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时代

2010年春晚节目单

2010年春晚节目单      一、开场大型歌舞《燃烧的沙漠》,表演者:广州海事法院,领唱:罗国华   二、独唱《回家吃饭歌》,表演者:贾君鹏   三、相声《卖药》,表演者:侯耀华、赵忠祥   四、动物表演:   1、《躲猫猫》,表演者:云南省晋宁县看守所   2、《欺实马》,表演者:胡斌、浙江省杭州市交警支队   五、双簧《间谍》,表演者:阿忆、方静   六、男女声二重唱《当爱已成往事》,表演者,乒乓球国手马琳、张宁益   七、川剧小品《找锤子》,表演者:成都市公交公司   八、武术表演《刺官》,表演者:邓玉娇、邓贵大、黄德智   九、男女声二重唱《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表演者:孙楠、买红妹   十、哑剧《抄论文》,表演者:湖北省宜城市市长周森锋   十一、独唱《你好毒》,表演者:满文军   十二、绕口令组合:   1、《你替谁说话》,表演者: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   2、《你是不是党员》,表演者:郑州市财政局、郑州市养犬办(本节目只有党员才能观看)   十三、大联唱   1、《赌赌赌》:表演者:中国足球队   2、《涨涨涨》,表演者:中石化、中石油   3、《跌跌跌》,表演者:中国股民   十四、小品《我没有偷菜》,表演者:南京市儿童医院毛晓珺   十五、京剧《狸猫换太子》,表演者:湖南邵东县公安局政委王峥嵘;客串:罗彩霞、王佳俊   十六、独幕剧《不差钱》,表演者: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原主持人方宏进   十七、高科技前台幕后表演唱《奸夫的爱》,   1、表演者:深圳市长***,幕后伴唱:香港“优才计划”某女明星   2、表演者:重庆市司法局局长文强,幕后伴唱:到重庆走穴的女明星   十八、小品《谁捡了我的黄金》,表演者:梁丽等人   十九、诗朗诵《我们是有身份的人》,表演者:**兵团农十二师221团副团长陈伟、221团医院党支部书记于富琴夫妇   二十、小丑剧《捐款》,表演者:余秋雨   二十一、独唱《心神不宁》,表演者:高也,伴唱:央视《焦点访谈》节目组   二十二、武术表演《跨省追捕》,表演者:王帅、河南省灵宝市公安局   二十三、小品《酒后俯卧撑》,表演者:赵本山,赵本山小姨子等   二十四、杂技《楼倒倒》,表演者:上海市梅都房地产开发公司   二十五、四重唱《难兄难弟》,表演者:黄光裕、王华元、陈绍基、李泳(广东卫视美女主持人)      零点报时      二十六、焰火表演《火火火》,表演者:央视新址建设工程办公室   二十七、吉他弹唱组合:《绵羊座》,表演者:曾轶可,伴唱:高晓松   二十八、小品《钓鱼》,表演者:上海市南汇区交通行政执法大队   二十九、大合唱《咱们工人有力量》,表演者:吉林通化钢铁公司全体工人   三十、结束曲《我们走进被时代》表演者:国家统计局全体职工

阅读更多

趁年轻,将坏事干够。(张爱玲——给所有女孩子的)

一个女人,若是做了一辈子乖乖女,晚年回忆,想也是寡淡无味的。在家听父母安排,出嫁后诸事都随了老公的心思,中年以后,又是孩子的榜样,近似于“三从”了。在哪里能出点叉子呢?想也是年轻年少时吧。 十几岁的时候,不是只穿白裙子,白凉鞋,梳马尾辫。至少要有过那么几次,剪短头发,穿哥哥的蓝色运动服,放学迟归,和一帮男孩子打篮球或踢足球,一身臭汗,把喝不完的矿泉水浇头上。回家挨骂。然后,开始蓄长头发,回归女生队伍里。从此,有男孩子的豪爽,不小鸡肚肠,不轻易掉泪。有团结协作精神,能把一群叽叽喳喳的小女生拧到一块儿来。工作以后,是值得信赖的好员工,小镜子放在家里照,办公室里是优秀的“传球”手。能和男人做成好朋友,关系清白,不暧昧。  十几岁,还应该逃过学。小猪储蓄罐砸碎了,几年的压岁钱揣兜里,穿有洞的牛仔,背没书的书包,出门,去远方,流浪。然后身无分文,在车站或广场,尝一尝冷眼和炎凉,开始想念父母的唠叨。不服气,到人才市场找活糊口,看见手拿硕士、博士文凭的眼镜们冷峻的面孔,心阵阵惊着,开始想念学校。站十字路口,看高耸的灰色建筑,看滚滚车流,看拎着笔记本的美女匆忙从身边走过,举着手机,一口流利的外语。然后自己蹲下身,忽然大哭,为自己的灰暗、苍白、浅薄、无知,那种被时代抛弃的茫然和恐惧将自己压得不敢抬起头来。于是回家。从此懂得亲情如山,从此发愤读书,懂得读书如此令人心里踏实。   在二十岁的时候,还要撞上爱情,瞒着父母,和一个不咋样的男孩子私奔,然后三五个月后,一个人灰溜溜地回来。从此知道,只会说不会做的男人,不可托付。知道没有面包,爱情难以存活。甚至还知道,单薄的爱情填不满宽阔的岁月。开始把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里,享受深入钻研的乐趣。开始知道,即使女人,也要热心事业,事业是支撑自己一生的大山。  甚至,在二十五岁之前,还要错误地爱上一个有妇之夫。和他偷偷约会,听他说妻子的刻薄和霸道,听他叹生活的疲倦和人生的薄凉。然后在那个女人的泪水里及时收手,转身而去。重新遇人,嫁人。从此知道怎样去经营一个家庭,怎样推己及人地去关怀他的父母,怎样做一个温厚贤淑的妻子,怎样去体谅一个男人的悲喜和辛苦,怎样包容他屡屡犯下的小错误,怎样感念他陪你同守围城,不离不弃的执着。  二十五岁之后,在孩子出生之前,最多还可以干一桩坏事。厌倦了婚姻生活的单调雷同,以为读了许多书,可以再也不像自己的妈妈那样,一辈子在厨房打天下,而事实并非如此。很失望,很茫然,于是不打招呼,离家出走。这时候,手头不紧,到哪都能从容养活自己。在外转悠一圈,旅馆换了一家又一家,其实也大同小异。外面的饭菜常常也不合口味,饿得要命;自己烧,发现身后没人充当拉拉队,于是提不起兴致。半夜睡觉,没人给你掖被子。于是,跟着他回家,伏在他怀里啃他的脖子。并且,开始喜欢婚姻,计划开春生个宝宝。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犯错,何尝不是如此?以年轻的名义,奢侈地干够这几桩桩坏事,然后在三十岁之前,及时回头,改正。从此褪下幼稚的外衣,将智慧带走。然后,要做一个合格的人,开始担负,开始顽强地爱着生活,爱着世界。

阅读更多

第三方数据的信任危机

对于第三方机构的调研数据的质疑从来没有中断。 随着互联网经济越来越重要,对于互联网相关的各种数据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面对越来越多的“专业市场调研公司”发布的各种互联网的数据,我们可以相信这些数据吗? 事实上,对于数据的质疑不仅仅存在于互联网行业。 比如2009年年度流行词“被”,其中就含有很多网民对于国家统计局出台的各项数据的自嘲;国家统计局有幸在数据领域成为被时代的代表。工资被增长、物价被降低,种种舆论,扑面而来。...

阅读更多

杨恒均:请注意,此博客直通中南海……

现在是两天不上网,就有被时代抛弃的危险。这几天,我竟然错过了一条网络上最热的消息,结果今天还是被一位外国朋友以出口转内销的形式告诉了我。他给我发来这样的信息:杨,我知道中国领导人上哪些网站了……   我大吃一惊,正不知道该说什么,却见到他发来的人民网与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的一个网页连接,几个大字跃然电脑屏幕上: 直通中南海 。   抱着电脑左看右看,虽不至于“热泪盈眶”,但咱竟然能与党和国家领导人这么近距离接触,能不心潮澎湃吗?于是想留言表扬几句,哪曾想到,查看了几页留言后,就不知道说啥好了。原来,“直通中南海”的留言板上出现了许多类似的句型: XX 领导辛苦了;祝 XX 领导健康长寿;谢谢您的领导,我们很幸福,很有尊严……   既然好话都被同志们抢着说尽了, 我就不再浪费领导们的宝贵时间。这里言简意赅地提几点看法,或者几个疑问,又或者几条建议,这要看你对于我的帖子持什么态度了。   这个网站是否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授权? 人民网虽然是政府网站,但中国的政府网站挺多的,而且,听说人民网还要上市,那么,我想知道,如果党和国家领导人没有授权你吸纳民意,如果领导人不会通过你“直通”网民,你弄出这样的标题,会不会是涉嫌利用党和国家领导人做广告?中国的法律禁止使用领导人牟利,更不用说增加点击率和注册人数了。   中国有很多网站,虽然也有一些有官方背景,但商业网站越来越多。中国之所以成为互联网大国,民众对网络言论情有独钟,和我们特殊的国情有关,因为网络上的言论相对自由。对于网民来说,不管你是大牌还是默默无闻,都或多或少希望自己的言论被普通网民,以及“领导们”听到和看到。加上我们的体制的局限性, 有些人甚至断言,你现在写给谁看,都不如写给最高领导人看。并总结道,全国人民都在网络上自由言说,但他们真正期望的听众其实不到十个人…… 正如我博客后面的留言中常常有读者惋惜:哎,要是领导人能看到老杨的博客该多好啊。   于是,自然就有不少网站的总编也弄起了“软性广告”,我们就常常听到总编们在饭局上神秘兮兮却又唯恐有人没有听清楚地说:我们网站有通中南海的渠道,他们有固定人来阅读我们的文章,要不,老杨,你也来玩玩?   有鉴于此,我认为,如果这个“直通中南海”没有得到领导人授权,他们也无法“直通中南海”的话,最好不要做这种广告,打这种招牌。如果得到授权了,最好能够说清楚,那些意见是怎么直通中南海的,和中国几千份据说也是反映民意的官方媒体有何不同之处等等。   更重要的还在于,如果这个网站是得到相关机构(中南海)授权的,那么,这就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官方网站,而是与中国政府信访办等机构同等重要的一个吸纳民意的平台。于是,另外一个问题就出现了: 由谁决定删除一些所谓违反了法律和规定的网民留言?由谁来决定哪些民意可以上传与“直通”中南海?哪些必须在你一冒头的时候就被删除?   大家知道,就连信访办,都没有权力不接受别人的上x访信(接收了,可以不处理,但你得接受)。其实,任何商业网站的编辑都有删除不适合国家法律与本论坛规定的帖子,美国也一样,然而,唯独那些声称“直通中南海”,得到最高权力机关授权,又靠纳税人的钱供养的网站,不能不经过相关法律程序而随意删除网民留言,否则就是你违法了,违反了宪法。   这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在你得到最高领导人授权吸纳民意的同时,网民们也就得到了《宪法》的授权去自由表达民意,你的职责则是把这些神圣的“民意”传上去,可是,在现在的体制下,你——也许一个刚刚出学校不久的编辑,竟然可以决定删除这些网民直接留给总书记与总理的留言?这样搞下去,你只能把那些被你删除留言的网民推到与最高领导人对立的一面。与此同时,你删除民众对最高领导人说的话,并没有经过领导人认可,你留下的那些所谓留言,不是要误导领导人?这岂不是误党误国?我想,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吧?   从以上分析来说,我甚至更希望这个“直通中南海”是商业炒作,因为,如果是政治考量,还会有更加意想不到的影响与结果。中南海想集中民意到一个网站,便于日理万机的领导和秘书阅读,这显然是值得表扬和鼓励的。可在当今的体制下,这样被集中起来的,被统一管理的“民意”还是真正的民意吗?   互联网的优势在哪里?正是在于打破了以往的集中与集权,互联网的精粹在于一个“网”字——一个强大得让人恐惧的肌体上千疮百孔的“网”。在这个“网”上,以往绝对的权力也无法一网打尽,自由的言论透过无数的“网眼”从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头来 ……现在,有人用了一个 得天独厚 的网站的“直通车”,要“集中力量办大事”,要一统民意?这和以前几千份官方旗下的报纸杂志所做的有何不同吗?如果民意原本可以借助官方掌握的那几千份官媒而直通中南海的话,我们还要互联网干什么?   说了这么多,好像都是负面的,但实际上, 我对官方网站与权力中心中南海重视民意是挺高兴的,这也是包括我在内的网民长期呼吁的结果 。中国很大,也有特殊的国情,要想实现民主确实要独辟畦径,我一直认为,从网络上入手,是快捷的途径之一。党和国家在这方面掌握了绝对的资源与控制权,如果愿意做的话,一定会事半功倍,于民于国有利。例如,弄一个民众可以自由发言的网站,不被骇客攻击,不被五毛捣乱,在一些重大国际与国内事务上进行民意测验,甚至偶尔来一次网上投票……   然而,任何东西都是双刃剑,这样被权力支撑起来的网站,如果被权力控制与操纵,发言被屏蔽,民意被制造,那不但违背了设立这样一个网站的原意,也是与互联网的本质与精神背道而驰的。   最后,我想对我的读者和网民朋友说几句,中国的权力中心也许确实在中南海,也许那个“直通中南海”的网站确是一条通往权力中心的捷径,但大家要知道, 世间经得起考验的权力都来自于人心,来自人心凝聚而成的民意 。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的自由言说,本身就在影响、改变与形成权力中心;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本身就是“直通中南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的这个博客也是直通中南海——中国权力中心的直通车…… 杨恒均 2010-9-14 广州   参考阅读:   《中国领导人都上哪些网站》 《从“广场”到“法庭”的捷径是互联网》 《从温总理的“没想到”想到的》 《翻过无形的墙,了解中国、世界和我们自己》 《我们还能在互联网上走多远》 《为社么不给每一位中国人发一台电脑》 《对互联网上的谣言、暴力和混乱的一点看法》 《“妈妈评审团”要把互联网变成儿童乐园》 《李光耀、奥巴马和中国各地的领导们》 《我为什么写博客——奥巴马回答了这个问题》

阅读更多

思遠:哭泣的1958——孤寂者的悲歌

回眸历史远行后的车辙印痕,犹清晰依旧历历如昨。只是遗忘的力量弥漫人心,时光早已远近不清,快慢难分。   一眨眼,却已恍隔三世。 那个哭泣的1958年,风暴中傲然挺立的一位孤寂者,所释放的文化与生命等同、人格与精神并立的力量刺透时代的心灵、冲破被掩埋的尘土,依旧在已渐模糊的历史影像中散发着震撼人心的灵魂孤傲,显示着历久弥新而又遗世独立的文化伟岸与人格崇高。   陈寅恪先生在《王观堂先生挽词序》中写下:“凡一种文化之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度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在政治的狂潮铺天盖地摧毁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以及他们身上所承载之文化的风暴之年,每一个人所要忍受的不仅仅是肉体与灵魂的双重折磨屈辱,更是一种对于文化地震的绝响恸哭。   只是,纵然多少士人的挣扎、挽救与恸哭,在那个疯狂的年代,都如同极端混乱的画面中那一声刺耳长啸,很快归于令人恐惧的黑暗死寂。   历史在嘶吼,孤寂者在哭泣。但一切,都无声无息。   陆建东先生《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中这样写道:“政治家总在摧枯拉朽的风暴中享受到改造世界的快感,总在狂飙突进式的政治伟力面前获得深深的满足。他们也总是在每一次风暴过后感到某种未能达到全部目的的遗憾,从而孕育下一场更大的风暴。”②   1957年的风暴尚未平息,1958年,屈辱与磨难又将写下多少知识分子血泪交织的生命悲痛?   百花齐放,江山红透。只是这恐怖的盛夏过后,落叶悲歌飘九州岛,空中洒落的是人格、尊严、知识、文化、精神、真理等无限破坏的血泪秋雨。满目,都是刺眼的不忍睹的红。红色的天空,红色的江山,以及红色天空下零落的红色悲雨,红色江山中弥漫的红色血腥。 风卷云残中,那些知识分子的一切精神真谛都只是这狂乱年代里的一部狂乱剧中任人肆意践踏凌辱的对象。有人对此奋起反击,有人甘心默默忍受,有人放下半辈子誓死坚守的人格尊严而诚心屈服,也有人违心违人的检讨。而这所有的一切,却都只是极权统治着一句话、一个文件、一个大概的百分比数字就能决定的。   这就是历史最残忍的地方,他本已将每个人的命运真实安排,却又有太多的偶然。无数生命都被随意的一句话、一个数字而决定下半生,而他们却依旧在拼命挣扎中试图找回命运的原本轨道。 二 1957年旧历元旦,陈寅恪先生撰春联曰“万竹竞鸣除旧岁,百花齐放听新莺”。③这一年夏天只“听新莺”不谈新政的陈寅恪并没有受到惊云厉雨的政治扫荡的冲击。“百家争鸣”的盛况中,他“独默默而不鸣”;④风声鹤唳的恐怖中,他淡然而沉寂。   只是对于陈寅恪来说,这无声无息的平静却是在酝酿一年后更大的一场风暴。   而这场风暴前的惊雷,应该是以陈伯达《厚今薄古,边干边学》的报告为开端的。“这是一篇对以后中国文化教育事业严重摧残做出“重大贡献”的报告”。⑤   报告主要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总是喜欢钻进古代的象牙塔中而缺少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同时要让他们边干边学。随后,史学家范文澜和郭沫若先后作了相关文章,明确了“厚今薄古”这一运动的信息。而郭沫若《关于厚今薄古问题》这一文章则是矛头直指陈寅恪先生。郭鼎堂的文章中这样写道:“资产阶级史学价值偏重史料,我们对这样的人不求全责备……但不希望他自满,更不能把他作为不可企及的高峰。在实际问题上我们需要超过他……在史学研究方面,我们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就在数据占有上也要超过陈寅恪。这话我就当面对陈寅恪的面也可以说。‘当仁不让于师’。陈寅恪办得到的,我们掌握了马列主义的人为什么还办不到?我才不相信。一切权威,我们都必须努力超过他!”⑥   这几篇文章一连注销后,便使六月的岭南乱云飞渡、残雪飘零。 中山大学历史系批判陈寅恪的大字报汹涌来袭。尽管鉴于“陈寅恪”重于泰山的大名以及他德高望重的地位,校方与广东省委多次指示学生要在批判过程中注意把握分寸尺度。但疯狂的年代,分寸的唯一标准,便是最高统治者的话语。   从“烈火烧朽骨,神医割毒瘤”的大字报,到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批判大会,从对课堂笔记授课讲义里的揪考讽刺,到学术作品的思想批斗,陈寅恪先生毕生所坚守的独立人格尊严、自由思想意志、历史学术的考证研究、文化知识的讲授,都被学生们所疯狂无情的凌辱之至。   这是比生命更为沉重的苦痛,不久之后学校的道歉只能反衬那个时代的悲剧色彩。“七月下旬陈寅恪先生上书中山大学校长表示:一坚决不再开课;二马上办退休手续,搬出学校。这是一个软弱无助的知识分子所唯一能行使的了结自己命运的的可怜权利”。⑦ 三十年前王国维以一句“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⑧结束了他的文化苦旅。三十年后,继承阐发王国维“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生死天意的陈寅恪选择离开讲坛。只是,死去倒可一了百了,而离开,却有着太多藕断丝连的纷乱。这是一种更为凄惨的挣扎,离开了讲坛,却离不开命运的悲惨折磨与文化的艰难承受。 孤寂的陈寅恪,被他在这个时代最后的一块文化避居地所驱逐。时代容得下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却容不下渺小的陈寅恪讲台。这本来就是一个矛盾到极致荒唐的时代。醉夜笙歌的宫殿外是千万人的饿殍遍野,万里红装的江山中是文化道义断裂沦丧后的凄凄白骨。 三 而寂寞的陈寅恪永远都是寂寞的,无论他是否离开讲坛。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对于陈寅恪而言,其实王国维梁启超长逝离去之后,那星辰璀璨的时代便早已一去不复返。从此,再无人同和曲高,再无人共对夕阳…… 忆往昔, 家国兴亡 怅然如斯, 泪雨化诗中; 而今宵, 谁人相逢, 寂寞悲歌, 南国空一梦。   兴亡遗恨,家国情仇;“悠悠青史,谁知我心?”⑨ 围绕在陈寅恪心中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思想便使“家国情怀”。“义宁陈氏”的家学渊源让陈寅恪自小便有了一种深深的根植于心底的“兴亡遗恨”。这种心绪,不仅仅是对于“家”而言,更是对于“国”而言。陈寅恪晚年的生命悲痛,放到他的家国情怀里则更有一种历史的怅然凄恨。   就祖父陈宝箴而言,为国为民,勇行新政,最后被慈禧赐毒,是为国家而死;而父亲三立老人,看民族将危亡与日寇,愤然绝食,是为民族而死;可对于陈寅恪而言,他独自背负的国家的文化与精神却被彻底摧毁,人虽在,心已死。更为可悲的是,他却是被自己国家的人民残害而逼死。   哀莫大于心死。悲夫陈寅恪! 四 “双百方针”对于知识分子的阴谋,或许可以用当下一个流行词来概括比喻,那就是“钓鱼执法”。不是吗?这种引蛇出洞的把戏在五十年后依旧被这个国家的人给发扬光大。   而这其中的异曲同工,倒也验证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句话之中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与时代内涵。   可怜天真的中国知识分子,爱国之情深深,正义之心浩浩,却被时代如此残酷的捉弄。   从五十年代初期的知识分子改造,到之后的批判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到末期的反右斗争,再到后来六十年代开始的的“文革”,一轮又一轮狂风骤雨,摧毁了整整数代知识分子的人格尊严、思想意志,断裂了一个民族延续千年的文化传统、道义品德,他让无知、疯狂、残忍、谎言、扭曲彻底代替了知识、理性、人性、真理、正直等等。颠倒黑白、诬陷攻击、谎言猜忌则破坏了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情感、道德情义、理智思想……   更为遗憾的是,连这一切本身都是那么的变幻莫测,所有对与错、是与非、黑与白、批判与被批判、迫害与被迫害,都是转瞬即可颠倒过来。而统治者对所有变幻的掌控,却如同他翻一翻手掌、张一张嘴巴般简单。   简单到这段残忍的历史在被试图尘封五十年之后的今天的人看来,依旧是令人不寒而栗、痛心疾首。   无论是奋力反抗回击如刘杰、梁方仲,努力自我改造适应如冯友兰、金岳霖,不堪忍受而死去的翦伯赞梁思成等等,这所有的人和事,都只能凸显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哀,凸显时代与命运的不可抗拒的残酷,以及这不可抗觉得残酷下孕育的一切磨难血泪史……   而风暴中的陈寅恪,他依旧独自承载,无悔前行;他也默默凋零,却又屹立不倒。他苦痛的生命独自背负起摇摇欲坠的传统思想,扛起独立自由的人格大旗。在灾难的风雨中,他已化为一个永不磨灭的精神象征,却也奏出一段再难重现的文化绝响。 五 陈寅恪在1929年撰写的“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的铭文如下: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⑩   “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我相信,这是中国每一代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心底最深处的宣言,只是时代与环境的逼迫,有的人开始动摇,有的人干脆放弃,而有的人则依旧至死不渝的坚守。   知识分子的思想与统治者的人心控制这对中国数千年来的矛盾在二十世纪中后叶达到顶峰,知识分子遭受到史无前例思想控制改造与灵魂肉体的迫害。而如何铭记与展现这段被人试图掩盖的苦难历史,如何总结反思他的教训启迪,以及如何处理好这对矛盾的现实与未来的发展,是如今的及以后的知识分子的重要使命。   “自由共道文人笔,最是文人不自由”,陈寅恪先生的这句诗,多少道出了他内心的现实感慨。如今哭泣的1958已经远去,只是要找回那几代人用血与泪书写与捍卫的知识分子的精神真谛,却是如此难矣。   时代的掩埋,后人的遗忘,随否对的起这段苦难史中的人们对于自由的挣扎与渴望? 六 哭泣的1958,只是中国知识分子漫长磨难史中的短暂一年。 一年,等于数千年…… 孤寂的陈寅恪,只是中国知识分子无数受难者中的特殊一人。 一人,代表数代人…… 注: ①陆建东《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序言》 台湾联经出版,2009年6月初版第四刷 ②陆建东《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P213 ③《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卷七》 P301 ④《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卷七》 P302 ⑤陆建东《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P232 ⑥《郭沫若书信集》 中国社科院出版社,1992年版,下册 ⑦陆建东《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P246 ⑧王国维《遗子贞明书》 ⑨陆建东《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P116 ⑩《金明馆丛稿二编》 P218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2 个评论 思遠的最新更新: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