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岳

莫之许:线上线下的评论生涯

屈指数来,从事评论生涯已经10来年了,有意思的是,从一开始,我的评论生涯就是双面的,既在传统媒体上发文,也在网络平台上发帖,因缘际会,不仅开了网友办报的先河,10余年来始终在传统媒体上发表评论文章,也在网络上一路走来,经历了由BBS而博客,再到如今的微博客(Twitter)的网络评论生涯。     当我应聘为《华夏时报》的评论部主任时,尚未在任何新闻单位供职过一天(此前在《战略与管理》杂志做编辑),甚至一共也没有写过几篇评论文章,但是,作为一名网络中的评论人或者说跟帖手,已经给不少论坛留下过足迹。受命组建评论部,我立刻就将目光投向了网络,试图从中招兵买马。     很快,以网友为主体的《华夏时报》评论部组建了起来:西祠胡同“锐思评论”斑竹安替、《中国》网刊主编时寒冰、万科论坛“思想评论”斑竹秋风、中青论坛 “麻辣烫”斑竹魔鬼教官、西祠胡同“思想的境界”斑竹柴子文等一干网络活跃人士聚集到了一起,负责《华夏时报》每日两个版面——新闻分析和每日评论,以及社评的撰写和编辑。有人戏称,这是自有网络以来首个网友办报团伙,而许多传统媒体人士也用怀疑的眼光打量着这些半路出家的网友们。     因为没有编辑审核,在网络上发表观点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坏处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对于尚不习惯网络环境的受众而言,难免晕头转向,进而心生厌倦乃至退意。好处则是敏感、尖锐、敢于突破既有的限制,相比起传统媒体上那些四平八稳、一咏三叹的老式文章来说,具有更强的冲击力,也蕴涵更多的知识量,年轻好学同时又熟悉网络的新一代读者,更喜爱这种直白的表达方式。因此,如何发扬网络表达的优点,而避免其弱点,就成为我们这个网友团队能否做出点样子的关键,好在大家本属网友,很容易就将匿名社区的论辩风格带到了现实生活中,所谓评论部其实也就是俱乐部,在成天无休止的讨论乃至争吵中,一篇篇稚嫩但同时又不无敏锐、鲜活的文章被炮制了出来。     如今,近10年过去了,这个团队的几乎所有人依旧活跃在当代中国的评论舞台上,这足以证明,网友介入平面媒体并非没有生命力。相反,自那以后,由网络而平面,由线上而线下,成为许多新锐媒体人的共同轨迹。从更宏观的角度而言,这也表明,自20世纪末开始,中国开始出现了两个不同但又交叉互动的话语空间,无论是内容还是人员,都持续在这两个空间中流动。     在网络时代一开始,许多评论人都学会了身兼两职,既在平面媒体发稿,也在网络上发帖。早期这么做最成功的可能要算是中青论坛青年话题的斑竹李方了。李方既是中国青年报评论部的资深编辑,受欢迎的评论人,同时又在青年话题上以斑竹日记的名义发帖,左右逢源,帖子点击率之高,青年话题论坛人气之旺,一时无两。     但是,这样的双重状态很快就由早期的左右逢源变为了左右为难。2002-2004年间,我最喜欢去的BBS是天涯社区的关天茶社,很快我就发现,由于平面媒体的题材和尺度所限,就算是自己比较得意的平面媒体作品,在这里也很难得到反响,相反,只有那些紧贴网络热点和论坛趣味,同时比较尖锐敢言的帖子,才会受到一定的关注,这表明,就在网络言论空间诞生后没几年,在平面媒体的“建设性”要求和更开放的网络言论尺度之间,已然呈现出了相当的落差。     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如何适应这一落差,不能不是一个问题。如果一味追求尺度,则可能有不少文章难以发表,如果以发表为优先,在网络上则少人问津。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一种新的网络传播工具博客随着木子美的横空出世,大行其道了起来,许多评论人敏锐地发现了这一工具。博客的特性给了那些不愿意舍弃网络话语尺度的评论人“一鱼两吃”的可能:在博客中发布全本,而在传统媒体上发表经过编辑删节的“洁本”,成为一种通行的做法。这种做法既兼顾了平面发表后再经商业网络转载的影响力,又保留了网络话语尺度的锐利,因此广为流行。     但是, “一鱼两吃”也有内在的张力。尽管传统媒体与网络空间之间有互动,但也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落差,这种落差首先体现在题材上,相当多的题材很难在传统媒体上加以讨论;其次,也体现在话语方式上,时评比之杂文固然更加言之有物,但在所谓“建设性”的旗号之下,也越来越沦为平庸的重复。但是,相对而言,在影响力上,传统媒体依旧保持着相当的优势,《南方周末》和《南方都市报》这样的传统媒体,不仅本身拥有相当的固定读者,更与门户网站有着固定合作,一经转载,受众面更有巨大的放量,选择以传统媒体为主要载体,对于自身影响力的放大更有帮助。在一定程度上,以平面为主还是以网络为主,就成为了影响力和尺度之间的一种权衡。     不少出自网络的评论人,刚开始尚能两头兼顾,渐渐地,或许是稿约甚多,又或许是兴趣转移,就将重心放在了传统媒体上,而逐渐淡化了网络写作和论战。即使没有彻底放弃的话,如我的朋友秋风、孤云、五岳散人、十年砍柴等人,渐渐地,个人博客成为了存放已发表文章的平台而已。也有些人走上了相反的道路,如曾经与秋风同在一个评论部的安替,就将网络写作和论战放在了更为优先的位置,成绩也很显著,其个人博客获得了德国之声的博客大奖,由其担任发行人的国政刊物《纵横》也有相当的订阅量和不俗的影响力。     其实,选择以网络写作为优先并不意味着放弃平面媒体,而只是一种优先顺序,意味着更看重话语尺度的保持,也更看重基于网络空间的敏感、尖锐,更看重依托网络空间的突破。以我为例,从2004年开始,就更多地以网络为优先的评论平台,从2006年开始,更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设在牛博网的博客之上,而较少直接为平面媒体写作,当然,也有相当的博文经过编辑加工后,得以在传统媒体发表。     相对于平面媒体,在一开始,个人博客会在传播上遭遇到瓶颈,但博客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可以在博主和读者之间建立较强的联系,形成一种可以积累的传播关系。对于评论人而言,博客还提供了一个沿时间线而积累的脉络,可以供人检验其评论水准,因此,对于评论人而言,开设个人博客也是一种有效传播。著名专栏作者连岳在牛博网开设的博客,很轻易地就过了千万点击,更不用说韩寒在新浪开设的博客了。     随着Twitter这样的工具的出现,评论人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拉近了,如果说个人博客还像是一本私人杂志的话,Twitter更像是一家私人电台,这种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传播网络,可以在瞬时间将观点传播放大无数倍,简直就是评论人的天然扩音器,很难割舍。自去年以来,Twitter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一网络平台,取代了此前的博客空间。相当多的文章都是首先在微博客上讨论和引起反响后,再发表于博客和平面媒体。     当然,限于140字的字数,微博客并不能彻底替代文章。此外,网络话语空间与传统媒体仍将并存下去,对一个评论人而言,接下来很可能要同时辗转于三个空间,既要在微博客上零距离地接触与传播,又要在博客里以较为完整的方式表达观点,同时还要尽量通过传统媒体向全社会传达意见。短短10数年间,我的评论生涯就在上线下线中完成,而当代中国的评论空间,也由曾经的一维,成为了如今的三维并存。

阅读更多

【图卦 20100527】一个国家的品格

【1】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再犯同样的错误! 港媒爆料:13跳。深圳富士康昨天晚上发生第十二跳跳楼自杀,没想到今天早上又传出第十三跳,一名女员工重伤,正在抢救中。 香港社团富士康门口请愿呼吁善待员工。 台湾联工盟声讨富士康 百度富士康吧关闭:抱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本吧暂不开放。 富士康车间的台阶上,处处贴着郭台铭总裁语录,其中有一条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再犯同样的错误!” 【2】互联网掀起学习先进文化高潮...

阅读更多

卿本佳人:丁磊要我来发网易微博邀请啦!

http://jiaren.org/2010/04/25/163-weibo-invitation/ 丁磊要我来发网易微博邀请啦! Posted by 卿本佳人 on 四月 25th, 2010 亲爱的朋友们,这里很久没有更新了,不过相信这次更新会给大家(对微博熟悉的人请直接无视)带来一些微小的收获!O(_)O~ 首先,标题所述是真的。 作为一名普通员工,去年毕业时来到网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丁磊的光辉榜样:他在1997年靠技术起家创办网易,2003年就成了国内首富,绝对是互联网时代知识英雄创业的典范。肯定有不少网友使用过163、126等网易邮箱和网易相册、网易博客,盖过网易跟帖大楼,玩儿过《魔兽世界》、《梦幻西游》、《大话西游》等知名网游。 但是,我最欣赏的还是丁磊本人这个产品,他做事异常低调、严谨、勤奋,重视技术的力量,也极具战略眼光,虽然看起来慢条斯理,但总能拿出漂亮的成绩单。同时,他也非常重视人的价值,网易的口号网聚人的力量是最能打动我的一句互联网企业广告语。有人说,如果国内实行普选总统的话,马化腾最有 戏,他给每个人发点儿qq币就搞定选民了。我要说,如果国内实行间接选举的话,丁磊比马化腾也许更有希望当选,因为网易用户是国内门户中最能批判性思考的一群人。 3月份网易微博开始公测,这个星期我们网站部的全体员工被要求开始邀请用户使用微博,并有相应的奖惩措施,简单说就是,没有完成任务的要罚钱,完成较好的要发钱。很多同事第一反应是抱怨,问这是谁出的馊主意云云。我想可能是因为要求相对苛刻,被邀请的微生物(微博玩家)得一周至少发7条信息才算有效,这得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开拓和维护,当然最要命的是完不成任务要扣奖金了o(╯□╰)o 我开始也比较郁闷这事儿,好端端地多出了一道死任务。但我听说这是丁磊的主意时,突然释然了很多,觉得邀请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丁磊的大意是,网易游戏做得好的一个原因是游戏部门的员工本身就是资深游戏玩家,他们通过和自己的朋友一起玩儿,建立了一个个活跃的个人圈子,更能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游戏产品。微博也应该像网游一样,让 每个网易员工成为种子用户,通过邀请自己的朋友、同学等熟人一起玩儿,才能真正地使微博活跃起来,也能加深我们对微博的了解。这简直就是一个天才的想法!把网游和微博融会贯通,这足以说明丁磊对微博有着非常独到的体悟。 其次,什么是微博? 不止一个人向我问起这个问题,这里简单说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微博的鼻祖是诞生于美国 的twitter(需翻墙访问),国内的微博产品从最早的饭否、叽歪等到现在遍地开花的门户微博,无一例外地是 twitter的模仿者,门户微博域名都使用t.xxx.com这样的二级域名。微博一词应该是新浪微博最先正式使用,译自英文Microblogging。 我在2007年3月26日注册了twitter账号,早已是它的忠实粉丝,早上醒来和晚上睡觉以及上厕所蹲马桶时干的同一件事情就是查看twitter。 奥巴马、比尔盖茨都是twitter用户! 尽管有人说微博就是一句话博客,但很难用一句话说清微博的妙处,它大致有如下几个特色: 1、更简短的内容信息。与博客相比,微博有字数限制,一般是不超过140个字,网易微博是不超过163个字。限定字数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是个地球人就会写微博,同时像诗歌一样,字数约束也逼迫用户创作更精炼的内容。韩寒的第一条微博信息只喊了一个字喂,立马就有过万人回复和转发。此外,你只能一次发一张图片或一个视频。 2、更丰富的发布渠道。由于第一个特点,微博天生就适合手机发布,twitter最初就是基于手机短信而产生 的。除了手机短信,还可以通过手机上网、网页、浏览器扩展应用、桌面客户端、手机客户端、qq和msn机器人、feed同步、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发布微博信息。只要开放接口,几乎所有能联网的地方都能支持微博发布。 3、更快速的反应速度。由于前两个特点,大家使用起来就像平时说话一样频繁。最先我很反感这种琐屑的信息碎片, 但后来发现正是微博的去中心化,让每一个微博用户有条件对 一件事做出最快的反应。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微博的反应速度让其它媒体形式都黯然失色,在伊朗骚乱中,在美国总统大举中,在汶川和玉树地震中,微博的报道都是最先的,也是最接近现场的。因此,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地球的脉搏。 4、更紧密的互动方式。由于前三个特点,再加上follow、@、RT、评论、私信、#标签等多种互动方式,微博好友互动起来更加紧密。就像和菜头所说的:什么是微博?你想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你可以把它当作短信用,可以当作是Blog用,可以当作是记事本用,可以当作是即时贴用,可以当作是BBS用,可以当作是QQ和MSN用,可以当作是网络社区用。是什么不重要,怎么用才重要。 5、更自由的个人媒体。由于前四个特点,微博让我们更快捷地与世界、朋友沟通互动,在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方面都变得更加个人化,并最终通往自由之路。通过微博我们可以真实记录自己一生的见闻感受和互动痕迹,并把这些保存下来作为个人和历史的一手资料,据说美国国会图书馆将开始收藏twitter上的所有历史记录。这个应该比纪录片和日记好玩儿多了吧~ 然后,怎么玩儿网易微博呢? 前面说了,微博的门槛很低,火星人都会使用,网易微博被称为国内最像twitter的微博产品,用起来也是非常简单的。 第一步、注册网易微博。 点击这个邀请链接,使用你的网易通行证(即网易邮箱账号)登录即可开通使用!如果没有网易通行证,注册一个就能用了。 第二步、设置网易微博。 1,你需要按提示上传一个自己的头像,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头像是你能够被别人记住和关注的重要因素,就像你长得漂亮或独特,就很容易被人惦记上一样 2,你需要按提示把自己的个人资料填写完整,可以有选择地公开。不过我认为,要和人真诚交流,真实有效的自我介绍是必不可少的。 3,你有一次机会设置自己的微博个性网址(选择设置选项里的个性网址)。网易微博刚刚上线,很多短域名还没被注册,抓紧机会来抢注吧~ 4,你还可以选择绑定手机(选择设置选项里的手机),这样你就能通过短信来发布微博了。 其它设置由于不是必需的,也很简单,这里就不介绍了。 第三步、关注和被关注。 如果你想关注一个人,就点+加关注,如果你觉得他很不合你胃口,点取消关注就行了。 如果你想获得更多的被关注,主要就是发布更能吸引人的信息,也可参考看热心网友为新手写的《网易微博漫游指南》。 如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查看帮助(http://t.163.com/help),或者随时骚扰我(http://t.163.com/aqi)。网易微博还有个豆瓣小组,里面有微博的同事常驻。 最后,推荐一些有意思的网易微生物 1、连岳 http://t.163.com/lianyue (专栏作家) 2、王小峰 http://t.163.com/kissandhug (三联主笔。还有一个山寨版王小峰,假的就不提了。) 3、左小祖咒 http://t.163.com/zuoxiaozuzhou (艺术家、摇滚师) 4、和菜头 http://t.163.com/hecaitou (知名blogger) 5、赵丽华 http://t.163.com/zhaolihua_poem (著名诗人、梨花教主) 6、毛新宇 http://t.163.com/DrMaoxinyu (毛泽东之孙) 7、Keso http://t.163.com/keso (知名blogger) 8、胡泳 http://t.163.com/huyongpku (北大教授) 9、陈晓卿 http://t.163.com/chenxiaoqing (央视制片人) 10、王兴 http://t.163.com/wangxing (校内网、饭否网、美团网等创始人) 11、空姐 http://t.163.com/kongjie …

阅读更多

推特半月“三有”语录58条(17)

老罗培训 …. 13:可就是这样的常识困住了很多人RT @wutixinshi02: 我觉得,反对某人的观点是否是干涉某人言论自由,要看反对者是否有权利让某人闭嘴。如果不能,就只不过是正常的讨论。我挺看不起那些一看到别人反对自己的言论就说别人干涉自己言论自由的人 。 14:RT @chongguocai: 朱光强 “建议把胡哥在灾区的排泄物也保存起来,并做防腐 ….. 自从来牛博看见了楼主,人生才不寂寞孤独。才知道有一群和我一样愤怒的人们。 可惜连岳事发后不再继续,不管怎样尊重他的选择。 楼主和连岳的我以前是每日必跟。 …

阅读更多

精英 精英主义

前几天关于韩寒的一次小小网络讨论,让我有了写这样一篇东西的念头。但陷在文山稿海中,一时没有厘清头绪。但写作的念头越来越强,因此即使当下仍未全部厘清,也要写出来,不然真是“不吐不快”了。 一 关于精英这两个字,和一个多年好友在msn很是唇枪舌剑过一阵子。我的主张是,一个受过多年教育,至少现下不用考虑明天睡哪里下一顿吃什么的人,就是精英。衣食无忧且能读能写,在这个国度,还非要说自己是草根,一则对不起多年养育你的父母,二则对不起多年自己的奋斗,三则嘛,就是虚伪得矫情,谦卑得骄傲。 就我个人而言,受了近二十年的教育,如今有房有车(还不贷款),有妻有子,执教于在国内还算一流的大学,如果我还不是精英,那精英二字,实在太过苛刻了。 如果要以整个社会为总体,精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且相对的社会属性,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社会阶层的表述。同样的,韩寒就是精英,这次参与讨论他的,从麦田到许知远,从和菜头到连岳,个个都是这个社会的精英。 二 精英的反义词可能是草根,也有可能是大众,但绝对不是江湖。精英对草根(或大众),江湖对庙堂,是两组没什么关系的词。令狐冲一手独孤九剑,打遍天下,自然是武林中的精英份子,但同样,他也是江湖中人。 江湖有精英,也有草根;庙堂亦然。 很多非要拿个草根的帽子戴自己头上的,要么就是太过谦虚,要么就是搞不明白,其实江湖和精英与否,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不过,精英和草根,还是一个相对的词汇。我前面说,以中国当下社会为总体,精英是什么什么。但如果总体缩小,比如说,在一堆博士生中,硕士就不再是精英了。 但我想,我们既然讨论的都是社会问题,自然要把整个中国民众都算在内作为总体才是。 精英这个标签,就我个人而言,是一个褒义标签,至少它证明了我过去的经历还是值得骄傲一下的。所谓“忘记历史就是背叛”,怎么叫不忘记历史呢?那就是该自豪的要自豪,该吸取教训的要吸取教训,不卑不亢。当然,你非得说“草根”才代表一种自豪感,我也不会强烈反对。每个人对词汇理解不一,无需多加争论。 三 但精英和精英主义,却不太相同。按照我和那位好友争论时所持的观点便是,精英大可不必持有精英主义,而且,要时时刻刻小心自己有精英主义。 我读书的时候,有一阵子对“法兰克福学派”非常有兴趣,读了一些这个学派的书,故而我承认我受法兰克福学派影响很深,并有些迷信哈贝马斯的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到了今天,已经不复往昔的辉煌。这是一个总体上来说对大众文化持批判态度的学派,比如阿多诺就认为爵士乐算个什么音乐。法兰克福的诸位先贤们,很多出身富裕,受过良好教育,但以搞运动发家的希特勒上台后,这个学派的很多学者都受到迫害(颇有些人出身犹太家庭)。个人经历使得他们对于大众运动非常警惕,也非常厌恶。 法兰克福学派的贡献是对商业文化和工业化生产的文化的批判,这一点至今仍然弥足珍贵。但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敌视态度的立场,是不值得跟随的。用一句我国语境的话来说:他们敌视劳动人民。 法兰克福学派是非常标准的精英主义。 四 大众这个词,在中文语境中,是一个中性词,甚至我觉得还略略偏向褒义,但mass这个词,则是偏向贬义的词:一群面容模糊一盘散沙式群体的词。 没错,mass是有点乌合之众的味道,勒庞写过这本书,而且这本书在国内,有很多人看过。 这本书的语言非常让人沉醉,作者驾驭辞藻的功力极深,我第一次读的时候也深深叹服,有些话我至今记得。但我要说的是,警惕这本书,因为这本书其实整体是错的。在严谨的学术界里,也从来不把这本书当成正儿八经的大众心理学学术书籍来看待。 mass这个词和另外一个词propaganda几乎是同时进入学术语境的。希特勒上台后,整个自由世界非常恐慌,也非常想知道他是如何上台的。结果他们发现,希特勒的宣传工作做得铺天盖地。于是,他们推断,mass是一个没有脑子的散沙式的群体,一小撮怀有险恶用心并懂得策略的人利用propaganda就可以操控整个群体。传播学中的“魔弹论”假设就是这么来的:传媒就像有魔力的子弹,对于整个社会群体,一打一个中。 今天,我们已经完全抛弃了这个假设,但我们对大众是一群没有脑子的人,却有着根深蒂固的错误假设。而勒庞那本《乌合之众》最大的错误就是,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任何一种群众运动,都是有极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的。而运动领导人,与其说是领导了这场运动,不如说是顺势而为,推动了这场运动罢了。 五 持有精英主义立场的精英们,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把大众看成是芸芸众生。芸芸众生这个词好啊,一说到这个词,说的人立刻就会感觉自己像站在天上俯视一片草地一样的感觉。 持有精英主义立场的精英们,还容易犯的毛病和“第三人效应”有关,这是一个传播学名词。很多人会认为,除ta以外的人,都会受到某事某事影响,独独ta不会,ta是清醒的。 精英们都有那么点骨子里的担当精神,总有点“学成文武艺 货卖帝王家”的抱负(今天帝王自然是没有了,但为社会效劳还是有的)。既然别人都醉了,自己是清醒的,那就有义务出来喊它一嗓子。我倒不是说ta自己是醉的——我承认精英们都比较容易清醒——但殊不知,别人未必就是醉了。 百年来的屈辱 生来敏感的知识分子的感受特别深 故而反思也特别多 特别容易掉进“舍我其谁”的一种担当精神 许倬云先生此语,可谓入木三分。 六 时代无论如何变化,精英总是有的,因为这是社会总体中的一个相对的阶层——可以这么说,有人的地方必有三六九等,精英草根。但时代的变化,使得权威越来越没有了。精英一旦持有精英主义,就很容易哪怕是不自觉地想去做个权威。却不料,电视出现的媒介时代已经消解了权威,更何况互联网时代乎? 故而,萧秋水有次夸我“悲天悯人”,我是万万不敢当的。我这人不太懂得谦虚,这不是一句谦虚的话。而是实情:我压根就不想悲什么天悯什么人。说得文绉绉一点,是“何预我邪”?说得糙一点,就是“关我屁事”? 于是,我那位多年好友说,你写出来的东西云山雾罩的,我看不懂啊。 我笑答:我本来就不是为你(或者任何一个读者)写的,你懂不懂,何预我邪? Copyleft 2010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注意:转载勿改标题!ItTalks — 魏武挥的Blog (digitalfingerprint:fc4f8fc31f70097eea4b780b13146415) 欢迎 follow我的twitter 分享我的分享 与本日志可能相关的文章有:自负 (24)供给推动?需求推动? (27)新媒体下的精英和大众 (17)乱扯:草根的归宿必定是精英 (4)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