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熙来庭审

美国之音 | 我的同学薄熙来 (四)

华盛顿 — 薄熙来案庭审刚刚结束,不论这位前中共高官面临什么样的判决,有关他的争论定将持续下去。在中国特色的政治体系中,薄熙来在一定程度上算是个“另类”:身为家世显赫的“红二代”,他在不期而止的政治生涯中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张扬个性。在许多人看来,他在政坛中的“高调”让他看起来不那么本土化,更像个西方政治人物;而另一方面,他又能够娴熟地将中共意识形态的一些典型表现形式民粹化,赢得不少支持者。美国之音联系到几位曾经在北京大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同窗的同学,请他们谈谈个人的感受。 难得有机会与三位曾与薄熙来或谷开来同窗的资深媒体人坐在一起,听他们回忆校园时期对薄、谷二人的印象。应受访者匿名要求,此次受访者分别以“老同学#4”、“北大校友”,以及“谷开来同窗”替代。“老同学#4”曾是薄熙来在社科院读研究生时同届校友。“北大校友”与薄熙来先后就读北大历史系,与同在北大就读的薄熙来妹妹相熟。“谷开来同窗”是谷开来就读北大国际政治系时的同班同学。 萧洵:那就由您(北大校友)来开场吧,因为您是他在大学时的同学,在先。 北大校友:在大学里我们是一个专业的,比他晚一年进校吧。所以我进去的时候,他刚刚考到社科院读研究生,所以我们是擦肩而过。但是因为他妹妹宿舍在我们旁边,我们很熟,所以我和他还是有点儿交往,但不是很多。当时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之所以走,同学们都知道他那时候的最高理想是去当一个新华社或者人民日报的驻外记者。 萧洵:当时有这么多同学,为什么会记住他? 北大校友:当时同学不多。北大历史系当时是“四人帮”重灾区,很多老师,特别是中国史的老师都写梁效文章去了。所以我们77级没有中国史,只有世界史和考古史。当时我进去的时候,系里只有不到一百人。我也不是特别记得他,但是因为他们家出身显赫,还有就是我跟他妹妹薄小莹很熟。他们兄妹俩是不一样的人。薄小莹是学者型的,非常沉稳。文革时他们家人都在下面当工人。她在一个绣花厂绣了十年花,眼睛都绣出了问题。 萧洵:这些天我采访了几位薄熙来的同学,也是你们的同学。他们都谈到薄熙来是如何对待老同学的。你们有没有这方面的经历? 北大校友:当时有件事情,同学间说起来时印象挺深的。他同班同学想去重庆做生意,找薄的关系,结果没有回音。后来薄熙来就托了一个与那个同学关系很好的同班同学带话,说“你真不懂事啊!” 老同学#4:我没听他说过这样的话,但是听说几个老同学见到他的时候,他说不认识。但是这没有发生在我身上,因为我后来再没有跟他接触过。曾经在记者会上向他提问,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记得。 萧洵:各位讲述的他这方面的为人,让我看到的是两个在对待老同学方面态度截然不同的薄熙来。是不是对一个人最初的印象会形成固有印象? 老同学#4:第一印象也不至于就一以贯之了。 萧洵: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对薄熙来英语水平的评价,有人说他英语水平差,有人说还不错啦。 老同学#4:我没有直接听他说过英语。但是我们入学的时候,学校非常开放,经常请一些外国的政治家、学者,还有外国驻华使节、驻华外国记者去我们那里讲课、座谈,或者办讲座。他们班有几个人非常活跃,经常提问,或者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但是薄熙来恰恰不在其中。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语言问题,至少我觉得后来他那种张扬的个性和能言善道当时没有显现出来。 萧洵:那么他的张扬个性是在什么时候显现出来的? 北大校友:他在北大不是特别张扬,但也不算是特别不张扬,还是挺热情,挺爱说话的一个人。我听同学说,北大校庆一百周年他回去,还待了一些时间,挺愿意周旋的,没有多少架子。所以同学对他印象不错。但是我在学校的时候,说实话对他这样的人有一点儿抗拒感。我自己作为文革“狗崽子”家庭出身,承认有点儿先入为主,一听说是这种干部子弟出身,尤其是当年的老红卫兵,立马就先有一点敌意。 萧洵:可是他爹当年也是被整过的。 北大校友:当时我们觉得那是活该,因为他也没少整过别人。我是直觉上跟这些人有一定的距离。当时他们几兄弟都是(北京)男四中的,都是当时“西纠”(首都红卫兵纠察队西城分队)的创始人,所以当年北京“红八月”打人都有他们的份儿。 萧洵:据说当年能进“男四中”的都是很聪明、很优秀的学生。您觉得他们能进去,是和家世背景有关,还是因为他很聪明,智商高? 北大校友:他的智商倒不是什么问题,蛮高的。但是跟他不是很熟的人,会感觉到他身上有股霸气。从我个人方面讲,不大愿意跟他们这种干部子弟交往。他们身上那种干部子弟的味道,不用说话都能看得出来。 萧洵:之前采访薄熙来大学同班同学的时候,她谈到自己虽然对薄熙来有好感,但交往并不多,原因就是班上有一群干部子女,他们常聚在一起。 北大校友:他们77级这个班很有意思,27个学生里,只有两个工人子弟,一个农民子弟,剩下全是干部和知识分子子弟。他们干部和知识分子子弟谁跟谁来往还要分层。他们班7个女生,薄熙来只和另外一个高干出身的女生有来往。 萧洵:接受采访的薄熙来的大学同班女同学曾谈到她对薄熙来夫人谷开来的看法,认为她作为政治人物的夫人,应该有希拉里的肚量,大概是指谷开来不愿隐忍,最终把薄熙来政治生涯给断送了。您曾经和谷开来是同窗,您认为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谷开来同窗:我认识她是在北大国政系国际文化交流专业。她是从法律系考过来读第二学位的。首先一点,我们对她的印象都很淡薄。她是我们这30人的班里面一个很特殊的学生,很少上课,大部分时间都不上课,而且只是偶尔在学校住。大家看到和她有交往的只有一个法律系的男生。能在校园看到谷开来的时候,有一半机会都看到他俩在一起。不过我们认为那个男生绝对不会是谷开来的情人,因为他看起来像是平民,很殷勤,但是窝窝囊囊的。 萧洵:那谷开来给您的印象怎么样? 谷开来同窗:我的印象中她是心气很高,但并不是很有架子的那种人。你跟她讲话的时候,感觉不出来像是干部子弟。但是,因为感觉到她这个人挺有心气的,所以说她容不下“二奶”、“三奶”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她不属于很贤惠的那一类人。我和她有一次比较近距离的接触。我们班的一次英语口语考试只有我们俩要补考。我是因为忘了考试时间,错过了。她是因为不怎么来学校上课,根本就不在。第二个学期系里安排我们两个人补考。因为上一个学期的那个外教已经不在了,他们就找了一个从国外刚回来的老师给我们补考。怎么考?他说我跟你们到未名湖散步,跟你们俩用英语对话怎么样?所以我们就用英语跟他对话。考完后她对我说,我们聊聊吧,然后就问了我些最近看了些什么书这样的问题。我看这个人很热情,一点儿都不冷漠,还很好奇;虽然长得算不上漂亮,但是觉得是个挺好的人。我印象里她总是穿着那种草绿色军装样式的上衣,走路腰挺直的样子。后来听说他父亲是新疆军区政委,联想起她的样子,给人一种很朴素,很正派的感觉。刚才说到薄熙来可以让人感到干部子弟的味道,但从谷开来身上感觉不到。 我们班里有一部分是法律系来的,其中一个认识跟她老在一块儿的那个男生。那个男生经常跟别人吹牛,说跟谷开来在一块儿认识很多人;一到周末就会有红旗车来接他们走,会跟刘少奇的儿子刘源等人在一块儿玩,所以我感觉他们有自己的圈子。但是她这个人一点儿都看不出是想表现出有别于普通人的那种人。 萧洵:后来你们在你们各奔东西后,什么时候又开始留意到她? 谷开来同窗:我第一次知道她和薄熙来是一对儿,是因为她写了一本关于给马俊仁打官司的书。那个时候我才知道谷开来在做律师。 萧洵:那后来她又写了本《胜诉在美国》,您没有觉得她其实希望让别人知道她都做了些什么,和当初她给你的那种低调印象之间的反差会不会让你惊讶? 谷开来同窗:我我一点儿也不觉得奇怪。我们这些同学大多数是草民,她并不见得必须要在我们面前表露出什么。在她出事之后,我看到一篇文章,里面有大概十几张照片,是在美国很多地方拍的。我看到他跟很多政要拍过照,有现在的参议院少数党领袖麦康奈尔,还有前国务卿基辛格等美国上层人物,觉得她好像走过很多地方。 萧洵:说到这里,我想起薄熙来在北大和社科院研究生院的两个同学都说过他是个很“西化”的人。您说谷开来表现出的好奇心,对什么事物都愿意了解。薄熙来似乎也有这样的好奇心,喜欢了解外面的东西,喜欢学英语。 北大校友:那不等于是“西化”。那是两回事。 萧洵:您是不是觉得他们不一定愿意接受西方的政治和文化,可能只愿意了解? 北大校友:愿意了解。我想这一代人,这一代学生都愿意了解,愿意知道西方的东西。但是如果从“西化”这个概念讲,是不是有民主、自由这种意识,我看倒不见得。从他的那一套表现,我觉得他的骨子里还是喜欢毛的那一套。那一套东西,还有权贵意识对他来说是很自然的。 以上访谈根据采访录音整理。 fullrss.net

阅读更多

金融时报 | 薄熙来庭审第二日文字实录(下)

2013年08月23日 19:12 PM 本文涉及话题: 薄熙来 重庆 未经英国《金融时报》书面许可,对于英国《金融时报》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FT中文网(或: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经英国《金融时报》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阅读更多

自由亚洲 | 加拿大华人:薄熙来是在中共高层政治斗争中失势的一方

加拿大华人评论薄熙来受审,认为薄熙来是在中共高层政治斗争中失势的一方,这是一场政治审判。而中共是已经有了判决才开审。 中共开庭审理薄熙来一案,在网络微薄播报,引起加拿大华人的极大兴趣,许多人在关注整个案件的审理过程,也有不少让大家议论的有趣情节。民阵加拿大发言人刘轩在发给电邮组群的评论中说:“尽管薄熙来成了阶下囚,被送上了济南的审判台,可是他的对手依然是坐在中南海的习大首领。审判还是薄、习两人的对决。相信在中南海注视审判的习大首领一定很失望,因为在这一场的PK中,习大首领落了下风”。对于薄熙来受审发生的种种现象,居住在加拿大多伦多的华人罗乐认为,猜测这些细节没有意义,无论薄熙来怎么否认控罪,中共会按照预先安排好的程序判处薄熙来:“中共的事外面没有办法猜,也许是排好的戏码,也许就是真的没有控制住。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从中国媒体报道的角度来讲,就已经给薄熙来定了罪。总而言之就是说,这是一个坏蛋,他任何的辩护都是狡辩,最终都不能逃脱他应该受到的惩罚。也就是说在媒体上已经给他定了罪了,而中国的媒体肯定是在中共的控制下进行的。” 罗乐认为,中国社会有一个群体长期支持薄熙来,而这正是中共长期实施阶级斗争哲学的效果:“这也是很好理解的一个现象,因为中共自从1949年建政以来,不断的向人民灌输杀富济贫的那种思想,很多很多百姓是相信为富不仁,然后把富人杀了,把钱分给老百姓这就是好事,薄熙来不管是在东北还是在重庆,他所做的一个所谓伟大的功绩,就是把那些他不喜欢,或者不和他合作的富人的钱夺过来,把那些人给处理掉,然后当然老百姓就喜欢这样的事了,因为在中共长期的教育下,认为这是一种正当的行为,这是一种最明君的行为。” 民阵加拿大副主席高昇分析认为,中共开庭审理薄熙来,不论薄熙来怎么表现,都已经在中共控制之下:“说明中共在薄熙来的案子上已经做好了安排,无论薄熙来在法庭上是一个怎么样的表现,应该是一个已经有了决定的判决,完全不是一个公正的司法对薄熙来的审判。薄熙来作为中共高层权力斗争的一个牺牲品,对他的审判完全是一场政治表演秀。” 高昇表示,虽然薄熙来是中共高层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但是如果薄熙来上台执政的话,中国的民主转型将会更加艰难:“如果薄熙来上台的话,那他这样一个极力推崇毛左路线的人上台的话,对中国未来的政治走向将是更加严峻的,虽然习近平提出的政治路线和薄熙来也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但是像薄熙来这样公然的用黑打的方式来打黑,用压制人的言论自由和各项权利的方式来推行他的政治路线,这样的人上台对中国的未来不是一个好的结果。所以我觉得,他的政治生命终结也没有什么可惜。” 刘轩在评论中还表示:“感觉薄熙来情绪镇定从容,思维敏捷缜密,逻辑强大明晰。公诉人所加于的罪名,基本上都被推翻了。如此看来,跟政治切割,仅以贪腐罪名扳倒薄熙来的策略,胜算不大。假如对薄熙来进行政治审判的话,那么他一定会滔滔不绝,侃侃而谈,估计习大首领没有招架之力了。”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锡红从加拿大发来的报道。

阅读更多

德国之声 | 薄熙来案庭审给人上一课

作为被告,薄熙来在庭审首日几乎驳回对自己的所有指控,让不少人大跌眼镜。德语媒体指出,庭审首日的情况虽出人意外,但它只是显示出,中国还远谈不上法治。 (德国之声中文网)薄熙来周四在他的“受贿、贪污和滥用职权”案庭审首日的表现及法院的表现成为周五德语媒体有关中国报道和评论的一大焦点。各媒体所论侧重点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看法一致,即:庭审首日的情况再度显示,中国依然是以党代法,党比法大,因此,在试图采取较为开放和透明的手段显示法治进步时,不免跌入尴尬境地,由此而言,薄熙来的“不听话”,可算是给了党一次教训。《法兰克福汇报》有如下评论: 济南中级人民法院这几天成为关注焦点 “以中国国情衡量,公众在薄熙来案庭审中看到的那一幕,着实可圈可点。在类似的威权国家的类似审判进程可以完全是另一个样子。薄案也明显不同于对其妻的审判案。她曾老实服罪,并称法庭工作尽责。薄熙来在庭上的表现让人明白了,此人为什么会被党的其他领导人认定对其各自的地位构成威胁。薄首先就是因此而被送上法庭的。若真的只是因为腐败和滥用职权,而且对每一个类似案件都同样强硬制裁,剩下的领导干部便不多了。很难想象,薄在法庭上的好斗姿态是党的领导层所批准的审判案导演脚本中规定好的。人们得到的印象倒是,这个人虽然倒台了,但仍以为自己还掌握着某些权力。” 与伸张正义无关 《南德意志报》把薄案同30年前的“四人帮”作比较,这样评论道: “不久前,薄熙来还是重庆的党委书记,尚被许多人看成是中国的希望所在。人们可以把他的垮台视为表现权力、野心、野蛮、阴谋的寓言。人们也可以从他的事例中读出关于中国现状的一些精要。它的审判案是30多年前那场审判案以来的最大一场‘秀案’。当年的那场审判案试图把文革的罪责完全归于以毛的遗孀江青为首的四人帮身上。与薄一样,被告江青也没想过要对法庭俯首称臣。……然而,对她的判决在开庭前便已作出,正如薄从前的对手们—现在在北京的领导人—一样,早已确定了他的命运。 薄熙来出庭首日 “此案并非为了伸张正义。它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尽量减小对党的损害。领导层有三大目标,其一,尽快结束这一丑闻,—今秋要讨论经济和金融领域的新改革;其二,避免党内出现分裂,—薄熙来仍有众多同情者,所以,判决不能过于严厉:不能是死刑,也不能是无期徒刑,决不能制造出一个殉道者来;其三,将党在人民中的形象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因此,便来一个大胆的尝试,把这次公关上的灾难解释成是政治进步的一个象征。…… “统治中国的不是法律;在中国,是利用法律进行统治。今天的情况与30年前并无二致。(知名律师)张思之便指出,自四人帮审判案以来,中国的司法是‘原地踏步’。 “薄熙来审判案据称也是为了迟迟未能实现的希望,根据这样的希望,公正将在反腐斗争中导致法治。而公正恰是许多人在这个新中国里苦苦寻求而不得的东西。这些人在薄熙来事件中看到了政治改革的机会。然而,以总书记习近平为首的新领导层早已表明,它对独立司法这样的观念持何种看法:嗤之以鼻。原因就在于,对那一小部分分享权力和利益的少数精英而言,独立司法十分危险。” 摘编:凝炼 责编:石涛 [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