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 | 媒体札记:冲突“热季”
(2011年6月13日) 一 江湖又告急。仿佛就是一夜之间,让人彻夜不眠的大旱警报变成了暴雨成灾,岳阳泥石流导致多人伤亡,《新快报》周六头版标题将这种极端体验描述为《湘鄂苦旱地,转眼发大水》。前一天还在刊登龟裂土地的头版,第二天就满眼皆是山洪暴虐。对湖北、湖南和江西等地媒体来说,关键词已经迅速由“百年一遇的旱灾”转换成了“两百年一遇的暴雨”,摄影记者们传回来的现场图片由“湖泊变草原”改为“农田变石海”。最新消息:经过短暂停歇,长江中下游今起再迎强降雨。 这一次,三峡工程的支持者似乎不用再感叹“躺着也中枪”,时评家更多讨论的是预警与水利建设。据《新京报》引述生态专家分析,“‘旱涝急转’作为一种极端天气现象,与全球变暖大环境有关。”《人民日报》前日发表《十问“三峡”》,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继续否认三峡诱发极端天气,并针对那些以防洪能力“万年一遇”、“千年一遇”、“百年一遇”等说法调侃三峡者做出回应:“三峡工程防洪能力从没改变过。误读的根源在于,一些人没有把三峡大坝自身的防洪能力与其对大坝下游保护区的保护作用区分开来”,而且“‘保武汉就要淹重庆’是错误观点”。 来自大坝的通报是,三峡工程蓄水成库至今最大一次腾库防汛已到位,2011年防汛方案正式启动。 二 李庄周六出狱。财新网等多家持续关注此案的媒体提供微博报道,刊出这位在重庆坐了一年零六个月牢的律师步出首都机场的模样。 《南都周刊》恰于当日开始推介新作,《李庄案后的律师暗战》。文章提要:“从2009年延伸到2011年的重庆李庄案,曲折跌宕,幽明交替。李庄漏罪案以撤诉止,意料之外,又在法理之中。其中,活跃在浙江、上海一带的南派职业律师以其技术功底和深厚学养,开始试水公共参与,站到了网络时代的聚光灯下。”作为文中主角之一,陈有西感慨,“我笔下这篇文字变成铅字时,律师李庄正好步出重庆的监狱,重新开始呼吸自由的空气。此时此刻,当我想起两个月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李庄案第二季庭审之辩时,忍不住仍然热泪盈眶”,他对李庄“漏罪”案峰回路转的评价是:“对律师制度恢复最好的纪念,这也是法治中国的胜利。” 李庄返京那天,薄熙来也在北京。山城媒体周日以头版大幅图文刊出重庆“红歌”首次在京亮相的消息,作为中国文联举办的《百花芬芳•党的旗帜高高飘扬》的开幕式演出,“红歌传万代”重庆群众演唱会在民族宫大剧院上演。中新社发出的图片显示,薄熙来观看演出并上台高歌一曲。 本期《经济观察报》将“西红杮”(西部红歌城市)的网络外号搬上字面,引用重庆市委在本次“红歌晋京”活动中的宣传提纲:“开展‘唱读讲传’活动不是搞‘左’的一套和走‘文革’老路……‘唱红’实质上就是倡导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 “红歌传万代”和电影《建党伟业》都是在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倒计时献礼(中共中央机关报今刊《伟大征程中不断书写“中国传奇”——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一》)。不过,正是在这个入夏时分,中国社会仿佛也进入一个暴力冲突的热季。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