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主权移交十五年

一五一十 | 在时光里成长和衰老

作者: 林河图V  |  评论(0)  | 标签: 大学毕业 , 成长 我今年22岁,大学刚刚毕业,已经长大成人。是一个学成归来样子吗? 我已经长大成人了,在毕业后的一天路过小时候居住的小镇,在还没有拆迁的小路边,我想起以前小时候觉得在这个区的广播台或者宣传中心做个写手编辑或者校对,那便是我以前读书的理想。那个时候总觉得那是份厉害的工作,需要我好好学习才可以走进那里。 90年代,我在这里,行走在每天的上学、放学路上,在小学门口常常发现忘记带红领巾。我每天叹息日子过得太慢、太荏苒。慢慢地,小学过去。慢慢地,中学过去了。慢慢地,我的大学也过去了。 再看身侧,那些个理想早已经不见,区里的广电中心宣传中心,我都已经模糊。回头找。曾以为荏苒的时光,竟像电影快镜头一般,倏忽之间就闪过了。仔细辨,才依稀看得出彼此的轨迹,原来,我们早就散落在天涯了。 散得早就看不到彼此的路了,连自己的路都有些模糊。 长大了,长大了。这一切都像是小时候我喜欢惦着脚尖去拿比我高的桌子上的东西。这样子的结果通常是悲剧的,要么被掉下了的苹果砸中了我的鼻子,或者那个瓷牌落在地上粉身碎骨。成长像是喜欢高攀,越是伸手够不着的东西,在我们眼里就越有吸引力。而孩童是幸运的,可以不断长高,今年够不到的东西,明年便可以轻松探囊取物。我的成长说不上优秀也说不上高速成长,我总记得小时候学写“a”学了好久,可还是停滞不了我的成长。最后,回首往事,过去竟然会把区广电中心和区宣传部当做人生目标,而现在看来这些不过尔尔。 然而,正如孩子到一定年龄就停止长高,我的成长怕也一定时候停止前进。这也是我经常想到的,有一天,我乡音未改鬓毛衰。 某一天我老了,没有在炉火边打盹,我又跑到这里来。也不知道这里是否还是经济发展停滞到奇葩一样的没有拆迁,然后,我在江南水乡小镇的老建筑群里发呆,有一个和我一样年老的人向我走来。或许我还可以浪漫的想象一个杜拉斯式的场景,他向我走来,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我记得当年的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可是,现在我特意来告诉你,我觉得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我更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或者另外一个场景,有很多我当年一样年幼很多孩子们在这里笑问客从何处来。看见他们脸上的笑容时候,是否像是打开一种生命的永生之门? 还是太年轻,还是太年轻,在我一生中,这种想象未免也太早出现?这个形象,或许目前只有我一人在想象,这个形象,它就在那里,在无声无息之中,永远让我为之向往。对,是向往,不是惧怕。像是一直以来,虽然伴有感慨和痛心,却也从来都可以安然接受成长和伴随着的痛苦。 以前常常听小时候很优秀的人感慨:岁月不是一把杀猪刀,日复一日的平庸才是。平庸,这真是个让人心悸的词儿。或许对于有些人,“优秀是一种习惯”。可是,实际上,习惯往往不只是优秀,还可能平庸。习惯了在小地方小范围内优秀的人,或许更加接受不了在广阔天地下的平庸。而今天看来,我或许是幸运的,正是小时候的习惯性的平庸让我对以后平庸更加欣然接受。 小时候小镇上,稍微体面点的人家就喜欢给孩子在少年宫报个兴趣班,或者学习舞蹈或者学习个乐器去考级,这些个孩子在学校里总是有一两样拿的出手的。特别是女孩子,多才多艺总是会如沈佳仪一般受男孩子的青睐。而我不是,小时候还真心没有什么特长,连喜欢的绘画因为被描述画的人总是大头小身而不再去少年宫,我也不好意思说那是某阿根廷漫画临摹。除了对少年宫美术班的不解外,小时候还总是不理解母亲为什么不叫我去考个乐器等级而是天天叫我背诵唐诗宋词加三字经,还有我聪慧和努力不够下放弃了的古文观止。到今天发现自己还写得了几个字做的了文字工作者,当年的《古文观止》现在也还看,呆在经济系却常被认为是中文系的。有天心理学中儿童教育一节看看,原来那个年龄小打小闹的学学课外兴趣,是比不上妈妈如此熏陶我中国古代文学的。反正是小学时候闲书看了不少,隔壁家哥哥的金庸古龙,某本在同龄优秀朋友中流传不广的书里的阿佛洛狄忒和阿瑞斯、赫准斯托斯的三角恋,加上古惑仔电影。到今天遇见80初的那些个男性朋友总是可以聊得来,无论是黄蓉还是周芷若,总是一种拈花微笑的闲聊一整代人的记忆。 这大概就会是以后我的生活,个人的小情调小生活,偶尔像是小时候参考消息里的大事情。我知道,我的出生时间是伴随着世界的剧变,四十年的柏林墙在一夜之间倒塌,八十年的苏维埃联盟在几天之内轰然瓦解,一百年英国人的香港回归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历史的年轮那么伟大的前进,而我在这里渺小的活着。没有那些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马小军期待世界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自己成为那一位新的英雄。改革开放后,我们这里大多只谈论个赚钱小事,孩子作业,不是那种宏大政治控。 而我大概也会一直如此,手上的参考消息外还多了其他的周刊报纸,或许也在编辑媒体版面上的国内外风云大事。可是我依然还只是一直都平庸渺小且冷静。知道自己很渺小,渺小的存活着,经历一些渺小的失败,也体验一些渺小的成功。 关心咖啡的口味和品种,关心新上架的衣服,关心有机蔬菜和米饭,关心电饭煲性能。然后拿起一张南方周末和参考消息,加上一本经济学人,喝着速溶咖啡度过下班后的时间。继续的成长着,衰老着。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林河图V的最新更新: 那些个生活常态的小事情——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福建乡镇生活 / 2012-06-21 22:50 / 评论数( 0 ) 新时代的阶级斗争 / 2012-06-08 23:46 / 评论数( 0 ) 那些年晃悠过的街道 / 2012-06-05 10:40 / 评论数( 0 ) 回家记 / 2012-05-06 14:52 / 评论数( 0 ) 在微博时代怀念博客和部落格 / 2012-05-06 12:13 / 评论数( 1 )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梁振英時代 香港如何與狼共舞 — 編者按

回歸十五年之後,「回歸」在這片土地上再次成了不受歡迎的詞語。 「西環」以迅速膨脹的強勢形象凸顯,蓋過了曾經是槍靶的「中環價值」;醫院裏擁擠的床位,名牌店的簡體字招牌,就業市場裏數量龐大的外來競爭者,令以開放著稱的移民之都響起《蝗蟲之歌》;恐懼、憤怒與深深的憂慮籠罩著這座城市。有人要合併兩制,有人想放棄一國。香港,還有沒有第三條路? 核心價值不是幾個詞語,偉大的城邦更不可能建立在恐懼的基礎上。香港需要建立起新的本土論述:自尊,而不是自憐;進步,而不是固守。 這個專題,帶你回到一個差點被忘記的香港。這裏的故事告訴你,面對中國,香港還可以做什麼;為了香港,香港還可以做什麼——為什麼做這些,值得。

阅读更多

曾飚 | 曾是英联邦子民,现居大中华周边

2012年06月28日 07:13:42 昂山素季 香港回归 [导言] 昂山素季的复出,激发了英联邦外交的兴趣。     六、七月是旅行的季节。六月中旬,昂山素季到访英国,几乎是掀起了一场飓风。在她与卡梅伦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BBC记者问她,缅甸领导人什么时候访问英国?卡梅伦代为作答,他对这独裁的前殖民地政府表现出了少有的热情。     另一场对英国前殖民地的访问也即将到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先生,即将在6月29日到7月1日到访香港,庆祝香港回归十五周年。与此同时,香港的民间人权阵线发起的的七一大游行也差不多准备就绪,据说今年口号是“踢走党官商勾结”,而且建议游行时多使用普通话。     2010年,英国外交部曾经宣言要重振英联邦外交这张牌。和英国很多政策一样,这样的宣言,常常最终走入虎头蛇尾、资金不足的窘境。对于英联邦这样一个有历史无实力的网络,英国新政府在外交上其实建树不多,投入资源有限。即使是两年前,卡梅伦对印度访问,英国国内高调宣扬,却远没有唤起后者对这个前宗主国的过多热情。     不过,这种故地重游的外交,也有奏效的时候。昂山素季和缅甸这张牌,到目前为止是最提味的一剂。虽然缅甸在1948年独立之后,已经退出了英联邦,不再是其成员。但是,假如未来昂山素季上台,英国毫无疑问将在缅甸获得更多实惠,发挥更大影响。     相比之下,自从回归以来,大陆依仗财力雄厚,持续不断地对香港让利,秉承邓小平的50年不变的遗训。现在,幡然十五年过去了,保质期快过了三分之一,香港社会心理阴影颇重,担心前途会变,惟有七一游行,有望成为不变的献礼。进入21世纪来,除了2003,2004和2011年,受到特别事件激发,人数均超过十万,参加游行示威人数均达到万人数量级别。今年庆祝晚会之外,游行示威的人数,必将牵发陆港两地政治心态。     这样的两笔外交或者准外交(中央-自治关系)帐,封锁成了朋友,供水反生间隙。“升米恩,斗米仇”,算下来,大陆还是有点亏。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软实力?对于诸多英联邦国家的新主顾,中国或许可以研究一下英国这个老东家的经验。 上一篇: 伦敦奥运会:文章开头没有选用,… 下一篇: 没有了 阅读数( ) 评论数( 0 ) 0 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回归15年,香港新闻自由明显缩水

香港回归中国大陆之后,这个特别行政区的新闻自由度一直是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观察人士表示,15年来,香港的新闻自由度持续削弱,而新闻自我审查却加强了。 据香港记者协会最新公布的问卷调查,92.7%的受访媒体人认为,受到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不断加强的管控,特区新闻自由正在倒退。71%的受访者认为,香港新闻界存在自我审查。 *林和立:香港媒体自我审查日益严重* 曾任香港英文大报《南华早报副总编的媒体人林和立6月27日接受美国之音记者采访时不讳言,香港过去十几年来的新闻自我审查的程度日益严重。 林和立说:“香港在过去十多年来,无论是中文媒体还是英文媒体,无论是平版媒体还是电视,新闻自我审查的程度是越来越严重。” *香港新闻自由弱化,林和立首当其冲* 林和立在香港大学毕业后即加入南华早报,在2000年之前的20多年里,他从中国版记者做起,一直做到早报副总编。林和立擅长报道中国政治新闻,擅长撰写披露北京高层斗争内幕的文章。马来西亚大亨郭鹤年1993年得到南华早报控股权后,就请林和立“走人”,让曾在中国日报服务的王向伟接替了林和立,成了中国版主编。 林和立离开南华早报后到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担任中国报道顾问,后来到了美国智囊机构詹姆斯城基金会担任研究员。最近这几年,他在日本国际教养大学当教授,同时,他还是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是国际知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  *林和立:港媒跟大陆经济联系紧密* 林和立指出,香港以媒体自我审查为主要特征的新闻自由度下降其主要原因当然不外乎北京以及北京驻香港中联办对港区媒体直接或间接干预,但是香港各大媒体老板跟中国大陆在经济利益上的紧密程度也不可小觑。 华尔街日报报道,南华早报的老板郭鹤年在中国内地就有相当大的商业利益。 香港中国问题观察家林和立说:“最主要的就是香港那些主要媒体的老板,他们都有很大的生意和投资在大陆。所以那些老板都希望跟北京高层保持很好的关系,于是他们不希望麾下的媒体出现一些批评大陆,或是使得大陆领导层尴尬的新闻。所以说,一些有关西藏、新疆,也包括中国人权状况之类的新闻,当然是有报道了,只不过报道的深度跟广度,相对来讲比以前减弱了。” *谭志强:港媒新闻自由18年来走下坡路* 曾经担任香港记者协会主席、现在澳门科技大学担任教授的谭志强对美国之音说,香港记协从1994年发布新闻年报以来的十多年里,香港的新闻自由每况愈下。 他说:“从94年到现在18年了,新闻自由每况愈下,每下愈况。不必说了,就这样子。“ 谭志强指出,中央政府的手越伸越长,通过中联办在香港不断地搞第二权力中心。在中联办的压力下,港府对记者采访的门槛搞得越来越高,也就说,记者采访难度越来越大。谭志强举例去年中国副总理李克强访问香港期间出席香港大学百年校庆典礼时,港府把港大主校区的安全范围设置为5公里,大多数记者无法上前采访。 *林和立:南华早报存在自我审查* 华尔街日报6月25日一篇文章,质疑香港媒体自我审查的状况。其中特别关注了南华早报近期在这方面的表现。南华早报记者出身的资深媒体人林和立表达了他本人的看法。  “据我本人的观察,还有我以前在南华早报老同事的反映,确实有这个情况。就是说南华早报的有关大陆新闻的情况确实有所谓自我审查的情况。” 林和立说,南华早报中国版有关中国高官一些不是太正面的消息,比如太子党贪污等消息,比过去减少许多。而且,林和立告诉记者,从南早的编辑方针包括它的人士方针审视,也能说明问题。过去十几年中,有几位在国际上得过奖,包括人权方面的新闻奖项的出色记者,他们或是被解雇,或是不受重用了。林和立认为,这些都说明南早在报道中国新闻方面好像有倒退的现象。 林和立认为,香港的新闻自由和法制精神是这座城市的核心价值,香港独特的新闻自由是它跟上海等大陆城市的主要区别所在。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