了反作用。 事实上,进军企业级市场是腾讯早在2001年就想做的事情。直到最近两年,这一战略重心又重新回到腾讯的优先计划表中,与当年只是想让企业用上QQ的简单构思相比,这一次腾讯拥有更大的眼光与更缜密的设计,并重新定义了自己所能赋予企业的能力。 为企业加载腾讯能力 在接受《商业价值》杂志采访时,腾讯毫不讳言自己的目标是基于企业QQ,打造一站式企业互动平台。 所谓企业QQ,是腾讯根据自身资源与经验,推出的企业在线客服与营销解决方案。这个方案涵盖了在线主动营销、信息发布、客户关系管理等企业级应用,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将QQ号变成了企业连接用户的平台。自此往上,多个人员可连接此号码进行服务;往下,用户只需要在QQ中加入企业的号码,即可在线进行互动。 很显然,在QQ已经拥有超过5.68亿活跃用户之后,如同开展很多其他业务一样,用户成为腾讯拓展企业级市场最大的倚仗。与此同时,腾讯认为各方条件已经具备。“我们之所以现在发力,一是企业级市场本身的互联网认识与需求正在成熟,二是它需要有坚实的市场基础。如果是4年前,QQ在线数只有两三千万,互联网应用在中国的渗透率也不太高,主要集中在消费市场。条件不够好。”殷宇说。 虽然企业QQ的全套方案推出才一年时间,但到现在已经拥有了包括中国电信、南方航空、平安保险、戴尔在内的众多企业客户。尤其是对在线依赖比较高、用户访问网站较多的行业,比如电子商务、教育、医疗,客户拓展尤为明显。 “现在我们可以对企业说,这是一种面向用户的新的沟通方式,它能够带来的效率是以前传统客服电话无法做到的。”殷宇以南方航空举例,因为航班、折扣等信息的不同,用户在订票的时候需要与客服进行反复沟通,如果只是通过电话来传递这些信息费时费力。这时候,用户或客服只需要向对方发一个QQ截图,直接就能看到所有信息。 虽然向企业提供类似服务的IT公司也有很多,但腾讯消费级市场用户优势在此体现出来——当用户已经习惯并具备使用QQ的能力之后,企业减少了教育与推广成本,自然就能将消费者从电话转移到QQ上来。比如在需要时,客服不必向用户讲解什么叫做截屏。 腾讯分三种模式获得用户。目前在初期,大客户由其自己去展开合作,提供定制程度较高的产品,贴身服务;同时,通过代理商等渠道在全国进行地面销售;最后,尽量提供可通用定制化的产品,并通过自身平台进行自助式销售。 看起来这似乎完全不是腾讯既有的打法,但企业级市场有着它自己的规则。腾讯企业产品中心总监姚欣榆也承认,大规模的销售并不完全是腾讯的优势。而他们正在研究的,是如何以互联网作为提供服务和运营的出发点,将腾讯的优势发挥到最大——腾讯已经专门辟出了一批以“800”开头的号码,作为企业QQ产品中的一项,供企业挑选使用。这也是为什么腾讯思科合作时赠与钱伯斯的QQ号要以800作为开头的原因。 在此基础之上,腾讯基于企业QQ,也在积攒更多的武器。企业内部沟通产品腾讯通(RTX)、企业空间已在运营,企业微博也率先推出并不断优化中。“这些都是相互协同的,而我们思考的原点在于,除了广告之外,还有哪些东西可以以企业级服务去提供给企业们。”殷宇说,“腾讯做IM其实就是在做通讯,IM只是通讯的一种模式。那么在互联网时代,还有哪些通讯模式,我们又如何将它们传递出去,让企业全都用起来?其实我们思考的还并不深入,但这是一个全新的探索。” 当昔日的“网络寻呼机”,通过不断的产品完善和在消费级市场的一个个胜利成长为一头庞然巨兽,它在“沟通”这一互联网关键应用中所积蓄的力量,足以撞开企业级市场的大门。在撞击的过程中,历史以另外一种方式重演——将今天的企业看成昨天的个人用户,挖掘他们的需求,并满足他们。 如果将一个企业也看作一个信息节点,在腾讯的计划中,企业拓展后的QQ平台不仅连接消费者,还将连接企业内部、企业与消费者,甚至企业与企业。这是一个相当宏伟的蓝图,在思科等一系列可能合作者的技术与企业品牌加持之下,它将为腾讯带来的价值,远不能只用营收来衡量。 正向大循环 2010年5月,马化腾在某论坛上发言,称未来互联网发展有三个趋势:形成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化网络,人们通过社交网络消费数字内容、进行沟通;互联网应用从个人向企业延展,产业格局会发生很大变化;线下生活和在线生活逐步融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意味着腾讯未来拓展的战略方向。 2004年6月,腾讯上市。随即从2005年开始,拥有充裕资本的腾讯开始了自己的“二次创业”——打造一个一站式和全价值链的互联网系统,像水和电一样,在各个方面成为人们喜爱和依赖的存在。 这样的目标之下,腾讯以资金、用户和足够的耐心,在六年之间变成了一个拥有多重产品线、用户黏度极高的互联网公司,并以不同的产品切入到普通用户各个层面的需求。如果将搜索引擎百度比喻成用户进入互联网的大门,则腾讯就是环绕用户的城堡——尽量丰富城中的“配套设施”,让用户不用出城即可满足大多数需要。 在此基础之上,一旦互联网应用从个人向企业延展,包裹海量用户的腾讯即成为这样一种存在:城里的用户想出去,城外的企业想进来,腾讯成为他们之间的链接点。 当线下生活与在线生活逐步融合,意味着普通个人依托互联网所做的事情将越来越多,能够通过互联网链接的企业与服务也越来越多。“一站式企业互动平台”正是这样的链接点。诞生于2001年的RTX和企业QQ的构想,直到2010年,终于有了可以生根发芽的内外部基础。 对腾讯而言,企业级拓展的意义还不仅如此。 放眼全球,其他成功的互联网公司早已形成了一种双向汇聚型的多赢平台。苹果利用App Store,向下汇聚用户,向上汇聚开发者,以应用的增多吸引更多用户,用更多用户去吸引应用;亚马逊利用在线销售平台和Kindle,向下汇聚用户,向上汇聚资源,形成资源与用户的相互促进;淘宝则更为明显,不管是淘宝网、淘宝天下或者是电视资源,都是相同的一个平台,同时吸引买家与卖家,借力打力、互为促进。 与这些互联网公司相比,腾讯是一个异类,一家内生式成长的公司——它的主体是自身研发的产品和应用,仅仅在消费级用户这一端靠使用者的增多、关联而产生单向汇聚,依靠公司自身的力量进行研发、扩建平台、实现销售,并由产品来扩展自己的用户与营收边际。 但是,一旦腾讯开始提供链接企业与用户的平台型服务,就能使得它具备这样的可能性——由内生的自发展公司,变成借企业与用户之力互为推动的公司。“对企业而言,QQ平台拥有海量的潜在客户。如果将一个个企业看作一个个‘应用’,则‘应用’越丰富,客户越容易习惯于通过这一平台获取服务,从而带动更多企业加入到企业QQ的使用中,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殷宇说。 同为平台,腾讯的平台将比上述那些平台更为复杂庞大,具有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比如从企业QQ到整个企业互动平台,随着业务拓展、用户增多,腾讯不可能为每一个企业用户定制出一套符合它特点的解决方案。这时候,就需要有大量的合作伙伴来帮助腾讯,为企业进行定制化的个性服务。 与财付通开放平台、腾讯搜搜等事件相比,企业QQ或许并不能给人太大的兴趣。但是,对腾讯而言它的意义更大。它有可能将企业这一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纳入到腾讯的篱笆之中;它有更健康和直接的盈利前景;它甚至没有太强大的竞争者。 通过企业级拓展,完成正向良性循环,并真正让自身变成一个有着多重生态链的共赢系统。这反而是腾讯的平台化趋势中可能最容易完成的一个闭环。 大企业的战略趋同 从百度、阿里巴巴到腾讯,中国互联网上的骨干企业其战略越来越趋同,而生态系统的竞争必将成为未来的焦点。 不管是企业QQ、搜索或者电子商务,都将腾讯推上了平台构筑者的角色——一个有着多层次生态系统的、复杂而庞大的超级平台,而腾讯将不仅是这个平台的提供者,也是它的建设者和规则定义者。这一战略方向,将无可避免地让腾讯开始与其他的中国互联网巨头正面冲突,因为当它们都要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的时候,有些东西将如同盖房子要用的钢筋水泥一样必不可少。 实际上,腾讯不是第一个要做平台、要下沉做“互联网的水、电、煤”的企业了。在它之前,阿里巴巴和百度已经明确了这个大方向,而它们在中国互联网上各占一方基础服务,分别有着自己的绝对优势。 首先是搜索。当互联网引起全民信息制造与信息爆炸,人们必须经由这种方式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今天,当人们搜索商业信息时,百度将普通人与企业产生对接,并分取企业的商业利润。 其次是商务与支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经由互联网进行购买,越来越多传统企业将做生意的方式向互联网迁移。现在,在向最好的消费者推荐最好的商家的过程中,向最好的采购者推荐最好的生产商的过程中,阿里巴巴正在分取其中的利润。 然后是通信。信息洪流中最重要的管道,从企业到个人,从个人到个人,每个人都有通信的需要。毫无疑问,除了电信运营商,腾讯才是最接近用户管道的企业,而其商业模式就是借由管道向正确的人推送正确的增值服务,积微利成大利。 过去,不同的业务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有着不同的发展逻辑,并衍生出不同的商业模式。看着似乎泾渭分明,但事实上,它们殊途同归必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互相跨界与渗透。而斗争的根源,来自对两方面相同资源的争夺:企业和互联网内容——而这两方面,正是一个互联网企业想要成长为一个生态系统所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也是为什么从2005年至今,几家互联网公司越来越出现业务重合和产品冲突的原因。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一开始就附带即时通信工具淘宝旺旺,其后旺旺逐渐升级成为“阿里旺旺”,而后阿里巴巴正式进入搜索领域;百度推出C2C电子商城有啊,即时通信工具百度Hi,之后是百度空间,基于贴吧和空间的微博,B2C商城乐酷天;而腾讯当然更是对以上产品线全面覆盖。 在这三个都希望做基础设施的中国互联网巨头之中,腾讯目前虽然有消费级的深厚积累,有财付通、搜搜、企业QQ、Q币甚至QQ号本身等多手好牌在握,但挑战依然深远。 在形成企业与用户循环、扩展自己生态系统的过程中,腾讯并没有如同百度或阿里巴巴的优势。百度一直以来就在将自己植入整个互联网,拥有着以SEM和搜索广告系统为核心的生态系;阿里巴巴聚集了大量中小企业、网络卖家,拥有着电子商务日趋严密的规则制定系统与控制力。除了资源上对企业、开发者和广泛互联网内容的掌握不足之外,腾讯也从未证明过,自己有跳出产品之外的、构筑并运营平台的能力。 现在,腾讯的朋友太少,也没有与腾讯利益链条一致的互联网资源,而在生态系统的竞争中,只靠腾讯自己的一系列产品又远远不够。所以腾讯现在的开放和平台化进程,相对于阿里巴巴、百度等企业,更需要快马加鞭。 不想做平台的企业,成不了大企业──这是腾讯必须从原来的产品化能力和内生型创新走出来的原因。其实客观地看,阿里巴巴和百度也一样有着自己的困扰,它们至今也还没有完全走出自己的“历史成功”,比如阿里巴巴在草根文化和精英文化间的摇摆,百度在短期收益与长期布局间的平衡,这些企业都还在明确的战略与看不见的惯性间痛苦地蜕变。 未来的互联网竞争就是生态系统的竞争,它考验的不仅是简单的产品能力,更是制定规则与坚持原则的能力。 而在此之上的,则是一个企业否定自己过去的经验,去拥抱变革的能力。这,将决定他们最终的成就。   相关话题: 腾讯的模仿与创新  源地址: http://tech.qq.com/a/20100805/000288_2.htm

阅读更多

腾讯的未来

来自: 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 – FeedzShare    聚合热门文章 – FeedzShare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05日,  已有 9 人推荐 从产品到平台,从单赢到多赢。 2010年1月5日,腾讯公司的市值超过400亿美元。而在此4个月前,它就已经不仅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更是全球第三大互联网公司。继超越雅虎和eBay之后,在它前面,只剩下了谷歌和亚马逊。 以马化腾为首的腾讯高层,此时的心情恐怕并没有外人想象得那么激动和喜庆,他们更多的是在对腾讯未来的成长而绞尽脑汁。实际上,当越来越多的人跳出来指责腾讯是“全网公敌”、“创新阻碍者”的时候,腾讯可以不在意别人的嫉妒和诅咒,但它需要意识到自己越来越庞大的身躯正在让原有的成长模式面临极限。 一个战略转折点正在飘忽朦胧却又不可避免地到来。 11年来,腾讯的成长令人眩晕。从最初的即时通讯软件到门户网站,从小游戏平台到网络游戏再到社区游戏,从聊天室、空间、邮箱到相册、音乐、视频,从移动QQ到手机游戏、音乐分享平台,从拍拍、财付通到返利再到团购,这只企鹅几乎涉足了所有互联网服务领域,并大部分获得成功,以至于被称为“全网公敌”。因为外部许多人觉得腾讯有一种无比可怕的能力──在这只企鹅眼中,世界是平的!门槛和壁垒?那只是构建者自己的幻觉。 其实,这只企鹅在成长之初并不具备那么宏大的视野。它只是在创始团队对算不上创新的QQ的生存渴望,以及他们自身没那么气势恢宏的极客性格的融合下,逐渐形成了一种专注产品、注重体验的基因。而正是这种相对内生的、甚至有些僵化的基因,让腾讯以QQ这一即时通信工具,一步一步扩展成一个边界广阔的产品群。 腾讯之可怕,不仅仅在于有QQ这样一个几乎等于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工具,也不仅仅在于它可以把这个工具上的数亿用户轻易导向某一个新的应用,还在于其一直是一个典型的产品型企业。这个真正能做出好产品并运营的企业,加上要多少流量就有多少流量的能力,让大多数习惯依靠领先概念和紧凑资本运作节奏为竞争力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无比恐惧。 但是,在现有巨大体量下,腾讯原有的基因还能继续支持其高速增长吗?腾讯以QQ带动新产品拓展、新产品反哺QQ的模式还能成功多久? 不为人知的是,面对荣耀下的隐藏危机,“企鹅”并不是“青蛙”。腾讯已经从神经末梢感受到了水温的上升,而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征程,已经迈出了脚步。 极客公司的转折点 从做产品到搭平台,腾讯要走出其赖以成功的、内向的产品文化,从一家产品型的极客公司变成一个开放的平台型企业。 1998年,IM软件ICQ被美国在线以2.87亿美元收购。以此为原点,几年间中国国内兴起了众多仿效它的产品,这些产品的名字大都雷同,从AICQ、BICQ一直到ZICQ,据说前缀囊括了所有英文字母。但是,只有前缀为“O”的那个走到了最后,虽然许多人对它的认知是从它的新名字QQ开始的。 腾讯创立的时候,是个典型的极客团队,这些人在人前大多木讷且不善言辞,但是让他们坐在电脑面前,浑身就立刻闪耀着智慧的光辉。据马化腾的同学、腾讯创始团队成员之一的张志东描述,自马化腾往下,公司每个人都是网虫和电脑狂。“整天挂在网上,所以我们才能清楚感受到用户不满意在什么地方。”1999年12月31日晚上,腾讯寥寥数人的团队出去吃晚饭。深圳满街都是迎接新千年的人,人潮将几乎整个腾讯团队堵在了马路上——除了在家的马化腾。碰巧“千年虫”导致一些用户出现问题,结果马化腾一人在线,作为唯一的客服竟然成功安抚了所有用户。 一直以来,腾讯虽然是一个被整个互联网领域关注的风向标型企业,但是却是一个最不爱谈战略的企业,而马化腾也一直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家中“行胜于言”这一流派的典型代表。这家企业的文化和领导人的性格,也丝毫没有所谓王者的气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家典型的极客型企业──内向、专注、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 全网公敌的荣耀与危机 这家极客企业在外人看来有一种隔阂感,但是其“对产品和用户体验的极度专注”却是成就这家企业的重要基因。 “腾讯内部可能不会太重视上下级之间的汇报,了解一个产品好不好,更多是看用户的反馈。” 腾讯即时通信产品部总经理殷宇说,“很多企业遇到问题都会说抓大放小,但这样并不一定就对,说不定你的大方向都是错误的。但用户反馈的哪怕再小的意见,都是他们想要的。” 客观上讲,腾讯在QQ产品上“多低头干活”的心态, 在中国互联网当年浮躁的风气之下,成为了最大的法宝。再加上QQ与用户天然的近距离接触,腾讯得以不断让产品更细致、性能更稳定,不断提升用户的良好体验。这最终让其在众多即时通信工具中一统江湖。而这种成功,也进一步强化了腾讯的价值观──做好产品,与战略相比用户价值更重要。 很多人说腾讯没有战略,总是在跟着热点移动,进入别人开拓的疆界去收割,所以称其为“全网公敌”。而这种现象的成因,显然与上面提到的腾讯价值观有关。这家企业很少花时间去考虑探索新方向,它习惯以用户角度思考,在一个明确的方向上,尝试做出一个更好的产品;通过自身的优势,不断扩充整个公司的能力。 这种套路最早体现在2003年12月。当时腾讯在谨慎思考后,选择了当时已经被新浪等明确的、未来大有发展潜力的门户模式,进而推出QQ.com作为IM之外另外一条轴心。其后腾讯利用QQ迷你首页之类的QQ嵌入式产品,以及一环又一环的事件营销,不断将用户的关注点汇聚到腾讯网上。通过充分进行产品互动与影响力共享,腾讯网作为门户中的后来者,在短短两三年内,即跻身中国门户网站三甲之列,蹿升速度让人咋舌。 在此之后,腾讯正式确立了QQ与QQ.com“一横一纵”的大战略,并利用类似推广QQ.com的方式,用一个又一个垂直产品切入用户需求。从拍拍到财付通,从QQ小游戏平台到网络游戏,从QQ空间到QQ邮箱,从浏览器和工具栏到输入法、软件管家,围绕最终用户对互联网各种需求的演进,腾讯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疆域。 对腾讯来说,有了QQ与QQ.com这“一横一纵”,其每一个产品的推出,都让腾讯拥有了更低的试错成本与更高的成功概率,所以腾讯几乎不会错过任何一个被证明了价值的领域。这让腾讯变成了中国一些新兴互联网公司的噩梦。有投资人透露,当他审视一家互联网公司是否值得投资时,通常都会问这样的问题:“如果腾讯也做这个业务,你怎么办?” 很多人对于腾讯这种总是到别人开拓的领域去“搅局”的做法非常不满。其实,如果能站在马化腾的“极客思维”方式角度,这个问题就会变成另一种说法。在马化腾眼中,腾讯进入每一个领域其实都是在创新。因为他是一个非常具有产品思维的人,或许在他的头脑里,创新原本就是在产品层面的,而不是在所谓的方向和战略上。所以,腾讯进入一个别人开垦的领域,怎么能算是来抢夺呢?那是之前的开垦者做得不够好,而腾讯可以做出更好的产品。 比如QQ邮箱业务起步较晚,但是从2005年收购Foxmail开始,腾讯的邮箱产品从最初的技术磨合和积累,到未能马上成功后以轻便简洁为目标不断的“回炉重铸”。 仅2008年一年,QQ邮箱团队就进行了400多项改进──据说有超过300项是马化腾本人提出的──由此得到的效果是,据尼尔森报告,到2009年9月,QQ邮箱流量已居同类产品之首,更成为许多技术人员拿来与Gmail进行对比最多的国内产品。 毫无疑问,腾讯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中产品能力最强的企业,而这种能力塑造了腾讯过去的发展奇迹。但是,随着其自身规模的不断扩展,随着中国互联网大格局的变化,其依靠不同产品来扩充疆界的成长模式,到达了瓶颈。 首先,不管从文化上看腾讯还是不是一个“关注产品的、内向的技术极客”,这家公司现在必须要把自己看成大公司了。而一个一个产品维度的创新和过于内向的性格,将无法维持它市值400亿美元的身躯保持合适的生长速度。面对越来越庞大的身躯,和与之相比越来越有限的产品能力,腾讯的长期发展动力已经开始让人感到担忧。 其次,腾讯的产品文化即使再强大,产品团队即使再顶尖,其完全“内生式、封闭式”的产品模式也有明显的缺陷。腾讯不可能以一己之力开发出10万个应用;也不可能自己派出几个团队,开发出几种功能相同的程序,然后在自由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去优化;更不可能永远保证每一个产品研发团队,都具有与这一产品相契合的创新与独立精神。 同时,最近掀起的一股将腾讯视为中国互联网创新阻碍者的风潮,也值得腾讯思考。虽然这些质疑有失偏颇,可它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腾讯虽在产品层面和商业层面具有极强的能力,但作为最大的中国互联网企业,腾讯还没有形成与自己体量相符的价值观认同,以及在中国互联网生态系统中更强大的正向影响力。 QQ的价值与QQ之外的价值 腾讯面对的问题不仅仅是原有的产品文化与自身规模和“江湖地位”的不匹配,QQ——这个腾讯最重要的产品本身,也到了重新定位的时刻。 同时在线人数突破1亿人,拥有5.686亿活跃用户,全球最大的IM软件……作为一款国人自主研发的客户端软件,腾讯QQ这12年间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而作为腾讯“舰群”中居于核心的“航空母舰”,它更是滋生出腾讯整个产品矩阵之母。 除了是最近距离的用户接触点之外,它更是一个互联网沟通的重要渠道,在成功让大多数中国网民建立和维系关系的同时,也牢牢把这些网民黏在了这个平台上。然后,各种各样的客户端不断地重构、扩大,为数众多的产品图标在QQ上被“点亮”,腾讯几乎最大程度地充分发挥了QQ的价值。 可是,当产品线逐渐扩大,离QQ这片土壤也就越来越远。比如浏览器、下载软件、输入法、软件管理……许多都在超出原有“一横一纵”的范围,“如何利用好QQ资源”也成为了越来越考验产品设计师的难题。因为QQ软件不可能无限制地“扩展”下去,新的产品也不可能总高效地反哺即时通信,对其用户数量与黏性的推动作用将越来越有限。 3%——这是业内人士对QQ用户向腾讯新产品有效转化率的平均估值。确实许多产品是因为QQ而成长起来。但是如果以平台的视角观察腾讯QQ,将各类产品看作QQ上的“应用”,将QQ视为一个平台,则它们之间并没有一种真正的紧密联系——用户没有理由因为应用而选择这个平台,也没有理由因为使用这个平台而去寻找应用。许多产品的使用,并没有直接沟通的需要。 与此同时,QQ在腾讯体系中的定位,未来也面临着有不小的未知因素。 众所周知,腾讯QQ已经迅速成长为中国类似“基础通讯设施”。毫不夸张地说,如果CCTV有能力在三天之内让一件事被1亿人知道,则腾讯QQ有能力在一天之内让一件事被3亿人知道。 如此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能让腾讯其他产品依附其上得到很大的商业价值,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此大的社会影响力,在中国有时候对企业来说也将是一个巨大的包袱。在中国互联网行业,阿里巴巴与腾讯、马云与马化腾,这两个企业和企业家有着完全不同的风格和思路。如果我们套用马云的思路,QQ今天实质上的“基础通信设施”地位,在中国商业环境中将是一个喜忧参半的局面。 为什么马云当年在看到支付宝能成为金融行业巨头的前景之后,马上劝服外方投资人将其股份转让,进而让支付宝变成了一家完全内资性质的中国公司,甚至不断透露“随时愿意献给国家”?显然,马云对中国的商业环境有着自己的判断。 让马化腾做出与马云一样的动作,甚至是说出类似的话,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他们完全是性格不同的两类企业家,其对于商业的认识和信仰似乎也大相径庭。同时,即时通讯与支付面临的是完全不同的环境,似乎也到不了需要“献给国家”的程度。 但不可回避的是,作为越来越基础的通信服务平台,在中国的商业环境下,QQ会成为在社会意义和商业意义上都越来越“重”的一个客户端,而从用户体验和价值变现两个方面,不断“变重”都不是好消息。因为在这个SNS、微博、移动互联网等概念不断演进的市场上,QQ随时都可能面对“过时”的威胁,而其身上承载的越来越重的职责,只能加大这个风险。 从产品本身来看,QQ与5年前那个优秀的IM工具相比已经复杂了无数倍,而腾讯内部还在不断依靠QQ去“点亮”自己的新业务。其实对腾讯而言,未来QQ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成为自己新产品抢滩登陆的专用桥头堡,而是在于抓住其沟通工具的本质,不断优化并与时俱进,然后保证其整个互联网的“公共基础设施”的地位,并由此构建一个开放的、更有价值的生态系统。 从这个意义上讲,腾讯需要在内部减轻对QQ这个平台的独家优势的依赖,让所有产品线忘掉“有了QQ什么事情都能干成”的想法。毕竟,当年微软凭借Windows操作系统统领世界10年,也曾挟操作系统的优势在众多领域战无不胜;但是其越来越庞大、越来越难产的操作系统,最终面对谷歌这样全新形态、掌握着一个生态系统的创新者时陷入了困局,这对腾讯显然有着非常直接的借鉴意义。 “潜意识”下的新格局 从产品型企业向平台型企业演进、从封闭型向开放型企业转变,这是腾讯必须面对的一种进化。这不是我们的猜想,而是腾讯已经在尝试的战略转型──虽然这种尝试还不成体系,也没有形成整体的战略。 比如,没有人认为腾讯搜搜——腾讯的搜索业务,会成为百度的有力竞争者。但人们似乎小看了腾讯的耐性和眼光。据业内人士透露,在2010年腾讯搜搜将会出现较大的战略调整,除了现有的soso.com网站之外,腾讯搜搜将打散并融合到腾讯的各项产品之中,在QQ、腾讯游戏等任何用户有搜索需求的地方,都能第一时间出现。 这意味着腾讯搜搜将不再是腾讯的一项独立产品,而是分散、下沉,成为横跨腾讯各条产品线的一项基础能力。在对腾讯包括联席CTO熊明华在内的高管采访中,就有负责人多次表示,“在腾讯的目标中,搜索在其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不仅承担了打通腾讯自身业务的责任,也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变得更加个性化、社区化、智能化、移动化”。 而在搜搜发力时,它势必要采取与百度等公司相同的平台型做法,从自身产品延展出去,寻找到众多中小网站进行结盟与合作。就在不久之前,互联网上爆出了腾讯收购或参股康盛创想的消息──虽然双方后来已出面辟谣,但在许多业内专家看来,康盛创想是大量中小网站核心技术架构的掌控者,腾讯要想在搜索上有所作为,必然需要类似举措。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QQ空间最近开始尝试与豆瓣、艺龙等网站展开合作。如果说这只是简单的流量引导,则更深层次的合作已经出现在“QQ返利”上。QQ返利以QQ号作为用户的身份标识,向具备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网站导出潜在客户——商家获得了更多交易机会,而使用QQ的消费者则获得更多折扣和实惠,最终强化了QQ平台以及QQ返利这项服务的生命力。更鲜明的是在2010年7月,腾讯宣布正式推出基于财付通的开放平台,凡是“有能力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开发商”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与财付通联合运营,分享海量用户带来的收益。 以“自增长”为主要成长模式的腾讯,正在试探性的摸索从产品公司到平台企业的转变。因为客观上来看,无论是从自身发展考虑,还是从整个中国互联网所处阶段考虑,当2010年到来,腾讯也到了需要培植出一个生态系统的时候。 今天可以确认的是,未来的腾讯要打造平台,用开放的方式吸纳更多的互联网资源。腾讯还会进入企业级市场,甚至希望成为整个社会中企业、网站与消费者连接的纽带──让用户以腾讯为接触服务的端口、让外部网站与企业以腾讯为流量输出的提供者、以及各种应用服务的支撑平台。最终,腾讯需要梳理并建立各个维度的合作体系,培育出外放式生态系统,还要通过不断地优化整个系统的规则,建立一个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服务平台。 虽然谨慎的腾讯并没有在内部公开宣布一个完整的大战略,但是其最近半年来的一系列“潜意识”行动,实质上已经在推动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改变。 的确,这种从人人提防的“全网公敌”到需要人人信任的“基础设施”的转变,对一家主要以专项产品来开拓市场的公司来说,听起来如天方夜谭,做起来更是无比艰难。 实际上,腾讯能不能完成转变,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传统产品化思维与新的平台化战略的思维博弈。业界很多人对这个过程表示担心。最明显的依据是,过去在产品层面过于成功的腾讯,需要有一批新人才有效地执行新战略,而人员的大幅度调整目前还没有发生。 在历史上,腾讯曾经将2004年6月上市之后的历程,称为“第二次创业”。从第一次创业到第二次创业,经历了充满危机感的5年半岁月。从2004年6月到2009年12月,同样是5年半时间,腾讯再一次收获了胜利,也再一次面临新挑战。 虽然今天看起来腾讯的变革还有些模糊而不成体系,甚至让人很难对其转型前景做出乐观的判断。但是,这家一直在创造奇迹的企业,永远不能小看。 从企业到一切 撬开企业级市场的大门,将赋予腾讯更强大的力量,也是腾讯向平台转型的起点。 企业级市场,除了并未贡献太多利润的广告市场外,一直以来对腾讯都还是一片没怎么开垦的处女地。原因或许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可能是,腾讯一直以来在消费级市场太成功,可爱亲切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反而对企业级市场拓展产生了反作用。 事实上,进军企业级市场是腾讯早在2001年就想做的事情。直到最近两年,这一战略重心又重新回到腾讯的优先计划表中,与当年只是想让企业用上QQ的简单构思相比,这一次腾讯拥有更大的眼光与更缜密的设计,并重新定义了自己所能赋予企业的能力。 为企业加载腾讯能力 在接受《商业价值》杂志采访时,腾讯毫不讳言自己的目标是基于企业QQ,打造一站式企业互动平台。 所谓企业QQ,是腾讯根据自身资源与经验,推出的企业在线客服与营销解决方案。这个方案涵盖了在线主动营销、信息发布、客户关系管理等企业级应用,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将QQ号变成了企业连接用户的平台。自此往上,多个人员可连接此号码进行服务;往下,用户只需要在QQ中加入企业的号码,即可在线进行互动。 很显然,在QQ已经拥有超过5.68亿活跃用户之后,如同开展很多其他业务一样,用户成为腾讯拓展企业级市场最大的倚仗。与此同时,腾讯认为各方条件已经具备。“我们之所以现在发力,一是企业级市场本身的互联网认识与需求正在成熟,二是它需要有坚实的市场基础。如果是4年前,QQ在线数只有两三千万,互联网应用在中国的渗透率也不太高,主要集中在消费市场。条件不够好。”殷宇说。 虽然企业QQ的全套方案推出才一年时间,但到现在已经拥有了包括中国电信、南方航空、平安保险、戴尔在内的众多企业客户。尤其是对在线依赖比较高、用户访问网站较多的行业,比如电子商务、教育、医疗,客户拓展尤为明显。 “现在我们可以对企业说,这是一种面向用户的新的沟通方式,它能够带来的效率是以前传统客服电话无法做到的。”殷宇以南方航空举例,因为航班、折扣等信息的不同,用户在订票的时候需要与客服进行反复沟通,如果只是通过电话来传递这些信息费时费力。这时候,用户或客服只需要向对方发一个QQ截图,直接就能看到所有信息。 虽然向企业提供类似服务的IT公司也有很多,但腾讯消费级市场用户优势在此体现出来——当用户已经习惯并具备使用QQ的能力之后,企业减少了教育与推广成本,自然就能将消费者从电话转移到QQ上来。比如在需要时,客服不必向用户讲解什么叫做截屏。 腾讯分三种模式获得用户。目前在初期,大客户由其自己去展开合作,提供定制程度较高的产品,贴身服务;同时,通过代理商等渠道在全国进行地面销售;最后,尽量提供可通用定制化的产品,并通过自身平台进行自助式销售。 看起来这似乎完全不是腾讯既有的打法,但企业级市场有着它自己的规则。腾讯企业产品中心总监姚欣榆也承认,大规模的销售并不完全是腾讯的优势。而他们正在研究的,是如何以互联网作为提供服务和运营的出发点,将腾讯的优势发挥到最大——腾讯已经专门辟出了一批以“800”开头的号码,作为企业QQ产品中的一项,供企业挑选使用。这也是为什么腾讯思科合作时赠与钱伯斯的QQ号要以800作为开头的原因。 在此基础之上,腾讯基于企业QQ,也在积攒更多的武器。企业内部沟通产品腾讯通(RTX)、企业空间已在运营,企业微博也率先推出并不断优化中。“这些都是相互协同的,而我们思考的原点在于,除了广告之外,还有哪些东西可以以企业级服务去提供给企业们。”殷宇说,“腾讯做IM其实就是在做通讯,IM只是通讯的一种模式。那么在互联网时代,还有哪些通讯模式,我们又如何将它们传递出去,让企业全都用起来?其实我们思考的还并不深入,但这是一个全新的探索。” 当昔日的“网络寻呼机”,通过不断的产品完善和在消费级市场的一个个胜利成长为一头庞然巨兽,它在“沟通”这一互联网关键应用中所积蓄的力量,足以撞开企业级市场的大门。在撞击的过程中,历史以另外一种方式重演——将今天的企业看成昨天的个人用户,挖掘他们的需求,并满足他们。 如果将一个企业也看作一个信息节点,在腾讯的计划中,企业拓展后的QQ平台不仅连接消费者,还将连接企业内部、企业与消费者,甚至企业与企业。这是一个相当宏伟的蓝图,在思科等一系列可能合作者的技术与企业品牌加持之下,它将为腾讯带来的价值,远不能只用营收来衡量。 正向大循环 2010年5月,马化腾在某论坛上发言,称未来互联网发展有三个趋势:形成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化网络,人们通过社交网络消费数字内容、进行沟通;互联网应用从个人向企业延展,产业格局会发生很大变化;线下生活和在线生活逐步融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意味着腾讯未来拓展的战略方向。 2004年6月,腾讯上市。随即从2005年开始,拥有充裕资本的腾讯开始了自己的“二次创业”——打造一个一站式和全价值链的互联网系统,像水和电一样,在各个方面成为人们喜爱和依赖的存在。 这样的目标之下,腾讯以资金、用户和足够的耐心,在六年之间变成了一个拥有多重产品线、用户黏度极高的互联网公司,并以不同的产品切入到普通用户各个层面的需求。如果将搜索引擎百度比喻成用户进入互联网的大门,则腾讯就是环绕用户的城堡——尽量丰富城中的“配套设施”,让用户不用出城即可满足大多数需要。 在此基础之上,一旦互联网应用从个人向企业延展,包裹海量用户的腾讯即成为这样一种存在:城里的用户想出去,城外的企业想进来,腾讯成为他们之间的链接点。 当线下生活与在线生活逐步融合,意味着普通个人依托互联网所做的事情将越来越多,能够通过互联网链接的企业与服务也越来越多。“一站式企业互动平台”正是这样的链接点。诞生于2001年的RTX和企业QQ的构想,直到2010年,终于有了可以生根发芽的内外部基础。 对腾讯而言,企业级拓展的意义还不仅如此。 放眼全球,其他成功的互联网公司早已形成了一种双向汇聚型的多赢平台。苹果利用App Store,向下汇聚用户,向上汇聚开发者,以应用的增多吸引更多用户,用更多用户去吸引应用;亚马逊利用在线销售平台和Kindle,向下汇聚用户,向上汇聚资源,形成资源与用户的相互促进;淘宝则更为明显,不管是淘宝网、淘宝天下或者是电视资源,都是相同的一个平台,同时吸引买家与卖家,借力打力、互为促进。 与这些互联网公司相比,腾讯是一个异类,一家内生式成长的公司——它的主体是自身研发的产品和应用,仅仅在消费级用户这一端靠使用者的增多、关联而产生单向汇聚,依靠公司自身的力量进行研发、扩建平台、实现销售,并由产品来扩展自己的用户与营收边际。 但是,一旦腾讯开始提供链接企业与用户的平台型服务,就能使得它具备这样的可能性——由内生的自发展公司,变成借企业与用户之力互为推动的公司。“对企业而言,QQ平台拥有海量的潜在客户。如果将一个个企业看作一个个‘应用’,则‘应用’越丰富,客户越容易习惯于通过这一平台获取服务,从而带动更多企业加入到企业QQ的使用中,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殷宇说。 同为平台,腾讯的平台将比上述那些平台更为复杂庞大,具有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比如从企业QQ到整个企业互动平台,随着业务拓展、用户增多,腾讯不可能为每一个企业用户定制出一套符合它特点的解决方案。这时候,就需要有大量的合作伙伴来帮助腾讯,为企业进行定制化的个性服务。 与财付通开放平台、腾讯搜搜等事件相比,企业QQ或许并不能给人太大的兴趣。但是,对腾讯而言它的意义更大。它有可能将企业这一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纳入到腾讯的篱笆之中;它有更健康和直接的盈利前景;它甚至没有太强大的竞争者。 通过企业级拓展,完成正向良性循环,并真正让自身变成一个有着多重生态链的共赢系统。这反而是腾讯的平台化趋势中可能最容易完成的一个闭环。 大企业的战略趋同 从百度、阿里巴巴到腾讯,中国互联网上的骨干企业其战略越来越趋同,而生态系统的竞争必将成为未来的焦点。 不管是企业QQ、搜索或者电子商务,都将腾讯推上了平台构筑者的角色——一个有着多层次生态系统的、复杂而庞大的超级平台,而腾讯将不仅是这个平台的提供者,也是它的建设者和规则定义者。这一战略方向,将无可避免地让腾讯开始与其他的中国互联网巨头正面冲突,因为当它们都要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的时候,有些东西将如同盖房子要用的钢筋水泥一样必不可少。 实际上,腾讯不是第一个要做平台、要下沉做“互联网的水、电、煤”的企业了。在它之前,阿里巴巴和百度已经明确了这个大方向,而它们在中国互联网上各占一方基础服务,分别有着自己的绝对优势。 首先是搜索。当互联网引起全民信息制造与信息爆炸,人们必须经由这种方式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今天,当人们搜索商业信息时,百度将普通人与企业产生对接,并分取企业的商业利润。 其次是商务与支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经由互联网进行购买,越来越多传统企业将做生意的方式向互联网迁移。现在,在向最好的消费者推荐最好的商家的过程中,向最好的采购者推荐最好的生产商的过程中,阿里巴巴正在分取其中的利润。 然后是通信。信息洪流中最重要的管道,从企业到个人,从个人到个人,每个人都有通信的需要。毫无疑问,除了电信运营商,腾讯才是最接近用户管道的企业,而其商业模式就是借由管道向正确的人推送正确的增值服务,积微利成大利。 过去,不同的业务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有着不同的发展逻辑,并衍生出不同的商业模式。看着似乎泾渭分明,但事实上,它们殊途同归必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互相跨界与渗透。而斗争的根源,来自对两方面相同资源的争夺:企业和互联网内容——而这两方面,正是一个互联网企业想要成长为一个生态系统所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也是为什么从2005年至今,几家互联网公司越来越出现业务重合和产品冲突的原因。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一开始就附带即时通信工具淘宝旺旺,其后旺旺逐渐升级成为“阿里旺旺”,而后阿里巴巴正式进入搜索领域;百度推出C2C电子商城有啊,即时通信工具百度Hi,之后是百度空间,基于贴吧和空间的微博,B2C商城乐酷天;而腾讯当然更是对以上产品线全面覆盖。 在这三个都希望做基础设施的中国互联网巨头之中,腾讯目前虽然有消费级的深厚积累,有财付通、搜搜、企业QQ、Q币甚至QQ号本身等多手好牌在握,但挑战依然深远。 在形成企业与用户循环、扩展自己生态系统的过程中,腾讯并没有如同百度或阿里巴巴的优势。百度一直以来就在将自己植入整个互联网,拥有着以SEM和搜索广告系统为核心的生态系;阿里巴巴聚集了大量中小企业、网络卖家,拥有着电子商务日趋严密的规则制定系统与控制力。除了资源上对企业、开发者和广泛互联网内容的掌握不足之外,腾讯也从未证明过,自己有跳出产品之外的、构筑并运营平台的能力。 现在,腾讯的朋友太少,也没有与腾讯利益链条一致的互联网资源,而在生态系统的竞争中,只靠腾讯自己的一系列产品又远远不够。所以腾讯现在的开放和平台化进程,相对于阿里巴巴、百度等企业,更需要快马加鞭。 不想做平台的企业,成不了大企业──这是腾讯必须从原来的产品化能力和内生型创新走出来的原因。其实客观地看,阿里巴巴和百度也一样有着自己的困扰,它们至今也还没有完全走出自己的“历史成功”,比如阿里巴巴在草根文化和精英文化间的摇摆,百度在短期收益与长期布局间的平衡,这些企业都还在明确的战略与看不见的惯性间痛苦地蜕变。 未来的互联网竞争就是生态系统的竞争,它考验的不仅是简单的产品能力,更是制定规则与坚持原则的能力。 而在此之上的,则是一个企业否定自己过去的经验,去拥抱变革的能力。这,将决定他们最终的成就。 相关文章: 中移动“网事” 猜猜谁会送你上网本 虚拟组织和网络社会的管理 新经济环境下,我们需要怎样的商业模式? 默多克的阿莱西亚之战 移动互联网创新39个热点 创新热点的跳动逻辑 乐高:创新不仅仅是造件新玩具 互联网改变医疗产业 互联网改变英国

阅读更多

《GQ》杂志原文“开超级跑车的中国孩子” – 七十个大网网

来自: www.70ww.com – FeedzShare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30日,  已有 8 人推荐 鲜绿色的兰博基尼突然加速的一瞬,带来的酥麻和振动,和性快感接近。 它停在夜店MIX CLUB门口,一个开宝马5系的女孩紧随其后,两个穿着嘻哈的胖子看到这一幕,在洗手间里飙了一段粗口之后,语速飞快的交流。 “你拿你的车撞她一下,你那个比她贵?” “我买她俩!” “那要是撞那辆兰博呢?” “他买我俩!” 兰博基尼的主人张宽走下车,笑容可掬,光头,体态浑圆。他的身后,白色的阿斯顿马丁、银色的保时捷、红色的法拉利已排成了一排,环顾四周,当发现一辆“闽”字号的陌生跑车时,电话立刻打给了福建超跑俱乐部的负责人,他兴奋的问:你一个哥们儿是不是到北京来了,把他手机告诉我,我要约他喝酒! 北京超级跑车俱乐部,简称SCC,张宽是创办人之一。这个17岁高职毕业进入社会,27岁才开始享受青春的人,用两件事确定了自己这辈子没有白活:一、30岁前开上了法拉利;二、31岁前买了辆兰博。 “至少老了以后,我可以跟我儿子吹牛逼。爸爸年轻的时候开跑车、泡姑娘,你不能说你爸年轻的时候只顾着赚钱了,其他啥也没干!” 一年以前,带着刚刚跻身到一个全新阶层的欣喜,看到迎面驶来的高级跑车,他会拦在大街上,兴高采烈地敲开车窗,问,哥们儿!你好!加入我们SCC吧! 如今,端坐在客厅中央的座位,SCC则是那幢装满了美女、洋酒、充斥着欢乐的豪宅,无数的年轻人开着自己的超级跑车慕名前来,他手中握着那把通往卧室派对的钥匙。 那个享乐主义者以高调、炫耀、极富感染性的魅力为SCC定了基调,而这种流光溢彩、无忧无虑的生活为张宽笼络住了两类人,一类是他自己,渴望抓住青春最后的尾巴,一类是胸怀大志,但目前无力可施的财富第二代们。 SCC一次集体活动中,张政对一个貌美的女孩儿产生好感,为试探她的财富,他把这个女孩儿约出来见面,各自取车时,当看到了她的保时捷之后,他决定不再与她联络。 那是一辆五年前的旧款,第一,真正中国富人家的孩子不会愿意开一辆老款车型出门。第二,它挂着一个刚刚放出的京N牌号,说明车上牌不久。 他极流利地判断出这辆车的来历:小贸。 所谓小贸,是境外商人来中国之后,与海关的一个协定,他们可以带来一辆昂贵的车,但这车只能是三年前的款型。因此,这辆专门为老派富豪设计的座驾,极有可能来自某位外商的馈赠,并非她的爸爸。 在中国大陆,购买一辆跑车往往要付出这辆车在国际上的一倍以上的金钱,并花费大量的时间等待,限量生产的超级跑车为男性车主们明码标价,也在通过各种复杂的渠道,缔造出一套甄别富贵的方式。 富人圈子里,除了正规的海关贸易,他们看不起那些通过其他渠道购买的超级跑车,这种逾越自己赚钱能力的占有,代表了一种人品上的瑕疵,以及人性上的缺陷。 张政今年26岁,青岛人,父辈的生意也在那里,在伦敦生活了7年,从初一到硕士,本科读的是圣马丁油画系,研究生必须听父亲的意见读了商科。13岁那年,张政决定留洋海外,在那里,既因为金钱,选到了自己所爱的事物,又因为金钱通通放弃。 紫檀木里镶着黄金,德式汽车洋房,红墙绿瓦,织造出了隐蔽、幽静的青岛八大关里老派富人们生活的主韵。作为本地畜牧巨头的儿子,他的爷爷娶了前苏联贸易世家的女儿,一场货源与渠道的联姻带来几何倍级增长的财富又在“文革”中被扫荡一空。长大之后,父亲成为了青岛国营畜牧场的工人,与厂里的一名女工结了婚。在第一批下海经商的机会中,商贾基因又让他迅速的离开了这一场工人阶层之间的联姻,重新成为生意人,并迅速的获得成功。 张政回国半年后,他与父亲生意伙伴的千金结为夫妇。在美国,他有过一个相处7年,后来因为身体问题、不得不回国的日本女友,他见过她的父母,但无法说服自己与她一起回日本。在伦敦最大的一家娱乐公司,他坚持打工长达5年,从夜店的吧台,一直干到手下掌管一百多名员工的主管,在张政的天性里,有一种强烈证明自己的愿望与意志,作为一个未来的商人,这两样东西绝不允许他在十几岁的年纪选择爱情。 那时下班后,他要一个人去赌场挥霍掉一些东西,有时是家里每年给的几百万生活费,有时是自己每天赚的过万小费。如今工作结束,他更愿意与这群开超级跑车的哥们儿混在一起。 他们帮他释放压力,也在给他施加更大的压力。 来京不到两年,别墅的车库里,已经停满4辆跑车,眼下,他又要订下更高级也更昂贵的第五辆,SCC的门槛一直在飞速提升,如今他那辆超过百万的保时捷911已沦为入门的门槛。 财富第二代中,张政代表了一种上升的普遍愿望,对于北京,他是一个初来乍到者,利用超级跑车,他为自己敲开了这座城市年轻富人圈的大门,但在他们的声色犬马之外,夜店里无论玩到多晚,他每天都会7点准时起床,彻底地清洗自己,穿上高级正装,九点半准时出现在一个背景深厚、构成复杂的国有金融企业的办公桌前。 在1984年出生的他看来,其中的关系与资源是自己需要争取并努力维护的政治。他认为自己的父亲遇到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少见、稳定的自由经济时代,因此,他可以较少考虑自己与政府的关系。但属于他的时代将不相同,资源与空地越来越少,一切正被一只强有力的大手重新紧握,与政府保持亲密,也许是他们这一代新商人明智的选择。作为一个财富根基在二线城市,选择在北京发展的孩子,他有欲望也有耐性打入这个全力中心任何的一个内核。 作为一个男人,张政正努力打入地产界,渴望不久能以自己的姓名开发一个楼盘。玩在一起的同时,他试图说服北京人张宽帮他找地,并邀请一个SCC里开法拉利的地产商人去了自己的家乡青岛,“我想让他知道我们在青岛的实业,马总对房地产的理解还是很到位的。” 全世界范围内,房地产都是最复杂的一个行业,对于富二代而言,他们那些一无所有、缺乏商业经验的父辈们大部分靠煤炭、石油等能源行业发家,这是培养暴富者的地方,也是可以一个政策便让你一夜间一贫如洗的地方,而房地产宛如一个更强大的承诺,它复杂、庞大、相互牵制。 “除了计划生育局与开发楼盘无关之外,其他几乎所有的部门都能对房地产业指手画脚,旅游局、墙改班、建委,开盘时要往天上放气球,气象局都会来管你。” 复杂的纠结与制衡恰恰代表一种更加稳定的、政与商的关系,那些拥有70年产权许诺的土地也能让家族里的财富像滚滚的香火一样更长久地、更稳固的保存下去,但也必定艰难险阻。 “跟别的圈子的朋友不一样,他们轮流埋单,我们抢着埋单。” 这是1989年出生的鹏鹏对待金钱的态度,也是对待友情的态度。 夜店包厢里,两个男孩子为一个女孩子争吵,吵到不可开交时,动起手来,女孩感到委屈,让服务员点了一首《祝我生日快乐》,躲在楼梯下的软倚上没人看见自己的地方,同时也在试图获得更大的注意。 她来自一个以表演、模特为名义,召集年轻女孩张贴自己照片的网站。在那里,富人按照各自跑车的价格设置级别,他们站在最高的看台上,可以看到一个下级女性用户的照片,如果发现有感兴趣的猎物,可以将她加为好友,交谈、约会、做爱。 一个沙哑的女声响起来,另一个女孩也拿起麦克风与她一起唱了起来,但男性们似乎丝毫未被这种伤感的歌声打动。鹏鹏将一张黑金卡塞到其中一个男孩的裤兜里,“我跟你讲,这张卡可以透支1000万,快别闹了!”对方一下子平静了下来。 “真的要把事情搞得很复杂,打起来了会很麻烦,伤感情。” 女孩从不认为自己失去了什么,与酒精、速度机器一样,坐在包厢里的她们也是消费品,以及获得高潮的通道。比起这些,SCC的孩子们更看重男性之间的友谊。而钱也许是解决所有问题最简单的办法,也是他们最熟练表达感情的方式,它直接准确的传达出友好、愤怒、亲密,以及在不开心时制造出不可一世的距离感。 除了友谊,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手头可供自由支配的金钱,量化了很多事情,比如年龄的增长。鹏鹏爱表,但目前还没有购买的能力,谈起SCC中一个拥有一亿多元藏表的男孩,他虽羡慕,但却说,他1985年的,比我大4岁,你要知道,4年能改变不少的东西。 19岁时,他买一辆法拉利都要母亲先看着顺眼才可以,两年后,他认为自己有了获得一辆劳斯莱斯的权限。 午夜小龙虾店里,他和一群哥们儿抢着付钱,十几张刚刚从取款机里吐出的百元钞票随意掉落了一地,店员笑着说一份就行,一份就行。离开时,他把找零的钱都留了一个值班的老年人,除了这些哥们儿,他容易对服务人员表现出特别的善意,一天里,他们也许才是默默陪伴他时间最长的人。在鹏鹏充满快意的生活中,这些强烈刺激周围环境的细节,都在他的脑海里一闪而过,万能的金钱一次失效,成了他记得最深的一件往事。 2008年奥运,他在北京读书,有很多叔叔、伯伯托他想要出二三十万元购买开幕式的门票,联系了一个认识半年刚从国外回来的朋友,将自己先收下的一百多万交给他。 然而,鹏鹏始终没有等到门票,“整整一星期,我每天都在等票寄过来,每天都等,很着急。我觉得这不是钱的问题,叔叔、伯伯们信任你,你答应的很好,你没有做到,那种无能为力很恐怖。后来我不管能不能做到,不会轻易答应别人。除非,你真的有10000%的把握的时候。” 在鹏鹏的脸上有两道很深的伤疤,伤疤从耳根一直延伸到嘴角里,今年21岁的他,带着2岁的女儿在北京生活。他说自己的经历已经可以写成一本书,经历过生死,身上有一种脱轨后的自由。 最近,鹏鹏在筹备一个时装店,也许是出于对命运早熟的敏锐,在一群比自己大近十岁的管理者之中,他选择了一个等过一笔资金等了很久,但还是失败了的中年人。 在他万念俱灰时,鹏鹏慷慨的分给他30%的股份,然后用自己一贯确凿、直接、不留任何余地的语气告诉他,这是给你的一个机会,你不小了,你30了,你要有房,有车,你什么都要有,我不是让你给我打工,而是让你自己当老板,我给你投资。 一个来自四川的孩子认为,夜店里,开吉利比兰博基尼更容易泡到女孩,因为女孩们需要你不顾及颜面凑上去勾引,但作为一个富有到可以开兰博基尼的人,他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 每次在晚饭与夜生活的间隔,他都会特意将兰博开回家,再换一辆普通的车出门,财富的盔甲高高在上的把他塑造在另外一个云层之上,让他与周围人远远区隔,这种财富的武装让他寸步难行。财富,这既是他们熟悉的表达方式,有时也是附在身体上的一套坚硬的武器与盔甲,成为他们的人生阻碍,以及人性里难以摆脱的缺陷。 男孩与大家交流过关于婚姻、女人的想法,他说:“我已经不相信会有一个女人,能真真正正让我为她着迷,然后跟这个女人结婚。我不会去结婚,只会享受。我现在不到30岁,到50岁我会想‘I had enough’.我死掉我也不会在乎,我觉得这辈子足够了。我可以完完全全去了。” 像SCC大部分可以提前用钱买到一个与众不同人生的孩子一样,高中二年级,孙磊并没有选择像同龄人按部就班地准备高考,她参加了一个模特大赛,得了冠军,决定中途辍学去巴黎培训。由于每周要承担几万元人民币的费用,担心一个人去那边语言不通,容易感到孤独的孙磊,慷慨地为高额学费面前不得不退出的亚军承担了全部费用。这个女孩作为一个陪读者和他一起来到法国,他们整月住在高级酒店,每天把小冰箱里的酒全部都喝干,谈恋爱、享受夜生活,并参加了DIOR的走秀,这一一切全部由孙磊的家庭提供的一张汇丰银行旅行支票支付。 对她而言,这是一次叛逆,一个少女在度过了一年梦想中的日子之后,再迅速理性的回到了中国,回到了高考的教师,然后考入大学。而对于那个普通家庭的陪读女孩,进入演艺圈是她决定用青春做赌注一心一意经营的事业,在没有金钱的支撑下,她被迫回到了国内,被打回原形,成为北漂,在一部叫做《阮玲玉》的电视剧中出演女三号后,再也杳无音信。 “现在想起来,她是在青春期里给我最大快乐的一个人。” 这也是青春期一件最大的憾事,她用钱买到了友谊,友谊又在金钱消失后,迅速褪色,也许是一种积怨已久的报复,女孩再也没让孙磊找到过自己。 但这也让孙磊过早的明白了自己的优越,为她的面孔中注入了一种平静的力量,这平静又不是自闭的,多数时候,显得得体、能应对各种场合。 18岁刚拿到驾照,在一辆保时捷身上,她第一次看见了一种叫做“北欧金黄”的颜色,这种需要多支付5万元人民币,高贵而缺少的色彩印在了她成长的记忆之中,在后来的十年时间里她接连买下了3辆颜色相同的跑车,而每次为了获得这种色彩,她至少需要多等半年时间。 与那些降低泡妞成本而购买跑车的男性不同,她热爱顶级跑车身上贵族气的加持,比起在奋斗过程中只知道梅塞德斯和劳力士手表的父辈,除了降低泡妞成本,买跑车的孩子们更看重的,也是这些卓尔不凡的故事、力量,以及金钱打造的见识。 这位美丽的女孩不常参加SCC里那些男性荷尔蒙与孩子气强烈的活动,她更喜欢赛道竞技或VIP新车试驾等高端的场合,每次出场,必会精致、端庄的包装自己,再与自己的母亲一同并肩进出人群。 在圈子里的一些男性富豪看来,她的自爱、贵族化以及那种包装加上老母亲的样子,有点“待价而沽”的味道,“把自己包装好了,等人一次钓个狠的。你们家必须家境好,又对我女儿好,如何如何。”这令他们不太敢接近她,怕自己埋不起这一张单。 然而,事实却是,当大部分的财富第二代仍只把父母当做索要钱财的对象时,她很早便明白了亲情的重要。孙磊出生在一个财富保存超过了三代的家族,对于亲情有一种过度的依赖,这种过度成为了这个家族里所有女性的特质。 她有一个哥哥,未曾谋面,这个男孩出生之后,很快得了肺炎夭折,她奶奶是天津军阀的女儿,由于受不了打击,独自离开了老家,在太原躲避了很长一段时间,知道孙磊出生之后才肯回来。 如今,姑姑的孩子在帮她的父亲照顾生意,家族里的两个男性留在了天津。18岁,孙磊从天津来到了北京读书,一直与陪读的母亲生活在CBD一座住户稀少的高档别墅里。 她即将读完自己的EMBA学位,今年3月,开始往返中美两国。 洛杉矶好莱坞的贝弗利山后,有他们家新购买的土地。这块土地的中央,将会挖出一个巨型泳池,它联结了四周的20栋高档别墅,每一个房子的人经过门口小落,都可享用这个共同的泳池。 按照自己梦想中迪斯尼城堡的蓝图,孙磊设计了这些别墅,它们将会安置那些重要、勤奋,长期为他们家效力的员工家属,到时候,男性们在国内赚钱、战斗,她和母亲则渴望通过这个美利坚的别墅区,缔造出一个宽厚、大度,提供着浓浓家园感的母系后方。 中央碳纤维底盘托起一具精细雕琢过的笼式车体,镁合金的轮毂,橡胶邮箱,配合防滚架的全碳机构,让帕加尼的ZONDAR像是钟表匠把每一件产品都视为将永久传世的珍宝。 它的名字取自一种季风,在东起大西洋岸,西至安第斯山,南部边缘来自海西褶皱带,基地为寒武纪古老结晶岩,这种季风驰骋在南美阿根廷印第安,没有树木的大草原上。 这是一台全球仅有10辆的跑车,在中国,这辆千万级昂贵跑车唯一的主人叫洋洋,作为SCC的一员,ZONDAR为它搭建出了一个精美绝伦、无人超越的顶端。 洋洋的父亲曾是唐山一家钢厂的老板,2006年大年三十,慰问属下回家的路上,他的车不幸撞到了一辆卡车的油箱上,座驾起火,车门变形,安全气囊打开以后,人卡在车里被烧死。 作为一个口碑极好、处处与人为善的商人,这座盛产黑金、以地震闻名的城市为他举办了一场空前的葬礼之后,洋洋和母亲作为唯一一对母子,排进了福布斯钢铁排行榜的第30名,与他一起长大的表弟小胖,一起断断续续来北京生活了3年。 他们在上世纪90年代末见到了中国第一批法拉利以后,对跑车产生了热爱,他俩从此有了一个共同的梦想:拥有一家车行。今年,他们获得帕加尼的中国区销售代理,在法拉利、玛莎拉蒂、兰博基尼、阿斯顿.马丁一字排开的金宝街,要将这最后一个顶级超跑品牌带到中国,即将梦想成真。 洋洋平时要维系钢厂的生意,表弟操持着整个专卖店,也只配着超过千万的车辆,他拒绝接受家族里的钢铁生意,常和父母因为这些事情争执,他把自己所有心思与成就感都放在了这家店里。 SCC的财富第二代中,张政代表的是一种明确的上升渴望,这种渴望是普遍及低龄的。21岁的鹏鹏也曾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也都有自己的平台,站在这个平台上,我们不会往下看,也不允许往下看,我们只能往上看。 小胖在跑车上投入了全部,他并没有从人们身上获得与这些昂贵跑车同等的敬畏,但在SCC的一些人眼里,这却是巨额财富面前的自我放弃者。 “一个男人怎么能把事业与享乐放到一起?他连自己的外表都不在乎,可以完完全全不屑一顾地随便穿个裤衩,穿一件T恤衫出门,让自己变成了一个300斤的胖子。” “他在瞬间拥有很大一部分财富,却没有一个想法如何去支配这些,所以只能花光它,他依仗这些昂贵的跑车个带给自己虚荣,但如果SCC不承认他,他就完蛋了!” 兄弟俩将车行取名为FFF,有人讽刺这是“富富富”的意思。实际上,兄弟俩姓付,第三个F取自FLY,意思是飞翔。 “如果我这一代有能力和富余,我也会留下些什么给我的后代,但他的境遇一定是和我不同,我不会用钱把他未来的路全给他铺好,谁都有儿时的梦想,每个人都不一样,有机会让每个人自己发现某方面的造诣,是非常关键的。” 小胖后悔自己高中毕业就进入社会,但他却认为自己在社会上是一个睿智的早熟者,人生像树一样,无数的枝杈和道路,不应用财富强制为他人的人生铺设道路,他从应尊重每一个人选择的角度谈了自己的观点。 “能源、房地产行业,太复杂了,我这一块就是做好我自己的,我想做一些容易、但自己真正喜欢的职业。” “谁会把房地产作为自己的爱好呢?这是一个纯赚钱的事。对于我和我的父亲,这种选择不过是从一种商人走到了另一种,这种活法太累了。” 1970年出生的李东,在SCC俱乐部里较为年长,他用“太犀利”三个字评价这些年轻财富第二代的生活。 他兜里常常只揣着手机和钱包,手机上绑一把家里的钥匙,天气好的时候,会开一辆哈雷出门,每天穿着短裤、拖鞋去见生意伙伴,“你想炫耀什么,恰恰就是缺什么。”他刚刚把一辆开去夜店不到五次的世爵跑车折价卖掉,离婚之后,把所有的别墅都留给了前妻,当搬到一个CBD普通中产阶级的社区里时,他发现这辆车即使终日罩在灰色的布罩里,仍不停地给他制造困扰,“我只敢晚上把它停进车库,白天你停周围人都会过来拍,”具有炫耀性的超级跑车,也最容易引来陌生镜头的注意,在孩子们看来,这种被注意让人得意,但对于李东而言,这也是很危险的,照片常常会被上传到各种网站,并且会被注明拍摄地点。 20岁到30岁之间,他们的父亲正值壮年,尚无退休之意,大部分财富第二代的状态,在一份不得不继承的家族企业面前,他们是处于等待中的孩子. 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们大部分在十多岁时。远离二线城市的家乡,被父母送到了遥远而发达的地方,长大之后,纷纷又选择来到北京这个权力的中心,为了提前接近那些更核心、隐秘的力量。从此,也更接近残酷。 那些从匮乏年代走出来的父母们相信金钱就是最好的保姆,在午夜仍不归家的群体生活中,在公路上嚣张的跑车里,在他们身上,既有一种无拘无束、任逍遥、嬉皮士的味道,同时,也有一类深刻的孤儿气质,财富的孤儿,狂欢到了极致,流露出一种相依相偎的味道。 对于孩子们而言,跑车是他们的玩具,但这个玩具却可以杀人。 SCC的创始人张宽很清楚地明白这一点,出于烈马们的安全、社会舆论考虑,也为了更好地玩下去,在SCC,酒后驾车将会是最严厉的违规,他掰开自己生意的一部分,成立了代驾公司。在每一个凌晨,那些司机等待着孩子们一天生活的介绍,听从召唤,再把它们的车开会他们各自别墅的车库。 有大把空余时间,清楚自己要继承家业的宿命,但在万不得已的时候,他们会尽量推迟这个时刻,享受自由,用钱实现自己理想的生活,包括那些想尝试的职业。 这些职业大部分与生活方式有关,张政开了家青岛最大的一家夜店,通过红酒节打通了高档酒供应商的渠道,鹏鹏则开了一个时装店,他们也会做一些投资,但盈利不代表一种真正制造财富的能力。 他们正处在一个特殊的人生阶段:他们都是一群消费中的人,而不是生产中的。这些,带给孩子们巨大的权力,让他们提前享受到了权力感,也是他为数不多的表达方式之一。 5月初,SCC在上海参加一个过民间超级跑车们在赛道上的聚会,唯一一个仍在世的超级跑车设计师帕加尼亲自到场为他们调试那辆昂贵的ZONDAR,小胖很开心地点了点头,说,这是一个很骄傲的意大利人,因为他从始至终只用意大利语跟我们交谈;6月初,一个天津的娱乐公司邀请他们将超级跑车开到航空母舰的身体上,在霓虹闪烁的水面上,加入电音派对的集体狂欢;6月底,捷豹邀请SCC的核心成员去珠海游玩看车,并有意在接下来负担全部费用促成他们的欧洲总部之行。 很明显,他们已经在被当做未来潜在的大买家去隆重对待,所有人都在紧盯着这个崭新的阶层。 对于孩子们而言,未来因为不可知而美好,他们并不避讳自己现在的处境。不久前,CNN曾采访了SCC,问为什么要买跑车时,一个被众人推上前的孩子用英文回答:Because my father is very rich.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