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

艾未未被关押期间官方媒体抹黑清单(2011年4月3日—6月22日)

来源:http://loveaiww.blogspot.com/2011/08/201143622.html 1、 4 月6日 《环球时报》社评 《法律不会为特立独行者弯曲》,官方媒体首次对艾未未事件做出反应。 “艾未未是近年来十分活跃的“行为艺术家”,也常被称“前卫艺术家”,是中国社会的特立独行者。他反艺术传统,喜欢出“惊人之语”和“惊人之举”,也喜欢...

阅读更多

BBC | 旅英著名作家马建被中国拒绝入境

著名作家马建 著名旅英华裔作家马建近日准备回中国看望88岁的老母亲时,被中国政府拒发入境签证。 已经加入英国籍的马建在接受BBC中文网的采访时说,他和太太以及4个从2岁到7岁的孩子本准备在8月2日乘飞机回北京,但由于他本人被拒签,所以只好全家放弃回乡之行。 马建说,中国驻英大使馆在拒绝他的签证申请后,只在电话里用一句话告诉他:“是北京方面没有同意,所以我们不会给你签证。” 押送回港 其实马建在用英国护照申请签证的几天之前也有过一次进中国大陆遭拒的经历。 7月23日,在香港参加独立中文笔会成立十周年的马建试图用自己的香港回乡证去深圳书展买书,在深圳海关被拦住。据马健说,当时有3架录像机和5、6个警察围着他,一直把他押送回香港。 自1987年离开大陆移居香港,后移居英国二十多年来,无论探访亲人还是为写作搜集资料,马建一直被允许进出中国大陆,只是在大陆时会被安保方面密切监视。 据马建的猜测,他这次被拒入境的原因,一是6月12日在《南华早报》英文版的采访中谈了天安门事件,二是他描述六四事件的小说《北京植物人》去年在香港和台湾都出了中文版。 重回文革 但最根本最深层的原因,恐怕还是担忧中国出现类似中东北非的“茉莉花革命”的北京政府,正在努力掐灭所有被认为可能燎原的星星之火。 马建认为,今天的中国社会像是回到了当年的文革时期。以前在中国大陆还能发出不同声音的那些作家和记者,一个个不是被抓就是被软禁。 他还举北京电影学院的崔卫平教授为例,独立中文笔会向崔卫平颁发“林昭纪念奖”。但警方警告崔卫平不要出境,不能前往香港领奖。 马建说,自艾未未事件以来,他就明显地感到,中国政府对言论自由的控制越来越严厉。这种局面对有自由独立思想的文化人的处境也越来越不利。

阅读更多

BBC | 香港上海出现悼念温州死者集会

在上海火车站外这名男子可能是响应网上号召的人 中国大陆和香港在7月30日晚均有小规模的集会悼念温州动车事故的遇害者。 在香港特区的港铁旺角东站外,数十人点蜡烛和组成“723”字样,是次集会由社民连和人民力量这两个组织发起。 另外,据香港媒体报道,在上海火车站前广场的钟楼下,有大约40人在傍晚手持茉莉花集会。 报道指这个集会相信是响应今年早些时候发起茉莉花革命的网站的号召。 在这个名为“中国茉莉花革命发起者”的网站上刊登了在7月30日下午以及晚上举行集会的呼吁。下午在各地市政府广场,晚上在火车站正门广场。 另一方面,中国官方新华社在30日报道,据温州政府所称,10个遇害家庭接受了新的91.5万人民币的赔偿。 此前,7·23事故救援善后总指挥部将赔偿救助标准由50万元提高到91.5万元,但有家属对此赔偿额不满。 有网站引述死者家属透露,将用3-5天时间与铁道部谈判,如果谈判破裂,所有受害者家属会联合起来请律师团提出法律诉讼。

阅读更多

香港上海出现悼念温州死者集会

在上海火车站外这名男子可能是响应网上号召的人 中国大陆和香港在7月30日晚均有小规模的集会悼念温州动车事故的遇害者。 在香港特区的港铁旺角东站外,数十人点蜡烛和组成“723”字样,是次集会由社民连和人民力量这两个组织发起。 另外,据香港媒体报道,在上海火车站前广场的钟楼下,有大约40人在傍晚手持茉莉花集会。 报道指这个集会相信是响应今年早些时候发起茉莉花革命的网站的号召。 在这个名为“中国茉莉花革命发起者”的网站上刊登了在7月30日下午以及晚上举行集会的呼吁。下午在各地市政府广场,晚上在火车站正门广场。 另一方面,中国官方新华社在30日报道,据温州政府所称,10个遇害家庭接受了新的91.5万人民币的赔偿。 此前,7·23事故救援善后总指挥部将赔偿救助标准由50万元提高到91.5万元,但有家属对此赔偿额不满。 有网站引述死者家属透露,将用3-5天时间与铁道部谈判,如果谈判破裂,所有受害者家属会联合起来请律师团提出法律诉讼。 点击 页首

阅读更多

联合早报 | 吴晓林:中国“网络理想国”与公民权的扩大

吴晓林:中国“网络理想国”与公民权的扩大 (2011-07-29) 早报导读 [名家专评] 哈罗德:家族企业的多事之秋 [动车事故] 事故后铁道部贷款利率或上浮 [达芬奇案] “达芬奇造假”引发消费观及监管热议 [中国早点] 台式贴心服务 ● 吴晓林 中国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几乎成为千夫所指的“人祸”。多日来,充斥网络的,除了为死者祈祷以外,更多的是对铁路主管部门的声讨。更有甚者,将这种不满和反思,绵延到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物价、房价、安全、交通等等,凡是能被体验到的社会环境和事物,统统被网民拿来与发达国家做了比较,或者将2011年与1911年做了比较,得出的答案未免让人沮丧。 在五花八门的“声讨”和“调侃”中,我们猛地发现,在偶发性事件中,中国网络公民社会的成长总是“跳跃性”的,汶川地震如此、现在亦如此。不能不说,伴随社会大事件的发生,中国网络公民社会已然步入自己的新纪元。在传统媒体仍然中规中矩、想作为又难作为的背景中,网络公民社会发出的,似乎才是民间真正的声音。 理想国在哪里建构? 两千多年前,柏拉图曾以《理想国》为题,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其实,在任何国度、任何时代,都不乏为理想国设计图纸的实践。中国也不例外,最著名的莫过于杜甫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如果说这种表达仅仅是对理想共同体的最低期盼,如果说在王朝道统下一成不变的治国思想,仅仅被浓缩成王朝更替的背影,那么,真正给中国人带来理想国蓝图的,是借由五四运动而席卷中国知识界的短暂启蒙。 在那个看似纷乱,实则大儒云集、思想自由的时段里,几乎世界上各种理想国的版本,在中国的知识版图都能寻见它们的影子。然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或者说胜者为王的逻辑仍然管用,最终是“随着一声炮响”而传来的马克思主义,赢得了在中国勾画和构造“理想国”的权利与权力。这一点,无论是教科书,还是真实历史,都表露得直白无疑。 但是,在缺乏本土经验的中国,“理想国”的构建最初只能从苏联老大哥那里寻找图纸。这种没有办法的办法,直接为中国提供了格式化的样板。国家权力极大扩张,社会空间被极大压缩。改革前,每搞一次政治运动,社会生存的土壤就要丧失一点。理想国直接成了国家机器的掌中之物,可以被随意描述为“大河有水小河满”、“斗争高于一切”等等不理智的幻境。 改革之后,除了国家权力自觉从基层社会上收以外,以产权为核心的市场社会逐渐壮大,在某些时候,甚至取得了自我塑造的空间和权利。但是,对于“公民社会”这种“舶来品”,总伴随着意识形态的“松紧”而被定性。1989年后的一段时间里,“公民社会”就被一度贴上“资本主义”的标签而大加讨伐,在公民社会战战兢兢、步履蹒跚,终于为自己争取到了“默认”或“不否认”的地位之后,发生在第三世界国家的“颜色革命”、“茉莉花革命”,又使“公民社会”再次背起骂名。 不论承认或不承认,中国公民社会都已有雏形、并且只要市场化改革不停止,还要继续壮大的。带着有色眼镜来否定这种社会结构的,要么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要么就是缺乏自信,宁可以否定的形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要么,就请拿出一个自己的词汇来概括这个结构。 在美国,人们对政治或政府的不满,可以采取“用脚投票”的方式予以否定。在中国单一制的体制内,迁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好在,有网络这扇窗口,当人们在现实碰壁,无处发泄时,只好将自己的“理想国”和对现实的批判,“用网投票”,转移到虚拟网络中来,这一点,正好可以用来解释中国网络公民社会何以扩大。换言之,经由网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